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26 09:09: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中职技术教育;建筑施工实训;教学改革
2011年随着我校实训大楼的建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更好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4(中专)到5(大专)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2(中专)到3(大专)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下工地顶岗实习。
一、建筑施工实训课的现状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实训课是学生于第三个学期测量放线中级工考核,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下工地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改革
1.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我们教研组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三.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下工地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工程测量》能熟练计算和掌握现场定点的精度。
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际就是加强课程技能训练,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内容、特色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形成“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秀梅.《建筑施工综合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迅速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所脱节[1],同时参观实习环节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实习现场有限;实习时间短而某一施工工序而又较长,致使学生只能看到某一工序;实习时间安排固定,不便于针对性看某一施工工序。因此,传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弊端。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1教材相对滞后
《建筑施工技术》多是介绍传统施工工艺,反映“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很少[2-4],一些已经逐渐淘汰的技术还占有大量篇幅而一些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大多数的教材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学生学完后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1.2教学环境呆板
“粉笔+黑板+多媒体”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对于缺乏施工现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以想象实际情况,即使多媒体教学有所改善,但还是有些内容表述不清楚,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感受不是很真实、很深,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
1.3教学方法不合理
建筑施工课程实践性极强,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从而胜任将来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教学还是按照“老师满堂灌,学生全盘听”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互动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精选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应重视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主要从事土建施工、监理等),不必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对传统形成的建筑施工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另外,由于建筑施工课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项目,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作修改,从时效看,教材内容始终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应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2.2转变教学环境
课堂与实训基地、施工现场相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混凝土工程”这一节时,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置身施工现场,感受颇深,使得在课堂上难以表述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在讲解“钢筋工程”这一节时,把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对照实物讲解“钢筋种类和性能”、“钢筋的焊接”以及“钢筋的配料和加工”部分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很好。同时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因为现场的技术人员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请他们走进课堂开讲座,其内容大都是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有些问题很可能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聘请有知明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知识。实践证明,加强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又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2.3改革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知识内容广泛,定额、清单不断更新,为了让课程紧跟时代前沿。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改变过去的全部课程都由教师讲解的模式,老师针对课程拟定一些题目,给学生介绍一些该领域有针对性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参考资料,学生课下准备,课堂上老师启发学生对所讲授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随时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观点,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授课过程中,授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让学生亲自参与,积极动手、动脑探索性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二、认知式教学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学生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造价相关知识。对于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将建筑装饰材料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到建筑材料市场参观,组织实地教学,现场讲解建筑材料、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建筑的施工技术,对于施工难度比较大的,现场不能完全展示的内容。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建筑施工视频,展示各种材料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和施工现场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观完视频后,老师再把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适当的讲解,师生之间相互讨论,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工程造价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梗概、重点难点等方面,用直观的形式,或者用课件或者去工地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列出分项工程项目和准确计算工程量。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创新教学方法。
三、实物操作教学法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建筑施工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组织两大部分。该课程是全国注册一级、二级建造师及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获得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施工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程实践工作中能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一、建筑施工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系统性强。本课程主要分析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从地下到地上,从基础到主体,从主体到围护,从结构到装修,从室内到室外,从土建到设备,工程内容繁杂,各部分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同时还涉及到很多其他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抓住主线,掌握重点,突出细节,自成系统,融会贯通,争取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机地联系起来。
2.实践性强,逻辑性差。一方面,本课程叙述性内容多,概念多,理论计算较少,主要是讲述一些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施工方法。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又都是建筑施工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性强,而逻辑性又差,难记、难学、难懂,这使得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后,再学习本课程时,学习方法难免有些不得要领。加之学生对工程实际了解甚少,没有真正深入到工程第一线去,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离,影响学习效果。
3.时效性强,周期短,更新快。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国家或行业的现行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调整,专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时效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掌握建筑专业方面的新知识、前沿知识、尖端知识。
二、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布置,学生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教师如何精选教学内容,如何改善教学语言,如何提高教学能力,都不能改变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不尽人意的现状。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改进教学方法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就是将建筑物及相关的结构、构造通过投影、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使讲课内容更加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多媒体教学法是建筑施工教学的主要模式。
现在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专业教师也都配有笔记本电脑,这就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有:首先是教材中的大量表格,如各种建筑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其次是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图形,如桩基础、模版构造图、钢筋配筋图、结构安装顺序图等;最后还有一些重要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这些都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授课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所学课程内容,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由教师进行组织、分析和设计,然后让学生主动参与,对所给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比较、分类、计算、分析与总结,使学生如同亲临现场,学会从现象中找出本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案例分析的内容应以具体的某一个工程实例为主,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每一章安排一个案例,也可以几次课安排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岗位意识,进行角色预演。
3.实践教学。从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出发,我们不但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尽量与工程实际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训等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去,不仅能巩固和消化课本上已学的专业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在讲授各工种工程的具体施工工艺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现场实习,进行讨论、分析、对比、总结,写出实习报告。这样既能牢固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国家或行业的现行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验收新规范、新标准。各种建筑标准不断修订,而现有教材不能及时采用新标准,不能反映新的变化,总是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利用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专业相关信息,还可以获得很多超前性的与建筑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等等,在教学时作适当的补充,扩展学生知识面。同时,还要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探讨社会上一些热点的专业问题,如北京2008奥运场馆建设(水立方、鸟巢等)、家庭装修污染、豆腐渣工程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建筑施工课程内容繁多,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其中多媒体教学法是主要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手段,而利用互联网是拓展学生知识的渠道。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章节来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只要把这些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而有效地加以运用,教学效果就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46.
