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工学习经验总结

化工学习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4 21:39: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工学习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工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有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中化工、医学、制药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1]。随着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断增加,这对有机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实验是一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2]。近年来,笔者多次承担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对教学方法和实验成绩考核方面做了一些经验总结,认为在教学方法方面:将所学实验内容和科研及当下社会问题有效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实验成绩考核方面: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操作考核和做好课后实验总结督促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有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一、教学方法方面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阐述所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不是简单地照搬,照读书本上简单的目的,要深入扩充该实验的重要性,扩展应用领域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进而受到良好的科技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浓厚实验兴趣。例如:在学习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这一实验时,首先介绍学生日常熟知的各种茶叶,然后提问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随后引入学习的主题一咖啡因。然后具体介绍咖啡因在茶叶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咖啡因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和利尿等作用,它也是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药物的重要组分[3]。告诉学生适量饮茶对人体是有益的。同时要告诉学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咖啡因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会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从两方面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咖啡因。因此,有效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可以继续引申,很多中草药活性组分大部分也要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可以再举例,如: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青蒿素。紧接着自然提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发现者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一切和实验相关的人、事、物,不断向学生传递实验的正能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创造,更要珍惜每一次实验。这样有意识地把实验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不仅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验考核方面

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进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实验中我采取了课堂考核、课后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第一部分是课堂考核,包括签到、操作考核、签退、产率考核等。签到即每一位学生按照学号依次签到,排除代签名;此外,实验过程中不定时检查操作是否规范;最后,实验做完之后需要签退,即学生实验完成后需到老师处按照先后顺序登记,这里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效率、合成的产品及产率和仪器的后处理。第二部分是课后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每一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完成的报告撰写情况,其中每个人还要写实验总结,字数不少于一百五十字,主要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分析。最后期末考核包括实验基本理论方面的笔试与基本操作综合评估。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更重视有机化学验课。通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的探索,笔者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以期实现化学实验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这对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4]。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张田梅.以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29-30.

[2]马祥梅,王斌,张晓梅,邢宏龙,何杰.关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10-111.

[3]张万明.自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化学教育,2007(1):51-52.

篇(2)

2013年3月,科技部下发“关于2012年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已有“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立项。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重围绕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地矿、资源、海洋、农业、水利、气候、环保、交通、石油、化工、防灾减灾、国家安全等方面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突破地理信息系统构架体系技术、时空数据管理技术、时空分析与模拟技术等关键技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升级,进一步增强中国地质大学在该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并带动学校与数字地球各相关学科快速发展。

1.需求分析

具有相关需求的包括:工程中心3S软件集成测试开发环境的需求;云构架环境下对海量地理数据的空间计算及多维时空的智能化计算需求;海量遥感数据管理、处理分析和服务需求;新型软/硬件架构的GIS体系研究以及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跨平台、高效并行计算以及云计算能力需求;实现海量数据一体化管理与集成服务能力需求;感知技术、移动计算,以及嵌入式设备三维可视化等研究与开发需求;面向过程模拟的多维时空数据模型、大规模多维时空数据一体化管理、多维可视化表达等研究需求。

2.建设目标

(1)为开展GIS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实验环境建设与服务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良好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提供环境。

(2)建设实现“一流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流的工程实验条件、一流的管理运行水平”。

(3)形成一套GIS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验证、技术扩散体系。

(4)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

二、建设内容

1.建设方案

(1)GIS工程中心软件开发测试平台环境建设

为大型分布式GIS架构,海量空间数据库库,高效智能空间计算,多维时空模拟,移动GIS等方面的开发、研究及测试提供基础的软,硬件IT环境。

(2)GIS工程中心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部署万兆网络、高性能的服务器和云计算平台等,为产业化服务与推广,以及建立公共的服务平台提供条件。

(3)GIS工程中心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成熟的云服务支撑技术,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工具,各种先进开源的技术研究测试等,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利学习研究环境。

2.项目实施技术路线

(1)软硬件选型及采购

1)刀片机箱;

2)服务器系统: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

3)磁盘存储系统;

4)云服务平台基础软件;

