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04:56: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科协发计字〔2006〕41号)的有关要求,提高我省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科协、省财政厅计划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在全省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确保我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时顺利实施,现将2006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评选名额
2006年,在全省评比3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7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7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并从中筛选出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9名农村科普带头人报送中国科协、财政部参加全国评选。
二、表彰奖励
获得国家奖励支持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奖补金额为20万元,农村科普带头人奖补金额为5万元。
三、推荐范围和条件
(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范围:经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在农村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县级以下(含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成立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直接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每年开展活动的时间100天以上、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或推广的实用技术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1.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
4.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和推荐:
1.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2.有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
经过对一些农村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农技推广工作与农业面向市场经济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相适应;一是注重技术推广而忽视市场指导和信息服务;二是注重常规技术而忽视产业技术;三是注重普遍指导而忽视区域经济的分类指导;四是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素质培训。因而,农技推广工作较难解决农民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如何形成产业增加收入等问题。诚然,农技推广工作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如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差、工作经费短缺等,但作为思考问题、改进工作、更应该研究主观原因,研究思路方法。适应农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需要,农技推广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 加强市场指导,强化信息服务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对市场经济表现出畏惧和盲从的心理,一方面,是“怕”字当头,对一些好的种植项目不敢尝试。缺乏对市场的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表现出畏惧心理,大面积土地进行传统作物种植造成重茬严重,连年减产;另一方面是项目选择盲从,看人家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如前两年种植月苋草,很多农民盲从,使生产发生亏损,对市场产生了畏惧。农民对市场的畏惧和盲从从根本上说是市场信息和反馈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或者说农民无法得到市场信息。农业服务部门应承担起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把它纳入到农技推广的范畴。一是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应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和指导;三是在对农民培训农业技术的同时,向农民市场信息和讲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种植。
二、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技推广
产业化经营是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各地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不尽相同,应该加强这些支柱产业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方面我们的农技推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人才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一直都是粮油生产,而从事经济作物和特种种植的技术员很少。另一方面,经济作物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完善,缺乏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如生产“无公害”蔬菜、药材等就没有明确的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技推广,一是要转变观念。农业产业化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要研究、示范、和推广什么技术。当前要将主要从事粮油生产的技术推广转移到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推广,拓宽农技推广工作的范围。二是培养人才。要鼓励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投入到新的产业技术推广中去,通过试验示范,知识更新,逐步成为新产业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农业产业化的专业技术推广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技术推广,包括耕作制度、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配方施肥、植物保护等,需要对现有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技术集成和组合,形成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将一套综合的、标准化的技术完整的推广给农民,使其实现分户经营,规模种植,形成一个产业。农技推广工作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技术推广有无限广阔的领域。
三、 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一、发展现状
目前泾川县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5个,人会会员12860人,带动农户2.95万户。其组织形式有:①由科技能人牵头,技术部门协调支持,以科技服务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型合作组织,即“专业协会+农户”的模式;②依托果、畜、草、菜四大支柱产业,以农户分散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的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即“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③围绕特色产业开发,以建办基地、规模生产为主的产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即“基地+市场+农户”的模式;④由信息灵、经销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和运销大户牵头,以开发市场,购销增值为主的流通服务型合作组织,即“市场十经纪人+农户”的模式。按经营类型划分:技术服务型107个,占40%,流通服务型40个,占15%,生产销售型54个,占20%,农工商一体型26个,占10%,其它38个,占15%。泾川县共种植优质蔬菜6.15万亩,培育养殖专业户6541户,建办公司(企业)31个,科技培训3.5万人(次),会员获利258万元,人均达到199元。
二、取得的成效
