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16:51: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课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交往活动日益增多,过去那种单一外语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全国各类高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高校英语专业中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历史短,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也无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因此,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有着重要意义。作者试图就商务英语课程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对商务英语的认识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在学术界被普遍认为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一种(variety)[1],是目前ESP中运用广泛,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Hutchinson and Waters[2]对ESP下了个宽泛的定义:“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 按照以上定义,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其他ESP相比,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有明确的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
商务英语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 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ESBP)[3]。ESBP是指已有商务工作经验或者经历的学习者使用的英语。EGBP主要是针对没有商务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和刚涉足商务活动的学习者。我国各类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即属此类。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
商务英语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其课程设置存在许多不足[4]。
(一)课程设置和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现状,企业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的商务英语课程和选用的教材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
(二)设置模式简单叠加,未体现“复合型”
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仅是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几门商务类课程。这种课程设计只是把英语和商务简单叠加,缺乏整合性。
(三)课程设置重语言,轻商务实践
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关于商务英语知识的内容较少,涉及商务英语实践的课程就更少。而且,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商务英语教师从外语专业毕业,更缺乏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从事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
四、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被普遍认为是ESP的一种(variety)。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此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问卷、采访、数据收集等形式对学习者的主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
Hutchinson and Waters[2] 提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一)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是指目标工作情景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可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必学知识(necessities),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欠缺知识(lacks)是目前知识水平和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想学知识(wants)是学生认为面对目标工作情景需求想要学习的知识。
(二)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学习者为了学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需求分析,需要确定以下问题:1、学习者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2、学习者如何学习;3、什么教学资源是可以获取的;4、学习者的特点等。
目标需求分析结果指导教育者确定教学目标,选取针对性教材;学习需求分析结果引导教育者采取适当教学策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5]。
五、对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建议
需求分析法为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首先,分析社会和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从而得出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其次,分析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和要求,目前的水平与商务英语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最后,还要结合学习者所在高校的自身办学特点。
(一)目标需求分析
教育者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前应该要明确:本校设计商务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高校设置商务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者在设计课程前应了解毕业生目标工作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听取并征求其意见。
因此,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目标商务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客观需求分析和主观需求分析。
教育者需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进行分析,可以以问卷、访谈、数据收集等形式了解学习者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学习者去发现现有能力、知识与未来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对客观需求进行分析。把所在高校办学特色和商务英语相结合,培养出既懂商务英语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听取社会和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分析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同时把商务英语课程和高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24-28.
[2]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53-64.
[3]Dudley-Evans T and St John J,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目标与目标要求所做的调查与分析,以指导教学实践。Richterich(1972)首次将需求分析模型应用于外语教学,后来用于ESP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制订。Cohen(2000)指出需求分析可用于外语教学中了解学生教学需求,分析学业成就。1.需求的分类Hutchinson&Waters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所应达到的需求标准,分为需要、差距和愿望。需要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仅有需要并不够,还要知道学习者的已知,进而了解学习者所欠缺的需求。是否需要,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学习取决于学习者的已知情况。目标能力与学习者已有能力之间的差即为差距。愿望是学习者的主观需求,有时学习者对需求的认知与课程设计的需求可能会有矛盾,因此课程设计还要考虑学习者的求知愿望。了解了需要、差距和愿望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从学习的起点到达需要的终点,即另外一种需求:学习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学习者要从课程学到什么、学习者的态度、学习者是谁、如何学习、学习者喜爱的学习方法以及课程的时间、地点等。2.需求分析的过程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计划要考虑所需信息、为什么需要信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明确的信息源和数据收集工具的选择。数据分析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起始阶段提供课程设计基础,过程进行阶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过程结束阶段的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的课程安排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二、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CBE)是目前北美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它把职业实践中所必备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力本位教育有着独特的课程教学方法来开发学习者以职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技能分析、课程设计、学习条件发展、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几个部分。Foyster,Delker,Nortonetal.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这些能力是精心选择的;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的学习用来支持操作技能;培训材料是所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教学方法包括掌握学习,保证充足的时间和适当方法的前提下学习者都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在事前即得到评估来决定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由学生自定进程;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全体授课、小组活动、自主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材料包括印刷品、视听及模拟材料等;教学成果取决于所需能力的获得情况。能力本位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能力为本,以实际的能力获得为成功的标志,课程教学由学生自定进程,及时的反馈,多模态多媒体的教学材料,情景训练场景,教师和实训指导下的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评价客观全面,以能力的获得为最终学习结果。
