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镇卫生院绩效

乡镇卫生院绩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2 05:5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镇卫生院绩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镇卫生院绩效

篇(1)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48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绩效管理是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当前很多乡镇卫生院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与规范,绩效管理的模式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只有解决了当前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问题,才能走出困境,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体系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1 医院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绩效是一种专业的术语,最早在工商企业中出现,现在已经在各行业中的管理工作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且针对评价者的主观评价形成的绩效信息,进而产生管理方面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针对绩效管理展开工作,期间通过了一个长期且被不断认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通过达成与目标、能力相关的协议,并在此基础上互相了解,共同促进,不断取得更好工作绩效的循环过程。

2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绩效管理没有平衡成本预算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体系很多都与乡镇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管理不相符,没有真正反映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功能、成本预算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在现代医院管理工作所使用的管理工具上,也没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目前,社会多方综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比较少,很多基层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问题也受到了质疑,因此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上,更应该对预算成本以及社会效益有更多的体现,且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

2.2 绩效管理方法与内容过于笼统、粗糙

目前,我国很多乡镇卫生院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内容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管理要素,无法真实地反映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还有很多卫生院更倾向于行政管理,过于强调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工作态度,并根据这些指标对职工进行绩效控制,缺乏具体的说明,管理工作难以真正实行。此外,有的乡镇卫生院依旧采用传统的分数统计方法,以加权的形式计算最后的分数作为职工的绩效成绩,这些方法都过于粗糙且笼统,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

2.3 指标的选择与设计缺乏科W性

有的卫生院针对不同类别的医护人员采取的管理方法与考核方法也不同,缺乏公正性,导致不同职责与能力的职员在能力与素质等指标方面无法体现,公平性严重缺失。此外,单纯的管理方法对卫生院本身的结构与程序没有相应的绩效可言,更多地关注管理形式而非管理结果,使最终的功能与价值受到限制,缺乏科学的实际管理意义。

2.4 监督工作不到位,内控制度较差

有些乡镇卫生院并没有根据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和原则进行管理,期间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在绩效统计与审核中甚至出现了自己盖章、自己签字的情况,滋生了不少腐败行为。另外,乡镇卫生院由于本身的医疗业务不多,收入的含金量也不高,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开支控制情况不够好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卫生院预算工作、成本的控制工作以及自身业务经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收支不均,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

3 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3.1 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绩效管理模式

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财务管理,因此要从横向与纵向的各个环节中,将绩效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确保管理目标最大化,同时,不同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建立规范、严格的管理方法与预算成本控制体系,保证资金的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营生产活动,并抓好资金管理的要务,强化预算的考核、预算的分析、预算的控制、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在良性化的发展与经营中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保证卫生院工作财务绩效的良好状况、正常运作。

3.2 建立卫生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乡镇卫生院要紧紧围绕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要求,在绩效管理中,从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评价、监督与考核等各个方面注重衔接工作,体现乡镇卫生院绩效战略管理与决策的要求,编制预算要充分考虑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战略导向,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同时,要全面实现预算工作管理的模式化与一体化,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各科室预算管理,在要求、流程、内容与方法上的和谐统一,并促进绩效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不断提升,还要紧密结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与手段,坚持按事项编制预算、落实责任预算、强化预算成本控制、健全内控体系,最终实现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3.3 平衡乡镇卫生院的效率与质量水平

3.3.1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都是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的逐利性较重,且内部也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导致卫生院的药品收入减少,影响了绩效的成本控制与预算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卫生院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导致居民医疗负担增加,也影响了卫生院社会职能的履行。针对这种现象,卫生院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充分结合医疗行为的合理性,整改不合理行为,主管部门也要准确测算乡镇卫生院的补偿金额,在补偿的额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运行以及绩效的定期、及时发放。

3.3.2 积极引入激励体制

由于全国范围内的乡镇卫生院水平不一,在经济较好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也相对较好,但由于绩效管理设定了“封顶线”,对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服务产出不佳,这就要求乡镇卫生院要积极引入激励体制,采用有效的绩效工资激励手段,改善职工的福利,保障乡镇卫生院基本人员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建立激励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设立其他与激励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如荣誉评定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使员工的奖金分配与绩效晋升挂钩。

3.4 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内、外监督管理

首先,要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使其在任期间完成卫生院的经济效益等重要指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同时强化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与管理事业心,加强对其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要依靠政府的组织以及监管展开工作,如财政、纪检、卫生、审计等,加大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漏洞与问题,必须及时做出整改,针对各种严重违法的现象,绝不姑息,充分发挥内、外监督的作用,强化监督管理。

4 结 语

乡镇卫生院绩效的评价与管理实施是一项重要工作,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受到客观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在绩效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但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因此,在现阶段,管理者与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力度对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尤其关注当前国家的宏观卫生政策,改革卫生院管理,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乡镇卫生院的长效发展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萱萱,张思源,胡红岩,等.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10).

