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04:29: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国咖啡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服务品牌;顾客体验
1 理论回顾
美国著名服务营销学家Berry通过对14个成熟且表现优异的服务企业进行研究,在与产品品牌建设过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强调客户服务体验在品牌创建中具有突出作用的服务品牌建设模型,如下图所示。
Berry指出,对于产品营销来说,该企业的品牌主张和外部沟通是品牌资产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当服务是主要的供给时,尽管企业的品牌主张与外部沟通对品牌知名度有影响,但顾客体验在品牌内涵与品牌资产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别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服务本身的特点。服务具有无形性,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将无形服务转换为具体的利益和完美体验,而服务品牌作为无形服务的有形标志之一,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有不可分性,于服务而言,生产和消费往往同时进行,提供者是服务的一部分,服务提供者与顾客的互动是服务营销的典型特征,在服务品牌的建立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变性,服务会因其接触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服务。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价格、周边环境都成为服务品牌的相关要素,如何统一所有服务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是服务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服务还具有易逝性,服务不能存储因而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服务企业进行合理的需求与收益管理,谋求需求与服务生产的匹配。
服务不同于产品的上述特征决定服务品牌建设在服务企业竞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有力的服务品牌能够增加顾客对服务的信任感,能够降低顾客进行服务消费的经济社会安全等感知风险,保证顾客与员工的持续一致的互动体验。
3 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建设的影响
品牌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创建品牌资产,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服务过程中的顾客体验是决定品牌权益的关键因素。品牌资产主要由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内涵两部分构成,品牌认知度直观的反映顾客识别、记忆品牌的程度,而品牌内涵是对品牌的整体感知,由外部品牌传播和顾客体验共同决定,而外部品牌传播是指口碑等企业不可控的传播,因此,服务企业品牌建设与培育的重点是顾客体验。
顾客体验能够让顾客在服务消费的过程产生行为、思想和情感相关的积极品牌联想和品牌意义,加强顾客对品牌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顾客对品牌的评价,最终达到培育品牌忠诚的目的。星巴克咖啡是增强顾客体验从而构建品牌形象的典范,星巴克通过优质的服务、优雅舒适的消费环境赢得顾客。
4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建设
4.1 战略性品牌分析
进行战略性品牌分析是品牌创建的基础,服务品牌建设首先要对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着明确的认识,使品牌能够与顾客产生共鸣,与竞争者形成差异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通过对企业自身、顾客、竞争对手、利益相关者、宏观环境的分析,更好的识别顾客需求,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提供更具选择性、目的性、个性化的服务。麦当劳允许全球范围内的餐厅针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推出差别化的产品,其在英国推出了Bacon Roll早餐三明治,在法国推出了优质的M Burger,在中国推出用鸡蛋、西红柿和胡椒做成的火腿麦香酥。
4.2 差别化的顾客体验
在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对服务企业来说,能够带给顾客差别化的体验是在顾客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的基础。星巴克咖啡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其优雅的环境,优质的顾客服务使其成为人们在休闲时刻舒适体验的不二选择。星巴克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星巴克想要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递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感染顾客,从而带给顾客一种别样的体验。
4.3 明确品牌主张与定位
服务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提出明确的品牌主张,与顾客、利益相关者产生情感上、利益上的共鸣,而品牌定位是使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最简单的物质需求发展到追求独特而难忘的消费体验,因此品牌价值也已经从功能价值上升为情感价值、体验价值。例如不同品牌定位的汽车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代表不同的体验,奔驰的定位是尊贵、沃尔沃定位为安全、凯迪拉克高贵奢华、玛莎拉蒂豪华舒适而奥迪是科技的象征。
4.4 品牌内部化建设
由于服务具有不可分性,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服务提供者即员工在顾客消费过程中与顾客高度接触,故员工能否以品牌承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对于形成良好的顾客体验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品牌的内部化就显的尤为重要。企业通过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并且推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可以使其更好的了解和践行品牌承诺。在品牌内部化上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其为顾客提供高标准化的服务而著名,丽思卡尔顿酒店通过对员工提供完美的培训和遵循三步骤服务及12条服务准则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注重个恶人服务和职能服务。在其3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个我们熟知的丽思卡尔顿理念。
4.5 加强品牌传播
根据Berry的服务品牌创建理论,外部品牌传播可以深化顾客对服务品牌内涵的理解,从而构建品牌资产,因此加强服务品牌传播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品牌在传播上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方法将其品牌价值主张与定位传递给目标受众,因为顾客体验在顾客之间是互动的,顾客对服务品牌的满意评价会传递给其他目标受众,从而形成对服务品牌的口碑营销。在营销传播上,星巴克星巴克的广告费预算为每年 3000万美元,仅占销售额的百分之一。星巴克一直坚持不以广告提升形象的策略,而是保持舒适的环境和一贯优质的服务,以消费者口头传播的方式来推动星巴克目标顾客群的扩大和增长。
参考文献:
[1] 范秀成 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 2001(6):16-20.