三、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能力需求分析
为提供需求分析所需数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并按照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总结。1.目标需求分析职业需求上看,从业者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首要因素,多数用人单位把试用期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其次才是应聘表现、水平考试、在校表现等。几乎全部的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经验,青睐熟悉贸易规则和程序并精于语言交流的人才。由于目前商务交往中电子邮件等商务信函这种交际媒介比重的增大,商务写作能力也受到更大的重视。差距分析上看,多数用人单位认为语言技能欠缺方面输出问题远大于输入问题,大部分学生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需要进一步培训,反映出现状与目标需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写、说等输出能力和商务情景的实际操作能力。岗位期待上看,社会需求为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教学应该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下的职业实训;精通商务信函写作和口语交流;熟悉物流文件的基本术语;了解公司产品与技术流程;课程教学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等。学生的个人期待上看,多数学生对自己商务英语学习的预期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或者目标需求并不清楚。而学习者学习商务英语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满足未来职业需求,这种工具性的学习动机也反映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2.学习需求分析教材的选择上,多数学生不满意课堂所用教材,认为教学材料理论性过强,难度过深或充斥大量术语,对实践技能缺乏指导意义和趣味性,部分教材过于局限或过于宽泛,教师推荐的课外扩展阅读也无法得到重视和有效的完成。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学生认为自己并不懂教学,因此不能提供具体明确的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也不能使语言与商务较好地结合,学生更希望在课上能学到更多的商务知识,接触更新的商务领域活生生的真实案例,更倾向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学活动等教学方式。而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清楚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清楚商务课程主要任务是关于商务领域英语语言的使用,并在教学中注重交际教学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上,学生普遍反映缺乏有效的教学反馈,考核方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以统考为主,考核内容也以翻译、语法、阅读等语言技能为主,考核结果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目标能力需求。
四、基于需求分析和能力本位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高等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熟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应以课程教学需求为基础,岗位能力适应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教学材料商务英语课本的选择不同于普通语言课程,既要考虑学习者的特殊需求,又要包含特有领域的专业知识。由于商务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商务领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教材的选择应注意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安排,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习得能力范围,商务场景安排真实合理,要避免走向用英语讲授商贸业务专业知识的极端。实训材料要提供真实场景的模拟,实现做中学,工学结合,教师可自行开发符合该原则的教学材料,以满足教学的特殊要求。另外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除课本以外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2.教学方法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与英语知识的教授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因此要采用符合商务英语教学的独特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可提供真实的商务场景,提供洽谈、签约、物流等语境,培养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围绕教学案例进行,可开展互动式教学,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而真实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展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语言模式、操作过程等,为学生提供知识认知基础。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利用实验室模拟商务情景,设定具体任务,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课外实践教学利用校外真实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实习机会。社会调查法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首先要建立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的立体式评价体系,还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全面性、评价方式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评价过程的完整性。评价行为更要体现需求分析为基础,能力为标准,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
五、结语
从调查问卷中可看出,同学们课外练习的时间非常的少,34%的同学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少于30分钟,23.3%的同学从来不学习;82%的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只有42.3%同学能够认真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教材的缺陷
1/3的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影响到了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有三:①部分内容不符合岗位的需求,实用性不大;②教材内容偏难,在指定的教学时段内掌握不了;③内容编排单一,活动较少。④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但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岗位需求。其次,教学过程必须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难———,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及课后的巩固。最后,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建议
1.教学目标的制定。职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只有30%的学生勉强可以达到进行简单交流的程度,语法水平就更差了。中等等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而变化。所以我觉得教学目标总体应该是弱语法,重听力与口语。应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初始能力、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的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
2.教学方式的合理采用。主要是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学生带耳朵听课的方式,依靠设计学习情境的方式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职场情境结合起来。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学习情境设计的重点是设计与表述能够反映这一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这点也是课程开发的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不同的班级教学任务可能也会有所调整。具体可表现为:①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贯彻“少而精”、“用得着”的原则。②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采用人物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学生做到“在做中学”,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信心。③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挂图、实物、多媒体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形象记忆,调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英语 测绘工程 课程改革
21世纪,英语与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素质。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英语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许多仪器都只配备英文说明书,一些常用专业软件如Arc/Info、ENVI等虽然有中文版,但却不是最新版本。可以说,没有过硬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就无法创造更多的效益。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测绘的国际交流必将频繁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测绘类专业大都设置了测绘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我们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依然感到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时都非常的吃力,成为自身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这门课程无论是从课程定位还是从教学方面以及实用性来看,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商榷的地方。因此,在各种新技术新学科新仪器纷纷登台、我国各行业都积极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大背景下,应当对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1 现阶段测绘类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测绘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所以以往对于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很低,通常情况下属于“鸡肋”课程。而学生也比较重视与自己就业和深造有关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对该课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是专业英语的现状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其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设置
