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5 03:21: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

篇(1)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学校基本情况

**技工学校2020秋开始招生,招生人数148人(男95人,女53人),现已开设计算机应用与维修(102人)、幼儿教育(46人)等两个专业,按3个行政班进行教育教学。

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1、学生资助摸底情况:建档立卡户11人,连片特困地区4人,家庭困难11人共计资助学生26人。

2、自查情况:制定了《宏达技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何玲玲为组长的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由疏腾主任全面负责学生资助中心工作,吴小英为专职资助管理人员,华丽为兼职资助管理人员。

三、存在问题

1、因我校是今年新办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都是新手,对业务不熟悉,资料整理不规范,收集不及时。

2、因资助资金未划拨,学生助学金未发放。其中免学费148人,每人1400元/学期,共计207200元。助学金26人包括建档立卡户11人每人1025元/学期,计11275元,4人连片困难地区户每人975元/学期,计3900元,11人受助困难家庭户975元/学期,计10725元,合计233100元整。

四、解决问题

1、助学金校方先垫资,在11月中下旬,给受助学生发放到位。因本校为新办学校,学校前期投入很大,资金很是紧张,望相关单位尽快将免学费、助学金款项拔入到我校账户。

2、近期去同类技校学习,规范填写及整理好档案。

篇(2)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 民族院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40-03

高校国家助学金的有效实施,目的在于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是政府实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有助于推咏逃公平。而目前高校国家助学金制度进入了新阶段, 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因此,通过对G民族大学的国家助学金政策的探究,从而为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所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提供具体实例,对完善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的具体做法:以G民族大学为例

(一)G民族大学贫困档次的划分及认定标准

G民族大学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程度划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经济突然事件特殊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

一是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标准:主要是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农村特困家庭的学生;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G民族大学所在地当年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标准,但有一些突发事件,如因病因灾致穷的,致使家庭经济困难。二是认定为家庭经济突然事件的特殊困难的标准:有特殊情况如家庭遭遇重大疾病,或者遇到不可抗力如遇到重大事故与自然灾害等突发重大事件,致使贫困家庭学生因病因灾致贫,或丧失了工作能力或筹措资金的能力,不能承担起在高校就读的学习和生活等日程费用开支。三是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G民族大学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G民族大学所在地城市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以G民族大学所在地城市为参考)的学生,或者收入虽然高于G民族大学所在地城市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以G民族大学所在地城市为参考),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G民族大学贫困生认定流程

一是学生个人申请。学生本人填写高校贫困生申请表,申请表需附有学生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G民族大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或者其他证明材料。二是班级民主评议推荐。由各班级组织本班同学进行民主推荐,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班级评议小组进行综合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填入学生申请表并报二级学院专门认定的工作机构。三是各二级学院认定工作机构审核、公示、录入。二级学院认定工作机构对班级的认定情况进行核对、查验,通过走访、调查等对入选名单进行审核和评议,通过审核后再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审核意见填入学生申请表并汇总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将贫困档次录入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四是学校审批。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对二级学院报送的材料进行核实汇总,报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时,对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核实和管理。

(三)G民族大学2015年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成效

根据该校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该校2015年贫困生人数为7134人,占在校生人数约为44%。其中2015年通过国家助学金资助的贫困生人数为4804人,占在校生的2901%,资助比例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占全校贫困生的67%,意味着大部分的贫困生都得到了资助。在受资助的贫困生中,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为1373人(一等助学金为3500元/年人),占资助总数的2858%,获得国家二等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为3431人(二等助学金为2800元/年人),占资助总数的7142%,总资助金额约1441万元。

从G民族大学最近一年度的实际资助成效看,我国高校国家助学金政策为解决民族院校贫困生生活和学习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资助范围广,学校的大部分贫困生都获得了资助,资助比例占到全校在校生近30%,超过全国平均23%的资助比例,体现了国家对民族院校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高度重视;二是资助力度大,一等助学金资助金额达到每生每年3500元,二等助学金资助金额达到每生每年2800元,总资助金额超过千万元,为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减轻了生活负担,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看得见、体验得到的实惠,使民族院校少数民族贫困生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二、G民族大学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的调查分析

国家助学金政策关键在于实施,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才能将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因此选取G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院校的调查样本,通过选取文、理、体育及艺术等门类的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共收回993份,回收率占993%,其中有效的问卷为984份,有效率达到984%。问卷设置重点是调查对象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认识、执行情况、实际效果等方面,试图通过问卷掌握学生层面对G民族大学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的一手资料。