[2]郝晋,杨佳.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现状与改革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4(6).

篇(2)

关键词:医改;绩效工资全浮动;有效工时绩效考核;实践探索

一、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工资改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比较系统,又比较敏感的事情。2011年作为第一批率先实行绩效工资的乡镇卫生院无论其人事聘用制度及奖金分配制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近三年的实行,原先的绩效工资越来越显现出它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块分别各占50%,基础性部分所占的比例过大,导致奖励性部分也就是浮动部分减少,虽然打破了平均主义,但是未能彻底改变大锅饭的现象,职工的收入差距过于拉近,结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特别是一些高技术、高风险岗位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愿意看病,甚至驱赶病人,导致医疗业务明显下降。针对这一存在的现状,作为医院管理层有必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我觉得绩效工资全浮动可以值得一试。

二、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全浮动的实践探索

(一)绩效工资全浮动的概念

所谓绩效工资全浮动就是打破原先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各50%的比例,可以把绩效总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作为奖励部分也就是浮动部分,取消绩效工资中的固定部分也就是基础性工资。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只作为个人的档案工资,按规定报批后记录在职工的档案中,并以此作为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等五金和计发退休费的依据。也就是说没有了固定工资这个概念,实际工资按照绩效考核情况分配。这样就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的格局,所有的工资都作为浮动部分进行发放。我们必须科学理解绩效工资,所谓绩效工资,就是与业绩和效益挂钩的工资,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与员工的积极性密切有关,也与单位的管理制度密切有关。浮动部分比例低,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积极性就下降,大锅饭就形成,劳动生产率就下降,对优秀员工是打击,对懒散员工是利好,单位就出现问题;浮动工资比例高,就相反,管理方也就有了工作抓手,这些就是分配机制的基本原理。

(二)绩效工资全浮动的实施

要把绩效工资全浮动这一全新的分配方案真正实施,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导向作用。制定与分配制度紧密结合的绩效考评办法,积极推行以岗位绩效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向临床一线岗位、风险岗位、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合理最大化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利益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以及药品零差价的普及,医院的公益性和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愈加明显,原先的奖金分配制度侧重于从医务人员为医院创收、盈利方面进行考虑,这样的分配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也为了医院整体的发展,我院制定了一套新型的绩效考核方案,即有效工时绩效考核,以工作任务数量(有效工时70%)考核为主,结合工作质量(效果15%)、群众满意度(15%),三者结合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最终考核分配依据。

(三)有效工时的阐述

所谓有效工时,是指将职工的每件(样)工作都转化为劳动时间,根据劳动时间计算出奖励性绩效。有效工时的计算使职工的收入与医院的收益、科室的收益双脱钩,与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满意度挂钩,建立以完成任务的有效工作时间(有效工时)为主要考核依据的绩效工资奖励制度,改变“多收多得”分配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医院的有效工时的测算主要是依据医院近三年科室或岗位完成主要工作任务的月平均工作数量,来测定科室或岗位月度应完成任务的有效工时。每个岗位,每样工作任务都要确定其一个基本有效工作时间(分钟/某项工作)。超额完成任务有效工时的以1.1~1.2系数奖励体现多劳多得原则。

(四)本院的绩效全浮动结合有效工时的实践计算方案

我院的绩效工资全浮动具体做法是考虑到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首先将工资中的基本工资(指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块)和生活补贴作为固定部分每月发放,工资中的岗位津贴每月在工资中扣除后作为浮动部分计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这样奖励性绩效的总额就是当年卫生局的核定数和职工的岗位津贴总和,而基础性绩效部分从原先的50%下降到现在的26%左右。岗位津贴按照每月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情况发放。每个科室(或者每个人)核定月基本工作量,即基本有效工时,当月完成岗位基本工作任务80%及以上的,全额发放岗位津贴。当月完成基本工作任务40%~80%的,按照比例发放岗位津贴;当月完成基本工作任务40%以下的,不发放岗位津贴。

其次是对局核定的奖励性绩效的发放,这块发放使用有效工时计算。首先要计算每月发放奖励性绩效总额,如2013年度局核定我院人均奖励性绩效37500元,提取20%作为院长及中层等奖励外,实际人均可发放30000元左右,按照100个人计算,一年可发放300万,即每月25万,按照每月每人完成基本有效工时8600分钟(按照每天工作7小时420分钟,一个月20.5天计算),每个月医院完成基本有效工时860000分钟,计算出每工时金额为0.29元。具体举例:

