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30 05:08: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 高校 院系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81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Wei[1], LIU Shanshan[2]

([1]The School of Financ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s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2]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8)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ree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twork, which is composed of schools,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es, classes.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play its basic role,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render a certain guidance to these activities.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is lagging behind, and far did not play its proper ro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the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越发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于2011年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基于这一文件精神,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由校、院(系)、班级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能够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减轻高校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重任,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需要;能够使各院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尽早解决,避免事态严重化;能够更好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但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够到位,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1 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仍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致使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开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虽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部分非常简陋,布置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缺乏基本的专业设备,如沙盘、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并且这些场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隐秘性,很难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温馨感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功能。除了场地不足之外,经费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倾向于重点建设校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经费投入却非常少,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一般都没有独立的经费支持,即使有专项经费,也远远低于相关标准,从而制约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2.2 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应该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心理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其他人员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需要对提供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他们大部分没有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专职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心理辅导的实践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3 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本规章制度已建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院系的现状和学生特点来制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辅导站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和私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规范。

3 加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建议

3.1 明确工作内容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工作内容:要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日常咨询工作,并对其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或及时向其辅导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要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做好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2 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

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用的场所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满足个人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在院系学生工作经费中,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专项建设经费,专门用于辅导站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学院要逐步加大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全面发展。

3.3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成员维持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日常运行,其他成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作为站长,要认识到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提高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并鼓励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它的建设。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和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及时把学生的相关心理情况向他们进行反馈,与他们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去尝试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设立了心理拓展协会,可以将其纳入到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充实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力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创新工作方法,将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促进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3.4 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

要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综合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站,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一起来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心理辅导员是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具体事务的负责人,是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院系学生工作中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心理工作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有利于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要明确心理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要建立完善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制度,要为心理辅导员搭建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建立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资格准入机制,如要从事心理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或者必须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健全和完善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必然趋势。当前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场所不足、设备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等等。但是,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步解决。各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适合本高校本院系的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参考文献

[1] 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45-146.

[2] 马B.高校院系心理辅导站工作体系初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5(3):192-193.

[3] 张益荣.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70-71.

[4] 李荣荣,赵越.独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实践现状研究[J].学园,2014(16):32-33.

篇(2)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1年2月23日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规定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而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指的就是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从文件印发以来,各省教育厅认真执行,逐步在各高校建立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并依托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组织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慢慢凸显出了一些问题。

一、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发展研究的意义

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是个新生事物,国内对于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发展研究很少,因此Υ私行研究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实践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此研究可以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促进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优势分析

(一)便利性强

一般来说,各高校在学校层面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面向性广,无法辐射到所有学院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同时,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队伍有限,咨询服务时间一般都是教师工作的时间,学生预约起来也不是非常便利,时间上存在一定限制。此外,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量较大,一般都需要提前预约,难以满足学生即时咨询的需要,存在一定的不便。而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基本上都是全天开放,在时间上相对较为灵活,面向的也是本学院的学生,极大的方便了有需要的学生,提高了学生咨询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二)针对性强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的是全校学生,很难考虑到学生的学科专业背景、学生生源地特征、男女生生理心理特征,活动开展的针对性不强,而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面向的是本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背景、生源地特征。

男女生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强。此外,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心理工作者一般都是由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优秀的学生骨干组成,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多,对学生也更加的了解,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针对性更强。

(三)组织性强

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一般都有一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依托一个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学生会社管中心心理健康社团或者是与学生会平级的心理健康组织)负责组织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较为完善,组织性纪律性强,具有丰富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经验,能够提高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三、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场地经费支持不够

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硬件的支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场地和经费问题。近些年,学校发展迅速,学生规模迅速扩大,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更加重视教学科研,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在学生工作上的投入,导致各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一些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有独立的咨询室,也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也有很多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没有独立的咨询室,很多都是和学生会、党员之家等学生组织共用一间活动室,也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很难开展工作。

(二)队伍专业性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目前大部分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指导教师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很少有专门学习心理学的专业教师担任,相对于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其他专业机构,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心理咨询效果。此外,负责相关活动的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心理工作者也非常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果。

四、高校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发展对策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硬件保障

学生安全稳定是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学院领导在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并予场地和经费的支持,因为开展学生个体咨询的基本场所――心理咨询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活动室,而是一个温馨、舒适、私密的心理咨询室,也不是辅导员或者老师的办公室,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大小、装修风格以及其他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进行专业的设计和装潢。同时心理咨询室作为相关学生组织的活动室对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因此,领导应高度重视,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场地和经费支持,提供硬件保障。

(二)构建完整的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在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各学院的情况构建完整的学生组织机构,学生组织机构一般都设置了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外联部、档案部等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不同,各部门要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各项工作制度,如心理健康工作站日常运行制度、值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保密制度、活动开展制度、心理工作者日常管理及考评办法、心理应急预案等等,并按照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和落实,保障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有序规范的开展各项工作。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因此,针对指导教师,学校、学院应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加强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送指导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总结与交流,学习好的做法,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学生心理工作者,也要定期邀请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开展专业培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症状、危机干预的方法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此外,针对心理健康学生组织,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日常管理和考核,使用PDCA的管理办法对所有的心理工作者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过程考核,加强内部交流与沟通,定期召开表彰大会分享优秀工作经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篇(3)

【关键词】 人性化;健康体检;护理

人性化护理就是医疗机构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把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医疗保健服务的全过程高度关注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了健康者的预防保健[1],人们对体检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健康体检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成为其发展方向。近两年,我院体检中心在人性化健康体检护理服务方面做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人性化护理特色

1.1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方便客人做起”的护理新理念和新的护理服务模式,一切以体检病人为中心,保证体检质量和服务质量。深刻认识和理解“三种转变”,树立“三种观念”:医学模式从简单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模式的转变,注重病人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医患关系由主动-被动向平等协商的关系转变,树立尊重客人权利的观念;客人需求从诊治疾病向预防保健的转变,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2]。

1.2规范护理行为,塑造新形象体检中心是我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规范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语言及行为,塑造护理人员职业形象对于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至关重要。我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礼仪培训,规范语言和礼貌用语,做到“十个一”[3],即微笑多一点、言语亲一点、嘴巴甜一点、脾气少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度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勤一点、技术高一点;做到“四个先”,即见面先问“您好”,导检先用“请”,失误先道歉,体检完毕先说“谢谢”;做到“三声”服务,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规范行为仪表,工作服统一、整洁,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站姿、行姿、坐姿标准规范。

