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制度管理

企业制度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4 11:32: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制度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制度管理

篇(1)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组织和运作形式,它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前提,以有限责任的财产组织制度为核心,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以及专家经营为表征。

现代企业制度有不少的优点,如产权关系明晰,所有权属于股东,企业拥有各个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的法人财产权;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股东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股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等;企业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既有纵向授权又有横向制约、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民主科学又快速反应的机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克服了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模糊、主体单一、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无法落实、政企不分、风险无人承担、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缺陷,实现了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即把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唯一的目的,过于强调企业的股份构成、规模效益,其经营管理以物为本、以企业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以规范的生产经营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作用和人文的价值。

因此,如何以人为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民本人道的“现代儒家企业制度”,是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它也许酝酿着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二、现代儒家企业制度

现代儒家企业制度超越于现代企业制度。它以企业法人制度、职工权利保护制度为前提,以有限责任的财产共有制度和儒家关怀制度为核心,以科学、人道的民主管理制度或民主治理结构为表征。

也就是说,现代儒家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一、产权关系明晰,股权分散,民众持股;由工会统一掌握本企业职工的联合股份,避免股权分散,以便在股东大会上以同一个声音发言,以唯一的代表行使职工股份联合所带来的总额投票权,从而占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二、企业以保障人的幸福、尊严为最高目标,赢利仅为实现最高目标的手段之一,企业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三、建立儒家企业文化1,大力弘扬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和为贵、有教无类、天下为公、小康大同等思想,使企业成为和谐、温暖、奋进的“人民之家”;企业经济与企业文化共同成长、繁荣,企业既要注重生产,又要促进文明的进步、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四、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生产为中心进行经营管理,实行开放式发展,充分尊重职工的愿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职工的精神处境、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企业内部达成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企业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人才流动、资源共享、共同富裕、充分就业。五、实行工人参与制度和民主治理制度,政企分开,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当家作主的权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提高职工代表在股东大会、监事会中的比例,以确保劳动者的利益不被损害。六、采用集约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节约资源,节约劳动力;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形成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型企业经济、绿色企业文明;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知识创新的中心,劳动者知识化,知识人性化,克服技术对人性的伤害、桎梏和异化。

总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是以儒家思想弥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足,它更加注重儒家的人文关怀、财产的股份共有、职工的权利保护和企业的民主治理,强调在企业中积极推进人本人道、公平共富、民主自治、科学高效、法治分权、多元开放、和平爱国的现代儒家文明的建设。

三、儒家市场经济

儒家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兼顾利益与道德、竞争与合作、个人与团体、效率与人性、技术与人格,将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与人本、仁义、信用、中和等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道义感、使命感、责任感、气节精神,以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尊师重教、爱国主义的精神运用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所以,儒家市场经济就是人本人道、公平公开的市场经济,是以人为中心、既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又尊重人文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的经济形态。

也就是说,一方面儒家市场经济推崇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奉行能力主义,鼓励效率和竞争,另一方面它又反对片面地追求高效率、高产值、高资本收益率和高技术水平,主张协调经济与人文、环境、生态的关系,将效率与竞争建立在尊重人性和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基础上。

所以,儒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值规律配置资源和生产力、通过价格信号协调供求关系、通过竞争机制分配国民收入,又要建立有利于弘扬道德、鼓励合作、保护人权、尊重人格、实行民主、保护生态环境、效率与公平协调、技术与人性兼顾的人文主义机制和环境。

儒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一、经济形态市场化。即儒家经济并非回到官控经济、农本商末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时代,搞单一的资源官府垄断、国家所有和平均主义,而是维护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实现产权清晰化、财产共有化、管理科学化,促进自由竞争;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代表的共有制。二、企业行为人文化。建立儒家市场经济,核心是建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的中心既不是利润也不是资本,而应是人。人是宇宙万物的尺度。应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儒家企业文化,倡导道德、关怀、仁爱、合作。三、经济环境生态化。即不应以牺牲环境、生态和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从事经济建设,而应经济建设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生态多样性的发展。四、高新技术人性化。即发展人性化的新科学、新技术,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人间健康的伦理关系。五、决策机制民主化。即只有民主的,才是符合儒家民本思想的。六、宏观调控法制化。儒家市场经济并不是人治经济,而应是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法治经济,法治才能保障人的尊严。七、保障制度全民化。即要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全民保障体系,做到人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八、社会生活公平化。即人们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共同富裕,没有绝对的贫困者,收入不会成为影响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障碍。