5)开发测试服务平台软件。

(2)基础云服务平台搭建

(3)开发测试服务平台及管理系统搭建

其中一部分为网络中心:部署云计算平台系统,涉及云平台管理服务器,监控服务器,计费服务器、云计算服务器资源池以及存储等IT基础资源。并提供网络设备接入校园网,为云计算平台及其上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另一部分为信息工程学院:部署公益性性能测试平台,供学院进行部署应用和研究测试,部署大型空间计算系统已经空间数据库系统。

第三部分为工程中心终端接入,作为信息终端接入,访问信工学院,网络中心,校园网,公共互联等网络。

3.平台特点

GIS工程研究项目的计算资源按需分配,可动态调整;为各种GIS工程项目的快速自动化测试提供了基础环境;提供了对各种GIS研究项目物理机、虚拟机和虚拟环境的全面监控和预警能力。

4.性能指标

已集成x86/Power等多种型号的刀片中心和高性能服务器,统一提供云计算服务;提供10种以上的不同操作系统镜像,目前研究项目所用虚拟机实例已达50个以上;基于FC SAN提供的存储资源达到110T以上;提供万兆以太网接入访问速率。

三、经验总结

该平台带来的效益:

(1)GIS云服务平台为GIS软件开发测试带来时间效率上的提升

(2)GIS云服务平台为GIS软件开发测试带来资源使用效率上的提升

在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系统部署要模版化,避免手工进行服务器、网络、存储、集群、高可用性等系统配置;

运维管理模式应从传统的物理环境扩展为物理+虚拟环境的管理;

提高软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优化资产利用;

实现灵活的计费计量,科学衡量为业务部门提供管理成本核算参考;

管理和部署复杂、复合应用,应跨越不同基础平台,快速构建应用测试环境;

篇(3)

一、商务管理专业情况

商务管理是研究怎样管理企业商务活动的学问,它包含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司产品采购、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务管理,还包括企业对外的一切商务活动等等。根据专业调研结果,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多方面、高层次的要求。现阶段,工商企业的商务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着系统性、专业化和复杂化,存在着层级性,存在操作层、中间层和战略层的管理业务,这就需要我们要培养不同的专业化工商管理人才。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商务管理专业也必须探索“工学结合”的创新的教学体系。基于这种思路制定本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调研和专业背景分析是其基本条件。

(一)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背景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执行层人才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这一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已全面启动。

新的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强调从社会需求入手,结合专业基本特点及学校资源特色,明晰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轨迹的分析,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分析,结合教学环境与条件,将工作情景转化为学习情境,解构专业课程。这一教学模式改革是对传统基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普通本科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面对着越来越大的质疑,已直接威胁到专业的生存。

产生这一困境的表象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综合性管理人才,因此专业课程覆盖面必须广而博,那么受教学学时等实际条件和学生缺乏实际经验的限制,学生能力必然表现为广而不专、博而不精,俗称“万金油”。因此,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但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一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向的迷失。首先是专业定位,横向而言,是这一专业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区别何在?纵向而言,是这一专业与其他办学层次同一专业的区别何在?其次,是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缺乏实际感悟、实际经验是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和教学基础,但现有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却漠视这一问题,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从单纯强调量的增长,转向强调质、量并重;“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验区项目的启动等,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其中应用型、执行层综合管理人才正是需求量最大的一个层次。

(二)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是面向中小型企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三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重构;四是突出组织、协调、控制能力培养,这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五是鼓励各校根据实际资源与条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二、职业能力构成

职业能力是企业人员从事企业相关岗位职业活动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对有关企业的调研论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未来岗位的岗位任务,以及完成相应任务所必需的能力。

(一)通用能力

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一般素质与能力,包括管理思维与职业素养两大方面。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更强的管理理念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对管理流程、管理标准、运行机制的认知与理解,并能自觉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即管理思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水准、良好的沟通谈判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和文案写作技能。

(二)核心能力

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面向中小企业、面向一线执行层,根据就业岗位分析而言,具体地说,组织能力主要是对中小型工作项目的组织力;协调能力主要是基于项目团队的跨部门的内部协调,以及面向企业外部的社会协调力;控制能力强调基于对企业战略认识的计划理解能力和对实际计划执行的监督、控制能力。

