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学开题报告

文学开题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31 19:45: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学开题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学开题报告

篇(1)

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开题报告(文体形式)

课题名称:

姓名:年级:班级:

成果形式:完成时间:指导老师: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4、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实施的步骤

1、2、3、4、5、6、7、

表1—1开题报告(表格形式)

主题:

课题题目:

导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组: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

上网:

查书面资料:

总结论文:

发倡议:

2)阶段步骤:分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周

二周

三周

3)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老师等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篇(2)

有关《聊斋志异》中女性的研究,有的是研究具体的某个人物,剖析她的人物性格以及该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意义。例如:王林书教授的《聊斋•婴宁》赏析,就是从婴宁这个人物入手,以她的“笑”为切入点来分析这个人物,从而可以看到她的天真与狡黠。有的是从整体来研究,把这群女性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也就是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看的。如:李志孝教授写的《男权社会的女性生命本相—论〈聊斋志异〉的妇女形象》。有的是总体的把她们分几类进行研究,例如:巾帼奇美类、大家闺秀类、小家碧玉类等等。马瑞芳教授在她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一文中把《聊斋》中的女性形象做了很好的分析,文中从外表美的阿绣写到外表丑的乔女,不管外表怎样,内心世界都是美的。文中还写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形象、复仇女神的形象、才女的形象还有类似近代女经营者的形象等等,所有这些都能体现出《聊斋》中女性形象的真、善、美。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小时候看电视里面演过《聊斋》,对其中的女性人物留有一些印象,给我感觉她们所做的事情不亚于男人,有些佩服。《聊斋》中的女性形象很丰富,那么我主要是把她们的性格分类,从她们的性格来分析她们的形象及意义。

《聊斋》中所描写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权社会,那么在这个男权意识强烈的时代,妇女们又是怎样的呢?她们是怎样与人交往的呢?我想通过对她们不同的性格分析来揭示出对我们今天人们的启示意义,看她们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那都能体现她们为人处事的原则,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容:《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

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把作品中的女性分类

二、找出每一类的代表进行分析

三、总结这些妇女形象的意义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按老师的要求

方法:查阅前人的书籍,整理资料,写自己的主张想法。

安排: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夫校点.聊斋志异[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3.

[2]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5.

[3]朱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4]李灵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0.

[5]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2.

[6]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M].中华书局,2002.

[7]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8]徐大军.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J].蒲松龄研究,2001.

[9]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的导论和第二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

篇(3)

上午好!

20*年12月,我们申报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据全国规划办的领导说,以“校园文学研究”为对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全国尚属首次。我们感到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一年多来,在*大学、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国中语会的指导下,在各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众多大中小学同仁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作阶段工作汇报。

一、工作回顾

1.隆重召开开题会。20*年4月21日~22日,课题组在*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开题会。*等专家应邀出席了开题会。我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论证、指导,从不同侧面对课题研究发表了意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内容与策略。会后,我们还参观了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附中”,我还应邀在北师大附中作了题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学术报告。关于开题会的消息,20*年5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以《“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校园文学研究“升格”》为题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积极组织子课题申报。开题会之后,课题组积极组织各地学校申报子课题,发展实验学校,建立实验基地。目前,已有数十所大、中、小学报送了申报材料,包括*师大附中、*实验中学等名校在内的许多学校已完成评审立项工作,并陆续召开开题会,进入了研究阶段。石家庄十七中、大连开发区七中、本溪高中等校先后被确定为示范实验学校。辽宁大连等实验基地已经和正在建立。

3.严格实行规范管理。课题组建立了办公室,完善了管理办法,为每个子课题组建立了管理档案。课题组彭小明、王世龙还多次实地考察指导,先后到石家庄十七中、乐清市虹桥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市潞河中学、*市五十中学进行调研及现场指导。

4.搭建实践交流平台。课题组充分利用“中国教育文学”网站,报道课题研究动态,交流课题研究经验。上线文章达66篇,点击达3万余次。课题组积极与《中学生》《小学生生活》杂志合作,在该刊开辟“点击文学社”“互动写作”“自主写作”等栏目,刊发各实验学校师生作品。课题组承办了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发现“新人”,推出“小作家”,受到的肯定与表扬,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研究成绩

1.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各地“校园文学”活动开展较多,但理论研究欠缺。作为课题研究进入教育部规划课题,还是第一次,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成果不多,如何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我们经过反复探讨,初步拟定为(1)校园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3)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4)校园文学与人的发展研究等四大板块,抓住了研究的重点,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2.陆续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系列成果。例如我们出版了专著《校园文学与创作》,发表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研究》。在我的指导下,*大学六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也参与了研究,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博客与校园文学研究》《网络:校园文学的新平台》等也已定稿(已发资料袋)。*大学人文学院04中本一班学生李斌斌(笔名那那)还出版了三本头长篇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并正在写《长安妖娆》。课题实验学校——浙江乐清市虹桥中学的“生态写作研究”,石家庄十七中的“校园文学美文美读”探索,大连开发区七中的“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学有机整合”实践,辽宁本溪高中的“校园文学博客研究”,四川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的“儿童文学启蒙校本课程研究”,湖南临澧县四中的“高中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研究进长。

