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4:32: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民币结算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范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上自由兑换、流通,进而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干预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的职能,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历史。若传统的商业惯例都愿意接受和使用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容易成为国际货币。二是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一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天然优势。三是自由完全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四是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债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使得美元和欧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削弱。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以及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展现的高度责任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
2011年6月,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2)在贸易计价结算领域
人民币主要在我国与周边一些小国的贸易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和企业中使用,2010年6月,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地区和部分行业中已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且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迹象。
(3)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
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与韩国,马拉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4)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1.进出口结算比例有所改善,不平衡风险依然存在
2010年以来,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结算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还存在着进出口比例不平衡,即进口结算支出远大于出口结算收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算比例不平衡的现象,2010年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构5.5:1,大部分人民币升值的益处都被输送到了国外市场。尽管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比例达到1.4:1,但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被广泛接受的结果,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导致利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提高,不是一种正常的平衡,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提高,进出口结算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2.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欧也不愿意把原有货币体系中的“铸币税”收益与中国分享。况且美国和欧洲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强势货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买方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和欧洲掌握了货币结算的选择权。从微观方面来说,原有货币体系中的很多制度也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比如,国际上大宗商品、重要能源以及与能源相关的一些衍生工具都以美元来计价、交易,这一点对于人民币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必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时,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3.宏观金融调控难度加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的风险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流通范围会继续扩大,世界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剧增。境外人民币资产不仅会对境内人民币的汇率、利率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也会冲击境内的流动性管理并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境外人民币资产的汇率和利率价格会对境内形成冲击。突然大规模的货币回流或货币需求都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局面。
四、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1.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如果脱离与之密切关联的经贸与投资网络,是不可能深入发展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从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入手,注重发展我国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记值定价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规避外汇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检测;尽快解决人民币回流途径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协商,通过缔结人民币境外流通双边协议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完善中央银行职能,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程度,较大的经济规模、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并且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建立更加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灵活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及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及其他间接的调控手段,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不受干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3.发行“熊猫债券”
“熊猫债券”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虽然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存在资本管制等问题,债券发行规模有限,但其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有利于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或者减缓外汇储备中美元进一步增长,避免汇率波动给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徐挺.人民币升值进程中的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8.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际化理念;最大收益者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产生了高度的关注。探求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创造价值的过程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对这一机制的探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交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
国际经济往来需要货币作为媒介,这种媒介一方面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要保持价值的稳定。从流动性来说,充当国际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国际经济的规模相一致,从而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从价值稳定来说,则要求货币发行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即有名“特里芬难题”。从金本位制度开始,国际货币制度中充当流动性的货币往往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出现问题,比如,金本位制中,黄金作为流动性,因为供应不充足而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因为美元贬值而崩溃。解决特里芬难题,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增加本位货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的贡献。
二、人民币结算的尝试
从2009年7月份启动到2010年3月底,上海的结算金额累计已经超过了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以来的结算金额就达到了50亿人民币,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发展势头迅猛。而截至5月中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接近500亿元。
截止到2009年九月底,国务院批准的内地试点区域包含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而海外试点区域则包含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目前就境内而言,只有成为试点企业的公司才能与上述境外区域的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截止到九月底,全国已有365家企业具有试点企业资质。而对于境外区域的企业则没有门槛限制,只要他们与境内的试点企业有业务往来,均可以采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2日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报告指出,将研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仅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更有甚者在于进一步地开拓相关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路径。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扮演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是人民币从本币走向区域化货币,进而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步骤,这样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因此,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真正变成国际货币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任何货币的国际化都必须从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开始。只有当我们的货币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结算货币,国外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才有可能拿人民币作为一个投资货币,发展离岸市场、债券市场或其他市场。同时在这些都有相当基础之后,别国才有能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在汇率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有利于贸易双方控制成本及锁定利润,为跨境贸易实现双赢,促进贸易的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受益良多,我们也不应忽视不利之处。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随着更加不确定,风险因素更不确定,如果处理不当,宏观经济将受到冲击。
