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6:51: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师德讲堂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德育,传统国学教育,尤其是《弟子规》,对修德立身的诠释成为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以传统文化之长,补现代分科教学德育之短,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教育中,教育门类和内容十分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教育的根本,从根本出发,才能确保各项教育工作的方向性。
在德育工作中,《弟子规》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为打破《弟子规》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在实践中将《弟子规》进行了现代拓展,实现了与国家教育政策要求的目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统一。
一、《弟子规》的拓展内容与国家教育政策要求的目标相一致
我们对《弟子规》内容进行了拓展,丰富了现代德育教育,拓展内容与国家教育政策要求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以下举例简要说明:
入则孝——孝亲——爱祖国,爱党,爱人民
出则弟——友学——友善——构建和谐社会
泛爱众——爱众——为人民服务
亲仁——尊师——尊敬师长——敬业
谨——谨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弟子规》的拓展符合十精神: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弟子规》的相应拓展内容是打造以德为核心的教育:
十报告中说:“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弟子规》的相应拓展内容是推进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
十报告谈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弟子规》的相应拓展内容是发展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
二、《弟子规》拓展到现代学校教育
望都县将《弟子规》拓展到现代学校教育。通过逐步探索,总结出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
中小学“知行合一”德育模式简析:
1.“工”字型模式的构造
2.四环节:明理、力行、强化、深化
(1)明理环节。德育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为开展《弟子规》教育提供了条件。我们以课堂为核心,注重以拓展内容为主的教学过程,周会课、品德课要上好感化课,通过教学四环节、学生三层体验、认知过程,达到内化。校会、班会要上好分享课,其他学科要上好渗透课,让学生明事理、晓利弊,为学生践行定方向、明要求、讲方法。
(2)力行环节。班级常规管理侧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对拓展内容的力行过程。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大道理讲的不少,开展的活动也不少,可收效甚微,关键就是没有进行很好的养成教育,没有将道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班级常规管理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监督,日复一日,践行《弟子规》,可采取早诵读、日力行、晚反省、周总结分享的模式进行。
(3)强化环节。德育活动生动直观,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易产生共鸣,是对德育教育的强化。这一环节不同于枯燥的思想说教,也不同于课堂讲解,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必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强化学生的认知。
(4)深化环节。整个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变得典雅、环境优美、文化浓厚。《弟子规》教育还融入到校外活动,为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扩大社会影响,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弟子规》培训班,在每周末邀请家长、学生一起聆听专家、老师对《弟子规》的讲解,一起接受传统文化对心灵的洗礼。
三、《弟子规》拓展到现代师德教育
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中,学生成绩是重要指标,学校在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中,重能轻德,在队伍建设中,重能力轻品质,在教师管理中,重绩效轻人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德建设。
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即“一一四”模式:
一个观念:在工作、生活中修炼自己。用正能量抑制负能量,把生活、工作作为载体、过程来历练自己,实现境界提升。
一个抓手:力行《弟子规》。用《弟子规》的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并落实到行动上。
师德建设四环节:明理、力行、巩固、深化。
1.明理环节,开设师德讲堂
通过举办师德讲堂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由自省到自律,由自律到自觉,达到知行合一。
(1)建立讲堂制度。讲堂分级建立,县级的师德讲堂是不定期的,乡镇和学校这一级是定期的,并用制度保障。
(2)建立讲师团队。县一级中,把县里优秀教师集中起来建立县级讲师团,既有孝道典型,也有敬业模范。乡一级中,把乡里的好老师集中起来建立乡级讲师团。
(3)建立学习制度。每周有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可以看讲座光盘,可以读书,可以分享。学习的目的是让老师们增强责任感,回归使命,让老师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担子和责任。
2.力行环节,落实师德常规(日周月)
落实每日一誓(教师誓词)、每日一读、每周一会,每月一讲等常规活动。
3.强化环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开展一些有益予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教育工作幸福指数。还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月主题活动。
4.深化环节,全方位打造师德文化
教师职业道德关乎教育工作的一切,我们要全方位打造师德文化,将师德建设融入各项工作。
四、《弟子规》拓展到现代家庭教育
如果把家庭教育比喻成一颗种子,那么学校教育就是水、肥和土壤,社会教育就是气候、环境。学校教育侧重知识和技能,社会教育是实践教育,家庭教育重点就可以落实到伦理道德上,它的抓手还是《弟子规》。
那么,我们的家长、学校和学生又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家长要做到:
一是立身行道,做孩子的人生榜样。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做给孩子看。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做好示范。
二是恪尽慈道,做孩子的人生导师。慈爱不是娇惯溺爱,不是包办代替,要做到严有理,慈有度。
三是尊重人格,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对话。
四是形成合力,和教师形成左右手。家长要和老师联合进来,形成合力,才能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
五是要建立家庭教育常规,比如:每日一誓,家长每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誓言或家训;每日一读,可以读一读《弟子规》;每日一省,对照《弟子规》找问题,对比反思。
其次,学校要做到家庭教育四环节。
一是明理。开设家长课堂、亲子课堂等。
二是力行。建立常规,日常规:每日同读,每日同做,每日同思,每日同记等。周常规:每周一分享,每周一学(共同学习),每周一总结。月常规:每月一评价,每月一活动。
三是强化。开展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我县首先推出的内容为“友学”和“孝亲”,推出活动项目25个,每周六、周日以逐班轮流的形式在望都县各校全面铺开。
四是深化。打造家教文化,制订家训与家规。
第三,孩子要坚持《弟子规》的诵读、感悟和力行。《弟子规》是智慧之精华,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关键是持之以恒的诵读和力行。
一、把握新教师职业心理,塑造新教师专业成长期望
1.认识新教师职业心理
所谓教师职业心理,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对本职工作的态度、期望等内心活动。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首先对未来的职业做着各种预期的心理准备。或是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带着一点担心与恐惧,或是兴致勃勃已经筹划着如何大展拳脚等。在此,笔者将这些心理特征划分为适应心理、焦虑心理和表现心理。
适应心理。适应性心理使新教师能够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在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后,可能对于这个职业产生两种认知,或者感觉烦琐冗杂,索然无味;或者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积极发展自身专业能力,以适应学校的各种工作。