例1:我院内科一医生1月份诊治病人500人,开取各类检验、放射等检查报告100份,按照我院的有效工时计算当月有效工时为11000分钟(按照每诊治一个病人20分钟,每张检查报告10分钟计算),按照每分钟0.29元计算当月奖励性绩效为3190元。

例2:收款室一收款员1月份挂号2000人次,门诊收费单据5000张,办理入院40人,出院50人,按照我院的有效工时计算当月该收款员有效工时为6120分钟(按照挂号每人次1.2分钟,收费每张0.6分钟,出入院各8分钟计算),按照每分钟0.29元计算出当月奖励性绩效为1775元。同时由于该职工未完成我院规定的基本有效工时8600分钟,当月该职工的岗位津贴只能按照71.16%发放共797元(1120*71.16%)。

三、结论

通过短短几个月绩效工资全浮动的实行,医院职工的积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整个医院形成了一种奋发向上的风气,特别是有效工时的推行,使职工的工作都有了一个明确的量化,从而使个人价值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当然每个新制度的推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管理层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去完善和修正。

参考文献:

[1] 朱月伟,章菱,周俊杰,宋亚琴,葛承辉.社区卫生“有效工时”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0(2):48-50.

[2] 马红革.论我国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7):140.

篇(3)

完善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制度,促进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管理职能,我区自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制以来,较好地激励了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充分发挥其在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目前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引导乡镇卫生院院长全面履行管理职责,促进乡镇卫生院发挥整体功能,今年我们调整乡镇卫生院年薪分配办法,健全了既能体

现乡镇卫生院院长工作业绩和经营成效,又能兼顾协调发展和公平合理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制度。

一、院长年薪组织结构

院长年薪仍然由三部分构成坚持工作业绩、经营成效、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责任与利益、风险与报酬相一致的原则,坚持有利于调动院长和职工两方面积极性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工改”,调整原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由基本薪金、风险薪金、奖励薪金三部分为由基本薪金、绩效薪金、奖励薪金三个部分构成。

二、调整了三部分的内涵和考核指标

原来院长年薪制中,基本薪金是院长收入的基本保障,风险薪金偏重于体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奖励薪金是促使乡镇卫生院积累而提高抗风险能力。我们尊重乡镇卫生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镇卫生院筹资已经从首要任务转变成了任务之一的实际,调整院长年薪构成的内涵,以充分借助分配的杠杆作用,引导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职能。

(一)为院长提供基本保障的基本薪金。基本薪金主要根据全区乡镇卫生院院长档案工资中岗位工资的平均数确定,中心乡镇卫生院、普通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基本薪金分别为每月700元、600元,由农村卫生事业费预算解决,不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月发放。

(二)体现院长全面履行职能的绩效薪金。以全区乡镇卫生院职工现行档案工资总额减去岗位工资总额后的平均数作基数,根据对工作业绩指标的百分制量化考核结果确定。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绩效薪金为1倍;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上的,按基数的1—4倍兑现绩效薪金。

一、用对核心指标进行考核的办法来考核院长工作业绩、履行职能的情况。

核心指标由三类19个组成。一类是公共卫生工作核心指标10个,即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结核病人转诊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慢非病规范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食品行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农村家庭宴席卫生规范化管理率。二类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核心指标4个,即卫生服务质量、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新农合医疗服务。三类是社会卫生管理核心指标5个,即村卫生室建设情况、村卫生室人员管理情况、村卫生室药品管理情况、村卫生室新农合医疗服务管理情况。19个核心指标分别确定了分值,共100分。每年可根据工作重点调整核心指标的权重。与此同时,还设定7个扣分指标,即发生预防接种事故、发生责任性孕产妇死亡、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影响较大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责任事故、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乡镇卫生院或院长被区卫生局通报批评。扣分指标也分别给予了2-5分不等的分值。

二、改变原来对年度目标责任书、院长任期阶段目标内容进行考核

绝大部分指标依据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得出结果,如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由每季度的调查结果确定,卫生服务质量由每年的两次外部评价结果确定;部分指标根据日常管理确定;只有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等少部分指标需要通过年终考核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采用核心指标考核,考核工作量大大减少,考核分值的随意性降低。

三是绩效薪金纳入所在乡镇卫生院的年度支出预算,年底经考核、审定后一次性兑现。

篇(4)

新医改自2009年4月6日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进入深入改革阶段,新医改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对乡镇卫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存在负面影响,就目前形式来看,作为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山区,乡镇卫生院所面临的形式严峻,所面临的挑战巨大。我想就我个人的观念,从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1 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的正面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1.1 医疗保障体系建成

