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0:50: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园林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技创新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形式的新表达2个方面。例如,运用LED灯光作为园林建筑外墙的装饰,在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音乐水幕等。传统形式的新表达主要表现在新的构图原则上,设计者们将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园林设计的审美需求。其次,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已经不再是手绘作图,已发展为计算机作图。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绘图,具有精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2平面构成的应用
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具有聚集性,容易聚集目光,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作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通过整体的衬托实现突出主题中心或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例如: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在林间道路的尽头设置凉亭,或者在石质阶梯的尽头设置石门,凸显出一种艺术韵味,通过重叠组合或者差异性组合,突出点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视线,获取视觉的焦点的同时,可以渲染出富有艺术的意境。
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线的主要特征是长度,在园林设计中,常用线条即为直线与曲线。其中,直线主要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以及倾斜线,其具有划分整齐的特征,例如,设计排列整齐的树木就有规整、井然有序的感觉,所以一般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应用。曲线的应用也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通过曲线的舒展划分,能够最大程度地在视觉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感,带来较为广阔的视觉感受。
2.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线在封闭的情况下即可构成面,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主要有曲线形和直线形的平面几何形。通过设计组合成的平面中有规则对称,也有分散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具有规整的表现效果,而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凸显出不规则的美感。
3色彩的应用
人对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地,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色彩来表达和塑造视觉艺术。例如:利用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与园林设计效果相映衬;利用黄色,可以舒展身心。不同色彩的搭配组合可以凸显出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表达设计者的想法。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穆与安静的环境氛围。
4材料的应用
传统园林建设多使用的是木质材料,而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材料运用可以分为高技术材料和低成本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木质材料相比,这些材料大都有性能好、价格便宜等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产生的影响将会是积极的。
5结语
1.1科学合理选择攀援植物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原因,北方城市园林设计所采用的攀援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比南方少很多,此外,北方生长的攀缘植物相对南方来说花期较短,而且花色比较单一。为了解决北方攀援植物比较缺乏的情况,一些相关的园林科研部门大力度地进行了许多引种实验和部分杂交育种研究,有些引种成功了,比如产自秦岭地区的盘叶忍冬以及杂交铁线莲等。以下是一些研究成果植物,在选择攀援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了解该植物的习性等,还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第一,爬山虎。爬山虎一般生长在阴湿的条件下,且耐寒、耐旱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低,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爬山虎不怎么挑环境,生性随和,生长速度快、占地面积少、绿化覆盖面积大是其最大的优点。一根直径2cm的爬山虎藤条,在2年时间内,可以使墙面的绿化面积达到30~50m2。而且,爬山虎不怎么需要修剪,怕积水,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或向阳的地方都能够茁壮生长,最好选择阴湿、肥沃的土壤,其生长效果是最好的。第二,金银花。金银花也称忍冬,适宜生长在温和、湿润的环境下,温度在20~30℃最好,其生命力强,几乎不挑土壤,而且耐盐碱,比较适合生长在深厚、疏松的腐殖土中。金银花一般在4月种植,种植前要把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泡上24个小时,然后在深16~18cm的土坑里插5~6根金银花枝条,露出地面的部分为7~10cm左右即可,然后用土将其压实,最后喷1遍水,大概半个月时间就能生根。种植时间选在夏秋的潮湿天气最好,而且,要注意选择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摘去叶子的枝条作为插条。第三,五叶地锦。该植物适应性强,不仅耐寒而且耐热。