焦虑心理。具有担心和恐惧的焦虑心理的教师,他们带着这份压力,谨慎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也带着这份压力更加积极地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但过度焦虑则会成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绊脚石,往往使新教师获得不到成功,而降低自身的职业追求。
表现心理。具有强表现力的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或者加强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很好地适应了这份职业,或者经过努力却发现自身的不足,不能完美地履行这个职业,因此,产生了消极影响。
认识了新教师的职业心理,学校应该把握新教师的发展心理,并逐步引导新教师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专业成长心理。具有适应心理的教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新教师尽快正确地认识学校的各种工作及工作原则,使其正确看待学校及教师这个社会群体与职业,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念,不被一些不良的职业行为所影响。具有焦虑心理的教师:学校要帮助新教师克服过度焦虑的心理,认识自身工作的起点,正确认识学校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明确只有经过学习和不断地经验总结,才可以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使其在适度的焦虑中保持不断成长。具有表现心理的教师:学校要注重激发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并给这些新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其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保持这份热情,获得成就感,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2.提出新教师专业成长期望
适当的专业成长期望能够根据教师的各种职业心理调适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适应能力。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样: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会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学校应该根据新教师的职业发展心理,积极地为新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期望,让新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期许下,充满信心,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自身发展的各种障碍,最终达到自身的职业期望值,取得成功。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职业成长期望,将其职业期望分为短期期望、中期期望、长期期望,让每位新教师在职业期望下,充满自信,积极进取,获取专业成长的各种机会,达到职业期望值。
二、抓住新教师成长心理,开发校本专业成长的路径
了解了新教师的成长心理,给予新教师以专业成长期望,让新教师感受到自身职业价值与期待的同时,学校也要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1.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新教师培养实效
新形势下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当根据新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职业特点,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教师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视专题培训。新教师的入职等专项培训是笔者所在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利用暑期,安排2天左右的时间对新分配与新调入我校的新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上好进校的第一课。培训内容有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班主任管理规约等。如,2015年的新教师培训中,除了学习《中学教师师德规范》以及学校发展历史外,重点听取名师名校长成长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视频,分享了本校优秀教师“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工作经验。通过专题培训,使新进学校的教师对师德追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有更清晰和更具体的感悟,促使他们以较高的职业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
强化理想教育。新教师刚参加工作,都有美好的理想追求,这时需要学校管理者趁热打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让他们在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中,产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志向、抱负和追求,同时,切实指导好新教师制定职业成长规划。众所周知,青年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前3~5年是至关重要甚至影响终身的。因此,在职业规划上既着眼于长远发展,更立足于3年、5年的行动策略。由于学校教育到位,指导具体,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划分析得当,内容具体实在,符合自身实际,较好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设读书沙龙。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应当和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学校专门为新教师配发了培养高尚师德和促进专业成长相关的书籍,供他们系统学习,如,《敬业更要精业》《我的职业理想》《做教育的拓荒者》《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等专著,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提升职业素养。在阅读反思的基础上,学校还组织读书沙龙,为他们交流学习体会和成长心得提供平台。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如,在2015年10月组织了“畅谈初为人师的成长历程”沙龙活动,既有新教师的指定发言,也有他们的即兴发言等,读书沙龙既是新教师一种现身说法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他们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在提升新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上起到了切实的促进作用。
办好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也可以成为新教师成长的有效抓手。在推进师德建设中,笔者所在的学校注重规范流程,同时做好相互结合,让新教师成为道德讲堂的主角。为了加强新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去年11月,我们把主题确定为“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在“讲一个故事”环节上,安排了两名新教师唱主角进行成长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畅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自我展示中建立起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也让其他新教师在师德熏陶中提升品格。
2.强化师能锻造,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将敬业、乐业、精业融为一体,同步提升。新教师能不能快乐工作与师能有很大关系,新教师的成长也要通过提升教师过硬的师能来体现。
实施师徒结对。为了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通过青蓝工程为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结成对子,给予思想、业务等方面的关心和指导。青蓝工程每年都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考核细则和双方职责。如,要求指导教师每学期为徒弟开设示范课,听徒弟课并进行教学诊断;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听指导教师的课,撰写听后感等。每年学校对青蓝工程进行全面考核,评出青年教师“红花奖”和指导教师“绿叶奖”,在教师节进行表彰。这种职责明确,要求具体、考核全面的师徒结对形式,既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也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能力提升。
