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英语听说课论文

英语听说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1 06:23: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语听说课论文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说能力

一、加强听说教学管理,开设英语听说课

作为英语教学中位于之首的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听说能力提高了,读写能力也随之发展。过去几年不少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做了各种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我们则广泛吸取了这些先进经验,从形式上把听和说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地进行英语“听说”改革。 我们学校从1986年先后建起了4个语言实验室,这样英语听说课就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从课堂教学中独立了出来,过去几年我们每周给学生开设一节英语听说课,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最新的高中教材增加了很大比例的听说部分,这就需要在时间上要满足教材的需要,从这学期学生由每周一节听说课增加到两节。学校为了突出对听说课的重视,我们几个负责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老师的办公室也随之搬到了语言实验室,几年来我们一直探讨如何上好英语“听说”课,我们经常回教室去听学生的英语课,及时了解学生的读写水平,这样有利于在听说课上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上好听说课。我们也经常和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商讨好的教学方法,还从网上收集了许多有关听说教学的先进经验论文,把好的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听说课上实践。

二、精选教材,因材施教

一套好的教材,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说好的教材是指英语标准,难易适中,体型新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能适应于当今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需要。我们现在选用的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课书上的听说部分,另一部分是,课本同步听力训练Exercises for the units。其内容包括:语音训练,情景对话训练,短文听力理解训练,单词填空。从不同的语言角度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选听说教材的标准是:确保教材的语言水平和学生教课书同步,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同步协调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就不会遇到语言障碍。其次,我们还选用了英语有声听力练习?“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网上高中英语在线听力训练”,一些英语VCD片,英语动画片,和一些英语电影。作为选听教材,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的需要,选用适当的补充内容,力争使每个同学都能清楚的理解所听的教材。对这类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我们是从最简单日常会话开始,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三、新颖,生动活泼,寓活动于教学之中

新颖,生动活泼,寓活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是我们听说课的特点:学生从拥挤的教室来到这宽敞明亮的,各种多媒体设备齐全的,进入实验室不允许任何人说汉语,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大实验室上课,从环境上学生们感到新颖。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先决条件,在这里学生可以用英语对话,回答问题,能够看英语电影,电视,能够学英语歌曲,能够看VCD英语故事,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训练听说能力的状态。

有中国的英语老师和外国的英语老师两个人同时出现在讲台上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给学生上课,这是学生从上学以来没有见过的,学生们感到新颖,一开始学生就很快对听说课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两个老师的对话表演,更使得学生兴趣昂然,我们经常在听说课上,上演一些英语小短剧和一些有关语言国家的知识背景的对话表演,做游戏(当然这些游戏有助于教学)例如,到了西方人比较重视的“复活节”,在含有这个节日的星期上课,除进行练习有关这个节日的知识材料外,其次,还叫学生通过做Looking for eggs的游戏,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学生练习语言。我们把提前准备好煮熟了的鸡蛋和糖果,巧克力,等一些好吃的东到教室里不同的地方,告诉学生谁找到礼物,礼物就归谁,得到礼物的同学要给全班同学讲一段有关这个节日的有趣的故事。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当回顾高中时期学生生活的时候,总是把英语听说课堂上的“找蛋”游戏作为有趣的, 难忘的话题。我们用这种形式上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听说能力。我们还经常有侧重的把听说分成两部分练习,我们称之为“英语听力练习课” 和“说英语练习课”在听力课上以中国老师为主,侧重于听一些有声英语材料, 做笔试听力练习,观看一些视听英语节目。在说课上外籍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中国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课堂形式以学生小组练习为主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就老师所给的话题讨论,在一定时间后,每个小组推选出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演讲。

说课的内容一部分题目是来自学生教课书上的说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外籍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语言国家的背景,有计划的选择不同的话题来练习说英语。例如:谈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和发明;世界著名的人物;各国风俗人情,所学语言国家的知识背景。……等。通过这类练习学生一方面得到了口语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能获得很多新的知识,有些知识从教课书上是难学到的。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大课堂练习密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练习。从这学期开始英语听说课的师生课堂双边活动的时间比例逐步加大,既教师在课堂上占用时间大大的缩短,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从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英语听说课与英语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在活动中占用时间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在提高学生听力方面,我们不仅仅是叫学生多听材料,更主要的是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技巧,寻找提高听力的规律,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寻,听力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除把前人发现的好的提高听力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叫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如何尽快扑捉信息的方法。

篇(2)

