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3:41: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着精神文明。在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涌现出了大量的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文化,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涤荡了我们的心灵。感受艺术的魅力,就是在提高我们的精神文明。
小溪巴赫
肖复兴
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了300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
巴赫,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让我豁然开朗。
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地、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
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沐浴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暴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肖斯塔克维奇……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也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
……
听巴赫的音乐,你的眼前永远流淌着这样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
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巴赫的音乐(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跃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选自肖复兴《音乐笔记》,有删改)
美文点读:
本文抒写了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歌颂了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表达出作者对巴赫的敬仰之情,同时说明了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本文从巴赫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将小溪、巴赫的音乐及巴赫的品格三者融合在一起,文笔细腻,意味隽永。
阅读思考: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文章将小溪、巴赫的音乐及巴赫的品格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贝多芬曾经这样评价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文章中也说:“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但文章的题目是“小溪巴赫”,全文也是围绕“小溪”这一中心意象展开的,你认为二者矛盾吗?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激烈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位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塑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见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目光中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地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出现一座女正身像。“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我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黏土,黏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跟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着,他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东西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
(选自《外国散文欣赏》,有删改)
美文点读:
著名作家茨威格从大雕塑家罗丹身上得到的启示自然也启示了我们:唯有专心致志、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才能成就大业。仔细观察,留心生活,就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触动我们心灵,让我们为之震撼的场景、现象或是细节使我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就构成了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我们就成了有故事的人。
阅读思考:
1.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是从哪件事得到的启示?
2.真正的艺术大师带给人的启示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罗丹的为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默读全文,从中概括出罗丹的优秀品质。
画家的故事
董懿娜
我的一位朋友是画家。他原先在大学里学的是国画专业,他的才华和勤奋不懈的精神是他必胜无疑的筹码。一年半以前,他毅然地投入到前卫艺术中去。他疯狂地迷上了现代艺术,并且在这方面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在两年后的现在,他的现代画开始引起别人的注目,朋友们称他:现代艺术家,而不是画家。
……
一个凉爽的黄昏,我走进了那个到处扔满了瓶瓶罐罐和画布的画室。我感到凌乱之外隐隐飘来一些伤感。这是一幅正在进行的艺术作品,大约已进行了一半。它有一个名字――话语。过去的岁月犹如一些飘逝而过的话语,是一些碎片。它是一个人对往昔岁月最深刻的印象――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感受,于是广而扩之成为一个人所理解的生活,现在通过艺术来表现就如同用一种话语在向别人诉说。画的规模很大,大约有近三十二张画布构成。上面粘满了如指甲般大小的碎片。我站在画布前好一阵发怔,只是隐隐地感到有一份难言的压抑在压得我的神经发痛。
既而我们离开那幅未完成的作品,坐在他布置得极为雅致的客厅里听他聊前卫艺术。周身是黑管柔和而略带沙哑的诉说,墙上挂着两幅他获过奖的国画和一些他后来创作的前卫艺术画。国画中的线条是那么柔和,笔触间可隐约地感到有一份温婉而细腻的情感涌动。对于他的国画我有一种特别的偏爱,他的那些束之高阁裱过或还未裱的国画我都看过。我一直很固执地称他画家,从不叫他现代艺术家。我知道他曾被一份爱恋纠缠了多年,后来一位搞前卫艺术的朋友用一些莫名其妙的作品、打扮和处世态度轻易地夺走了他爱的女孩,那是一个对艺术和爱情报以同样热忱的女孩。自此以后他消沉过很长一段时间。待他不再消沉的时候,他便发誓不再画国画而要去搞前卫艺术了。他要超越一个无所谓存在与不存在的目标,尽管别人已经不再介意他的感情,可是他仍不罢休。他每日在他与自己的作品之间对话,他选择了一种让人推崇的竞争方式,他没有伤害任何人,然而他选择了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完成他的作品。他的现代艺术品一方面受到很严厉的贬斥,另一方面又得到莫大的礼遇,有人愿意出不小的价钱买他的作品。可他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起来的样子,他也丝毫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干扰,只是每日投入到他的创作中。
后来我知道他又彻底地放弃了前卫艺术。那个女孩被她痴迷到极点的丈夫所弃,开始了孤独的生活。我看到他的时候已是盛夏,他消瘦而颓唐,那幅作品依然是半成品。他说自从听到那个消息后就再也没有握过笔,他感到身上所有的激情、灵感都已逝去了,一旦目标逝去,所有的力量也都消解掉了。他说想调整一个心态,他依然要回到他的国画中去,他认为他真正钟情的艺术还是国画。
好多朋友都在惋惜,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夭折了。我想不是,这样也许可以找回一个真正的画家。
(选自“中国人人网”,有删改)
美文点读:
本文通过我的朋友由开始画国画继而投入到前卫艺术中,疯狂地迷上了前卫艺术后又彻底地放弃了前卫艺术,依然回到国画中去的经历的叙述,字里行间表现了我对国画和前卫艺术的情感和态度。
阅读思考:
关键词:焦点 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基本理念 教育工作
1概述
1.1 SFBC的产生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 SFBC) 是由史提夫・笛・夏德(StevedeShazer)和茵素・金・柏格(1nsooKimBerg)于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的,是在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短期家庭咨询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方法。应用于解决学业、夫妻、亲子等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2 SFBC的基本理念
1.2.1关注来访者眼前问题的解决,不关注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
SFBC是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再探求个体产生目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此模式认为,促使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的,是极其复杂的。与其浪费大量的时间来探寻原因,不如直接帮助来访者一起寻找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1.2.2积极心理学取向,关注个体的“发光点”