(一)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丰台乡王小刚联合果品产业大户和经销大户组建了“泾丰果行”,并注册成立了“丰台乡果树专业技术研究会”,建成年处理果品6400多吨的果品打蜡生产线1条,新建自然抽风果库7孔,开办果袋、果箱经营门店6处,年向外推销果晶1200多吨。荔堡镇铁皮加工协会共发展会员130多名,协会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带领会员依靠铁皮加工人均实现增收1400元。党原乡丁寨村紧紧围绕畜牧产业开发,组建了养猪协会,饲养生猪5.4口,户均饲养92口,人均饲养22口,年组织销售生猪1.5万口以上,会员人均获益2290元。
(二)提升了农业组织化程度。飞云、丰台、高平、王村等乡镇果品专业技术协会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员大会,为广大会员开展技术指导,提供销售信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服务。丰台乡果树协会聘请陕西、山东等省外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共举办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会员1400多人次。党原、红河、荔堡等乡镇围绕畜牧产业开发,聘请甘农大教授给群众讲授科学养牛、冻配改良、饲草青贮等知识,提高了养牛业的科技含量。县果树专业技术研究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技术培训,组织技术骨干进行交流,指导会员向科技要效益、靠科技争市场。
(三)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党原乡丁寨村86%的农户加入了养猪协会,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达到2988元,高出泾川县人均纯收入1050元。飞云、窑店等乡镇果树协会积极牵头与陕西、广东等地客商签订果晶订单,打开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飞云乡果树协会还与镇原等地客商签订辣椒等蔬菜订单,会员亩均果菜间作纯收入1300多元。党原乡养猪协会为了打开生猪销路,在四川、重庆、河南、浙江等地设立直销窗口,会员年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四)促进了农业经济板块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盘活了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泾川县初步形成了“基地+协会+农产+公司”的板块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网络,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培养了农民市场意识。
(五)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泾川县先后创建了“果树医院”、“庄稼医院”、畜牧改良点等便民服务组织,为广大群众赊销农药、农膜:肥料、果袋、兽药、饲料等农资,解决了部分会员发展优势产业的资金困难;大力推广科学饲养、冻配改良、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泾川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绝大部分规模很小,人会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时疏时密,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发展的思想。
二是信誉度差,经营行为不规范。多数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和会员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和市场观念淡薄。
三是运作不够规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个别组织没有形成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依赖思想严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今后的对策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各级组织都要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扶持和引导,积极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二要健全机制,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分工协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各项制度,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要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会员的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形象。
四要强化信息服务,加强人才培训。农业主管部门应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空间,实现各类组织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信息服务。县委党校、县农广校及科技、农口等部门充分利用技术、场地等优势,集中培训一批为群众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科普示范基地是农业产业发展引领者
结合秀山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各种政策,大力发展果蔬、中药材、茶叶、土鸡等产业,按照科普示范基地的条件,相继成立了钟灵茶叶、鼎元茶叶、鲁渝秀山土鸡、平阳盖万亩金银花、石堤柑橘、洪安脐橙、信祥高端猕猴桃、石耶大蒜、秀莲高淀粉红薯、高产生姜等13个科普示范基地,通过科普示范基地的带动,秀山县金银花的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猕猴桃种植2.7万亩,茶叶达到6.5万亩,高淀粉红薯2万亩,水果3万亩,生姜达到1万亩,大蒜5 000亩,秀山土鸡出栏800万只。仅茶叶一项,在钟灵茶叶科普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县茶叶产地基地规模居重庆市第一,覆盖农户1.5万户,今年已经投产面积为1.5万亩,产鲜茶4 200吨,实现茶农收入6 300万元,户均收入4 200元,增幅达95%。
农技协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按照农技协成立的条件,秀山县科协狠抓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立,引导成立了茶叶、金银花、大蒜、秀山土鸡等8个专业技术协会,实践证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资金、信息的有效组合成立的农技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产前新品种推广、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帮助商品销售等服务,推进产供销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化,以集体的力量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有效实现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对接,大大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能力,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30-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体制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协组织等为辅的多元化转化体制,与在这一体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有着内在的关系。表现出运行机制为一个综合系统,就有整合、动力、定向、调控和发展功能,这些功能配合的好坏就是运行机制的好坏。目前我国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有以下几种:
1 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科研、教学、推广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三大支柱。实践表明,科研、教学、推广共同进行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是一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科研、教学、推广三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缺一不可。三者结合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1 以推广项目为粘合剂的合作推广形式
重点推广项目,组织由科研、教学、推广三方单位科技人员构成的协作组来共同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2 以生产指标为主向的集团承包形式
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任务要求,组织由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基层推广人员、农用物资供应部门、地方行政领导构成的承包集团,联合承包地区各年度的生产任务指标。
1.3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联合攻关的形式