通过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等医疗保障制度,通过试点、全面实施——逐步完善了医疗保险的筹资和补偿机制,使医疗保障体系制度日臻完善,其覆盖面逐步扩大—几乎是全国90%以上人群。通过保障体系的建立,确定了乡镇卫生院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医疗提供机构的地位。

1.2 确定了乡镇卫生院的性质

通过新医改的不断实施,医改制度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在医改中扮演了县、乡、村三级网络中的中枢纽带角色,尤其是《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文件出台,确立了乡镇卫生院性质为公益一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而对今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模式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空间。

1.3 改善了乡镇卫生院服务条件

通过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卫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搞入。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比如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有所添置,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由原来的土石结构平房新建成混凝土结构的楼房,而且面积较以往有较大面积的扩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如:B超机、心电图机、X线摄片机、心电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等,从而改变了以前乡镇卫生院靠“老三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面貌。

1.4 人员结构有所改善

通过新医改,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国家对各级医学院校的支持,培养了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增添进乡镇卫生院从事医务工作。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在岗人员在职培训活动,对现有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从而使乡镇卫生院中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医疗技术有了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1.5 一系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

通过新医改制度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在不断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之中。如:基药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考核方案等制度日臻完善,通过实施,对医疗卫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新医改,我们不能单纯的、一味的就说医改是成功的,或者说新医改是失败的,我觉得,新医改是有许多成功的方面,以上是我个人以一名乡镇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的眼光来看待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正面促进作用发表的几点看法,当然,由于个人所站的角度受局限,新医改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优点。

2 新医改对基层卫生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2.1 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追究其原因,我个人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2.1.1 乡镇卫生院对绩效工资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绩效工资制度执行不严

绩效工资作为一项新制度,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再到乡镇卫生院,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乡镇卫生院由于理解上存在偏差,实施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乡镇卫生院在制定本单位绩效工资考核细则时打了折扣;有的卫生院年初制定了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但是在年终工资结算时,没有按照本单位制定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执行;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制定本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一味的只给职工发了平均工资,吃了大锅饭,严重的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2.1.2 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绩效工资的实施

中央在制定绩效工资的同时,并没有制定配套的、明细的财政支持绩效方案,因此地方在执行绩效工资制度时得不到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使绩效工资执行受限。

2.1.3 绩效额度与改革前职工工资额度存在反差,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其风险较高,其行业要求万无一失;工作压力大,无论病情轻重,都关系患者生命安全;工作没有白昼之分,也没有节假日可分。因此,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应略高于教师等同级别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而目前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低于同级别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2.2 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给乡镇卫生院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2011年1月26日起,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了基本药物0差率销售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负面影响。

追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

2.2.1 实施基药制度后药价虚高

自基药制度开始实施、采取交易平台药品采购,基药实行0差率销售,药价应该有大幅度下降,但药价不降反升,追究其形成原因,我认为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有这样几点:A、乡镇卫生院药品采购人员业务不熟,同种药品,交易平台中有便宜的品种,也有较贵的品种,由于采购业务不熟,便宜的没采到,贵的反而采购的较多。B、药商不正当竞争,药商有利可图的药品容易采购,赚钱不多的药品不容易采购;贵的药品品种容易采购,便宜的品种不容易采购。C、药品网络交易,多个商家供货,配送不方便,比如说,某乡卫生院在同一个定单中采购了甲公司10个品种的药品,采购了乙公司2个品种的药品,甲公司距本乡卫生院较近,乙公司距本乡卫生院较远,那么甲公司为这个乡卫生院配送了10个品种的药品,而另外2个品种的药品乙公司不愿意配送,该乡卫生院的这2个品种药品长期缺药。

2.2.2 改变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用药习惯

基药品种减少,许多临床医生用药不习惯,许多患者也不习惯,不理解基药制度,不理解医疗机构,有的患者发牢骚说:“简单的药就买不到,现在的医院(指的是乡镇卫生院)不是医院了。”因此,基药制度的实施,给乡镇卫生院的形象造成了影响,基本医疗服务业务量明显下降。

3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困境十分突出

3.1 人才配备脱节

我认为,一个乡镇卫生院应该具有一至两名群众信任,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医生。一个乡镇卫生院只要具备了那么一至两名在医技、名誉上老百姓信得过的医生,那么该卫生院无论是业务开展也好,公共卫生开展也罢,就比较容易,反之没有,就不好开展工作。

我认为,一个乡镇卫生院应该具备有一班配套的医技人员。目前形式,许多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不合理,许多乡镇卫生院有内科医生,就没有外科医生;有心电图检验技术人员,就没有化验员;有执业医师,就没有执业护士和执业药师;有妇科医生,就没有公卫科医师。从而降低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3.2 设备简陋、设备操作人员不配套