(三)拓展能力

拓展能力是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延续,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商务实践,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领域分析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沟通、协调、激励等。这些管理职能对于工商企业管理来说,对应于企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结合高职教育面向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原则和中小企业基层管理类岗位的特点,可以确定其工作过程职业领域分析。

四、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职业能力分析,除了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外,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围绕企业生产性、商务性活动这条主线,按照初级一中级一高级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重构课程体系。

(一)专业通用基础学习领域

主要应包括:管理能力基础、市场营销能力基础、统计与调查基础、会计基础与报表阅读、商务文案编写、商务沟通、商务基本礼仪、电子商务与信息化运作、团队合作等。

(二)专业核心技能学习领域

这一学习领域按企业经营实际运作基本流程展开,主要包括:招投标与采购管理、车间运作与生产管理、仓库运作与配送管理、渠道管理、促销与广告运作管理、销售现场管理、售后服务管理、资金核算与回收等。每门课程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展开学习情景,进行课程设计。

一般而言,初级阶段主要掌握基本规范、流程和管理文件编写;中级阶段主要掌握管理要点、资源调配、突发事件解决、资料与数据分析、经验总结等技能;高级阶段主要掌握项目策划、方案拟订、计划执行、制度与机制建设、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理解等综合能力培养。

(三)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完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反馈的检查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毕业设计总体水平很低,无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从往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和情况来看,都存在着大致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了选题和准备工作,但是真正开题及写作是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既要实习又有专业课需要学习,所以毕业设计的时间明显不足,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毕业设计紧张,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现在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从大四开始就四处求职,有些找到工作的学生甚至提前到单位实习,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安心完成从查阅资料到论文设计再到撰写论文等任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的一般做法是老师确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择,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指导学生作选择,但这样的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有些题目很受学生欢迎,一个题目有很多学生选择,而有些理论性太强的题目却没有学生愿意做,于是只好硬性摊派,这势必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题目拟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有的指导教师只是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类的论文;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写出数据分析报告式论文,这些或许对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有帮助,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需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

近几年来,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难题。我校现在维持人均200元左右的毕业设计经费,这远远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甚至连外出调研、收集信息的交通费、住宿费都不够。不同专业对费用的要求不同,但经费短缺却是共同的问题,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地点,又解决不了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经费,实习过程无法保障,毕业论文质量也就难以提高。这种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矛盾,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重视不够

目前教学中,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对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由于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和必要的检查制度,使毕业设计很难掌握和监督,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成果属于东拼西凑,但指导教师顾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也放松了要求,这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5.成绩评定的方法不够科学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缺乏科学性,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教师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给定成绩。即使规定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具体,而且评分的主观性都很强。由于缺乏科学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盲目,不明白重点注意事项,也不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对策

如何克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课题组研究结果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选题原则,提高选题质量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毕业设计有的题目不合适,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工作量太多或者太少,甚至有的中途改题目,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认为,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过科研项目或者实习内容来选题,这样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实用性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目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3.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做到研究的技术、方法都比较新颖,能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4.毕业设计题目不宜太难或者太简单,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5.在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后,教研室应该先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应及时调整更换,还可以在开题报告答辩时审核选题内容是否有意义。

(二)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

许多高校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毕业设计选题,但是大部分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只有3~4个月。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多数时间忙着找工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求职着想也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鉴于此,我们认为目前较为可行的做法是适当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可从第三学年起进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带着选择的课题,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做好论文的前期工作。第七学期的课程多是专业课,可以将专业课的学习与毕业设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只需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一些必要修改就可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找工作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冲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制定毕业设计计划,严格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科研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任务和要求。第一阶段下达任务,要让学生熟悉课题内容,指导他们复习有关预备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以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形式上交。第二阶段是开题阶段,要学生写出毕业设计方案,并进行答辩。然后根据开题报告提到的方案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是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开题报告方案写出合格规范的毕业论文。第四阶段组织答辩,评定成绩。其中前两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经常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要科学化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根据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状况,结合其他院校毕业设计评定的方法,我们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或者经验总结等方法给予权重和相应的评价结果,再采取量化的方法,对毕业设计质量作出评价。

