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儿科护士见习报告

儿科护士见习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1 16:4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儿科护士见习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儿科护士见习报告

篇(1)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将《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教学的内容或合二为一、或环环相扣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施教,有效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于人为划分而造成的时间和空间段的严格划分,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三是在师资队伍上,授课老师均是既具备深厚的儿科护理理论素养,又具备丰富的儿科护理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四是在学生层面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变。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2.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2.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3.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离开学校已经半个月开始了实践生涯的旅程。。。

实践第一科就被分到儿科,那一个叫惨啊!好在那三个星期的见习没白费,为我在儿科实践打了点基础! 半个月以来跟着老师学会了做雾化、做理疗、打针、配药、画体温单… … …老师提的问题都回答得上来。带教老师是个兢兢业业的师长,做任何事情对我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我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做事随叫随到、有问必答赢得了护士长、带教老

儿科,故名思义,是专收儿童病人的。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可谓是天壤之别。用药的方法、剂量、浓度,治疗的方案与手段都与成人有着天大的差异。所以,我都会很小心谨慎做好每一个操作。

能否让我顺利地完成每个操作,关键还是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是否有效。。。

在儿科,认识了温柔可爱的戴子老师,幽默可爱的覃老师,可爱又搞笑的雯姐。她们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有福同享、有难你顶的国家栋梁之材。

通过老师们和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过细的体检,病人原来就是常见肠结核,诊断清楚了病人及家属都很满意。(2)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以带教老师为模板认真负责

篇(3)

1 护理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

1.1非注册护士的法律身份 见习护士和护生是非注册护士,她们不具备职业资格,只能在职业护士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实施护理。如果在执业护士指导下,非注册护士因操作不当给病人造成损害,那她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如果未经带教老师批准,擅自独立操作造成了病人损害,那么她同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病人有权利要她做出经济赔偿。所以,非注册护士进入临床前,应明确自已法定的职责范围。

1.2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措施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地执行医嘱,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属于违规行为。但如发现医嘱有明显的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和申辩;反之若明知该医嘱可能给病人造成损害,酿成严重后果,仍照旧执行,护理人员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1.3与侵权、犯罪有关潜在性问题 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时间比较长,更为密切,故在护理病人时,有些疾病如艾滋病等,应持慎重态度为之保密,如随意谈论,造成扩散,则应视为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又如护士因疏忽大意而错给一位未做过青霉素皮试的病人注射了青霉素,若该病人恰恰对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则需追究该护士法律责任,她可能被判渎职罪。对盐酸哌替啶、吗啡类等麻醉药品,临床上只用于晚期癌症或术后镇痛病人等,若护理人员利用自已的权力将这些药品提供给一些不法分子倒卖或吸毒者自用,则这些行为事实上已构成了参与贩毒、吸毒罪。

2 实现自我保护措施

2.1高度责任感是实现自我保护的关键 护理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服务对象,护理过失可直接导致病人的痛苦和生命安危,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事故,造成损失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如有的护士上班做私事或擅自离岗,没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突变造成病人坠床或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致病人伤残或死亡,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大痛苦,自已不仅受到处分也受到良心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因此护士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认真负责的作风是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篇(4)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校2013级护生为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儿科护理学》课程进行实验教学,2012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干预1年后,使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及该门课程考试成绩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及感知四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四个维度得分情况(P<0.05);90%~94%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88%~89%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两组护生学习成绩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脱节的弊端,是一种顺应儿科护理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护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更好满足患者对儿科护理临床工作的需求。