作为目前乡镇卫生来说,我觉得一个标准乡镇卫生院至少应该配备X线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仪、普通手术床、简易呼吸机等基本设备。可是许多乡镇卫生院以上设备紧缺,有的卫生院有设备,但是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有的卫生院有操作人员,缺泛操作仪器。设备容易配备,可是人才短期无法解决,这是乡镇卫生院当前发展的瓶颈。

3.3 新医改制度不健全

新医改虽然建立了若干卫生制度,但是在新医改深化阶段,尚须完善的制度还有很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对新医改的终极目标应该有一个界定,目前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不知道医改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医改究竟能改成什么样?乡镇卫生院人员究竟能在新医改的制度下得到多少阳光雨露??????????------乡镇医务人员心里没有底。在乡镇医务人员心目中始终笼罩着一层对未来不确定的阴霾。

4 基层医务人员对新医改的期盼

4.1 进一步完善医改制度。

根据中国当代医疗形式,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合实际的医改方案,加快新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工作。基层医务人员最迫切想要看到的是——医改对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和对群众健康促进有多大。

4.2 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

距不完全统计,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教育、卫生投入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而中国小于4%。教育、卫生是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第一次医改时把医疗卫生商品化,促使医患关系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加大卫生投入是新医改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4.3 加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近几年的医改过程中,国家加大了人才培养人度,但就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还很大。我认为除了国家先前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外,各县也可以采取加速人才培养策略,比如说利用县级卫生学校对在职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利用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环境对下级卫生队伍培养,实行“上派下挂”。采取下级向上级医疗机构派送大量人员进修培训,一方面缓解上级医疗机构病员曝满,医务人员紧张状况,另一方面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了技术人才。再比如说,上级医疗机构与下级医疗机构结对子,不定期派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对下级机构进行技术支持,派出技术骨干到下级医疗机构短期执业等方式,加速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一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缓解基层人才紧缺状况。

4.4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辅助检查设备添置。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添置,目前的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添置,但是医务人员值班所住房屋还有待于进一步增添。医疗设备(如:化验设备、B超、心电图等)也需要进一步增添,不但要添置设备、设施,而且要在添加设备的同时增添设备、设施操作技能。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配置。特别是省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校培养卫生人才时要注重各种专业适合社会人才需求,县级人事和卫生主管部门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聘用时重视专业人才合理分布,从而改变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现象,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缺状况。

4.5 健全医疗风险保障制度。

诊病、治病要求从业人员万无一失,目前状况,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很大,动不动医疗纠纷,医疗赔偿,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从业环境差,技术相应较落后,设备、设施简陋,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正常发挥,很多医务人员不是不想看病,而是不敢看病,这样的现象如果长久持续下去,将使我国的医疗技术倒退,因此在新医改的深入阶段,健全医疗风险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4.5 做到统筹兼顾防治并重。

篇(5)

贯彻国家及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革新精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革新,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原则上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市卫生局负责监督和管理,乡镇予以协助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要符合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确保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设置预防保健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疗护理。

(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防治工作。

(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精神卫生的干预防治工作。

(五)落实国家和省免疫规划政策措施,开展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六)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七)开展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服务。

(八)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的指导。

(九)协助做好区域内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十)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乡镇中心卫生院除履行乡镇卫生院职责外,要协助做好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乡镇卫生院的革新任务

(一)革新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在月日前完成。按照《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机编〔〕2号)核定人员编制。核定的编制是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科学设置岗位。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人员。鼓励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3、实行全员聘用在月日前完成。根据卫生院编制和岗位设置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所在上岗人员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与竞聘上岗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1)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竞聘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或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卫生院正式在职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

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每届聘期原则上为3—5年。乡镇卫生院院长原则上要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可以连续聘任,考核不合格的可以提前解聘。

(2)实施步骤。①报批设岗方案。乡镇卫生院在月日前根据《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拟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本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上报。设岗方案由卫生局、编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月日前报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在核准的岗位总数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②确定竞聘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岗位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③组织竞聘上岗。市卫生局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

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4、乡镇卫生院空岗人员的补充。乡镇卫生院编制和岗位空缺补充人员,必须在核准使用的编制、岗位和年度招聘计划内,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二)革新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3年的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因素核定。

对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按照《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执行。月日前由市卫生局组织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市卫生局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档次确定相应的补助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考核不合格的扣除补助资金,由财政局和卫生局统筹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

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按规定在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范围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由省组织采购,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配送。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和省采购价。其中,已实行省集中采购的药品,销售价格不得超过省采购价;未实行省集中采购的药品,销售价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具体实施时间最迟不得晚于月日。