发展儒家市场经济的原则是:一、人本原则。即以“人”为经济生活的中心,把国家建设成为民本人道、仁爱互助、公平共富的幸福的“人民之家”。二、人性原则。即提倡人性解放,万类平等,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发挥人的灵性、本性和创造力。三、和谐原则。即从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宇宙观出发,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以及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四、非异化原则。反对物质、技术、权力对人的异化,反对人的大众化、功利化和标准化,反对技术、网络对人的压抑,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人的摧残,建立人道经济、公平社会、无压抑文明。

建立儒家市场经济是建立现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

现代中华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结合,它一要吸收现代文明智慧,二要弘扬以儒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思想,三要融入社会主义的民主公正思想,四要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熔铸新的民族之魂。使中华民族既有全球意识又有寻根意识,既崇尚科学法治、民主人权,又体现伦理道德、仁爱共富,既吸收西方式的天人相分、战胜大自然、优胜劣汰思想的合理成分,又继承传统的天人合一、保护大自然、和为贵的文化精华,使中国社会既稳定和谐又进步发展,既有效率又有公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幸福与尊严。

可以说,现代中华文明就是现代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公平文化加上儒家市场经济。

我们相信,建立儒家市场经济既是人类自我关怀的梦想,也是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建立儒家市场经济,其核心是建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

篇(2)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企业经营应具备的基本要求、经营场地、设备设施、规章制度、卫生安全和后续处理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经济类型的餐饮企业,包括饭庄、酒家、酒楼、餐馆、餐厅(含饭店、宾馆、酒店对外经营的餐厅)、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以及集体用餐配送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GJ64—8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0001《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

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

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10月1日实施)

3要求

3.1基本要求

3.1.1餐饮企业应按照相关行政法规要求办理营业证照,持证合法经营。

3.1.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防疫、环保、节约、消防、安全、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1.3保证各种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采购并使用节能、节约型设施设备和用品,降低能源与物品消耗。

3.1.4应采购并使用有合格凭证的原材料,确保各种原料、辅料、调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3.1.5有健全的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

3.1.6符合所在区域餐饮业网点规划的设置要求。

3.1.7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达到相应的岗位技术素质要求,信守职业道德。

3.1.8企业负责人应具有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

3.2经营场地

3.2.1场地建筑符合JGJ64—8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3.2.2房屋结构坚固安全、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2.3总面积在30平米以上,厨房面积应达到营业面积的三分之一,采用中央厨房和集中配送经营的企业厨房与营业面积要适宜;小于30平米的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等应实行连锁经营,采取统一配送;开设8000平米以上的餐饮企业,应征求当地行业组织的意见。

3.2.4有与经营规模、接待能力相适应的加工、就餐、库房等场地。

3.2.5店堂内外干净明亮,门面装饰美观大方。

3.2.6应在店堂醒目位置公示和悬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牌》等证件。

3.2.7就餐场所设有醒目、规范的公共标识,公共标识符合GB10001《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的规定,清真餐馆应悬挂规定的清真标志。

3.2.8油烟排放口位置应距离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10米以上,油烟排放符合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规定。

3.2.9上下水设施齐备,污水排放符合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

3.3设备设施

3.3.1加工食品的工具、用具、灶具等设备设施齐全。

3.3.2有专用的洗刷、消毒设备,洗刷消毒用的洗涤剂、消毒剂要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的规定。