[2] 罗惠 服务品牌提升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08(5)
[3] 罗选荣.韩顺平 LUO Xuan-rong.HAN Shun-ping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接触点管理[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4] 卢颖 体验经济时代的服务品牌建设[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08(11)
我一向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价值竞逐的状态,这种竞逐有时激烈、有时宽缓,但是无论如何,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不会是单一的色调。在21世纪的今天,我感受到几股价值/力量正在激烈竞逐、拉扯中,而竞逐、拉扯的结果,将决定人类下个阶段的生命风格,而前述这个多元竞逐的格局,正与数位时代的来临息息相关。
第一,人们透过网络世界,尤其是各式各样的社群媒体得以进入更大范围的生活圈(包括虚拟的生活圈),进行更频繁的接触,可是在加入一个更大的社群之后,往往疏离了实际生活中人与人的接触。第二,数位世界造就了知识的公共性,造福无限,可是这也使得原先需要经费来维持及推进这个公共性的机制产生危机。第三,极轻、极薄、无纸造成不可思议的方便性,但是也根本地挑战了千年来的书本文化(Book Culture)。
本文所要谈到的书的危机,可以分成两方面。其中一面与前述数位时代的挑战有关,另一面则是与来自人文学界“自然科学化”的倾向有关。
2012年我读了Anthony Grafton《书本的危机》(Codex in Crisis),他说:“自印刷术之后,计算机与网络对阅读造成的影响,没有任何科技可匹敌。”我原来期待他能对书本的危机提出一些看法,但是这本小书大多是在讲书本、图书馆与读者的历史,虽然也触及网络及电子书,但对我所关心的如何保卫“书的文化”着墨不多。“书的文化”与计算机及网络的文化是否一定是彼消我长、你死我活的关系,目前似乎还没有解答,但人类应努力设法使它们成为互补、伙伴的关系。
倒是第二个现象,我的了解比较亲切。2000年我开始担任台湾国科会人文处长,我观察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台湾的人文社会科学正逐渐从“书的文化”转变成“论文的文化”。也就是说,在自然科学强大的笼罩之下,人文及社会科学正在模仿自然科学,开始以撰写单篇论文作为他们最主要的表现研究成绩的方式。当时我们采取了一个政策,由人文及社会科学中心每年编800万新台币补助出版有审查的专书。有一次国科会副主委问我们:这个数目够用吗?没想到一年下来,根本花费不到1/5的预算。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论文文化”的压倒性胜利,表现为学术界普遍轻视或怀疑书的严谨性与贡献度,并狂热地追逐SSCI或其他有指针系统的学刊。学者的考绩与升等成绩表中倾向于把“期刊论文”放在最前面,而把“专书”放在比较次要的地位,或是仅仅当作“参考”。这是18、19世纪以来人文学科所从未经历过的变化,进一步促成了“书的文化”的萎缩。我知道这个现象在中国大陆还不成问题,可是在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形成重大的危机。
两三年前参观一家报社时,负责人略带欣喜地宣布“无纸时代”的来临:将来的报纸不用印出来,极可能是每家墙上挂着一个大型阅读器,订阅的人每天会从阅读器收到报纸,然后在阅读器上看;当然如果有“好古成癖”者,仍可以自备纸张印出。听得我胆颤心惊,使我心中几个美好图像逐渐模糊:普林斯顿市中心帕玛广场上那一尊少年阅报的塑像变得过时;美国有一则电视广告,一位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一面喝咖啡、一面把报纸折成许多折的老人,也变成明日黄花。
当然,也有人宣示“无书年代”的来临,电子书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电子书有无限的方便,一机在手,历览千古,不必像我弟弟,为了怕没书读,每天背着大量的书来来去去。甚至已有许多人谈到,将来图书馆的藏书将“云端化”,则将来连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似乎可以省去。事实上,西方有些大学已经开始将图书馆改为“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