(五)加大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条件建设

经费短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毕业设计资金投入,要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条件、图书资料,使毕业设计在物质上得到保障。现在较可行的一个方法是,可以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建立联系,毕业设计选题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这样既可以为科研服务,同时又依托科研经费,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经费资源,解决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毕业生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科研和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此来推动毕业设计的改革。

(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影响毕业设计的因素很多,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主要条件在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以身作责,勇于创新,对于刚参加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指导中缺乏经验,可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并鼓励参加相应的培训。

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对于质量的影响很重要。毕业设计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为此教研室或者系部需要定期召开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七)努力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和结果认识是否明晰,关系到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所以,教研室必须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对其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意义,同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成绩与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投入,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倪化境,梁治国,孙亮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3).

[2]白忠喜,朱小芳,温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于英华.毕业设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4]王强,张治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72).

篇(5)

【关键词】会计工作室 教学模式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这就需要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大城市及至三线城市对会计人才都是有很大需求的,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优秀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面临待业或转行。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使得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流于形式,我认为可采用会计工作室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工作室模式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实践场所,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互为融为,并以此为载体,搭建起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的转化桥梁。在工作室教学管理运作模式下,直接深入的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模拟学习,缩短了学生踏入社会的适应期,更加自信的踏上会计工作岗位。

一、国内外会计工作室现状分析

(一)欧美地区

欧洲的会计教学与企业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系实行校企合作教学,学生可根据企业所给出的项目和自身的专业来学习。在工作室中,教师只进行关键性的指导,而学生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另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如密歇根大学里设有多种类别的工作室,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跨系跨专业选修人文知识、商业知识、会计知识等理论性课程。

关于专业教师队伍的配置,芝加哥大学有着相对完善的体制。学校2000多名教师中有70%为专职教师,其余为课程教师。教师和学生比例保持在1:6以内,先后有89位获得诺贝尔奖,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的课程内容也是以课题的形式结合社会中的实践项目进行的。

(二)亚洲地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久负盛名,所提出的“教学工厂”理念将类似工厂运作模式带到教学中来,形成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通过参与企业项目与研发项目,培养了一批富有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会计人才,同时对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生产能力也起到了深入发展的作用。在“教学工厂”的理念下,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到融合(integration),最终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缩短了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的距离。

南理工“工作室无界化”理念,倡导团队意识、资源共享。学院内设有大量专业工作室、实验室进行教学,不论是培训、研发还是管理,都可以打破原有的界限进行组合,把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项目有机的组合到一个工作室中,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加强不同学科的交流,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能。

(三)国内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因会计专业职业性的特点,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实现教学实训和岗位技术服务的零距离对接,工作室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其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开展最早。学校与当地的十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经历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第三年以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其他课程,学生实现了在学习环境中建立对未来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做到课程教学与公司就业的自然过渡。

二、国内外会计工作室研究的趋势分析

虽然国内外的会计工作室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教学标准体系,但从会计教学理念分析与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来看,会计专业工作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实现。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尽快进入状态,适应公司的运作节奏,这就要求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公司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要求相一致。工作室的岗位就是实际的会计岗位,而学生的工作任务就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解决了学生毕业后拿到真正会计核算资料一筹莫展的问题。

二是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室中,各类任务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加深对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操作的了解。工作室模式改变专业教师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同学近距离的交流和探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是重视对工作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施分段性的教学改革。在工作室中,学生一方面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将理论教学、技术服务与实践融为一体。能准确把握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促进会计课程建设和专业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三、会计工作室及其相关理论

工作室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的包豪斯(Staatliches Bauhaus),他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并与技能实训相融合,并根据这一理念诞生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模式。这种作坊的教学形式就是现代工作室的雏形,它对今天工作室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工作室

工作室(Studio)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工作室往往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集体,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设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平时各自负责各自事务,重大事务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

(二)教学模式

模式(model),即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总结。教学模式(teaching model)是教学活动及理论的具体化,是实践教学的概括化,教师授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范式进行工作的行为。最早把“模式”引入到教学领域的当推乔伊斯和韦尔,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综上所述,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具有稳定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活动的程序。