SFBC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传统咨询模式关注于来访者出现的问题,它主要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在与来访者的对话中发现其闪光点,聚焦来访者出现的好的方面。
1.2.3注重咨询中的合作、沟通与互动
SFBC认为咨询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患关系,而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共情寻求如何有效解决问题的合作关系特别强调两者的沟通和互动。咨询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专家,无非特长不同。
1.2.4相信来访者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量
SFBC强调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即来访者有自己解决好问题的能量,即给来访者“赋能”。 该模式认为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必要资源,在咨询者的指导与帮助下可以建构解决问题。
1.2.5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系统观
SFBC关注来访者身上发现他的积极面,从小的改变开始,只要维持小的改变,经过积累会成大的改变。在咨询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寻找来访者的小改变,从而促进来访者的大改变。
2 SFBT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让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学生能快乐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从SFBT的基本理念得到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启示。
2.1既往不咎,着眼未来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总是问“为什么”,比如,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教师上来就会问“为什么作业没交”,师生在探索原因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收效甚微。按照SFBT的基本理念,当问题发生时不去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才能按时上交作业”。强调用积极、正面的言语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去鼓励来学生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一小部分。
2.2发现亮点,赏识教育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育事业中亦是如此。教师不能对差生存在偏见,这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也觉得自己处处不行,破罐子破摔。按照SFBT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寻找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有次及时上交作业,胆小的同学有次提问问题,不善交际的同学有次与别人讨论问题等。抓住这些机会及时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小改变带动大改变,直至整个系统的改变。SFBT的理念启示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看到每个学生的亮点,坚信学生总有地方、总有时候会发光。
2.3学会尊重,相信学生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个体,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SFBT的理念强调学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老师不要着急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尊重学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发现学生自身的潜能,鼓励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探索,相信自己。
2.4问题重构,善用语言
与作为基础造型训练的素描相比校,速写具有易操作性、随意性和偶发性。它不受工具材料、场地的限制,表现形式也是无拘无束,可以任其情绪的宣泄,尽情地表现,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境界。从时间上讲与素描也有所区别,它不可能像素描那样细致而深入地刻画,而是捕捉瞬间闪现灵感光芒的主观情绪感受,不去表现那些细微且琐碎的地方,而是将精力集中去表现最令人激动、最能体现客观事物特征的地方,有的速写侧重于抓大的动态特征;有的速写侧重于抓布局气势;有的速写侧重于抓细部刻画;有的速写侧重于抓气氛烘托;有的速写侧重于抓生活情趣……这些都是画者内心艺术气息最迅捷的展露方式,是艺术家手、脑、眼相互协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马蒂斯自由抒情的线条、列宾朴实生动的生活速写、席勒严谨而具有张力的速写形象以及罗丹素描艺术中最富魅力的速写与人体作品,那自由流畅的线条表现了生命活力之美,我们永远感受着那生命之河的奔腾。大师们廖廖数笔看似漫不经心,其间却无不闪烁着艺术家的才智和灵性,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一、 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别人的速写作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欣赏好的作品,不但可以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方法,对自己的速写水平有直接的帮助,而且可以拓宽思路,提高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欣赏别人的作品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自己速写水平的提高会有积极的作用。一幅好的速写作品,人们在慢慢地品味中感悟到藏在画面里的丰富内涵,可以体察出作画者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使得作品越品越有味道,令人百看不厌,具有永恒的魅力和生命力。历史上的大师们曾经创造了无数精彩的速写作品,如劳特累克的速写线条看似紊乱,但结构明确,轮廓在松紧处理之中渗透出个人的情绪与气质;凡高的风景速写线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画笔在他手中犹如火把,燃烧了观众的心。我们在这些作品前,感受到的不仅是他们线的流畅和对事物的独特阐释,我们更惊叹于他们洞察事物入木三分的敏锐果断和蕴涵于其间的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应该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读画、去分析研究,努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别人作品的奥妙,那么速写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
二、临摹优秀作品,提高对用线造型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选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临摹,可以通过分解法,如先从头或五官开始,再到身躯、四肢,然后整体的方法,由易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画速写的兴趣,在临摹中要让学生吃透,让学生总结线的区别和特征,直线给人一种庄重、静止、平和、有力的感觉,曲线给人一种生动、活泼、优美等感觉,使学生知道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感受,学会组织线条的方法,让学生从临摹中体会线的造型规律。
通过写生让学生学会运用线。造型是用感情和理智去创造。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写生开始,如先让学生学会运用直线和曲线,然后再组合运用,先在室内,后在室外。在教学中我感到要锻炼学生线的造型语言,一是画农村小屋,二是画城市古建筑。通过这几种场景的练习可让学生观察画屋檐与房顶、小院与草屋存在不同线的变化,通过观察运用不同的线去表现不同的物,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在写生中对线的造型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线造型的能力,为以后画好速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用心观察,记录生活,表现自然
训练速写时要让学生学会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整体观察,才能整体作画,使眼、脑、手协调一致地去表现对象,只有抓住整体大的结构、动势、方向、节奏和感受,才能抓住对象最本质的东西,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让学生始终去观察、概括,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概括方法,培养学生用线的变化建立画面的空间和体积的能力。