测绘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了问题。一般学校大都将该课程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进行,这样安排是因为考虑到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同步学习专业课(如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GPS、GIS等等),可以起到中英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测绘专业英语的先天性重视度不够的原因,设想的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测绘专业英语是一门“没有太大用途”的课程,课上就不会用心听讲,那么根据“内因决定论”的说法,自然就无法出现课程设计者的预期目标。
这就造成测绘专业英语形同虚设,学生毕业论文惨不忍睹的现象,使得无论直接就业的学生,还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在阅读外文资料和撰写英语论文的时候忙于补习或者忙于求助,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1.2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过程呆板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以往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的方式。教材所有,即是教师所教:专业词汇介绍、课文翻译、重点词句讲解等等。而学生们也从自身想法出发,默认了这种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1.3 教材选用
教材内容陈旧,学术词汇过时,知识面狭窄。
教材因篇幅和出版延迟所限,学生所见基本都是陈旧测绘知识内容,与同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内容脱节,更不能跟踪世界前沿领域的动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数字化测图已经在社会上普及了,而有些教材甚至使用了二三十年,还在教授经纬仪平板测量、圆水准器整平原理等知识。这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一些教材中使用的测绘术语已经过时,比如“surveying engineering”已经改为了“geomatics”或“geomatic engineering”。另外还有许多新的术语产生,比如“Grid GIS”、“SAR”、“image fusion”等等,测绘专业本科学生需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陈旧,大多数学生无法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
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有些仅仅局限在测量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没有扩大到整个测绘类学科,没有从“大测绘”的角度来映射。这对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不利。
1.4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问题也是制约测绘专业英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教授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师,除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绝大部分都是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往往比较强,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不了解,而且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
多数学校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考查课,其考核方式也是以单一性的随堂测试或作业性质的翻译为主。学生疲于应付,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于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测绘专业英语一向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就断送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学生不能了解一门课程的用处,也就不会去在心理上重视。
不重视实践,并非学生的过错,而是我们的专业建设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测绘专业已非过去的专业,而是变成了多方向多学科的交叉性多用途的综合性一级学科。而无论从教研型还是从实用型的专业角度来看,都需要与国际接轨,都需要用到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
2 解决方法暨课程改革构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后作了如下的改革构想,以期能解决以上问题。
2.1 课程设置改革
以往课程设置出于某些考虑,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移至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这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一般测绘专业的学生将在大四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由于距专业英语开课至少有一年的时间间隔,学生在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过程中对于外文资料的获取与论文英文部分的撰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指导教师在审核毕业生论文过程中也时常发现其英文部分错误百出,惨不忍睹。如果将专业英语放至大四学年学习的话,缩短了间隔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研究生复试阶段的面试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专业英语的课时太少,以我校为例,测绘专业英语的课时只有45个,远远不能满足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环节改革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应处于引导的位置。可以适当增设特约教师,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适当讲授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外文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与知识面。适当引入多媒体演示,比如在讲授“Applications of GIS”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以英文版的Arc/Info软件为参考,来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适当布置作业,比如英文科技期刊的阅读摘要与读书报告、原文片段的翻译等等。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以进行改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客聘一些外籍专业人士以做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选用教材
教材方面,尽量选用权威高校与机构编撰的最新教科书,尽可能缩小知识的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内容比较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而且基本上是选用原版,保证了语言的纯正性。还可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原版外文资料,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留作课下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大大增加,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专业课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师资进行专门的教材编写。
2.4 提高教师水平
专业英语一般都是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的英语水平决定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为了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平时应多进行原版外文资料的阅读以及英文论文的撰写。还要注意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单词发音要准确。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与深造。
2.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改革
笔者认为专业英语近期内还是应当保持考查课的性质不变,但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变化。专业英语应注重实用,所以随堂测验意义不大,可以改为大作业的方式,即,教师选择合适的外文文章(最好是论文)若干,让学生课下完成翻译,根据译文质量高低给予成绩。文章可以节选,但要保证数量,以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英文。
专业英语同其他英语课程一样,注重实践。所以笔者认为专业英语应增设实践环节,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比如:举办英语论文翻译与写作大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测绘专业英语同样是一门讲究实用的课程,没有需求,就会没有实用;没有实用,师生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课程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本文围绕实用性这点对如何提高测绘专业英语提出了一些看法,随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以怎样能够让实用性展现出来而进行的,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文中观点及主张难免有短浅与粗陋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指正,不胜感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间的频繁交流,相信专业英语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尹晖.测绘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曲建光.测绘专业英语[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3]杨凤云,徐茂林,王淑文.测绘专业英语翻译[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25,(2):158-160.
