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15:19: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改革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企业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备,它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国有企业的创新如何,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据查有关资料证实:我国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90%是20世纪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兴建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和50年代以前建成的企业也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传统管理模式很难一下子解决。以来我国进行国企改革,但国企管理还没能按市场经济来组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的各个环节,管理跟不上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据有关部门1997年对我国2585家亏损企业的抽样调查,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亏损企业达到2112家,占总数的87%,问题非常严重。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那么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互之间的联系呢?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是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是从单一生产意识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三是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和用户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据相关资料透露,在美国国际性评选优秀企业时,采取九项指标,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分量,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维,超前发展。四是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转向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国际上原来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纷纷掀起合作浪潮。例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N与日本东芝的联盟;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公司的联盟;电器设备制造业中美国通用电器与欧洲西门子联盟。当今世界出现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实行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
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现在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个内容当中的关键,捕捉各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使信息为我所用。使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我所需,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步。三、战略管理的创新
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大型企业是庞大而多层次的管理组织结构,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变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才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人本管理的创新
过去,我们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
所以作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首先,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当今社会形势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国际市场上竞争的灵魂,如何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及影响力都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服务好企业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开企业管理工作新局面。其次,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也是推动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已经显的尤为重要。能否建立一个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档案管理模式,是鉴别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二、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档案工作是由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发展而来,后在发展成企业档案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档案工作。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具有计划经济特点的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加强了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给原有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的档案机构被撤销,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被精简,企业档案工作无法再像既定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破产转制企业大量的出现,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组织形势的多样话,既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着不适应时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上尚未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现在企业的知识化管理和信息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来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然而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仍未完全改变,有些单位的企业档案管理仍然分散在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管理方法上实行“档随人走”,没有实现档案管理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资源共享,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统一的科学规划。
第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随着企业档案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企业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对档案资源的需要也大量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档案资源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档案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具有高业务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却相对缺乏,很多企业的档案人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素质不高,老龄化结构严重,满足于简单的立卷归档,对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人才相对匮乏。
第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使档案事业步入了正轨。但目前档案工作主要还是针对纸质、音像等档案,针对数字化档案很少,这就要求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建立健全的电子文件信息。
三、积极探讨企业档案管理的改革创新之路