(三)会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会计工作室模式的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将现有的教室教学系统转变成工作室教学体系,建立与会计行业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工作环境,将工作室作为配合专业教学所必须的实训场所。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工作案例,以会计项目为中心,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强调过程实践活动。其中心和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多个岗位的技能训练,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四、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基本内容

1.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研究并制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会计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专业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和操作技能进行岗位分析,以工作任务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并构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探索和创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形成各工作室的规章制度。探索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具体工作任务开展的岗位实训项目教学,实现工作任务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3.开发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的任务或岗位要求为主开发和编写岗位项目教材,加强会计专业的文本素材、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案例、文献资料等资源库建设。

4.进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不仅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者,更成为教学经验的总结者、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择优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优秀会计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与管理,建立一支高效精干、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5.研究探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及评价机制。探索灵活安排教学和实习时间,落实专业课程中工作室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在工作室完成的任务和工作表现折算成学分,实施弹性学制。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路径,保障工作室人才培养有序开展,并逐步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二)实施方法

在围绕会计专业工作室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进程中,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同时借鉴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和书籍著作。

1.文献研究法。及时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会计专业工作室改革的最新实践及研究动态,围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室模式调研报告,通过多种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为本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情况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另外到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教材资料等)。向参与会计工作室模式的企业实践专家、教师、学生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专家讨论法。有针对性地召开会议,根据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意见,初步执行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中工作室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会计专业“工作室”专业师资队伍的配置。

4.行动研究法。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将探索研究结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的系统研究,以试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取得经验后,再进行面上推广。

5.综合调查法。采用谈话、问卷、现场观察等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参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学生前后发展状况及企业的反馈信息,为全面构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6.经验总结法。参与研究的教师,对研究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文章和学术论文。同时,采取总体规划,分段推进的策略,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汇总各阶段研究情况,最终形成整体性研究成果。

五、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运行和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力量

本项目的研究成员以专业带头人与青年优秀教师为核心构建了“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团队合力,大都是具有中高级职称,学历为本科或研究生,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完成研究的保障条件

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学校的各类多媒体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精品课程网站、3D仿真会计分岗实训考核平台及全省协作共建核心课程数字资源等一批课程资源建设成果;还有每年购置的各种会计专业软件与资源,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现有会计事务所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和会计岗位核算实训室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13家,为研究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撑。

六、实施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意义

工作室模式的体制建设深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了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是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会计专业岗位分析入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分析,以课程论与实践论为基础,围绕所需能力开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二是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的课程改革,组织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将教学过程与实践融为一体。采用“订单式”、“双导师制”等校企合作多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三是以服务为宗旨,校企合作为依托,互惠互利。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依据,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增加企业方的责任意识,使工作室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创新性,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有名无实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探讨.学苑教育.2015.1.

[2]蒋新革,牛东育.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14.03.

[3]郭劲夫,李娜.“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探讨.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蔡军南.高职院校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例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3.

篇(6)

一、抓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生产管理流程中,我们把关键控制要素贯穿于整个流程之中,根据每种药品需求的统计结果,计算出每种药品的生产周期,更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及时掌握了各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使生产计划的制定更趋于合理,并能根据生产能力进行适当调整,成本控制也更趋简单、快捷。在编制企业生产计划时,我们根据防病治病的需要,根据本地区化工原辅料、物料等情况以及现有生产能力,参考历史消费水平和供需发展变化趋势,采取革新、挖潜、改造等措施,不断增强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治疗性药品,本着需要与可能,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精神,积极组织好药品的生产和供应。企业接到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后,我们充分发动各部门员工,制订措施,快速组织好生产,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在执行计划中,我们严格按照2014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以及2014版《中国药典》新规范新标准,教育员工积极学习和掌握运用新法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同时,企业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使我们的药品质量达到或高于法定标准。