【论文关键词】听说能力 听说课教学 项目教学法

【论文摘要】听说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如何搞好听说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外语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从项目式教学法论述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可行性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要会听会说,与人交流。外语作为与人交往的工具,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高职的英语教学须首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听说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更好地进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研究。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采取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将个体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团队合作获取、运用、创新的新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崇拜知识转向挑战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选用了内容新颖实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增大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学时量,可是还是有大批量的学生处于“聋哑”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种课程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人垄断课堂,侃侃而谈,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结果听说课成了变相的精读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他们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选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了语言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等完成项目需经历的每个环节,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它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

3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应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项目式教学的计划并组织学生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按计划来实施项目,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做法是:

3.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项目:教师应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应尽量丰富新颖,难度循序渐进,多增加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听材料,或者英语原音录像,让学生有机会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及不同国家人士的口音。课堂的时间要分配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尽量多借助多媒体,便于播放各种类型的影音资料。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背景,选用多种项目主题,控制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2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分组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选择的项目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应控制每组5~8人,由本组学生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使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组长协调好与各个组员的关系,按照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工,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在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制订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提前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由小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应尽量广泛,可以从互联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搜集。资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资料搜寻完毕后,教师指导小组组长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给每位组员安排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各小组的项目制作过程,多参加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丰富项目的实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围内支持学生工作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

3.4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示项目成果,自评互评,总结反思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集体展示项目成果,鼓励小组之间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项目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应给每个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就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给各个小组打出分数,或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水平给各小组投票,选出最佳项目完成小组。评价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所作项目进行反思,使其总结出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评定结果找出自己所完成的项目的不足之处及其产生原因,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地参与下一次项目自作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现代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总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实践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虞苏美等.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论文摘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问题被广泛研究。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利用英文电影的欣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口语素材,使学生在观赏中学习和掌握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口语水平是一个极其有效地途径。

引言

视听说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为一体,将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视听说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写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表达训练。听说课堂中英文电影无论是从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口语输出活动的真实性和包含文化内容的广泛性来讲都是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素材。

一、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口语提高的可行性

语言形式本身蕴涵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必须在教学中得到有机结合。而电影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创造了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个语言环境又包罗万象——语音、文化、思维。学生在观看英语电影的同时学习了真实的语言使用语境、异国文化等知识。我们无法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英语语言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影这样的“生活复制品”来再现英语国家的文化生活等,无论从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

1、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Rost (2005)曾经强调了听力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语言应该旨在真实,即使用母语的人自然使用该语言时涉及的特点:如语速、节奏、语调、停顿等。而电影是在母语环境中由母语者制作,从这点上看电影所提供的是真实的语言输入,有很多真正口语中出现的语言特征如俚语和非正式表达,这些正是母语使用者所用语言的一部分,也是传统的教材上没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电影中真实再现的这些语言现象有意识地介绍和总结,指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中语言使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语言输出活动的真实性

通过视听说课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是该课程的最重要环节。英语电影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形象生动而又丰富的素材,精心挑选的电影加上精心设计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张口说英语的欲望。围绕观影所设计的活动就是学生和电影这种视频材料之间的互动,具有真实性。如预测活动、模仿活动等,让学生把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对电影的理解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锻炼了语言能力。

3、呈现文化的真实性、广泛性

电影把语言放在生活的情景中展现出来。而这些情景中呈现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和各种非语言行为,学生可以看见电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也能观察到某一情景中的肢体语言,说话人的距离等信息。非语言行为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该文化世界观、价值观和习俗规范的影响。包括跨文化交际在内的任何交际都离不开非语言行为,而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展示平台。此外,电影通过对不同故事的刻画去折射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通过对电影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内容。

二、视听说课堂活动的组织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应该把握视听前、视听中和视听后三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真实、有效的课堂活动,此外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更加注重教学活动和练习的设计。

1、观前活动:其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背景和动机,以文化导入为主,减少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认知障碍: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有准备的讨论或报告来激活背景知识。在课前教师把将要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正式放视频资料前组织学生把他们搜集到的相关背景知识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同学。这样在放映中避免了以往由于人名复杂、人物关系复杂、中间有一些隐含的小故事等原因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电影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做成幻灯片。图文并貌地给大家讲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转贴于

2、观中活动: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视听。由于电影一般都比较长,可以在不影响故事观赏性的前提下,把影片分成几个片段来观看。并在每个片段结束处停顿,同时根据交际法设计符合真实性原则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在有文化信息点的地方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并进行介绍。这样能有效地加工信息并最大限度地使用输入内容。此外,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把整个电影的观看留给学生课下完成,课上只观看、讲解重点片段。