面对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更好地位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如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大当务之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提升企业知识资产的理念。企业档案不仅仅是原始的凭证材料,同时也是企业的有价资产,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视为有价资产、一种战略资源,充分发挥在企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让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重藏轻用的现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档案综合利用。
第二,加强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档案管理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关键在于人才。现代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标准都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具备档案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特别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因此,要先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概念意识,在逐步向软硬件开发人员、数据处理分析人员、网络运行于维护人员以及决策人员等方向转变。
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的出口产品和对外投资项目将在WTO多个成员和地区中享受多边、永久的最惠国待遇。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将获得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与改革方面的参与权。我国可利用WTO的贸易争端纠纷的机会,即在发生较大的与他国的贸易纠纷时,通过多边谈判和国际贸易纠纷仲裁程序去协调和解决,从而可避免一些单方面贸易报复所产生的向题。
(一)有利于我国的制度创新
加入WTO后,要求我国遵守相应的制度和规则,给了我国一个制度供给主导性起主要作用的国家产生制度变迁需求的强大压力,这必将促进我国的制度创新。
WTO规则包括(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四个附件。附件一包括:附件lA即货物贸易多边协议,附件lB即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附件二包括:关于战争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谅解。附件三包括:政策评审机制。附件四包括:民用航空器协议,政府采购协议,国际奶制品协议,国际牛肉协议。这四个附件中,前三个附件对所有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第四个附件只对接受成员具有约束力,对未接受的成员不产生任何权利和义务,因此又称为复边协议或诸边协议。
为了与WTO规则和各项协议相适应,我国已对《著作权法》、《商标法》、《对外贸易法》、《保险法》等等进行修改。在货物贸易方面,需制定《反倾销法》、《反补贴法》、《电子商务法》。在服务贸易领域,需制定《外汇管理法》、《旅游法》、《投资基金法》等。在全国人代会修改和制定法规的同时国务院也加快了大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使之与WTO规则、协议的规定相一致和适应。资料显示:目前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已清理了2300多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一些废止的法规已经公布,其它的将陆续公布。上述的一切标志着我国的制度创新将进人一个新时代。
(二)有利于我国高祈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加人WTO后,外资将更多地以风险投资形式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已经使国际资本把占领经济制高点、抢占前瞻性领域的范围扩大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随着竞争优势向知识和技术的倾斜,跨时空拓展技术应用正成为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在未来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它不仅会成为中国全盘经济的制高点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而且技术力量和市场前景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取得参与资格后,意味着拥有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将满足中国长期发展战略需要。
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已出现大幅下降,但由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能,形成了大量的增值机会,延伸了资本运作范围,国际资本已经将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列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市场之一,正逐渐加大投资份额。从我国人世前WTO的谈判可以看出来:外方十分渴望扩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也提出参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以特定的基金形式投人运作等要求。这些外资可以以风险投资形式实现对我国的资本扩张,进而带动国内民间投资向风险资本的转化,造就足够多的市场参与主体,形成高技术企业发展必须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国际资金本身构成新的投资主体,直接扩充民间资本比重,增加民间资本数额,形成有实际推动力的资本支持。
另外,加人WTO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外留学人才的回国创业和原有科技人员创业。据统计,海外华人有近三千万散布在世界五大洲。海外华人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高级技术人才就有十万。海外华人尤其是留学生数量多、质量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否争取他们回国创业或者为国服务,关系到中国技术产业发展前途。
二、入世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中国加人WTO必然牵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其中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及服务业的现代化是结构调整中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这三个方面的任务是否完成,将直接关系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状态和趋势。
(一)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
我国目前的进出口结构仍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其基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的行业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与加工贸易相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制造业的技术等级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市场上占较大比重的是进口品。因此,这几年中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替代进口品。这种替代进口不是对进口品设置政策性堡垒,而是利用市场开放型经济:一是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制造业产品进人;二是从国外进口技术和中间品,生产替代进口品;三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建厂。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工业低水平严重,在加人WTO的条件下,差距扩大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追逐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低于其水准的制造业可能被发达国家扼杀。这可以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经济全球化的严重挑战。应对的路径只可能是发挥后发优势,瞄准现代最新技术和产业,直接发展现代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就是要跨越一个技术时代,直接进人现代技术时代。
因此,我国在加人WTO以后面临的结构转换任务是,抓住时机根据现代化的目标推进产业升级,其基本要求是国际分工结构由目前的比较利益结构转向谋求竞争优势。在发达国家进人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结构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由此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产品和服务进人中国提供巨大的市场。