一、艺术创作动机构成的要素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都有动机,这里的动机是和他心里的想法是一致的。动机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的刺激相撞击而在主体心灵产生的一种力图实现某种目的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人对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抉择,艺术创作也不例外。艺术创作既有一般的动机属性,又有自己特殊的属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情绪性上。情绪在动机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绪的作用表现非常突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与他的整个生活、整个人的生理密切相关的。如果说从艺术作品的性质、社会效果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那么,从动机又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整个人格、生活、理想。艺术家首先是生活着,然后才是创作着的。因此,艺术家要想提高自己的创作动机水平,首先就要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艺术创作动机构成的三要素是对事物的认识、目标意图和欲望冲动。首先,对事物的认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同的人和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选择、有辨别,判断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价值。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也是这样吗?其次,目标意图。光有一个认识还不够,认识是很重要的、很有意义的,但如果还没有明确主题思想的话,也不能形成动机。就拿创作来说吧,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要有目标、有目的性,创作出来的作品主题才鲜明。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目标意图明确、创作的动机明确。再次,欲望冲动。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动机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欲望冲动,这种欲望冲动来自内心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有可能来自内部或者外部,有了这种力量就会产生冲动,并把这种冲动反映在作品上,我们就说有了创作的欲望冲动了。
二、艺术创作动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事物的认识、目标意图和欲望冲动三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举例来说明,1910年,在经历了野兽派运动的辉煌之后,这个群体的艺术家们纷纷抛弃了野兽主义,转而探索符合自己个性的艺术道路。马蒂斯也同样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绘画风格。马蒂斯的摩洛哥之行的最初动机是希望在那里找到解决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色彩与自然的直接关系问题的方法。马蒂斯两次去了摩洛哥,到那里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奥秘,并进行实地考察,找到了色彩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对事物的认识。这一时期,马蒂斯主要寻找新的绘画风格,探索一条符合自己个性的艺术道路和绘画的色彩装饰之路。马蒂斯与其他欧洲艺术家一样,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他用快速、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形与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他画面上特有的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因此探索“东方主义”传统绘画艺术。从马蒂斯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东方主义的宁静,而且是非同一般的宁静,它使人神往,令人陶醉,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在它的笼罩下,浓郁的异国情调及东方神秘主义气氛油然而生。从这一时期可以看出马蒂斯形成了主要艺术思想了,其绘画主题也就明确了。所以,它们在这一时期给马蒂斯的创作带来了冲动,使他画了许多这方面题材的作品。从马蒂斯的两次摩洛哥之行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动机形成是从对事物的认识到目标意图,最后再到欲望冲动。三个要素很完备,由此形成的三要素就很清晰了。
三、艺术创作动机对构思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讲到动机必然要讲到构思,创作动机与创作构思表现为一种更为明显的承接关系。创作构思是创作动机更具体的体现,后者既是前者的指导思想,又是前者的内在动力。动机当然已有初步的构思萌芽,但动机带有观念性、意图性、行动的指向性。当艺术家将这种抽象的意图开始转化为具体的审美意象的时候,动机就转化为构思。当马蒂斯从两次摩洛哥之行得到启示时,他就有了创作的强烈冲动,但仍属于动机阶段,而只有当他具体考虑到如何设置图形与色彩的关系、构思画面效果时,才进入了构思阶段。动机对构思既有指导性,又有约束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他的构思就要受到动机的指导和约束。艺术家在创作同一题材时,动机不同,构思就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这在艺术创作中已经是惯例了。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被誉为“现代的米开朗琪罗”“现代雕塑之父”。在他的两件雕塑作品《吻》和《思想者》中,他创作时的构思就非常明确。《吻》的动机倾向于神明的静穆,呈现古典主义的优美;《思想者》倾向于狂放的忧思,充满现代意识的焦虑。也就是说,他在古典主义和现代意识之间彷徨。《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壮有力的劳动男子。他低头沉思,在为人类的一切烦恼冥想。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势,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在罗丹的构思中,这位思想者便是《神曲》的作者但丁,他坐在地狱入口前,思索着生命的难题和生存的意义。《吻》这件作品题材同样源于《神曲》中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吻的瞬间。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分纳入大理石,避免脚部烦琐的构造,增添了雕像的整体感,并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刻而成。这两件雕塑作品都从《神曲》中得到构思的灵感,但创作的意图或动机是不同的,一个是表现静穆优美,一个是表现忧思焦虑。当然,我们在一些作品中也看到,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全部改变原来的动机。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原来的动机不够成熟;有的是不够正确或不够深刻,在艺术创作中加深或纠正了原来的动机。这样的动机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我们就叫它为一种灵感吧。
四、艺术创作动机的内在表现
第一,心理表现。20世纪艺术史上最巨大的变革是现代派艺术的出现,其中每个画派和画家对画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精神》、沃林格的《抽象与移情》是现代派艺术的经典文献,沃林格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了表现主义的历史传统和心理动机。他认为艺术活动的出发点就是线性的抽象,抽象是将外在世界变化无常的偶然,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种抽象冲动无关乎理性的思索,而是未受玷污的内心本能获得的抽象表现。而这种心理表现的抽象冲动或自发的不假思索的抽象创作,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即兴创作”或“灵感”。在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中,这种创作时的心理动机表现尤为突出。康定斯基认为艺术是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抽象的形与色才能完整表达精神世界。1912年,康定斯基在绘画理论名著《论艺术精神》一书中分别阐述了三种不同的灵感源泉,即外在世界的直接印象(印象)、内在精神的无意识表现(即兴)、内在情感的理性化表现(构图),把表现内在的需要、精神和情感作为绘画的宗旨。现代派画家马蒂斯、凡•高、高更、蒙克等饱经贫穷的折磨,他们的作品总是笼罩着一层忧郁的情调,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倾泻在画面上,对于他们自己,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上的解脱、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马蒂斯就明确地说过:“一种艺术,对每一个精神劳动者,像对于艺术家,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他的工作中获得安息。”在绘画领域之外,如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其一生坎坷,饱经人世的辛酸。他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15岁就已经知道了。”然而他在辛酸生活中一直坚强着,并且创作出大量情调悲愤、苍凉、劲健的艺术作品。这显示艺术创作与人的忧患意识似乎是相连的。古往今来,凡有深度的艺术作品都与艺术家的心理有关,这种心理我们通常把它认为是一种忧患意识,表现在作品创作中就是一种心理欲望的冲动。第二,情感表现。情感与艺术创作有着最为密切的直接关系,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源就是情感表现,这一点在中西方文艺思想史中可以说是无可争议的。