1.3营造舒适体检环境优美、舒适的体检环境不仅给客人带来宾至如归的温馨感,消除等待焦虑感,而且护理人员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会自觉增强人性化服务意识。聘请高水平设计公司进行标识、宣传栏、宣传小册等的制作,整体风格一致,感觉清新高雅。体检区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卫生洁净,标识醒目,陈设规范;检查室人性化装饰,检查床之间安装隔帘,休息室配备电视机、饮水机,摆放随手可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宣传手册,播放健康知识宣传片,让体检者在接受了身体上的健康检查的同时获得及时的健康知识[3]。

1.4创建方便服务流程结合体检业务特征和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受检者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情况,制定一系列方便、实用的体检中心服务流程,制作简明流程图贴于墙上,给予客人清晰指引,实行挂号、收费一站式服务,避免来回奔波。

1.5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才能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愿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为其提供各种继续教育机会,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练就一支形象美、业务精、服务好、素质高的护理队伍。制定规章操作程序、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将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工作细节纳入其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水平。

2体检过程护理

2.1体检前对体检者进行调查,明确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倡导人们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杜绝隐患。根据季节变化,设置宣传橱窗、宣传架、宣传栏对多发病、流行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不同目标人群,设计制定相应的体检项目,推出个性化体检套餐。向体检者耐心讲解体检前需注意的事项,发放宣传手册,交代体检项目,让体检者了解体检过程中的禁忌,保证体检结果的真实性,减少误诊。

2.2体检中挑选知识全面、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在体检大厅担任专职导检员和值班主管,热情为客人指引,合理分流体检等候人群,及时通知体检者完成未检项目,回答各种疑问,维持良好的体检秩序。护理人员做好预约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检查各诊断室、检查室内设备是否齐全。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体检者采取“一对一”负责制,实行全程导诊服务;对团队体检采取专人负责导检;如遇到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导检护士可直接与相应医生联系给予便捷体检服务。体检过程中男女诊室分开,保护体检者个人隐私,采血时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一针见血[4]。体检者体检完毕后,能量消耗多,我院为其免费提供丰富的早餐,让体检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3体检后体检结束后,专职医生立即为体检者建立完善的、永久的、私密性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对体检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填写体检结论,对体检者提出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对需要尽快做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异常项目,护士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就医,提供相关医疗流程和专业咨询服务。为体检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用药指导,对于患有高胆固醇、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的体检者分别制定不同的健康饮食处方;教育体检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选择适合项目经常锻炼身体,戒烟酒,改正不良的饮食、睡眠习惯;根据体检者所患不同疾病,给予不同的药物指导治疗,详细解释药物的用法、用量、副作用、注意事项等[5]。

另外,体检中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健康体检者的健康进行全面跟踪,与体检者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过网络、手机将指导建议、健康知识、检查结果通知体检者,确保个人资料的私密性、安全性,并及时进行随访、电话回访,对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查找自身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措施,开通网络互动平台进行专家在线解答,组织有关专家上门宣传进行健康知识的指导,为体检者提供预防保健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3讨论

我院体检中心自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以来,不断改进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健康体检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客户满意度逐年提高,体检业务量不断增加,医院体检中心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在健康体检中,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整体、创造性、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模式,适用人的特点、满足人的要求、激发人的潜能,注重给予体检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不仅仅局限于娴熟的护理技术,更注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充分展现了护理人员的多重角色,扩大了护理范畴[6],使体检者舒适、满意、放心地接受体检,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好地保持健康。同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了声誉、吸引了病人、抢占了市场、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得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1.

[2]惠菊芬.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实践[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5):111.

[3]刘小珍,甘小玲,陈庆瑜,等.我院体检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14(1):74-76.

[4]沈柳红.浅谈健康体检中的护理管理与服务[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8):73-75.

[5]唐宏彬.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7):164-165.

篇(4)

高校的扩招使得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科技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学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90后新一代大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个性方面,缺乏引导时也易于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大学生出现事故的数量日益增加。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面对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仍然显得力量不足。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由学院力量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建立学院的二级站十分必要。本文叙述了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心理辅导二级站的设想。

一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意义

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日趋完善,专业师资越来越高质量,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加学生心理问题的压力。尤其在学生数量较大的高校,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显得过于繁忙,例行的普查及总结工作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在个别咨询过程中了解背景和问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则是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及指导中心的督导下,由各学院自行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通常由院系领导监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站长,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心理辅导员牵头,与班级心理辅导员、舍长建立互相配合的联动体系。在很多重点高校,一些热门专业或具有传统学科优势的大型学院的学生数量相当于一些小型学校。如果能在学院建立心理二级辅导站,与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互相协助,共同服务学生,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分担了校级心理中心的重任,增加了心理服务的力量,可以使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在学院,普通6~8次的咨询过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还可以增加1~2次的回访及巩固治疗。咨询中期可以将问题细化处理,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均可兼顾,并且后期的追踪观察在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对学生而言不仅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的反馈更加真实可靠。

学院一旦发现有心理疾患者,可以迅速自主开展辅导工作,学生可就近解决问题,减少通过学院或自己预约和等待的时间,及时得到救助,从而将很多问题解决在萌生发芽状态,避免在等待中问题严重化导致难以处理。比如学院知晓学生的成绩及科研进展,如发现挂科或其他较大变化,就可以做出提前预警,将此类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将心理问题处理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在人数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专业分类及方向多,学生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绝对数量不低。不少学生因难预约到心理咨询而让问题发展,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在这类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迫在眉睫。

校级心理中心的健康教育多为普及性活动,缺乏针对不同学科团体不同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公开课很少区分面向群体,多为普及知识性的课程。而学院的二级站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开展更加有效的活动。比如以工科为主的学院,男生比例大,学业多科研,实验室研究成了主要活动,这些学生易发生交往不融洽,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而在文科类学院,女生较多,则可以增加情感处理方法等心理指导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类别的问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不同,也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针对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面试心理调节、提高沟通效率等技巧课程,面对博士研究生,则应多开展情绪调适、压力管理等课程。

学院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熟悉,便于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进程,故而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率。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可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普查与心理危机干预密切结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危机,面临紧急情况能够缩短时间采取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如遇到学生失联、自杀倾向发生时,学院辅导员了解情况能够快速评估其危险程度,是否需要求助公安、消防等其他力量,先帮助学生解决急迫问题再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二 如何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心理咨询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帮扶以及学院层面的建设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

