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理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9 05:48: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班级管理理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班级管理理念

篇(1)

关键词: 现代中学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个性化

教育直面人的生命,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而学校的班级管理是影响中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管理条件和管理过程中得以进行的。就管理本身而言,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的科学性在于让人高效地做事;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在于让人愉快地做事,因此管理在各种事业中都是居于核心的地位,班级的工作要想发展必须从管理抓起。

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理论指出: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校里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开发出来,帮助他们克服生理的、心理的、能力的、个性的和体制的障碍,去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我在班级管理理念运用地过程中重点抓了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个性化等方面。

第一,科学化。管理既是一种温和的特权,也是一种科学的决策,即重视科学的办学思想和科学管理的指导。科学的办学思想要求管理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摆脱 “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牢固树立科学的学校发展观,用实际行动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作法,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求知欲强、创新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领学校走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班级管理科学化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革传统班级管理中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并进一步创造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其实现过程中,需要班主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的情况下,依据科学的管理思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既切实可行又有本班特色的策略,使管理能有效的实现,使组织能健康的发展。

第二,民主化。班级管理创新离不开民主化,民主化的特点主要是在班级管理中注重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管理之中,以形成一种和谐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氛围,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推动班级的发展。班级的管理,重在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生命与发展,使班级存在的价值与学生个人的生命价值融为一体,“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每一名班级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善。要让学生在班级事物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班级的管理,激发并树立其学习的热情和创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班级成员通过参与班级的管理,增强了管理的效度并增加了个人对班集体的责任认同,使班级全体成员对班级管理更具有信任感和归属感,使班级与学生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一名学生明确了自己与班级发展的密切关系。

第三,人性化。从学生个体的维度来探索现代中学班级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就要对于学生的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特别注重学生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则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重视程度、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这些都是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的精神需要,它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为班级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班级里学生众多,人与人之间必然存有差异,班主任就要善于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个性化。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普遍适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班主任应在管理中循教育规律,因地致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而避免“千校一面”和“依葫芦画瓢”, 将班级的人文环境及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从选定的教育思路和切入点出发,并沿着所设计的步骤发展,逐步在某个方面取得成果,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班主任工作之路,创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特色班集体。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班级管理而言,不论从决策环节还是到具体实践细节,样样都要凝聚关爱,班级管理应该做到“柔一点,多一些春风化雨;文一点,多一些生命关注;粗一点,多一些个性张扬;活一点,多一些宽容理解。” 充实现代中学班级管理理念,从而促进班级的整体管理,顺应社会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编著 《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5第一版

[2]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07第一版

[3]郭 毅 主编 《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05第一版

[4]姚成荣 主编 《班级管理工作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6第一版

[5]刘玉波.《管理要人性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承》[J],人民教育,2004 年第 19 期

篇(2)

一、将优秀企业文化理念融于班级文化之中

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要强调文化熏陶,用文化精神凝聚组织力量,用组织愿景鼓舞人心,以集体机制激励员工斗志。所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并将学校文化与之和谐融合,能够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

班级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但一定要有职业学校的特色。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以“学高当师、身正为范”为校训,以“知行合一”为做人准则,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均与专业设置紧密联系起来。如,每天每位学生都要把粉笔书写的七言律诗的小黑板整齐地挂在班级外面指定的位置;同时我们将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学生简笔画、钢笔字、毛笔字、手抄报、手工作品,定期展览于班级“优秀作业栏”橱窗之中,形成班级固有的特色文化,让学生要以一名未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传递给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班主任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班主任尝试着转变自己的角色,并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首先,班级要像企业一样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建立属于班级内部的管理层次;其次,班级同样也要采取层层负责制,班主任要与班干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要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可能出现的情况,保证能够在班级出现问题之前及时协调解决,这样就使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会与社会完全脱节。

为此,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采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育模式,通过和班级全体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认真学习和落实,同时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使班级干部成为班主任的代言人。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都由班干部进行分层管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规范了班干部的行为,使他们在班里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当然,这种分层管理并不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要全程监控,随时过问,随时检查,随时反馈,了解具体情况。如寝室管理由生活委员管理寝室长,再由寝室长负责管理寝室每个成员,出现问题后,班主任要先了解生活委员和寝室长的处理方法,再去倾听学生的看法,再给生活委员和寝室长合理的建议,然后再由生活委员出面处理。学生在这种“自己管理自己”的模式下,自觉性、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做最好的自己”。

