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2 13:42: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语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韩语 第二外语 韩语教学 高职高专
自1992年中韩两国创建外交关系到如今,随着中国和韩国在各方面的沟通和互助,作为国与国间文化传播的关键沟通载体之一韩语的教学和培训,在中国发展迅速。对于韩国语与韩国语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针对于韩国语教育的研究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韩国语专业在中国大学处于过饱和状态,加上一大批专科院校的话,估计达到四五百所,每年毕业数万人,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一般。由于在华韩国企业多,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但韩企规模多为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学生毕业后待遇也一般,与西语、葡语、日语等语种相比,薪酬待遇属最低。对于没有专业倾向,单单掌握语言技能的人才的相对需求量在减弱。韩国语教育的一个发展时代,由20世纪90年代初单纯的韩国语教育,到2000年以后韩国语和商务韩国语教育并存的发展,我认为以后的发展方向会趋于专业技能+语言技能(韩国语)。针对中国韩国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有不少人做研究,但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中二外韩国语教育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随着韩国语的发展,我认为,对于高职高专中二外韩国语教育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韩国语教育的现状
现在国内开设朝鲜语(韩国语)本科专业的院校一共是116所,开设应用韩语专科专业的院校一共是152所,除去重叠的部分,至少也有200多所。每所学校每年招五人,每年韩语专业的毕业生也在千人以上,以上还并未包括设置韩语学科拥有第二外语韩语学科的学校。在中国同韩国创建外交关系之前,中国韩语培训通常将东北几座城市当做核心。在两国建交之后,韩语培训的核心区域慢慢延伸到北京、天津还有靠近韩国的山东、江浙沪等东南靠海城市。最近数年,华南、中南、西南等区域的韩语培训慢慢得到发展。全方位分析,中国的韩语培训出现自东北、北京、天津和东南海滨城市向全中国其他地区发散的状况,下面主要讲讲江苏省的教育情况。
1.韩语培训在江苏的发展现状
最近数年,韩国投资的公司慢慢把视角投向江苏等经济富裕区域,这加快了上述区域韩语培训的高速扩展,江苏拥有韩语学科本科院校有10所,专科院校有26所,在我国,江苏省拥有韩语培训学校的总数仅少于山东。韩语学科本科和专科的在校学生总数大约是一万人。
2.韩语培训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韩语培训不但在数量和区域上收获了过去没有的高速发展,还出现了多个全新的培训形式,比如中韩联合教育、互联网培训、继续培训等,两国联合教学是最近兴起的一个培训形式,大部分使用“3+2”“2+2”等形式。学员先在中国接受为期两三年的教育,之后赴韩国培训大约三年,最终获取一国大学或者两国大学的文凭。两国联合培训的创建有助于两国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当前,中国大部分设置韩语学科的学校均同韩国的学校创建了交换或者联合的项目,并且该种联合也加快了韩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韩国政府在数年间一直欢迎中国学子到韩国学习。当前,韩国学校中的外国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0%。当中我国学生的数量便超过50%,并且以年均25%的速率持续增加。此外,因为当前韩国出生率的降低,出生人口的减少,韩国部分学校出现学生短缺的现象,迫切需要接纳外国学生,中国和韩国联合教育就是优秀的模式,比如韩国中部大学凭借联合培养等模式,我国学生的总数已经从2000年代初的几人迅速增长到2015年291人,不但摆脱生源减少的困境,而且起到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世界影响力的作用。
3.韩国语培训高速发展的原因
韩语教学高速发展的本质原因是中国和韩国政治、金融和文化的进步和沟通,使中国对于韩语专业人士的需求总数增加,促进韩国语教育快速发展。
(1)政治、经济的发展合作与交流,使韩语人才需求增加,这一需求主要源于近年来中韩各行业协作沟通和日渐频繁和众多韩国公司来华合作。
(2)韩国流行文化的风行,对青少年产生较大的影响,自愿选择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增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韩流”推动了韩国语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高专院校二外韩国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自中韩两国外交合作23年至今,中国的韩语培训行业高速发展,为了加快中国和韩国两国的政治、金融和文化合作出现了众多韩语专家,收获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也存在诸多不足。针对现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知。
我国自对外开放至今,同全球的合作更紧密和频繁,伴随国家经济、科学和文化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持续提高,对于人才的需要慢慢由单一的外语人才向专业技能与语言技能结合的多技能方向发展。这种潮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韩国文化娱乐节目的兴起,对中国文化娱乐界有很大的触动,中国引进很多韩国的娱乐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跑男和极限挑战等,看节目的人应该有了解,里边的编导和摄像都是韩国人,因为引进初期需要韩国的帮扶,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很多专业用语和知识,单纯学习语言或是单纯在国内学习摄像或是编导等类型的人才很难架起中间桥梁的重用,现在需要大批量既懂韩语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拥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不但要学习英语,还必须精通另一门外语,并且第二外语的实力同人才的职业素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同韩国商务和文化交流日渐紧密的江苏,对于韩语人才的教育必须获得大众关注。
可是现在我院二外韩国语的教学效果还不佳,我校是以艺术类为主的院校,艺术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原本就要比普通文理科生相对差一些。然而韩国语是自零基础开始培训,学员过去根本没有接触韩语,出现诸多外部或者内部的原因对学习韩语带来阻力。因此,必须详细研究和总结目前我校二外韩国语培训情况和出现的缺陷,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速度,迎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我院二外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内容多。我校在2009年3月创办了第二语言韩语学科,培训时长通常是两年。单个学期的授课时长是14至16周,单周6课时,一学期的学时长仅仅是96课时,然而一学年需要掌握的基础的语法、句子和词汇等多种要点总数较多,当中单单韩国语的发音学习就要求大约16个学时。此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基础的韩国语读书实力,基础的语法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让学生可以使用韩国语完成基本的对话,提升对于韩国文化内涵的认知,为更深层次提高韩语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并可以通过韩国语等级初级考试,在毕业之后相对熟练操作有关韩语的日常工作。由于学习时长不长,跨越较大,学生对于所学的语法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轻易便忘掉了所学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学外目的不清晰,想法上轻视。第二外语韩语的培训对于打算留学学习的艺术类学科的考生至关重要,其为预备留学学生在学校必须学的课程,也是出国留学入本科的考查项目,然而第二外语在教育里的作用却受到学生的轻视,有的是家人为了让孩子去韩国拿个学历,有的是学生受韩流影响学习,在学习初始阶段往往热情非常高,伴随着进一步的了解,单调的语法练习,重复性的单词背诵,学生练习韩国语的主动性慢慢被削弱,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单一。从韩语专业的学生培训角度看,学科的内容十分健全,包含听力、语法、书写、口试、阅读和翻译等,上述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阅读会话等多层面的实力,为学生营造口语氛围,而且使学生在学习多个项目的同时,对于写作、阅读和会话等项目展开多次的锻炼和学习,更深层次地深化印象,强化培训成果。然而第二外语韩国语的课程设定太过简单,时长十分短暂,难以收获教育方面的飞跃。