一般在入冬前种植,在背风向阳处选择种植地,挖深度超过100cm的坑,要保持环境的潮润,以利于插穗在种植后顺利地生根、发芽。插穗要从粗壮无病的枝条中选取,将枝条剪成20~25cm的插穗,再把插穗蹲平基部,选择一定数目的插穗捆牢,种入坑中。种植时一定要保证基部朝下,而且插穗顶部不能露出,然后在插穗顶部盖上约5cm厚的潮润的土壤,在这之后直至1月份要根据气温的下降程度分次覆土,其覆土的厚度最后要达到50~70cm。经过5个月的时间,埋在土里的插穗会生长出乳白色嫩芽以及多条白根,然后对其进行细心的管理,不久就会长出一墙的五叶地锦。除以上介绍的攀植援物外,常用的攀援植物还有长春藤、南蛇藤、牵牛花、紫藤等等。在选择攀援植物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本地的气候条件,还要充分发挥其美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面的作用。攀援植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弥补平地绿化的不足,在丰富绿化层次、提升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等方面也很有优势。攀援植物是园林植物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由于茎较细软,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其它物体向上攀援。这个特性使园林绿化能够从平面向立体空间延伸,能够有效节省平面空间,大大增加绿化面积。
1.2园林设计中巧用攀援植物是关键环节
在园林绿化中,攀援植物有多种应用形式,通过对植物的攀援能力、观赏特性及其与被绿化物的协调等的全面细致考虑,总结了园林设计中攀援植物的几种主要的设计方式:
1.2.1凉廊式
凉廊式在园林设计中能起到过渡作用,利用攀援植物,使其覆盖在长廊的顶部或者侧面,从而有利于绿廊或花廊的形成,使园林更加美观。在使用这种设计方式时,要注意选择木质的缠绕类或卷须类的攀援植物,而且其生长力要强旺盛、分支的能力也要强、枝繁叶茂、花朵要秀美,例如紫藤、金银花等等。
1.2.2附壁式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附壁式的应用极为广泛。依附物可以分为较为粗糙的墙面、石头墙、档土墙等,在该种设计方式中应用的攀援植物一般是吸附能力较强,而且绿色期较长的种类。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攀援植物与被绿化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统一以及协调,如爬山虎,常春藤等等。
1.2.3棚架式
园林设计中,选择棚架式设计方式往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棚架式不仅能在园林中独立成景,而且有遮荫的作用,棚架式的造型主要包括伞亭状、蘑菇状、花瓶状等,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随形而变,依势而曲”这一规律,此外,与周围环境在形体、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也很重要。
1.2.4篱垣式
篱垣式造景能体现园林设计的一种婉约风格,使园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情。这种设计方式一般用于篱架、栅栏、矮墙等的绿化,利用篱架或围栏,使丝瓜、苦瓜等植物攀援在依附物上,再加上茅舍、流水等景物,能够有效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这种造景方式常采用卷须类、缠绕类攀援植物;还要根据篱垣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植物,如果将栅栏绿化作为透景,那么,种植植物时要注意植物间的间隔,以稀疏为佳,植物的枝叶要细小且观赏性强,如矮牵牛,铁线莲等。
1.2.5悬蔓式
悬蔓式是攀援植物的逆反利用。一般使用容器种植,使藤蔓、软枝植物在空中悬挂,给人一种别具风味的感觉。比如在进行墙面绿化时,我们将墙顶作为种植墙,在种植墙上种小型蔓生植物,使植物细长的枝叶向下生长、蔓延,能够与墙面上的植物互相辉映。
2结语
中国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上林苑的营建。在魏晋南北时期频繁起始的更朝换代,统治阶级争夺激烈交替的社会状态下,士大夫阶层为逃避现实中的困惑,崇尚放荡不羁的行事风格,思想处于一种活跃暴发的状态,大多纵情于山水或避祸离世过着隐居生活。在这种社会大风气的影响下,文人墨客开始活跃起来,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以描写自然野趣的田园诗歌和山水画随之兴起,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对自然情趣的审美观有力地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2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2.1意境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文人墨客及士大夫阶层对于世事的感悟与态度,避世及享乐的意识促使这2个阶层热衷于构筑“不出世既赏世”的园林形式。阶层的态度导致其意识领域的开放,使其十分重视意境及韵味,对诗画意境的追求也体现在造园态度上,追求“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般的境界。中国文人画作的特点在于写意,与西方写实相比,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超脱原貌的精神,这种“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的情怀在园林中的体现,成为了中国园林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各种身心的感受营造整体环境,来更进一步感受这种自然之美,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和听雨轩(取意雨打芭蕉),留园中的雪香云蔚亭(来源于味觉的感受)等。