3、观后活动:由于能力培养是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Swain(1985)指出,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第二语言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还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影教学中常用的观后活动。

第一、对比练习:在文化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发展和行为调整的过程。在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实践,使这些文化信息和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对所学的知识和体验进行反思。与本族文化对比。从而培养文化敏感性并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观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是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并把总结成果口头向全班展示。

第二、改编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给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多地使用在电影中所学的俚语、习语以及地道的表达方式。这一练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结

英文电影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语料真实。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真实鲜活的素材。在视听说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电影特有的优势,根据视听说教学的基本原则把握好每个环节,科学地设计真实、有趣、又具挑战性的课堂活动,电影必将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解决“哑巴”英语的病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霍海虹(1965-),女,陕西绥德人,西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陕西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85-02

高校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尤其是发表英文科技论文,是衡量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或作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则是扩大研究成果影响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研究生英语课,研究生英语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研究生达到了国家英语六级的水平。但是他们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听说能力和用英语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较差。大部分研究生在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时还有较大的困难,例如,在听外国专家作学术报告时,由于英语听力障碍,只能理解很少一部分内容;写英语摘要感到很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发表文章或作学术报告。因此,大多数论文用中文发表,由于语言不过关,许多科研成果难以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没有机会与国外同行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主导思想是把英语看成是一种学习工具。这种指导思想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体现得非常明显,如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这种界定把英语视为学习工具而非交际工具,用于从文献资料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而听、说、写等交际能力则被置于次要位置。学生对英语的接触只限于阅读,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语言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以语言知识为主、应用能力为辅的阶段上。

然而,他们迫切希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学术方面能自由地与国际上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更新,必须重视培养研究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使用的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生对使用的教材兴趣不大,缺乏学习积极性。二是研究生英语课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大部分学校仅仅开设了阅读和听说课,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一些语言知识和应试技能,对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三是口语课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低下,无法与外国人用英语正常交流,更无法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四是学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仍有待提高。五是学生缺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对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和规则都不够了解,根本谈不到用英语作学术报告,进行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路径(一)学校层面的培养路径

1.合理选用教材。目前陕西省大部分院校使用的研究生英语教材基本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很少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这门课程。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将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尤其对研究生来说,他们在本科阶段应该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在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后一阶段,英语学习应该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应该将英语语言学习应用到学术研究和工作之中。教材可以选用一些国际学术交流、科技论文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教材。目前,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教材不多,例如胡庚申的《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贾卫国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吴裴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郭继荣的《学术交流英语》。而科技论文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教材较多,例如秦狄辉的《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教程》等。也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初步形成该领域的权威教材。选择教材时应该考虑以下两方面:(1)教材内容的新颖性。由于学术是常新的,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前沿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作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的教材应该经常不断补充新知识,吸收新成果。(2)教材的目的性、实用性强。教材应以培养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了解国际会议程序和相关规则,学术交流所需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提高专业论文写作水平。强调学以致用,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构建国际学术场景,营造语言应用的真实环境。

2.增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目前,很多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程一般只是单一的阅读课和口语课。这样的课程安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如学术交流英语写作课,学术交流英语演讲课、视听说课,科技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翻译等与学术交流有关的英语课程。

新增课程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设置。根据调查,目前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的院校,课程大多被安排在第一学年,甚至在第一个学期。许多学生都认为这种安排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原因是他们刚开始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还没正式进入研究阶段。在还没有有机会进行学术交流时,就让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习该课程,一是缺乏感性经验,二是没有思想准备,甚至认为这门课没有实用价值,也就不能积极参与学习。而等到二三年级才认识到这门课的实用性时,已经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演讲的感性认识,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的价值,才能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因此,第一学年的英语课可以安排科技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等英语课程;第二学年再安排学术交流英语等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合理的位置,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