亚马逊书店()的崛起则是更早的事了。当我发现可以轻易地透过网络从美国买到我想要的书时,已经是亚马逊开店多年后的事了,而且我注意到书店创始人在普林斯顿读大学部时,几乎与我同时(我在博士班)。后来,台北有了博客来书店,不必逛书店也几乎可以买到任何的书。甚至我们过去所引以为乐的逛古典音乐的唱片或CD店,也慢慢地被iTunes Store或其他线上音乐商店取代。
舌尖上的母校
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响,“舌尖体”开始走红,不仅有“舌尖上的安徽”、“舌尖上的平潭”,网友还纷纷炮制“舌尖上的母校”纪录片文案。
舌尖上的北大
第一集《元培食单》:介绍从一直到周哈默等历任校长对伙食的重视及伙食与美育的关系等等,访谈一下伙食处崔主任,讲述崔主任在骂声中坚持办伙食的心路历程。
第二集《食堂的锦旗》:介绍学一酱肘子,学五啤酒鸭,新学三鸡腿饭、沙茶牛肉饭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伙食以及饺子部“猪肉南瓜馅”等有争议菜品。
第三集《宿舍的秘密》:主要介绍同学们克服用电限制,在宿舍利用电热杯、电饭煲做菜并把菜谱发到网上的故事,计划采访杰出伙食校友张小姗等一批人。
第四集《四大美食》:介绍西门鸡翅、华美烤鱼、博实包子等传说中的四大美食。
第五集《食街春秋》:介绍西门、东门、南门外小馆子,如作为第七食堂的何贤记等。
第六集《午后时光》:附近咖啡馆、茶馆,校园小资们的下午茶去处,可以介绍下风靡清华、北大的“奶茶文化”,探讨其伙食方面的文化成因。
第七集《月下独食》:瞧电视、上网时候吃的零嘴、大果粒酸奶、冰激凌,以及伴随熬夜时光的方便面、茶叶蛋、鸡蛋饼、花生仁等等。
第八集《散伙酒饭》:毕业生闹酒疯、裸跑校园、以及三国杀等新时代酒令。
烧香
这几天晚上天气闷热,宿舍12点后又没有电,于是我把凉席铺到楼道睡。刚躺下就被蚊子编队围住,我只好翻箱倒柜找出盘蚊香,点上放在脚底下,安然睡去。
结果又不到一个钟头,我被一声男人的尖叫惊醒,我大怒,只见一人哆哆嗦嗦地说:“你……你……铺个草席躺楼道里就够吓人的了,还烧柱香!”
年龄
我在一家公司实习,第一天去一位男同事问:“妹妹你哪一年的?”大家纷纷说他:“哪有你这样的,太直白了吧,女孩子的年龄不要随便打听。”男同事顿了顿,说:“好吧,那妹妹你出生那年开始搞改革开放了吗?”
开瓶
国庆和同学去学校旁边的饭馆吃饭。人很多,服务员有点忙不过来,菜是上齐了,同学大声喊服务员:“信不信我用大拇指就能把啤酒打开?”服务员放下手中的事惊奇地说:“不信。”他淡淡地说:“那你还不把瓶起子拿来。”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找一位写相关题目的师兄考资料,只见他电脑里名为“硕士毕业论文”的文件夹里有以下文件:毕业论文.doc,毕业论文改.doc,毕业论文改2.doc,毕业论文改3.doc,毕业论文完成版.doc,毕业论文完成版2.doc,毕业论文最终版.doc,毕业论文最终版2.doc,毕业论文最终版3.doc,毕业论文最最终版.doc,毕业论文最最终版2.doc,毕业论文绝对不改版.doc,毕业论文绝对不改版.2doc,毕业论文绝对不改版3.doc,遗书.doc。
数学系
我们数学系一共10个班。今天与某人偶遇。他对我说:“你也数学系的?你是10班的吗?”我对他说:“你是9班的吗?”他对我说:“你是8班的吗?”我对他说:“你是7班的吗?”他对我说:“你是6班的吗?”我对他说:“你是5班的吗?”他对我说:“你是4班的吗?”我对他说:“你是3班的吗?”他对我说:“原来你是2班的啊!”我对他说:“原来你是1班的啊!”二人抚掌欢笑。
旁边传来对话。“你也中文系的?我是2班的,你呢?”“我是1班的。”
度假
看见深圳的一位主持人在微博上发在巴黎度假的照片,背景是卢浮宫。结果她的粉丝留言:哇,你又去世界之窗了啊?你们深圳人好幸福啊,时不时就能去一次世界之窗玩。
笔记本
我原来的笔记本太傲娇了,每次开机时间都是1分30秒以上。今天买了个新本儿,我把两个本并排放在一起准备转资料。结果旧笔记本的开机时间破天荒才40秒,一举击败70%的电脑!果然是压力催人上进啊!
能力
我和几个朋友合资要开一家公司,为了彰显公司的实力,特取名“能力”!“能力公司”听着多霸气啊!兴高采烈地从工商局拿回执照,我们几个傻眼了,只见执照上大大地写着“能力有限公司”。
春联
我是我们村唯一的大学生,过年回家,村长让我写幅春联挂村委会门上。村长找来村里最漂亮的两个姑娘给我磨墨、润笔、铺纸,我构思了半天,胸有成竹地写下了上联:Hello,下联:World。
吃面
在食堂吃饭,一不小心一滴沾满辣椒油的面汤就飞到我的右眼里,顿时眼泪就辣出来了。我用纸巾沾也没用,于是想着快点吃完回寝室用水冲,就捂着眼睛飞快地扒面,结果一不小心,又一滴油飞到左眼里了!于是路过的人就看到一个双眼紧闭泪流满面的女人发泄似地吃着面条……
庆祝
论文答辩完跟同学出去喝酒庆祝,怕女友担心就没跟她说。晚上8点,发短信找她聊天,果然她回复在玩解谜游戏让我自己玩去吧。1点半我特意找了间安静的厕所打电话过去叮嘱她该睡觉了,一切都跟往常一样。结果第二天她问我:“酒劲下去了没?”