第一,学校对国家助学金政策宣传不足,引导不够深入。调查表明, 绝大多学生认为国家助学金制度的设立能够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可以正面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起到了有效的导向作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但仍有553%的学生提出,对国家助学金的设置没有关注,不太清楚。如表1。在现阶段国家对助学金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在不同的教育层次都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因此对助学金的认知程度的全面覆盖也是有必要的。

第二,在对国家助学金指标分配的合理性的调查中,如表2,有8961%以上的学生认为,学院分配的国家助学金名额与所在班级的实际贫困人数的匹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仍有超过1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说明指令式下达助学金名额指标的做法还是有欠妥之处,可能会造成资助的不公平。在国家助学金评定标准和准确性的调查中,如表3。对于国家助学金认定标准,有近50%的学生认为,能够获得助学金标准更多依据家庭情况和学习成绩,有389%学生认为主要根据家庭情况确定,有955%学生认为取决于学习成绩,由此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更多考虑的是家庭困难情况以及学习成绩,大多数获得助学金的同学都是家庭贫困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即使家庭条件再贫困也未能拿到国家助学金。而对于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准确性,从问卷题目“您那有没有家庭不困难,却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和“您那有虽然家庭很困难,却未能获得助学金的同学”的回答结果看,总体上,民族院校学生对现行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准确性还是比较认同,当前的国家助学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能够有效将高校贫困大学生认定出来,能够有效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但同时也反映出,在政策执行和监督与认定的过程中,仍有认定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三,参评资格审查工作应更透明。为了测试助学金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我们设置了“您认为学校对国家助学金学生参评资格审查是否到位”,结果如表4。从调查结果看,仍有236%的学生认为对国家助学金的参评资格审查“不到位”。这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这一环节存在质疑,反映了资格审查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四, 应加强对受助者消费的管理与引导。在获得国家助学金的用途调查中,我们发现国家助学金对受资助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变很大,因为国家助学金的使用大部分用于日常生活开支,但用在购置学习用品的只有1538%的学生,说明国家助学金用于学习方面的学生很少,反映出国家助学金更多地体现在“助困”,对“助学”的作用弱化。如表4。

三、完善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国家助学金实施的全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引导,特别是要加强诚信教育,高校相关实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学工部门的领导与老师,在宣传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同时,注重从精神上和心理方面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着重强调其在申报过程中的诚信,特别是家庭经济的困难的真实性,以及在班级评选过程中民意投票h节,杜绝拉票和贿选等行为的产生,杜绝虚假申报,明确其弄虚作假行为的惩罚措施和严重后果。让他们认识到助学金评定的严肃性,学校通过这些前期教育,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定,使那些准备在助学金评定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学生真正打消这个念头。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开展自立自强典型案例教育,增强困难学生面对贫困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通过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好本领将来回报社会。还有加强对获得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这个时代和国家的资助,感恩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人性帮助,不要以为是自己应得的。同时要摒弃当前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不择手段。各高校资助中心的老师与领导以及各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要加强心理辅导教育,正确疏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则要好好利用这一机会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未能如期获得,则要坦然面对,努力克服困难,更加自立自强,通过其他途径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以及适当社会兼职或获得奖学金等完成学业,形成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体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正能量和新形象。

(二)建立健全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诚信机制

由于贫困生的认定主要在高校进行,依据的材料基本都是学生生源地、地方民政部门的证明,在证明内容真实性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弊病和不足。建议在全国、省、市、县资助管理机构的统筹领导下,建立全国的贫困生数据库。按照国家的标准,由当地县民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每一位考入大学的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甄别,确定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贫富层次。这些数据在一个管理权限内进行全国联网,以供需要调用材料的资助管理机构和高校在评定资助对象时进行参考,有助于提高资助的精准性,提升我国高校助学金的科学化水平,扩大我国高校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效益,减少对大学生贫困认定的“盲人摸象”现象,使学生的贫困认定更具科学化,同时也杜绝虚假材料盛行的现象,杜绝贫困评定靠投票、靠演讲等作秀活动的出现。要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形成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联网机制。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奖助学金、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参考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方便银行和用人单位查询,从而使守信者可获得社会认同,失信者要承担失信导致的责任。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他律性来塑造和固化大学生重信守诺的良好品行,褒奖守信者,惩罚失信者。因此,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培育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确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的过程,更是为了使恪守诚信内化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三)加强对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实施全过程的监督