2.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跨境贸易结算不仅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对微观经济个体的企业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微观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表现为什么样子?首先应该是避免了外汇汇率波动,尤其是结算货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从而避免了因为汇率下跌而不盈利,进而放弃国际市场的情况出现;然后还表现为结算的便利,减少结汇售汇成本等等,然后在列举哪些企业会受益。
人民币结算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减少了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在外汇不能流通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结汇,企业要给银行支付不少的手续费,而如果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就可以节约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的汇费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兑为例,银行兑换货币多数并未收取手续费,却施行“低买高卖”:即客户要低价卖给银行(以2010年5月7日的中国银行当日牌价,100美元可卖681.2元人民币),却要高价找银行购买美元(需要683.94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00美元)。一买一卖,100美元就得被银行赚走2.74元人民币差价,即100万美元的业务相差2.74万元人民币。以厦华在台采购4.3亿美元为例,若台湾的采购对象主要以新台币进行日常运营的,就需要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此前对媒体表示,如果对台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外贸企业可以减少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的成本。因为用美元结算,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百分点,结汇又需要支出1个百分点。据估算,出口企业改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为交易额的3%-5%。对于众多处于微利状态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前被银行拿走的这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相当可观。据厦门市长刘赐贵在台湾披露的数据。
此外我国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和利率的风险掌控能力是有限的,采用人民币算就可以不用去分析国际市场上美元或欧元的汇率走势、利率走势等,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经营上,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现金的能力和使用效率。
3.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审时度势,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尤其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外汇管理以前,对外经济活动只能以境外可兑换货币计价结算,所以外汇管理只是管外汇。现在人民币开始逐步履行国际结算功能,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自然也要纳入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范畴。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与其在境内履行相同功能显然要有不同的监管标准,如人民币对内计价结算只会区分对公对私业务,而不会区分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交易性质。目前部分现行外汇管理原则不完全适用于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但彻底独立于现有外汇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可能因本外币分割造成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空隙。有迹象显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似乎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贸易顺差及FDI(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量却创出了今年新高。
在做好外汇管理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后,一方面,突发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将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另一方面,人民币输出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突发且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并影响汇率、物价和就业。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货币的币种将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币值稳定两方面处于两难境地。该问题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所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和升值压力两大问题。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应对策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努力应对,减小其带来的危害。我们应从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增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监管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把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放到首要的高度,严防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行为。
首先,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安排关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的问题。首先政府要确定对海外人民币市场的态度。由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必然出现的人民币海外持有现象,如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未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极有可能出现一时被动和管理滞后的局面。因此建议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货币初期,应该适当抑制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便为我国央行逐步熟练地掌控海外人民币市场和交易赢得时间。在起始阶段应当规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处理上遵循以下原则:海外人民币资金可以按照规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资国内市场,可用于向中国进口的支付、对中国境内直接投资、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以及委托存款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投资中国境内金融资本市场。
其次,在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方面,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在银行监管层面上,应强化对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包括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从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角度来看,要求央行密切关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配合和联系。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
又次,央行对本外币监管应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进一步缩短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的反应。
最后,科学和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至关重要。香港地区开放银行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后,市场人民币兑换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要求,这部分资金规模应该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东盟十国和韩国等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形成的海外债权也应及时地通过适当方式反映出来。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在试点阶段,有必要通过规定银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别的会计处理来辅助完成这些统计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
[1]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11):327-331.
[2]朱雄雷.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209-237.
[3]陈红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J].市场论坛,2007(11):30-32.
[4]宴玲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分析[N].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5-25(3).
[5]高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2006(8):89-91.
[6]石海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136-137.
[7]程磊.香港跨境贸易人民不结算面面观[J].特区经济,2009,12.
[8]樊晓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每月观察,2009(8):34-35.
[9]王宇,姚均芳,余小洁.上海广州等五城市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W].新华网,2009-4-8(16).
[10]高改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挑战中的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4-9(A02).
[11]周元元.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8(5):163-171.
[12]高晨.中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N].京华时报,2009-4-2
(第034版).
[13]叶檀.人民币结算试点须相关配套[N].广州日报,2009(3).
[14]葛兆强.以“三步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7-17(17).
[15]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8):
10-12.
[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第10号)[Z].2009-07-01.
[17]陈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分析[J].当代经济,2009(8):10-12.
[18]Grassman,Sven.(1973)A Fundamental Symmetry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3,105-116.
[19]News Analysis:china’s RMB Clearing Cross-Border Trade Represents A Key Step.[China daily][09-07-06].