(4)缺乏针对高职学校第二外语韩国语培训的优秀教程。教程是培训的根本,它的水平决定培训的成果。教程不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积极性就难以得到调动,现在我校在第二外语韩国语培训是使用的是北京大学编写的《标准韩语》和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韩国语》教材,上述教程当做初学教程拥有科学的部分,例如全书的编排通俗易懂,《标准韩国语》注重基础知识,《韩国语》着重口语练习,但有不太适合的地方。全部的元音和辅音音节均使用英语加以注释,让许多的发音仅仅能相近但不能够精准地表述,导致学生误读,实践性和吸引力不高。缺乏面向高职专科英语学科二外韩语出版的高水平、吸引力强的教程,这是造成第二外语教学单调乏味、教学成效低的一个因素。此外,培训教辅资料,习题和影音资源较缺少,都阻碍学生的学习和提升,导致学习局限在上课期间。
(5)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当今第二外语韩国语的培训大多数使用单一的课堂培训的形式,大多依旧延续了过去的“三个核心”(把老师当做核心、把课堂当做核心、把教材当做核心)和被动型、依靠型、单调的培训形式,老师单纯地重视语法要点的教学,新颖的培训手法太过稀少,忽视学生阅读和口语等实力的提升,造成学生的知识应用实力不强。因为韩国语仅仅是第二外语培训,受关注程度往往偏低,导致老师的授课热情大大减退,有碍老师授课形式多元化的发展,在教学手法和方式方面很难开展改革。
2.第二外语韩语教学的改革建议
(1)教师缺乏。中国高职专科学校的第二外语韩语课程很多创建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老师少学生多。比如江苏,八个大专学校的师生比率低于1:80,当中常州通信职业专科院校的比率达到了1:250,我院2013级韩语班的比率是1:70,韩语培训的高速增长是造成师生比率较大的关键因素。此外,老师的教育实力差距较大。现在教授韩语的人才里缺乏的不是说韩语过6级或是懂韩语的人,而是相对可以高质量进行韩国语教学的人才,就比如咱们都懂中文,但是能从汉语拼音、部首偏旁到单词语法上教授中文的人能有多少。不是说懂韩语韩国语过高级就一定可以教好韩语。比较缺乏既懂韩国语又精通韩国语教育的专业教师。
(2)在学校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合理增加第二外语韩国语的教学时长,确保老师有充足的时长实现培训目标。把课程形式充实化和多元化,如果课堂时间相对不容许,就可以通过韩语晨读、韩语角或是其他多样丰富的韩国语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兴趣保证学习课时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确立二外韩国语创办的宗旨,重视第二外语的意义,使学生自观点上转变,正视二外的课程。并且要持续调动学生练习韩国语的积极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学生积极意识、寻求知识的潜在驱动力。老师必须使用多种生动形象、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完成培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练习韩国语。为调动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积极性,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友好的师生氛围。老师面对学生必须积极热心,协助学生攻克学习环节里的疑惑和难关,经过实时对话和交流,获取精准的教育成果反馈。同时,老师面对学生应该多理解,进行角度转换,完全实现从学生的角色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处理问题。必须适当地对学生给予支持和夸奖,让他们拥有学习的自豪感,提高他们学好第二外语韩国语的主动性。
(4)确定合适的第二外语韩国语教程,多种影像等辅导教材。教育革新的关键在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创新关键在课本,贴近教育宗旨、富含科学价值的课本,将会对提升教育水平,培育优秀的语言专家起到促进作用。我校的第二外语学科并非专业课程,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学实力同其他本科学校是有一定差距的,同专业韩国语及普通本科学校的第二外语韩国语相比,在培训宗旨、针对人群和课堂主题上均存在诸多不同,为了减少上述差异,课本的选取应该符合我校学生的现实特质。在强调日常交流等实践性内容时,亦应该富含针对性,筛选句子、语法和单词,加上详尽的说明和习题。课本还必须加入同韩国的文化内涵相关的背景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本还应该有配套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身处语境之中,帮助学生快速熟悉知识点。
(5)转变传统教育形式,开拓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广“立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实力。结合第二外语教育的特质,转变过去视知识教授为核心,将考核当做重心的模式。而是发展将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听力和写作实力当做核心的教育形式,重视培训学生的日常对话实力。在韩国大学已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韩国大学上课的第一天,教授就会把任务留下去,班级分成几个组,把整本书的几个章节分给各组,分别任各组进行整理发表,让学生在学习中找问题,在问题里找答案。
把新媒体和互联网手段带入教学,配套多媒体课堂,综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践,使用现代化媒体,丰富培训手法和教育手段,让教学转变成横跨时间和空间的立体化日常交流场景,开拓韩国语教育的内涵,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在引导时,使用教材完成由目标的、有启迪的、有吸引力的引入,如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角度多角度地接受冲击,感受韩国语和韩国的文化氛围,从而愉快和积极地学习韩国语。
二外是语言专业学生学习环节不能轻视的、关键的构成成分。在二外韩国语的学习环节,会不停产生新的阻碍,各大学校的实力也存在差距。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存在的缺点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寻找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经过使用推陈出新、改良过去培训形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实力,培养出有实力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齐晓峰.韩国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构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关键词:杭州外国语学校;建筑功能要求;改造措施;造型要求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11
1 前言