3.3.3冷冻、冷藏、冷菜加工设施齐备。

3.3.4有供客人就餐的设施,与餐厅规模相配套。

3.3.5经营面积100平米以上的就餐场所应备有洗手间,并添置洗涤用品。

3.3.6有防蝇、防鼠、防虫、防潮以及处理垃圾的设施和措施,垃圾桶要设盖。

3.3.7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排污、消音、除尘设备。

3.3.8消防设施设备齐全。

3.4规章制度

3.4.1有完善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

3.4.2遵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准则,依法纳税。

3.4.3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服务操作规范。

3.4.4应向购买其食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消费者出具合法凭证。

3.4.5有食品制作加工成本记录。

3.4.6减少提供一次性筷子。

3.4.7须明示营业时间、供应品种、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及其他特殊规定,销售的食品应当明码标价,并严格按照标价执行,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费用应当符合与消费者的约定。

3.4.8上岗人员应穿工作服,着装整洁并佩带服务标志。

3.4.9文明经营、热情服务,不得强行拉客,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危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3.4.10在经营过程中不得擅自改变登记注册的主要登记事项,不得转让、出借、出卖、出租、涂改营业执照。

3.5卫生安全

3.5.1卫生标准符合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

3.5.2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在1500平米以上的餐饮企业及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应设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其他企业及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员可以兼职,但不能由生产加工环节的工作人员兼任。

3.5.3与食品接触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冷菜制作人员须戴口罩、手套上岗,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3.5.4要保持店内的餐桌、餐椅、墙面、地面等环境设施的消毒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污染。

3.5.5洗碗间、冷菜间、烹调制作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厨房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严格做到生熟分开。

3.5.6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3.5.7为就餐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餐具,提倡实行分餐制。

3.5.8用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3.5.9餐饮企业制作、销售食品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a)使用变质的、被污染的,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料制作食品;

b)使用非食品原料,或者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制作食品;

c)在食品中加入药物,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物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的除外;

d)使用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制作食品;

e)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3.5.10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

3.5.11餐饮企业不得出售下列食品:

a)有毒、有害的食品;

b)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

c)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的食品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d)过期、失效、变质的食品;

e)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食品;

f)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售的食品。

3.5.12使用转基因原料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须明示。

3.6后续处理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独立会计机构;会计责任

1.建立独立会计机构的客观必然性

《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的财会工作。”《会计法》颁布后,虽然在财政部门设立了会计事务所管理司(处、科),但其职责主要管理会计业务和制度建设,现行的这种会计职能机构无法担负重大的执法工作任务。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使会计人员真正地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负责,就必须建立独立的会计管理机构,使具备会计从业执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从中央到地方,有独立会计机构垂直管理,按需要向企业或经费单位派出。会计人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负责,向他们提供真实、可靠、准确并符合社会公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其工资、福利等待遇由会计机构负责,其经费来源由会计管理机构按各单位会计人员人数及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使会计人员作为执法者真正独立于企业管理层这个被执法者之外。其主要理由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制度、管理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需要按市场经济模式对现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明确产权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促进投资和利益分配多元化。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独立于企业管理层之外的会计管理机构。这是根治经济违纪和加强宏观调控并使会计人员真正依法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负责的客观需要。

2.现行的会计体制造成了会计难负其责或不负其责

我国会计人员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及财政统收统支、核算单位没有自的制约,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指示下按有关文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地、被动地反映国家资金的运动及财政拨款的支付情况,单位与国家以及单位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甚小,会计在维护国家利益上所起的核算、监督作用基本上能够得到发挥。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层不但要维护企业投资者现有利益,还要维护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进一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利益,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而现在许多企业管理层的做法却不尽然。众所周知,国务院部署并直接领导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指导思想明确,范围之大,内容之多,政策之具体和声势之浩大,一年超过一年,而且年年成绩显著,平均每年查应出违纪金额由上百亿,增至上千亿,且不包括自查部分。据了解,这其中60%~70%的违纪金额是会计在账面上做了手脚,其损失无法估量,而其中会计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3.成立独立会计机构的几点设想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必须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中国会计改革的重点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模式。我认为,当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使会计工作者认真依法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负责,就必须对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做以下改革。

