时间:2022-09-03 06:43: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赞美祖国诗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文陶冶;语言魅力;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有。从我们古人留给我们那浩如烟海的爱国诗词中就是明证。2009年湛江日报报一则报道《中小学生爱国教育亟待加强》引发我们深思。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危机了吗?本文选取几首小学语文教材内爱国诗歌为例,探讨诗歌教育中如何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给我们的反思
在《中小学生爱国教育亟待加强》报道:“让人们担忧的是,在这次的爱国主义浪潮中,不少90后、00后却没有赶这个时髦,国庆阅兵和举国欢庆的气氛似乎并没有给这些张扬、自信的孩子们带来的一次洗礼……” 面对上面的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我们不该反思吗?
二、诗歌中的爱国情怀的培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爱国主义诗词在中国古典诗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爱国诗歌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史册。从诗歌文学形式来看,中国人的爱国情节是非常强烈的,绝不是一般的国家可比的。本文选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二)、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赏析对象。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感受其中的诗文意思,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他们的心情。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很好的教育,比起平时说教好有效果。
为了便于赏析这些诗歌,笔者分为两大类:一为太平盛世时期的诗歌,二为国难当头时期的诗歌。具体如下:
(一)太平盛世时期的爱国诗歌
古代中国太平盛世的时期较少。在这些人民能够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时代,我们的爱国诗人们,没有放下为人们的福祉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奔走呼号。此类诗歌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诗;二是边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边塞诗。
1、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诗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首推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其二)。该诗选自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请看诗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江西省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七言绝句的《望庐山瀑布》堪称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本诗融情于景,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
首句形象贴切比喻庐山的形状及其烟雾情景。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学生对老师讲解后了解到庐山的形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前去实地旅游考察,自然而然喜欢祖国山水。这就是语言修辞魅力所在。
次句“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挂前川”把瀑布比喻成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最后两句句则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一词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疑是银河落九天”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本诗夸张、比喻、想象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对中国语言修辞的魅力所吸引,自然了解到李白的“诗仙”的语言能力,学生对李白描写的庐山美景所吸引,深深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得到应有的教育。
2、边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边塞诗
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塞下曲》);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的诗句。古代的边塞之作,往往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也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们的幽怨和士兵们的艰苦,歌颂这些将士的爱国英雄气概,同样表达了深刻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其一)》选自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诗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本诗表现了诗人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通过诗意文化领悟到祖国文化,学生由衷的学国语言,爱国情怀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通过诗文把原本西北塞外戈壁荒漠的情景在作者笔下描绘的边塞美景,打消了学生心目中塞外无风光的心理,学生自然喜欢这首诗歌。“秦”、“汉”两字暗示边塞战事自秦汉以来连年战争,表达时间之久。用两个字把战事连年概括的也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第二句中的“万里”也表达出征战之苦,“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读到这里,学生对作者的抒发的感情已经接受并影响。最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也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字里行间也透出大国子民的一种内心强烈的自豪。学生读此诗句除了领略到祖国文化的深沉与博大,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精简凝练概括性强特点,自然激发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二)国难当头时期的爱国诗歌
当国家国力日减,面临动乱,或将要灭亡之时,人心中的爱国情感才更加的深刻,更加地真切。生活在各个朝代的这样的国难当头时期的爱国诗人,比较典型的代表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唐朝的杜甫,宋元以后的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具有代表意义。先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诗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结合作者写作背景资料,在老师的讲解下,不难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只有理解了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才能很好的了解杜甫的写作目的,赏析诗文的语言文化内涵,难道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担忧吗?
首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联系写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乱事件,学生肯定能理解这两句诗句意思,典型的“文史不分家”理念,促使学生学好祖国历史、祖国文化的兴趣。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本联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这种场景能不感染吗?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最后两联语言得到升华,学生想象这几个画面,很快理解这两联诗句的意思。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祖国
祖国我们爱你,
我们是你的好儿女,
生在你的红旗下,
长在你的怀抱里.