问:教育部决定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能否谈一谈为什么要在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加,对外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种友好往来,已融入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面临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已使英语成为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英语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加。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规模开始迅速扩大,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日益增加,据了解,目前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已有1000余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师资培养、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专家研究了儿童学习外语的规律,经验表明,八岁左右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外语学习,不与母语学习冲突,效率较高。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总结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开展小学英语教学?
答: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制订新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根据过去小学开设英语课的经验和这次研究的结果,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按照这个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音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小学英语的评价应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不允许对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排队,并作为各种评比和选拔的依据。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高频率的原则,学校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要保证每周至少四次教学活动,学校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充分利用远距离教学手段和英语教学音像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条件较好的城市或地区,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英语音像媒体。
从2001年上半年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将播放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系列节目,以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并制作部分小学英语电视教学节目,2001年秋季开学起定时和滚动播放,同时提供相应的音像媒体,供小学组织英语教学选用。问:如何解决小学英语教材?
答:目前国内已有相当数量、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教育部在组织专家,按照《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现有教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教材将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2002年秋季开始,未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小学英语教材将停止使用。新编小学英语教材须报教育部立项核准。鼓励研制开发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软件。
问:开设英语课需要大量英语教师,请问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
答:目前要重点搞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解决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急迫需要。可开展转岗培训,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在职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合格后,可转岗从事英语教学或兼职承担英语教学辅导工作。各级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教研室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对在职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另外,加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努力扩大和提高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的规模和能力。要继续办好中等外语师范学校。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举办英语专业班。中等师范学校要开设英语必修课。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可改建为中等外语师范学校。
为吸引优秀小学英语教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鼓励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
英语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要积极利用英语电视节目、录像带、光盘和录音带等资源,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教学活动。
问:是否2002年秋季,全国不分地域,所有城镇以上的小学必须都开设英语课程?
答:要求从2002年秋季起,城镇以上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要防止不讲条件,不顾教学质量,搞一刀切推进,也不应畏惧困难,无所作为,要看到从小学学习外语,对拓展学生视野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讲求实效,稳步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是否开设英语课及开设英语课的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在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中,要保护和支持日语和俄语等其他语种的外语教学。
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特征
针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和教法的特点着手,加强学习和研究,方能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秀成果。
一、小学英语课程的特点
(一)小学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学的主要课程
《课标》明确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而我国已实行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即是说,小学英语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二)小学英语课程是素质养成课程
许多国家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作为语言课,我国也不例外。《课标》在“基本理念”中还谈到“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注重素质教育”以及“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任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三)小学英语课程是外语启蒙课程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了母语以外的第一种外语,作为初学英语应属启蒙期。虽然英语同我们的母语,即汉语,同属于语言,但是两种语言不属于同一语系。英语属于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两类不同结构的语言文字在读音和意义上迥然不同,在书写和思维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英语启蒙课程也是训练思维转换的课程。同时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方面也不同,母语是在一段语言沉默期后儿童开口发音。而中国的学生都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所以作为启蒙课程的小学英语显然与其他启蒙课程有着质的区别。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借助媒体学习英语