2.2形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魅力在于其独立性及不可复制性,留存至今的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造园的目的、造园人的心性及造园立意的不同,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如网师园精巧幽深、典雅隐逸的宋代园林;拙政园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留园布置精巧、奇石众多的清代风格。
2.3空间的利用园林中的不同空间布局与利用呈现出园林之间迥然不同的风格。如同借由空间的丰富组成形式,在园林整体环境构成中产生引导的作用,廊的运用常具有明显的引导意味,将人们引致某个特定景物的所在地。又如利用地形的起伏,在整体垂直立面空间中增强韵律感,亭、廊和榭在立面空间中此起彼伏,再利用建筑本身的轮廓线造成水平面上视觉的叠加,极富变化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景物虚与实使得空间渗透效果十分显著。利用障景、漏景,隔景等手段进行分隔空间的处理,在分隔的同时又使其相互连接和渗透。在密集的景物中产生丰富的变化,曲折幽深却又不显闭塞
3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随着园林的逐渐发展兴起,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住房,在这样的形式下产生了类型丰富的建筑,如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等。人们赋予了每一种建筑形式不同的内容加以区分各自的功能。例如,堂,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楼,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本身也可作一景;榭,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供人休息、避雨。屋顶的形式多变、类型丰富是古典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各种屋顶运用不同,表现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庑殿顶因其造型大气和装饰精巧多见于皇家及寺观园林;歇山顶因其屋脊灵巧富于变化在园林建筑中最为常见;硬山顶样式简单,是人字形屋顶的一种;悬山顶形式较为多变,也是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卷棚顶线条较为平缓,缓和建筑的耸立感;攒尖顶因其灵活轻巧多用于体量较小的建筑,平面形式多样。在这些屋顶形式的基础上,造园者又在屋顶上加盖一层,形成重檐,较于单檐屋顶更显庄重大气,二者的组合搭配提升了建筑的可观性。
4现代园林中对古典元素的运用
现今的园林建设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不论在哪种形式的园林形式中,古典园林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住宅区、公园及街道绿化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如仿古建的亭台、牌坊等,但在这些古典元素的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没有美感和协调感。
4.1“疏忽”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国人的吸引力在于古人的风骨情操和对意境的追求,园林不仅仅是庭院和建筑,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和对情感的抒发。现代园林中的古典园林要素仅留于表面形式,疏于空间格局规划布置,遗漏园林建筑的的构造技艺。造园者的意图已经不再以景喻情、思境相偕,更多的是迎合实际住宿和游玩的美观需求。这种本因精神与自然欲求而产生的古典园林,现在已经仅仅成为人们对古人安逸生活的猜测和向往,在现代园林中的出现也只是一种祭奠和怀念。
一、乡土景观的外延
( 一) 乡土的外延
由于多种学科的需要其意思不断外延。目前其作为形容词的主要含义有: “当地的语言或方言的”、“非正式的语言或方言的”、“一种语言的正规口语形式的”、“一个时期、场所或群体的特征的”等。
( 二) 乡土景观的概念
乡土景观是地域的综合体,它包含村落,如民房、房前屋后林、聚落等; 农田如耕田、菜地、村头聚会地、畦埂、篱笆等; 道路如农用道路、田间小道等; 河流水系如水渠、池塘等; 树林如近郊山林、杂木林等; 祠堂、石佛、石碑、石墙、洗衣场所、水井、水车、木桥、小木屋、晾晒稻谷的架台等生活风景。
二、乡土景观的特性
( 一) 功能特性
乡土景观存在对人有功能性,这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区别乡土与非乡土的关键点。具体指来说是它具有与人们的生存或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在这里它对于人的功能主要指的是生产或者生活方面的,甚至也包括由此形成的人们生活习惯的部分。
( 二) 地域美特性
乡土化景观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反映,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美化。华北平原大片的农田,网格状的机理,不同的作物将大地扮成不同的色彩。这种生产景观,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人们出于耕作的需要,经过不自觉的美化和总结形成的。乡土景观的形成源自人们对当地自然过程和自然景观的适应,而且也是与当地人日常生活融合作用的结果。当地人们出于自身生活的需要,对于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影响和改造,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才是乡土景观形成的原动力[2]。可见,乡土景观的存在和发展和地域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地域性是乡土景观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性。
( 三) 文化特性
乡土景观是社会体验和文化含义的重要载体。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 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是凄惨的故事; 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乡土景观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意义