既存建筑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使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切实可行的改造手段,使既存建筑的使用功能、设备设施、外部形象和环境等都能较大程度的满足改造后的功能要求则是改造的现实意义。而既存建筑改造前后不同的使用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改造手段的决定性因素。引用杨昌鸣先生的话――从表象上看,既存建筑改造属于物质条件的改善范畴,而实质上这一改造行为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通过“浙江外国语学院校园置换给杭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新校园”的设计分析探索大学校园改造成中学新校园的可行性道路。
2 项目背景
2.1浙江外国语学院原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2009年经国家教委同意,转制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校下设外国语、国际工商管理、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人文、理工、艺术、信息、成人教育等8个学院。
杭州外语学校创建于1964年,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省第一批重点特色高中,为全国外国语学校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以外语办学为特色,历年高考成绩名列浙江省前茅,上线基本为100%;2008年9月学校还了引进英国A-level剑桥国际高中课程,首届毕业生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58名毕业生全部升入世界一流大学。
2.2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调整杭州外国语学校办学体制的决定》(浙教计【2009】93号)。文件要求杭州外语学校在保留学校牌子和完全中学独立建制和“初高中一贯制”办学模式的情况下,杭州外国语学校整体划归浙江外国语学院管理,作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附属中学。同时,在硬件建设方面,文件要求现有杭州外国语学校置换给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根据新的办学规模在原浙江外国语学院规划用地范围内建设新校园。
3 基地现状(原浙江外国语学院)
基地选址位于小和山高教园区原求是应用技术学院用地范围内,位于留和路309号,北靠留和路,西侧为支四路,东侧为支五路。整个建设用地地势由南至北逐渐降低,校园东北面为浙江工业大学小和山校区,西北面为浙江科技学院,东面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西面为小和山新苑。项目总用地面积101800平方米。用地红线内原有5幢教学楼需要保留,保留建筑共计3.49万方,其余老建筑按规定可拆除。见图1。
4 杭州外国语学校现状及对新校园建筑功能要求
4.1办学规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杭州外国语学校办学体制的决定》(浙教计【2009】93号)的文件要求,杭州外语学校为寄宿制普通中学,除初高中和中英合作剑桥班外,还承担教师培训基地和汉语言推广基地的办学任务。
(1)初高中及剑桥班
办学规模为42个班,总共1680人。其中,全日制初高中30个班,学生数1200人;剑桥班为12班,学生数480人。
(2)教师培训
学校每年承担英语教师培训量基本在2870人,根据省教研室的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均每年2个月,折合全日制学员规模约为480人。
4.2建筑功能要求
根据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学的要求,原浙江外国语学院校区改造和新建后整个校园功能区域分布必须由以下四块主要功能:
(1)办公教学区
(2)剑桥国际高中区域
(3)体艺活动区
(4)生活后勤区
5 问题与矛盾形成
通过对原有5幢建筑实地考察与分析,并结合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学特色和功能要求,问题与矛盾就形成为以下几个方面:
5.1整个校园分为改造和新建两大块,改造面积月3.49万方,新建约3.45万方,哪些校园功能区域归为新建必需进行深入分析。
5.2原5幢建筑总计面积3.49万方,如何统筹这5幢原有建筑的新功能布局也是主要矛盾之一。
5.3把原本大学教学性质的教学楼、综合楼改造成初中、高中性质的教学楼,并满足初高中教室的采光通风要求,从建筑廊道布置上就存在很大矛盾。
5.4原保留5幢建筑的风格不符合杭州外国语学校的特色,需对外立面进行重新设计。5.5建筑改造和新建过程中对成型绿化的破坏,及原用地内名贵树种的保护。
6 改造与布局的分析与优化
6.1针对前文提到的5.1的问题,主要通过这样的原则来解决:有高大空间要求的建筑、有大开间空间要求的建筑、及与现有建筑柱网有严重冲突的功能建筑均考虑为新建。而与现有建筑功能相近或者可以根据现有建筑柱网进行局部改造的则布置在保留建筑里面。
因此按这个原则对号入座的建筑单体则分别考虑为体艺活动中心、师生食堂、学生及教工宿舍。而且按照改造和新建面积指标的分配,按照这样的建筑功能布局也正好相差无几。
学校的行政办公、公共教室、小班教室、实验室、会议接待、图书资料、网络管理、师资培训、中外教师公寓、剑桥高中等则安排在原五幢建筑进行布置。
6.2原五幢建筑均为内廊式布局的教学楼,且为框架结构,柱网布置较位规则,因此也为改造创造了一定条件。
把五幢楼编为1~5号楼,则1号楼原本为主教学楼改造后为综合楼,其功能包含图书馆(室)、计算机房、行政办公和多功能厅。这些功能与1#楼相结合相对应的结构改造是最合理、最经济的。
把2号、3号、4号楼改造为教学楼和实验楼,5号楼改造为剑桥高中。2~5号楼作为大学校园的教学楼,都是内走道南北教室的常规布置。这样的布置方法可以满足大学走班式的教学模式,但是不满足初高中固定教室的教学方法。因此必须对局部柱网进行改造,才能满足相关的功能使用要求和法律法规。
6.3初高中的常规化教室均为外廊,所以势必对内廊式的建筑进行改造。经过对原有建筑施工图纸的研究及结合设计经验,最终决定对内廊式框架进行拆除和拼节处理,以求满足外廊式的教学区功能要求。综上可总结为改建内容及改建措施如下:
(1)改造内容:
1号楼:南北房间通过拼接扩大房间面积。见图2。
2、3、4号楼:由原来的中廊式改建为单廊式拆除南面房间。见图3。
5号楼:改变内部房间分割。
(2)改造措施:
1号楼:先行对原结构改为现结构的梁板柱进行计算,对强度不足的进行加固,然后进行拼接结构。拼接可采用粘钢、贴碳纤维和植筋等方法。
2、3、4号楼:先行对原结构改为现结构的梁板柱进行计算,对强度不足的进行加固,然后拆除不需要的结构。加固可采用粘钢、贴碳纤维和植筋等方法。
5号楼:先行对原结构改为现结构的梁板柱进行计算,对强度不足的进行加固。加固可采用粘钢、贴碳纤维和植筋等方法。
6.4对现有建筑造型的修改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对五幢保留建筑均应该进行合理的立面造型设计以符合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园特证。1号楼在功能上,这栋楼原为主教学楼,因改造后新校园教学要求,班级数较多,而且中学教学楼宜设计为南走廊,单边教室的形态,故而我们把这栋楼设计为综合楼,满足新校园的教学功能。在造型上,作为整个学校中心点的建筑,有平衡各建筑体量之间的作用,并且作为校园主入口广场的视觉收头,使视觉空间有一个升华。作为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在立面处理上采用了古典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并以现代的材料和局部玻璃材质相交叉丰富了主体方面,既达到体量上的效果也达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带来校园建筑的新思潮。见图4
校园主入口东西两侧的两栋建筑设计为教学楼,原建筑为内部中走廊设计,经过结构计算,我们设计拆除其走廊南部的房间,改为外廊单边教室功能,在南部区域加建一排单边走廊教室,并利用通透连廊连接两排教学楼,使其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庭院,在满足教学班级功能的同时,营造一个小型院落环境,塑造校园环境氛围。
两栋教学楼通过一个大型架空连廊连接,即作为教学联系的风雨廊,同时丰富校园建筑形态,营造大气,开阔的留和路建筑形象,提高学校对外的视觉影响。见图5
科技楼东侧的保留建筑设计为中外教师公寓,在不做大调整的基础上改变内部格局,改变使用功能。其位置相对较为安静,并且在及南侧设计剑桥高中教学楼,通过利用在东侧设计的次入口,使其区域相对较为独立,满足业主的设计要求。见图6
6.5在进行新建校舍的规划设计当中,我们考虑到原始校园浓郁的绿化环境,校区内大量年份久远的树木,在进行实地勘察后,规划中我们尽量避让开原有的集中绿地和珍贵树木,让校园的历史痕迹能够延续进新建校舍区域,同时还绿化环境给校区,体现园林校园的特点。
因此在本工程的新建建筑区域尽量闭开了珍贵树种的范围,并且在原有植被丰富区域留足足够的空间做绿化景观。主要名贵树木分布见图7。
对于不能避免的树种要对拟建设范围内的林木进行实地调查,查明就地维护、移植和砍伐的林木树种、规格和数量,测算林木就地维护、移植和砍伐费用,制定林木维护方案,报市城管部门审查或审批,送市规划部门备案。
7 启示与体会