3.1成立国家会计局

成立国家会计局来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各省、地、县设置相应的机构。国家会计局的主要职责是对全国会计人员进行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并包括主管全国的会计信息,制定会计准则,负责会计人员职称资格的考试认定,全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和授证工作。配合财税、审计、物价部门的大检查,使会计工作独立于单位管理层之外,真正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负责。

3.2国家会计局下建立会计信息中心

发挥会计信息在组织市场经济活动和加强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及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功能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组织市场活动、规范市场秩序、理顺市场关系的微观信息,会计信息中心通过对各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整理,为市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自信水平的信息,使企业财务决策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上;二是为地方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服务的中期信息;三是提供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内在联系和物资交换,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分配,以及对外经济交流和流通等,制定为宏观经济决策,实现宏观调控服务的宏观信息。

3.3取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

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局的直接管理和领导下,独立执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不受单位管理层的干预,使会计工作真正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负责,维护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利益,最终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不受侵犯。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一直被认为既是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核算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这些单位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由于会计人员头戴两顶“桂冠”,搞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执法者在被执法者领导下,选不准自己的工作目标,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也就难负其责或不负其责了。

3.4实行社会监证会计。国家设置会计管理

局统管会计工作后,全国会计工作将真实地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国家会计局对会计人员统一管理,对会计人员考试合格者授证上岗,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公众机构对会计工作进行审查,实行社会监证会计,以真正有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

3.5依法律形式赋予会计人员三项基本权利

篇(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本将取代有形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要素,这意味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为无形资本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一、传统资本理论的新拓展

无形资本就其本质而言,是在资本的发展过程中,从有形资本中独立出来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本。以技术、品牌、商誉为代表的企业无形资本具备了资本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远比有形资本强大的价值增值能力。无形资本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与有形资本有所不同,无形资本理论是对资本理论的新拓展。

1、无形资本的价值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或价格)。大多数无形资本是由劳动创造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高风险、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因而具有很高的价值。象特许经营权这样的无形资本,是“权利资本化”的结果,没有价值,但却有价格。从均衡价格理论来看,由于无形资本对企业有很高的效用强度,使其成为市场中一种稀缺的商品,因而有较高的市场价格。无形资本的创建,具有个别性生产的特点,不象一般商品那样可以成批重复生产,所以它的价值量应由个别生产者在个别生产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来决定。实践中,企业在创建无形资本中的各种耗费,很难完整准确的计量,现在通行的做法,是用无形资本可能带来的收益,确定无形资本的价格。

2、无形资本使用的可重复性造成其产权容易被侵害。无形资本使用的可重复性表现为,它可以被一个主体反复使用和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这使得无形资本被侵害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之无形资本存在方式的非实物性,造成产权主体对无形资本的独占能力弱化,因而无形资本的安全对法律有绝对的依赖性。

3、无形资本具有强大的增值功能。无形资本的增值能力源于它的强大的竞争功能和垄断能力。新技术可以数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品牌、商誉、特许经营权等经营用无形资本,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使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使企业垄断某种产品的某个细分市场,从而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无形资本自身的增值过程,是一种典型的质量型而非数量型的资本增值方式,其价值可以在数量不扩张的情况不断地积累,这也是无形资本具有较高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形资本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并不发生有形磨损,有些无形资本反而可以自动增值。例如品牌资本,使用的次数越多,其知名度越大,价值越高。

4、无形资本与有形资本的良性互动,保证了企业的跳跃式发展。实现无形资本与有形资本的良性互动是无形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即“有中生无,无中生有”。企业以有意识、有计划的有形资本的投入,催生和扩张无形资本,即所谓的“有中生无”。同时,企业应发挥无形资本的强大的增值功能,以无形资本带动有形资本增值,提高资本利润率,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即所谓的“无中生有”。无形资本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多数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用无形资本进行投资、出售、出租、特许经营,以实现其的价值或取得某种收益权。