[20]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Starts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Clearing Business Now.[China daily][09-08-10].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里,他始终给予我严格的指导和不倦的教诲。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师对事业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益。从导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此期间,我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国 人民币 国际化
一、序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发展中国家多年来的努力,以及全世界期盼和平发展的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持,使得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绩,尤其是以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独大”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弊端,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征途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努力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征途中,人民币汇率必须保持稳定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也符合广大投资和贸易主体的利益。作为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在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面临新的复杂局面,同时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键
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经济不平衡”这一观点成为了西方经济学舆论中的主旋律,尤其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对美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变革。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一开始,就有人说这是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因储蓄和消费不平衡所导致的金融危机。然而当危机结束的时候,又有人站出来说导致这次危机发生的不是消费与储蓄的不均衡而是债权国所持的现金与债务国不均等,并认为因为亚洲国家接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所以能够阻止现金流回到债务国,因此能够大量储存硬通货以防万一。通过这一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从长远角度来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依靠别人的钱来管理自己的财富,如果这个国家对国际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经有很多西方著名的经济学者们开始意识到,要想解决国际金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是要让人民币开始国际化的道路。因为只有实行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够在世界上建立一个真正的多元货币结构去真实反映国际经济力量的分布,并取代已经跟不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美元货币体系。
虽然西方学者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一个西方经济理论可以能够合理解释中国现在的经济现实。因为当今我国的经济规模和政府管理同市场经济之间的能动关系、内在的政治稳定、精英选拔的体系、劳动力的充沛、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强调教育的传统、文化的凝聚力、重视和谐的社会底蕴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所产生的动能,远远超出了欧美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
如今,2012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让人民币为国际货币充当后盾。因为人民币有统一的政治实体、金融体系、货币方针、财政政策、资本市场,甚至统一的军事力量做其后盾。仅从这些条件来说,人民币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货币都更具有优势。
任何一种货币在成为国际货币之前,都需要经过一场斗争。这需要该货币自己去努力实现而不是等到被别人认定之后再开始努力,否则,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用人民币发放债务和进行贸易结算都是很好的开端。尽管起步会是很艰难,但万事起头难,但是人民币的确有它代表的经济实力,那么,只要坚持就会有逐步扭转局势的可能性。人民币只有成为国际货币,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水平才能不被以美国及美元所代表的金融霸权秩序约束。
有人会说,如果人民币没有自由交易的市场,那么人民币就不可能实现国际化。人民币在国内应当至少有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掉期合约,这样,起码可以在不转换所有权的情况下调剂使用外币的需要,解决黑市换币的问题。不过,要考虑国际市场的现实情况,如果没有必要使用或者交换人民币,那么这样的市场,如果有也知识用来投机的。
中国因贸易顺差取得大量外汇储备,但是这是通过廉价劳动力所艰难换来的顺差。如果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出口原材料去积累外汇储备,那么,随着原材料的不断减少,出口条件不断变差,那么顺差的优势也就会逐步减弱直到完全消失。然而中国一直在为出口商品而改善条件,如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积累管理经验、增强商业运作水平以及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这一切都在为改善出口条件而努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第一,为我们的外贸企业规避风险。以当前国际贸易来说,主要都是拿美元来结算,美元结算完了以后有一个换汇,强制性换汇,换成人民币,这其中有一个汇率的变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为了防范汇率的波动,所以我们采用人民币的直接结算。从这个短期措施来看,主要是为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第二,利用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走入低谷的情势,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
第三,降低当前海外外汇储备的风险,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的规模,规避捆绑美元所致的损失,为人民币摆脱依附美元,并使其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国际储备货币。
第四,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资本的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立基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的金融体系才能国际化。从这个视角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先头部队,金融市场国际化是后援部队,这两个全面完成了,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就真正崛起了。同时也可以提振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地位和发言权。
第五,能够以发行纸币的方式换取人民币持有者的资源,增加铸币税收入。
四、结语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仍会本着渐进性、可控性、主动性的原则,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实现跨境结算,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货币。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进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有助于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以国际金融新秩序为前提。无庸置疑,人民币迈向国际化这条道路已经正式起动了!