(二)教师层面的培养路径

1.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是提高学习者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必要前提。以往的听力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缺点。教师多数采用让学生听录音,听后给出答案的方法。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采取多样的形式组织听力课教学。精泛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完成正常的听力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视听材料,如VOA,BBC,CNN等;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利用语音室或接收机听录音材料。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对话或篇章,也可选择英文歌曲或英文幽默小故事;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通过看英文录像、电影等多种渠道进行听力训练。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口语课是由外教讲授,许多学生反映口语课上基本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很少有机会训练,只能被动地听。口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是交际法。“让游泳者到水中去”是交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核心,即实践是学习口语的唯一途径。交际法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从讲授者的身份转为导演者和组织者来参与课堂教学。此外,还可以经常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英语活动,鼓励学生不断实践交流,如组织“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还可以每学年组织几次英语晚会、英语歌曲大赛、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等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提高研究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这项工作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完成。首先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各种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在研究生学位课中采用中英并用的双语教学,黑板及投影片上一律用英语,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一部分用英语一部分用汉语。对专业术语和生疏的词汇的讲解用英汉对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记住许多英语专业词汇并逐渐熟悉英语表达方式,最终掌握并运用它们。专业课教师也可以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如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s选择若干篇论文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科技论文或摘要的写作训练。然后,学生分小组对论文进行讨论,英语教师从语言方面,即语篇语法结构上作具体讲评。

3.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国际学术会议是最为典型的学术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能锻炼研究生各个方面的学术交流能力。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学术会议集学术思想、专业人才、学科信息、研究成果等不同形式交流于一体,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技能于一室,既是一种国际高水平、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又是高度综合、高度集中的语用场所。笔者认为,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活跃思维,开阔视野,研究生可以同一些国际著名学术权威或某一学科的资深专家切磋交流,并从中获得灵感,进一步开展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推动科学研究。为此学校、院、系应多为研究生们创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整体学术交流水平。

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模拟学术演讲、答辩、主持以及模拟其他学术交流中常见的情景,寓学于用,寓教于用,来有效地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学期中,分学科举行小规模的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可以先分班进行,学生将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打印出来,使用power-point在模拟会议上宣读论文,接受台下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并聘请专业教师或学术专家作学术点评,英语教师作语言点评。最后再将各个班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中表现出色的研究生聚集起来,抽出时间举行一次较为正式规模较大的模拟国际会议,让全校本专业的研究生都来参加,同时对模拟国际会议进行录像,制作成VCD,成为以后教学的辅助教材。经过几次这样的学术模拟会议后,研究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虹.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

[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硕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3]刘学政,张亚非.关于修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

篇(5)

关键词 英语视听 表现模式 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ide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LIU Xiangxi

(College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al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usually underlines the language learn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itself, but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teaching of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language use in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teaching mode and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teaching and measures taken to improve the English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Key words English Listening; mode; advantages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主。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与分析为主导,且上课针对性不强,放羊式地讲解,而能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少,学生只是语言知识被动的接收者,极大地影响了视听说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下,英语教学更加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单纯的注重考试成绩,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是根本无法达到听得懂,日常交流的目的。造成这一可悲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此,多媒体教学无疑将成为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最佳表现模式之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及表现形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及其职能也应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只是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语言的解释者,还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导学者、推动者、辅导者和协调者,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增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一门语言与学习这门语言的文化的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一种反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从而提高整体英语教学的质量。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视听说的整体功能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虚拟的自然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语言环境当中,从而缩短学习语言的时空距离。在多媒体虚拟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快的熟悉所学语言的特点,就像完全生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一样。同时,学生会变得更加主动、认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达到锻炼自己语言交流的目的,更好掌握学习语言的技巧。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基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法之上,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辅助和支持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多层面、多方位、多视角触及英语视听说的教与学,全面提升学生视听说的综合及交流能力。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对语言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记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时间里,学生仅靠听讲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13%,仅靠看可以记住28%,而通过视听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记住全部信息的70%。这些足以说明英语学习要特别注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应用,调动并刺激各种感觉器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的有效运用,使得听说读写并举,优势互补,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阅读及口头表达能力。视听手段之所以比一般口头文字和图表传授知识优越,还在于它可以通过镜头的运用、时空的转换、声音和节奏变换等特有的表现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形象沟通起来,最终使学生们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效果好,从而使掌握的语言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可靠。二是视听说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进行某种学习或训练时,若能集中注意力,那么他的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就能够保证对当前作用于大脑的事物或信息产生最清楚的反应,因而产生最佳的记忆效果。注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根据信息论和教学心理的理论分析,人们对外来知识信息的接受是要经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而这个复杂的心理活动最终能达到效果,又与人在接受外来知识信息时的动机、兴趣与注意力有关。人们在接受外来知识信息时,如果动机正确、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最终的接受效果必然是较好的或最好的,否则相反。三是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语言实践。视听说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模拟交际情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视听说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视听真实英语环境中的英语运用。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就像演员,演员怎样去演戏,怎样从中体会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随着与课堂相关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课下对其他视听材料的自主学习和运用,这种环境和氛围可以扩展到课外。因此,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提问、讨论、发言等课堂活动,从而促进视听说教学的发展。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逐步被打破。然而视听说教学的实施及普及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应试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着考试转,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记录。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从词汇解释、语法、句子结构到篇章分析,事无巨细,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即使安排听说课也是以备考为目的的听力训练,学生养成了打钩划线,猜答案的思维习惯,根本无法培养真实语言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英语教学改革以来,教师和学生对视听说课的认识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表看法,但在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再加上教师平时对考试重要性的强调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以通过考试为最终目标,为了考试而听、为了考试而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久而久之,很容易对听说课产生恐惧和厌倦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真正提高。二是相应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很多学校在相应基础设施的配备上很缺乏,比如多媒体配置不够、音像设备准备不充足等。有些学校甚至还是一杆粉笔加一个录音机。如此落后的设备,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英语教学发展。加之学校没有及时订制相应的视听资料,听力教程的正常开展受到局限,直接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视听说教学训练,进而阻碍了下一步的说的进行。同时,有些学校还往往忽视对学生说英语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说”的氛围,没有把时间放在说话练习上,而把教学重点只放在听的方面,造成了顾此失彼的局面。