(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中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20多年虽然相对增长速度较慢、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绝对额仍然在不断增长。但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农民收人低下的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经济的突出问题。在加人WTO后,农业在短期内将是受到冲击的最大一个部门。以主要农产品国内外价格比较为例,见下表:
上表清楚表明:(l)我国农业产品中的大宗产品,即谷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均没有优势;(2)在我国经济作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大豆、花生及其加工产品豆油、花生油也不具备优势。面对外国农产品进人,中国的对策不一定是以同样的产品针锋相对抢夺市场,而是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一部分低效益的谷物生产,转向具有出口潜力的产品(例如园艺产品)。这同时意味着主动让出一部分市场给国外产品。
(三)服务业的提升和服务业的现代化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也低于制造业。中国的服务业的落后不仅在于其总体比重低,还在于其结构处于低水准。目前在服务业中占较高比重的是进人堡垒较低的运输、餐饮、娱乐、房地产等。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25%左右。而具有主导性、现代性的金融、保险、通讯等行业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则严重滞后。
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在2005年允许外商独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的全方位服务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业务;人世后国外券商和基金公司将进军国内市场,以合资的方式设立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三年后持股可增加到49%。允许国外保险公司拥有50%的股份。初步分析,加人WTO对我国金融产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中资银行的呆坏账没有完全处理,储户的流失可能会导致其流动资金短缺,从而引发财务风险;(2)由于大量呆坏账存在,加上员工素质偏低,在缺乏透明度情况下积累的金融风险在人世后外界力的作用下可能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主要根源;(3)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的流失;(4)在资本市场上,对A股和B股市场影响存在巨大差异性,对游资的监管成为一个要害问题。
三、入世后我国政府的主要任务
加人WTO后面对的是机遇、挑战和任务,实际上“锁定”了我国改革的方向,即中国必须朝着开放的市场经济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时我们承诺的时间表也锁定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迫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快改革的步伐。
(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1.以产权多元化改造国有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对国有独资企业的数量要严格控制。除保留少数必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外,大多数起支柱作用的大型国有企业都应改造为产权多元化的现代公司。二是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其中包括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特别要注意给国内私企充分的“国民待遇”。
2.建立国资委下属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大型集团公司,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实现政企职能分开,保证国有资产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内增值。
3.建立一个使中国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新机制。其要点一是企业家职业化,把经营者同公务员分别开来;二是建立企业家市场。企业家的选择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企业家的劳动力价格应由市场评价,并由企业按照其绩效、风险、责任来自主确定,而不应由政府来确定,不应同外资企业的工资待遇有很大的差距。以市场化的选择、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企业领导的短期行为和“59岁现象”。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其中包括民营经挤和外资经济,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因为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比重小,实力弱,很难承接和填补国有经济的退出部分,也很难支律起“多元化”的一极。
现实中,我国作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有数百亿的境外投资进人,它们都是私人资本。多年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大私营民营企业表现出了国有企业所无法具有的活力和效率。法规也已制定了保护个人独资企业的法规,但仍然存在许多避垒,主要表现为:
首先在融资方面的不公正待遇。许多国企和政府工程尽管决策失误、浪费严重,造成资金大量损失,经营长期亏损,无力偿还借款,却仍然可以根据政府部门的指令继续从银行获得信贷,而民营、私营企业却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同时也得不到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等。其次,在市场准人方面的歧视。实际经营领域中,准许国有经济进人的行业有80多个,准许外资进人的行业有印多个,而准许国内私人和民间资本进人的行业只有40多个。
(三)国内市场壁全有待消除
国内经济在许多地方及行业中依然存在着对国内产品和投资的种种壁垒。形形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这些国内的地方和行业壁垒,不仅阻挡着外地产品的自由进人,而且使用行政权利为一些质次价高的产品提供庇护。所有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在诸多方面,还面临不公平、不公开的市场,最终不会培育出具备现代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因此需要各地各级政府树立新观念,转变旧职能,培育市场功能。
(四)以信息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产业为先导产业,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使之成为兼有“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双重特点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如纺织、轻工等产业。
3.大力扶植高科技中小企业,充实鼓励风险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给予他们一个全面发挥的机会。
(五)迅速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
1.把握最新的管理理论,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特别是由物本管理转向人本管理再转向智本管理;由你死我活的刚性竞争转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柔性竞争;由重视有形资产转向更重视无形资产;由传统的营销系统转向网络营销;由被动的适应环境转向主动的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企业组成的科层化、凝固化转向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和虚拟化等。总之,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更新观念、跟上新的管理形势。
2.以国内外先进企业为样板,推广追赶战略和标杆管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企业应建立进步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杆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自己。
3.加强战略管理,建立企业生命理念,加强研发和创新,实施品牌战略,重视核心竞争能力的培植、发展和利用。
【论文摘 要】本文先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即严重依赖垄断;然后针对此问题,从两个方面探析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别是更深入、更彻底的市场化和将国企、民企同等对待,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体系。