[2] 蔡雪峰.建筑施工组织[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36-45.
关键词: 实践能力 现场教学 课程设计 生产实习 顶岗实训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逐步结合起来的产物。实践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发挥创造性智慧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永远研究的课题。
理念知识不与实践相结合不等于能力,但无知识也很难谈能力。真正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教学质量是高职办学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做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实践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康德说过:“一切知识都需要一个概念,哪怕这个概念是很不完备或者很不清楚的。但是这个概念从形式上看,永远是个普通的,起规则作用的东西。”
“实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由“实践”和“能力”组成的“实践能力”,中外学者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展开了研究。现只举出两个代表性的论点:
例1:美国的斯腾伯格教授认为:实践智力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能够确定和达到目标的,向周围世界展示自己意识的一种能力。这一观点,突破了心理学意义上的局限,对人的实践智力给予了价值上的判断。
例2:我国庞国斌教授对实践能力所做的解释,他认为实践能力是,指人的能动性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物质活动中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动物所无法比拟的,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内容和途径。这项原则重点是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没有差异就没有正确的对策。
(二)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前提,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基础打得好,才能构建起自己合理的知识面结构和体系,才能站在高的起点去探求未知世界。
(三)创新性原则
在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理念,进而形成创新精神的源泉,把发挥学生创新精神,当做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的扎实,学到真本领。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在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依据建设人才培养的特点,采用了综合的实务模拟教学环节,可弥补建设类人才培养中由于建设工程本身周期长、无法复制、不可移动等带来的实践教学的缺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选择一本实用、工程案例多、实践项目多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是关键,教材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学生现场实践的过程。要求教材有工程案例分析,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要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把教材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内容编制出适合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优秀教材。
(二)以现场教学为重要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研究建筑工程各主要工种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涉及建筑结构、材料、管理工程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为了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应在现场教学中加以深化与补充。在教学计划中,把各主要工种工程都安排一到两次的现场实践教学。将学生带领到现场前,布置任务要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师生两个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例如:当介绍桩基础工程施工时,课堂上讲解了预制桩打入法的施工工艺、打桩设备的选择、打桩时遇到问题的处理等等,学生从没有见过,课堂上讲解,在学生脑海中总是形成不了完整的概念,只有死记硬背。而通过在现场工人师傅的操作和工地技术人员的讲解,学生自己观察询问,教师的指导,就可以把打桩机械组成、打桩施工过程、打桩顺序确定及最后贯入度等问题得到感性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学好建筑施工课程直接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现场教学和实习都是面对工程施工,与面对书本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对学好施工课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与验证,也是对理论认识的深化和理论教学的补充。
(三)、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直观性认识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1.重组课程结构,实行课程综合化”。在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形成三化:技术基础课“系列化”、专业方向课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化”。同时,还把计算机应用、外语教学更好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实践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能力课程观”。专业方向课中均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完善以开展能力课程研宄为目标的5个课程组:建筑基础课程组,测量课程组,施工技术课程组,工程管理课程组和建筑结构课程组。重点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树立新的能力课程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1:1,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3.开发新课程,以便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培养分别开设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实训课程,研宄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指导书,编写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教材。
1.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在教学计划中,《钢筋砼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建筑结构》,学时由原来的151学时减为125学时;同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建筑力学》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2.开展理论课的现场教学。这样可以将理论课教学场所由教室向试验室、实训室、生产现场过渡。部分课程可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学生在现场可以直接参与、观摩,进行互动教学。
3.依据能力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考试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改革成绩评定办法,对专业方向课进行能力考核,能力成绩”由各模块课程成绩和集中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各模块成绩又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综合评定。同时,结合各课程特点改革考试方法,大量采用面试、总结报告、答辩、技能操作、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水平,促使学生对知识消化进行自我检测。
二、技术与人文融通,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1.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探寻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宗旨的整合策略和方法,对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组织、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研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在形式上独立,这有利于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二是在实践性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等方面,保持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实施以能力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通,形成七环节一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七环节”指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一制度”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成应用”为主旨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立主干课程,形成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精心选编和自编教材;按照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规划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跟踪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断完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此外,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保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方面建成两体系一环境”,即: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在能力培养方面形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搭建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平台,让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辅之以基本技能培训,开展系列化”的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第二层面,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和其必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工艺实训和施工实习,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施工现场中进行岗前训练,使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形成模块化”;第三层面,通过毕业实践,安排学生顶岗锻炼,让学生直接在工地现场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阶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专业单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这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称为中级阶段;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实训,包括毕业综合实践,称为高级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最终完成职业培训。