二、无形资本理论呼唤企业制度的创新

1、无形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工业化初期,以机器、设备、厂房为代表的有形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支配地位。此时,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的广度、深度和激烈程度有限,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本在生产经营中处于辅助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而残酷,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开始由生产环节转向产品开发环节和销售环节,技术、品牌等决定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无形资本,逐渐从有形资本中独立出来,进而取代有形资本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将取决于企业拥有无形资本的质和量,以及管理和经营无形资本的能力和水平。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它是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而且它不存在物质资源面临的有限性的约束,本身又能以低成本复制,因而资本收益递减的法则不再成立。对无形资本的开发和使用,大大缓解了企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空前地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2、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求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当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有形资本的投入来实现时,企业的制度安排是以生产环节为重心的,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有形资本为主体,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生产组织为主体,企业的产权制度以无形资本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企业的劳动力构成以工人为主体,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对有形资本的管理为核心。当无形资本超越有形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要素之后,企业的制度安排则要围绕无形资本的开发和经营这两个重心来进行,这给企业制度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上面提及的所有方面,这种变化过程就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

3、企业的制度创新,同时又促进了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所谓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活动使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从而使无形资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那些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企业,正是那些无形资本的富有者和高水平的经营者,也毫无例外的是始终进行制度创新的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些企业都经历了大幅度的改组,特别是近年来,大公司之间的兼并联合令人瞩目,企业无形资本的规模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

4、无形资本理论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导向作用。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无形资本的发展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无形资本理论为这种创新指明了方向。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企业开发和运用无形资本的能力,应该成为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基本目标。拥有世界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公司,其可口可乐品牌和配方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而且还在继续为可口可乐公司创造着丰厚的利润。比尔·盖茨创造的微软神话更为我们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无形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有形资本无法比拟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无形资本的时代,无形资本将把企业带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为国有无形资本的有效开发和经营提供了操作平台

1、制约国有企业无形资本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无形资本意识淡漠、认识落后,是导致无形资本理论和实践低水平的主观原因。认识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无形资本存在意识淡漠。由于无形资本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不易被人的感官感觉和把握,而且企业对无形资本的管理和运营也不太熟悉,这些往往使企业

忽视无形资本的存在,甚至对其流失也视而不见。第二,无形资本的生产要素意识淡漠。在传统的观念里,企业的生产要素仅包括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土地和有形资本,而忽视了无形资本,更不能认识到无形资本是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对无形资本的功能认识还不到位。虽然企业对技术开发、品牌培育等的重要性的认识已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大多数企业还认为,技术开发和广告等的投入是企业的费用而不是投资,说明企业对无形资本的认识还有差距。

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存在,都在影响着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强化了这种不利影响,使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面临重重障碍。第一,国有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普遍仍带有明显的“生产型”特征,还没有质的改变,势必会限制企业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收入分配中的平均化倾向,使从事无形资本开发和经营的企业人力资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结果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的严重短缺。第三,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动和使用,仍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离“市场化”的距离还很远。在人力资本的选用和开发上,用行政手段是代替市场选择的做法是低效率的。第四,我国《公司法》中规定,股份公司以无形资本方式的出资,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否则工商部门将不予注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无形资本的核算范围、入帐价值的确认方法以及费用摊销方法等,导致无形资本帐内无价或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类似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是企业无形资本形成和发展的障碍。第五,对国有无形资本监管不力。国有企业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以及在兼并等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不计算或低估国有无形资本价值的情况;国有企业的技术诀窍流失、专利技术被侵权、商业秘密泄露、名牌商标被假冒等现象的大量存在,造成国有无形资本大量流失。第六,国有企业无形资本的投资水平不高。一方面是不舍得投资,不敢冒风险。一方面是投资效率不高。比如,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之争,中标企业花费的巨额广告费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投机性,没有和企业有形资本的生产经营很好地结合,巨额投资开发出的是“泡沫”无形资本。