参考文献:
[1]沙文兵 《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研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
[2]李长江.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道路.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杨素芳.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4]毕颖娟.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途径选择.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2)
[论文摘要]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在华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交易风险。跨国公司应如何根据一些指标、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管理的方针,成本控制型或利润创造型,通过选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或其组合进行风险管理以降低交易风险,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 与Timme(1992)指出, 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 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 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 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转贴于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 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 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着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着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关键词 GARCH模型 沪港通 A股市场
一、沪港通的理解
我们把A股市场设定成一个“停车场”,沪港通就是一条高速公路,现在开通了,就是让境外、国外的投资大车开进我国A股这个大停车场。当然了,并不是对所有尺寸的汽车进行开放停车。目前,针对实际情况,暂且应允一定尺寸的车辆进入。而停放在停车场中的小型车所受到的影响往往会比其他车型受到的冲击要大。但是,沪港通的实行能够有效地带动A股市场这个“停车场”的国际化和进一步开放。
二、开设沪港通的目的
首先,兑现我国入世承诺,逐步开放我国股票市场,为今后完全放开资本市场暖身。
其次,开展双向解决大陆和香港的人民币的结算,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行铺路。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人民币重要一步国际化的进程,中国投资者可以用人民币购买港股,整个世界可以用香港的人民币购买上海股票。
最后,促进在香港的人民币回流大陆,同时确立港市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三、GARCH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数据描述
本篇论文所采用的相关数据是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分别代表沪市和深市,自沪港通开通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2014年11月17日至2015年3月18日作为本文的选择时间区段。本篇文章选取该时间区间数据共计222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将其与开盘价详见,得到222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收据,从而得到收益率的波动情况,再根据该波动情况判断成交日的股票市场波动。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将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和2015年3月2日(沪港通引入沽空机制)作为两个事件取为虚拟变量D1和D2,将成交量作为控制变量V,以及第一个事件和第二个事件分别与成交量的交互项D1V、D2V。
(二)GARCH模型的相关说明
本篇文章将采用事件分析法,通过构建GARCH模型,将沪港通开通以后发生的两个重要事件作为两个虚拟变量,用实证的方式判断其影响。所以,我们构建了模型:
1.ARCH效应。一般有两种方法来检验序列是否存在ARCH效应,一个是LM法,还有一个就是本人采取的残差平方相关图方法。先构造一个f=R=0.000716,然后将f取平方得到一个新的序列x=f2。
2.GARCH(1,1)的选用。试选用GARCH(1,1)来对数据进行回归,此时先不引入虚拟变量和控制变量。就得到了GARCH方程。
GARCH=7.16e-09+0.069910RESID
*(-1)^2+0.890691GARCH(-1)
由式子可以看出残差方差平方加上前一期GARCH项等于0.96,约等于且小于1,满足条件且显著,所以我们可以看出GARCH(1,1)可以很好低拟合数据,很好地消除掉ARCH效应。
四、沪港通对我国A股沪市的影响
自试点相当于开放国际金融资本通过香港直接投资A股市场渠道,此举被认为是第二个门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QFII以外的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对股票市场影响巨大。试点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资本市场,正是因为这两个城市在改善国际金融格局的地位,以及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一)A股市场迎来最强外援
首先,经济衰退开始长期陷入困境的A股市场,特别是对于大型蓝筹股。自2007年以来,A股市场崩盘后泡沫挤压,陷入长期衰退。沪港通正式启动对A股市场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其次,要更深层次推动人民币全球化的进度。根据互联两个市场的交易规则,人民币交易作为基本面,帮助人民币向更深层次全球化。人民币全球化已实施多年,但基本上贸易结算更多的是资金结算。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全球市场上存在大多少元的金融市场和交易工具。人民币全球化打开了一个新的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当然,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少量的影响汇率的变化,政策效果会非常重要。
再次,打开了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管道。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需要多元化投资渠道以保持稳定增长的财富。然而,由于金融市场成熟,背后的基础股票市场,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甚至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一个巨大的泡沫。不仅不能增加价值,甚至有很高的财务风险。
最后,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想分得一杯羹,设立了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如果没有特殊政策和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想赢得竞争,相当不确定。
