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系统应用

计算机系统应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9 23:15: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系统应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系统应用

篇(1)

关键词:U盘量产;高校;计算机系统维护

一、U盘量产的含义及作用

U盘是USB盘的简称,同时U盘是闪存的一种,因此有时可能又被称作是闪盘。U盘不同于硬盘,U盘不需要物理驱动器,体积较小,随插随用,并且U盘的存储容量还远远大于软盘。U盘集磁盘存储技术、闪存技术及通用串行总线技术于一体,具有较多及较强大的功能。最初U盘是用来存储数据资料的,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及专业人士的努力,又赋予了U盘众多的功能,如,加密U盘、启动U盘、杀毒U盘、测温U盘、音乐U盘等,每种U盘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由于U盘使用简单、存储容量较大、便于携带且功能强大、安全性较高,因此U盘被迅速普及开来并被普遍使用。对于U盘人们经常能够见到并且有所了解,但U盘量产却很少有人知道。顾名思义,U盘量产就是批量生产U盘的意思,实际上却是指批量对U盘的主控芯片改写数据,如容量信息、生产厂商的信息等。通过量产,能使U盘更具有独特性。U盘量产以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使U盘具有修复功能。这里所说的修复并不是对U盘里存储的数据资料的修复,而是对U盘底部硬件信息的修复,通过修复能使硬件信息重新被电脑识别出来,修复U盘存在的问题;第二,能够对U盘进行分区,将U盘分成两个或多个区域;第三,使U盘具有启动功能,具有启动功能的U盘能够给电脑重新做系统;第四,使U盘具有加密功能,U盘量产能够在U盘里设置专门的加密区域,从而使U盘具备加密功能;第五,能够修改U盘的反馈信息,如U盘的信息提示灯闪烁频率等。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功能,不难看出,量产U盘具有更多、更实用的功能。

二、U盘量产在高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在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课程当中,更多的开始使用计算机教学或者学习,计算机在高校内的普及程度及使用率越来越高,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当中,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或者重新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较为麻烦,程序繁杂、操作较难并且还需要具有光盘、光驱等设备,面对高校内数量较多的计算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维护手段显然不适用。因此,对于高校计算机系统的维护需要另外一种更高效、更简单方便的方法,而利用U盘就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用量产工具生产出来的U盘,由于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对于不同模式的电脑均能进行系统维护,极大的方便了高校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在高校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中,U盘量产能够对高校内不同用途的电脑进行系统维护:第一,对高校内办公电脑进行系统维护。高校内的办公电脑一般供教师办公使用,但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只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并不懂得如何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给计算机的使用增加了一定负担或者由于计算机系统维护的不及时而使系统无法更新从而影响使用。利用量产U盘可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量产U盘维护办公电脑的操作简单、时间短,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对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维护。在高校校园内,高职学生大多使用笔记本进行学习、娱乐等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对笔记本进行系统维护也是大多数高职学生的需求。在对笔记本电脑进行系统维护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笔记本电脑并没有光驱,传统的计算机维护手段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利用量产U盘能够给笔记本系统的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第三,能够对大型计算机考试安装系统。在高校内,计算机考试是经常用到的考试方式,如普通话考试、计算机水平测试等,而这些测试都是基于安装考试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考试的客户端、服务器、电脑机型、系统等都不一样,因此安装考试系统也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而利用量产U盘安装考试系统能够较好的打破其中的限制,从而利用更短的时间更好的完成工作。

篇(2)

关键词:键信号 扩充功能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65-02

1、引言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以下简称EFP)即电子现场制作系统作为节目制作的手段之一,因其不受制作场地限制,灵活多变、方便扩充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作为大型转播车系统的重要补充,在行业当中受到很多从业人员的欢迎。由于资金等种种原因EFP系统存在种种功能缺陷,国内很多同行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制作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原因,把具有可操作性强、多兼容性、低成本以及应用软件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与EFP系统相结合,是否可以为行业中我们的同行解决这样的难题呢?以下我们将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具体阐述单纯的一台计算机如何与EFP系统的有效连接并扩充其功能。