1 专业师资力量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教育部制定的文件政策中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心理咨询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或者亲朋好友式的安慰。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一般都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牵头协调,班级心理委员共同配合组成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如果牵头辅导员专业知识不够,则整个辅导站的工作水平会降低。班级心理委员也需得到专门的培训,他们需能够发现、甄别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简单轻度的心理疾患,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运转。

2 硬件设备的支持

开展心理咨询的基本设施——心理咨询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而是一个温馨、简洁、安静、具有私密性的心理咨询环境,绝不是辅导员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对房间大小、选址环境、室内设计及设施配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咨询室还需准备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如基本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个性测查量表、职业兴趣测验、抑郁焦虑问卷等,对于学院二级辅导站,这些资源可以从校心理咨询健康中心得到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常用的心理治疗工具,如沙盘、音乐放松治疗椅、宣泄人等。

3 心理筛查及干预制度的建立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也需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职责权限,在完善的体系制度下运转。一是制定符合学院学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计划。能将专业学科和普遍的心理辅导教育紧密结合需要专业老师及心理辅导员共同探讨制定。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方法。采用普查和个别深度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现在高校大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超过千人的学院通常会筛查出数量不小的问题学生,如何将这些学生问题细化及初步处理都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并且作为常规普查要提高测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二级站需能区别是否是可以在站内处理的心理疾患,何时需要送至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医院进行深度治疗。三是建立心理问题干预体系。在班级层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较轻的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心理委员是必要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则可以开展深度访谈、合理情绪宣泄、音乐放松治疗等更加正规的咨询治疗活动。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严格要求,需建立相应的咨询原则,档案建立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咨询室健康发展。

4 宣传及普及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近年来较新的事物,一般在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比较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起来。通过传统及新兴的网络扩散模式,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二级站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才能让工作广泛顺利开展。同时,心理学在国外发展近百年,在国内也发展了几十年,但心理健康门诊也是近些年才兴起并逐步完善的机构,不少人还是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很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医生等同于精神障碍。部分学生因各种顾虑怯于寻求正规机构获得帮助,延误治疗时机,这都需要我们心理工作者更大的努力让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扩散,消除外界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在校园内印发心理知识小手册、制作展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通过新兴媒体途径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宣传,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发展和完善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之后,除了得到资金、师资力量的不断支持外,自身的发展建设也非常重要。心理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也是在经过不断的经验尝试中发展前进的,二级辅导站内成员的知识和技术必须有所更新才能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自身的学习以及借助外界力量培训都是很好的途径。学院二级心理站长期持续的开展专业学习,不断吸收新营养,提高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的知识储备及技能质量,是二级心理站发展前进的基本动力。另外,二级心理站通过开展各项工作也能积累很多技巧和方法,善于总结也能提高二级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更加重要的是,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建立起来的二级站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寻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及具有人群针对性的工作模式,形成心理教育工作特有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大有助力,还能对整个心理咨询界的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视角。

当然,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有些学生更愿意与不相识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坦诚的关系,面对熟悉的辅导员会有顾忌心理,可能造成咨询效果不明显;还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本身发展刚刚起步,心理辅导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难以真正的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在高校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利远远大于弊,所面临的困境也能努力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全面展开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辅导做得更加深入细致,让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真正的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把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零,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

[2]叶燕丽,劳丽君.浅议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定位[J].企业家天地,2012(11).

[3]梁娟,谢韶锋,王风姿.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及评估体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篇(5)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作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在全球超过1,700家医学院校广泛开展,不少欧美院校已经将PBL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展PBL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与此同时,该教学模式中有越来越多的环节并不尽如人意,医学人文理念的培养薄弱甚至缺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均普遍存在,急需我们改进传统的PBL教学模式[1-2]。“医学人文学”这一概念虽然很早便引入我国,但其在实际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缺憾,没能充分发挥它在医学发展中“规范与引领”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科技万能”、“技术至善”主义的张扬却使当今医学出现了非人性化的倾向。“医学异化,人文缺失”,带给人们的不一定是健康幸福,而是不一定有效的“新药”、不一定必要的手术和一定昂贵的医疗费用。正如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在《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中所说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这正是对医学人文学没能及时地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后果的写照,这也正表明了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将其融入目前较为主流的PBL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尝试和探索,便是我们为医学人文的发展迈出的坚实的重要一步[3]。

1妇产科学PBL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素养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近年来也顺应趋势,广泛开展PBL教学,确实提高了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医学人文的培养始终较为薄弱。而由于这一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要求其实更加苛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师生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那如何才能在妇产科学PBL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呢?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作者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下面通过几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展开介绍,而这些问题贯穿着大多数妇产科学PBL案例中诊疗的各个环节,具有普遍意义。在PBL案例的第一部分———患者就诊及体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展开讨论。妇产科学因其特殊性,对患者的隐私保护要求更高,因此应着重培养医学生在此方面的意识和素养。“你觉得在妇产科学的诊疗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吗?”、“通过见习和实习,你觉得我们医院妇产科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还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吗?”,通过这些简单而又现实的问题很快就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起他们的讨论兴趣。诸如“部分检查室结构的私密性欠佳”、“候诊区与诊室较近,应尽量让男家属回避”、“部分诊室未能做到一人一诊室”等问题,都在学生的提议下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经过检查和诊断,进入到“制定治疗方案”阶段。