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审美化产物,它的直接显示就是人的情感世界。如罗丹就是一个情感至上论者,他甚至说:“艺术就是感情。”被称之为拥有“自然主义”画风的柯罗,是一位在风景画领域内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并没有偏废情感的力量,他甚至说:“我虽然在细心地追求模仿自然,却一刻也没有失去抓住感动我心灵的刹那。现实是艺术的一部分,只有情感才是艺术的全部。”美不在于画面所描绘的东西,而在于艺术家必须满怀感情反映所见到的东西。它会产生力量使你完成作品的创作。我们已经在艺术创作的动机三要素当中讲到欲望冲动,这种欲望冲动上升到更深一层就是表现的欲望。艺术创作的动机,从艺术家自身需要一面而言,应是表现的欲望。每个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种种不幸、不快的事情,自然就会产生悲痛、哀伤、苦闷、焦虑、愤恨等消极情绪。艺术家受到生活的种种刺激,并且有了独特的感受,有了强烈的情感。这些东西积蓄在心里,不吐不快。于是才产生创作的欲望,试图把所见所闻所感用审美形式表达出来,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这种情况不仅在绘画上有,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创作中也有。在我看来,无论是何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当画家面对自己的一幅作品时,往往会触景生情,陶醉其中,并带着自己强烈的感情去表现。此时,内心的情愫便无声地显露于画布之上,令观众激发出自己的审美情感,感受到景中之情,与画家产生共鸣。情感的变化因人而异,不同时刻或遇到不同的景或物时也会产生情感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艺术创作时,正是把这些情感因素融合到画中去,才使得画面具有了意境美。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的动机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主要阐述了艺术创作动机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当中,我认为目标意图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这幅艺术作品反映出的精神主题,从这个主题思想中可以判断出一个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其次是对事物的认识,就是说艺术家去发现事物、了解事物,就会辨别出其是否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才能有的放矢地去选择自己所要的题材和主题思想;最后是欲望冲动,有目标意图和对事物的认识,就可以产生欲望冲动了,这种欲望冲动主要是你所想创作的作品中某些思想与你现实生活当中的情感相吻合,所以带给你想创作这幅作品的欲望。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当然,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人的心灵是如何接纳那种源于形而上的超验本质并把它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的。创作动机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的心理驱力和张力使然。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样的创作动机,实际上也就暗示了某一具体作品或创作者一生的创作走向。由是观之,研究创作动机产生的目标、意图和欲望冲动,其重要性及意义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镛.移植与变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龚 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基金项目: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11303―20502(15)
作者简介:
许罗丹(1954-),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教学和研究。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企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将超过一些国际条例和政府的影响,促使企业经营理念发生根本变化。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化对以前社会责任认识的更新,从内生化角度来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及成本构成了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而改变了企业生产函数及利润函数的影响变量。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5-0073-07 收稿日期:2009-05-25
一、问题与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IS014000,SA8000等国际标准的逐渐普及,各国出口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大压力。由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缩写为CSR)在外延上与这些国际标准有部分交叉,企业社会责任似乎逐渐具有“国际标准”的意义。Bowman和Haire(1975)研究中对企业社会责任选取的指标是该企业的年度报告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句子数占总句数的比例,认为该比例与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有正相关的关系。这样的指标选取方法中数据易于获取和比较,可操作性强,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研究。美国会计人员协会构建了社会责任各项指标及计算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及社会责任水平,设立可量化的子指标,赋予cI(Corporate Image,企业形象)、HR(HumanResou rce,人力资源)、EN(Enterpri se Norm,企业标准)、PS(ProductionSchedule,生产计划)以及其各个子指标以适当的权重,最后加权平均得到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值。
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深入认识,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也进行探索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要求企业编制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李立清(2006)提出了一套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分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五大评价因素。可见,对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投入和提高成本,一般被传统观念和企业当作外部影响因素来对待,必然导致企业“不负责任”的外部。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内生因素和纳入成本的范畴具有一定意义。在理念上,与林毅夫(2001)的企业自生能力一致,并在研究框架上遵循经合组织(OECD,2003)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式。将企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类,在企业履行同等社会责任水平、相同产出规模条件下,探讨其总收益差异、投入一收益的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模型
(一)引入社会责任的生产函数
与一般收益及成本对产出的函数关系一样,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及成本与产出之间也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以下构建社会责任收益及成本与产出函数并进行边际分析。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收益与成本。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总成本TCCSR,一般是指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增加的投人,具体包括:(1)社区参与方面投入,是指企业在慈善捐赠、投资教育机构、资助社区文化活动、娱乐项目、健康和社区福利机构等项目上的花费。(2)人力资源方面投入,是指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健康培训、工作及住宿条件改善,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不雇佣童工和不强迫劳动等方面的投入。(3)自然资源及环境方面,是指企业购置各种保护环境的设备,用于各种排放物的过滤、回收,加大在环保产品研发上的投资。(4)产品及服务方面,是指企业投资于产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项目,增加客户服务、研发部门的投入和提升原材料质量及环保方面的投入。
在此基础上设计四个指标,并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进行赋以不同的权值,最终加权平均值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总成本TCCSR。相对应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也会带来一定社会责任收益TCCSR,比如,企业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扩大和市场规模,提高销售收入,设企业在社会责任收益为TRCSR。