2、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几种方式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在这里选择计算机扫划像与计算机字幕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对此进行阐述。

2.1 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目的

画面的切换方式有CUT、MIX、WIPE、DME(分别为:硬切、叠化、滑像、特技),在用到扫划像比较多的体育类栏目中一般使用CUT和MIX,而如果单独使用MIX的话会显得画面过于平淡,所以一般在使用MIX时我们会在两幅画面过度的中间加入扫划像,这样画面就显得更加美观了。如果能使用软硬件都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与EFP系统相联合使用,那么即经济,又灵活而且扫划像方式不受限制。

2.2 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要求

(1)计算机自带视频输出卡。计算机输出的视频只能有需要的部分,所以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2)EFP系统的切换台有KEY的功能。根据节目要求在扫划像的制作中合理应用颜色,根据所使用的KEY去除扫划中的某一单色。

2.3 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要点

计算机扫划就是将计算机输出的视频信号插入到EFP系统中前后两个信源之间,所以我们需要实现计算机控键与EFP系统的联动,即GPI出发。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使用QUEST3D软件来实现计算机部分的功能。通过定义其中的“User Input”,我们将得到一个可以自定义控键输出的全屏视频。我们将“User Input”定义为空格键,每按空格一次,视频将重头播放一次。STEP2:我们打开800的GPI开关,并通过定义800的RS422接口将计算机的空格键与800的GPI关联。STEP3:将800的SELF―KEY的信源定义为计算机的输出信号,并通过调节800的菜单,达到需要的效果。

3、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的联合应用

3.1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目的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论其原理其实就是:利用EFP系统中的KEY,将计算机字幕系统所输出的视频信号在指定的位置,按照画面的需要,将节目现场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数据化,按照节目要求的模板体系将数据添加到画面中,以达到让观众实时了解电视信息的目的。

字幕传统的模式时利用专门的字幕机和EFP系统中的DSK(即下游键)来实现这一功能,但是在传统模式中,字幕机的兼容性极差,经常出现某一型号的字幕机只能对应满足一个节目制作的尴尬现象,或者某一型号的字幕机中的板卡只能对应某些字幕软件版本的情况,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节目单独配置专门的字幕机;并且在使用EFP系统中的DSK控键时,需要占用两路信源输入通道,这样就等于时压缩了EFP系统中现场信源的数量,从而制约了一些中小型EFP系统的应用。所以我们将通过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已达到低成本、高兼容、易操作的目的。

3.2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要求

(1)计算机自带视频输出卡。

(2)计算机输出的视频只能有需要的部分,所以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3)EFP系统的切换台有KEY的功能。

(4)根据节目要求在扫划的制作中合理应用颜色,根据所使用的KEY去除扫划中的某一单色。

3.3 计算机字幕的要点

计算机字幕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将计算机字幕系统所输出的视频信号作为前景画面,通过SELF―KEY的设置,抠除不需要的部分,达到字幕部分与背景画面的混合,并且字幕信号需要能够实时切换、修改、上屏、下屏。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将结合乒乓球节目制作中所需的字幕,通过以下的步骤一一解决技术难点:

3.3.1 分类

乒乓球的字幕共分为场馆介绍、裁判介绍、团体对阵、对阵、单个运动员介绍、站位、实时比分、关键点、暂停、当前比分、局比分、团体比分、奖牌榜共13个类别,所以我们加上后台程序和控键通道构架了一个15个通道的模组,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的联合应用中一个优势就在于此,可以随心所欲的构架控键,完全按照个人的习惯定义控键、较传统的字幕系统有了大大的加强。在下图中,我们将User Input定义为“Backspace”,那么当我们PRESS“Backspace”时,画面右边的实时比分就会上屏或下屏。

3.3.2 实时函数

在乒乓球比赛中,比分是随时变化的,所以我们通过一个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CASE中,我们使用加减号来控制这个函数。