三、利用学校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企业中员工的拓展培训体现了团队的力量,班主任要将这种团队精神引入和迁移到班级管理之中。首先,渗透思想教育,唤醒团队意识。班主任、班级干部、普通学生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班主任和班干部之间、班主任和普通学生之间、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其次,在班级管理中应通过班会、自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教育,通过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类活动,凝聚团队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学校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就是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气氛。作为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组织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进步的过程,更是集体凝聚力升华的过程。因此,我在每次活动前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如召开“军训动员”主题班会时,我要对学生坐姿、站姿进行要求和规范,更要强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组织跳绳比赛活动时,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合理分配力量、如何科学分工,如何确立队员之间的站位、距离、力度和频率等,经过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在最终的比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在整个备战和比赛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更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付出终有回报、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生哲理。

总之,通过对企业管理和班级管理中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了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為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琪.浅谈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5,8(28).

[2]张建华.创设职业教育的绿色生态环境[J].发展,2011,8(5).

篇(3)

[关键词]差异化管理高校班级管理

[作者简介]叶巧群(1978-),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研究。(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3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务必与时俱进。学生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管理的主要组织单位落脚点在班级,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班级管理直接关系着班风、校风的建设,关系着能否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关系着学生能否成长成才。新形势下,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承担者——辅导员,须切实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导向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理论,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

一、差异化管理理念

差异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之一。所谓差异化管理,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对成员个性的观察及测量,制定出能够激励他们为组织作出最大贡献的相关的管理措施。这样的管理理念重视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并能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带来的互补增值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励组织成员个体发挥潜能,让其得到发展的同时达到组织目标。这种“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尝试借鉴差异化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践来实现提升班级管理成效的目的。

二、差异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班级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一)“90后”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特点是差异化管理理念在高校班级管理运用的基石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是由“90后”大学生组成,“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在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思想特点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个性格特征、兴趣特长、能力倾向、价值观念、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情况。若按照传统的管理理念来开展工作,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传统的带有“行政化”烙印的学生管理重心主要围绕日常教学和常规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主要是完成好工作任务,这样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一方面,学生自主参与的成分较少,使班级无法发挥成员的潜力,未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带班采用的是较粗放型的“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许多所谓的处于“中间地带”的学生关注不够,如没能充分掌握这部分学生隐藏的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更不能了解其深层次发展需求。学生个体存在的多方面差异表明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须适应时代要求,彻底转变管理观念,引进差异化管理理念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思想特点的差异化,才能关注学生的深层次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挖掘或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差异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基于目前学生管理的对象“90后”大学生个性、思想特点存在多元化、差异性,若按传统的带有明显“行政性”特点的管理方式则存在较大的弊端,急需我们辅导员转变观念,引入差异化管理理念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依靠学生,尊重学生为基础,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制定班级管理的制度措施,发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以及发展学生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专业知识、锻炼综合能力的潜力,让学生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增强班集体的力量,实现学生与班级“双赢”的目标。可见,利用差异化管理理念来指导学生的本质不在“管”而在有效地引导,这样的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这样的管理已不再是以让学生乖乖地听话,认真学习,或仅仅保证所带班级学生的安全稳定为目的,而是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引导学生学会生存于社会的本领,符合学生的深层次的发展、成长需求,学生从内心深处乐意接受,从而可增强管理实效。

其次,差异化的管理已摆脱传统的采用强制性的指令、制度来完成指定性的工作,是一种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学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利于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深层次需求,利于辅导员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自我的优势、劣势,指导学生构建自我的生涯规划,搭建好育人平台,营造好良好的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最后,利于辅导员老师的自我发展。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可让辅导员更顺利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会科学管理时间,力争从日常的“保姆式”的工作中走出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引路人的“导师”作用,可以更深层次地思考完善管理工作,提升自我的业务管理水平与科研能力。

三、构建高校班级差异化管理工作体系(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团结、进取的和谐氛围

