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课程总结

数学课程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5 21:51: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课程总结

篇(1)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行为上要为人师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课前精心备课、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

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现状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人的拥有的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存在巨大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大学数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行分级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经过不断实践,证明分级教学在大学数学课程中是极为必要的。

1.分级教学概述

在符合教育部制定的大学数学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大学数学课程分成来两大类:理工类和经管类,再对学院自身的性质和学生生源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举行入学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和学生的自我选择,把入学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精品班,一类是普通班。

在认真分析两个班级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分级教学的自身结构,给这两类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考试大纲、考核标准。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数学基本教学要求,制定普通班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精品班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普通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学习的深度和拓宽知识的广度,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相同,并且适当的借用多媒体,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

2.1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已取得的成果

通过多方共同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大学数学课程的类别、等级、层次进行了有效的界定,大学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针对那些将来的职业方向是数学或和数学相近的学生,这种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类是针对那些文科类的学生,这种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最后一类是针对数学专业类的学生,这种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二,制定了对大学数学课程分层次的原则,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分层次、学生分层次、教学方法分层次、测验考核分层次、管理分层次;三,提高了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实施分级教学的重要性。

2.2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分级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各大高校在具体实施分级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很多高校的数学课程分级教学依然停留在尝试和实践之上,没有推进到全部的主干课程;二,分级教学在具体操作中,细节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对学生的分级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良心理,有的学生进了所谓的精品班,容易骄傲,有些学生进了普通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三,大学教学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级教学的实施,高校规模逐渐扩大,所设专业也不断增多,教学资源和管理体制限制了分级教学的发展,另外,在当下的大学教学管理体制下,数学教育者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3.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启示

首先,在实施分级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要不断的进行更新,编写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以往的数学教材轻视思想、注重技巧,这种编排是不太合理的,要对其进行改进。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不过是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比如,可以设立数学网站、制作电子课件等。其次,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是分级教学的出发点。第一,数学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老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切实贯彻“因材施教”方针。最后,在实施分级教学的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提供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想象力。第二,不断加强学生的建模意识。

4.结语

所谓的分级教学,就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再根据每个等级的具体特征,为学生创造最合适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重点还是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分级教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填鸭式”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要把这种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三,数学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分级教学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江世宏.对工科数学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2(5):99—100.

[2]王宗尧.美国微积分教育的改革及其对我国非数学专业微积分教育的启示[J].化工高等教育,2011,10(07):27—29.

篇(3)

高中数学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和经济管理类数学很多内容有重合,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在高中阶段将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课程有机衔接起来,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经济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基础。笔者从自身的学习经验出发,对如何衔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经济管理;数学;高中

《经济数学基础》是高等教育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概率、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其实和高中数学中的很多内容是重合的,其区别就在于高中数学学的浅,很多深度的内容并未涉及或是一带而过。如何做好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的衔接,夯实自己的经济数学基础是我们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一、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与高中数学课程的衔接的意义

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概率、统计以及代数的一些教材内容学的很浅,不深入,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的占比较少,因而导致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这方面的内容不甚重视,在进入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学习之后,由于新加入了极限、无限分割以及逼近思想等,教材内容更加抽象和难懂,我们在学习时比较吃力,很多时候无法实现两门课程的过渡。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的内容重合,如果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衔接,我们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二、对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与高中数学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于经济管理类数学内容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通常从实际的经济问题出发,运算量大,相比较高中数学更加抽象和辩证,很多同学起初进入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的学习时感到很困难,容易对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产生畏惧和挫败的心理,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信心大受打击。如何做到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的衔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在高中数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吃透每一个教学难点,梳理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大纲,抓住高中数学和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的学科交叉点和内在联系,并发现和探索二者的不同之处,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对比,了解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课程要重点掌握。

(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和高中数学课程相比,经济管理数学课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进度相对较快,很多同学在学习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很明显的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或者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不好。除此之外,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通常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相较于高中数学的小班教学学生多了,老师很难每个人都照顾到,单独辅导的机会也少了,因此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学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前预习,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自己要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疑问去学习。二是课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多、量大,因此一定要及时进行课后巩固,在课余时间对自己不理解的难点内容要及时请教老师,进行单独辅导,务必要使当日的课程理解消化。同时要做一定的专项习题,提升自己的知识点应用能力。三是发散拓展,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的很多教学内容其实在高中数学中就已经学过,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并结合实际的经济管理类的问题来看待,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看待问题的视野。