3.3.3 兼容性和后台程序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乒乓球比赛的流程和分数上限是同样的,每次比赛更换的只是名称和模板样式,所以我们将设计一个后台程序,每次输入不同的场馆名称、队员名称和裁判、教练名称以及更换赛事所对应的模板即可使用,这样就解决了传统字幕系统兼容性差的问题,达到每次只动几个键即可使用的目的

3.3.4 SELF―KEY抠像

在调试好程序后,我们将计算机字幕系统与800相连接,设定800的KEY1为SELF―KEY(这样抠像将抠除纯黑的部分,即R=0\B=0\G=0的部分),并设定KEY1的信源为计算机字幕所输出的视频,通过调节GAIN和CLIP,达到我们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之后继续调整800中KEY1的POS(位置、尺寸),达到我们最终所需要的效果。

4、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

通过以上图片所达到的效果,可以肯定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电视信号广泛使用的时标清720*576i,通过计算机字幕系统输出的信号质量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首先从画面质量上讲完全达到要求;其次,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发现计算机字幕软件操作简易、人性化,可以按照字幕操作员的个人习惯设定控键,就算是之前没有用过该计算机字幕系统的操作员也能够很快熟练,说明了计算机字幕系统的操作简易性;最后,计算机字幕系统不存在版本的限制,其只要求EFP系统中支持SELF--KEY的功能即可,打破了传统字幕机某一厂家的某一型号字幕机只能对应某一比赛的低兼容性,实现了一机应对绝大多数节目要求,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而且 以其低廉的价格,为大多数EFP系统提供了升级的可能性。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绝不仅仅只限于上文所述的扫划,字幕两种方式,还有虚拟演播、窗口特技等等很多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正在研发之中的功能。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信息量的增大,在同样的画面中有效信息数量多和质量高的一方必将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广大电视媒体受众的认同。但是信息量在保证画面效果的情况下增多必将涉及到设备的增加或更新,就目前的市场行情,能够提高信息量的设备诸如切换台、字幕机、虚拟演播室等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价格,严重制约了电视产业的发展,所以在这种趋势下,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方式应运而生。

从画面质量上讲,计算机的VGA、S―Video信号已经能够满足我国电视系统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标清信号,并且HDMI已经达到了高清1080i的指标,所以从画面质量方面讲,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完全可行。从性价比方面讲,在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中的计算机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有一块视频输出卡即可,就是说市面上的随便一台笔记本就能达到要求。目前市面上一台配置较高的笔记本在10000元左右,相较于十万、百万的专门设备,性价比很高,为目前很多由于价格问题而闲置的EFP系统提供了可行之路。从兼容性方面讲,凡是EFP系统中切换台带有KEY的功能就能实现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相较其他专门设备需要配合度很高的要求,本联合应用方式的兼容性是无可比拟的。

综上所述,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可行,而且以计算机的多功能性、简易操作性、性价比,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必将是电视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SONY DPS-800使用说明书.SONY公司出版.

[2] 杨晓宏,刘毓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系统安装;Windows

中图分类号:TP316

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当属计算机技术了,就已基本覆盖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其中包括农业、工业、军事、银行、教育以及航天工程等重要行业,从个人的生活工作到现代化大型企业的信息管理,乃至学校的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等都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它以如此惊人的发展势头让我们现代人不管在生活或工作上都已密不可分,计算机技术以及Internet网络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就要对计算机这一学科展开学习研究。

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以循环渐近的方式从基本功做起,在此,笔者对一台计算机所涉及到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了初步认识,这包括计算机主机箱里的主板,可以是集成显卡,若不是,那就得要另搭配一块独立显卡以便资料信息的显示输出;电脑的心脏CPU,这分为Intel和AMD两大类别,当然,这就得要根据主板上的CPU插槽来确定选择哪种类别了;内存,运行速度快慢的决定者,也分为很多种,目前市场上主流是DDR2代和DDR3代,这两者间的物理识别是以缺槽位置来区分;硬盘,决定电脑储存容量大小的载体,主要有串口和并口两大类,容量的大小则取决于个人的需要;输入设备鼠标键盘和输出设备显示器。