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营造团结、进取的和谐氛围,是班级差异化管理的基础。辅导员把工作做细做透,洞察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倾向、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学习动机与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异差情况,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发展需求,并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就业指导师的力量,借助权威的人格及职业倾向等测试软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性格特征,明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客观评价自我,了解职业,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等。辅导员根据具体的的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利于继续追踪指导。辅导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专业基础、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指导全体学生干部,带领全体学生,共同探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求发展、进步之同,热爱班级,营造以鼓舞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个人潜能的,认同大学生活阶段班级发展目标,肯定班级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增添团队的力量或影响力,奋力拼搏力争构建人人追求进步、个个争相成才的“双赢”和谐氛围。

(二)指导学生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展示与锻炼能力的平台

切实指导学生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学生展示能力与锻炼能力的平台,是进行差异化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掌握学生的客观真实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开展班级的管理、教育与引导工作。一方面,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大学生分析社会需求、就业形势、职业能力要求等因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了解职业及自身的职业倾向,激发学生内在进取的动力,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建立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素质发展体系,并建立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档案,采用个性指导与团队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指导,让最广大的学生得到真正的指导并受益。可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是开展差异化管理的关键环节,这可以让学生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一方面,进一步搭建好学生个性发展与能力锻炼的平台。首先,民主选举产生每届班委,培养学生干部,这是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如鼓励那些有思想、有一定的能力并有意愿为班级为同学服务,且愿意锻炼自我能力的同学竞选学生干部,并具体地指导班委开展班级工作。其次,指导班委在做好日常班级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动机与目标、不同的兴趣等特点,尽全力围绕同学们个体深层次的发展需求,在分析学生个性特长以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积极进取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有效建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平台,如有计划有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有才艺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自我认知教育、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考研、人际交往等专题,既让学生干部的组织策划能力得到锻炼,也可让更多的同学能得到展示、锻炼与启发。此外,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应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服务社会实践中了解专业新知识,提高专业新技能,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促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建立健全大学生义工服务活动的平台。总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着力构建差异化、多层次、多渠道、系统性的教育培养平台,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

(三)完善制度管理,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

完善制度管理,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为班级进行差异化管理提供制度保证。从学校层面来讲,为加强班级管理与建设,激发各班级(团支部)进取的内在动力,提高其积极性,学校学工部(处)、校团委在实践中,构建科学的班级、团支部的考评方案,增强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各班级同学也会为团队、为自我的发展积极进取,这样管理可形成良性循环;为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时,根据班级的特点,以宿舍为单位,充分尊重同学的意见,制定包括纪律考勤、学风建设效果、团队凝聚力建设、宿舍管理等内容翔实的班级规章制度,并构建涵盖思想、专业、各级各类竞赛等内容的学生个人的评估体系,作为学生个人各类的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班规、评估体系,让学生清楚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班级这一团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了学生个人为了自我发展、为了团队的建设添砖加瓦,在各方面积极进取,这为班级进行差异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可见,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依靠学生,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制定相应带有“公约”性质的管理制度,构建以学生的学业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尊重差异性的评价评估体系,结合量化考核开展动态的管理,可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提高团队的合力,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地扬长避短,进一步地厉练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锻炼能力,进而增强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总之,我们须转变观念,采用差异化的管理理念来开展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充分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才能真正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进川.关于差异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理论前沿,2005(23).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刚.谈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时代,2007(2).

篇(4)

关键词:班级风气;班规班纪;心理状态

一、班级风气很重要

对于管理任何阶段的班级来说,良好风气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班级发展前进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师在制订相关的班级管理计划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来说,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风气更是意义非凡。一个班级的风气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班级的精神气质,对于班级内部学生的状态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拥有积极向上风气的班级也会比风气低沉的班级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着重注意,仔细思考应该如何在班级中带领学生共同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弄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风气。良好的风气可以使学生团结集体,并且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说心系班级,关心同学,有问题大家共同面对等。这样的风气一旦在学生中形成,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也会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其次,明白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更为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带领学生共同塑造班级积极向上的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在行为和思想上对学生的引导也是非常深刻的。同时,还可以在集体活动或集体劳动中逐渐培养班级的良好风气。比如说拔河比赛、运动会等都会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加油呐喊等,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回馈集体,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那么班级的风气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且学生也能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班规班纪要遵守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预料的状况,也一定会出现一些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所以班主任教师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可能性。实际上不论是对于听话的孩子还是比较调皮的孩子,都应该让班规班纪看守班级,这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那么对于一个管理成熟的班级来说,都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班规班纪呢?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务实学习是最基本的准则。学生在任何阶段的最主要任务都应该是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学习知识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要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玩耍的时候可以尽兴,但是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认真。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其次,赏罚分明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原则。不论是什么样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好事或追求上进的事,就应该进行表扬或奖励。比如,学生成绩提高,为班级争得荣誉,或者帮助老人、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都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错误,以及违背原则的事,则必须要指正并督促其改正。比如说,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或考试中抄袭,与同学打架等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并且批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转变观念,改正错误。由此可见,班规班纪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规章制度做成书面报告,张贴于班级公示板上,并且经常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以规范学生行为。