由于我国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外语,首先是缺乏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小学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学生主要是靠模仿去完成学习的。靠模仿学习英语就要借助于媒体。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学习的媒体除了教学设备外,还包括教师这一鲜活、主要的媒体,因为只有教师这种起主宰作用的学习媒体是主动的,其他学习媒体如实物、图片、动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等都是由教师支配的,是被动的;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是由教师设计、操作和指挥的。因此,小学英语知识的认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教师传授、视听获得、观察悟得、阅读心得。
(二)借助语言关键期的优势
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机能的严格制约。人出生后的10至12年问,人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时人的大脑整个都参与语言学习。人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很快。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口腔肌肉可塑性强等优势。因此,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应以语音教学为主,以日常英语会话为辅,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心态和兴趣,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处于关键期的小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只要环境适宜,语言输入最容易,发展也迅速。
(三)小学英语教学重在语音教学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学习任何语言都始于语音,都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人们在说话中形成了约定的语言,也形成既定的语音。至于如何说得更好,那是之后的事情。小学生初学英语和学汉语一样,先学语音之后才学成句、成段的话。小学开设的英语课只能在开始重语音教学,之后在说话中积累词汇。
由于小学生是首次学习作为外语的英语,因此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知道在英语学习中如何识词、读词、记词和用词。在教师的刻意培养中,学生可形成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又有语言磨损的干扰,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还应“少吃多餐”,即内容不要太多,呈现要反复。
三、小学英语教法的特点
(一)重习惯培养,少语言学习;重教学方式,少内容讲解;重语言活动,少讲“理”说“法”。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学习内容,更应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出发。小学英语课从学生一接触英语起就只能是以活动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乐中学习,以他们喜好的唱歌、做游戏、猜谜、讲故事、做动作、表演、等方式,利用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好动、敢开口的优势,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活而入胜,动而不乱。
(二)两种种活动方式:浸润式和感悟式
浸润式,也称浸入式,即让学生在教师刻意安排的教学活动中不经意地从唱歌、听故事等活动,从教师或录音,像中学到语音、语调,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听和说的语言技能。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声、形反复对大脑皮层刺激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会对同样类型的词、语、句熟悉并能使用,形成自然习得和潜移默化的学得效果。虽然这是一种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但由于是多次反复学得,学生就能逐渐记住全部所听的内容并能使用。
感悟式,即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模仿教师动作、动画中人或动物的行为、声音或观察图形照葫芦画瓢等方式以跟随着读、唱、做动作、学声音,从而达到会听、看、说、做的效果。这一学习方式与浸润式不同的是学生在模仿中要经自己的大脑做有效的输入并经大脑转换再输出,即通过模仿有了体验,也有了体会,从熟悉的形、声去联系反映形和声的词语,进而掌握词语并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词语,要求是做中学词语,做中悟规则,积极参与活动,感知事物,体验表达,从中悟得如何按需表达。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工英语;专业课程;对接方法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日趋紧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某些涉外企业当中,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将会为个人的工作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十年电工英语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无法紧密地结合与对接,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电工英语课程的学习,不能有效学习电工英语课程,整体学习效果较差。技工院校电工英语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引导学生端正思想,重视电工英语课程的学习;要让技工院校电工英语课程为电工专业课程服务,让电工专业课程与国际接轨,打造高效的电工英语课堂。
一、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无法有效对接的原因
(一)电工英语课程和电工专业课程没有紧密结合
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过英语课程,但基本都是背单词、学习语法、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等题目,导致学生普遍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掌握有效学习英语的方法,最终造成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综合英语能力较差。技工院校电工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掌握电工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不小的难度。比如在讲电工职业分类时,学生可能知道电的英语是“electric”,也知道电工按照工作地点分为工业电工、商业安装工程电工和住宅电工,但是不知道每一种电工用英语如何表达。再比如,在学习布线平面图时,学生已经学习小型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知道小型断路器的缩写是MCB、漏电保护器的缩写是RCD,但并不知道MCB的全称是“MiniatureCircuitBreaker”,RCD的全称是“ResidualCurrentDevice”,也不知道每一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二)电工英语教师与电工专业课教师缺乏沟通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电工英语教师与电工专业课教师分别在不同的教研组,平时是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教学研究,相互之间的教学研究沟通、教法学法交流相对较少。这导致部分电工英语教师缺乏电工专业理论知识,不清楚电工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在整个电工专业学习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也不明白测量仪器在整个电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地位如何,进一步造成学生对电工英语重要性的认知偏差。因此,电工英语教师要加强与电工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探讨,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三)电工英语教材可选择性小,教材难度较大