开展常规教学调研。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新教师成长的主渠道也在课堂。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此,学校每学期组织新教师教学调研活动,事前制订调研计划,明确具体要求,除了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参与调研外,还邀请教研室、学科基地的专家一同会诊指导。调研活动在充分肯定青年教师成绩的同时,重点查找与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的对策。可以这样说,每一次调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是一次鞭策、一次推动。
搭建多元的成长平台。提升新教师的师能水平,还要知人善任,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搭建舞台。因此,学校依托“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新教师的不同成长经历进行分层锻炼。首先是为新教师提供校级层面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工作,组织新教师开展各种竞赛,在奖项设置上既有综合性的十佳青年教师评比(给新教师一定比例),也有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单项评比,让新教师在岗位历练和竞赛中获得职业成功的自信。对于已崭露头角的新教师,学校给予更高层次的锻炼机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县、市级层面的开课和比赛,如,在校本“一课三研”活动中开设展示课,参加县市说课和教学技能比赛,主持和参与县级以上课题等。当然,新教师的每一次历练,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但对他们而言是成长中的历练。
下午好!
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很激动,也好不自在。被评选为师德标兵就让我有点惭愧,再代表师德标兵发言本是没有这个资格,但是看到除我之外的九位标兵,有老校长、院长、首席,他们都是比我更忙的人,所以我就接受了这个机会。也非常感谢学校的安排,能使我借此向各位汇报我做一名普通教师的感受。
从小我就梦想做一名教师,可是真正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分量,是在我从教的过程中。我看到过一首小诗这样写道:“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你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这首诗本是对教师的赞美,但是我感到更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教师应该是用师德谱写动人歌曲的人,是用师魂营造隽永风景的人,是用爱播种希望的人!而这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正是需要教师用勤奋和执着、用知识和智慧,在平凡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勾画出来,它需要用一生的精力不断地去创造和完善,这就是我理解的教师所具有的美丽人生!
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讲话在全国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从敬业、勤业、创业、乐业四个方面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师德精髓。光阴荏苒,转瞬间我做教师已经整整30年。回首这30个冬去春来,不论是摸爬滚打,还是酸甜苦辣,在大学校园这个追赶太阳的特殊氛围中,容不得半点懈怠。我们只争朝夕,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实践着这些师道精髓,不断地成就别人,陶冶自己,积累着经历,收获着成长。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达我做教师以来的体会,那就是:敬业、奉献、进取、创新!
敬业是为人之本分!教师必须敬业,否则将误人子弟。而“敬业”一词对教师而言深度无限!完成工作可谓敬业,用心完成工作同样称为敬业。可这其中的付出完全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我深爱教师这个职业,痴迷于教学和讲堂,也甘愿为这个职业付出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心血,为之认真敬业!本来工会希望我们讲点有关师德的先进事迹,我苦思冥想,竟然找不出称得上先进的事迹,家人提醒我说你不是多次整夜不睡早上再接着上课吗?记得那是在90年代末,扩招使教学手段的改革迫在眉睫,当时多媒体技术刚刚走进课堂,电子课件还没被更多的老师熟知和接受, 这时计算机课理应作出示范。但是这种完全多媒体教学使备课的工作量巨大,要想在一学期内靠一个人完成是很难的,每次课几十个页面,时常要整夜赶着备课,早上再接着去上头两节课。当时我的身体不是太好,自己也有点担心,可每次一到了课堂上,看到座无虚席的教室,看到同学们渴望的目光,便会精神倍增,思维活跃。这些事应该算不上先进,顶多可记为事迹。而且为此我已经得到了许多荣誉,1999年获得了我校首届电子课件评比个人一等奖。制作的CAT软件获国家教委“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优秀奖。不仅如此,同类内容还获得过多项集体奖。我是想说,这点努力、这种敬业理当是做教师的本份,却得到了许多肯定和荣誉,这种鞭策和鼓励使我时常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在工作。
爱岗敬业是我校教职工的整体特点,在这个群体里,我不是最敬业的,但我一直在努力。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热爱北京理工大学,我从这里毕业,感受着校园合着时代脉搏的千变万化。我希望我们学校快速发展,能真正成为国际一流,也愿意为此付出我的全部心血。我是工农兵学员,有时代留下的无奈,不得不学会一些必要的放弃,但是我更多地选择了坚持,为自己所热爱的职业,无怨无悔。我时常想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座的有我的领导、我的老师、师兄师妹,我没有太远大的理想,只要求自己能像你们一样,为北理工增光添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而勤业、敬业。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职业,育人是目的,谁都知道,达到这个目的是要有奉献精神的。课堂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地,教师的师德也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申报教学名师时,要求写“名师寄语”,我是这样写的:“在固定的教室里固定的座位上等待老师的讲评和答疑,这是高中:背着书包找教室找座位和老师在网络教室交流,这是大学。大学有更自由的空间,更丰富的生活,更精彩的舞台。自由需要自主,丰富需要选择,精彩需要设计。大学是追求人生大目标的开始,需要精心设计大学的有限目标,并用自信、用意志、用速度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其实,这是为大一新生第一堂程序设计课讲过的话。在新生的课上到三周以后的时候,我会提醒学生借什么类型的参考书,听哪位比我讲得好的老师的重复课,十周左右会推荐给学生一些时间安排建议,期末之前会给他们一些课程总结复习方法指导,第二学期开始再给他们一些如何设计大学生活的成功案例,平时会给一些特殊学生开点小灶。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尤其做好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需要的。有很多潜质很好的学生糊里糊涂就在第一学期把自己的保研资格丢掉了,很可惜。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无限的。作为大学的一名教师,最能理解奉献的含义,要将教书和育人同时并举,才不辜负这个职业。
我时常会收到学生“呼救”的信息,比如:“老师救我,上机程序又怎么怎么样了……”,“老师,急!!提交作业又如何如何了”,“老师,我都想退学了……”。记得我还在数学系的时候,有位很有漫画天份的学生考到了数学系,勉强坚持到大一第一学期时就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我是她的班主任,费了很多周折,把她调整到艺术学院,在那里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后来这位同学非常感动地说:“老师是你救了我”。听到这些真诚的表白,谁还能吝啬自己的付出呢?爱与责任应该是师德的灵魂!还是在网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曾做伟人的老师。”我感到很有意思。是的,谁说我们平凡的工作面对的学生就不是将来的伟人?我正是带着‘做伟人的老师’的欣幸和责任来对待我的工作。当在课堂上听到一阵阵掌声时,当收到一封封激情洋溢的邮件的时候,我深深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感到奉献的价值。尤其让我感动不已的是,仅仅是课堂教学,同学们就给了我名过其实的肯定:2005年在“我爱我师”评选活动中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2006年获我校首届T-more优秀教师奖;2007年在计算机学院“当红谁主教”学生评选活动 中获十佳教主。昨天在准备这份稿子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一个社会点评老师网站,上面也有很多评价。这些评价、这些荣誉远远超过了我所做的工作,其实也超越了荣誉本身,她让我感受到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感受着自己总是走进生命最灿烂的时刻。