在妇产科学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彻底治疗疾病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如妊娠能力)相矛盾,或者治疗效果与风险并存导致医生无法果断治疗的情况,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医学伦理及人文关爱角度出发,讨论临床医疗决策中如何权衡上述问题。例如,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是应该为了减少复发率以及复发导致的医患矛盾,为每一位患者均进行传统根治术,还是应该考虑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甚至是生育要求,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改良根治术呢?又例如,在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基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的背景下,是应该为了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避免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而为每一位患者都进行数次预防性的化疗,还是应该考虑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经济上带来的痛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治疗方案呢?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后发现,在如今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后,医学人文在医疗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左右了最终的治疗方案。而这一点,适用于所有临床科室,而不仅仅是妇产科。在制定治疗方案的环节中,很多患者面对琳琅满目、价格悬殊的不同药物(或医用器材)不知所措,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在现实的医疗过程中,不少医生始终认为最贵的、进口的药物才是对患者来说最好的、最负责任的选择。但就我国现有国情看来,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庭并不能够承受这一“最好”的方案,而且事实上大部分患者也没有必要使用最贵的治疗方案。是否能够合理地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怀揣着一颗医者仁爱的心,要让学生懂得,永远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而只有“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这一理念,不仅仅适用于妇产科,而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临床医学学科。住院治疗完成后,其实很多疾病还需要长时间的随访和后续治疗,而出院前的宣教便是随访和后续治疗的第一步,因此至关重要。但在很多医院,这一点做得并不尽如人意,不科医生仅仅注重手术的完美,而忽略了术后宣教和随访的重要性。正由于此,很多医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未能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以致于在随后的从医工作中也对此忽视,从这一点看来,无疑是医学人文的一种倒退。鉴于此,在PBL教学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结合场景模拟对患者的宣教,甚至由教师扮演患者或其家属,提出各种各样刁钻的问题,使这一场景更加逼真。通过这一训练,要让学生明白,宣教远不止是“门诊随访,不适就诊”八个字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因人而异,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随访方案,如此才能体现出医生是在“用心”为病患着想。在妇产科学PBL教学当中,无论在“产后出血”,抑或是“羊水栓塞”等产科案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就孕妇的分娩方式展开讨论。的确,现在“剖宫产”已经从一个医疗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和热点,我们经常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分娩方式的选择当中体会和学习医学人文精神。众所周知,中国的剖宫产率长年高居世界首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妇并不具备明确的医学指征,而是主动、坚决地要求剖宫产。究其原因,有两点占了绝大多数:一是怕痛,分娩过程中经历的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阵痛,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二是孤独感和恐惧感,孤身一人在产房里呆上几十个小时,又不具备专业知识,这种孤独和无助让不少产妇早早就打了退堂鼓。

在PBL教学中,医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产妇分娩过程中来解决这一棘手的、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首先,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无痛分娩来大大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剧烈阵痛,减轻她们由此产生的恐惧感,尽量不要让“疼痛”成为孕妇们选择阴道分娩的绊脚石。其次,大力推广陪伴分娩、导乐分娩等多种形式来减轻产妇的孤独感和恐惧感。通过助产士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进行舒适的抚摸,热情的支持,密切的产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解释每一阶段发生的情况,鼓励产妇取得的良好进展,使整个产程在无焦虑、无恐惧,充满热情、关怀和鼓励的氛围中进行,这就是“导乐”式陪伴分娩。孩子出生后,导乐还要对新妈妈进行产后伤口修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等专业指导。导乐的出现无疑是医学人文精神在产科学中的良好体现,也必将是今后倡导阴道分娩、减低剖宫产率的利器。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产房中,对产妇的隐私保护还有所欠缺,同时,环境、氛围较易让人产生紧张情绪。不少学生提出,“家庭式待产房”才是最人性化的设计,也将是今后的趋势:在布置温馨的产房中,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正在待产的准妈妈神情安然,全然没有撕心裂肺般生孩子的场景,一边是丈夫陪伴左右,一边是导乐护士安慰鼓励。虽然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全面推广这一模式尚存在难度,但不可否认,如此人文化的待产、分娩环境,确实是治疗目前剖腹产率高居不下的一剂良药。

2反馈

通过近两年将医学人文学融入妇产科PBL教学的尝试和反馈来看,效果还是得到医学院、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肯定的。我们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统计了近两年参与仁济医学院临床PBL教学妇产科部分的反馈情况,其中教师7人,学生72人,所有教师和90.3%(65/72)的学生都认为这一尝试是有意义的,而68.1%(49/72)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尊重。

3思考和建议

3.1重视临床细节培养从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开展妇产科PBL教学的过程中,其实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医学人文理念,就如同在临床工作中,医学人文也恰恰体

现在每一个诊疗细节当中,有时,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份关爱就能够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而不应仅仅将医学人文停留在理论上,纸上谈兵。3.2重视PBL教师示范作用在PBL教学中,虽然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但在他(她)的些许言行中,学生还是能够捕捉到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的所在。有医学教授曾指出,医学人文素养不是“教”会的,而是“养”成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可或缺的。

3.3重视PBL教学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一环和重要体现,但是目前PBL教学在这一方面的培养略显薄弱,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拟场景,由具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扮演患方,并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甚至看似无理的各种要求,教师将对学生应对的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3.4建议从教学改革入手加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在目前的医学教育当中,医学人文虽时常被挂在嘴边,但翻看一下不同学制、各种版本的医学大纲,却极少看得到医学人文学课程的踪影,这不能不说是医学教育的一大退步。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意识到了这一点,相继设立了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人文研究院等部门,增设了“医学人文学”这一选修课程,但这离全面普及医学人文教育尚有较大距离。建议由教育部与卫生部牵头,将与医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医学哲学等课程纳入医学人文类课程体系,规定各医学院校应开设的必修课,并明确相应学分;在教材建设方面,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编写一批适应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的权威教材;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各高等院校探索医学人文教学规律,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讨、交流中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在考核制度上,加入医学人文模块,对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均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考核,甚至可实行一票否决制,以保证其得以实施[4]。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监管

2007年,因三家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成立私人银行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被银行业称为中国“私人银行元年”。今年,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陆续开展了这一业务。可见,私人银行业务将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又一个重点。与业界的趋之若鹜相比,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私人银行业务出台专门的监管法规。那么,私人银行业务这一金融创新有哪些特点,其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出现这些风险的原因是什么,现有的针对理财业务的监管制度是否适用于私人银行业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促进业务的稳健发展。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的发展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它通过客户经理向拥有高额净资产的私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高质量、专业化金融及相关服务获取收入。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客户的特殊性。其目标客户群不是一般大众客户,而是高额净资产客户(hnwis);二是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私人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三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易导致利益冲突。由于银行无法完全掌握客户的准确信息和客户无法了解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信息,存在较高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利益冲突问题的产生;四是服务期限长、私密性高;五是账户复杂、交易金额巨大。私人银行业务和理财业务不是同一个范畴,私人银行业务更为广泛,包括投资、融资、保险、咨询顾问等多项业务在内,跨多部门、多业务领域;而理财是纵向的,理财服务只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小部分内容,所以不能将私人银行业务规范划归到理财业务框架之中。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的特点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理财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特点表现为:一是面临的风险多。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和服务范围远远丰富于理财业务,因此其面临风险更多。二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私人银行业务更复杂,存在更多的潜在风险事件和风险点,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但作为一项新兴业务,银行相应的内控管理较弱,因此更容易引发风险。三是风险复杂,有较强的关联性。私人银行业务集多种风险于一体,各种风险的抵补或交叉关系更为复杂,更容易相互传染、转化。四是风险计量难度大。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是针对极少数的客户,面临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许多新型风险,传统的计量方法较难预测和计算。五是从风险分类来看,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最大风险。