笔者所接触过的电工英语教材包括《机电英语》《电工英语》等,《电工英语(第三版)》改版后增加了对话部分的汉语翻译,调整了一部分内容,但教材总体的趣味性不强,内容偏难偏深,部分章节的内容全是英文,没有汉语翻译,又涉及很多电工专业知识,教师讲起来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但因为缺乏其他的电工专业英语教材,没有更多的教材选择方案,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电工英语的兴趣更加缺失,教师上课的难度加大。
(四)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
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为目标。因此,电工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教材上的单词与语法的教学,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照本宣科,不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相关的电工英语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多媒体设备、学习通、一体机装备、专业英语视听资源、教材配套课件、英语动画等电工英语教学资源普遍较为短缺,导致电工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较单一,影响了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五)缺乏真实工作场景
电工类课程是偏向于动手能力培养与实践操作的课程,电工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属于电工专业课程。只是在教室进行课本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还远远不够,学生不能真实地理解电工英语课程的内容在其所学习的电工专业课程中具体是如何运用的,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应用。例如,教师在教授第二单元《WiresandCables》时,学生看图片知道两种电线和电缆的分类,接下来在与外国客户沟通的真实工作任务中,让学生试着表达订购一定数量的insulatedsolidwires(绝缘实心电线)或insulatedstrandedwires(绝缘绞股电线)。
二、如何实现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
(一)树立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理念
技工院校电工英语课程的学习与学生在初中时期基础英语课程的学相径庭。基础英语课程需要学生练好听、说、读、写,进行应试练习,电工英语课程则需要学生结合电工专业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例如,学习第二单元《Lesson4Whatareinyourtool-kit?》时,学生首先要知道电工工具箱里有什么工具,如钳子、旋具、电工刀、验电笔、活扳手等,还要知道各种工具如何使用。这些都离不开电工专业课程的支撑,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后再去理解这些词汇的英语表达及运用,就相对容易得多。因此,不能把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分割开来,而是要树立把两者紧密结合的理念。
(二)加强电工英语课程教师与电工专业
课程教师的交流,增强电工英语教师的电工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不衔接、教学授课进度不匹配。电工英语教师的电工专业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对很多电工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与学习,这就造成电工英语教师在普通英语教学方面没有问题,但在电工英语教学方面就比较吃力,影响了电工英语课程的教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工英语教师要合理进行电工英语课程规划,使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能够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上互相匹配。由于电工英语教师在电工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学校要为电工英语教师开展一些电工知识专题讲座和电工知识研讨会,丰富电工英语教师的电工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经验丰富的电工专业教师与电工英语教师的教学合作与研究,教学经验丰富的电工专业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给予电工英语教师各方面的指导与点拨,让电工英语教师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与电工专业素质。
(三)编写适合电工专业的英语校本教材,便于教师与学生使用
为了真正地实现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笔者认为应该把电工英语课程涉及的电工专业知识作为电工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并把学生在未来工作时会碰到的、运用到的知识纳入教材。电工专业教师与电工英语教师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要将电工专业所需的英语知识纳入校本教材。这样电工英语教师也能够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够合理分配课时。学生能够使用更加贴合专业工作实际的实用型电工英语教材,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工英语知识,并将电工英语知识运用到电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电工英语课程与电工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
(四)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
教师可利用雨课堂、微课、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在课前布置英语教学任务,让学生提前听、提前学;充分利用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更多地使用图片、视频,以增加学生学习电工英语的积极性;挖掘更多的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电工操作英语视频等,丰富教学素材与教学资源。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接轨,是当下技工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工英语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五)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
电工英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训场所感受真实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验运用专业英语语言。比如,在具体的元器件上贴上英文加汉语翻译,让学生反复诵读、使用。在与外国客户沟通的真实工作任务中,引导学生在挑选电线材料、与客户的对话时运用对应的英文单词及句型。通过反复的练习与运用,最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与句型表达。
三、小结
当今社会对技工院校的要求是培养适应新时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电工英语教师,应当把电工专业英语知识与电工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对接,提升电工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山,潘天红.“电工电子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6(24).
[2]吴雅倩.中职学校英语与电工技能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究[J].内江科技,2011(3).
[3]蒋洪涛.电工英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4]王语园,毛晓姝.《电工技术应用》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