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9:34: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湖北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力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 。
九大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轮机工程、工业设计、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
热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子商务、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英文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413
国内刊号:42-1680/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产学研
作者简介:胡萍(1962-),女,上海人,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谭淼淼(1989-),女,湖北宜昌人,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96-02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工科大学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前都会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在入学前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其主要原因在于应用科学主要是基于科学实践的。[1]
然而,国内的工程教育仍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工程教育环节和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从事政策、理论研究而非工程领域的工作等。[2]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此形势下推出的“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计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尽量避免驱动机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调控机制不灵活等问题,[3]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作风,以及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有着深远意义。
一、“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基础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学研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交易活动,[4]但它以知识流动为特征。其内在机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易实现大学和企业拥有的异质性知识系统的高效耦合。[5]只有当企业为学生所提供的不仅是参观的基地与基础实习的基地,企业与学校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且校企双方都具备优良的培养条件时才能保证产学合作的有效性。在此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武汉理工大学和相关合作企业具备以下培养基础:
1.良好的学企合作关系
目前“产学研合作(IUC)”的目的是缩小工业生产与学术研究中的差距,[6]因此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决定差距能否缩小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早期合作关系中的信任减少了“产学研合作”中的障碍。[7]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充分利用行业与毕业生的资源优势,与汽车、交通、建筑材料、化工行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在相关企业建立了11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2个研究开发基地,包括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桥化工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橡胶工业总公司等15个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
2.良好的校内学习环境
“产学研合作”为知识转化提供了重要渠道,并有力的推动了思维的创新。[8]如果大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那么寻求创新的公司就会考虑在急需研究与发展(R&D)的项目中与之合作,否则,他们也会去寻求其他的合作者。[9]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学校加大了化工学院在师资和实验设备上的投入。
在聘用教师时,优先评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且在工程项目设计、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贡献的教师,同时聘用企业工程师以企业教学顾问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形式参与教学,确保在4年内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同时学院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并鼓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合作,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每年也加大了对青年教师校级研究经费的投入,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合理的学术思想活跃的师资队伍。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环境,有效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互动交流,在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扩大视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每年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比例逐年加大,现已达到40%。
3.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重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制订有《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申请书》和《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等,按基础训练—综合设计—研究创新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实验独立设课比例大于90%,初步建立了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估制度和实验教学体系;以公共化工基础类实验课程的建设为突破口,初步构建了服务多学科、多专业的化工原理预约开放实验教学平台。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面向全院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开设了17门实验课,将实验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涉及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及分离工程的化工基础实验Ⅱ及化工基础实验Ⅱ仿真实验;涉及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机械基础及化工专业实验的专业综合实验、化工过程仿真实验及药物合成仿真实验和自主综合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和教师科研课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等)。实验项目设置合理、内容充实、时间到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总数的开设比例达到了100%,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二、“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计划的推进
1.“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中企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大学推动了基础理论的研究,但它们并不能为企业提供既有的生产技术。在“产学研合作”中,我们所看重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更注重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在“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中,校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校外实践主要包含工程设计训练、生产实习、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其中,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学生直接使用企业实际生产课题或校内导师的项目,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或现场咨询。如果学生毕业后进入实习企业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作为学生岗前培训内容。
在校外实践环节中,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的各个程序,了解从实验室研究阶段、中间实验阶段到工业化阶段生产的各个步骤,在此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训练,学习如何科学地组织实验,以求能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结果。
2.“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
(1)本科阶段培养模式。本科阶段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与企业联合培养。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1年企业培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工程实践,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及工程项目研究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大学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达到见习(初级)化工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获得见习(初级)化工工程师技术资格。
50%的本科毕业生通过保送直接攻读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部分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放在企业进行教学,从而确保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环境。
(2)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据调查,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经济、企业管理、自然科学、工程和药学较之数学与物理对于知识技术的转移有更高的要求。[10]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为了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到引导作用,以化工基础类实验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完善了集化工基础实验—上机实践—化工基础延伸实验—专业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于一体的“大化工”实验教学体系。
主要举措包括:新增化工专业(化学工程方向)实验课,新增二元气液平衡数据测定实验、反应精馏实验、气液鼓泡塔气相特性测定实验、液液传质系数的测定和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等实验项目;开发有网络学习的化工原理仿真软件;部分教师将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如新编《化工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非均相催化合成氨基甲酸甲酯实验、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与精制和甲醇生产过程模拟分析与集成四个实验项目;完善了“化工原理实验”精品课程和“化学反应工程”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建成了“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网站。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进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项目
本着“厚基础、重特色、突出工程实践”的原则,学院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及对本专业的兴趣,自主进行研究。为了达到此目的,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进行新生教育及讲授专业导论课程时,由各专业负责人向广大学生宣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新生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进校后尽早选择导师,在与导师协商后便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进行基本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并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中心的设备自制活动,如制作膜分离和离子交换树脂设备等。这一举措使广大新生在进入大学后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把握学习主动性,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尽早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求他们参与从查资料—写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书—查资料—定技术方案—方案实施(包括原料、配方、工艺、性能及原理的研究)—工艺、配方优化—撰写论文—总结到发表研究论文的整个过程;而在企业的培训中,学生又了解了开发产品时从选择研究课题—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到性能、质量检测和鉴定的各项操作,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又可以对实验室研究、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训练。
三、结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探索出有效培养“化工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个面向全院化工学生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公共支撑平台;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规范;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一支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习基地与产学研基地并重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一套健全的学生及教师考核方式。其成功与否,关键看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够成长为被企业认可的卓越工程师以及前期的合作能否为后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内在这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Douglas M,Ruthven.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A Personal View[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96,51(18):3-4.