私人银行业务由于其组织形式和业务特点,导致了其风险生成有如下特殊的原因:一是私人银行业务与利益冲突。私人银行的存在和发展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改善了市场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但私人银行的中介地位决定其难以规避利益冲突,由于私人银行获得信息的机会和能力远胜于客户,客户不得不依赖私人银行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当一项交易为客户服务而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时,私人银行可能会选择从自己的利益角度看更为有利的方式,进而引发“利益冲突”。“回扣”是利益冲突的典型表现形式。私人银行可能会选择给予自己回扣多的产品与服务推荐给客户。私人银行给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时,利益主体也随之多元化,利益冲突就更为激烈。二是私人银行业务与合谋行为。在私人银行业务中,合谋主要是指私人银行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客户从事“洗钱”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社会福利。

三、我国现有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私人银行业务实施的监管主要是依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进行的。尽管他们都是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管手段、指标设定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性,但对私人银行来讲,它毕竟与理财业务有不同的业务特点,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对它的监管还应考虑其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否则监管就极可能出现低效率的情况。具体来说,私人银行业务在风险监管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针对私人银行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暂时采用理财业务的监管规定,这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理财业务只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小部分,因而不能将私人银行业务划归到理财业务框架之中。二是上述的管理规定与办法,或主要针对某一种产品,或主要针对某一种风险,而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产品多元化且具有复杂风险的业务,这些规章制度不能替代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

(二)监管主体多元化,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从监管部门来看,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进行监管。但从整个业务范围看,涉及的部门更多。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反洗钱,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外汇,证监会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等。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须与不同监管部门沟通,得到不同部门的许可,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管职能的重复与真空,造成商业银行的被监管成本提高或是逃避监管。因此,私人银行这一金融创新实际上对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

(三)缺乏风险监管,监管能力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对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客户构成、产品定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对风险性监管和规范性监管涉及不多,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抑制利益冲突与共谋行为引发的风险。从风险监管角度分析,这样的监管措施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旦私人银行业务出现经营风险,监管部门只能被动地事后处理,这影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四)与国际监管标准还没有接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私人银行业务已从传统的自律型监管向政府型监管方向转化,各国监管机构出于保护消费者、控制业务风险的角度提高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要求。如,欧盟2007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的“金融工具市场法规”,几乎涉及到私人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国内目前较为宽松的监管要求易使中国成为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洼地”,对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范围相对复杂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难以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四、改进私人银行业务监管的建议

(一)制定私人银行监管条例,加强协同监管。监管的宗旨并不是要消灭所有的金融风险,而是要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内。银监会应尽快制订私人银行业务监管条例,在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业务范围、信息披露、监管流程等方面参考国外立法做出相应规定,使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协助监管和补充监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提供监管对象的活动情况和通报监管要求的变化与考虑。

(二)加强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准入监管。监管当局应通过一系列定性和量化指标,加强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监管。其中,最重要的市场准入标准有三方面:一是银行的准入标准。由于银行经营私人银行业务后其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加大了,因此可考虑对经营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提出资本充足率要求、合规记录要求、经营范围要求等,以保证银行的安全与稳健经营。二是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制订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对高层管理人员、客户关系经理的任职资格提出严格要求,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三是客户的准入标准。监管当局应规定私人银行客户的最低个人净资产要求,并要求商业银行实施“认识你的顾客”(kyc)的测试。

(三)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并举。私人银行最大的责任是充分的信息披露、确保交易的公正及良好的风险控制。监管当局的监管不能有效替代私人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与合规职能,监管当局应对私人银行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服务提供方的行为,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促使服务提供商高度重视业务流程,严密监控主要的风险集中及其传递,保护消费者利益。

(四)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目前,银监会正积极推进与国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并与英美等国的监管机构达成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和监管合作,建立监管高层的互访和磋商机制,实行跨境联合现场检查。同时,还应努力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促进监管制度国际化,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新规则的形成与发展,以适应金融监管新形势的需要。

篇(7)

本文从平台的总体框架、使用用户、功能模块三个方面介绍了理论学习子平台和微店分销子平台的构成及功能,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子平台的运作及功能,分析了该“三位一体”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期解决当前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面临的现实困境。证明了本文构建的“三位一体”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是当前中高职电商专业教育改革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中高职;电商专业;理论学习;微店分销;大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7)01-0052-10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中高职学校的招生数量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也不容乐观,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类为:第一类为中高职专业定位与社会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匹配,职业方向设计不明确(彭娅敏, 2010);第二类为中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差,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与岗位工作流程相关的关键技能训练和学习(赖亚飞, 2003);第三类为中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竞争力还很弱,缺乏继续教育平台支持学生的继续发展和提高(苗祥义, 2014)。面对困境,中高职学校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线教育的兴起将为其提供一条有效的出路。

当前,我国在线教育的主要载体为一般商业机构和专业教育机构,而针对的受教育群体主要有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K12等不同阶段的群体(管佳,等,2014)。在国外较为成熟的在线教育平台(比如Coursera、edX、Udacity)的激励下,以及大量涌入的在线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关注的背景下,国内催生出了许多在线教育平台,如沪江网、智客网、闻题鸟、华图教育等。国内学者就在线教育平台构建的问题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针对确切对象构建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在线教育平台。陈艳梅等(2011)针对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和新生5大对象构建了包含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概述5大模块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在之前只注重信息素质核心模块设计的基础上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增添了一些辅助模块。王芬等(2014)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首先指出了当前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了该课程的在线教育平台,从而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使师生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便捷。田冬梅(2009)针对北大医学部医学英语教育设计出了一个包含5个子系统的两级栏目结构的在线教育平台,在提高了学生英语全面能力的同时也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部分为基于不同的主题内容构建的在线教育平台。侯茂章等(2014)提出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差距较大的现实问题,并基于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构建了大型公益在线教育平台。宋亮亮(2015)从个性定制和内容聚合的角度对在线教育平台进行了探讨,归纳总结出了建设和开发在线教育平台的四类市场主体。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学者较少涉及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即针对中高职电商专业构建的在线教育平台。