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建筑往往也要进行轮回,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但是建筑的物质往往大于它的功能,它经过适当的改造就能适应新的功能要求。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大步前进,大规模推倒重新建设的模式将会被淘汰,而改造这种模式应是将来建筑行业的主流。对既有建筑应进行主动式开发利用,以改建、维护为主,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而不是一拆了事。
在认知和实践过程中,作为建筑师需要对一个建筑的过往与将来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对它的结构和空间有全面的把握,以及它将作为新的生命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这样才能找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改造切如口,以寻求突破。
从大的角度讲,我们所创造或者改造的每一个工程,它都是作为城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在那里展现着精神。建筑师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一种摸索与探索,我们的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基层分工会;创新工作;探讨
作为基层工会工作者,如何做好基层工会主席这项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在经历着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对工会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学习,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各级党政组织赋予工会的任务越来越多,工会维护、教育、参与、建设的职能所涉及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同时,通过学习,也更加明白了其职能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作为外国语学院基层工会组织,切实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是其最为根本的职责。只有真正表达和维护了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工会组织才具有凝聚力,才有工会组织生存的空间。下面笔者以外国语学院基层工会组织名义来探讨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教育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外国语学院的办学规模也在近年得到迅速扩大。通过对教师队伍的结构分析,我们看到,随着近年新进教师的增加,年轻教师已成为外国语学院教师的主要力量,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工会工作的重点应该逐步向年轻教师倾斜。为此,我们重新强调了必须把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1 抓住关键环节,促进民主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
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一直重视民主管理工作。民主管理工作也一直走在学校的前列。但由于领导工作繁忙,具体考虑民主管理工作的时间有限。工会有责任向领导提供有关民主管理的信息。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并充分利用工会主席参加院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的机会,积极汇报有关民主管理的思想内涵,使领导班子统一思想,为本院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仅有领导重视,而没有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工作会流于形式。没有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畅通渠道,民主管理工作也无从谈起。过去我们单纯地依靠教职工大会的作用,明显感觉到上下交流渠道的不足。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分层教职工座谈会的制度,就涉及到外国语学院发展以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宜,不定期地召开副教授以上、讲师以及行政人员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这一制度的设立,受到了全院教职工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广泛好评。
院务公开是上情下达、进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外国语学院把院务公开作为搞好全院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贯彻院务公开的原则,使全院民主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院有相对完备的院务公开的体制,设立了以工会、教代会为主的外国语学院院务公开监督委员会,监督和检查院务公开的开展和进行。这一做法,使院务公开得到了组织上的保障。
其次,我们明确了院务公开的重点,规范了院务公开的程序。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实行公示制度,将涉及外国语学院发展以及全院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宜,诸如发展规划、岗位津贴、课时费发放标准、教学经费及包干经费的使用情况、学科建设及职称评聘等,先公示、讨论再实施,真正做到全过程公开。同时,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使院务公开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使院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还实行了就一些重大问题,集中召开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工会委员及工会小组长会议的制度,使院务公开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得到了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在民主管理工作中找准工会组织的位置
在与党政的关系中,工会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与助手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只帮忙、不添乱,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长期坚持工会搭台、党政唱戏的作法,形成了党政工团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外国语学院工作协调、健康地发展。我们自觉接受外国语学院党政和学校工会的领导,每年向院党政和校工会提出工会工作计划和上报分工会工作总结,与院年度工作计划衔接,并在每次工会活动后及时汇报,得到了院党政和校工会的大力支持。由于受到了院领导的重视,使外国语学院工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教书育人永远是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我们积极配合院党政开展教书育人的活动。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立足本职、从点滴做起的思想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提高年轻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我校“十一五”规划中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提出的要求。我们针对近年来新进年轻教师多的情况,利用工会小组的优势,及时地架起了新进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联系,使新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环境,在业务上尽早地得到了指导。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创新、虚心学习、主动交流,以适应未来对教师的挑战,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师资队伍。外国语学院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开办硕士学位班和进行教师技能比赛,以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还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给他们创造各种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经过几年的努力,外国语学院年轻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形成了一股求学上进、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在目前我院学生人数多、师生比例较不平衡的情况下,圓满完成了各项教学、科研任务。