2 企业社会责任的TCCSR(Q),TRCSR(Q)函数性质。企业社会责任TRv与TCCSR产出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即TCCSR与产出Q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达为:TCCSR=TCCSR(Q)
对于TCSR(Q)函数,在产出趋于零的情况下,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一个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原始投入,这个投入的存在导致它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TCCSR(Q)起点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一个原始投入,在产量较小的时候,其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就存在一段递减的区间,这个区间就是[0,Q*]。而Q*则为技术密集型行业TCCSR(Q)的拐点。当产出超过Q*时,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则开始递增,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则是递增的。因此其TCCSR(Q)曲线表现为下凸曲线(参见图1)。
对于TRCSR(Q)函数,在企业履行同等社会责任水平、相同产出规模条件下,劳动密集型行业总收益大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但是,两个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上的投入收益弹性是不同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社会责任边际收益的递减速度更快。按照加权平均的量化标准,在企业履行同等社会责任水平下,不同行业投入不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更高(参见图2)。
因此,从社会对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期望看,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便达到较高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行业,社会对其期望会高于那些达到同样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需要付出更高代价的行业。
(二)对于TOCSR(Q)和TRCSR(Q)函数的边际分析
1 TCCSR(Q)和TRCSR(Q)一阶分析。对于任何一个行业,TCcsR(Q)与产出Q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TCCSR=TCCSR(Q)。按边际递减原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TCCSR(Q)函数,存在MCCSR(Q)>0。不仅理论
如此,现实的经验证明也为此提供了依据:以在NASDAQ上市的公司为例,过去十年中,从各上市公司的年报上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各公司规模的扩张及市值的上升,它们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项目上的支出都有所增加。
对于TRCSR与Q之间的关系,企业在CSR所获得的收益本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的预期值。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会引发成本的上升,也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不仅存在,而且是可以量化的。
在履行同等社会责任水平的基础上,不同规模的企业获得的收益可能不同。这本质上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收益TRCSR与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存在着密切的制约关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在社会参与方面的投入通常也会增加。企业从社会参与的投入上所获得的收益与产出之间就存在正相关关系。其次,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和员工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企业收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员工人数的增加,会引起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累积收益的明显上升。另一方面,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纪录以及声誉吸引来的优秀新员工的加盟也是工作效率提高的来源之一。再次,企业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投入所获得的收益则主要是来源于长期维护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而降低处罚成本以及由于企业形象提升而导致的市场占有率的上升。类似地,大规模企业改善产品与服务的收益也会由于其影响力而获得连带效应。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总收益TRCSR与企业总产出Q水平之间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TRCSR=TRCSR(Q),并且在一阶条件下,它们是正相关的,即MRCSR(Q)>O。
2 TCCSR(Q)和TRCSR(Q)二阶分析。以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总收益TRCSR和总成本TCCSR与其总产出Q之间的二阶关系,并进一步探讨TRCSR(Q)函数和TCCSR(Q)函数的性质。
按生产要素使用程度将企业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行业CSR投入的优先方向是增加环保设备以及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设备的投入,即技术密集型企业在EN和Ps上的权重相对较高。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在初期主要以固定成本的形式一次性投入,产量比较小,其社会责任边际成本MCCSR(Q)比较高,产出增加时MCCSR(Q)会发生递减;随着产量的增加,MCCSR(Q)逐渐开始递增。但是每单位产出所要支付的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递增的速度会逐渐变小。也就是说,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TCCSR(Q)>0,但是TCCSR(Q)值较小,并且会逐渐下降。
劳动密集型行业CSR在于优先投入劳工工作条件、福利等相关方面的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主要以流动成本的形式产生;在初期企业产量较小,员工人数较少,MCCSR(Q)较小;随着产量的上升,员工人数的迅速扩大,每单位产出所要支付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就会迅速上升。也就是说,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其企业社会责任的边际成本MCCSR(Q)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上升的,即TCCSR(Q)>0,并且TCCSR(Q)相比技术密集型的要大。
最后,企业社会责任收益的二阶条件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是一样的,即都应当满足条件:TRCSR(Q)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如下:
3 CSR内生化的最优化条件。企业的一般利润函数可以表达为π=TR(Q)-TC(Q),这里TC(Q)表示企业的产品总收益,表示企业的产品总成本。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化之后,企业的利润函数将变化为π=TR(Q)d-TRcsR(Q)-TC(Q)-TCCSR(Q),这里将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及其成本的函数引入企业的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就变为:
dπ/DQ=MR(Q)+MRCSR(Q)-MC(Q)-MCCSR(Q)=0
MR(2)+MRCSR(Q)=MC(Q)+MCCSR(Q)
(1)技术密集型行业利润函数与最优化条件。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化对企业利润函数产生了影响,即企业利润最大的一阶条件由MR(Q)=MC(Q)变为MR(Q)+MRCSR(Q)=MC(Q)+MCCSR(Q)。因此,产品成本曲线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曲线可以水平叠加(参见图3)。在企业产量较小条件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社会责任上面的固定投入比较大,因此,单位产出的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MCCSR较高,在图形上就表现为MCCSR线的位置高于MC线。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MCCSR逐渐下降而产品成本MC则会逐渐上升。这样,在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以后,产品边际成本就会超过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这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产量超过0*之后Mc线的位置高于MCCSR线。经过水平叠加之后,新的企业成本曲线(MC+MCCSR)比原来的产品成本曲线更平坦,并且位置上移。