进取是教师制胜的法宝。自古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准则。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面对着和时代赛跑的学生,我时常在问自己,拿什么丰富我们的讲堂?如果现在谈我的体会,那就是:用科研促教学!因为科研可以使你了解更广‘泛的需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前瞻的构想:可以使书本变活,使课堂和社会相融,使学生的思维和国际接轨。当然,这对搞基础课的老师来说,谈何容易!我的态度是:因为不易才要进取!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末,我开始作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从应用开发到国防基础研究,从总装预研到基金,从“十五”的一百多万到“十一五”的六百多万,这和我们的科研大户比起来差之千里,但是这些科研使我在研究生课上开设了虚拟现实的开放实验,在“教授开讲”系列讲座中向本科生作为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科讲座。许多学生从本科毕业设计就加入到我们的科研队伍,直到在我的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尽管这个过程经历了许多坎坷,也正面临着新的问题,但是,科研的开展迅速提高着自己,也着实促进着教学。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蚂蚁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天道酬勤,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只有自身的不断提高,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是教师的生命力。有人批评教师墨守成规说:“有人教了一辈子书,但实际上只相当于教了一年,因为,其他都是这一年的完全重复”。是的,这样的教学可以完全用现代的电子设备来完成,教师将失去了他的生命力。21世纪是一个需要开拓、充满生机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教育的主导。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都需要配合日新月异的需求和发展,创新是教改的永恒主题。近几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多次主持了我校的教改课题,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获得了校级、部级多项奖励。这些工作,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同时也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学的经验、对学生的责任体现在这些成果中。1999年,在配合“211工程”检查的过程中,我将自己制作的电子课件刻成光盘发给所有讲课教师,作为一线教师,这是一种乐趣所在,既方便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2001年,我主编的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3年主讲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获首届“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教师的创新性工作不是有工作量的任务,它是时代的需要和教师的责任,需要我们有主动的意识和不懈努力。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用执著去追求,用行动去准备,机会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比较稳定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保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多年来,皖西中学一直就秉承着“科研兴校”的良好传统,十几年来,始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提高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服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保障教科研发展
学校教科研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科研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搞好教科研首先要克服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针对教科研领域,部分教师存在以下问题:追逐短期经济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热衷学术造假,将论文、课题视为评职称的工具等等。师德一旦出现滑坡,长此以往,教师们将淡化专业成长,甚至利益至上,严重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科研建设,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使良好的师德修养成为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的助推力。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以师德为先。学校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各类评先培评优,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通过教代会出台《皖西中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皖西中学教学设计、作业批改检查细则》,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规现象进行梳理,在教职工中进行广泛学习教育后,严格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充分保证学校的良好氛围和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开展“感动校园”师德模范教师评选活动,积极利用媒体、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发掘身边人、身边事的闪光点,弘扬正能量,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2、以监督促进。要求值班领导落实“教学巡查制”和“推门听课制”,教务部门在过程管理中推进“三个一”工程,即每天巡一次楼,听一堂课,查一次教案。管理不在口号有多响亮,而在于做得有多细致。让务实精细成为学校的一种内在风格。
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来规范教师的言行,将教师的注意力和目光聚焦在学校,聚焦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上,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专业成长的认同感进而形成钻研进取、拼搏奋进的校风。有了优良的校风,教科研活动才有精耕细作的土壤,教师才能凝心聚力,将教科研建设视为自身专业成长的追求。
二、 加强教科研建设,助推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教科研建设的方向和归宿应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唯教研而教研。将教科研建设仅视为评聘职称的依据,课题研究做假材料、找代劳,这不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学术造假,不利于学校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教研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出来的卓有成效的经验,必须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二者有效结合,互相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才有抓手、有实效,教师才有获得感。
1、完善成绩评估,提高课堂实效。完善考试制度,将对考试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的各项考试,做到考前有培训、考中有督查、考后有评价。我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入学的中考成绩进行分层次编班,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爱好等个性差异,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个性化的班级、授课教师评价体系。引进“七天网络”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云测算,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通过有效的考评,直观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明晰的目标。
2、开展集体研讨,完善常规教学。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研讨、听评课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做到常规教学“三统一”——“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考试评价”的统一,确保常规教学过程少走弯路。
3、组织教研活动,锻造教师队伍。学校组织教坛新星大赛、优质课比赛等各种教研活动,在竞赛中充分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运用团队的力量打磨精品课、示范课,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外出赛课历练,在活动中培养一批批业务精湛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组织班主任先后赴“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班主任培训工作,让我们的班主任开拓眼界,培养一批能既能“埋头苦干”又能“抬头看路”的“实践+理论”型班主任。