(三)选用合适的习题进行大量练习

数学学习就是大量习题累加的过程,不管是经济管理类数学还是高中数学,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知识应用分析能力都需要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我们在学习经济管理类数学课程时应该先了解课程基本内容,回忆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嫁接,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学习,在习题选择上也要如此,习题选择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攻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在教材大纲基础上有一定拓展的习题,这并不是“超纲”,有的同学在遇到这类问题往往认为考试不会出这种题,因而不在意,这是错误的想法。对于这种“超纲”的习题更要重视,这种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其实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知识点的整合,我们吃透教材就能够解决。

(四)重视阶段性测验

对于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测评方式就是考试了,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阶段性测验,因为这种阶段性测验的试卷质量比较高,往往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我们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每个单元、章节的学习内容结束之后自行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这种阶段性的测评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由于在高等学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文理皆收的学科,因此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好,有的数学基础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经济管理数学时难度较大,这也要求我们要做好经济管理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学习经验,希望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作者:宋春雨 单位:衡水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高等数学的改革难度较大,即使相关工作人员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革,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使得高等数学的改革一直倍受关注。如果想要根本上促进高等数学的改革进程,就必须树立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高等教学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此来实现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一、树立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学思想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数学文化在现代科技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其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而且还需要有理性的主义观念。因此,高校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树立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学思想,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心理和智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培养素质,主要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那么,如何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素质培养的目标呢?我们认为,就是要抓住这门课程对学生文化素质有影响的最本质因素,然后将其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高等数学的素质培养中最本质的因素就是灵魂,抓住了这个本质因素,就能够充分实现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新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由于高等院校在课程设计中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就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对数学课程的设计现状来看,主要将其分为理科1类,理科2类和文科高等数学三个类型,通过制定各层次和各类型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建立新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为了能够确保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制定符合数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需求,在课程体系制定之后,首先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修改,从而使其逐渐成为学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编写高等数学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学内容改革凸显的主要方式,而且是以提高高等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学思想的重要依托,因此,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编写是不容忽视的。在编写高等数学教材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确保知识体系完整,突出高等数学的教学重点,合理编排系统,结构严谨。尽可能将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训练充分的体现出来;其次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总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对教材进行编写的时候,要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简明扼要的将隐藏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出来,以方便读者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掌握了理解;最后要注意将其与物理等专业实际以及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严格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对现代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未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也会逐渐被教育部门重视起来。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不断对其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完善,以此来确保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爱云,张燕.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

篇(5)

一、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变了什么

为了快速高效把握课标修订精神,我们需要先了解课标总体上变了什么。修订版数学课标对实验稿课标既有传承,也有发展,它保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但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作了重要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作了修订

修订版课标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2.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修改

修订版课标将实验稿课标6条基本理念中“数学作用”和“数学学习内容”两条合并成“课程内容”一条,变成5条基本理念。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由三个“人人”整合为两个“人人”。(作为本文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二部分将作具体阐述)

3.对学生培养目标作了修改

修订版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然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且依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但它对课程总目标作了进一步拓展,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明确提出“四基”,由“两能”改为“四能”,总目标修改为:(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4.调整与补充了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

修订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是新增的4个核心概念,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是对原来符号感、统计观念的修改。同时,修订课标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逐一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解释,以便教师正确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质。

5.体例与结构作了调整

与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在体例结构上更加完备、合理。在“前言”部分除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还增加了“数学课程性质”。把实验稿中分学段阐述的“课程实施建议”,合三为一,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使得广大教师、教材编写者、评价者更易理解。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6.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结合第二部分具体课程内容的变化进行阐述)

二、修订后的数学课程变了什么

1.关于课程目标

修订版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实验稿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一次概括、提升和拓展,体现了修订版课标对数学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怎样的数学教育才算是一种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应追求什么目标?数学课程的四个具体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它们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关于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择。修订版课标发展了传统的课程内容观,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不仅将数学结果作为课程内容,还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列为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仍然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但并非“现实的”都是适合的,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才更有教学意义,内容应为学习过程和结果服务。