为加快视听说英语教学进程,积极有效的完善措施应给予实施。首先,要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怪圈,开展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应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就英语视听说教学而言,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尽可能多的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通过模仿实际会话场景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其次,改变教学形式,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中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它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即耳听、口说、眼看、手写。利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以弥补其感知的不足,因为录像能把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出来,是学生见其行听其声,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模仿时间的英语语言环境,画面和音响的感染是学生自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想象的真实情境中,摆脱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主的照本宣科的模式,由“单一型”教学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最后,要选择适当的视听说课教材。教材内容要生活化、规范化,具有实用性。要以学生较熟悉、易理解的反应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主,且文化背景不易复杂且具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它不仅能缩短学时、活跃教学气氛、丰富课堂内容,而且极大的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的是,它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能力,为英语教学创造一个逼真的、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环境,为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此论文依附于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独立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谊.英语学习方法指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黄若容.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质量的尝试.外语界,1999.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编号:JG2012010333

一、我国现行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概述

1.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和布置任务等方式得到强化,如学生收听磁带录音或电台。时作业期中考成绩约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约占70%。终结性评估仍然是主要评估方式。目前未参加新模式实验的班级和多数对照班均属于这一模式。

2.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教室是拥有现代多媒体的大课室,可通过校园网向学生提供网络教学平台,适宜大班上课。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教师课堂上采取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辅导难点,读写听说相结合,较注重全面语言能力培养。教法是读写课采用传统语法翻译法,听说课采用听说法,多维度地输入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该模式与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模式有所区别:比如,教师课堂上可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或连接网络资源或展示教师自制的Powerpoint电子课件。但是,此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3.分级英语教学模式。常规的教学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需要分级教学。在师资配备、教学手段、检测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模式无异。这种模式常常把成绩优秀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别编成快班与普通班。目的是满足一部分外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者的需求。起点高,进度快。通过增设高级课程如翻译、口译等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专项能力的综合训练。此模式也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教学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体学习效果。

4.网络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近几年已趋于多元化,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大同小异的模式。核心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分析案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情景的创设。其教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单向传播,代之以启发、讨论与研究式的知识传播。

二、模式的探讨

1.教学模式的概念、本质和特征。教学模式似可理解为: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有机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被验证的样板形式。教学模式受制于学习目的、内容。换言之,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材选用、方法或技巧的制定、课时的分配以及评估的方式等要素的构架。在检索的论文中,相当多的论文设计的教学模式目的不够明确。

2.“模式”的构建基于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反映了教师对“语言本质是什么?”和“语言是怎样学得的?”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不同的教学理念受到不同的语言理论(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互相作用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心灵主义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的影响。因此,现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简言之,模式的构建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更新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理念改善教材编写和课件制作;理念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理念优化教与学的评估手段。

三、外方教学模式特色

1.重视交互式教学过程和基于任务的形成性评估。第一届与英国联合办学项目始于1999年。头几届学生在中国学习3年后必须参加雅思考试,分数须过6分。结果是少部分学生通过。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从进校起就围绕雅思考试,搞题海战术,课堂教材内容受到忽视,结果3年下来,英语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也很少人通过雅思考试,甚至其专业学习也受到影响。二是学业评估没有摆正位置。学生只看雅思,不重视学业期中期末考试。