3.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推动了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多的学校选择了“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一板块的子课题。占申报的子课题有三分之一强。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也备受关注,如湖南桃源凌津滩镇中学、江台安丰中学等就较有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等也都进入了许多学校的视野。

三、问题和困难

1.研究进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在立项后没有认真进入实质性研究,以拿到子课题立项“证书”为终点,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2.缺乏深入的探索。部分子课题组存在着停留在过程描述层面,写作论文时往往停留在“怎么做”甚至只是“要怎么做”,而不去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规律”等等,因此没有从理论层面研究,没有新的思路、新的进展。

四、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课题组将严格管理,如不能研究或不作为的,将不发“结题证书”。

2.继续扩大研究队伍。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科学研究,本次会议后还接受子课题申报,还要发展一批新的实验学校,再建一批实验基地,欢迎有志校园文学研究的同仁参与。

篇(4)

(1)2017年11月下旬,理解论文题目的内涵,初步拟订查阅文献的计划;

(2)2017年12月中、下旬,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

(3)2017年1月—2月,熟悉论文中涉及到的预备知识,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

(4)2017年2月—3月,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接受论文的中期检查;

篇(5)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篇(6)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状况如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以案例观察、记录、反思的方法,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并不在抽象层次上评论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而是根据已有的文件和已经形成共识的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视角、功能、方式,作为衡量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的“尺”,来评判案例学校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独特功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界开始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时,不断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性学习需要防范陷入科学主义、精英主义,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贴近儿童的情趣与现实生活[2],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研究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3],并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完满个性[4]。

基于这些观点,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研究;作为儿童观察周边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学会探究自己周边的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另一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学者石中英根据《纲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三个特征[5]。学者张华、仲建维也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并且并不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内,而是一种突破单科限制,强调知识多样性、综合运用的学习[6]。

基于这些研究,本研究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的一种探究性学习,其特征也集中表现为自主性与综合性。

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者观察记录

2013年10月中下旬,笔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评论专家参与北京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文科班级开题报告会,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予以具体的指导与评价,同时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中,每个年级各呈现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这些开题报告的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案例中,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并由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上台以PPT形式予以开题报告展现。在展现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笔者观察到学生在陈述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被选题”倾向——即学生在陈述研究的目的、选题意义时,讲述通常是照着念一遍开题报告,并且其讲述内容明显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会出现诸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明显的教师口吻。还有些学生在评审委员对某个选题的意义提出询问时,根本无法回答,旁边的教师赶紧予以解释说,“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学生不太了解”。

(2)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以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陈述表现来看,学生的陈述热情并非很高。仅有几组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陈述中,学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热情程度排序,大致是: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文电影配音》、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语校园剧、课本剧创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级语文与英语学科合作的《戏剧表演的生活化》。这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节目;都需要学生通过表演形式进行成果展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观察反思

根据笔者对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文科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笔者对本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缺失

从笔者对该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些研究性学习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1)选题弱化了与生活的联系

从两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题目选择中能够看出,这些问题的选择都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是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而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兴趣脱离很大。初二年级语文组的三个题目都是与课本课文紧密相关,是课本中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鲁迅式散文”的再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途径,深化学生对鲁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级对《诗经》的相关研究也是基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英语学科中,英文电影配音、英文电影欣赏或话剧表演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在开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政治、历史中的主题是大众阅读的首选,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对这类选题更加地热衷,初二年级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更像一个系列,而不是研究性学习这种主题学习应该具有的题目。

(2)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不适应,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教师学职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不管是柏拉图的“助产士”,还是“爱弥儿”式的自然教育理念,或者现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在说明教师的角色在于去“帮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仍然是传统课堂的延伸,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从开题报告会的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在“告诉”而不是“帮助”。这种指导方式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都显得“一本正经”,没有试图理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二是开题报告的撰写与陈述过程中,教师干脆,学生表现出的被动状态令人吃惊,学生可能直接陈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话语。

此外,在教师对学生开题的评论上,教师毫不隐讳自己希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与实际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想法,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对学习成绩或学生德育带来积极影响。例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中的情感与表达》研究,教师在评价时建议学生更多体会“忠、孝、礼、义”等感情,而不是学生最初所提出的亲情、友情、爱情。

事实上,上述这些教师对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选题方向的指导,都集中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仍然与传统课程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相违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教师指导都削弱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学习,应以儿童视角为主

设立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应当体现主题学习的方式,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视角出发,自主地探索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世界。然而,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还是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计划制订者,削弱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事实上,北京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这种情况并非独此一家。笔者在山东省与云南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也同样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从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从题目选择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儿童视角缺失问题。尽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但它的主题学习性质更应该体现跨学科和问题意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减少教师干预,还原研究性学习是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儿童自主对身边世界探索的本质,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话题。当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这种大家都不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2003(5).

[3][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篇(7)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