2、通过企业制度创新为国有无形资本的有效开发和经营提供操作平台。首先,要改革无形资本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明晰权责边界,保证产权的可交易性是实现无形资本优化配置和使用的一般条件;反映无形资本特点,保证无形资本的安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特殊条件。国有企业中建立的“法人财产制度”,为明晰国有资本的产权找到了有效的办法。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逐步取消对包括无形资本在内的国有资本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具体来说:一,除了与企业无法分离的无形资本(如商誉)和企业无法完全控制的无形资本(如供销网络),应允许可交易的无形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二,对于产权可以自然人化的无形资本(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不应片面强调其国有化或法人化,应鼓励国有企业的无形资本的结构中存在自然人产权,并赋予其与国有产权和法人产权平等的权利,这样可以鼓励技术创新,同时可以避免非自然人产权带来的交易费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三,应在法律的层次上明确国有企业在国有无形资本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上的责任。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无形资本产权模糊、产权主体错位和产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将会改变国有企业中无形资本开发无动力、经营无活力、负责无能力的状况。

其次,要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制度。如果说有形资本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的话,那么无形资本的发展壮大则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企业中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他们虽然是人,但是他们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却具有资本的功能。建立人力资本制度就是要承认他们的资本所有者地位,他们进入企业就是以人力资本对企业投资,虽然他们没有投入货币资本,但是应该拥有产权。相应的,他们的收益应该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工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企业的股份构成中设立人力资本股,其产权属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并适当限制其转让或上市交易,以此作为企业人才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的基础。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在企业中建立人力资本股制度的代表,袁隆平院士拥有该公司的250万股份,占公司股本的5%,这250万股就是袁隆平院士人力资本投资,体现的是他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袁隆平”品牌的价值。我们认为,这种人力资本股制度比经营者年薪制更科学、更规范、更到位,因为它把分配制度完全纳入到股份制度中去了。

同时,要建立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包括人力资本的引入制度和开发制度。就引入制度而言,一,国有企业应打破地区和部门的条条框框,打破户籍甚至国籍的限制,依托人才市场而不拘一格引入人力资本。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当然有权力选择企业的经营者,但选择的对象应该是市场中形成的企业家,而不应该是政府的行政人员;二,以人力资本股制度的建立为龙头,确立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权利,创造吸引人力资本的企业制度环境;三,为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其功能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四,与引入制度相配合,建立相应有退出制度,保证人力资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就开发制度而言,企业对人力资本开发要舍得投资,同时要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回避制度。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意味着要企业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而得到的将是长远的利益。企业可以依托院校培训和市场实践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本,并把人力资本的引入和开发结合起来。

第三,要加强企业的无形资本开发组织和经营组织。企业无形资本的开发组织和经营组织,好比是企业的“两翼”,缺少任何一个会失衡,只有“两翼”丰满,富有力量,协调一致,企业才能展翅高飞。就技术开发而言,第一种模式是设立企业的研究所或研究院。其优点是技术的可转化性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第二种模式是与国内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把技术开发交给他们去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精简机构,转移开发风险,缺点是开发周期长,技术的适用性差。第三种模式是完全通过技术市场购买企业所需技术。引进的技术不可能是最好的技术,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中,我们提倡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自己开发,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以避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我们主张企业设立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形成技术优势,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技术的转化率。从宏观上讲,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保证。

就企业营销用无形资本(如品牌、商誉、供销网络等)的开发和经营而言,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但应配备具备创新能力的专门人员负责。由于这些无形资本一般存在于企业同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中,所以协调企业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他们的基本职责。加强企业的开发组织和营销组织,并不是否认生产组织的重要性,而是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制造加工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同企业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因生产水平上的差异而形成企业在竞争中绝对优势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而已。

第四,要调整无形资本的管理制度和经营制度。无形资本的管理是无形资本经营的基础,主要涉及无形资本的价值管理和安全管理。就价值管理而言,无形资本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而且价值量难以准确计量,给无形资本的价值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价值评估和财务核算是无形资本价值管理的基本工作,其具体制度应以企业无形资本的完整、合理和及时地计量为原则。现行的无形资本核算制度和注册制度应予以调整,解除其对企业进行无形资本价值管理和引入无形资本投资的影响和限制。同时,应特别注意对无形资本的效益进行监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设立反映无形资本效益的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企业的效益指标体系中去,这是企业配置和使用无形资本的依据。无形资本的安全管理完全不同于有形资本的安全管理。有形资本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盗、防火等,是防止有形事故的发生,而无形资本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侵权、防损害、防泄密等,其难度更大,对人才、制度的要求更高,对法律的依赖性更强。