4、举办学生活动,拓展育人空间。学校充分发挥学生活动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活跃学生日常生活,寓教于乐,拓展课程空间,进行素质教育。如法制社走进法院,亲身感受国法尊严;化学社开展趣味食品安全讲座;地理社的 “国家地理拼图大赛”受到师生的高度赞誉;“国学知识大讲堂”,用不一样的方式去传授国学知识。在各种精彩纷呈的育人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成绩评估检验教学实效,集体研讨完善常规教学,教学比赛体现团队水平,学生活动实现素质教学。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分数的增长和升学率的提高,而更应该是综合实力的综合体现。搞好教科研建设,将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有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全面发展、高分高能的优秀学生,形成蓬勃发展、有向心力的优良学风,最终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教科研建设
1、学校教科研建设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学校在开展教科研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在集团化办学日益兴起、城乡教育资源差异明显的背景下,一切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要有自身的烙印,不能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已有经验。在课程设置、重难点把握、评价标准等诸多环节开展教科研工作时,需要立足学校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学校优势。
2、学校教科研建设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时承认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此,我校进行了 “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实施因材施教。学校根据学生的入学中考成绩,按照学生的特点为同学们量身打造的龙虎实验班、龙虎班、超A班、A班等,此种分层方式不是简单的划分成绩,定重点班,而是在此基础上为不同成绩状况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方案。如龙虎实验、龙虎侧重于学科优势的不断挖掘、跨学段知识点如大学知识的渗透;超A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巩固;A侧重于薄弱基础的强化和其他如艺体学科兴趣的培养等,经过不同课程的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均能达到发展。
3、学校教科研建设需遵循实践反思原则。学校教科研活动不能固步自封,要在充分研究校情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尝试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由于生源性质的复杂性,学校在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文艺并进”,“两条腿走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大学的途径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分流和细化。创办校内艺体中心,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和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尝试,在困难中不断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学校发展特色,一大批中考文化课成绩较低的学生通过艺体考入理想大学。
四、直面压力困惑,持续推进教科研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让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更好更坚定地走下去,在新时期下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关注教师的师德现状,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对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0月,我们对本校部分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为今后高职院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研究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等形式对本校计算机系、建工系、环化系、电子系等十多个教学团队教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回收有效卷148份,回收率为90%。
三、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对回收的148份有效教师问卷统计显示:本次调查的教师中男性占20%,女性占80%;年龄在21-30岁的占12%,31-40岁的占49%,41-50岁的占28%,51-60岁的占11%;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26%,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占74%。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一)关于教师职业良心方面。1.您对您现在的职业投入了多少分的精力?2.您对教师职业的喜好?3.您认为您对工作的认真是出于?4.您愿意为学生的事情腾出您的休息时间吗?(二)关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5.您在任教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履行职业道德吗?6.比起周围的同事,您觉得您在职业上的投入与付出更多还是更少?7.您会为适应教学需求而改进您的教学吗?8.你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吗?(三)关于教师职业理想方面。9.您对教师职业的喜好?10.您认为您的工作是否是您的一种精神追求?11.目前如果有机会,您想变换职业吗?(四)关于教师职业荣誉方面。12.您怎样看待表彰师德先进个人?(五)关于教师职业态度方面。13.您能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吗?14.您对学生采用体罚的看法是?15.在您眼中学生是可爱的吗?16.您会偏爱优生而忽略差生吗?(六)关于教师职业纪律方面。17.上课时有没有接听电话现象?18.您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恪守特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吗?19.您能自觉抵御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余谋取私利吗?(七)关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20.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你认为最迫切的是?21.您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中哪条最重要?22.您认为有必要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进行专门教师职业道德调控吗?23.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24.您认为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重要因素是?(八)关于教师职业作风方面。25.您关注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吗?26.您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7.您对当前的师德师风建设状况最不满意的方面是什么?28.您觉得当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高校的师德师风状况?29.对于树立教师公众形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师职业良心方面:98%以上的教师在职业上愿意投入70%以上精力;70%以上的教师愿意为学生腾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且表示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二)关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90%以上的教师都能够认真地履行职业道德,愿意为适应教学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备课、认真批改作业。
(三)关于教师职业理想方面:90%以上的教师把现在的职业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但也有23%的教师希望有机会能变换一下职业。