[2]Xu Kuangdi.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n a fast-developing China[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8,(30):265-274.
[3]马静.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30(5):633-636.
[4]柳洲,陈士俊.产学合作的知识耦合机制[J].科学﹒经济﹒社会,
2008,26(2):23-27.
[5]陈仁松,曹勇.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有效性测度——基于武汉市高校授权专利实施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2):5-10.
[6]Wen-Hsiang Lai.Willingness-to-engage in technology transfer in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64):1218-1223.
[7]Johan Bruneel,Pablo D’Este.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that diminish the barriers to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Research Policy,2010,(39):858-868.
[8]Alessandro MUSCIO, Davide QUAGLIONE.The effects of universities'
proximity to industrial districts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1-12.
专家们认为,从市场上看,未来5-1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500-3500万辆,保有量达到3亿辆,将给江夏汽车整车业带来至少2000亿的市场空间,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2000亿产值。从区域上看,中国汽车产业基本上是一个十字架布局,一条线是广州、武汉、郑州、北京以及长春组成的京广线,另一条由上海、武汉和成都组成的长江沿线上,武汉正处在中国汽车产业十字架布局中的这个中心点,地理上有中心城市的地位。整车项目、市场空间和区位优势带给江夏汽车产业未来10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专家们表示,武汉理工大学愿与江夏区共建"政产学研"合作体系,以重大成果转化和战略招商为抓手,支撑江夏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规模发展,促进科研、技术、资本、市场和文化的融合,建设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园区生态化为特征的、国内一流的汽车产业成果转化基地、研究开发基地、测试检测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成立江夏区汽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专业力量科学制定《江夏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划定10平方公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成立新型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协会;加强战略招商,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江夏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实施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国内一流的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立一批国家级的认证中心、测试中心、检验中心;建设武汉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通过区校之间的共同努力,建成江夏双千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5-10年建成产业链分工合理、创新体系健全、集群服务功能完善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汽车整车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零部件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
[关键词]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
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既有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的特殊性,又有不同于理工高校中理工类专业的特点;同时,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建设,既要遵循经济类专业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理工高校注重实践的优势。因此,建设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既是缓冲就业、衔接就业的重要尝试,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大学学习与就业上岗培训时间的重要举措。本文拟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多年来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就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教学计划的弹性
教学计划是一切教学工作行动的纲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周期缩短,新产品周期缩短;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经济形势突变,因此,僵硬的、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显然不能适应这种迅速变化的形势。教学计划的弹性,是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有本专业明确的培养目标,又要为特长生的发展留下发展的空间;既要充分考虑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核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又要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就业必要的准备提供选择的余地;既要有合理的学期时间分配、稳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又要有根据科技和经济形势新发展、就业单位新需求而适时适度调整的范围。
理工科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建设,既要遵循一般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要体现理工高校的基本特点,通常的做法就是在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设一些体现理工特点的数理类、工程类、计算机类等课程,结果是学时数一增再增,学生选择余地越来越少,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新变化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学校教学资源(教室、实验室、教师等)的有限性,教学计划的刚性越来越强。这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因而,就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而言,更不能只按照僵硬的、一层不变的教学计划去安排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用人单位要强调进人的专业对口性、及时性,也就是说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希望能在最需要的时间进入最需要的专业人才,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性人才。如果学校一味地追求执行教学计划,往往会使教学计划的实习安排落空,结果是体现理工特点的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落实,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相比又缺少品牌优势,结果是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因此,实习安排既要符从教育规律,安排在一定课程学习之后,选择基本满足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实习单位,又要根据实习单位的工作进度和安排适当调整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在浙江池溪、江西龙南等地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紧密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特点和实习基地的实际就业需求,适时适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使实习既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又与实习基地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二、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必须植根于合适的土壤,既培养适合这些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又满足这些行业发展的急需。由于历史原因,武汉理工大学与建材建工、交通运输和汽车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就有着显著的行业合作和支撑背景。这就为经济类专业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场所、就业渠道和科研合作项目,经济学本科专业中设置的运输经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工业外贸、金融学专业中的公司金融等专业方向等更好地满足了这三大行业的经济类人才需求;这三大行业的企业也为学校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教学所需。