同时,基于前文介绍可知,中高职学校的发展面临众多瓶颈,为解决这些困境许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皇甫睿(2015)以高职院校为例,对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慧(2015)指出,在教育面向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的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电商专业已逐渐成为中高职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选择之一(孟娟娜, 2015),针对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少数学者也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大部分还主要侧重于理论学习方面,而针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般是建议学生积极寻找企业来丰富自身实习经历。如陆恩等(2015)针对高职电商专业的英语课程,构建了一个更具开放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便捷了互动交流。很少有学者在构建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时,独立考虑可以进行能力评价、成绩考核以及获取成长轨迹的子系统,并⒏米酉低秤肜砺垩习子系统连接起来,彼此促进,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进步。魏顺平(2011)围绕Moodle教学平台,针对一门在线学习课程产生的丰富日志,对其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分析,并使结果能够可视化。但是,作者以一门课程为例并不具有普遍性,忽略了各个课程之间的相关关系,无法更加深入地为使用者提供较全面的建议。

总的来说,基于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中高职电商专业的特色和中高职学生的特点,本文将构建出包含理论学习子平台以及微店分销子平台的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以期可以使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和实践,从而被培养成互联网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另外,为了使学生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自身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考核得分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得分情况,而且可以使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改善行为,本文设计的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引入了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子平台。综上所述,本文为中高职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是包含理论学习子平台、微店分销子平台和大数据挖掘分析子平台的“三位一体”平台。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是为了解决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面临的困境,并开创出更具特色的中高职在线教育模式。本文最后给出了该平台试运行阶段的可视化分析,以证实该平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

构建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设计开发“三位一体”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是为了促进中高职学校培养更多社会真正需要的电商人才,同时克服传统中高职电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开发该平台之初就明确了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构建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一)学生如何对电商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学校的宗旨即授教育人,而理论知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因此,在对中高职电商专业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不仅要重视老师如何更好地“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确定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以何种形式提供课程资源来方便学生根据需求自主学习,考虑如何设计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发挥学习能动性,以及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自身学习状况并能够及时完善知识储备等问题,都是构建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时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使学生可以随时将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操作

本文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旨在使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虽然线下教育模式也可以实现教室教学和企业实践。但是,一般来说,企业实践覆盖范围还相对较小,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获得企业实践的机会,这严重影响了中高职电商专业的教学定位。因此,一个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实践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如何设计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以何种方式激发学生同时关注自身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共同进步等问题,是中高职电商专业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基于数据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考核

传统中高职电商专业一般只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通过纸质试卷的形式,而针对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变化,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并准确地将其量化。因此,造成了学校教学重心的偏移,使得毕业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难题,也致使中高职学校招生数量逐年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构建一个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理论与实践考核动态结果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面对同样注重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中高职电商专业,传统考核方式已经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际情况,以什么形式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如何更加直观地呈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考核结果等问题,是设计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

平台的设计思想

基于当前中高职学校的招生形势以及中高职电商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本文期望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构建一个专门针对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去向以及扩大中高职电商专业的生源,使其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获取的便利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到的全部理论知识都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授的,因而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有很多局限性。本文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个性化、便利地获取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获取的便利性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课程资源的共享和获取的便利。通过网络链接将众多中高职、大学的网络课程连接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工作,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环境以及更加广阔的施教空间。二是网上资源的共享和获取的便利。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包含极多知识的资源库。三是教学中难题、难点解答资源的共享。师生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互动解答疑问,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共享记录获得参考,从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方便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

(二)实践操作的及时性和可控性

在传统教学中,中高职院校一般秉持着“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以鼓励实践操作为辅”的办学原则。这种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机会的方式只会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从而致使最终的教学结果偏离学校办学的初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已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大部分都是针对理论学习平台进行完善,鲜有将理论学习平台与实践操作平系在一起,造成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失去了对实践操作的控制力。

本文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同时包括理论学习子平台和微店分销子平台,学生可以及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该平台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习经历覆盖范围较为狭窄的局限,使得每位电商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及时掌握自己的实践操作活动。

(三)考核的全面性和大数据挖掘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因而他们对知识的分析理解程度也具有差异。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一般是通过笔试来衡定,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往往难以准确度量。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准确了解自身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找准努力的方向,促进自身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对于教师而言,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指导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基于上述原因,建立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考核方式和大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呈现方式是本文构建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思想之一。该考核方式同时兼顾了学生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对考核结果的呈现,使得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能够更清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做出相关响应。

三、中高职电商专业移动电商教学

实践平台的设计要素

中高职电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开辟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中高职电商专业建设。为了改善早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笔者基于下述设计要素构建了新型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

(一)平台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使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和实践,从而被培养成互联网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以期解决电商专业学生面临的困境,并开创更具特色的中高职在线教育模式。

原则:以立足中高职电商专业教育为宗旨,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以构建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数据挖掘分析“三位一体”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为主要任务。

(二)平台功能的设计

依据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功能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基于“三位一体”的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具有三个功能:一是理论学习功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必备技能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实践操作功能,通过加入微店分销子平台,给予学生将理论知识随时随地应用于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得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步提升。三是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通过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教师和学校能够及时了解自身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作出判断,采取有效行动来应对问题的出现。

(三)平台的服务对象

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中高职院校三部分。该平台会依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分别向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老师和中高职院校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

四、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

本文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图1)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学习平台,主要实现学校的理论知识在线教育管理。第二部分是微店分销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是该平台的经营者,同时也可以是消费者。第三部分是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将实现对学生动态信息的挖掘分析,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一)理论学习平台的构建

理论学习平台主要用于实现学生课程管理、积分管理和即时沟通等功能。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框架,建立多客户端的应用模式,这使得教学与学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校园内部、校园与校园之间以及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资源整合,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匹配社会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设计的理论学习平台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

1. 理论学习平台角色管理

理论学习平台旨在根据不同角色的需求,为相应客户端提供特色的应用模块,以简化角色的操作,同时匹配角色的应用和操作场景。使用理论学习平台的角色主要包括:

学生:最大的用户群,学生信息来自于批量导入或者由教师进行录入。学生用户可以通过学校管理员或者教师用户导入形成或者自行注册,第一次登录后修改密码完善基础信息即可。

教师:教师用户由学校管理员用户添加,在该平台上可以进行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和答疑的管理。

学校管理员:每个学校均有一个学校管理员用户,由超级管理员用户添加。学校管理员用户具有管理用户信息、课程信息和班级信息的功能。

超级管理员:具有最大的权限,支持对整个系统平台的所有数据进行管理,并且可以管理学校管理员用户,主要包括对该类用户账号(用户名和密码)的管理。

企业:企业用户由学校管理员或者超级管理员录入,用于企业招聘信息和相关学生信息获取。

2. 理论学习平台基本功能介绍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文所构建的理论学习平台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积分管理和其他管理两个功能模块。