(二)资本市场监管面临再升级
沪港金融市场监管和制度整合,将对内地资本市场的监管和执法产生重大影响。沪港两市股票证券金融市场互通后,在资本市场的执法中,内地与香港将实施中发现的违规通知线索共享机制和跨界协作的有效的调查,用于抨击虚假述说违法违规行为;杜绝暗箱操作;交流和培训执法及改善跨境写作程度,增强执法和协作的跨境监督。
(作者单位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稼钦.分析上证指数走势和港沪通的潜在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334- 335.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进出口
2011年3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收6.5668,较前一交易日继续走高。而在2005年7月21日,此中间价却高达8.1111。从图1中也不难看出,自从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汇率在稳步下降(直接标价发下),或人民币相对美元在升值。2005年7月21日至2011年3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19% 。是何原因导致人民币步入了长达六年的升值通道,且目前仍保持着升势?对此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试图找到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图1
1、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
1.1 政治与国家战略原因
这是左右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跌的首要因素,主要包含历史的政治因素与当前的国家战略两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扩大了出口,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以出口促发展的经济政策。为了使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特殊历史时期,人民币价值被人为的压低、扭曲。这种做法使得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历了大繁荣,带来了GDP的高速增长。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转而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进出口,我国已不会在外汇市场上实施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来维持汇率稳定,人民币币值被人为压低的局面已成为历史。此后,人民币的升值成为必然。
随着08年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的出口受挫,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量锐减,“出口”这一强劲的经济发动机已经光鲜不再。因此,决策层将目光转而移到了国内,着力于扩大内需,以消费促增长。此后,中国保持低币值来促出口的意愿下降,不再过多干预汇率,人民币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汇率趋于合理。另外,美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差强人意,令美元趋于弱势。作为国际间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势必会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担忧。人们渴望币值更坚挺、汇率更稳定的世界货币。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被提上了日程,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中国方面也有意识推动这一进程,并在周边国家陆续开展了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人民币想要成为被广泛认同、接受的世界货币,要有合理的估价,坚挺的币值与相对稳定的汇率中国。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货币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
1.2 人民币的升值
不仅仅是对美元,自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对除日元外的四个主要货币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具体为:对欧元升值8.58%,对港币升值20.09%,对英镑升值25.56%,这意味着人民币的购买力在提高,价值正回归合理。
人民币的币值被低估这一观点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有关人民币兑美元合理汇率的讨论,许多学者曾进行过论证。格里高利·曼昆曾运用一价定律,通过麦当劳所销售的巨无霸在两国的售价来估计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根据2005年的麦当劳的价格,在中国为10.5元,美国是3.06美元。据此换算,人民币兑美元合理的实际汇率应该为4.43。人民币被低估了2.36倍。这种简单而巧妙的计算方法粗略的证明了人民币确实被低估。
1.3 美元的贬值
与中国相反,美国近些年来的贸易账户常常是逆差,而美国信用体系的过度膨胀,贷款消费意识的过度强化,更是加快了美元贬值的进程。为了刺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衰退,美国推进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供给的大量增加使这一情况更加恶化。
1.4 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
由于历史政治原因进出口,人民币的价值被压低。直接后果是中国连年的贸易顺差未能改善。如今,人民币在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必然会因为贸易顺差的存在而趋向于升值。
1.5 资本的流入
资本流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中国引进外资,二是国际资金的流入。
中国经济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加之富有吸引力的利率水平,使中国成为了备受国际资本的青睐的理想投资地。投资客做多中国资产,促使着人民币不断地升值。
目前,我国对国际游资采取的态度是宽进严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机炒作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可以预计,若中国对国际游资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会消除资本撤出中国困难的顾虑,从而使更多的资本流入国内,短期内会促使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放大剧汇率大幅的波动的风险。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利益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企业的产品在国外价格上升,不利于出口。因为类似的原因,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有竞争力。如何消化因为出口企业利润减少而造成的失业人口,以及国内企业如何面对进口商品参与竞争,是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议题。