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学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应当派员工对学生指导,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必要的实训,实现一定的实训目的等;作为学校来说,可以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及免费为企业进行培训员工,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对企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免费宣传,优先提供企业所需的毕业生等。通过这些途径达到优势互补,在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好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江西省龙南县的县域经济十分发达,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在县内拥有海关,这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实习提供了优良条件,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为该县举行的县域经济发展研讨培训班,使参加研讨培训的各局、乡、镇领导干部开阔思路,提升理念。学生实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互通,形成了长期合作的良好基础。
三、实习内容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一直存在两种偏颇。一种是注重强调基础知识扎实,忽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看不到实践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另一种是注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基础理论的教育。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直是摆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施展创造性才华的空间,也为企业短期解决人力资源不足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企业更需要学生实习岗位的稳定性,以便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等产生的成本在后续的工作中得到弥补;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总是希望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岗位,对实际有更多的了解,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上升至理论高度的总结和思考。因此,基于就业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践内容不能过于单一。
武汉理工大学在浙江池溪和江西龙南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政府出面组织,实际上依托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或民营企业,这样既降低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又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尤其是迅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缺乏比较完善的机制,管理比较松散,体制不健全,面对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急需完善和提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了解、参与整个企业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实践设计的科学性
现在单位招人用人都更看重能力,如对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等方面。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认识工作环境,体验社会的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差距,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为顺利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缓冲期和适应期,使大学生在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准备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
因此,建立体现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体现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素质和知识要求,又要体现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应该根据所学课程循序渐近、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这也与过去各高校所采用平时满堂灌, 毕业前边找工作边实习有所不同。毕业实习,只是综合实习,不是专业课程实习,如果专业课程不进行实习,到综合实习时,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而从事国际贸易,必须具有相关知识,而这单靠毕业实习已经不再满足需求,只有进行专业课程实习,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才能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滕玉梅:理工科大学经济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高等教育,2005(11)
[2]刘刚: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2005(10)
论文引用的内容要按顺序标注,文献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顶格写,然后再写作者著名等,不会写参考文献的不要紧,关注学术参考网就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璨.我国中药材物流管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蒋小会.S公司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杨海鹰.MD公司冷链物流管理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王志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5]朱廷军.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尹华龙.基于WEB的超市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李亚静.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8]周永鲁.基于ASP.NET的烟草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9]古奕端.基于RFID的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刘迪迪.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程传喜.郑州安利物流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杨娜.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董彩芬.S公司基于TOC的生产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王楠.三菱电机放电加工机售后服务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吕悦.大连市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6]付浦君.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7]杨波.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8]米宁.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9]李引.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4.
[10]肖莹莹.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11]师经昊.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12]谢沛欣.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9.
[13]耿明岩.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4]姜琼慧.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
[15]陆滢.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16]徐华.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7]陶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企业经济,2011,01:58-60.
[18]周新韶.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15:125-126+128.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骆宏.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对外经贸,2012,05:108-110.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流通经济,2012,06:30-34.
[3]张安平.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4]周林.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5.
[5]王峰.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6]杨爱霞.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7]刘志学,付国庆,许泽勇.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S1:126-130.
[8]韦智伟.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周海霞.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0]邱均平,宋恩梅.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04:108-111.
[11]曾祥云,王强.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02:15-17.
[12]曾祥云,王强.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系统工程,2002,01:60-65.
[13]薄洪光.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14]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
[15]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6+48.
[16]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17]刘俊兰,翟树悦,周裕法,李娅访,韩冬雪.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8,07:29-32.