二、抓成本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医药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医药生产企业将面临生存、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控制生产成本,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制药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注重从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全面地实行管理和成本控制,努力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好、成本低、价格合理,从而获得市场的认同,并占领市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搜集市场信息,以消费者的愿望和市场竞争对手现在的实力及将来可能变化的趋势,以及自己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生产条件决策开发品种。我们在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就提前做好产品销售的前期工作,如产品销售方案,包装设计,包装规格的大小,包装材质的选择等。我们还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设备条件,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产品的投产并尽快占领市场打下基础。同时,测算好产品的生产成本,目标利润,为产品的销售方案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产品生产阶段,我们树立质量成本观念和狠抓产品质量。医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以安全性、可靠性为先,否则,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采取降低质量成本的方法有: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加强原辅料药材的质量控制,加强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签订质量经济责任书等。在降低直接材料费上,我们对所有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从外来价格上控制生产成本;增加价格的透明度;严格控制原辅包装材料的损耗,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实际情况,每一个品种都要制定原辅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并纳入成本考核;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得率,降低原辅材料的生产成本。在降低直接人工费用上,关键岗位的人员保持相对不变,其他技术性要求较低的普通岗位通过转岗或招季节工来完成。同时,尽可能培养“多面手”,让员工可以到不同车间的相应技术岗位上岗,这就弥补了因季节性生产而导致的人力资源闲置而造成的浪费,也大大地降低了直接人工费用。在降低生产费用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厂房、设备利用率;实行“以销定产”,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库存,减少浪费;加强水、电、汽的考核管理,并与其岗位人员的经济挂钩。

在产品销售阶段,企业的领导者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注重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监管,并实行严格预决算制度,一切开支均应确定标准,按标准列入年度预算,经有关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批准后执行,年终送审决算,以杜绝浪费。总之,一切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产生浪费。

三、抓生产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把好最后一道关。我们严格按照GMP理念“不生产不合格品”,强调对药品生产从原辅物料入库,到成品销售的全过程的控制,如厂房、设备、设施、物料、人员、检验、监督、管理等全部硬件和软件。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的事件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其中,人为差错以及药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最大限度地克服人为差错,降低对药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一是起点控制,对原辅物料、装备设施、生产文件、生产人员等,在进入生产现场前按GMP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对不符合的应及时纠正或不允许进入;二是过程控制,严格控制药品制造过程中差错和污染的发生和传播,按生产文件规定生产、清场、清洗、消毒、灭菌;三是标准控制,对各控制对象需要控制的内容、方法、指标,应有书面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执行,不可随心所欲;四是系统控制,对提供原辅物料、装备设施、工程建设、咨询服务等供应商及其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按GMP要求进行控制,形成GMP实施大环境的系统控制。

对于生产管理,我们首先转变观念,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接受GMP理念,全面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定、办法、标准、程序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规范化运作,使企业一切活动有章可循、责任明确、照章办事、有案可查,以达到有序、有效管理的终极目标。

安全生产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的系统,它包括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等环节,在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被管理者忽视都有可能使安全生产大打折扣,造成事故隐患。把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企业生产考核的体系中,可以使管理者从思想到行动上都重视起来。因此,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理念宣传为重点,以落实责任制度为保障,以优化企业生产环境为基础,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员工健康安全,做到文化铸魂、理念引导,切切实实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工作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全员、全覆盖的责任和制度体系,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合检查、飞行检查等形式,督促各项制度的认真贯彻落实,同时,把安全生产纳入各部门、员工绩效考核之中,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抓制度管理,有效提升执行力

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一个企业工作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当工作目标的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作为我们如何提高执行力来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呢?

一是树立执行理念。提升执行力,理念要先行。有好的理念,就会有好的执行力。企业的执行理念就是“雷厉风行,无条件执行”。在各项任务目标已确定,各项制度措施已完善的情况下,广大职工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无条件执行。我们鼓励广大职工在执行上比精神、比速度、比作风、比效果,切实把决策部署执行到位,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位,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执行责任。责任,是企业具备执行力的关键。决策一旦形成,就必须坚定执行,不能打任何折扣,更不能讨价还价,否则一事无成。保证执行到位的关键一要明确责任,二要树立危机意识。对于上级下达给企业的任务,我们逐级签订责任状,任务层层分解,做到个个有目标,人人有责任;责任清晰到人,时限界定到日期;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使大家都不敢懈怠、不能懈怠、不甘落后,形成了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好局面。

