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德育总结

小学生德育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5 00:00: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德育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生德育总结

篇(1)

1.在解析课文词句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想读懂课文,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和观点,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探究其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达到领会课文思想底蕴的目的。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小学生通过学生古诗来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领会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诗歌是古人运用简单、有韵律的语言来抒感的方式,通过学习和了解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2.在朗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关系

篇(2)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29―01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方案的不断完善更新,德育工作逐渐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德育工作主要要求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德育工作的本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德育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就需要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制定具体的规划设计、实施建议、效果检测并反思总结,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小学德育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一、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1. 国家政策要求。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小学教育中强调全面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德育则是灵魂和核心。为更好地在小学教育中发挥德育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工作。随着当前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当前小学教育加强德育管理不仅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育目标。

2. 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实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加强对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中华五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始终继承着道德教育的灵魂,儒家文化中用简洁概括的字词传递着对德育的具体概括,“仁、义、礼、智、信”传递着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同样将道德管理放置在关键的地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同样展现着时代的新要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管理,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管理的全方位建设,正确把握将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

二、小学教育中德育管理实施建议

1. 坚持正确方向。国家教育目标中明确了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政策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小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过程中要有目标地将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规范到国家规范的轨道内。同时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性格差异,确保在德育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小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顺序性原则,因此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管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道德教育。

2. 强化师资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对小学教师道德品质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教师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教师使命为实现“百年育人”做好前提准备。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篇(3)

一、环境教育,认知道德行为

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环境,只能变换不同的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讲,接触最多的环境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学校。环境对小学生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外在影响力不容小觑。

1.人际环境

小学生离开家庭即来到学校,所接触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同学,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为营造出的和谐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影响也最为直接。比如见面问好、相互体贴,从情感感知的角度出发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可提升校园内的和谐人际关系氛围。

2.班级环境

班级是小学生在校园接触最多的集体环境,对学生的共具有强化效果与约束力。可以组织学生共同选择班歌、班级口号,起到凝聚班级合力的效果,同时也在班级中营造出制约学生个体行为的环境效应。

3.校园环境

校园既可营造物质环境,亦可营造人文精神环境。比如美化校园环境,有效利用学校公共场所,悬挂学校培养出的各界成功人士,对学生形素养的熏陶;再如利用好文娱设施,在广播中播放名人故事、道德情感故事,潜移默化地渲染道德行为标准,或广播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好人好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激励学生规范个人行为。

无论是物质层面的环境营造,还是精神层面的氛围渲染,都离不开规范小学生道德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宗旨。也就是运用环境对学生的刺激作用,达到熏染与渗透的教育目的,从而通过外在的量变引起学生的内心质变,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生活教育,构建道德标准

生活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讲台。小学生尚未达到真正接触生活、融入社会的地步,所以在道德标准的建构方面,还以父母的道德标准作为自身的评判标准,缺乏独立的人格和道德评判准绳。要帮助小学生构建一个独立的道德标准,需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生活中体悟道德力量。

比如,学校与社区福利机构兴建德育教育培养基地,是很多地区广为采纳的方式。可以与环保部门合作,每月选择一天作为小学生的环保日,可鼓励学生捡垃圾、收购废品,将所得收入用来购置爱心包裹,邮寄到边远山区需要学习用具的孩子手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心,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构建保护环境的道德标准。

三、挫折教育,锤炼道德品质

1.渗透挫折思想

小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一直是温室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也未曾体会世事艰难,很多学生养成了娇骄二气,不利于心理发育。在德育教育中,适当地向学生渗透挫折思想,如讲某些名人失败的经历、如何在挫折的窘境中奋斗崛起,从思想上使学生做足遭遇挫折的准备,可作为挫折教育的思想铺垫。

2.开展主题活动

主题班会是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会的形式多样,不拘泥于课堂座谈形式,也可在户外举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作为实践性活动,学生在组织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尤其是整个活动出现失败,可锻炼学生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当然,实践性活动的事后总结是相当有意义的。在总结成因与败因时,还应注意两点:一方面,无论总结成与败的经验,教师都要避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挖掘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能切实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应避免将个人意志灌输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如人为界定这次参观活动的成功标准,而应交由学生自发评判,以提升学生的判断与选择能力。

篇(4)

关键词:体育;德育;小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6-02

在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小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都应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当然也包括体育教育。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现代儿童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探索德育的更好的方法和技巧。下面作者将结合自己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对适用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为小学体育教师所关心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德育的内容包括品德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它担负着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当然之责,而且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政治教育方面。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教育。小学生的体育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让其科学地锻炼身体,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其次,体育教育可极大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尤其是在班级之间举行的一些篮球、足球、拔河等赛事中,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纪律、服从体育游戏和体育赛事中所制定的各项规则,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增强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集体和个人。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基本形式