无形资本经营是发挥其增值功能的关键。在国有无形资本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前提下,通过转让、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无形资本可以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的特点,实现无形资本本身的价值和价值增值。充分认识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之间相互促动的关系和无形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用企业无形资本带动有形资本的生产和经营,实现企业资本的迅速增值。以无形资本为纽带,进行企业间的兼并联合,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旭亮等.资本一般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保健云.知识资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军旗.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东方出版社,2000

〔4〕卢宏定.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5〕霍宏.知识产权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导刊,1996(4)

篇(5)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制度是该企业内部运转的行为准则以及参考依据,是企业能否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先进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以及行为规范的详细说明,是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良好衔接与整个生产过程效率的保证。可见,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对其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对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并不断提升执行力,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地位,保障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与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模式陈旧,配置失衡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在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政企不分的状况,并且管理人员沾染很多机关习气,从而使得实际的管理工作缺乏与实际的联系,管理还沿袭以往的模式和手段,尤其是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的情况严重,这样的管理工作,是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的。就是因为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管理工作才无法发挥效果,久而久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还非常容易引起企业内部配置失衡,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体制出现问题。

(二)企业执行力度不够,责任不明

在我国一部分企业中,一些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以往的机关习气,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上、下级工作分工不明,工作无规矩可循,无章法可依,工作人员对于领导的依赖性太大,做事完全依靠领导的指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样非常容易导致领导独断专行,工作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性。下级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完全发挥,职位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的干预太多,这样混乱的管理,会导致问题多,责任难落实,上级对下级不满,下级也会存在怨气。这样的毫无规章制度、责任不明的管理环境,不但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工作积极性差,还会导致人力与物力的大量流失。

(三)内控制度管理效率低

部分企业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依赖经验办事,内控制度不够全面或者过于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员工工作效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内控制度的起草者的管理知识不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运行有效的内控机制的前提,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控过程中须贯彻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系统。

三、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措施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

加快产权改革。产权问题是国企内控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尽管国企产权改革己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做出更多根本性的改变。可以借鉴成功的管理机制和方法,进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明确责权利体系。杜绝企业领导职务重叠,明确区分经理层、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各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使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促使各机构发挥应尽的作用。

(二)增强国有企业内部内控培训力度

培训是组织传递观念、传递知识、传递技能的重要方式,精髓在于组织文化的渗透。内控执行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内控文化的形成,培训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来提升内控的执行力。培训能够提升员工关于内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加了员工的执行信心。而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先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要积极地与下级沟通,做到逐级渗透,在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下提升内控执行力。这样内部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执行起来才会顺畅,也不会产生应付及压抑的心理。

(三)建立科学合理、可执行性高的内控体系

内控执行力如何,始于内控体系的设计,如果一个企业从设计内控制度开始就没做到细致严谨,那么执行起来问题重重也不足为奇。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内控方面的人才,导致内控设计不尽合理。但是,由于内控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对内控人才的聘请也显得尤为重要。聘请时,也要考虑一定的成本效益理论,尽量将资金利用到最能解决问题的地方,避免出现高薪聘请伪专家的现象发生。

(四)各部分各环节配备专业内控协管人员

在各部门配备内控协管员,并加大对包括协管员在内的员工培训力度,从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来提高内控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并将内控切实嵌入到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内控协管员的主要职责包括配合内控管理部门完成对本部门相关业务事项内控流程的编写、监督本部门各业务事项是否符合内控规定、定期汇报本部门内控管理进展情况以及配合内控处进行内控专项检查和落实本部门内控管理问题整改情况等。各部门内控协管员应熟悉相应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并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由其直接参与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内控管理工作中,使企业对各环节风险节点的把握更加准确,内控管理责任更加明晰,企业制定的内控管理制度及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篇(6)