〔关键词〕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儿科护理

伴随着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不断升级的医患矛盾,医患关系成为横亘在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间的鸿沟,如何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似乎成为困扰着医疗界以及社会学界的无解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人文关怀这一理念的解读与应用上[1-2]。但大部分医护人员人文知识缺乏、不具备人文关怀能力而导致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使其工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3]。孩子是诸多中国式家庭的核心,孩子的健康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使医患关系在儿科这个环境中显得尤为敏感。为了顺应新形势下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工作中自觉融入“以人为本”这一人文理念已成为一种文化,是现代医学文明的标志[4]。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着眼《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人文教学模式的开发从制定人文教学目标、挖掘人文教学内容、设计人文教学各环节、完善人文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儿科护理学的人文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护生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选取我校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全部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儿科护理学》课程实施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课、实训课及临床见习教学。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全部学生为对照组,已完成该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013级10个班每班抽取10人,共100人,从2012级10个班每班抽取10人,共10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均为高考统招学生,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4±0.6)岁;实验组文科生32人(32%),理科生68人(68%);对照组文科生34人(34%),理科生66人(66%)。两组护生在入学成绩、文理生源、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齐,有可比性。

2方法

2.1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

2.1.1人文关怀教学目标的制定。

研究者以护理人文关怀品质结构为理论依据,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关怀知识的理解,并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获得关怀与被关怀的感知。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渐形关怀能力,从而实现内化品质、外化行为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

2.1.2儿科护理学人文教学内容的挖掘。

根据人文关怀教学目标,联系临床经验及生活实际对《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人文化设计与改造。如引入人文关怀专业知识讲述,讲解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介绍其生平故事;增加人文关怀教学内容,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利用图片、诗歌、电影片段等增加课堂教学的可欣赏性与可感受性,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组织学生深入医院、病房汇报参观心得,培养学生专业感悟能力及行为观察能力;举办伦理辩论赛、护理短剧表演、知识竞赛、手抄报等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并邀请我市儿童医院优秀护士做关爱每一个患儿及如何与患儿沟通的讲座,增加护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掌握更多人文关怀知识与方法,提高护生专业使命感、对人文关怀理念认同感,使人文关怀知识能力逐步具备。

2.1.3人文关怀各教学环节的设计。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需经历审美、体验、感悟、认同和实践五个环节,这些环节均需要围绕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入-呈现-推动来展开。理论课采用关联-设境-审美-感悟教学过程,实验课采用合作-设境-体验-感悟教学过程,临床见习课采用观察-陪伴-沟通-感悟-交流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对人文关怀的审美,通过体验有所感悟,逐渐认同人文关怀理念并自发实践。

2.1.4人文关怀教学评价方法的完善。

本研究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掌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及课程理论的实践和成绩,综合评定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

2.2测评工具

2.2.1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

由国内学者孟萌[5]等研究设计,用于测量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包括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水平。共44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每题5个选项,得分1-5分,除第五题为反向赋分外,其余各题均随选项升高得分越高。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14,重测系数为0.928。本研究者应用该量表在本校2013级60名护生中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3,重测系数为0.86。因此,认为该量表适用于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测量。

2.2.2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沟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批判性思维能力6各方面进行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三级,评分标准:是=2分,否=0分,不确定=1分。总分相加,得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

2.3评价方法

实验前,由研究者使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前测,对照组护生进行后测(对照组护生刚刚结束《儿科护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每组护生各发放问卷100份,各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试验后,对实验组参与前测护生100人发放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进行后测,测评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及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各发放问卷100份,各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再对两组护生《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总评成绩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该门课程教学效果。

2.4统计学分析

对测得数据使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再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由于样本量较大,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实验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实施前、后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得分比较

将干预前后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做u检验,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实施后,实验组护生在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四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干预后两组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得分比较情况比较

将干预后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做u检验,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实施后,两组护生在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四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3.3干预后实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90%~94%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88%~89%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4两组护生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后期末总评成绩比较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后,实验组护生儿科护理学课程期末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成绩为(87.50±5.01)分,对照组为(77.6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与建议