2.1 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影响到出口企业与进口企业。
对于出口企业,长期的升值会促使其压低成本、减少生产、裁员。在这种情况下,较理想的出路就是尽快进行产业转型,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者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以恢复企业盈利。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呈现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今年年初,各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资的上扬,对于依赖廉价密集劳动力的传统出口企业,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没有及时转型,那么企业所面对的很可能是破产。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影响着出口企业的产出与相关岗位的就业状况,另一方面积极的促进了产业经济的调整。广大出口企业面对此不利因素时,当审时度势,抓住困难背后的机遇,积极转换思路,及时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升级。能否做好这一点,是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下降,这将引导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产业过渡,从而对进口原材料产生一定的依赖。
而对于进口企业,人民币升值则会加速其成长。持续扩大的盈利会促使社会资源加速向进口行业及相关配套产业转移进出口,同时也会吸引一大批人才从事相关工作。进口商品的繁荣会给传统的国产商品市场带来冲击,可能会改变国人消费习惯,长期看会使中国国民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长久的影响。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并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种趋势。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57起,披露金额达294.19亿美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111.1%和249.9%。尽管目前主流的观点否认人民币的升值为此类并购案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民币币值的提高,汇率会在海外并购所起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旅游业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随着人民币的逐步升值,中国的外国游客数量会下降,这不但会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涉外餐饮服务,外事翻译等系列相关产业中国。
如何协调出口企业的产业转型与进口产业的加速发展,如何引导中国企业进行合理海外并购、规避跨国投资风险,如何缓解因此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尽快使进口企业小花出口企业的失业工人,是摆在经济职能部门的重要议题。
2.2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出口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图2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0年的2月,出口占GDP的比率下降了约8% 。
图2
类似于宏观经济学中的回振效应与溢出效应,人民币升值引起中国更多的进口商品后,会使得中国的主要进口国出口增加,促进其经济繁荣,转而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消费,提高本国产出。由此往复,中国及主要贸易伙伴均会从中受益。
原材料、矿石、燃料的进口价格降低会使PPI有明显的下降,压低整个社会商品与劳务的价格水平;同时,低廉的进口商品会压低CPI指数,使中国的经济有机会步入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期。
2.3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也是广泛的,并且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由于升值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部分人的结构性失业。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对他国货币升值,这意味着出国旅游、留学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中国已经出现了海外留,海外购物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以预计,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的海外留学、购物、旅游热潮还将继续并持续壮大进出口,中国国民会更多的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也随之将更深远的影响全球。另外,由于价格下降,进口商品更富吸引力。人民的消费篮子商品变得丰富,消费者可供选择的商品更加多样化,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全方位竞争也会极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效用,社会整体福利上升。
2.4 对政治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与各贸易伙伴的摩擦不断,中国在海外倾销与反倾销案件呈上升趋势。美国、日本、欧盟也先后向中国施压,试图迫使人民币更快的升值。中国频繁出现的贸易摩擦,究其根源,离不开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导致中国出口的商品具有低廉的价格,在海外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这一经济现状。而人民币的逐步升值,有利于缓和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使得各种外交政治活动得以更加顺利的展开。
3、结语
可以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民币正在经历价值回归,已经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与褒奖,这更加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这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尽快适应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缓和各阶层矛盾,调整各个产业的利润分配,以及配套出台相应的进口出口与贸易政策以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摆在国家面前的一个问题。能否顺利通过这个挑战,也是抓住机遇,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附录
[1] 凤凰网财经,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668 继续走高,finance.ifeng.com/forex/whyw/20110318/3698375.shtml,2011/3/18.