一、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严重依赖垄断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曾广泛地分布在各个行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迅速形成,国有经济在行业分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后,现在正朝着影响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企资产目前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国防、电力、热力、水力、通信、金融、矿业、冶金、交通运输、机械以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其中,石油化工、电力、热力、通信、矿业、冶金、交通运输中的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都是垄断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自然垄断。煤炭开采、石油化工、银行业等属于行政垄断,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竞争行业。所以,近年来,国有企业数量虽然在下降,但是平均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迅猛增加。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爆发后,民营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有很大程度上的衰退;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有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处于垄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特别是依靠行政垄断所获得的利润。国有企业利用公共权力,在市场上获得了绝对的控制力,制定商品价格,能够通过不公平交易获得高收入,这些收入,来自于非国企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也就是消费者剩余。垄断的结果,不仅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是造成目前收入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探析
(1)更深入、更彻底的市场化。首先,对于行政垄断,根据各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依据,都是一定要打破的,打破的方法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国有企业彻底市场化。我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把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一个一个的上市公司,让市场去检验他们的存在是否合理,价格是否公正,市场即是消费者,这样才能由消费者去决定企业是否该生存。另外,国有企业由于是政府所有,不存在竞争对手,所以存在着不求上进,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经营方式的风险,难以在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只有更深入、彻底的市场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使国企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创造出新技术。其次,对自然垄断采取经济性规制。大部分人认为,垄断就意味着低效率,对社会公平有害,更有甚者提出“一切垄断都应当坚决反对和打破”。但是并不是一切垄断都必须要打破,例如水力、电力、供热、铁路运输等自然垄断行业,他们的垄断经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都对自然垄断予以豁免权。对于这些自然垄断行业,就世界各地的经验来说,政府要对它们采取经济性规制,允许它们的存在,但是在定价、利润及税收等方面采取全民福利最大化原则的规制措施,不能允许垄断企业肆无忌惮追求利润。最后,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必不可少。由于垄断行业具有控制市场、支配市场的特性,消费者就不可能自由、自主选择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自然成了弱势群体,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对这些垄断行业进行监管和监督,以此来保障消费者权益。只有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才能促使垄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利益。(2)将国企、民企同等对待,修改和完善法律体系。民营企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出巨大的力量。但是民营企业相对于国营企业的地位却不如它对我国经济做出的贡献那样对等。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物权法》规定了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的平等保护。但在《宪法》中,却又规定了,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两者之间,相互矛盾。应该逐步对其加以修改和完善,这也是国企改革中必要的一个步骤。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仅就其存在严重依赖垄断的问题作出分析,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接下来改革路径的思考,即更深入和彻底的市场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并重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等地位,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这种平等地位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保障。
参 考 文 献
[1]程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路径[N].社会科学报.2008(5)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资产评估行业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中介行业,它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自身的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的支撑,至今,统一的资产评估法没有颁布,资产评估准则也不完善,极大的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面临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全面开展之际,资产评估理论更应该大力发展。而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不仅依靠这个行业,更需要资产评估教科研的支持,论文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产评估支持出发,研究了如何开展资产评估课程,才能为这个行业提供新鲜血液的同时,让资产评估理论与资产评估实践共同发展。
关键词:
地方经济;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
随着大家对环境问题和房地产经济的不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重视,经济转型的要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地方经济的转型,由于我国过去相当长时间的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导致目前我国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均是以工业为主,不仅污染问题突出,而且利润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能再支撑国家的高速增长要求,产业转型急需转型,企业需要重组,这就需要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开始之际,对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散发更加迫切。而我国长期以来,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更为急需,而其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这门课程的发展。
一、资产评估课程的简介
1.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产权交易的公正性,资产评估应运而生。资产评估是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员,使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某一时点委估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判定的过程,资产评估的结果为产权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资产评估行业在国外已经有数百年的发展时间,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产权交易,越来越我的情况需要对某资产在某一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判断,资产评估实践越来越多,资产评估实践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人员,这都加速了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已经有近30年时间,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善的资产评估法出台,各种单项和整体资产的评估准则也没有健全,也就是说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这就在需要大量资产评估人员的同时,还要求资产评估理论的迫切发展,因此,资产评估专业和资产评估课程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2.资产评估课程的地位。《资产评估》课程是资产评估专业和审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及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或专业方向课程。资产评估的教学内容为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其它专业的学习提供一个科学方法,例如,对财务管理专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这就需要对方案的初始投资进行投资估算,而投资估算的方法也与资产评估的方法基本一致。因此,这门课程对这些专业来说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地方经济发展的资产评估支持