4.1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

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规律,需要在充分的人文关怀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在特定的人文关怀环境中,形成对人文关怀的审美与感知,从而自发的采取人文关怀行为。本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四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各维度水平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证实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者在构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时,在充分理解人文关怀品质形成规律的前提下,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师教育教学思想、协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做到“为形关怀感悟”而教,为“转化人文关怀行为”而教。以制定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为核心,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与社会环境中挖掘人文关怀教学素材充实进教学内容中,营造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护生产生心理活动即感悟的生成。在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及临床见习环节通过师生、生生间融洽的人文互动培养学生专业感悟能力及行为观察能力,进一步内化人文关怀品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护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化为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激发护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主体作用。总结本次教学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情境创设时尽可能选择最能够引起护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的情景呈现方式,如情景剧、角色扮演等贴近学生认知习惯的形式便于学生迅速参与融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人文关怀精彩瞬间,适时引导学生产生人文关怀感悟,运用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等鼓励学生分享内心感受体会人文关怀真谛。同时,教导学生从关爱自己、身边的同学、家人开始,逐步发展为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进而内化人文关怀品质。郭玉洁针对国内护理教育缺乏系统人文教育的现状,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6]。冯文珍等的研究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生中并观察其效果,证实了该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专业与人文脱节的弊端,有效提升了护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7]。诸多相关研究[8-9]从不同角度均证实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

4.2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理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只有兼具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型高素质护理人员才能够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研究实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显示:90%~94%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88%~89%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后,两组护生期末总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儿科护理学课程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够加强教学效果并显著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研究者通过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构建,从三方面使护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其一,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人文关怀情景的审美与体验为主线,师生平等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讲、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总结本研究经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教师在深刻领会人文关怀教学内容的同时,精选贴合学生实际的人文关怀教学素材,把握课堂节奏,做好各环节衔接,发挥课堂群体动力效应,适度引导,避免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其二,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如:实训室、模拟病房、医院、社区都成为人文关怀体验的场所,增加了护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加深感悟,提升了教学效果。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改变单纯课堂教学给学生造成的说教式人文教育印象,真正做到将人文关怀理念从书本上请下来,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真实的人文关怀细节,将这种真实的感受与体验自然升华为人文关怀理念。其三,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展示个人人格魅力,与护生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及沟通,同时,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随时积累人文关怀教学素材,并自觉践行人文关怀理念,从细节中渗透关怀,使学生感受到护理工作是一项随时随处都充满爱与关怀的职业,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礼仪礼节。

5小结

本研究着眼于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从人文关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四方面为《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在突出科学素养的同时重点突出如何积极有效地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内化、人文关怀行为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验证了该模式的效果,为推动人文教育在护理学教育中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爱华 李磊 张乃正 冯文珍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常红娟,高敏,薛松梅.某省十所高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77-78.

[2]史瑞明,房夏玲,卞旭华,等.儿童哮喘诊治过程中的医患沟通[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857-859.

[3]唐红梅.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曾丽娟.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6-87.

[5]孟萌,刘于晶,桂莉,等.护理关怀的概念及其量性测评工具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43-1145

[6]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等.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2):109-112.

[7]冯文珍,张乃正,房兆.高职护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融合培养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3):5-8.

篇(5)

关键词:多元化;儿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20-01

教学方法影响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和推广,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教学主体的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理念陈旧,仅停留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单一操作上,缺乏整体的连贯性,教学方法多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为主,对操作缺乏积极探索的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儿科护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并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例,浅析了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多元化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其中护理实验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技能实验课上,在传统的教师演示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播放,并对一些操作流程和操作演示过程进行录像,在学生课余练习时反复播放,引导学生在练习时一边观察、一边模仿,熟悉各项技能操作的特点,掌握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操作中的细节,对能够提出细节改进方法的学生给予奖励,极大地鼓舞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多元化教学法操作情景贴近真实的生活经验,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但它不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叠加,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儿科护理学涉及到人体形态学、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这些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多元智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元化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没有相对应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大纲精心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将临床的阳性体征、侵入操作全面展示给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解决由于季节、病源、家长不配合等原因导致见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使用在:先心病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杂音的听诊、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的区别、儿科常见护理操作等教学。

2、案例分析法(CBL)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由教师提前一周备好典型病例,取得患儿家长配合。告知学生具体方法,去查找资料。学生分成四组,由四位老师分别带入病房,学生自行采集病历并给予适当指导。回示教室,学生自由讨论后选出代表做中心发言。最后老师归纳,肯定正确、剖析错误、补充遗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在:住院患儿病史采集、小儿各系统疾病典型病例等教学。