你教我们学文化,
全面发展德智体,
攀登科学新高峰,
我们不怕路崎岖.
祖国在我心中
迎着早晨灿烂的朝霞
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当我们五指并拢,高高举过头顶时
心中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敬礼、敬礼
向千万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敬礼
敬礼、敬礼
美丽的国旗
不曾站在祖国的最高处展望四方,不曾走到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去看一看,不曾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试问,真的能用一幅诗画装下整个祖国的水光山色,画出这变化万千的美景吗?
印象风情
穿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的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绝妙诗篇,一幅幅叹为观止的举世杰作。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这里,也许已是山花烂漫;在那里,却可能还是银装素裹。不同的地域,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景色。而相同的时间,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四季尽收眼底的快乐。祖国啊,你独特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愿成为那诗歌里的一个标点,画卷中的一片落叶,沉浸在你的世界里,去领悟你的内涵。
我如同坐在一叶小舟里,在江河中穿行,迎面吹过的风带有花草的香气,阳光柔柔地照在我的身上,我好似变成了一位大诗人,乘着风前行。这一路桃红柳绿,转个弯就是桃花源圣地,一排排小木屋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我所成长的这片土地竟然如此美丽。祖国啊,你是我心中的诗,心中的画,那么不平凡的天地!
梦醒时分
梦醒了,可乘舟的旅行仍然记忆犹新。我想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你的面容,却不知如何下笔,从何追忆。那一幅幅诗画的串连就是你的风姿,可你究竟走过了多少个春秋?时间的沉淀,古圣先贤的哲思,我想我应该有一天会懂。祖国啊,我因你的每一处美丽而心动,仿佛看到了你眼里倒映的温柔。微风中有你的味道,花丛中有你的笑容……我想我可能无法再用一幅简单的山水诗画装下你的轮廓,一切都因为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是那么的不同。
塑造传奇
令世界瞩目并为之赞叹的中华大地,乃是一部不朽的传奇。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人杰地灵,创造出了一幅幅杰出的作品。这里有人类的智慧,有大自然的功勋;有灿烂的文化遗产,还有无限美好的风景。
一、激发童趣,创设诗化意境。
“创设情境,就在于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基础,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情境,以促进语言形象和语言情感的深入感悟。”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创设情境进行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作家金波写的儿童诗《春的消息》(四年级下册),我是这样激趣的:“春雷滚滚,带来了春的消息。在同学们的眼中,春天带来了什么样的讯息给你呢?”学生纷纷发言:“小草绿了!”“树枝萌芽了!”“草长莺飞!”…… 由此,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春的消息》描写的意境,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把学生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这首诗寓情于景,写出了童心童趣,与孩子们的生命体验非常接近,半节课的工夫多数学生就已经熟读成诵了。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于朗读。”所以,作为语文课,朗读是最平常、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
二、发现童心,体验诗意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体验是语文教学的沃土,新课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倡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一张中国地图张贴在黑板中央,我带领学生学习《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四年级下册)这首现代诗歌。“金黄的是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蓝的是湖泊…… ”学生在地图上寻找着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地域,我在旁边适时点拨。一个学生赞叹:“祖国真大啊!”“说得对,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祖国大呢?”“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孩子们在诗歌中深切领略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这首诗的第四小节只有短短的两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省略号留白的内容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此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成为发现童心之旅。
三、捕获童言,发掘创作灵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五年级上册)这首诗分为三部分,用诗的语言告诉孩子们怎样看懂自然现象,启发思维,增长见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抑或黄叶凋零、冰天雪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拓展题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变化,学着去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小节。
教师示范《秋》:
落叶在空中飘落,
就像那彩蝶翩翩。
大自然的语言写着:
秋天已来到人间。
学生创作《春》:
小草伸了伸懒腰,
使劲地顶开了泥土。
大自然的语言写着:
春天已经来到大地。
这样的诗歌课堂,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超乎我们成人所能想象的。
又如,《小草之歌》(四年级上册)这首诗歌采用拟人写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全诗押ao韵,读来朗朗上口。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即兴创作。学生作品摘录如下:
树种子的梦
我是一颗树种子,
闪着乌黑发亮的光泽;
渴望投入泥土,
生根发芽是我的梦想。
……
聆听春燕的呢喃,
感受夏雨的清凉;
我舒展开手臂,
撑起一柄绿色的大伞。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是全诗的总起。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着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