从社会责任收益来看,MRCSR(Q)曲线在图形上要比MR(Q)曲线平坦。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所需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匹配比例。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要素不变时,即为固定要素时,增加其它要素所获得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并且随着这些要素投入超过最佳匹配值,其边际收益会加速递减。这样产品的边际收益也就具有相同的性质。与此不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收益来源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劳工工作效率提高等一系列间接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边际改变量是相对较小的,例如,长期来看,社会对一个企业评价的改变是缓慢的过程。因此,MRCSR(Q)曲线在图形上要比MR(Q)曲线平坦(参见图4)。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使企业收益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在图形上表现为叠加后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更高的水平位置上变得比原来的产品边际收益曲线更平坦。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化以后,企业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产出变化(参见图5)。
此处,令MR*=MR+MRCSR,MC*=MC+MCCSR;从图5中可以看出,由于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的递减速度小于产品的边际收益速度,从而导致最终的企业边际产品收益较之原来的发生了逆时针旋转;同时,由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的递增速度下降,即TCCSR(Q)递减的原因,使得最终的企业边际成本的递增速度下降,在图形上表现为边际成本曲线的顺时针旋转。这样,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即MR=MC,MR*=Mc*,企业的均衡产出将由原来的Q上升到Q*。这个上升的幅度在本质上受到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和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大小以及它们递增速度的影响。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越大,其递减速度越慢,企业最终的均衡产出变化量Q*-Q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越小,其递增速度越慢,企业最终的均衡产出变化量Q*-Q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2)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函数与最优化条件。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类似,对工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产量较小条件下,企业规模较小,单位产出边际劳动成本较小。但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投入相对较大,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反而高于边际成本。随着产量不断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快速上升,增加单位产出所需的边际成本也会迅速增大。这些在图形上就表现为:在产量小丁某个水平Q*时,MCCSR(Q)曲线的位置高于MC(Q)曲线;在产量超过这个水平以后,MC(Q)曲线的位置则高于MCCSR(Q)曲线。这样,总的看来,MCCSR(Q)曲线会比MC(O)曲线更平坦(参见图6)。
叠加之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向上移动,并且边际成本递增的速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MCCSR(Q)的递增速度小于MC(Q)的递增速度,因此,叠加之后的边际成本线要比原来的平坦一些,但这个幅度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情况相比要小很多。这是因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是递减的。
社会责任收益被引入后边际收益曲线会在更高的水平上变得更平坦,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之间变化程度不同。一般说来,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同定投入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对于上面所述的叠加效果,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效果会更明最,也就是说变化程度更大(参见图7)。
以下进一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化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产出变化的影响(参见图8)。
根据前面的分析,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边际成本的递增速度要高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更加陡峭;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化之后,其边际收益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其结果是企业责任内生化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出较之内生化之前有所下降;其下降的幅度Q―Q*取决于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和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大小以及它们递减、递增的速度。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收益越小,其递减速度越快,企业最终的均衡产出变化量Q―Q*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越大,其递增速度越快,企业最终的均衡产出变化量Q―O*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化的影响因素
上述分析得知,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对不同行业产出规模的影响在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及其成本的边际变动幅度,而这个变动幅度本身又受其他凶素的制约。以下对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及其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行业因素的影响
上述初步分析了行业性质对企业礼会责任边际收益及其边际成本的影响。这里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讨这种影响。
1 行业凶素对企业社会责任边际收益的影响。如前所述,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边际收益之所以不同,是由丁不同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投入结构的不同。一般而言,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多集中于工业产业,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集中于第三产业和农业。这是由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除了在HR和CI上与劳动密集型行业有类似的投入以外,还要在EN和Ps上有较大投入。可见,技术密集型行业投入远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其次,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时候,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投入的边际回报要小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在图形上表现为:当QQ*时,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边际收益线将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参见图9)。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大众对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会直接影响企业礼会责任收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边际收益的递减速度要大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递减速度,其变化特征与上述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相似。
2 行业因素对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影响。边际成本的变动方向和变动速度在本质上体现的是生产效率。由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以后,边际成本依然递减(参见图10)。