3、情景教学法。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4组,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患病情景,让学生分别充当患儿、医生、护士、家长等角色,在不同场景下模拟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场景。扮演结束后,带教老师对各组进行点评。使用在: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小儿肺炎叩背排痰法、心肺复苏等操作和小儿各种标本留取等教学。

4、标准化病人(SP)训练法。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使用在:护患交流、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小儿肺炎、上感、小儿腹泻)等教学。尤其在学习护生自己患过的疾病时,可以采用此法。

5、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剖析,按照护理程序把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它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变为师生研讨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而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例,分析多元化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利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由于教师的问题是针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定导向作用,学生头脑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问、质疑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维。例如,在讲述婴儿喂养时,先播放一段婴儿喂养录像,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正确的哺乳技巧是什么?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给婴儿喂奶的方法有几种?

2、借助提问,辨明概念,掌握发病机理。“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中重要的专业课,很多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难以记忆和理解,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剖析、归纳,使学生体会到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清晰的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肺炎患儿出现体克并发症时,就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体克的分类有哪些?体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肺炎体克是属于哪一类?由此导入患儿肺炎体克的发病机制,为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3、借助提问,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一个新知识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例如:讲授完液体疗法后,可以列举一个脱水的病例,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液体疗法,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4、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课后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作为作业上交。例如:在传染疾病患儿的护理讲解完毕后,可以设置如下问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检疫和隔离时间是多少?预防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是什么?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对输血安全隐患研究的对象是护士,包括病房和门诊护士,其中病房有妇产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烧伤科以及ICU(重症监护科)等科室共125名护理人员,门诊共有急诊、儿科、普外科、心内科、骨科门诊护理人员24名。149名护理人员年龄21~43岁;其中中专文化水平17名(11.41%),大专文化水平92名(61.74%),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为40名(26.85%)。

1.2研究方法

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尤其是直接参与输血操作的护理人员,做好“三查七对”,了解输血注意事项及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并进行输血反应溶血演练。同时,对本院149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输血相关知识的考核,在考核完毕后将问卷收回,将数据整理,统计输血过程安全隐患及护理人员在输血护理时存在的问题。

2问题

2.1取血阶段的问题

统计问卷,在取血阶段存在如下问题:①没有专门的领血器具,仅仅是用普通的篮子放置血液制品;②从输血科领回后,血液制品往往不是立即使用,此时很多护理人员不知道将其放于何处,统计有52.6%的护理人员将血制品放在冰箱,但是又不知道应将冰箱设定在什么温度[3];③一些在本院实习和见习的护士对血制品标签无基本概念,在领回血制品后没有及时记录校对血袋标签、失效日期等;④血液制品领回病房或门诊后没有单独放置,常常将其与其他输液器具放在一起;⑤门急诊绿色通道患者申请输血的,如无名氏,没有完善好输血前检验的传染病筛查或输血治疗同意书相关手续等,给输血安全带来后患。

2.2输血时的问题

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出现诸多安全隐患:①血小板制品在领取回病房后,理论上应当立即输入患者体内,而在问卷中发现超过53%护理人员回答错误,将答案填为30~40分钟;②红细胞悬液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血制品,在输入患者体内时,应将其事先缓慢摇匀后再输注,问卷中约有19.2%护理人员对此不知,因此在实际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输血不适的情况发生率较高[4];③如果某患者需要输几袋血制品,在输血时约43.4%护理人员对不同血制品的输血顺序模糊不清,并在实际输血过程中出现顺序颠倒的情况;④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立即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应该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⑤在出现输血反应时,没有及时告知医师,耽误抢救时间。

3改进措施

输血安全问题已备受关注,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规范输血操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对策,即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输血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等,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护理人员在了解输血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应重视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严格掌握输血指征:Hb<70g/L或Hb>100g/L不必输血,Hb在70g/L~100g/L则视病情而定,真正做到合理用血、安全用血[6]。本院还定期举办临床安全输血知识培训,定期更新安全输血宣传橱窗,组织专题讲座,组织理论考试,不断强化输血相关护理人员安全用血意识。同时定期检查相关病历质量,核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血情况,一经发现通报处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血水平。