【关键词】差异;饮食;文化
饮食,在远古时代以来就在人类的生活中占首要地位,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回首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结构,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悠久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风情形成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特点。西方的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化形成很多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饮食文化。本文试图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更好地展现西方饮食文化特点,从而有效的增加跨文化交流的适应能力,推动我国饮食文化特点向全世界各国传播。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
1、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影响了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对食物口感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人们还注重食物的外观;西方人的饮食都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重视原料的新鲜程度,以及食物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所以西方人喜欢生吃蔬菜,例如:蔬菜沙拉或搭配汉堡、三明治等食用。因此,西方人强调饮食对人体的健康是在满足饥饿感的基础上能否给人体带来必须的营养成分。
2、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米饭或面食作为主食,人们的日常饮食主要以素食为主,蔬菜类菜品占主导地位,肉类和鱼类经常在节假日等聚会或筵席时使用。“据西方的植物学者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饮食对象中,像黄瓜、白菜、豆角等绿色蔬菜是首要的选择目标。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的主食以各种形式的面包为主,肉类食物相对而言占有及其西方人在饮食对象这方面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人在这方面就很看重所吃的食物是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由于肉类食物的营养含量最高,所以,西方人都特别喜欢吃肉食,例如:牛排、猪排、火鸡等肉类食物。
3、饮食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的用餐方式一直以来都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每个人都围着圆桌团团而坐,共同享用一桌美食。像这样的用餐方式通常被人们称为“合餐制”。合餐制的用餐方式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亲切的感受,使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美味的菜肴。相对中国而言,“西方流行自助餐,这样更有利于相互了解。”在西方国家中,无论是在家人之间举行的聚餐还是商务人士举行的晚宴等重要用餐仪式,西方人更喜欢用自助餐的形式来享用美味。人们在这种用餐方式下不但有利于自己可以随意吃到喜爱的食物,还可以让人们边用餐边和不同的人们进行交谈,同时也把西方人向往追求自由、强调自我尊重的原则发挥的恰到好处。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1、饮食风俗的差异
饮食风俗的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等等。日常食俗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每天的饮食内容。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以米和面作为日常生活的主食,菜类以蔬菜类为主要食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喝酒或喝茶。在节日食俗方面,我国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都设成相应的节日。在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相应的食物来庆祝。例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主要是煮汤圆吃。西方人的日常食俗主要是以三明治和汉堡为主,以牛肉、猪肉等为主要菜类,人们除了喝酒之外,咖啡是必不可少的。西方人的节日食俗相对中国的节日食俗而言,没有那么讲究,在大部分西方人的心中,圣诞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人生礼俗方面,西方人的宗教意识比较高,人们会举行宗教仪式并且举行盛大的晚餐,例如:烤火鸡、烤乳猪等食物来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福,寄托健康、快乐的心愿。
2、气候环境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突出,总体来说东、西两部分地区的反差很大。沙漠和草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而东南部主要是临近海洋。因此中国的气候环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差异,所以中国人利用这个特点在海边以鱼类、海鲜为主,山区以野果和山珍为主。我们以米、面为主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由此看来,中国人由于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素食为主的饮食文化。由于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主要由陆地与海湾交错而成,因此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由于受气候影响,西方国家十分适合发展畜牧业以及利用开发海洋资源,这也使得他们养成了肉类食物作为主食的饮食文化。
3、的差异
古代中国在最初的时期是没有本国宗教的,所以我们的宗教意识相对来说不是很强。后来我国开始有了宗教,即佛教和道教。在佛教刚刚被传入的时期,佛教的僧侣们的饮食和普通民众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慢慢发展,统治者开始限制僧侣们的饮食,禁止僧侣们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道教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宗教,道教在饮食方面和佛教的规定一样,也禁止信奉者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宗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特别深远,大部分西方人都普遍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教规对人们的日常饮食也有明确的规定。通常古代的基督教徒们的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不吃肉类食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基督教徒们在饮食方面基本上没有禁止吃的食物了。但是血类的食物还是禁止食用的,肉类食物必须是已经被屠宰完成后才可以食用。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中西方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彼此间互相吸收。这不仅为我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西式特色,也为西方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中国的民族特色。目前,在中国的餐饮市场上,西餐所占的比重正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着接受这些西式食物。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不但带来了甜点、咖啡、沙拉等西式食品,也带来了许多先进的制作工艺和健康的饮食方法,这些都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鲜活力。由此看来,中西方各国的饮食文化在彼此的国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西方各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饮食也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喜爱之情,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
四、结论
徐卡嘉:感觉非常好,牛津有一种古老的气息,所有的考试都在考试学院进行,那是一个非常高的教堂,考生必须穿白色的衬衫,白色的领结,深色的西服,深色的袜子,还必须头戴博士帽,身穿博士袍。牛津有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学生会有两个导师,一个是在学历上给你辅导,还有一个就是在生活上给你辅导,让你受双重呵护。只有大型的学校才能坚持这种做法,其他的一些小的学院就不行,像伦敦大学就慢慢的转向美国这种一个导师的教育方式。
徐小平:当你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徐卡嘉:我当时有一点不会动了,因为考试的前5分钟写字非常的困难,感觉上好象在一种迷失的状况当中。
徐小平: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作弊就难了。
徐卡嘉:有一次我穿了一双白色的袜子进去了,导师只是在考试的最后提醒你说下次不要穿,应该说是一种人文的关怀,比方说考试的前几天,我穿着博士袍去食堂吃饭,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徐小平:你认为牛津大学的“新”在哪里?