积分管理模块:积分规则为教师拥有发放积分的权利,教师在知识点题目或者悬赏问答中设置奖励积分,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取相应的积分。教师每天可发放的积分数量有限,隔天才能重新恢复数量。教师拥有积分账户,主要用于存储需要发放的临时积分。每个学生也都有积分账户,主要用于存放自己的现有积分。学生可以使用获取的积分去积分商城进行消费,换取一些在线课程或者有助于自己微店盈利的优惠活动等。学生为了经营好自己的微店并获取更多的利润,会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获得更多的积分,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其他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涉及企业招聘会等信息。企业可以管理和招聘信息,并且可以设置接受简历的邮箱以及相关问答,当学生完成问答时可以将简历投递至该邮箱。为了监督招聘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系统支持所有用户对的信息进行举报,举报信息可以发送到超级管理员和学校管理员处。该理论学习平台将校方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实习工作机会,并激励自身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所招学生的真实能力情况。这种基于互联网进行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的目标。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理论学习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使教师以更有效的方式将教学资源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里共享,同时也方便了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需求来获取相关知识。该理论平台包含多样化的教学功能,比如课程闯关功能,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功能不断地检测自身优势和劣势,从而可以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积分兑换功能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高职学生普遍具有的惰性;限时沟通功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在营造良好教学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该理论学习平台还包括企业账户,用于招聘信息,使得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方向地进行学习。

(二)微店分销平台的构建

微店分销平台是融合移动电商理念,集结多样营销活动推广,支持无限开展微店,快速建立分销网络的平台。针对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微店分销平台与理论学习平台的有机集成,形成了产、学、研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提供便捷、高效的实践基地。传统广播式的营销和实体销售门店,成本非常昂贵而且精准度不高,发展缓慢,而基于互联网的营销体系将重塑营销价值链。让电商专业学生经营微店,在圈中进行简单分享和传播,不仅能获得实际利润,而且能够培养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学生乃至其他群体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价值链中参与者共赢的局面。

由此可见,为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构建一个微店分销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也能够逆向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力。图3为微店分销平台的整体应用框架。

1. 微店分销平台的用户群体

微店分销平台的用户群体主要分为六类:

学生:电商专业的学生在修完基础课程后,均需要在平台入口注册进行微店经营,注册后系统会自动为其开设店铺,学生直接使用即可。学生在微店平台上成为分销商,供应商的产品。当消费者消费了其的产品,学生去供应商那里提供订单信息,则可获得预定的佣金。同时,学生若自有资金充足,则可以自行联系供应商并发展下级分销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店铺装修、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微店运营,获取更多利润,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在微店平台上的一些操作数据,主要是学生在运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统计出的数据,包括访客统计、订单统计、实践操作能力等。这些子模块会设置在教师端的学生管理部分。

供应商: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自己的产品而成为供应商,提供自有商品。如果商品获得认证,该商品则成为品牌商品,会获取相应的优先权限。

消费者:消费者是指在平台上购物的终端消M者,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注册即可购买商品。学生也可以成为平台上的消费者。

后台服务员:主要是服务于平台客户,包括客户业务申请审批(如促销活动申请)和服务、问题的处理以及日常服务等,如需对业务信息进行修改,需提交管理员审批。

管理员:对后台服务人员进行管理,对服务人员的业务信息修改进行审核,但不能修改业务数据。

2. 微店分销平台的功能模块

由于整个微店分销平台是以培养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为目的,因此下文主要介绍学生在微店分销平台上的具体操作。该平台涉及六大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又分别拥有对应的子模块(见图4)。

统计模块:包括访客统计、订单统计和金额统计3个子模块。在该模块中统计的数据不仅供学生和老师进行参考,同时会作为初始数据参与到各个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定中。所有学生的平均值或者其他统计分析值会提交给校方,供其参考决策。

店铺管理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店铺基本信息、运费设置、店铺装修、微信催款、店长笔记和品牌商认证、退货保障等子模块,功能的设置较为齐全,且比较合理和人性化。有效进行店铺管理的能力会以店铺访客数、店铺收藏量和销售额等指标进行量化,供参与者参考。学生为了提升微店的利润,必然会在整个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中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参观其他优秀学生的微店运营情况。

商品管理模块:下设添加商品、生成海报和批量管理3个子模块。该功能模块通过对进购商品的选择锻炼学生对市场的定位能力,通过制作商品海报锻炼学生的图片处理技术,通过对产品进行批量管理锻炼学生产品分类的能力。

订单管理模块:分为进行中、已完成及已关闭3个子模块。该功能模块的运行过程是所有电商平台都会涉及的,因此能够及时处理订单对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客户管理模块:包括通讯录和客户评价两个模块。客户评价在大多数电商平台中都有设置,但由平台提供的顾客通讯录是本文构建的微店分销平台创新点。学生可以在该模块利用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来留住老顾客,同时吸引更多新顾客。

营销策略选定模块:该模块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营销工具,主要目的是促进营销,包括满减、优惠券发放、限时折扣、私密优惠、满包邮等多种营销策略。这些营销策略的获取渠道有三种:第一种是特殊节日,由平台统一发放;第二种是由学生向平台管理者申请,审核通过即可获取资格;第三种是学生在理论学习平台使用积分兑换的促销活动,可以直接使用。

3. 微店分销平台的技术实现

当平台用户在页面上进行操作,发出HTTP请求时,Django控制器通过URL映射找到处理HTTP的视图(View)函数,对HTTP请求做出处理并返回HTTP响应。当处理HTTP请求,需要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访问时,通过模型(Model)对数据进行访问,访问过程中用到对象关系模型(ORM)。ORM作为应用和数据库之间的代码层,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且安全性很高。模板(Template)主要用于网页的渲染,使用模板引擎进行网页渲染可以拥有很快的解析速度,同时也优化了代码风格。

综上所述,微店分销平台具有的六大功能模块为学生微店的实际运营提供了巨大的功能支持。例如,统计模块以简明的数据信息和直观的直线图助力学生的自我认识,他们在清晰地了解到诸如浏览量、收入、收藏量等运营指标之后,能够对症下药,做出相应的改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微店平台的模块设计清晰简洁、方便操作、针对性强、界面友好。

(三)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的构建

大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新颖、潜在有用、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过程,能够发现隐含在大规模数据中的知识,从而指导决策。本文构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学生理论学习平台和微店分销平台产生的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结果呈现给学生、老师和院校,以便三方及时调整措施,实现预期目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的应用框架如图5所示。