另一方面,从生产函数的角度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扩张主要通过技术进步A以及资本K的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扩张则主要通过劳动力L的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它们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结构上的不同,又导致了两个行业在边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递增速度上的不同。
(二)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
企业运营受政策及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收益与成本也受到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制度不完善,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由于制度环境因素影响不大,无论是漠视劳工权益、公司治理结构缺失、还是环境污染,都缺乏严格的相关法规监管,对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制约。另一方面,这也与地方政府的保护和官员的支持有关,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不能得到有效回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政府、社区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和制约。社区与就业工人的生活设施和文化氛围有关,其品质的高低,影响工人的生产质量;地方政府对市场管理和行政规范的法制,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变化,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社区和企业之间良好合作的机制能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逐渐形成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传统文化。
(三)文化因素的影响
与许多其他经济问题一样,文化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源到普遍认同的历史过程来看,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与发达国家的公司不在一个层面上。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实
现了“内生化”;发展中国家企业还没有完成法律层面的问题,即基本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必然导致社会责任收益和成本的文化差异。发展中国家的集权和官僚文化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比如,一旦确定了出口导向战略,就会集中资源致力于目标的实现;但是消极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例如短期的物质利益导向,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的形成,与履行社会责任所需要的协作精神、平等教育、多元分享和追求品质的文化显然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一提的是腐败文化和文化腐败已经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毒瘤。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一产量函数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一产量函数这两个函数关系存在性及其性质,并进行了边际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视为产品的一种“特殊功能”,与产品的其他功能一样受到重视,“社会责任”不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所要求的额外非经济活动。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化,将导致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扩张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萎缩。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转型升级,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技术型产品向高技术转型。即便坚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也能够通过不断拓展内生发展来实现。
从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通过建立企业、社区和政府三方的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政府的责任是建立有效率的市场机制,培育优质的公共品。社区的责任是个人生活和企业发展的环境,孕育有差异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充当直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企业的责任是不仅生产各种产品,而且具有“生产”社会责任的功能,将社会责任纳入生产成本以保证创新和发展能力。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所要求的额外非经济活动。通过企业、社区和政府三方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制约,并接受法律、消费者、公众及媒体的约束和监督。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掌握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伽利略的故事,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激发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初识伽利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2、组织学生了解伽利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和看法。
相关资料:本文的主人公伽利略(GalileoGalilei)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比萨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数学家、音乐家。伽利略自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思考能力、制作和观察的能力,他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期间得以接触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德等的数学著作,奠定了数学方面相当深厚的造诣。18岁时,有一次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他注意到油灯链条的摆动规律,由此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这个重大发现在课文中有详细记述。)由于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常用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检验教授们的理论和教条,因而他遭到了教授们的反对和制裁,至使他无法得到医生文凭,被迫离开比萨大学。回家后,他一边帮助父亲经营店铺,一边继续学数学、做实验。后在友人吉多鲍多伯爵的推荐下,伽利略担任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一职,主讲数学及天文。他在这一时期集中研究了有关运动方面的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提出了质疑,试图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来解释落体运动,他认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密度成正比。伽利略的这一想法同样遭到了教授们的压制甚至是威胁,由此便发生了课文中所写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一事。1592至1610年是伽利略科学研究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伽利略受聘于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国的帕多瓦大学,那里学术气氛自由,鼓励自由研究和自由思想,对于伽利略來說,较少的教会控制,能让他充分发挥所长,建立他的科学宇宙观。就在帕多瓦大学,伽利略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活动。1611年,罗马教廷向伽利略发出警告——不准宣传他的学说。1615年,在教廷的压制下,伽利略只能秘密地写书,1623年,直到他的朋友,以保护科学艺术而闻名的乌尔班八世即位教皇,才使得他从禁令中解放出来。1632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以对话形式阐明了他的观点。但此举再次激怒教廷,他被判处无限期监禁在家中。1635年,伽利略发表了另一部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話》,进一步对力学问題作出了精辟论述。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含冤而逝,终年78岁。直到1979年,罗马教廷才承认伽利略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二、重现伽利略的实验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
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bó)
2、理清思路,掌握文本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理解构思巧妙在何处?