3 突出维护权益,为教职员工办实事
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是基层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必须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利益,努力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为此我们在号召大家认真学好《教育法》、《教师法》以及《高教法》等有关教育的法规之外,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宜上,通过分层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与院党政领导及时沟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使教职工的权益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涉及到大家经济利益的院内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等问题上,我们及时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讨论,对外国语学院制定的津贴方案中有关不足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特别是针对教职工反映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经院务会重新讨论,进行了调整,教职工反映良好。
由于外国语学院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身体状况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配合学校组织的体检工作,我们做到提前通知,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力争不落下每 一位教师,以保证教师以更好的状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为体现基层工会组织的关怀,关心教职工健康,除了学校每两年给教职工体检一次外,外国语学院利用中间间隔的一年也组织教职工定点到洛阳5111厂医院进行体检,保证了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年年都能进行体检,从而保障了教职工的身体健康,使他们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科研当中。
外国语学院女教职工较多,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都组织各种活动慰问女教工;外国语学院分工会对离退休人员,也在逢年过节时,与外国语学院领导一起到家中探望和慰问:我们还不定期地组织全院教职工到栾川、嵩县等地旅游和去新安电力集团参观、访问,深受教职工的欢迎。
4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干部的自身建设
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工会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几年来,外国语学院力求工会工作不断创新,扎扎实实地提高工会的整体素质,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外国语学院除经常召开工会委员会议、定期讨论工作之外,还号召委员们认真学习工会有关文件和材料,掌握工会工作的规律。同时,我们重申了工会小组的重要性,号召工会委员在工会小组中大胆工作,发挥作用。在工会工作的组织形式上,开展以工会小组为单位的量化管理活动。通过这一有效的形式,教职工对工会工作更加关心了,工会工作有了更强的群众基础。
几年来,外国语学院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争一流的意识,在工作中讲求实效,虚心学习工会工作的先进经验,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尝试,使工会工作充满活力。
5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外国语学院年轻教工较多,应该说具有开展文体活动的群众基础,但是,也存在女教工比例大的具体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中,我们一直采取鼓励教师要以“重参与不重名次”的态度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外国语学院的文体工作有了新的活力和进展。
关 键 词:韩国语会话心理障碍 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影响韩国语教会话教学的问题分析
学好一门外语,说好一门外语,是目的语的特点、学习者心理及有效的训练方法所决定的。虽学了多年外语但开口较难,更是很多学生恐惧开口说外语、排斥说外语,除了因为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克服学习者心理障碍的有效的训练方法。影响韩国语听力教学的因素有:
(一)韩国语的特点
韩国语是音素文字。现代韩国语有19个辅音、21个元音和27个辅音韵尾。27个辅音韵尾在静态环境下有7个代表辅音韵尾。19个辅音,21个元音和7个代表辅音韵尾,在理论上可以组成3193 个音节,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音节为1409个。而汉语的音素共有32个,其中元音10个、辅音22个。音素多和音节多的语言,难度自然会大一些。
另外,韩国语中存在变音现象。音变就是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素受到前面或后面音的影响,会变成另外一个音节。韩国语的音变现象比较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韩国语中有27个辅音韵尾,有连音、辅音同化、送气化、韵尾脱落、紧音化,还有添加音、绝音现象。
最后韩国语是主宾谓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句子结构的不同,造成语言思维的不同。而这种语言思维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完整而流利说出韩国语。除此之外韩国语的语法特点、词汇特点、韩国语的文化因素影响了用韩国语准确的表达含义。
(二)学习者的心理障碍
形成学习者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有:(1)课堂气氛压抑,心理压力大,难以适应课堂环境;(2)怕教师提问答题或答不上来,受到同学们的嘲笑;(3)课前预习不够或根本没有预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心理准备不足; (4)学习者的个性比较内向。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敢向教师请教,不敢向同学寻求帮助。因胆怯引起畏难情绪,加剧恐惧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外语学习。这种对外语的畏难心理、恐惧心理最后形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厌学是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类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不愿做艰苦的努力,听课只凭兴趣,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不愿听教师讲授,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作业不完成或是应付差事,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除上述二种影响韩国语会话教学的因素外,还有母语的影响、对韩国文化的理解,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对象及教学方法、设备等种种综合因素影响着韩国语会话教学。