(四)关于教师职业荣誉方面:95%以上的教师认为表彰师德先进个人是有意义的,对教师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五)关于教师职业态度方面:84%的教师的教师能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同时认为对学生采用体罚没有必要;但是还有16%的教师在对待时“优生”、“差生”有一定的差别。
(六)关于教师职业纪律方面:90%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恪守特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够自觉抵御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余谋取私利,同时认为讽刺、挖苦学生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
(七)关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91%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道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时认为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调控是有必要的。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受访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协调师生关系的技巧;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质;创新教育观念;有效的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
(八)关于教师职业作风方面:全部受访教师均能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保持关注,能够对自己的职业作风自省自查,同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社会严格监管,制定规章制度;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专题讲座,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典型事迹,定期评议表彰先进;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建设,引入上岗竞争机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等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勤于学习,积极上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就对如何对待“差生”问题的这项调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在学校中只要学习成绩不好、不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就是“差生”。一少部分教师认为“差生”会给整个班级拖后腿,要以班级整体利益为重,不能让个别“差生”搅乱整个班级前进的步伐,所以对于那些“差生”就没有必要去挽救,索性就放弃了。但大多数教师觉得不应该放弃所谓的“差生”,“差生”这个词是相对的,不能妄加断言一个学生的好坏。这取决于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心里关爱“差生”。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和习惯各不相同,有些时候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尤其是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常常会引起他们反感,觉得老师处处针对他们。其实“差生”的这种反应正是他们心理的另一种真实写照,那就是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他们很想表现自己,渴望赢得尊重,但又害怕遭受冷落,导致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或对老师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试着换位思考,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当学生在困难面前犹豫时,给其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适时对学生赏识鼓励,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细心观察并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有足够的包容。对待那些所谓的“差生”,要有“四心”,即:耐心、公平心、爱心、尽心。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度,对学生的表现是否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尤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在实际操作型技术人才,从入校开始就要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只要学生把心思都放在学业上,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很少的差生了。对于部分“差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差生档案”。“差生档案”要随时记录差生们的表现。在发现他们稍微有一点表现积极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不要马上批评他们,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是否是由其他的外界因素造成的,学生在这次错误中应承担的责任有多少。即便是学生要为全部的错误负责,教师也应该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其接受,达到教育目的。每半学期要对“差生档案”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成长趋势,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调查问卷中,另一个争议较大的就是当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高校的师德师风状况?47%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10%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引入上岗竞争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12%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建设考评新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6%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25%的教师认为应该采取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涉及范围很广,每一项措施很重要,我们要从全方位引导教师对它们重视。从深层次上看,这几种措施中都包含着同一项内容,那就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并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而能够提高师德建设的一个重大前提和基础就是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把提高师德建设与岗位竞争、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各方面荣誉挂钩,真正点燃教师参与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调查,笔者提出以下二点建议:第一,职业院校要以师德教育内容为突破口,开设师德讲堂,说身边人、议身边事,通过现身说法推动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师德习惯;第二,学校要建立师德考评体系,把上述活动与年终考评、教学检查、学生测评以及评优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可行的师德奖惩制度,保障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金祥,杨萌,韩家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
设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教师素质年活动计划的通知》(温教政[20*]46号)精神,为了深入开展“教师素质年”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20*年*市“教师素质年”活动实施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素质年”活动,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专家引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目标任务