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指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5~8岁,处于少年阶段的开端。不同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还比较弱,往往会听老师的话,所以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状态。管理班级的时候也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学习知识的欲望也充足,只是对“苦”和“累”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抵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够成熟,因此对批评和挫折的抵御能力也不够。老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学生可能会“反应过度”,从而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班主任教师着重注意,多多引导。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理念及方法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考虑。首先要塑造并管理好班级的风气,这是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要树立班规班纪,用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慎独的操守。最后,还要注意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会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1.

篇(5)

有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人群。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少,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学校管理不规范,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经常超负荷工作,工作量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大。按照要求,班主任事必躬亲,早自习、早操、活动、晚自习等等均要求班主任到场,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况。这样一来,如果其自身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这些压力,对工作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产生职业倦怠。并且由此引发班级管理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现象,导致班级管理工作的松懈和停滞,致使班级管理水平的降低,班级管理方面问题的突出,最终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思考

1.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首先就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个人素质的全面性提出了要求。同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想要上水平、出成绩,首先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的更新和丰富。通过管理理念上的突破和提升,带动管理方式上的科学化、专业化,最终促进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推动农村地区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班级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这一从现代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班级管理理念,要求班主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和根本的位置上,张扬其个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心智,释放其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念,积极倡导和力求弘扬农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2.掌握丰富多元的管理方式

农村地区小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发达地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下大胆尝试和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比如,推行民主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可以自发自觉地发现问题,使得班级氛围更为活跃,班级管理更为高效。又如,摒弃“惟成绩论”,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要着重增加鼓励性、引导性的元素,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引导。注重学生的个体纵向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身优长,增强学生自信心,推动农村地区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才。等等。

3.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途径

篇(6)

具有“科学管理之父”美誉的弗雷得里克•W•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到劳动者,一律采用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泰勒的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工厂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并且后来在教育管理领域里的运用也是成效显著。因此,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管理理论使学校的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科学的集约式管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风云变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和中心的“科学管理”把人当作“机器的部件”和“活的机器”,对人施加标准化的专制型管理,甚至认为实施标准化管理就需要有标准化的工人,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就不能上岗,这种统一的硬性管理模式延续到最后不仅未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反而造成工人普遍出现苦闷、压抑和反抗的不良情绪。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涌现出来的缺陷已日益凸显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只是我们未能以学科知识的视角来对其加以科学阐释。班级管理的对象既是学生群体,又是学生个体,这种管理对象的“双重主体”就决定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众多特定的管理标准只是针对特定的学生个体,而只有少数宏观层面上的管理原则是针对学生群体。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管理同样需要因人而异。但是,因班主任的强制管理而引发师生之间严重矛盾冲突的不良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类似“无效管理”后果的根源就在于班级管理者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把自己当成法定的监护人,把学生当成理应的被监护人,一味强调纪律约束而忽视了柔性的人文管理。

二、行为科学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修缮革新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人际关系学说为出发点的。埃尔顿•梅奥在参加著名的“霍桑试验”之后,在其著作《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四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隶属于集体,人的行为受到物质条件(金钱)和社会心理因素(友谊、安全感、归属感等)的双重影响;第二,工作效率主要由工人的士气来决定,而工人的工作士气来源于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第四,采用全新的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促进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之间开展良好的合作。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所遗留下的实践疑难,促使教育管理学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向“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转变。它是一种真正从人性出发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视角转向了对人的关切,注重发挥人在管理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群体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此外,行为科学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着管理行为的意向。班级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管理活动,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又要秉持科学的管理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是各方面业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正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这就不能用成年人的目光、成年人的思维以及成年人的行为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管理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递升,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方略,以和谐班级的建设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具体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路径