提高韩国语会话教学的对策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心理培训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增进个人潜力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韩国语会话课的有效手段之一。很多人对韩国的明星、歌曲和韩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韩国语会话教学中,听他们感兴趣的歌曲和看偶像剧,可以调动他们学习韩国语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较好的表现不要吝啬我们,多加鼓励和肯定他们,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热情。
为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培训,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重视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 及时调节学生的情绪,把紧张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注重发掘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感受,树立自信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心理障碍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注意纠错的方法和艺术,少当众直接纠错,多迂回间接引导对比,多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避免碰到错误必纠,挫伤学生自尊心。
调整观念,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会话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不能放松地进行听说练习。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进行听说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去完成各种口语要求,以形成良性循环。
在韩国语会话教学实践中,我们继续保留着传统的背诵法、问答法,同时增加了听抄法、口译、听述、模拟场景会话等训练,增强学生的对内容的整体把握,进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加强听抄训练
听抄法是听力教学中的一个传统方法,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而“说”则需与“听”相结合,因此在会话教学中也可采用。我们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前提下逐字逐句地听抄并归纳大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听抄后对所抄内容不知所云的现象,使学生尽量听懂每话,掌握其内容。这种方法虽然有些费时费力,但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风,听懂每个词汇,听与写同时提高,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听抄是听力训练的基本功,练好听抄这一基本功,对提高听译、听述能力十分有益。
听说译相结合训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听力教学以听力练习为主,但还要与说、写、译相结合进行练习。在教学中,从听着手,借助于听的方式,通过听、说、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切实培养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方面可采用以下方法:(1)听说兼顾。听说兼顾方法又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听一句,复述一句;二是,在教师不给任何启发和引导下,由学生复述听到的内容。在注意意义连贯的前提下,学生复述时既可以用材料中的句子,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及语言来陈述。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流利表达自己思想的口语表达能力。(2)听译兼顾。译可分为两种,一是口译,二是笔译。另外,听力有别于阅读和写作,要求快速理解听力素材内容,因此对于常用的习惯用语,约定俗成的短语、地名、国名、职务名称及一些比较热门的经贸词汇,进行中韩互译,目的是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类常用的词汇,在听到此类词汇时不必犹豫,提高听抄速度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3.大声阅读文章的训练
大声阅读文章的训练是适应韩国语会话感觉的有效方法,也是创造韩国语会话环境和气氛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达到效果,大声朗读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大声朗读文章的训练必须是完全达到熟读程度一直到顺通的讲故事程度为止 ;二是大声朗读文章的训练必须是反复而不断地进行。 朗读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越好。创造会话环境和气氛的方法有,一是利用 CD 和 DVD 进行会话练习。 一有空间就放 CD 或 DVD 来创造韩国语会话环境; 二是利用 CD 和 DVD 进行听力练习。 提高韩国语会话能力必须是首先要过听力这一关,然后再要过会话关。 也就是说, 听力和会话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4. 加强语言的模仿
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如果想学好外语 ,必须下大功夫模仿 ,采取多种方式、 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其中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充分利用韩国语原版电影及电视剧。可以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不断的模仿练习。选择模仿对象时可选择内容不太复杂、发音标准的片段。时间不宜过长,更应该避免模仿方言。而且如果能找到带有韩文字幕的影像片段,模仿的效果会更好。
语音语调是口语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 ,准确的模仿,准确的发音到位可以锻炼口腔肌肉,通过运气、换气、气流等一定量的训练 ,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发音习惯。 同时通过模仿培养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语感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东西,只有当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才能产生语感, 语感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多听、 多看 、多背诵、多模仿。
总之,对韩国语学习者来说,在国内学习韩国语会话是难度最大而且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会话需要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底、大量的词汇、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会话教学中,要克服学生对会话的心理障碍,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韩国语会话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金京姬,1980.5,女,朝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朝鲜语教研室