[2] 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pbc.gov.cn/publish/main/537/index.html,2011/3/18
[3]中国银行,当日牌价,boc.cn/sourcedb/whpj/,2011/3/18
[4]IAS GROUP,China Export/GDP Ratio,iasworldtrade.com/images/stories/Econ/china-export-gdp.jpg进出口,2010/09/08
[5]张远超,孟祥仲,宏观经济学,济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7]走自中国,中企远征海外步伐加快 需规避海外并购风险,news.chinaventure.com.cn/2/20110304/52089.shtml,2011/3/4
[8]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袁磊,山东经济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袁磊,1989年7月出生,男,籍贯山东省青岛市,现就读于山东经济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关键词:国际经济治理;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
一、 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国际金融体系日益失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如何去规避主要汇率波动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如何去更好的参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新构建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了解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并且参与到多边金融体系治理中。
二、 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1. 资本跨境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国际负债证券、国际股权在内的所有表内金融工具,都得到了迅猛发展。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终于使其摆脱束缚,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获得了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世界经济随即完全被美元化,各国不得不接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世界中央银行”的地位。美元汇率稳定的支柱由黄金转变为债券和金融资产,这种虚拟化的信用体系为美国大规模对外提供流动性打开了大门。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美国在保持了较低的实际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不断降低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流动性。
2. 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当今世界各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因此对资本流动的管制逐渐减少,而各国的金融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因此,资本的流动对各国利率的差异极为敏感,细小的差异会使得资本在短期内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这也是美国常年保持较低利率的原因。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利差交易就是一个标志性的结果。
3. 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高涨。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被世界各国广泛的倡导,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加强银行的独立自主性,加强国际资本流动,允许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逐步取消对信贷的控制。
近些年来整个世界对于金融自由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它是更近一步的全球金融化的前提,也为其提供了合理的规则。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同的。例如作为金融强国的欧盟和美国,主导并维持着世界金融运行规则和秩序,因此成为推动金融自由化的强大力量。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国金融发展较为缓慢,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往往成为秩序和规则的被动接受着,受制于发达国家,因此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
三、 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
1. 作为货币的美元充当世界本位货币。
(1)市场过度依赖美元,国际金融体系不对称。美元在摆脱了黄金兑换的束缚之后居于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统治地位,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确立了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货币体系必然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并且长期存在。以美元本位制为中心的国家及其相关体系国家的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资本及资源的流动,使得这些国家从中获利,而其他国家受损,因此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2)美国通过国内货币、财政政策影响外汇市场,导致全球范围货币战争。美国当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大使得美国可以在必要的时间来操控美元的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而使得结果朝着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汇率调整的要求成为美国特有的一种政策。
一方面,美国自2010年年初以来就不断给中国政府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升值,以期扭转美中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国内经济政策间接影响国际经济走向,比如增加货币发行购买金融资产,能够间接帮助金融机构及企业。但是这一政策会导致过度流动性,流向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冲击其国内经济的稳定并导致其货币升值,反过来间接对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产生正面影响。美国的这种做法招致世界各国的严重不满,将会导致全球范围的货币战争。
2. 国际金融治理机构本身存在着缺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是目前治理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机构。而这些组织本身存在的局限也是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和出现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从建立以来,IMF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这些都无法掩饰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缺陷。
①IMF没有发挥其作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减压阀”和“稳定器”作用。这也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IMF的初衷。但是,由于IMF的主导权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所以IMF一直受制于发达国家,而它的这种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②IMF对国际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首先,IMF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监护人的角色缺失,IMF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上,而往往忽略了对美国等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相关金融部门的监督,另外,IMF没有预见到国际金融体系本身的缺陷以及信任危机在各国之间的传递效果,往往疏忽了对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工具的监管,从而造成金融风险。
③IMF协调全球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改进。当今社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蓬勃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出现了许多新兴经济体,其中金砖四国尤其显著,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则国际经济话语权如IMF投票权和执行董事代表权也必然会得到提高。目前IMF投票结构和治理结构仍然是依据之前的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布,因此并不能合理的反映当今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利益代表性。这极大削弱了IMF自身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加剧了IMF各成员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协调性。
(2)世界银行自身存在缺陷。
①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不足。首先,世界银行会定期的去制定和一系列的战略发展文件,但是在之后的实施上又缺少有效的手段硎导。其次,无论是其单个的执行董事还是作为整体的董事会都无法做到真正的为世界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去负责,因此其战略作用大打折扣。再次,世界银行建立了发展委员会,这个机构由24个国家的政府部长组成,它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一个具有咨询性质的团体,但是这种“咨询”的性质缺乏相应的工具去监督其公告的执行情况。
②世界银行代表性不足,全球经济协调的能力缺失。世界银行从成立至今, 一直是由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银行的大多数投票权,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愿并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反映,这与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违背。发展中国家不但代表权不足,而且投票权不能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自动与周期性地调整。