1. 数据采集

在进行大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需要采集的数据主要为衡量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各个指标数据,包括店铺访客数、店铺收藏量、顾客平均停留时间、销售额、成交用户数、促销量、退款量和平均服务水平、各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得分等指标数据。

通过ETL工具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平面数据、关系数据等文件抽取到临时中间层,然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处理,最后加载到数据集市或数据仓库中(本文使用的数据库为MySQL),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如果需要查询相关信息的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较为简单的查询。

2. 数据处理

在采集完衡量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各个指标数据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该平台可进行四种大数据处理过程,分别为预处理、数据冗余、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统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筛选和集成。首先将碜杂诙喔鲈词据库的数据集中导入一个大型分布式数据库中,接着对导入的数据做一些简单的预处理工作,消除冗余数据,最后对已筛选的数据根据自然语言处理法进行简单的汇总计算,以满足部分指标的实时计算需求。

3. 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理论的核心是各种数据挖掘算法。正是因为这些被公认的统计方法的存在,才使得分析可以深入数据内部,从而实现大数据的价值。该平台主要采用了描述和可视化分析、预测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来实现大数据的挖掘分析。

描述和可视化分析:使用大数据分析的用户不仅有专家还有很多普通人,但他们对大数据分析的共同要求都是可视化分析。因为可视化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容易被使用者接受。该平台采用柱状图、饼状图、雷达图等形式进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

预测性分析:大数据分析的最终应用领域包含预测性分析。预测性分析是中高职院校领导层最为关注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之一。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通过QFD法、专家评价法、对相应指标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等工具,实现了对未来相关数据进行预测的功能。

聚类分析:通过QFD法对学生所具备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运用双向聚类的方法对能力评估结果进行了特征提取,从而得到了造成学生能力差异化的影响因素。

五、中高职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试运行

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运行,其试运行的对象主要是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电商专业的学生,部分与电商专业有关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物流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以及专业相关教师。由于该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个体、教师和校方,因此提供了既可以供学生进行自我了解,又可以供教师和校方对总体进行了解的部分可视化数据。

图6是基于上述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的部分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的呈现。

图6(1)呈现了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直观地了解到相应时间区间内学生两方面能力的相对变化趋势,以便找准下一学习阶段的努力方向。从图6(2)中可以发现,该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子平台同时提供了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趋势图,并给出了全班同学的平均值,可以方便学生找准自己现阶段所处的位置,以便下阶段进行适当的目标定位。另外,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子平台还分别给出了全班学生在不同能力下的等级分布情况(见图6(3)),为教师和校方的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图6(4)清晰地表明了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成正相关。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证明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在平台系统试运行初始和一年后分别进行了满意度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在线发放的形式,调查对象为参与此次平台试运行的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电商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各50名学生及市场营销专业、物流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50名学生,同时还集中对这四个专业的50名老师采用了同样的调研方式。

调查问卷设计了对理论学习平台(问题4)、微店分销平台(问题5)、可视化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问题6)、平台为您带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7)等满意度的单选必答题,将学生的满意度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用5、4、3、2、1数字表示。在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前,笔者先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以证明结论的信效性。从表1可以看出,该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均大于0.8,表明数据的信效度很好,因此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表2为最终的对比结果,即各项的平均值。从表2可以看出,针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问题4到问题7,一年后再次调研得到的数值都比初始调研得出的数值大,表明学生以及老师经过一年的实践,体验到了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效果,提升了自身对其的满意程度,从而证明了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观察表2,可以发现电商专业学生对该平台的满意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专业。这是由于该平台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针对电商专业学生的,即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对于其他专业来说适合度就会有所下降,造成了非电商专业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从侧面证明了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针对商专业学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对电商专业的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多,因此对于平台的相关评价也就更具有说服性。从表2可以看出电商专业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对该平台的满意程度是逐渐递增的,并且一年后调研得出的平均数值均大于4,即处在较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进一步证明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表2的最后一列数据表明了具有全面知识储备的教师对该平台的平均满意程度。两次调研基本上都是处在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这也从较为专业的角度阐明了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针对问卷第8题,是否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学习或教学,图7给出了两次调研时获取的愿意与不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的人数比例,其中灰色区域表示不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进行学习或者教学的人数比例(回答“否”的比例),黑色区域表示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进行学习或者教学的人数比例(回答“是”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经过1年的试运行,有28%的人由最初的“否”转变为现在的“是”。同时,不管是从初始调研数据还是1年后的调研数据,都可以看出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进行学习或教学的人数占大多数。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构建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1)初始调研:愿意与不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的人数比例

(2)一年后调研:愿意与不愿意长期使用此平台的人数比例

六、总结

教育作橐桓雠嘌学生、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必须以教授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存自立为最终目标,同时应不断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帮助个体实现人生价值。成功的中高职电商专业教育应该在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学习和伦理道德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高职电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力度,更深入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本文借用互联网教育构建的包含理论学习平台、微店分销平台和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三位一体”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使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成功融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针对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完整教学体系,为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培养计划搭建了可行性平台。学校通过互联网把教学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渠道,改变了电商专业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使中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培养自己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老师更便利、高效地实施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使院校获取相关信息,及时对电商专业的教学进行适当改革,实现中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培养实务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现已得到多个项目的支持,其中包括2014年9月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重点项目的资助和2015年4月获教育部职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以效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目前,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已在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电商专业进行试运行。该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为中高职电商专业培养互联网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开辟了新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高职电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陈艳梅,张. 2011.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图书馆学刊,33(6):71-73.

方慧. 2015. 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从差异到融合――特征分析及路径形成[J]. 中国远程教育(10):37-43.

管佳,李奇涛. 2014. 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 中国电化教育,(8):62-66.

侯茂章,阳志清,邝祝芳. 2014.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我国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73-80.

皇甫睿. 2015. 在线教育推进高职翻转课堂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11):40-43.

陆恩,陈桂珍. 2015. 高职“电商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构建[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1):40-44.

赖亚飞. 2003. 实践性教学与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7(01):17-19.

孟娟娜. 2015. 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S1):46-47.

苗祥义. 2014. 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刍议[J]. 课程教育研究,(02):227-228.

彭娅敏. 2010. 浅议中职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02):41.

宋亮亮. 2015. 基于内容聚合与个性定制的移动电商教学实践平台浅析[J]. 东南传播(1):115-116.

田冬梅. 2009. 北大医学部在线医学英语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3(5):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