许放,1979.2,男,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旅游系韩国语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张晓琳.外语学习心理障碍与对策.华章.2011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中国的形象并不尽如人意,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出现的问题不时被片面、夸张地报道,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无益于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在2008年奥运火炬伦敦传递受阻后,专门写文章反思,“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为什么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一些媒体一概而论的随意批评能够被西方公众不加思考地接受?为什么没有人质疑,这样的批评到底涉及哪些具体问题,确切情况如何?为什么一些报道,包括数字,能够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连日登载在新闻里面?”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也曾指出:“中国和西方之间存有一道令人感到悲哀的理解鸿沟。”
中国要走向世界、与国际体制接轨,就无法绕过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国际传媒。怎样打开横亘在中国和世界之间那堵“厚重”的“墙”,如何消弭中国和西方的“理解鸿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逃避、必须正视、亟需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更好地应对国际传媒的挑战,需要我们对一连串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西方媒体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及其新闻价值理念是什么?西方国家媒体与中国媒体有何区别?西方政府在利用传媒宣传自己、消除负面影响方面有何经验教训?针对当前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让世界更加真实地了解和平发展中的中国,更清晰地听到中国的声音?应当如何更加娴熟自如地在国际舞台上表达和展示自己?应当如何引领对中国主题的国际报道,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尽管全球化大潮之下,“世界是平的”,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专著《世界是平的》中论述了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但国际局势依然波谲云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也面临国际媒体危机的潜在挑战。为了积极地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采取更为务实和灵活的策略面对国内外媒体及其受众,积极开展媒体公关和公共外交,正视和恰当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国际传媒危机,消除负面影响,掌握涉华国际舆论的主动权,有效化解西方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敌意,从而真正提高文化“软实力”,塑造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
(三)研究过程1.研究的课程依托和团队支持本研究以“训练中心”为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为依托,以校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为主要的教学力量,构建起职业技能训练的体系,并保证了训练的质量。2. 职前英语教师口语训练C-S-P-E模式实践(1)训练内容系统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师范生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在职前培训阶段没有接受实质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因此,训练中心根据师范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未来工作的技能需求,按照教学技能的习得规律,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板块。首先,训练中心的学员必须充分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训练中心教师团队的成员会综合分析学员自身因素、教师技能素质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来选择训练内容。(2)训练过程制度化、正规化。训练中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3)激发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研学激发热情(MotivationStimulation)始终贯穿在技能训练的所有环节中。无论在语音正音部、口语实践部、英文歌曲部还是课堂教学部,我们都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们还注意引导学员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增强学员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进行自我构建。(冯展极,李晓凤:2010)通过细化和明确每个训练项目的标准和要求,所有学员都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明明白白自主训练;同时,所有的集中技能训练都确保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学员能够通过集中辅导先掌握基本的技能训练过程、步骤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在课后的自主训练中,学员按照教师的计划与要求,在“培训师”(学员)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技能的自我建构,最终牢牢掌握技能。(4)训练手段多样化。训练中心本着以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需求为本的原则,各训练部的训练内容力求生动有趣,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多彩。(5)动态评价,方法灵活。训练中心的学员来自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年级,学员的基础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员,训练中心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了各自的职业技能档案,进行职业技能跟踪测试,最终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形成动态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三、结论经过不断地探索、改革与实践,训练中心的职前英语教师口语训练C-S-P-E模式已初见成效。所有学员经过训练中心口语训练后,在口语表达方面进步明显;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被推荐参加CCTV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都取得了好成绩。经过对比我们还欣喜地发现,训练中心的学员毕业后,在参加教师招考的说课环节中优势明显。良好的语音面貌,流利的口语表达,娴熟自然的课堂教学最终帮助我们的学员成功求职,站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这样的例子在训练中心数不胜数,可以说,训练中心的C-S-P-E口语训练模式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2010,(3).