“教师素质年”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利用五年时间,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职业道德高尚、业务基础坚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要突出重点,周密部署,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确保教师参训率100%。各级各类学校要善于挖掘教师中的优秀人物、优秀事迹,树立身边的典型,开展表彰优秀教师活动,要定期邀请优秀教师现身说法,树立正气。要认真学书记在20*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希望”,积极在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奉献”精神,加大对师德楷模、标兵的培养选拔力度,树立师德楷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市教育局将组建*市师德教育讲师团,深入各教育学区、学校进行巡回演讲,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各教育学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师德教育要立足实际,常抓不懈,要形成长效机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使每位教师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开展关爱教师活动。
要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关爱教师的氛围,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让教师充分感受集体温暖,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教师活动,做到经常性和主题性相结合,时时关爱教师,同时要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三)开展“读好书,促发展,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推荐教育名著供全市教师选读,(参考书目,教育期刊、教育网站附后),组织开展教师论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推介表彰等读书系列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省、*市、*市示范(重点)学校:教师每年阅读教育理论书籍5本,每本理论书籍名著要求有1000字以上的读书评论或读后感;学校在校网络主页或校报、校刊上开设“读书”专栏,每年举办学校读书心得交流会6次。
2、乡镇级及以上学校:教师每年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名著3本,每本理论书籍名著要求有1000字以上的读书评论或读后感;有条件的学校在校网络主页或校报、校刊上开设“读书”专栏;每年举办学校读书心得交流会4次。
3、其他学校:教师每年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名著1本,每本理论书籍名著要求有1000字以上的读书评论或读后感;每年学校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2次。
4、每年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全市教师论坛、精品文章朗诵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以及先进集体、个人表彰等系列活动,各教育学区、直属学校要定期组织上述活动,做好推荐和报送工作。
(四)开展“教育博客”活动。
1、省、*市、*市示范(重点)学校开设个人博客的教师比例20*年需达到30%以上,往后每年增加10%;教师每周平均发表日志不少于10篇,每年6月由所在学校进行考核,报各教育学区备案。
2、乡镇级及以上学校开设个人博客的教师比例20*年需达到20%以上,往后每年增加10%;教师每月平均发表日志不少于6篇。每年6月由所在学校进行考核,报各教育学区备案。
3、其他学校开设个人博客的教师比例20*年需达到5%以上,往后每年增加10%;教师每月平均发表日志不少于4篇。每年6月由所在学校进行考核,报各教育学区备案。
4、学校要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网站,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学手记、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读书心得等写进博客,展示个人风采,搭建交流平台。学校要为教师的博客建设创造条件,把教师博客建设情况及努力程度作为预测和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指标。
5、每年市教育局将组织举办全市教师个人博客评比活动。各教育学区、直属学校要定期举办评比活动,做好推荐和报送工作。
(五)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全市继续以学科中心组、学科指导组、学科研修组为活动载体,继续完善课改联系制度、教研员蹲点制度、学校联系校制度、学科联片教研制度等,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并行,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建设,采取案例讨论和行为跟进结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师实际教学水平。
1、省、*市、*市示范(重点)开展两周一次的教研组备课活动。
2、乡镇级及以上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人员的教研活动。
3、其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次,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4、校本教研活动具体由市教研室组织实施,每年进行考核。
(六)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工作。
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师德、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更新观念,优化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省、*市、*市示范(重点)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每年至少应取得24学分,该类学校每年必须有90%以上的教师完成校本培训24学分。
2、已具备校本培训资格的学校组织样本培训,要按教学、获奖,教学技能竞赛,课题研究,课堂实践,课题研讨等方面核定继续教育学分。
3、未具备校本培训资格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资格认定,规范校本培训活动。
4、校本培训工作市教育局每年组织检查、考核一次,做好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核实学分等工作。
(七)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年的新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内容为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三课(备课、听课、上课)、三项(课件、命题、写教学反思),引导新教师站稳讲台,加快达到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省、*市、*市级示范(重点)学校每年有超过1/3的新教师达标;乡镇级及以上学校每年有超过1/4的新教师达标;其他学校每年有超过1/5的新教师达标。
(八)开展中老年教师(40周岁以上)基本功升级活动。用五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市中老年教师基本功进行升级考核,考核内容为公开课、课件制作、评课、写教学论文或案例等四项,引导中老年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省、*市、*市示范(重点学校每年须有1/3中老年教师达标;乡镇级及以上学校每年须有1/4中老年教师达标;其他学校每年须有1/5中老年教师达标。
(九)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主要内容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等四项,并利用三年时间分阶段进行达标验收。每年须有参加达标活动学校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达标要求,达标学校有90%以上的教师达标。该项活动由市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
(十)全方位搭建名师、名校长及培养对象示范平台,整合盘活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作用。
1、*市级:
——设立名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大讲堂。每位名校长、教授、特级教师选讲一个讲题,并通过教育网实现全市共享(讲题由*市特级教师协会负责遴选,电教馆负责录制、播放)。
——建立名师工作室。以名师、特级教师为领衔、省教坛新秀为助手,分学科建立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设立一至二个项目,逐层培养学科骨干教师。
2、*市级:
——开放“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课堂。省、市、县“三坛”教师每学期定一周为开放课堂周,让全市教师走进“三坛”课堂。
——组织名教师培养对象开展“送训下乡”活动。今后三年,每学期分学科不定期到“升格”学校开展送训下乡活动,努力提高“升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职责分类指导。