徐卡嘉:新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的新的一些东西,很多学生都是很休闲的样子,我觉得在这种环境当中,有新的东西进来,并且在学生当中,美国的学生是最多的。许多学生在哈佛、耶鲁都读过了,所以他们想寻根,一看美国没有什么学校可以读了,又一想如果的是理科的话可能会去剑桥,如果是文科的话,就是会来牛津大学,这是他们的根,他们会不远万里而来。
徐小平:牛津大学现在的人文教育或科技教育,在世界上处于什么状况?
徐卡嘉:现在这个学校的排名并不是特别的高,有的时候传统是一种力量,就像对新新人类来说他是一种力量,但是传统又是另外一种,实际上人们会在中性化的角度上追求一种极端,就像最传统的衣服,其实材料就是叶子,但在现在来说却是新鲜的。所以牛津大学最传统的东西就是最现在的东西。
徐小平:中国人去假如雅思6.5或者是更高,能够到英国读书吗?
徐卡嘉:一般来说应该要读预科,其实这就是英国学校的生财之道,多读一年就多交一年的钱,还有一点其实中国的高中学生如果有机会或者在经济上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可以去英国读他的高中的第二阶段,那样的话首先不需要雅思的成绩,还有牛津或剑桥这样的大学是不招收预科的学生,如果你想去这两所大学的话,以上这个建议是非常好的。
徐小平:那最佳的年龄是多少?高二还是高三?
徐卡嘉:我觉得高二、高三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高三不学新的东西,高二也可以,当然最自然的就要高二毕业之后,去那边读高二的第一年,因为他们的高中实际上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两年,第二个阶段是后两年。英国的基本学制是这样的:大学之前的学制基本上是初中三年,高中四年,一共是七年。高中前两年要完成一个考试,相当于我们高中毕业会考,考完之后,后两年的时间可以去选择至少三门课程,剑桥的要求要考到三个A。
徐小平:然后自然的进入高四。在这个时候学的课程就是大学要学的课程吗?
徐卡嘉:主要就是语文、数学等课程,英国的大学考试是这样,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有一个借鉴的意义,第一他的考试科目是任选的,那么中国的考试为什么考的这么的好,他是死的,就是数学、英文、英语,所以中国人考的这三门课是最好的。英国就是可以任选三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由的选择机会比较大。命题委员会委员有5个,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你可以随意的选择考试,最后的效果的是一样。实际上英国秉承了一个精英教育的传统,他们觉得要培养出20%的大学生就可以了,这个20%能把剩下的人管理好,服务好,所以英国的大学才这么少,至今布莱尔提出了一个目标,他说要把英国的50%的人培养成的大学生。现在,牛津和剑桥每年要在中国招收100名本科生,高三毕业直接可以读本科的一年级。有一名学生,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他高考的分数是640多分,他可以进入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但他选择申请牛津,被录取了。
徐小平:对于大学本科四年的人留学英国有什么意义吗?
徐卡嘉:我觉得首先是另外一种思维,英国我觉得他的教育体系或者教育制度,是处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感觉,在这个情况下,他还是比较传统的,而美国对学生的能动性的要求或者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会强一些,中国学生到了英国就可以沿着传统的教育制度逐步的接受西方的观念和文化。
徐小平:英国没有奖学金吗?
徐卡嘉:有一点,很少。稍微注意一点就是有些奖学金基本上给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和交流人员的。
徐小平:我们知道你的论文是关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状况,那么你的论文具体的题目是什么?