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由财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和支出,收支差额部分通过其它多渠道予以足额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管理,强化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收集上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安全。

篇(6)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管理;发展;策略

乡镇卫生院是联系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的重要枢纽,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据有关统计显示,截止2009年末,全国共设立了3.85万个卫生院,拥有93.35张床位,占全国床位总数的20%以上;该年度诊疗人次8.79亿次,占全国诊疗人次总数的15%以上;每日医生人均担负诊疗人次8.9次,比全国平均数高出2.2[1]。由此可见,我国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投入不足、预防保健工作弱化、人才匮乏和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本文就乡镇卫生院管理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府投入不足,卫生院设施落后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5.47%,2012年上升至27.23%,但农村卫生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其中2004年占比为42.79%,2008年占比为34.93%,至2012年所占比例降至22.57%[2]。由此可见,虽然政府卫生支出在增加,但用于农村卫生费用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为维持正常运转,促进自身发展,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不得不通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来增加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预防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农村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质量下降。

1.2卫生人才匮乏,整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我国的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难以保证卫生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深入基层,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不容乐观。有统计显示[3],从2005年到2009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由446万增长至553.5万人,增长比例为24%。但2005年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87万人,2009年为95万人,增长比例仅为9%。由此可见,条件和待遇较差的乡镇卫生院难以留住人才,加之现有人才流失严重,其服务能力也随之下降。

1.3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虽然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但接受过系统卫生管理教育的比例较低,也缺乏管理技能,导致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不高,发展停滞,陷入运行困境。

1.4面临的医疗风险较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医疗风险包括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及事故等意外事件,近年来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设施落后、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卫生服务质量较差,易出现医疗纠纷,处境较为艰难。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乡镇卫生院通常难以承受。

2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促进其发展的相关策略

2.1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效率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已成为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政府加大卫生投入,对乡镇卫生院的健康运作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提高政府投入效率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①财政部门应保证投入经费及时到位;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4]。此外,应实行综合绩效考核,建立并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重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工资、生活及其他福利待遇等措施吸引并留住人才,选送年轻有潜力的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学习,努力提高医疗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要有计划的清退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逐步分流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改革用人机制,严格准入制度,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应鼓励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加强不同医疗机构间人员的纵、横向交流,努力发挥现有人才的骨干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5]。卫生行政部门应出台具体的策略措施,让县级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真正发挥县级医疗机构的龙头作用。重视引入专业的公共卫生人员和预防保健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

2.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乡镇卫生院院长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努力实现职能定位,采取公开招聘等措施招聘院长,推行院长负责制,明确其法人地位并保证相应待遇。乡镇卫生院院长应德才兼备,不仅要加强经营管理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还应加强学习,积极转变管理理念,认清当前形势,把握自身面临的机遇,增强创新意识、人才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卫生院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努力将乡镇卫生院做强做大。

2.4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抵御机制 乡镇卫生院可设立专门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由第三方负责调查、核实并确定医疗风险处理方案,同时在政府支持下由第三方募集资金,设立医疗风险基金,增强乡镇卫生院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鼓励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参加医疗责任险,呼吁国家尽快为预防和处理医疗风险、医疗差错及事故立法,明确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尹文强,黄冬梅,郭洪伟,等.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卫生院行为方式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2):81-85,89.

[2]李守军.乡镇卫生院管理与发展策略的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3):281-282.

[3]汉业旭,王晓燕,张建,等.基于北京市M县乡镇卫生机构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26(4):5-6,10.

篇(7)

关键词:医改 新财务会计制度 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79-03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其担负着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责任。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推动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财政部与卫生部专门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卫生部等5部门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财务管理、经济核算提出了明确要求。笔者通过对新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运行情况等进行比较,探讨多项新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运行,对医改目标的实现的影响,分析现阶段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所面临的问题。