2 操作系统的认识

当我们把这计算机这必需硬件通过正确的技术组装完成后,OK,以下最为关键重要的就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的安装。学过电脑基础的我们对这操作系统并不陌生,不错,美国Microsoft公司的杰出之作Windows XP就是其中的一个,目前市场主流的还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n7,苹果公司的IOS系统,谷歌的Android系统以及Linux系统等,正是因为有了操作系统的存在和连接管理,才能让我们使用者可以把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给完全控制,并结合工作需求按我们目的运行起来。

3 计算机磁盘的检测分区

现重回到系统安装这一正题,在这重要的安装操作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运用些硬盘检测软件来扫描下计算机的硬盘是否存在坏道或健康状况如何,如有以上问题故障就要另选硬盘,因为这关系到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储存资料的安全性。接下来就是对磁盘空间做个大体上的容量分区划分,一般C盘是主要的系统默认安装盘,Windows XP这操作系统的容量并不是很大,约为3G多点,在正常磁盘空间有80G以上的条件下,可以对C盘划出个15G空间,而要是作为企业单位的机房或是网吧这些性质上的条件要求,我建议还是划分出30G到50G比较合理点,因为这C盘中包含有系统运行时所需的虚拟内存,这是以牺牲磁盘空间换取而来的。当然,尽量分配出多点磁盘空间的好处,就是方便我们以后能安装更多的有用软件留点后路,以免磁盘空间的不足而导致软件的安装失败或运行很慢定会让你悔不当初。完成了这些基本步骤,接下来就是Windows XP的安装了。对于企业公共机房或是网吧而言,作为发送机的Windows系统在运行工作中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接收端电脑的操作稳定性,所以选用系统一定要原版的Windows XP作为母盘,这才能在主机发送中减少错误和保证整个机房的电脑正常运行。

4 Windows XP系统的安装

接下来,继续Windows XP安装,在市面上通常主要使用两种安装方法,一张带有PE启动的Windows XP安装光盘,或是带PE启动的系统U盘。以下以光盘为例,首先,在开机的瞬间快速按下Del键进入主板BIOS界面设置,如是笔记本则有部分机器是要按F2进入,然后移动键盘上的方向键找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这项,按下回车键确定,在展开的分项中选中“First Boot Device”,这项的设置就是以哪种方式为第一启动,当然再次按下回车键选择CDROM,设好就按下Esc键退回到BIOS界面,找到Save &Exit Setup这项,或者直接按下键盘上的F10,就会出现个Y或N的提示框,按Y键后敲下回车键,电脑就会自动重启。接下来,就是把Windows XP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在等待数秒后出现“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就敲下回车键进入光盘读取,等下屏幕就出现Setup程序的欢迎界面,选中“现在安装”,并以回车键确定,显示“许可协议”按F8后,进入加载信息。在“全新安装”中选择Windows XP安装目录,一般默认的选为C盘,然后以NTFS(快)格式化这个分区,当然,也可以以FAT格式化的方式,在这我建议用NTFS格式化后再次按下回车键,就进入了漫长的自动化安装程序。开始是复制文件,大约数分钟时间,只需耐心等候不需任何干预操作,完毕后会自动重启电脑,重新启动后,就进入加载设备程序,这一项也是不需干预,又大约进行了半个多钟,接下来就会弹出些信息框需要用户手工输入,这过程很简单只需要按所提示的步骤操作即可,又是等候一段时间直到完成后最后一次重启,OK,这Windows XP的系统安装就这样大功告成了。在这值得提醒的是,记得要把Windows XP的序列号提前记到一张白纸上,因为在这安装过程中得用到人工输入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当然,如果您能把这25个字符串全记住,这就另当别论。

5 计算机硬件的驱动方法

等下,这还没算完成,最后,是进入我们熟悉的Windows XP做个全面的驱动程序安装。操作步骤是:(1)右键我的电脑―属性―硬件―打开设备管理器,看到了吗?这里有几个黄色问号或是感叹号的符号,代表的是需要为其安装驱动。(2)双击带黄色问号或是感叹号的硬件选项,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是,仅这一次”,并单击“下一步”然后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后点击“下一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在搜索中包括这个位置”,然后点击“浏览”这个选项,找到您所存放硬件驱动程序的路径,比如在D盘的Drive文件中,您就点击选择它,再点击“下一步”,很快就会自动安装完毕,您所需要的就是点下“完成”就OK了。当您往下照搬前面的操作继续把剩下标有黄色符号的硬件全部驱动了,那么就恭喜您,您已学会了Windows XP的安装啦!