针对一些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农业推广部门和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要邀请科研、教学部门联合攻关。
1.4 推广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单位的形式
各级推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以科研、教学部门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形式,引进人才和技术。
1.5 以聘请顾问为主的技术咨询服务形式
农业推广部门聘请由教学、科研单位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团,在生产关键阶段进行巡回考察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2 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技、政、物三结合是指科技成果转化中,在行政领导的干预,及物资供应部门的支持下,实现政、技、物结合,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向农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在技、政、物三结合中,领导是关键,专业技术人员是核心,物资供应是保证。技、政、物三者有效结合将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掌控,有利于促进其他部门支持农业生产,有利于发挥农业推广、科研、教学部门在技术上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有利于推动农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有利于有偿服务的奖惩兑现。
3 政府、专业机构、民办机构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向着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推广工作一方面沿用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民的纵向农业推广体系,另一方面又注重加强横向联合,农民技术协会等民办机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专业机构为技术依托,农民成为推广的积极参与者,形成了政府、专业机构和民办机构三结合的运行机制。例如,湖南阮江县自1982年首创8个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以来,到1992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发展会员450万人,涉及种植、养殖、乡镇企业、服务行业等140个专业门类。这些民办的专业协会上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下联千家万户,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逐步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形成农科教相结和的技术经济实体,成为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畅通渠道,对加速科技成果在农村中普及推广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地兴起的民办机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3.1 单一的技术服务型
又称为技术协作开发型。它是纯粹以技术交流为宗旨,开发某一专向产业技术。如食用菌种植、庭院立体经济、养猪、养鸡、养羊等。通过会员交流技术环节,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商品质量,取得较好的效益。
3.2 专业技术经济实体
专业户在自愿互利基础上,采用投资、集资等方式兴办技术经济实体,实行生产管理、经营一条龙,形成技术经济联合体或技术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既管生产技术、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又管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
3.3 商业、企业化经济联合实体型
专业户与专业技术联合体的发展,使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开始了有组织的联合经营活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例如,优质面包专用小麦生产与食品厂联系起来,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参与加工和流通,得到配套服务,促进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4 经营咨询、技术推广、经营服务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经营咨询、经营服务相结合,为农民提供配套的综合服务,这是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在推动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中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一新生事物的内容需要不断完善,使农业推广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经营咨询是指推广人员或专家向生产单位或农民提供咨询服务,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经营服务是指推广部门在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开办经营性实体,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经营咨询、技术推广、经营服务相结合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实现服务内容综合化,推广、经营一体化,技术与物资配套规范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系列化。
参考文献
[1] 张雨.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J].广东农业科学.2006(8):5-7.
[2] 侯胜鹏.农业技术推广的进展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7-5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萌芽、发展、巩固提高几个阶段。截止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已达到个,会员万人。分布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个乡镇,涉及到农村各业。从全市范围看,我省农技协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多种类型并存。按组织类型划分,全市有农民专业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农民股份合作公司个,各类联合体个,行业协会个;按产业划分,从事种植业个,养殖业个,加工业个,其它产业的个;按领办单位划分,专业技术部门牵的个,村级组织牵头的个,能力领办的个,其中,乡村干部领办的个。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高层次、实体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支柱产业或经济效益高的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兴办经济实体,以公司带农户、连市场为主要形式,开展技、农、贸配套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高层次和实体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新成立起来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足高起点,主动寻求与高效益产业相结合,协会、公司、基地一齐运作,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创造出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愈来愈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要国家的人员编制和国家一分钱投入,完全依靠农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能人会长和农村经纪人的带领下,引品种、学技术、闯市场,不仅在市场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争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和财税收入的增长,已逐渐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看,我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速了农业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数以各类技术能人和乡土人才牵头创办起来的,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验,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物结合等服务活动,使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实用技术得到迅速有效地传播;他们还以专业技术为纽带,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农民示范、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成为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和成果的一个有效载体。