(2)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实验稿课标对课程内容的组织没有进行表述,只对课程内容的呈现进行规定,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修订版课标补充了课程内容组织的具体要求,强调“三个重视”和“处理好三对关系”,即:“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要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3.关于教学活动

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课程 复习创新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程的有效开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小升初的成绩,同时对于学生小学阶段能力及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来说,也发挥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下文论述中主要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现状,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创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展开了详尽的论述。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策略创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它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学生知识结构框架形成的基本阶段,换句话说,这一阶段学习的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一系列的学习阶段。小学高段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在小升初环节获取更好的成绩,因此,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程开展有效性的体现,至关重要。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复习教学固然重要,但是从现阶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基本构成来看,要对数学课程的体系进行掌握,实际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鉴于此,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开展来说,除了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特点及基本知识水平之外,还应对复习教学的策略及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争取将复杂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单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应用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能高效完成复习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质量的有效创新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质量创新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我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基于这一现状,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从何处下手保证数学课程的复习质量?首先是课程教学方式框架式复习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同时还要兼顾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效果,要想让这两个处于最好的状态,框架式复习方式必不可少。从近年来小学数学考试题目来看,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在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复习中,仅需要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理解掌握,遇到相似题型能够及时反应作答就行,但是从近几年小升初数学题目的整体情况来看,对学生应用能力考察的力度大大加强了。框架式复习模式,主要是将每一章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化,再在章节之间内容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全局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比如就《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来说,主要包括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等内容,这一系列内容表面上看关联不大,但是认真观察可以知道,所有前面知识内容的教学都是为了后来教学进行铺垫,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最终教学目的为导向,转变新课程教学时的方法,采用“倒叙”――由目的推出解决方式的方法来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的复习教学。其次,还应充分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除了合作教学的模式之外,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现在很多小学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样一种条件和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之下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再简单的是知识的有效呈现,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革新,在小学数学课程复习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的话,在遇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除了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入手进行的教学讲解,还应结合其他院校一些优秀讲解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理解途径。

三、总结

小学高段复习教学是学生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对学生构成及完善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数学课程一直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分析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质量,创新课程复习模式,不仅是小学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尹文钦.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课创新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9:75.

[2] 徐永珍.解析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72.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多媒体整合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中学阶段的教学课程中。在整个过程中,中学教育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重点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

我国的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①。”为了能够尽快的达成这一教育目标,国家政府在最近几年来拿出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来支持中小学院校校园网络与计算机设备的建设与购买,为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深入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制作数学课程的教学课件,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于初中生的好奇心与喜爱新鲜事物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且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让初中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由教育者所创设的各类教学活动中。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重重束缚,大大提升数学教育者的教学灵活性。由于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主动的观察和验证数学知识,有效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3.有利于师生协作式学习的开展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认知水平来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教育者也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加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当前的授课重点与教学模式,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企及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

1.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与教学课件的优劣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教育者在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课件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件内容布局的合理性,要让整个界面看起来非常的简洁大方且清晰明了。一般情况下,很多教育者都为了能够让课件内容看起来更加的丰富,都会选择在其中加入一些与授课内容并没有多大关联性的图片和动画,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让整堂课程看起来毫无重点可言,给人带来一种花哨无实之感②。

信息技术的应用着实对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教育者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调整好信息技术与课程重点之间的关系比重,并且要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素质教育的推进。

2.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教育者应当去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正面价值,要尽可能的避免过分夸大新信息技术教学作用的现象出现。在针对数学课件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将声音信息、图形信息以及动画信息巧妙的整合到一起,在着重凸显出数学知识重点的基础之上确保教学情境的生动性与灵活性,将那些抽象化的理论性数学概念直观性的展示给学生。与此同时,数学教育者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机密结合,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资源来对课堂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均得到较好的锻炼。

例如在针对“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这一课程展开课程设计时,虽然在教材中能够从多个不同的方向来看到画面展示,但是学生却很难将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想象成为一个完整的立体图形。教育者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课件中从物体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时,应利用光束来表现视线,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形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