[18]王小莉,李金伴.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6:59-6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3-02
1.引言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地理信息系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外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讲授GIS理论及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GIS理论和GIS应用[1]。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结合得更为紧密,集中安排类似于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部分课程将实习穿插其中,重视测量工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野外实践,一些高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率先开始使用面向专题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专题应用情境等实践中学习[2],强调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在GIS实验室中完成一定的研究实验和创新实验。
目前我国GIS专业本科教育发展很快,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上不同背景GIS专业都汲取其各自学科的营养精华,重视GIS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建设,强调在人才培养上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但是与国外相比,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些教师存在重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方面的教育,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部分学生只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验课,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更别谈向工程型人才转变了。因而从现在开始,应该着手对GIS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各学校GIS专业学科优势、企事业合作特点和特有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特定的工程领域培养受欢迎的GIS人才。
2.研究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学科,是与计算机技术、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密切相关的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4]。目前,GIS专业已经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运输、测绘、环保、农业、地质、制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正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很强,研究GIS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来培养更高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践教学能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内容。GIS专业培养的卓越工程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而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欠缺。
(2)实践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稍显枯燥的理论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了解GIS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让学生自主学习。
(3)实践教学能培养“来之能战”的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重大,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自主创新、企事业合作等实践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将来工作和走向社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3.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资源、环境的特定应用领域为主线,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以学校提出的“卓越人才工程培养”为契机,分析GIS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现行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新的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GIS人才。
(1)分析GIS专业实践教学现行模式的优缺点。经过8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GIS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课内实验、项目研发、创新实验、GIS竞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也比较高,说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科技和社会都在进步,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有待加强,比如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2)研究GIS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在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讨论GIS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任何GIS专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将GIS技术用于具体的行业领域,才能使GIS永葆活力。本研究结合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优势学科(资源、环境),以资源、环境领域的专题应用为主线,以矿业资源、矿山环境为特定发展领域,探究GIS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
(3)研究GIS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同学校、依托不同的专业,GIS专业实践内容会有所不同。该文中所有的实践内容以资源、环境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指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实践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平衡,以实践课来强化对理论课的理解,以理论来加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教学内容应从课程实践、野外实践、创新实践、项目实践、竞赛实践、企业实践等方面来全方位考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从不同的实践方面来分别培养,从而做到由易到难,学生更容易掌握实践内容,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不同方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4)研究GIS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好的方法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因此,在确定了实践教学内容后,就要制定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来说, GIS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先易后难”、“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重视专题、加强应用”。“先易后难”就是首先通过简单的应用为引入点,以一个简单的GIS应用作为案例,激发学生对于GIS专业的兴趣,然后学生才愿意在更深入的方面做些实践,可以先进行课程实践和野外实践,然后过渡到竞赛实践、企业实践和创新实践。“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一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创新能力,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重视专题、加强应用”就是要以资源、环境这个特定领域为专题方向,引导学生将GIS技术应用到该领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型的竞赛项目,向学生提供参与教师项目和企业合作的机会,强化GIS在该专业领域的应用,以GIS专业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优势学科领域也可以拓宽GIS专业的发展方向。
(5)研究GIS专业的实践考核方法。课程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机制,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虽然考核不是目的,但是可以通过考核适当给学生压力,让学生主动对不熟悉的内容进行巩固,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对于实践的考核不能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要研究新的考核办法。可以通过老师出题,学生上机的方式来及时考核。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给出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准备报告,现场答辩并演示选题成果。也可以让合作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工程化训练提供最终的考评结果。
4.研究方法
(1)对比研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教学研究者对实践教学改革都进行了探索[6-8],因此,可以基于国内外GIS专业(尤其是与资源、环境的优势学科相关的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和模式,对比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GIS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分析该体系、方法的优缺点,好的方法继续保持并深化,有缺陷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2)调查研究。调研国内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沿,将GIS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进行关联,对于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GIS专业来说,应该将矿山GIS作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所有实践的内容以此为主线,培养为资源、环境领域服务的专门GIS工程人才。
(3)实例研究。基于实践教学内容中的课程实践、野外实践、创新实践、项目实践、竞赛实践等方面,以资源、环境领域为主线,在各个实践方面具体实施,验证实践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效果。
(4)统计研究。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相关信息,比如就业率、竞赛成绩、创新成果、参与项目、企业合作成绩等,经过统计分析,来评价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5.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可以推动GIS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来之能战”的专业型工程人员,促进GIS专业的就业率。而且始终以资源、环境特定应用领域为切入点,所以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的成果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为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甚至可以将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建立GIS实践示范工程,建设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最后将其转化成科研成果和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郑贵洲,赵雷.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构建[J].测绘科学,2010,35(5):250~253
2.罗德安,朱光,王晏民.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GIS软件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6,10(10):40~42
3.侯立春,徐磊,许正昊. 高师院校 GIS 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索[J].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46~148
4.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杨树文,闫浩文,孙建国.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1,36(1):226~228
6.韦波,李景文,蓝贵文.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4):34~36
7.石永明,田永中.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4(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