一、推行新制度,促进乡镇卫生院改变运转模式

1.建立补偿机制,改变收入结构,转变经营运转模式、促进服务,体现公益性。乡镇卫生院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谈补偿。新制度实施前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医疗、药品收入来实现运转,由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手段相对较少、技术措施相对落后,形成了“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状况,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以扩大医疗业务收入为目的的经营运转思维。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活动中,逐利性医疗行为普遍存在,造成过度医疗、盲目医疗现象。新制度实施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1)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2)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财政予以补助,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成为乡镇卫生院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财政按服务项目及工作质量进行补助,防保工作经费有了保障,工作有了积极性,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重新配备人力、物力,加强防保工作,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将形成医防并重的运营模式。(3)会计核算体现公益性。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公共卫生支出科目,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核算具体,各项支出均能明确地对应分类核算,清晰地反映了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费用构成,为全面计量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等公益性支出提供了依据,也为建立建全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2.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强化预算约束,促使乡镇卫生院加强预算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透明。新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资金投入,明确使用考核办法,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对基本补助、项目补助收支分别进行核算,单独计算结余数,为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透明。(1)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根据其功能,核定任务、收支,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乡镇卫生院规范运营。(2)在明确预算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新制度对预算、决算编制、审批、调整、执行程序及执行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乡镇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3)财政补助明细表设计科学,信息丰富。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反映,准确反映财政资金对公共卫生、基建等的投入、使用情况,依据支出用途进行分类披露,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足额安排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单独反映,并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形成的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区分出来,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了各种补偿渠道的资金流程。完整反映财政资金消耗、结余情况。便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考核,同时能够反映乡镇卫生院自有资金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肯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社会贡献。(4)明确人员等各项经费的构成。按内容进行预算管理,并严格执行,切实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3.简化核算程序,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资产购置与使用,防范财务风险。(1)明确建立财政对设备购置、村卫生室建设等经费投入机制。乡镇卫生院简化核算,不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2)严格禁止对外投资,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明确财政对设备购置、村卫生室建设等经费投入制度,规定不得举债建设,不得发生融资租赁行为。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3)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并推行财务集中核算及委托记账制度。强化财务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监督,有效保障乡镇卫生院经济活动的规范、透明。(4)把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进行落实,并将会计核算与预算制度进行衔接。达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4.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1)制定考核方法,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如何评价财政资金支出效果尤其重要,新制度将财政资金的组织管理、资金分配、能力建设、人员培训、项目执行及实施效果、督导考核等情况全方位纳入考核体系,并通过量化积分等方式进行财政资金支出及其产出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全面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除了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外,更重视过程性指标,讲求科学性,重视质量,强调服务对象满意度。保证支出和产出结果之间紧密的对应关系。(3)建立制度,确保资金合理、适当、高效使用。考核是确定乡镇卫生院使用政府投入的资金是否适当的重要办法,但并不单纯靠考核来保证,新制度还通过制度设计来完成这一目标。新制度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等资金的使用范围、对象、支出渠道、支付方式以及会计核算流程、账务处理方法等,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对照执行,规范使用。(4)在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乡镇卫生院,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参与医改、服务医改。

5.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1)完善治理结构。依据主管部门的授权范围制定管理层议事规则,明确院委会、工会等机构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制衡机制。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和申报审批制度。(2)完善管理责任制度,细化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对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的流程设计一方面要有利于管理效能提升,另一方面要保证量、质控制有效。(3)完善业务审批、执行相分离的授权控制制度,特别注意规范不相容职务的授权,加强对员工离岗、临时离岗的交接管理,明确责任。(4)完善业绩考核制度,业绩考核不能满足于经济效益指标,医疗业务还应重视床位使用率、次均医疗费、次均药品费,公共卫生服务业务要强调支出效果等效率指标,社会满意度等质量指标。

二、当前乡镇卫生院运转仍存在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乡镇卫生院业务的正常开展需接受多个部门的日常监管,但环保、物价、药监、技术监督、安检、防疫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均要收费,其中部分部门没有真正帮助纠正和解决问题,而是以收费为目的。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性的机构,规费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一项经济负担。

(2)基本医疗市场环境有待规范。乡镇卫生院处于广大基层农村,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原乡镇卫生院民营化改制、新建等形式建立的非营利性、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等)共同构建了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的供方。但是即使是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在现阶段也具有强烈的逐利性动机,部分机构通过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夸大疗效、欺诈宣传,对介绍患者至其院就医的乡村医生、公立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等一切可能接触患者的人群支付一定比例的送诊业务费,甚至动用医托等方式招揽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大处方、滥检查、巧立明目收费,并尽力鼓吹自己的能力、水平,诋毁其他机构。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侵害患者利益。笔者曾调查过一所只有25名(其中临床医生6名,专职市场运作人员8名)员工的民营医疗机构,2010年医疗业务额96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宣传费120万元、送诊业务费168万元(按患者医疗费总额的20%支付)。

(3)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分配形式有待探讨。公立乡镇卫生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均可参与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民营医院有选择权,可以挑肥拣瘦,补助标准高的做,补助低的甚至零补助的不做,医疗业务忙时不做,闲时做。而公立医院往往没得选择。

2.部分服务项目经费不足。国家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已经有对应的完善的补偿机制,而一些突发的、偶发的服务项目支出则没有固定的补偿方式,发生支出的额度也常常不能正确预计,经常是做义工。而且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也不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资,从而形成了“以医养防”的现象。