1.地方国企改革离不开资产评估。地方上尽管经历了2000年前后大规模的国企改革,但目前,还存在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在地方上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制度本身的特点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今年9月13日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我国现存的国有企业进行深入改革。无论是哪一种改革,如何改革,产权交易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资产评估行业的完善,资产评估人才的发展,更为重要是资产评估理论的支持,为国家把好关,避免出现像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
2.地方经济转型离不开资产评估。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本世纪初1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调整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太快,在稳定经济的同时,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尽快由过去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新的问题却集中爆发,那就是新的产业增长点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快速发展的后遗症却全面出现,主要体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毫无疑问就是进行经济转型,尤其是地方经济的转型,砍掉一些重污染行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企业间合作,产业结构的转变也必然面临资产的重组,这也需要资产评估行业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产评估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地方经济转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资产评估理论的缺失和滞后就需要资产评估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发展,只有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才能使资产评估行业与时俱进。
三、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传统的资产评估教学内容一般主要包括资产评估理论概述和各单项资产评估的方法为主,课堂讲授完毕就是做题,依然是应试教育那一套,不仅学生听起来没有意思,教师上课也是应付为主,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也不知道如何与实践结合起来,效果较差。另外,这种教学理念也不能体现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即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资产的理论不能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2.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均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只不过是把课本上内容搬到了屏幕上,老师上课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有些教师可以把一些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但找的专业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资产评估专业涉猎面非常宽,例如设备和房屋的专业知识,对于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
3.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大多数高校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学校教学,没有参与过资产评估工作实践,尤其是对高校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不了解,而对于资产评估这样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来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却不能突出这门课的实践性,只能侧重这门课的理论性,使学生不能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起来当然也不会太投入。
四、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室实训,以及校外企业实习等三大部分,通过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对资产评估课程吸引力的同时,使学生真正能把这门课学好,充分体现资产评估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另外,实践教学体系还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还能在业余时间为地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的人员及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学校为当地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改进课堂教学。第一,鼓励专业教师进入当地评估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师对当地经济的了解水平,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第二,学生在上第一次课之前,应在教师带领之下,参观当地的资产评估事务所,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资产评估课程的目的,以及以后的工作方向。第三,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案例库,评估案例的选择应尽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尽量选择学生较易接受和实践的案例。例如,流动资产评估案例可以选择学校的桌椅,设备评估案例可以选择汽车,房地产评估可以选择学校的教学楼和学生自己的家庭住房,企业整体评估可以选择学校所在地企业等。
2.健全校内实训。资产评估的校内实训主要包括资产评估实验设计和资产评估有关毕业论文的撰写。第一,精心设置资产评估实验,资产评估实验设计依然围绕学生和学校周边的企业和事物,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软件,验证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和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地方高校应积极建设和完善学校的评估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资产评估,课余时间,学校还可以组织对当地的资产事务所人员及当地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第二,成立资产评估学好小组,鼓励小组成员对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重视资产评估论文写作,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资产评估理论严重滞后于资产评估实践,资产评估中还有很多研究的空白,急需相应专业的学生去调查和研究,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习的基础上,更有可能撰写出符合实际、有见地的毕业论文,填补资产评估理论上的空白,为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及资产评估准则的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另外,这也能有效避免在校生毕业论文没有现实意义的尴尬局面。