3.2健全规章制度

按照卫生部输血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医院成立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安全用血的监督管理,对临床用血予以统筹部署,切实有效地落实安全用血的要求。每一例输血患者,采血、送标本均要求专人负责,制定输血时护理巡视制度,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7]。

3.3加强输血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①输血科是采集血液过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要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确保安全的血液来源;②医院要完善领取血制品的方法及领取后保存方法,确保血液输注前的质量;③护士要在输血护理过程中进行规范正确的护理。只有保障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将输血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效果

篇(7)

竞聘院感科科长我有四个方面的优势条件:

一是对两院院感工作基本熟悉。首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从结核病医院到传染病医院从事院感工作近一年,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工作程序、工作职责、标准制度、工作重点等都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其次,多次经过专门的医疗机构培训,先后参加了成都市组织的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技术及质量控制培训、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培训、禽流感防治知识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培训,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HIV/A IDS护理项目培训,除此以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使用指南》等院感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还受医院委派到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到总医院胃镜室,第九人民医院院感科等单位参观见习,对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等基本理论以及目前世界和国内医院院感方面的相关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工作实践中,我尽心尽责,从未出现过差错,较好地完成了医院赋予的各项任务;参加培训学习,能较好地结合本职工作,举一反三,认真听讲,虚心请教,每次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习结业证书和学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我具备了院感科长的基本素质;

二是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医院院感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多个科室,同时它关系每一个医患人员的生命,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没有一定专业知识,没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是不可能做好院感管理工作的。我自从19*年卫校毕业后,从事医疗护理工作已经17年了,先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在综合性医院内儿科、妇外科、手术室、产房和传染科从事过护理工作。1*9年底因工作需要调到结核病医院,先后在一、二病区工作,去年又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对医院不同的科室怎么样搞好护理,怎么样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有亲身的体会和感受,有较为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我的工作经历告诉大家,我具备了一定的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经验。

三是我有一定的综合协调办事和文字工作能力。我从学校毕业后,当过护士、护士组长、护士长,现在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能积极努力的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在从事护理工作期间,能很好的处理医护、医患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能团结好同事,使其各尽所长,发挥优势,顺利地开展工作。在两院从事院感科工作期间,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积极主动协调好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医院与上级机关、与各相关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厂(商)家的关系,及时通报情况,反馈信息。为了切实规范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秩序,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我先后起草了《结核病防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核病防识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参与了非碘应急预案的修订。在这期间,能较好地摆正位置,当好参谋,对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指示及时传达贯彻,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通过多次与省、市、区CDC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工作接触,了解机关办事部门工作程序,与之建立了良好地工作关系,办事渠道畅通。因此,我具备了从事院感管理工作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四是我热爱院感管理工作。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和了解,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竞聘院感管理科长,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医院、为医患人员服务,我深深感到一个医院其院感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

如果这次我能当选为院感科长,将积极协助医院领导做好医院院感管理工作。具体打算:

一是随着国债项目的启动,西部一座现代化的传染病大楼将矗立于静居寺18#,院感科应着手新楼正规秩序的建立,我们的院感工作一定要比其他医院做得好,应在医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带好头,做出样板。同时这也是时展的需要;

二是随着欧盟援建项目污水处理场的建立,加强院感管理新理论、新设备,特别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设备构造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确保新建污水处理场正常运行;

三是积极为供应室改造提供建议准备资料,争取将现有设备(还氧乙烷)投入运行。

四指定一名药剂师为院感科提供微生物药物应用,总结报告和变化趋势。

五积极论证胃镜室购买清洗消毒设备地可行性。

六两院院感工作同步。

七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普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医患人员的院感意识。

八是距续保持医情漏报率为零,加强全面综合性院感监测,每月分析总结院感工作一次,计划每季编印一期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