3.部分业务收费标准过低。乡镇卫生院一些依行政指令开展的项目不能依据正常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比如某地由人社局组织退休人员每两年一次免费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B超、血常规、尿常规等14个项目,正常收费标准284元,但财政仅支付40元,尚不足以补偿体检过程中消耗的医用材料,更别说人员工资了。这种赔本买卖业务常常发生。

4.各信息系统孤立运行、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增加管理成本及管理难度。目前,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职能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也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日常监管。但各信息系统大多独立运行,新农合结算软件、医保结算软件、救助结算软件、离休病人结算软件、药监系统软件、药品招标采购软件等均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发、管理,互不兼容。大多数信息均要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各系统信息也成了信息孤岛,对各系统的维护、升级困难,对本就缺乏信息化人才的乡镇卫生院来说,困难重重。

5.医疗保险报销标准差异,医患沟通难度大。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三制度报销标准不一致,差异较大,特别是个人缴费标准与收益不成正比,引发群众不理解,增加医患沟通难度。笔者了解到某地居民原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每人缴费45元,住院报销比例为70%。2010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所在镇与县城驻地区划合并,社区居民只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年每人缴费提高到110元,住院报销比例却下降为50%。患者对这种缴费提高、收益率却下降的现象常常不满意,也影响了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医保制度不配套,如有些收费项目明文规定由医保统筹金支付或部分支付(如一般诊疗费),但是由于职工医保门诊采用个人账户制度,门诊医疗费均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不能享受统筹支付。三大医保制度的差异还表现在财政对不同身份、不同人群的补助标准不一致,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面对不同的人群,乡镇卫生院也面对着不同的政府付费补偿方式及标准,影响了正常的收费补偿机制。

6.基本药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商榷。合理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一些习惯用药、甚至个别常用药并不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另外,虽说大部分药品的价格是下降了,但也有极少数药品,价格比过去加成之后的价格还要高,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比市场上同品种的批发价还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实施新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乡镇卫生院转换职能的几点建议

1.尽快落实新制度的各项实施细则,对制度中确定由政府投入的部分加快补偿机制的形成、完善。谨慎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财务集中核算对财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的乡镇卫生院加强财务核算与事后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其他乡镇卫生院来说,却可能削弱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计划、决策及事前、事中监督的能力。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对维持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的作用不可忽视。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适当提升财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中的管理地位,可迅速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能力,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意义重大。

2.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规范,治疗措施进行论证,开拓医疗市场的方式进行监督,净化医疗市场的环境。加强对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对出资人一方面享受非营利性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却大肆享用业务结余的现象进行打击,消除其趋利性动机,确保“非营利性”名副其实,促使其公益性回归。

3.界定基本医疗的范围及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角色、业务要求、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尝试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集团管理模式。既防止乡镇卫生院截留危、重、疑、难病人,也能防止乡镇卫生院在享受政府补贴、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消极对待医疗业务的开展,将病员推向城市医院,造成“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疗中的双向转诊、分工协作机制。

集团化管理还有利于城市医院通过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扶持等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适应多种形式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也十分重要。

4.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缩小直至统一不同人群的财政补偿标准及险种报销水平,以体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的公平性。

现有制度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最高,其次是居民医保,再次是职工医保。最初的设想是按居民支付能力大小确定补偿标准,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取消门诊账户制度,医疗保险是针对患病居民的保障制度,对未发生医疗费的居民本就不应给予医疗基金补贴,造成不需要的想办法用,于是就出现了医保卡可刷大米等极端现象,而需要的却不够用。

缩小甚至可以统一门诊、住院报销标准(目前除了个人账户制度,门诊报销比例大大低于住院报销比例),只要是基本医疗,不应区分就医形式,现有制度对慢性病患者尤其不公平,促进、鼓励住院治疗,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看病贵、看病难。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集医疗保险、救助、管理、居民健康信息等于一体,实行居民就诊、约诊、转诊、结算、接受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将居民就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费结算、医保报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任务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使乡镇卫生院规范收费行为,确保医疗费报销数据准确,杜绝套保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反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夯实乡镇卫生院业绩数据,简化考核方式,防范“笔头”服务,保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5.加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目的。不能让基本药物成为低档药、差药的代名词,充分发挥基本药物制度的优势。

总之,新制度实施后,给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乡镇卫生院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加强财政资金的预算与监管,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实现医改目标。随着新制度及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笔者坚信,只要紧紧围绕医改目标,在党和政府医改方针的指引下,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勤奋努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建设一定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实行新制度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中国乡镇企业,1994(1)

2.付善柱.探索乡镇卫生院上划后财务管理的几点做法.中国集体经济,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