( 一) 探讨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乡土景观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的认知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它通过“不可见”思维唤起人们对于“寻常”景观的关注,意识到“普通”之中同样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因此,对乡土景观的探讨将为我们创造现代意义的园林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 二) 有助于地域特色的保持
乡土景观很少受到外力文化的影响,保持着当地的文化的特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能使人们更为透彻、更深层次地了解地方文化和民间风俗,使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三) 体现园林设计的生态观乡土景观中的乡土物种对当地环境往往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生态效益更显著; 而乡土材料取自当地,既节约成本又能体现地域特色,体现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结合。
四、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 一) 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
景观元素通常是指地形、水体、植物和构筑物等实体元素。乡土景观元素的丰富度则更加宽泛,包含许多的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依据其表现形态不同,可提炼出 3 类乡土景观基本元素: 乡土的“物”、乡土的“事”和乡土的“意”[4]。
( 二) 乡土“物”的表现,凸显时代感
1. 灵活的材料运用与提升
乡土景观设计中,地方传统材料是设计的首选,使用传统材料有助于保护地方特色并尊重当地的传统和风俗,形成回归感。设计中可以将传统的元素,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来进行表现。另外,在传统材料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将现代新材料进行简化变形和抽象用以表达传统元素。
2. 鲜明的色彩呈现
乡土色彩大多比较简单和朴素,但在民俗民风、服饰或者地形气候的衬托下想的丰富多彩。所以,在乡土景观设计中,应该传承起朴素自然的特点,靠材料的颜色或者质感突出景观的素雅。
3. 朴拙的细部表达
民间有很多乡土的艺术美,如剪纸,面具,脸谱等等。乡土景观可以以电梯方式对民间乡土景观进行提炼和刻画,也可以民间艺术或者工艺特长,以传递地域的归属感、融合感与认同感。
五、结语
首先,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起步较晚,从20世纪初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的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主义逐渐出现在设计领域,它从设计理念、形式和手法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设计者经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运动以及装饰艺术运动等一系列的探索,使现代艺术在形式和思想上得到了大解放。其次,现代设计思想。现代设计思想主要包括6个方面:第一,服务于大众的民主思想,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美化产品。第二,功能为第一要素的设计思想,现代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把功能看作第一要素是必须的。第三,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设计内涵,在充满艺术的同时要注意技术的应用。第四,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违背自然和客观条件的设计是不可取的。第五,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简洁明了是现代设计的追求。第六,形态构成的设计基础,例如点、线、面在设计中的完美应用。
2现代设计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科技创新的应用
科技创新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形式的新表达2个方面。例如,运用LED灯光作为园林建筑外墙的装饰,在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音乐水幕等。传统形式的新表达主要表现在新的构图原则上,设计者们将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园林设计的审美需求。其次,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已经不再是手绘作图,已发展为计算机作图。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绘图,具有精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2.2平面构成的应用
2.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具有聚集性,容易聚集目光,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作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通过整体的衬托实现突出主题中心或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例如: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在林间道路的尽头设置凉亭,或者在石质阶梯的尽头设置石门,凸显出一种艺术韵味,通过重叠组合或者差异性组合,突出点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视线,获取视觉的焦点的同时,可以渲染出富有艺术的意境。