[2]冯展极,李晓凤.教师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模式探究―以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职业及恩呢该训练中心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
关键词: 翻译本科专业 口译课程设置 分析与建议
一、全国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即将开幕。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各个层面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各领域对一般和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为止翻译人才缺口达70%。其中口译人才更是被列入了紧缺人才的行列。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广大需求颁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06]1号)。该《通知》宣布,将在国内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第一批翻译本科专业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9所院校通过教育部的审批相继开设翻译本科专业(2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9:外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目前,开设翻译本科专业院校的数目已初具规模,然而,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却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短缺且不均衡等。我在下文中将通过对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二、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19所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尚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我选取其中的9所院校(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各校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不同院校的优缺点,从而提出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口译课程设置建议,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建设。
各校口译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口译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总和,不包括选修课程)差异较大。其中口译课程学时最多的院校是复旦大学,约为288学时,其次是沈阳师范大学,约为220学时,天津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总学时安排大致相同,约为144学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约为108学时,学时最少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约为90学时。
各校在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语言基础类课程为主,各校开设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大致相同,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听力、语音语调、口语和写作,少数学校开设英语视听说、古代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公共演讲等口笔译预备课程,为三、四年级的翻译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大部分院校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但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开设口译基础课程,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第一至第四学期接触到口译知识。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第三学期开设联络陪同口译,第四学期开设交替口译;复旦大学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译初步与视译,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听说与述译;河北师范大学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口译基础。
各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交替口译、同传互译、口译基础、专题口译和视译这几门课程。而在选修课方面各校突出各自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某种行业或专业的口译训练,或者是某种口译技能的专项训练或口译实战模拟训练,例如,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特殊场合口译、笔记技巧、速记、口译名段研究、口译工作坊、同传模拟、会展口译。
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对口译员翻译过程的观察,研究者将口译的基本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听解―记忆―转换―表达。(王斌华,2006)口译过程同时涉及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划分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基础阶段教学(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和高级阶段教学(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根据上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基础阶段各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于语言技能教学,到高级阶段才开始开设翻译技能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在基础阶段加入了口译预备课程。我认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应当在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在基础阶段增设口译预备课程十分必要。例如,听解和表达在口译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学习名校的做法开设听说、读说、读写课程,同时增设中文和公共演讲课程,辅助提高口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仲伟合提出了译员知识组块结构构成:KI=KL+EK+S(P+AP),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双语知识板块+百科知识+(职业口译技能+艺术表达技能)。因此,口译教学可以总结为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在培养口译员提高其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调查的九所院校中无一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我在以往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是造成最终译不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可以在本科基础阶段增设百科知识相关课程,或改革现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翻译本科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管理、外交、环境、教育、贸易、法律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事实、读写新闻报告、汇报新闻事实,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
各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各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一点从各院的口译课程总课时安排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来,最多达到288课时,最少仅有90课时。各校应考虑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技能教学的发展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安排,建立科学的口译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双语技能,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完成一般性口译任务的本科翻译人才。
调查中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校本科课程设置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例如古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而中文相关课程的总学时在本科四年全部课程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中文水平和中文文化底蕴严重欠缺,在英到汉的口译训练中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语言生硬、逻辑表述不清、表达不完整以及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建议各校增加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和文化底蕴,使学生的双语能力能够同时、同速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九所设立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改革建议。目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本科基础阶段缺乏口译预备课程的设置;第二,教学中缺乏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和内容;第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第四,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我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口译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期望能够与翻译本科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中国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预示着中国未来的翻译事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对一般性翻译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进步一扩大。只有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各界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优秀翻译人才,这需要全体翻译专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8-13.
[2]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14-19.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翻译,2008,(3):35-39.
[5]戴炼栋.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和静.关于本科口译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国译协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心得[J].中国翻译,2009,(5):49-50.
[10]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52-53.
[11]何刚强.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5,(2):32-35.
[12]马纳琴.口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