三是提升执行能力。我们注重加强企业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做到主动作为,干成事,不出事,能经事;各级级管理人员做到有境界,善管理、精技术、能出活;广大职工做到重品行、守纪律、精技能,不断提高执行力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执行过程控制力,提高职工服从听命的能力、规范操作的能力、遵章守纪的能力。

四是健全执行机制。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健全的执行机制,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我们通过科学设定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学民主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绩效管理,将任务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将目标融入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中,将岗位职责细化、立体化,使每个目标层次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形成管理闭环,做到奖罚分明。

五、抓队伍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一是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决定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思想素质欠缺的人,工作表现一般较差,拈轻怕重,偷奸耍滑,对生产工艺的严格执行打折,对工作质量漠不关心是其通病。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坚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家人予以对待,真正关心员工的生存状态,做到对员工的家庭情况、生产技能、思想素质了如指掌,生产中做到人尽其材。二是加强员工能力的培养。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时时注重学习和加强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教训,警戒自己加强管理。在生产管理中,我们积极做好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理论缺陷;学习的对象有很多,但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还是向自己的一线员工学习,他们的长处在于实践的经验总结,而且最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三是提高职工积极性。我们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比如福利待遇、工资定级等做到严格执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生产的积极性。

篇(7)

近年来,学院紧紧立足地方经济,抢抓发展机遇,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初步形成了“抓住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良好机遇,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所有特色、有品位、有作为的地方高职院校”的思想共识,并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深受当地社会好评。

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架构中职生成长“立交桥”

长期以来,由于现代职教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职业教育毕业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职毕业生技术扎实,但知识宽度、深度不够,而高职生知识系统较完备,但技能基础略显薄弱的现实问题。

为此,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目的在于借助高职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和办学优势,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合作中职学校的招生、教学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在衢州学习、在本地就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

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三个专业,分别制定了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和一体化学生素养培育实施方案。2011年,第一批240名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已进入市6所中职校园,一体化课程开发正在逐项推进,一体化学生管理方案正在试行。下一步将依靠各方力量开发好一体化专业课程,并在一体化教师培养、学生管理上作进一步完善,以尽快形成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从第一批一体化项目招生情况来看,这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认同。

确立实践校企合作方式方法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衢州市及各县(市、区)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等合作平台,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与企业、行业开展了较深层次的合作。合作内容涵盖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科研合作、订单培养、实习就业、员工培训、技术攻关等多个领域,努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联合企业共建了浙江省高压电器试验基地,开展高压电器行业共性问题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聘请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训、实习指导工作。还与衢州市主城区(柯城区)政府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余东农民画研究所、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了“浙开班”“红五环班”“北京汉龙思琪班”“瓯斯达班”“温开班”“衢医班”等多个订单培养班,还与衢州市龙头企业,目前国内最大的空气压缩机生产企业和民族资本中最大的螺杆压缩机制造企业开山集团,合作创建了“开山学院”。

为了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学院主动与开山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新设置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压缩机)专业。2011年暑期,学院组织部分教师到开山集团进行专业实践和专业调研;2011年9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压缩机)校内实训基地被财政部、教育部列为2011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2011年10月,双方共同赴安徽合肥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考察压缩机专业建设情况;2011年12月,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院机电实训大楼“开山学院实训楼”作为市重点工程顺利开工建设;今年3月,开山集团在学院设立了首个订单培养班——“开山班”。根据合作协议,学院与开山集团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研发、实习就业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企业联合打造富有创新特色和活力的一流机电学院。

事实表明,与企业合作培养的学生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订单班的学生不仅在相关企业实现就业,很多学生因此缩短了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的时间。通过校企合作,学院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开拓实践开门办学道路 让更多 的市民走进校园

2012年3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衢州市柯城区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今后将在科技、人才培养培训、文化艺术、重大项目课题等方面进行合作。

据悉,该协议一批共建合作项目为5个,依托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校内建立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柯城区余东农民画研究所,为区内中小企业在工业生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方面提供全面的科技服务支撑,并为沟溪余东农民画做好研究、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其作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在柯城区七里乡、双港经济开发区分别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