徐卡嘉:这个论文的题目就是中国本科生在英格兰,我的论文是一个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我把范围限制在英国137个大学。当时我为了做这个论文,用了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英国15个城市,80所大学的144位中国的本科生,首先我要表示感谢,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我的朋友的朋友,我可以住在他们的房间里,跟他们一起去生活,一起去交流,去亲身经历他们的生活,所以实际上我的成本是非常的低,他们确实给我很多无私的帮助,而且可能有一些信息是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的一些事。我还研究其它一些问题,比如说他们是在国内是从什么阶段出去的?是高二还是高三,后来的结果是高二出去的学生最好。
徐小平:实际上他有更从容的时间去学语言。
徐卡嘉:而且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去的是语言。我还做了一个分析,就是语言课程读的时间越长成绩越不好,时间不能超过一年,半年足够了。新东方的观点就是3个月。
徐小平:和你的科学因素一致了。
徐卡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每天的学习时间,我做的非常的仔细,我会从两个角度问他,一是每一门课程,需要多少时间预习,多少时间复习,了解他们每天怎么安排,然后我把两个时间算一下,如果对上了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对就在安排一遍,准备一下,最后确实就是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好。
徐小平:这个和传统的教育是一样的。
徐卡嘉:这个相关的关系是40%,什么意思?就是40%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有效时间决定,但是剩下的还有60%因素不是有效学习时间决定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正比的共变关系是40%,那么有40%的因素是因为学习时间长。
徐小平:因为高二?
徐卡嘉:对,但是从统计学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显著的东西了。很惊人的一个东西,一个典型的发现,一个说明问题的发现,一般来说他们是5个小时的学习,就是说在课堂之外的学习,加上课堂的时间一般是8个小时的学习,很平均的。
徐小平: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去英国读文科。
徐卡嘉:你的语言的准备必须特别的好。
徐小平:但是有一些专业比分说媒体的文科我觉得没有用途。
徐卡嘉:我觉得读媒体英文的成长速度非常的快。
徐小平:我关心的是学习的出路,你观察下来,你觉得学习理科的学生的出路怎样?
徐卡嘉:现在基本上回国,为什么有很多人不愿意去英国,而愿意去加拿大,是因为英国移民不容易,比方说学计算机的,学法律的,学金融的,在英国照样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徐小平:这些学生他们毕业之后想回来吗?
徐卡嘉:大部分想回来,说实在的,中国的学生在英国有一点格格不入,而且会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如果一个国家是弱小的,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在国际上就抬不起头来,虽然中国已经发展了,但是在西方人看来还是10年之前的中国或者5年之前的中国。套用英国精英教育的传统,我们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上大学的学生,你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进行服务,如果因为你的今天的不努力,那么剩下的那80%的人很可能会因为你而变的更贫穷,因为你是服务和管理他们,所以有的时候个人的努力,个人奋斗,个人学习不完全是为了你自己,更多的是为了身边的这些人,那80%的人。
徐小平:从你的观点来说,这些留学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徐卡嘉:我想是这样的。
误区一:
一入“英语国”,口语自然溜
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留学生英语应试水平最强?我想答案毫无疑问是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时,我听到澳大利亚本地同学对中国留学生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评价如下:“You Chinese are so brave to come here with such a high IELTS mark and poor oral English!”很多留学生曾天真地幻想:只要能攻克雅思考试,并在说英语的国家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口语水平就能达到和native speaker沟通无障碍的境界。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No! We Can’t!”
其实,真正到了澳大利亚这样的移民国家后,你会发现,如果自己不努力寻找说英语的环境和机会,在这里提高口语跟在国内一样困难。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在澳大利亚留学时,课堂上大部分的课程形式都是以讲座(lecture)为主,如果留学生学的不是文科或学术性很强的专业,那么真正能锻炼口语的演讲(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其次,澳大利亚人口中华人的比例非常大,再加上澳大利亚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还在逐年增加,所以澳大利亚的华人会愈来愈多。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校园里和课堂上中国人扎堆的现象越来越多。我就曾在课堂上见过全是华人成员的讨论小组,更滑稽的是这个小组成员在讨论时完全用中文交流。所以说,如果留学生不克服自身的羞涩与胆怯心理,在留学时只选择和本国人接触,那么很难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出于上述以及其他原因,很多留学生郁闷地发现出国后自己的口语水平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所以说,留学生一定要走出“只要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口语自然会提升”的认识误区。要想真正提高口语水平,留学生还要克服胆怯心理,努力寻找锻炼口语的机会,比如多选择“老外”做室友,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在小组作业时尽量选择不同国籍的同伴等。总之,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是一样的。
误区二:
作业倚小组,论文靠书库
在国内的一些大学中,学校图书馆通常只有在期末考试前两周或是写毕业论文时才会爆满,其他时间都备受“冷落”。这种现象反映了不少中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不注重知识积累,到临考或临毕业时才临阵磨枪,勉强通过考试或依靠拼凑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抱有如此学习态度的人把留学生活想得更美好:国外拥有那么丰厚的图书馆资源,那就更不愁写论文时拼揍不到资料了;国外大学的作业形式多为小组作业(group assignment),那只要努力争取到一个好的小组,倚仗其他优秀的组员就不愁完不成作业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都彻底不用愁了呢?答案:“No!”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观念中,抄袭是最被学术界所不齿的一个字眼。各所大学为了保证学生论文的原创性,不惜斥巨资引进防抄袭软件来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以我所就读的悉尼大学为例,学生每个科目所提交的电子版论文不仅要和各大联网的资料库文献进行严格对比,而且学生之间以及每个学生不同学科之间的论文也要进行仔细对比,审查之严格可见一斑。在小组作业占有很大比例的学科当中,小组作业的分数中还会考查到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分数(peer evaluation),即小组成员以不记名的形式对本组其他成员进行打分。如此一来,想自己偷懒不努力,倚靠其他优秀的组员取得好成绩的美好想象也就化作泡影了。所以说,在澳大利亚大学如此严格的学习监督体系一下,要想取得好成绩,只能依靠自强不息和勤奋努力。
误区三:
旅行耗财力,宅家才给力
饱览异国风情是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精彩部分。但不少留学生总是对旅行产生的高额费用叫苦不迭,他们宁愿选择把假期时间花在钻研厨艺或是追赶各种热播剧中。然而,在澳大利亚旅行真的需要花费那么多的费用吗?答案:“No! You needn’t!”