参考: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3、动手实验,了解科学知识
A、摆动挂灯的启示——自然的节奏原则
B、斜塔上的实验——自由落体定律
三、品评伽利略
1、结合文章,理解伽利略的精神
例如:①“又是伽利略的一个发疯的念头”(说明他的猜想很多,善于思考)
②“可是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验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说明他不轻易相信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
③你还能通过其它的例子来说明伽利略的其它精神吗?
“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还有:
A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B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C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2、品味精彩段落,掌握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好处
精读课文第18节,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如:①“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一个“都”字说明了除了伽利略以外的所有人。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愚昧,反科学风气的严重。
②“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理,他们不相信伽利略的理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③“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这句中的“大吃一惊”写出了人们难以相信的神情,也侧面说明伽利略的实验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④“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这句中的三个“同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当时实验的真实状况,有力地说明了伽利略实验的科学性,也有力地用事实回击了那些嘲笑他的人。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好处:本文在记叙中加入了适当的描写,如写教堂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教授学生的压制反对、观看斜塔上的实验的队伍等都运用了描写,这种将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伽利略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而且还感受到伽利略重大发现背后的巨大压力,更突现出伽利略不怕威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比较阅读练习
(一)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些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乒,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练习题:
1、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2分)
2、选文中有点明本文课题的一句话是()(2分)
A.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
B.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
C.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D.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3、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4分)
教授的目的是。
伽利略的目的是。
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5、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2分)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3分)
(二)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性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练习题:
1.简介袁隆平的“三系”设想,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2.“大相径庭”说明袁隆平学术观点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3.“不争,也不辩”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4.袁隆平迈出的第一步顺利吗?为什么?(3分)
5.袁隆平身处“逆境”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让美滋润学生的心灵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领悟做人的道理。日出的绚丽是美的,月色的朦胧也是美的;春江水暖、莺歌燕舞是美的,秋高气爽、果实累累也是美的……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丽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让学生的生活有情、有形、有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一双眼认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画展,开阔视野,游览名胜,领略风光,在生活中感受美,使形象感知和美感培养联系起来。学生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就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冬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教师不妨带学生走出教室,真实地感受雪景的美丽。这时,在学生眼里,美之有形,美之有物,他们不仅能生动地描绘雪日的景色,还会生动记录下大雪带给他们的喜悦与感动。从一幅幅精彩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经历过的事情越多,感受就越多,题材也随之更加新颖、绚丽多彩。孩子们在这些趣味盎然的绘画作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提升了美育情操,在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灵一次次地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二、把生活情景引进课堂,巧妙安排课堂内容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要开展生活化的课内、课外的美术教学活动,真正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把生活情景引进课堂,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
美术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和感受,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行美术创作,实现生活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在《肌理》的单元中,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都是教师来讲肌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教师要肌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中寻找各种肌理,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在课堂上,当把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的肌理的样本运用多媒体展示时,我们会惊异地发现,那一片片树叶的筋脉,那一朵朵花的花瓣,还有动物的皮毛、大理石表面……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具有如此美丽的肌理,会给学生们带来重要的生活启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灵感,他们会寻找生活中不同的工具,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表现肌理的美。
2.及时开展美术活动,表现生活
美术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例如秋游活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当时难忘的情景,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当他们迫不及待地倾诉自己的欢乐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又如,深秋时节,盛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赏,然后以“”为主题进行创作。画时,同学们大多忠实地再现,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他们用简单的点、线、形状来表现,于是学生笔下就有了像蜗牛壳、像太阳、像鸡爪的。一幅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学生独特的想法、独特个性的显露。鲜活的生活为学生的绘画内容注入了源头活水,学生们在生活中体验了美,更培养了学生用美术的基本技能表现美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装点生活、美化生活
把美术应用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作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充分发现、挖掘有价值的事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运用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等,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中,来装点、美化生活。又如,学习了《温馨布艺》一课后,让学生选用旧手套、旧袜子、旧衣服等材料,利用捆扎、填充、缝纫、装饰等方法,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形象,把这些玩具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实现了美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了多彩的生活气息,获得了丰富的内心体验,享受到无穷的成功喜悦,提高了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