2.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线的主要特征是长度,在园林设计中,常用线条即为直线与曲线。其中,直线主要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以及倾斜线,其具有划分整齐的特征,例如,设计排列整齐的树木就有规整、井然有序的感觉,所以一般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应用。曲线的应用也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通过曲线的舒展划分,能够最大程度地在视觉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感,带来较为广阔的视觉感受。
2.2.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线在封闭的情况下即可构成面,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主要有曲线形和直线形的平面几何形。通过设计组合成的平面中有规则对称,也有分散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具有规整的表现效果,而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凸显出不规则的美感。
2.3色彩的应用
人对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地,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色彩来表达和塑造视觉艺术。例如:利用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与园林设计效果相映衬;利用黄色,可以舒展身心。不同色彩的搭配组合可以凸显出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表达设计者的想法。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穆与安静的环境氛围。
2.4材料的应用
传统园林建设多使用的是木质材料,而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材料运用可以分为高技术材料和低成本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木质材料相比,这些材料大都有性能好、价格便宜等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产生的影响将会是积极的。
3结语
1)植物类园林的色彩景观设计
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主要色彩是来自于植物的衬托,并配以颜色娇艳的花朵和果实等。例如:在一年四季中,植物的设计应根据其季节的变化和特征进行设计,因此,在植物园林的设计时,应选择熟悉的植物色彩,使园区的植物颜色丰富多彩。在植物园林的色彩中常以对比色和邻补色为基调。其中,对比色给人以鲜明的对比,可产生强烈的美感,而邻补色给人以暖和的感觉,在淡雅的氛围中,感受景色带给人们的享受。针对植物类的园林设计中应采取异同整合的配色原则,其次是要符合设计的主题,色彩的应用和搭配要符合主题的内容,起到衬托的作用。再次,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和特征,如在早春选择嫩绿的柳叶,在初夏选择茂盛的荷花,在深秋选择绚丽的牡丹,在寒冬选择傲人的红梅,这些搭配都是根据季节的变换,布置出美人的景色。而在某些季节不明显的景区,可以采用单一种类的植物,应用不同花期的植物为搭配,考虑每种类型的花期,来避免一年四季都开花或者一季萧瑟的现象发生。
2)建筑类园林的色彩景观设计
在建筑类的园林色彩设计中,建筑无法脱离色彩带来的质感,也就是说,色彩是建筑元素中最主要的情感传递要素。在我国的不同地方,具有较悠久历史的地方色彩和传统色彩,这些就是能够突出建筑的特色,如:在我国南方的园林中,建筑大多以冷色为基调,采用黑瓦粉黛的要素,凸显高雅文人淡薄名利的情怀。这种基调不仅与自然相辅相成,还可与花草树木相呼应。又如:我国的寺庙较多,而寺庙的园林建筑受到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寺庙建筑中常以亭殿为主,并配以红、白台和色彩低调的塔。建筑的园林主要注重意境的营造,赋予较浓的传统色彩,园林建筑是有形有色的空间艺术,色彩的效果可以提升建筑的环境和意境,在色彩的冷暖和感情上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色彩的选择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注重色调的统一,在色相上要化繁为简,以明代暗,在用色上突出创新。
3)小品类园林的色彩景观设计
在园林中小品的设计指的是提供休息、起到装饰、照明和展示等作用的小型设施。在一定的空间内,以轻巧的身形、独特的设计给人们以舒适的质感。在园区中偶有小品的存在,不仅能够增添艺术的气息,还可以给人们以身心的恬静。因此,在小品设计上应注重细节,要符合景观的主题内容,增加其观赏性。本文就以园区供休息的小品进行展示,可以在园区内营造椅子、凳子和桌子等进行修饰,根据园区的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提供出轻松、温馨的氛围。在设计色彩上,要根据园区的主题,其材料和颜色要协调,采用较为舒适的暖色,避免采用大红大绿的颜色,给人以烦躁感。
4)铺装类园林的色彩景观设计
在园林的铺装设计中,色彩的设计是较为主要的因素。采用合理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舒服的感觉,如:表情和象征,给设计带来了别具匠心的特点。在铺装的设计中,要根据铺装的地点进行选择,如:热闹的大街,可以选择兴奋色铺装,而在安静些的景区,可以选择沉静色铺装,在不同的色彩搭配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因材施教,找出适合环境的铺装色调。铺装在园林的设计中应用最多的是园区路面和广场大街,而著名的花街铺地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之一,采用黑瓦和碎砖进行铺设,在现代的园林中,人们更加重视图样的设计,其样式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5)水体类园林的色彩景观设计
在水体类的园林设计中,较为难设计的原因在于水体本身是透明无色的,由于水体的面积和深浅的不同,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后呈现的色彩也不同。水景的灯光色彩在不同的环境内也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效果,通常在水底照明时的光源以白炽灯效果最佳,在水下的颜色可以采用黄色和蓝色,可以鲜明的衬托出红色和绿色,通过颜色过滤器也可以呈现出预期的效果。水景的设计还可以根据与植物的相辅相成,体现出主题和质感。一般情况下,在水体的设计方面很少采用植物的搭配,但应用水景植物的少量摄入,可以增加其搭配的方式,避免产生杂乱的视觉效果。