6 结束语

当然,也许有人问,Windows XP已退市了,我要装的是Windows7,这操作流程也是一样的,只不过用的安装光盘是Windows7而已。另外,电脑公司最常用的Ghost版系统,就是以Windows原版在经过了成功安装后为蓝本,再结合个人所需又安装了其它常用软件,并基本上都已内置了安装密钥,就连硬件的驱动程序也集成在了Ghost镜像中,即保证了正版系统的操作稳定性,又可以让用户省时放心可用。好了,学会了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后您也可以为自己或他人制作称心如意的个人专属系统啦!

参考文献:

[1]恒盛杰资讯.系统安装与重装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35.

[2]余婕.电脑组装与系统安装[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56.

[3]王钢,程,邵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93.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入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预设故障-分组讨论-尝试修复-纠错重试-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篇(5)

摘要: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重组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两门课程的开设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核心硬件基础课程之一。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都会开设该课程。该课程从单处理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出发介绍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通过总线构成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建立清晰的“整机”概念,能够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硬件与结构方面重要的一门课程。部分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没有开设该课程。我们学校就没有开设。该课程主要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的确定,即确定哪些功能由软件完成,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从总体结构和系统分析这一角度来研究计算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新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国外相关教材内容

目前国外有很多类似教材包含了近乎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美国计算机专家William Stallings编著的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ing for Performance(Seventh Editon)是介绍当代计算机体系主流技术的最新技术的优秀教材。该书以Intel Pentium 4和IBM/Motorola PowerPC作为考察实例,将当代计算机系统性能问题和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紧密联系起来。主要内容有CPU性能设计、指令流水线、整数和浮点算术、微程序设计的控制器;RISC处理器和超标量处理器;最新的IA-64体系结构和Itanium处理器;PCI新型系统总线规范;cache存储器组织、cache一致性问题和MESI协议;包括行总线和最近研发的InfiniBand;最后是多个处理器的并行组织,包括对称多处理机、机群系统、非均匀存储器存取(NUMA)系统。

3两门课程的比较和整合

应用技术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做到面向市场、灵活有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把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征、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趋势和动向反映出来。整合后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整合后的实验主要是运算器及设计实验、存储器及设计实验、控制器及设计实验、系统总线控制实验、模型计算机实验等。

整合后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指令系统实现基本模型计算机、基于CPLD的模型计算机、基于RISC处理器的模型计算机、基于重叠技术的模型计算机、基于流水线技术的模型计算机等。注意根据课程进度进行相应的具体的实验项目,此外还要兼顾先简后难。可以先进性简单的验证式实验,然后稍有难度的设计性实验,最后是较大难度的综合性实践。

参考文献

[1] 钟荣柏.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 科教文汇,2007,(4).

[2] 王忠华,屈会芳.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3] 柴志雷.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2007,(27).

[4] 李玉桃,黄贤英. 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篇(6)