留学生如果担心出行的交通成本,可多在网上关注一些经济实用的出行方式。有一个订机票的网站叫廉航网(cheap flight),只要提前预定,留学生就有可能在这里订到折扣非常低的机票。留学生如果担心住宿成本,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经济、新颖的住宿方式,比如住青年旅社(Hostel)或者做沙发客(Couchsurfing)等。这些住宿地虽然条件一般,但通常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旅行爱好者,为“驴友”在这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实,旅行中最大的收获并不在于吃和住,也不在于与各式各样建筑物的合影。旅行的收获在于自己对未知世界的体验和认知,与陌生人的交流和沟通,对新颖生活方式的经历和感悟,进而更好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些都不是宅在家里能领悟出来的。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留学生把海外学习和生活比作“镀金”的话,那么在国外的旅行生活也是不可忽视的“真金”之一。
误区四:
打工拼体力,学费不费劲
在踏上异国国土之前,很多准留学生就根据一些道听途的信息打好了如意算盘:留学要一边学习一边打工通过打工把高昂的学费挣出来。那么,在国外真的能通过打工赚出学费来吗?答案是“No! You can’t!”
兼职工作确实是留学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勤工俭学机会。合适的兼职工作不仅能减轻留学生身上巨大的经济负担,也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了解留学国家的好机会。但据我观察,留学生如果过分地注重兼职工作,尤其是体力型的工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要知道,国外大学各学科的考试通过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有些学科如果没考及格的话,可能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选择重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留学生只是为了赚取学费而耽误了学业,最后再沦落到要重修课程的境地,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而且,据我了解,欧美国家的留学费用相对比较昂贵,而很多兼职工作的时薪(澳大利亚为平均每小时12澳币左右)并不可观,因此这种通过兼职工作赚足学费的想法无疑是痴人说梦。在澳大利亚,为了防止留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打工上,政府也推出了相关法规,规定留学生每周合法兼职工作的时间不可超过20小时。所以,兼职工作不是不可以做,但当兼职工作和学业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时,究竟孰轻孰重,聪明的留学生应该了然于胸。
误区五:
“老外”自来熟,朋友自然足
“老外”这个词似乎一开始就和“热情”“友好”“自来熟”等一系列词汇联系在一起,而留学生们也总喜欢幻想自已在异域与“老外”朋友们打成一片、不分彼此的美好画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就我对澳大利亚当地人的接触和了解来看,答案:“Not sure!”
澳大利亚人素来以“热情”“好客”著称,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澳大利亚,即使你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他们也会微笑着和你打招呼,更会在你迷路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但是,如果凭此就认定能轻松交到澳大利亚朋友,那就错了。对留学生来说,想真正拥有一帮可以交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无话不谈的“老外”朋友不那么容易。首先,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大大利亚人崇尚自由、不受束缚的价值观,而中国人普遍崇尚以家庭为重以及凡事以他人为先的价值观,这种中西方观念上的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影响留学生和澳大利亚人之间的顺畅沟通。其次,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澳大利亚人更喜欢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只要有假期,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自驾出行,醉心于在海边边喝咖啡边晒太阳的恬淡生活。而中国人天生爱热闹,喜欢扎堆儿聊天,聚众游乐,要让他们坐在海边喝上一天咖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后,语言沟通的障碍也阻碍了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的深度交往。其实,在我看来,“老外”朋友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一定非要发展成那种掏心掏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中国如此,在澳大利亚亦是如此吧。
误区六:
国泰民安康,偷盗去无踪
在我确定去澳大利亚留学前,有朋友来祝贺:恭喜啊,到了那边,再也不用担心偷盗抢劫了,那边可是太平盛世啊。那当我抱着穿越到唐朝开元盛世的心态来到澳大利亚之后,是否真的发现了一个无偷无盗的太平盛世了呢?答案:“No!”