望奎蔡景学的瓜菜研究会自**年创建以来,已培训全国各地学员8万多人次,推广良种20多万斤;曾繁盛的经济作物研究会有会员7万多人,先后与国内外十几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举办培训班近300场次,培训学员9万多人。肇东市**乡瓜菜技术研究会挂靠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近年来已开发了40多个“三高”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了20多个名优特、无公害新品种,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开发国家级盐碱地种植高油115青贮玉米试验项目已在全省推广,寒地黑土越夏栽培番茄项目已被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目前,这种以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迫切需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约占总数的60%左右,不但加速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而且还加快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有力促进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化新型农民的成长,为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企业家奠定了人才基础。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架起了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迫切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农民推向市场。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科技增长要素整合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资料聚集起来,通过代购代销、联营联销、以销定产等形式,解决了农产品分散供给与市场集中需求的矛盾,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搭建了广阔平台。肇东市**乡笼养蛋鸡协会网络了全乡所有养鸡户,在会员内部实行统一供应种雏、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服务,**年**乡蛋鸡饲养量达120万只,年产鲜蛋90万公斤,全部通过协会的销售联合体销往广州、温州、大庆等地,会员人均收入达到3520元。肇东市太平乡生猪直线育肥技术协会与大庆金锣集团签订了年交售10万头生猪合同,由协会组织生产,金锣集团按保护价收购。该乡已建立千头养猪小区5个,万头养猪专业村3个,生猪饲养量超过12万头。去年,养猪户因加价、保护价就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今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大企业、大市场签订订单200多份,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成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主心骨”。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实现了基地龙头市场的链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改变了农民过去“小打小闹”、“单兵作战”的方式,依托产业、扩大规模、组建基地、挂靠龙头,已成为服务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支劲旅。一是加速了主导产业的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来缘为界限,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将从事同一类生产项目的农户组织起来,在区域内有效实现了“超小规模的个体,较大规模的群体”生产格局,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市望奎县东郊乡“黄麻子”土豆、肇东市**乡笼养蛋鸡、明水县崇德镇的獭兔、庆安丰收乡的养鹿等产业都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当地主导产业的。二是有利于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利益联接为纽带,在一定范围内把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适度生产规模,有利于大型机械和水利喷灌设备的应用。还可以把零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一定的物资、技术投入能力,大大提高了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绥棱后头乡二井村最初只有12户种小棚蔬菜,成立协会后,在会长王树成的带领下,由单一简易小棚生产,向日光节能大棚方向发展,现有温室大棚150栋,生产面积1.5万平方米,由单一韭菜、大葱生产,向多元化、立体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整地、统一技术、统一价格、分户管理。全组种蔬菜户达100%,年生产特色品种、反季蔬菜112.5吨,平均每户收入可达4.000元,比过去收入增加五倍,成为全县规模较大的蔬菜的专业屯。三是有利于形成利益联接机制。农技协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以利益为纽带,改变了农民生产难组织、基地企业难对接的现状,通过企业协会农户形式,把产业化要素之间紧密联接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海伦市乐业乡圆葱生产协会是党员干部和农户共同出资入股组建的,协会共有1015亩地,每垧地算做一股,每股出资1.8万元,今年协会种植的圆葱喜获丰收,垧产可达12.5万斤,协会出面统一与贸易龙头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产品全部出口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协会获利可达100万元,每股可分红利1万元以上。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内讲服务、对外讲盈利,可以有效地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成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依托和靠山。望奎县蔡景学的瓜菜研究会对农户实行“三保一包”(包生产物资、技术培训、产品销售,保证农户不赔钱)措施,他育种的基地户均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近年来,凡是因灾害造成农户减产,研究会还拿出资金进行扶持,已累计拿出无偿扶持资金150万元。**年冰雹灾害造成研究会5000亩良种繁育田严重受灾,研究会组织抗灾自救,为会员无偿提供扶持资金50余万元,把农民损失降到最低。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相互合作,通过行业自律,统一制定行业产品标准,避免了生产的无序性和竞争的盲目性,确保质量,稳定价格,加强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比如,海伦市针对奶牛养殖户在销售环中出现的一方面压价收购,一方面搀杂使假面影响基地发展等问题,在奶牛集中的乡镇和村屯都成立了奶牛协会,协会对内实行行业自律,对外统一组织销售,不但保护了农户利益,而且使基地成为企业稳固的“第一车间”。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调和统一会员的购销行为,既防止了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节约了入市费用,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购入生产资料时,以批量购买,既能争取优惠价格,又能保证质量,从而降低了生产和市场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肇东市海滨养渔协会统一购买渔苗和饲料,统一聘请专家开展防疫,统一引进客商对外销售、使当地的渔价始终高于周边地区的散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各地都在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以生产需要为前提,因地制宜,多元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主创办的群众性组织,它的出现源于农业生产不断升级的内在要求,源于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自我服务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各地着眼于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海伦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借助三种载体:1、借助产业载体,紧紧围绕当地大豆、畜牧、青椒、菇娘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组建了51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烟草公司、制油厂、“松北王”农产品经销公司、海北大豆等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豆产业联合会、大鹅产业联合会和烤烟生产联合会。2、借助组织载体,利用农村现有的党员服务区、团员服务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借助能人载体作用,广泛动员农村各类大王、能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望奎县以大力发展各类协会为重点,大力创办了“三型”的农民专业协会。即:围绕优势项目这一主线,县、乡、村三级联动创办“三点一线”型农民专业协会;充分发挥的示范效应、领导的服务作用、部门的扶持优势创办“三位一体”型农民专业协会;靠抓高产大王牵动专线,靠抓专线牵动生产基地,依托生产基地创办“三环联动”型农民专业协会。目前,望奎县农民专业协会已发展到264个,会员达到人。各地在创办过程中还坚持“百花齐放、分类齐上”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强求化