(3)G20的作用仍有待发挥。诞生于1999的G20作为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论坛之一,G20致力于防范和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改善各国经济金融体系透明度,总体而言,G20放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顺应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但是,G20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在多边金融治理方面的作用。
①G20集团化特点日渐明显。G20的成员是国际秩序中的重要利益获得者,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成员国家,G20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成员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他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矛盾冲突,因此,在议题的设计上就需要协调所有成员方的意见,而这些议题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因此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②G20仍然被少数发达国家左右。G20在议题的设计方面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主导,这无法从根本上去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议题,但是G20的大部分议题仍然是被特定国家所主导。
3. 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缺乏协调机制。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经济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下加速发展,信息跨国界的传播和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使得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联系更为紧密。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金融联系使全球经济产生了连锁效应。在货币政策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各国货币发行必须与一定的经济指标和规模挂钩。也就是说,各国在发放基础货币时,不能只考虑本国的金融目标而采取过禁或者过度的措施,而应该从全球经济合理稳定发展的前提出发。尤其是作为国际货币的国家要合理适度的发行货币,合理地规避系统风险不能任意无度地发行,搅乱国际金融秩序。但是,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平台,协商宏观经济政策。虽然G20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现在还不明显。
四、 中国参与多边金融体系治理体系的选择
在面对国际金融体系严重失衡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该如何去面对国际收支失衡,如何尽量降低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所产生的风险,如何与世界各国去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的重建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还是应该积极广泛的参与到国际金融的合作与协调中来。
1. 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平稳变化。一国的政府当局会根据本国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稳定宏观经济的承诺来选择实行浮动汇率制还是固定汇率制。结合中国国情,中国政府认为应该选择固定汇率制。第一,固定汇率总体上可以有效的稳定本国国内经济水平。在本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稳定国内经济,特别是物价水平。第二,固定汇率能够增加就业。固定汇率通过调节储备水平改变货币供给,调节一般价格水平。在固定汇率下如果采用本币一次性贬值的政策,可以达到降低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国内就业以及扩大产品出口。第三,固定汇率可以稳定国际贸易预期,减少汇率风险。因此中国可行的选择是走一条中间道路,即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改变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
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使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行使其流通手段、价值标准、储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最终成为全球普遍接受的可兑换货币。
如何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政府对此提出了两方面的“三步走”的方针战略,即在临近的国家和地区逐步推动人民币的流通,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发展,做到适时适度的发展、逐步有序的渐进式发展。
(1)在空间上的扩张上实现“三步走”,即首先实现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广泛流通,其次将人民币往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即形成区域化,最终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国际化。
(2)在货币职能上也分“三步走”,即实现人民币成为结算、投资、储备货币的三步走。首先在国际贸易的结算中更多的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然后促使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的投资货币,逐步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最后随着前两步的发展最终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3. 鼓励与监管金融创新并举。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要求中国未雨绸缪,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加强对国内房地产、期货、证券等资产市场的监管监管力度,并且加大对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
加强金融监管的具体方案有:
(1)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构。要求加强功能监管而非传统的分机构监管,不同的监管部门要做到分工明确,都要统一接受银监会监管,并且要求保监会以及证监会加大对从事保险业务和证券业务的机构的监管力度。
(2)加强配套性条件及外部环境的整治。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创新需要金融法律体系、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体制微观基础等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和配套条件的改善。我们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具有透明性、稳定性的特点,政府应该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强大能力,和全局把握能力;还要善于从微观上去改革金融体制,强化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建立一个稳定健全的金融市场的目标,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3)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金融监管合作。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随著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加深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全球金融市场中来,从而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以防御大规模的系统风险。
4. 量力而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定位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口和自然资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国际组织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在人均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地区间和产业间的不平衡,各个产业发展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以上事实说明,我国虽然迈入大国行列,但还不是一个强国,只能属于发展中的大国;第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使得中国这个大国与其他资本主义的大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特点对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国际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众多资本主义大国中国如何在国际体系中立足发展便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合作的核心问题。中国在确定了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下,应该合理恰当的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多的参与到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中来,产生的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冠群.加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建设[J].全球化,2014,(5).
[2] 李国安.金融风险全球化与全球金融治理机制[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5,(6).
[3] 刘东民,何帆.中美金融合作:进展、特征、挑战与策略[J].国际经济评论,2014,(3).
[4] 高立红.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1,(3).
[5] 徐璋勇,封妮娜.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当代财经,2008,(7).
[6] 王浩.全球金融治理与金砖国家合作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2).
[7] 瞿栋.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发展动向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国外社会科学,2014,(4).
[8] 洪小芝.全球金融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西南金融,2012,(3).
[9] 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J].国际观察,2015,(5).
[10] 蔡伟宏.国家博弈制度形成与全球金融治理[J].国际经贸探索,2015,(8).
[11]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位论文,2010.
[1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13]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3.
[14]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