【关键词】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成本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实行企业成本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为寻求最低成本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生产成本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调节等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就必须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唯有如此才能占领市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通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是衡量企业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消耗都可以在成本中得到体现和反映。所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种经济消耗,并通过对经济消耗的控制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重视、运用和加强成本管理,才能降低企业的各种经济消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通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核算,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丰富的成本信息和多方面的作用。因而,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生产来说十分重要。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可以为企业成本的预测、决策的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虽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对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但只要对成本管理系统不断地进行完善是完全可以取得准确的、可靠地成本信息,并不断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

3.通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可以促进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就是成本指标,成本指标可以将企业各项工作的好坏明确的体现出来。所以,通过企业成本管理可以明确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改进等内容,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企业的水平。另外,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又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而,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并以此来促进企业其他工作,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许多企业自觉地加强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并希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看,许多企业成本管理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滞后、管理手段落后等。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供、产、销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未认识到这一问题,仍将成本管理工作局限在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上,忽视了对其他阶段成本的降低。目前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已由原来的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延伸到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而我国多数企业并未真正的认识和适应这一改变,还在固守着原来的模式,从而造成了成本控制徒有虚名或控制力度不够。

第二,对先进的管理模式不熟悉,无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国成本管理存在着思维滞后性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发展和突破,就必须引入新的观念、打破常规,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的创新。

第三,企业员工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一些企业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制度,许多员工认为企业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无关,即使一些实行了成本责任制的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体制不畅,成本责任制根本无法贯彻,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有关。

三 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成本的措施

要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企业成本根源的管理

据有关数据显示企业成本发生的主要根源在设计阶段,生产阶段的成本发生只占成本总量的五分之一。因而,成本管理的重点应当是设计阶段而不是生产阶段。过去的成本管理理念在现在看来是有误的。因为企业成本的产生和生产技术有关,一旦确定了生产方案,成本的总数也就会随之确定。因而,设计阶段的成本才是成本管理的重点、根源和核心,生产只不过是成本发生的结果而已。因而,企业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设计阶段成本的管理。

2.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在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经验,选择直接引进、加以改善或局部吸收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先进的成本管理办法,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

3.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中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是人,只有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引进激励机制、增强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降低企业的成本。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建立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才能逐步形成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篇(7)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等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综合性强。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灵敏度高。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

二、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 确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由投资者投资,由经营者经营管理,债权人、企业员工是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作为所有者,追求的是利润和财富最大化,作为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债务能否到期还本付息,有没有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员工,最关心的是当期的收入和企业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树立现代化的理财观念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在理财意识上进行转变,首先需要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具体包括: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1 积极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的先进成果。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首创于西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也形成了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财务预测、财务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科学地、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财务管理方面的精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高领导和领导班子素质,从领导上予以保证。

领导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真正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上给予保证。只有领导重视了,才会主动向会计人员交任务压担子,把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提高全员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为加强财务管理进行软件建设。

3 要加强财务管理是关键因素。健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财务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参与,必须是使全体员工具有履行其财务职责的素质和能力。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由被动的管理者变成自觉地参与者。再一方面,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和管理意识,走出算帐、记帐、报帐的狭小圈子,投入到经营管理中进行过程管理。

4 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晴雨表。它贯穿了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5 以控制成本为中心,加强成本管理。

(1)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包括合理确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品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把产品的设计、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2)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健全成本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考核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还要考核产品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在考核有形成本时,还要注意产品的无形成本,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

(3)借鉴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的经验,开展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活动,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将资金投入效益好的产品。

6 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财务管理说到底是制度管理,不是人对人的管理。要加强财务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制约,来规范,来保证。要建立指标考核机制,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建立目标成本控制制度,建立非生产性开支标准,存货和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建立预测制度、决策制度、定期财务分析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

7 建立财务预测、决策的运行机制,加强财务计划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心是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管理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因此建立以财务预测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测、决策能力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8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系统,进行风险管理。

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完善调控手段,建立起对财务状况的前景预测、动态检测及预警机制,以便在财务状况发生警情之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保证财务预算的实施和管理计划的实现,从而通过财务评价指标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在财务决策上,要经过慎重的分析比较,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风险意识要建立在竞争意识的基础上,在我国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强大压力下,我们更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财务危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