市教育局负责素质年总体实施方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市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部门制订具体活动方案,并负责协调、研究、指导、评估工作。各教育学区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落实,制订方案并报市教育局备案,组织管理、指导所辖学校开展素质年活动。全市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都要有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素质年活动具体方案,并送各教育学区汇总后报市教育局备案。学校要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要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岗位大练兵,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建立专家指导组。
我市成立以叶耀国为组长,孙裕东、曾定煜、陈安力、蔡兰富、程克清、金小文、夏志友为副组长,李福隆、顾学书、张玉成、吴梦生、夏崇明、吴光锋、杜声钧、陈光良、陈永林、何正跃、陈良明、杜军义、陈钱林、戴玉珍、黄安媚、施书新、张茂松、金晓涛、戴海林、翁庆双为成员的专家指导组,加强对素质年活动工作的指导。
(三)考核验收。
1、分级考核。要建立教师素质年考核评价验收制度。市教育局负责直属学校考核,各教育学区负责乡镇中心学校的考核;乡镇中心学校负责对每位教师的考核。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优化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四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学生明礼知耻、崇德扬善、见贤思齐,提高他们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育美好心灵、树立远大志向,促进健康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立志修身,成人成才”打下基础,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全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基本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骨干班主任培训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深入,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纪教育取得实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德育工作水平整体提高。
三、工作思路
(一)优化一支队伍。提升与优化德育队伍的素质。
(二)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树立全员德育观;二是以树立课程育德观。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三)强化三项教育。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四)抓住四条主线。一是抓学科渗透,以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体现教书育人原则;二是抓团队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现活动育人原则;三是抓课程实施,通过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高德育的连贯性,体现课程育人原则;四是抓德育网络,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搭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平台,体现合力育人原则。
四、工作重点
(一)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理念信念教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班团队会等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建设。通过课堂教学、劳动实践、主题活动等方式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读写画讲演展”活动,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突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自主管理为抓手,狠抓学生干部队伍培训,进一步开展“五好”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崇尚文明言行、告别生活陋习、提高文明意识,形成各自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亮点,深化生本德育内涵。坚持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出发,以理想、爱心、勤俭、公德等为主要内容,以“十项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调动全区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法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保障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经费“五落实”,积极主动争取法治副校长支持学校开展相关工作。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举办法治讲堂、法治报告会,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竞赛、法治主题辩论比赛、法治书画展览等活动,推进法治文化培育工程。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无校园、无校园创建活动,做好宗教渗透防范工作,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全面总结“六五”普法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各级考核验收。
(四)推进德育课程建设,拓展德育工作途径。一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德育课程,结合我区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二是强化各类学科的德育功能。认真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学科知识教学,掌握学科“德育点”,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规范班团队会建设,推进班团队活动制度化、课程化,将班团队会课纳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集中进行展示评比。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将“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研学旅行、夏令营、农事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自然与文化的亲近感,增强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强大动力。
(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道德情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内涵修养,丰富学生道德情操。
(六)开展榜样行动,共育美德少年。做好省、市、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推选表彰工作。以榜样竞学、读书励志、争章评优等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学习、弘扬、践行美德系列活动,寻找、树立、评选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等方面的美德少年典型,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榜样、争当楷模的良好风尚。
(七)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师生良好心态。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师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与资格认证考试。创新举措关爱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因生和行为不良学生,通过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校外活动中心等阵地,吸引他们参加各类活动,形成良好心智,促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向前推进。
(八)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高效德育团队。一是建立德育工作队伍培训体系。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重点建立学习型和科研型德育队伍。二是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将非班主任教师纳入学生成长导师范畴,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促进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三是开展青年教师师德论坛和风采展示活动。树立青年教师师德典型,培养骨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德育队伍向年轻化、专业化迈进。四是开展区教育系统“身边好人—最美教师”推荐选树活动,选树师德典型,召开师德事迹报告会,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师德师风督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