2.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其目的是为学生打好良好的专业基础,使其在随后几年中能较顺利学习专业知识。此方法为学生将来在该专业领域用英语从事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3.集中强化,提高英语接触频率。学生在一年里接触英语的频率很高,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强化训练,即使是高考落榜生,在项目结束时,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四、深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大班教学影响外语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靠课时有限的大班课堂上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孤军奋战”,自主学习英语也不可能成功。只有把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课后数码网络环境辅助下学生团队(team)或组对交互式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后者还需有教师及实验员的定期定量监控(定期布置和评估学习任务),才能改善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2.形成性评估需按计划、要求逐步落实执行。英方英语教学改革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贯彻形成性评估的各个计划和安排,确保教师课后评估的报酬。这种改革体现了外语教学中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重在过程的理念。

总之,启发式教学和语法翻译等课堂传统方法,听说课宜主要借助数码和网络技术助教辅学的优势,教师课内主导、学生课外自主相结合的交互式教学和评估方法),设计适合自己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说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2006年,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试题所占的比例提高到了35%。2008年12月,教育部在50所高校进行了四级机考试点考试,并有望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听力的分值占了70%,是此前所占比例的2倍。可以看出,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目标和重点。

一、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合作学习法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实现共同的目标。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由于听说的训练大部分在小组之内进行,大大减少了学生使用外语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感,大胆的加入与同伴的语言互动中;合作学习法还有助于帮格内向的同学从以往被动接受教学的角色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在是实践环节的旁观者。

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稳中求实的原则,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在听说训练时的心理压力;在学期开始时就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科特点、教学安排和形式,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设计中来。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希望提高听说能力的愿望,捉住学生好奇、紧张又易于气馁的心理,根据所使用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情景交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改变听说训练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把合作学习渗透到学生课内外的英语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规划、设计成不同部分,分配给各个小组。在课外,教师可根据本学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布置每周每个组在一起学习的次数及内容范围,并且定期检查各小组的学习状况,而组长可以根据组员各自不同的学习情况更加细致地分配任务,一般说来,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密不可分。听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很好地理解讲话人的意图,并能够听出一些习惯用法的表达,并在以后的口语交流时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口语表达比较好的人一般听力也比较好,因为口语表达是在一种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要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他人的表达习惯和方法,而这正是听力能力的范畴。所以,听力和口语不可分割,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相互促进。所以在听说课堂上我们要听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技巧

听说是综合能力。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其大脑中必须同时储存有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此外,掌握一定的听说技巧,对于提高听力水平并促进口语能力的加强是十分重要的。

1.对听力技巧进行指导

首先,培养学生听前预读和预测的习惯。听力考试中的问题不是以书面形式出现在试卷上,而是在对话结束之后以录音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听音前要浏览各选项和问题,这样可以提前预测所听内容的主题,从而能在听音时心中有数,有选择地记,有目的地听。

其次,培养学生听音时理解大意,捕捉重点和边听边记的习惯。使学生明白做听力练习时没有必要把文章一字不漏地听下来,只要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对口语技巧进行指导

口语训练要克服害羞心理。中国学生一般不爱表达自己,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要让学生明白语言是要说出来的,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学习“哑巴英语”,要摆脱性格内向对口语表达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要克服自卑心理。很多学生总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太差,怕出错,不敢开口,尤其是当与口语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对话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因为这是提高英语口语的前提。

四、应用“合作学习”理论加强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英语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加强引导,不能仅仅扮演常规的英语合作学习中控制课堂环境的角色,而应该对整个课堂进行完整的设计,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管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习和运用一种语言的基础。在听力课堂上乃至课外英语听力的学习中,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感觉“一头雾水”,或者出现“卡壳”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遇到数量较多的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英语词汇量不足,他们仅仅是在英语考级前购买一两本词汇手册进行突击,这已成为一种现象。很显然,词汇量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听力句子或段落乃至全文的理解。所以,要在大一新生开学初就引导学生重视每一天对词汇的积累。[2]

课堂上听说练习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听说练习。听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欣赏英文歌曲、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视电影节目等。这样学生能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尽可能多地让自己接触各种语音资料,多多进行“磨耳”训练,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总之,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听说英语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在听说的技巧上多多积累,不断学习借鉴,在教学模式上多多创新和探索,以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