关键词 人事档案 计算机技术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医院的人事档案记录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人生经历以及工作经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人工处理,但是近些年来绝大多数的医院业务的日益扩大,人事档案资料随之不断增多,人工检索整理人事档案的方式渐渐不能满足人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①而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在对人事档案资料的全面、快速的管理,而且能提高工作的准确性,不失为增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1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1)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员工的正常工作(如个人档案管理、个人档案查询、个人工资管理以及日常考勤管理等提供便捷的查询形式,实现数据的自动筛选,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实现查询个人档案资料的目的。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相比,这种方法不仅具有速度快、精确度高、贮存量大、通用性强的优势,而且可以实现员工的自助查询,极大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可以给医院领导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信息,更好地满足其对医院的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人事调整工作。医院领导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可以实现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对检查、分析和监督工作,全面了解医院人才发展的趋势,以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制定合理的工作方针、做好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这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2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2.1 提高人事档案资料利用率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靠人工完成人事档案资料的整理和检索工作,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工作的精确度不能保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人事档案资料的快速查询,能够快捷地完成档案的接收、转递、借查阅、自动生成各种人事档案业务中的各类表格,具有精确性高、工作量小的优势。②在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查询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利用者的需要按其自身的特征(如姓名、所担任工作类型以及所在部门等任意与其相关的条件)对其档案进行快速的调取和查阅。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查询其职业类别、性别、职称晋升时间、职称结构、工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家境状况等。此外,利用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实现人事档案资料的输出过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输出个人档案、全体档案、人事卡片、各类人员名册、党团员名册等。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上述过程,不仅免去了人工管理人事档案的检索、查询、调取、翻阅、摘抄材料等一系列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省却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提供的资料全面准确,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2.2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事档案系统的信息,使其更加全面,不仅能够对人事档案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和统计,而且能根据人事信息提供近似实时的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自定义生成各种图表,工作人员对这些图标可以进行备份或者存档的操作,保证了人事档案信息的精确性,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此外,还可以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采取网络版的形式,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账号密码直接通过人事部分的网站访问进而查询个人的人事档案资料,而不需本人亲自到人事部门才能查询相关的个人信息,使得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3 实现人事调动的科学化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背景下,文字材料加口头汇报是医院任免一些干部所采取的基本形式,难免存在效率低下以及文字材料表达不全面的情况。而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把被任免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如平时工作、学习等)结合干部考核材料通多媒体的将被任免人员的整体形象以及资历形式表达出来,医院领导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对被任免人员有更为全面、清晰的了解。避免在片面、主观的情况下任免干部,实现了人事调动的科学合理化。

2.4 延长人事档案材料的寿命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原则上以计算机查询为主,一般只有在向计算机系统输入档案信息时才会用到个人档案资料的原件,这样就避免了人事档案资料的频繁调取和查阅,相应地会大大降低原始档案资料的磨损和人为损坏现象,使得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

2.5 节省人事档案资料占用的空间

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下,人事档案信息被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以后可以通过存储载体如优盘、光存储介质及硬盘等进行保存,而不需大量的书面资料,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有书面资料所占用的空间。

3 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为了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③

3.1 培养领导的现代化意识

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人事管理系统功能单一,仅仅只对员工的原始档案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诸如继续教育等新制度均没有提供支持。很多医院因为经济的原因或者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购买专用的软件系统。这些都限制了人事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了有效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必要培养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提供资金购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专用软件,创造一个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2 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涉及到数据安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以及防病毒等。人事档案数据库安全工作的内容不仅要防止非法用户的调取和查阅,还要防止档案信息被篡改和复制。所以,在完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纪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人员检索信息的内容和范围,确保医院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安全。

3.3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只有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才能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精确性和全面性。因此,应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更新维护意识,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为医院提供切实可靠的员工档案,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总之,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时代的需要,是医院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必做工作。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为医院提供切实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陆艳芬.档案信息网中数据库优化的探讨[J].兰台世界,2010(10):18-19.

篇(7)

    本文以某个IT产品销售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为背景,讨论了一个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其重要特征是:所涉及的项目是原有系统的一个升级替换版本。因此,需求分析过程不同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逆向工程获得对系统的初步了解;(2)在第1步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交流,最终获得基线需求。针对上述三个阶段,本文论述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以及所遇到过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措施,最后对需求分析中使用的工具,谈一些自己的初步体会。