一、不强迫命令、不硬性捏合、不搞拉郎配,确立了“不局限于一种经济形式,不局限于一个产业,不局限于谁来创办,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适合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的指导思想,在组织形式上坚持松散型、紧密型、经济实体型、股份合作型并存;在经营领域坚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并进;在组建形式上坚持致富能手农户、示范服务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中介服务组织农户、党员干部农户等多种形式并举,从而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数量从多、门类齐全、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通过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创业,把先进、适用技术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逐步形成以科研单位、专家大院为依托,以各类专家、科技人员为主体,以广大的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网络,构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促进我区的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选派科技特派员12人,经过3年的实施,壮大我区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转化6项科技新成果、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提升2家龙头企业,培育130余户科技致富典型,建立完善营销协会、专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造就1000多名新型农民。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推动农业产为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二)主要任务:
1、开展政策宣传。宣传贯彻有关农村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科教兴区战略实施,传播先进适用技术,协助当地清理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寻找发展途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
2、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围绕宋疃黄灵枣、和村苹果、塔山软籽石榴和生猪养殖,根据时节,编写培训材料和技术资料,以示范企业为中心,开展农户技术培训。每年开展5次以上实用技术培训。注重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技术骨干,辐射到农户,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搞好科技信息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农民直接交流沟通,及时向企业、农民传播各种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
4、做好科技咨询工作。加强与农民直接交流沟通,采取定期走访、实地查看、当面解疑、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农民生产遇到的各类问题。
5、强化技术推广、技术指导。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农民的意愿,向周围进行推广,促进镇、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6、抓好龙头带动工作。按照“组建培育一个龙头,建立一个体系,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思想,积极探索“企业+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专家大院的模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基地,有效整合科技、经济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并帮助龙头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实施科学科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7、创建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与农民尤其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回报新机制。
8、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和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地步入规范化轨道,促其提档升级,提高农村科技素质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选派对象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自觉自愿、双向选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派科技特派员。根据农村的需求和科技特派员专长,通过科技特派员与乡镇、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实现供需对接,形成面向发展的结合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产、技术和市场的有效连接。
确定选派对象包括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的科技人员、引进的科技管理人才、有志于农业科技领域创业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拔尖乡土人才、已在农村基层创业的各类科技人员,以及农村需要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特派员待遇
1、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职务(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编制、待遇(工资、福利、奖金等)在派出期间由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给予保留和发放,并保证享有正常的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和职称评聘等待遇。安心投身到农村主战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从中取得收益。
2、农村科技特派员期满,要进行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对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年度考核,由农村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组织进行,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区政府将给予奖励。
3、农村科技特派员可以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并取得合法报酬;可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承担科技项目等,但不得侵犯派出单位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4、区科技局每年向农村科技特派员安排一批农业技术承包项目、星火科技培训项目、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局、财政局、劳人局、农水局、科协、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研究解决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审定有关政策以及其他重要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农村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