6)山石类园林的色彩景观设计
我国是地质相当丰富的国家,因此可以充分的利用山石给园林的景区增添不少的特色。山石在我国的南方一些私家的园林中较为常见,其设计的原则还是要根据园林主题进行设计,如:在秀美的湖边,应用光洁、丰润的石头,是一种营造氛围的好素材。又如:在假山上附有石洞,可以凸显空灵的意境,因此,在园林中的山石设计中,应与附近的景物相协调,做到烘托主题和点缀景区的作用。
2结语
现代艺术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各种美术作品、城市建筑、工业产品、街边雕塑、甚至涵盖了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艺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正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冲击了人们的视觉,打开了人们内心对城市景观协调性和布局美的视野。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大量运用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手段,更会增加很多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地方。也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的趋势所在。
2城市园林设计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2.1具有美观的城市园林布局要让僵硬规矩的城市土地拥有现代艺术的美观,这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内容。要根据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地貌分析,对城市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城市园林的方方面面中,控制好城市的节奏和比例是提供城市美感的有利措施。
2.2具有个性情调的现代化雕塑如果说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平面布局进行合理的划分就相当于对人体的黄金比例分割,那么相对应的人的精美五官就是现代艺术中的雕塑作品。在城市的街道中,总是树立着各种赋有线条美的现代雕塑,给城市带来一种新的审美情调和艺术魅力,这也与城市中的生态植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平衡。现代化的雕塑让僵硬的城市土地变得柔软、富有活力,展现了园林城市的个性情调。
2.3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在现代艺术中,对立体格局和平面的把握尤为关键,对两者的综合运用让城市园林建设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与此同时,现代艺术不但可以为园林提供美的平台,也是在不断提高城市的设计风格和人们的生活品质,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上说,现代艺术就是将形象艺术和抽象技术进行相互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传统艺术美学的继承和发扬,在艺术语言和艺术形态观念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思想理念基础上,逐步影响着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和风格,目前,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城市形象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运用
3.1植物的现代艺术美植物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基础环境与设施,通常根据城市的地貌特征采用香樟树、银杏树和梧桐树等。将其种植在城市街道的两侧,让城市更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可以按照等距种植的原理进行灌木种植,让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持一定的活力,又能兼顾统一性和变化性。这样比一些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植物进行没有规律的杂乱种植,更能让人的心情获得满足与喜悦。同时,根据季节的不同对植物类型综合配置和管理也能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让人们体会到其中美轮美奂的变化美,也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都种植一样品种的植物或花卉,让人们赏心悦目。这种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对植物进行一定规律或依据的配置就如同现代艺术中的绘画艺术,能够对形态、色彩、形态等进行综合运用,将其蕴含的多样性和静态结构发挥的淋漓尽致,提高了城市园林设计的审美价值。
3.2建筑的现代艺术美城市建筑的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都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体现,是现代艺术富有标志性的因素。例如关于汽车站的建筑有一种整装待发的态度、图书馆建筑经常呈现书本的姿态,这些形象的标志都是现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在苏州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处处都充满了对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相结合的精美建筑物,展现了立体布局和平面布局的相互统一,相互作用。两者间环环相扣,形成了不可多得的现代艺术之美。这样的建筑物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更能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更好地发挥现代艺术为城市园林设计的作用。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