客观地说,在欧美国家,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这样的移民国家,整体的社会治安状况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世事无完美,澳大利亚也有它自身的社会问题。虽然走在悉尼的大街上,我几乎毫不担心小偷的存在,但在遇到成群成伙的青少年时,我还是会选择绕道而行。青少年犯罪是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往往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所以很多青少年会慢慢染上不好的习惯。他们最初对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充满好奇,觉得好玩,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教育,他们会渐渐坠入犯罪的深渊,同时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很大的威胁。留学期间,我的同学们被青少年挑衅和打劫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即使是在澳大利亚,社会治安也没有想象得那样美好,留学生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小心为好。
误区七:
驾照不用考,福利无限好
浓缩,指使溶剂蒸发而提高溶液的浓度,泛指不需要的部分减少而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浓缩词语的相关反义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浓缩词语的解释脱水作业之一。用加热等方法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而增加溶液的浓度。 泛指减少事物的不需要的部分,使需要部分的含量相对增加。 秦牧《散文创作谈》:“文学要求浓缩,集中,概括,凝炼。” 马识途 《学习会纪实》:“我用笔加以清洗、过滤、浓缩之后,剩下来的也实在不过三、五句。”
浓缩词语的反义词稀释
浓缩词语的造句1、朦胧的细雨,尘土中的烟雾,几个浪漫的时刻,多少回忆像一场梦,多少回忆是淡淡的,多少悲伤和委屈浓缩在其中。
2、已经开发了一个统一的程序来浓缩自来水、海水和污水中的病毒。
3、记忆中的往事,犹如林立的墓碑,让所有的迷惘与枯涩,浓缩成一只伫立在狂风暴雨中的小鸟。
4、翻开残缺的日历,眺望远去的故乡,把成熟溶进岁月浓缩成永恒,定格在那个多雨的季节。
5、在我的父亲还只有两三岁时,爷爷就浓缩成了故乡一面山坡上的一个小小的土包,婆婆与太婆用两个女人瘦弱的肩膀盘大了一堆儿女。
6、兰州国学馆或者文庙,没有几亩地大的地方,却真正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
7、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当事过境迁之后,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
8、三国文化是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的浓缩,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深入其中,咀嚼不同的滋味,并不感到轻松。
9、白帝城里留下的一切,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三峡历史,这是白帝城最迷人的地方。
10、一条直达北峰的索道,把登顶的时间浓缩到十几分钟。
11、清晨,站在窗前迎着微凉的风,呼吸清新空气,看远山的绿被浓雾包围,那白雾一会儿迁移,一会儿浓缩,变幻着不同的画面。
12、安阳城隍庙大殿中保存着一尊明代城隍爷木像,至今已六百多年,木像的面容威严、慈祥、忠厚、淳朴、坚强、善良,浓缩着民众的精神气象。
13、,浓缩了冬春夏的精华,在百花凋零的季节,迎着风霜,携一身淡雅花香而至,给萧索的的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14、那启程的起点,浓缩在地图上的一点,就是故乡,就是母亲,就是母亲断开的脐带。
15、当我老了,人生不过是一场阅历,尊严在内省中一寸寸浓缩。
16、兰花笋的醇美,是晶莹剔透、色彩鲜艳、美味的生命浓缩。
17、咖啡店一杯浓缩黑咖啡,瞅着隔邻花店鲜花,赏心悦目!
18、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
19、听说星网超市里头有卖来自遥远地球的特级浓缩椰汁,我刚才花了十万塔币买了两罐。
20、它是浓缩的一颗,仿佛汲取日月菁华,玉露琼浆又饱餟世事洪荒。
21、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22、但是,这个袖珍小国却浓缩着四个隐形大国:赌博大国、邮票大国、赛车大国、旅游大国。
23、首先提取出有机物,然后进行浓缩去除有机溶媒,再加以分离。
24、老街规模虽然不大,却同样浓缩了江南文化,老街的南大街以小吃为主。
25、她昨天晚上赶博士论文的初稿,三个月的工作量浓缩到一个晚上,她需要九十倍的能量才能搞定。
26、长生不老药是浓缩的酒精萃取物,类似于茶和酊剂。
27、新年到,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新年快乐,祝福声声交响成一个吉祥如意,电波阵阵捎带去一生幸福美满,短信频频祝愿你一世喜乐平安。
28、实际上,它是用来将铀浓缩以制造武器。
29、浓缩过的氢氧化纳通过压滤机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