【正文】

    我于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参加了某个大型集团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该大型集团的业务主要涉及到IT类产品的进销存。本人在项目中负责系统分析的工作,该集团企业原先已委托某个电脑公司开发过一套IT类产品管理系统,但是该老系统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如商品销售开单时,从确定开单到开单完成有时需要1~2分钟左右的响应时间,让客户无法忍受。(二)系统数据不准确,经常出现实物库存与电脑库存严重不相匹配的情况,使销售数据的统计产生一些混乱,有关财务的数据因此无法有效使用,只能采用人工录入方式补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的总经理决定参考原有系统重新开发一个系统,以便解决原系统所存在的上述两个难以克服的难题。注;原系统采用PB6.5开发,数据库采用SYBASE,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Server,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程序架构采用的是传统的C/S结构。

    鉴于该集团业务操作复杂,流程多,涉及人员多等特点,以及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有限,人员有限等限制约束条件,再考虑到必须避免前一系统出现过的结构混乱与难于维护等问题,我们决定要对原系统的需求做一个比较彻底的和切实可行的分析,由于原有系统已经开发了近两年,并且客户也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业务基本流程本身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把需求分析的过程分为三步:()分析原有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数据库结构和程序结构,(2)在获得第(1)步结果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此原型与客户交流,从而获得最终可用的需求结果。下面按上述三步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步是实施逆向工程,获取原有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原有系统在功能上大体上能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两年多的开发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可以避免多走弯路。在这一阶段,我们采用的主要工具是PB自带的Power Designer和PB Documents;前者主要用来分析数据库结构,后者主要用来分析程序结构,便于开发人员与高级用户理解程序。采用这两个工具的原因是:原系统过于庞大,模块多,数据库模式多,表格量很大,仅靠人工的方法很难从中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系统结构以及整体构成,而且原有系统未能提供一套正确完整有效的设计文档,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工具辅助来进行。在使用Power Designer分析数据库,并且用PB Documents分析原程序中的PBL以后,我们对原系统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结合对原系统的使用,基本明确了功能与流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用人工录入方式,产生了初步需求的自然语言文档。这里指出,使用Power Designer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如果一个表中的字段过多,而且又同时依赖多个表时,输出的表格相关图形很复杂,有很多交叉,且难于调整,不方便阅读及打印。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写出系统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和补充。

    通过第一步的逆向工程,我们获得了系统的基本需求。为了充分记录需求的变化及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决定选用Rational公司的Requisite PRO作为我们的需求管理工具,Rational公司有一整套用于需求管理的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包括Requisite Pro、Clear Quest等等,这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对需求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记录需求的变化情况,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等等。但是,我们考虑到Rational的一套工具全面实施会非常昂贵与复杂,需要非常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全面实施,因此,我们只采用了其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功能,那就是记录需求变更,记录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他跟RUP有关的功能都给略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项目的经费、人力以及国内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基本需求后,交由客户做评审井做适当补充,我们将经过补充整理后的需求作为正式需求记录入Requisite Pro所维护的数据库中,并对各个需求进行分类,设定优先级等,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数据库中直观地了解客户到现在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用户对我们用自然语言书写的需求文档有许多地方不理解,往往在花了较长时间阅读之后,仍不明白我们所描写的需求过程与他们所完成的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是由于首次采用Requisite Pro进行需求管理,在类型划分,属性值的确定上,部分开发人员没有经验,造成了不少反复,对于前者,我们的方法是想办法增加一些示意图,将大的流程分解为小流程,再与客户反复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双方理解一致的目的。对第二个问题,则参考了一些例子,再结合实际中属性的使用情况,给予取舍或者选择,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基本的需求库,定出了基本需求规格说明。

    第三步则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修改相应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在对第二步任务进行报告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用PB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就具体的业务流程与客户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原型,客户发现了许多我们与他们的理解相互不协调的地方,我们在修改需求的同时,也在Requisite Pro需求数据库中记录下修改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记录历史的作用是很有效的,如曾经有客户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对同一需求提了相反的需求,我们根据历史记录很快证实了该客户的提法有错误,在事实面前无需再作争论,同时利用Requisite Pro,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求相互之间有矛盾。经过这一阶段工作,我们终于获得了经过用户认可的需求基线,即是可用于下一步进行详细设计的基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