3.参与校外实习。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创造条件让地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地方企业资产评估工作,资产评估的过程繁杂,包含的资产种类和数量非常多,而地方性的评估事务所一般人员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资产评估事务所和人员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这就为学生参与事务所的工作带来了空间,尤其是即将迎来的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应该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计算,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单独凭评估事务所为数不多的员工,是不可能高质量完成的。另外,地方事务所与地方国有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资产评估工作的公正性有很大的影响,而引入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无疑又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因此,在校学生参与资产评估工作实践,无论对政府,还是对资产评估机构,既能避免资产流失,又能提高资产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大江.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2007
[2]徐爱农.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
关键词:国有企业;明晰产权;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前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 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涉及到经济社 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 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如何突出重点,促使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确保改革顺利、健康、有 序地进行,显得非常重要。事实表明,目前中 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 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约占工业总资 产一半,工业贷款的2/3以上,却仅仅创造1/ 3的工业产值。因此,分清国有企业目前面临 的严峻形势,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继续推 进相关配套改革,从根本上搞好国有企业已 迫在眉睫.QiQi8.CN 778论文在线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直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 计划所确定的重大任务,支持了改革开放经 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保障供给、繁荣市场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和经济增长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当 前环境的变化却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严峻的市场经营环境。经过多年的改革 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 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的影响,长期的卖 方市场逐渐转向供需平衡或买方市场,随着 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及其在工业生产等 方面的广泛应用,许多产品的生命周期呈现 出明显缩短的现象,很多已趋于成熟的传统 产业,竞争加剧,利润下降,这不仅暴露出国 有企业生产经营过分依赖工业增长速度,也 反映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应变能力的缺乏。这 种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资金投 向以及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
资源利用的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市场全 球化的影响下,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 业都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 化的竞争格局。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边界已 经打破,今后国有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等以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 谁生产和如何生产等一系列基本生产经营决 策都必须面向全球市场,考虑全球的竞争格 局.
主要竞争对手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程度 的提高、除垄断行业外,国有企业的不可替代 地位已不复存在。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不仅 使大量的外资成为中国市场的进入者,而且 民营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从过去以内资企业 为主向外资企业为主转变,特别是一些实力 强大的外国跨国公司将成为我国大型国有企 业的主要竞争对手,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将 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
2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弊端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 着一些问题,如国有企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 突出,社会负担非常沉重等,严重影响了企业 的效益和竞争力.
产权不明晰、结构不合理。以国家为单一 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企业还普遍存在,在已 经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中,国家股权所占 比重也过大,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各级 政府在管理企业的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 营过程之外,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预 算软约束”,这些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 受到过多的上级行政部门的干预,管理层缺 乏发展企业的积极性.
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政企不分,存在严 重的“内部人控制”。在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制 改革过程中,由于企业是由政府授权经营的, 企业的监督者和经营者往往都是政府委派, 变相用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干涉企业管理, 这就使企业无法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董事 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进而导致了“内部人 控制”,无法落实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同时也 淡化了公司所有者的最终控制权,降低了监 督的力度.
没有建立有效的资源要素市场,没有按 市场化要求进行资源配置。无论是人才市场、 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传统的生产资料市 场和产品市场,都应由市场进行有效、科学的 配置。但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缺 少竞争性的资本市场与劳务市场。资源配置 不科学不合理是我国国有企业所具有的普遍 性问题.
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国有企业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管 理理论界和企业家探索的课题,但至今仍然 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而在企业治理中,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激励与 约束机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对策 从目前到本世纪末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宏观经济相 对平稳,正是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 好时机;另一方面,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 盾集中表现出来,同时,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 也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国有企业改 革的方向已经明确,难点已经暴露,当务之急 是为国有企业开辟道路,因此需要从多方面 协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