一、利用微课导入新课知识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对于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含义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效、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让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学习。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利用微课来开展课堂导入,让微课成为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诗歌有更加直接的认识。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好的微课片段来导入新的课程知识。在短小的微课中教师可以插入部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视频中对作者苏轼进行相关介绍,让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对苏轼的背景与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在创作诗歌时的豪迈之情,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利用微课细化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有一些抽象晦涩的内容需要教师将其变得直接、具体后阐述出来。通常教师都是在课堂上通过口头描述的方式进行,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对细节进行处理,以便帮助学生更加正确、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歌作品。在微课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来替代口头描述进行细化处理,使得诗歌鉴赏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例如,在《雨霖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视频中穿插宋金时期的金曲以及传统的器乐,展现出《雨霖铃》中离别的愁绪,触动高中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微课营造的氛围中融入到情境中去,接着教师可以针对词牌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第二,教师在诗歌教学细化分解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微课来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的投入到诗歌的细节鉴赏中。在《雨霖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分析微课视频中的杨柳、晓风、残月,并且从中分析不同事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杨柳意味着送别,晓风意味着离别,残月意味着别离之情。作者心中的不舍与凄凉尽寄托在客观的景物当中。
三、利用微课开展诗歌分析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高效的利用微课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的微课必须是始终围绕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进行的。经过多次编排与内容的筛选,力求把课程最为精华、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有限时间的视频中呈现出来。利用微课来进行诗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诗歌的核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传统的诗歌教学过程教师往往十分容易进入面面俱到的误区,教师总是尽可能的在有限的课堂内传授给多的知识,这样就导致了诗歌知识点十分容易呈蜘蛛网形扩散,每个分支都可以延伸各种知识,从而越来越偏离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而微课则严格根据教学设计来开展教学,诗歌的教学线索十分清晰。例如,在诗歌写作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定若干首诗歌,以不同的诗歌为实例来引申出几首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延伸其表达思维。例如,“追忆往事”“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离别忧愁”“颠沛流离”“兵荒马乱”等等,对不同的诗歌完成分析后,教师又可以尝试将写作手法与诗歌情景相交融,帮助学生找到不同诗歌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点。
四、利用微课感受诗歌情感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所蕴藏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文学样式,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古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诗词的教育意义仍不可忽视。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将古诗词与教学相结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课题。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最为强烈的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表现爱国主题的名篇佳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以及情景的展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明白我国的唐诗、宋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还可以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逐渐认识到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古代杰出人物,加强对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人民群众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并学习杰出人物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深切同情,对残酷剥削的憎恨。再看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憧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美丽情愫
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事事物物,甚至一草一木,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享受美感、受到熏陶。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才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是热爱动物教育的良好教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小草的深情赞美。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了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开展本土诗词文化传播与教育。除了古诗词的教育,我们教师也要搜集了本土诗词,对学生进行本土诗词教育,亲近诗词,激起热爱家乡的情愫。如广西北流是中华诗词之乡,本土诗人创作了大批北流风物(人物)诗赋,包括荔枝、龙眼、木菠萝、大容山、勾漏洞、岭垌窑址、铜阳书院、景苏楼、城西公园、箩村、罗政村、中国陶瓷名城等等,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诗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诗词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深入挖掘历代诗词作品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名篇佳作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既传承了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爱乡的少年君子。
参考文献
[1] 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2] 于秀兰、沈益亮《古诗词教学“六字决”》《广西教育》2001年第11期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