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保障职业能力训练的顺利开展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如选拔部分教师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锻炼、顶岗;通过一对一”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生产一线引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任务;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专业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试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规定要求。此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
3.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伙伴,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了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了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适应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建筑类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在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教学环节上应突出实践性,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实践实训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达到巩固、强化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作用,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践教学以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建筑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回访跟踪,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从事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建筑施工管理岗位的技能及方法,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发现,过去有些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以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从教师到学生都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对充满挑战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排斥,再加上学校的奖惩制度跟不上,教师就更没有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实训态度态度也不够认真,为了实训而实训的同学较多,例如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中,很多学生就东挪西凑应付了事。在钢筋工等工种实训时,我们还发现有些学生打闹着玩的现象,也不注意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实训教学秩序,更难保实训教学质量。(2)实训环节太少。以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只是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训周,来进行课程的专项训练,例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工种实训等。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是在教室进行,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然后上交书面成果,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编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起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工种实训的时间太短,也只能是让学生了解施工工艺过程,并不能全面掌握岗位技能,不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3)实训条件差。过去由于学生多,但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和场所有限,这就势必造成一些学生会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动手实际操作时间短,实训技能自然得不到全面锻炼,实验效果不理想。比如测量放线的仪器设备几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不能人人动手,自然提高不了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1)合理安排实训环节。首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安排工学结合的课程实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穿插安排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的通过实训来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再安排课程的专项实训,也就是以往的实训周;最后在0.5阶段要进行综合实训。这样,通过课程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单项能力,通过专项实训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2)强调学生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一改老师前面讲,学生后面照着做的“照葫芦画瓢”的实训方法。在实训课之前,由任课教师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走访建筑工地,勘察现场或从图书馆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决策、制定方案,最后进行实施和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实训的真正主体,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减少了学生的依赖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动脑分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增强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提高对实训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实训课的重要性。另外,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校教师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适合高职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以角色扮演法为例,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项目经理和员工,学生按企业项目部岗位分组,定岗位,如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操作人员等,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得以培养。(4)创造良好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我校在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合作共建了全国一流的建筑工程技术全真模拟实训基地,该基地室内面积7000多平方米,室外面积12000多平方米,具有生产性、全真(仿真)性、实用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全真模拟基地。该基地具有较为完整的建筑施工现场氛围,集模拟项目部、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防水、装饰施工、楼宇智能安装等实训于一体,体现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并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下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与实际工程相同的真实施工过程的环境和职业氛围,又为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学院与32家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咨询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形成了26个稳定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8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从专业建设出发,进一步有针对性拓展了校外实训空间,为学生实习、实训、顶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环境。(5)加强实训考核。实训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立体化评价体系,不光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对老师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综合评价的,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从全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学生的实训态度、实训成果,还是从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时实训改革还提高了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及实践能 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责任重大,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才能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