第一,加强对班级层面评选过程的监督。在班级评选时,由二级学院委派纪检监督小组全程负责参与监督,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班级搞平均主义、特殊化等现象的出现,确保班级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第二,加强对受助学生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首先,要对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及时将学生受助的情况告知其家长,实行家校联合对其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次,要求受助学生与学校签订《承诺书》,承诺对受助的资金务必合理使用于在校的学费和生活费等日常的正常开支。最后,以学生为主体,组建国家助学金使用监督小组,定期通过学费缴费情况、日常消费情况、食堂伙食情况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切实了解助学金使用情况。总之,通过监督全程跟踪,促进助学金评选规范操作、阳光运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助学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将资金合理使用好,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将来懂得感恩父母、感谢母校、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 乔孟涛,高彦君,赵晶晶. 高等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监督机制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0):38-40.

[2] 赵锐. 民族院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的实效性研究――基于N校的调查[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 1(3):18-24.

篇(3)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验室则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满足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引起高校实验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国内不少“985”及“211”高校构建了综合性、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实脸室真正成为一个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场所。

一、公共实验平台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仪器重复购买、闲置不用及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实验室运行经费不足、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质量问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到位等。在当前倡导节俭节约的新风下,各高校应该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公共实验平台的创建能够实现实验室空间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达到重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2]建设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是实现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径。这个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实验室、仪器设备、师资、实验材料、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都可以充分地高度共享,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二、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

1.体制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与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学院级教学辅助单位,直接接受学校的领导与监督,实行学校统管、学院协管、主任负责的管理原则。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领导下,针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性质、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及岗位职责,如:《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华大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南华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和《南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一系列不断健全的制度规章规范了中心的管理,使实验室建设做到了高效化、完善化和科学化。

2.仪器设备管理

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规划,整合已有资源,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补充先进、急需仪器设备,于每年12月将仪器设备采购计划交到主管部门,经学校领导审批。对于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买,申购部门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家组逐项进行评议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到货后,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对照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出厂合格证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错、无损坏、无缺件后再办理验收手续。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制订操作规程、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必须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设备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修,防止障碍性事故的发生。精密贵重仪器不但要实行全校共享,而且在完成本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校际和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3.经费保障

中心运行经费实行计划单列,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0万元,充分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另外,学校设立了创新项目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发新项目、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等;逐年增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资助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重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购置,购置经费均被列入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年除投入更新和添置各专业教学所需的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经费外,还下拨专项仪器设备维修和保养经费。近年来,学校向中心投入的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经费逐年增加且足额到位,从而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行。

4.公共实验平台开放的模式

公共实验平台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建立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完全的“三开放”服务模式:一是实现训练内容开放,将列出一整套有特色的训练课名称、训练项目及实训时间在网上公布,提供各专业训练项目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课,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和科研的需要自行设计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二是训练时间开放,实施每天日夜向学生开放的服务,既便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三是实验对象开放,不仅对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开放,还将陆续对外校学生开放,对社会各单位开放。

开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计划内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计划内的预约式开放,对没有做的实验进行补做,课内没有完成的实验进行补做、续做或重做。二是课程外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课堂内没有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学科竞赛、选拔、培训、等级考试模拟训练等。三是自由式开放,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不受时间、内容限制的自主训练、实验。

要让实验室真正地开放,最大地发挥其作用,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运行保障进行科学的管理。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教师值班和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基地日常的正常运行,中心建立了教师值班制度,每次由一位管理员和一位辅导教师值班,管理员负责学生的进出记录、实验室仪器仪表的借用登记与管理、用电安全等,而辅导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学生协管员协助管理中心开放时情况记录,负责中心开放时的安全与管理、实验室的整洁并协助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日常工作计划、培训研究和组织、进入基地学员资格的审查与考核等逐步过渡到学生自行管理。

第二,预约开放和自由开放相结合。自由开放时间,实验室准备常规仪器和材料,学员可以随时来做实验;另一类是预约开放时间,实验室根据学生提前预约时提交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商定时间来做实验。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将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四师”(教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为骨干,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具体规划如下:专职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5岁,专职实践教学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80%,博士比例3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坚持“自主培养、重点提高、适当引进”的思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加强实训教学指导人员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进修、内部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改善实践教学队伍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有计划地补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师资。

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采用导师制,为每一个年轻教师配备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职称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实践教学第一线完成半年至一年有针对性的实训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新的训练项目,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