1.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顺通班级“纵向对话”的有效渠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那种视教条式的规章制度为班级管理的“金科玉律”则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也是对学校管理条例的误解。学校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整个学校的宏观层面上的,是一种管理方向上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班级管理操作程序。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视各个年级而定,视各个班级而定,还要视个别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而定,而具体管理程序的展开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首要条件的。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进行对话交流,没有顺畅的全面沟通自然也就无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摒除师生之间的角色障碍,使师生彼此能够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接纳与认可,实质上是教育活动回归“以人为原点”的鲜明体现,是班级管理走向人本化的发展特征。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纪律规章的泛滥宣示,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纵向对话”,一种在师生间能够互相认同和配合的“默契”。规训式的管理手段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给班级管理的展开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而且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层渗透。只有师生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才能使学生真实体会老师对自己的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才能使老师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班级管理也就拥有了坚实的人际基础。班级管理者需要的是耐心、爱心和诚心,是与学生之间的交心,“师爱具有精神感召性”。

2.发展主体间际的生生关系,构建班级“横向交流”的广阔平台互助合作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主题,如何将其正确引入班级管理活动是班级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有些班主任虽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合作,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操作中经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的做法。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校期考后的学生成绩排名公开张贴在教室里,并对成绩优异者大加赞扬,而对成绩倒数的学生加以批评。这种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班级管理危机,不仅会加剧班主任与差等生之间的潜在矛盾,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妒忌和疏远。在学校对学生考核后,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私下的个别指导和公开的学结,给优等生的不是太多夸奖而是期望和信任,给差等生的不是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和信心,还可以采取优等生对差等生“一对一”的特殊帮助形式,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主体,班级其实就是学生个体的主体集合体。健康的班级生态需要“个体的主体性过渡到共主体的主体间性”,“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主体之间不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主体间平等共生关系”。生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营造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共同的进步,而这些都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管理者需要为生生之间的主体间际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民主和平等的对话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幸福所在,认识自己的责任所在,体会同学友情的本质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从而使复杂的班级管理走向主动的自我管理。

3.倡导异质共存的管理理念,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行为科学并不以压抑人性为宗旨,反而尊重人性的自由。崇尚人文关怀和发扬自由人性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也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教育应该有自由的自觉,应该秉持‘教育就是教育’的精神取向,教育精神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个体持续的自由生长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管理使用统一的手段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这种规约式的传统做法早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迫切需要。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至今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和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就在于教育者没有从自我意识上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观念。班级是一个由多重元素构成的生态体,学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元素。班级管理需要切实固守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即“在尊重人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遵循一种自觉性的教育理念,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都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因此,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力,注重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同样注重采用差异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异质共存、多元共生的管理目标。师生间的“纵向对话”和生生间的“横向交流”在客观上就执行了“”的管理理念,都是为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而服务的。班级建设应“使每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往中,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四、总结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32―01

不管是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还是在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各阶段中,班主任一直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以人为本”思潮的广泛传播,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也开始转向“以人为本”。对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来说,班主任也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摆正与时俱进的心态,对“以人文本”的教育观及人才观进行确立。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小学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保证班级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将管理效率作为主要的管理理念,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种教育产品。甚至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的时候仅仅为督促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没有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发挥。

2. 缺乏多元化管理模式。班主任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便是等级管理,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并且让优秀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这种层层负责的班级管理局面虽然可以稳定班级管理的有序发展,但是却导致管理效果不容乐观。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仅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很多学生向班主任进行表达意见不及时,缺乏信息沟通。

3. 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新课改深入发展下我国教育体系发生变化,班主任管理手段与方式也发生变化。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仍然有很多班主任采取传统的管理手段,并未积极融入信息化管理,导致班级管理效率比较低,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第二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二、解决策略

1.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构成主体角度分析,整个班级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认识能力比较浅,但是却对事物印象深刻,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积极构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2. 采取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笔者结合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并通过对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需要在班级中采取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第一,可以采用选聘的方式选择班干部,并采取民主的选举方式,让大家选出心中认为最适合的班干部。第二,在班级中构建班主任管理小组,给予小组成员一定的权利,保证小组成员的种种行为,为班级服务提供保障。第三,要让班主任负责班级中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第四,班主任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班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