1.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活动非常活跃。常常是一个小小的身体活动就可能引起他们的思想瞬间的千变万化。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们身体活动不断变化,他们的思想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教师认真地观察,及时针对每一个变化对学生进行具体、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2.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小学生的教学要求应该严格执行,对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等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这也是德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要求之一。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的小学生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怕吃苦、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帮助学生们克服娇生惯养、怕吃苦的缺点,培养他们能吃苦,敢于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意志。比如在体育训练时,在学生感到身体疲累酸痛时,鼓励他在科学的训练的同时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进步。使学生们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在各种体育游戏和体育赛事中,对于赢的一方,祝贺的同时,要告诉他,胜利是暂时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而对于输的一方,教师应及时抓住这次输的机会,鼓励输的一方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任何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一次甚至几次很正常,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很有可能反败为胜甚至取得更大的胜利。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抓住各种机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们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不怕挫折、敢于失败、坚强乐观的优良品质。

2.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操活动中,学生们需服从老师的统一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影响到整个队形,整个集体;体育游戏项目中,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违反游戏规则取得的成绩是无效的。进而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3.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帮学生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意识。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特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让学生们认识到同学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体育游戏中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且大家都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和氛围,也只有良性竞争才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接力赛、“二人三脚”等体育游戏,使同学们体会到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同心协力合作配合才能获得成功。

5.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的一些体育赛事,尤其是学生们关心的重大赛事,比如奥运会、亚运会、世乒赛等各项赛事中,组织学生们观看,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结合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运动员的感人事例,使学生们明白,这些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怕苦,不叫累,艰苦训练,顽强拼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

篇(5)

【摘要】一个人的德育素质极大地影响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而且德育素质都是从小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小学阶段作为每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其德育素质有着极大影响。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文章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小学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这座大花园里茁壮成长的小苗子;教师是祖国这个大花园里的辛勤园丁,不断地给这些发芽的种子施肥浇水,才能让祖国这座大花园开满鲜艳的花朵。小学生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可以被涂染上各类颜色。小学教师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小学生朝着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向发展,帮助小学生分辨是非黑白、善恶美丑,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艺术兴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新课标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重视,新课标的一些具体要求还未被落实,对学生的考核还是以能力为主。家长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偏向选择重点中学升学率最高的小学,有些家长甚至为了让孩子就读某一地区的重点小学而购买学区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随意增加课时量,忽视了德育教育;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吸引更多的生源,对教师施加压力,轻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各个方面来说,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全部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由此造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高,道德素质水平却比较低。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含义,有时不合适的德育教育还会误导小学生。比如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告诉小学生要学叔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舍身炸碉堡。这些革命烈士的死重于泰山,我们要向这些前辈学习。但是小学生不知道革命是什么,有一些小学生还会提出疑问。这些德育教育的素材离小学生的生活太远,小学生不能够理解这些例子的含义。德育教育应该主要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进行指导,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德育教育,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使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小学生灌输空泛的德育内容,否则小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学以致用,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与家长缺乏德育问题的沟通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家长或者教师,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大环境。但是,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详细了解孩子的具体问题;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不论是德育教育还是知识教育教师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有些家长则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其他方面不予以重视;有些教师则拥有一些错误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的责任只是教书,育人的责任应由家长承担。如此,家长与教师都不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小学生的德育素养较低。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策略分析

(一)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

要彻底落实新课标改革,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要意识到衡量教学水平高低不光取决于升学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基准的建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家长也应该知道衡量孩子优秀与否不仅在于成绩,更在于孩子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态度。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传递给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把小学生不能理解的难懂的知识简化,帮助学生学习,同时注意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更有义务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输在道德教育的起跑线上,那么终将成为社会的累赘。

(二)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家长、学校、教师某一方的责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需要各方重视,共同协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家长被称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举止表现大多数都是模仿家长的,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不好的表现都与家中父母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应主动定期与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存在的题,改正自身的毛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可以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好地进行,最重要的是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展现出更好的自己,因此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独立存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学校也可以举行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的接触,比如看到有人随地丢垃圾时要学会巧妙地制止。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进行才艺表演,培养学生的尊老意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反映出小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平均素质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相互协作。家长和教师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小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教师和家长要走出小学生成绩最为重要的思想误区,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玉芬.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5(18):255.

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德育工作 有效方法

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际工作,总结得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基础就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教师形象总是具有权威性,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的,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单单只靠说教来灌输来进行道德教育是收不到效果的。教师要多给予学生一份关爱、宽容、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学课堂上还是德育活动中,教师都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通过讨论和交流,孩子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的到了珍惜,有了说出真实想法的胆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孩子们比较天真,往往对于问题看得不全面、不透彻,可能会提出一些古怪的、幼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一定注意不要嘲笑、挖苦、讽刺,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小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教师强制灌输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主要是小学生内化的结果。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心中有学生,真正地尊重学生,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成为小学生们的伙伴,即使孩子们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要一味地苛责,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但可以互相交流,还可以互相提问题,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密切关系。

二、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双重教育效果。

开展低年级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还要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促进家庭与学校有效的结合,达到家校德育合力的效果。老师要与家长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学校要给家长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观学校,家长可以选择课程随堂听课,开展座谈会对教风、学风进行评价,提出宝贵意见。通过家长会,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家长介绍孩子们在学校的思想表现,家长也能通过这个机会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的具体情况,共同探讨,为对方提出好的合理建议。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的家访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家访可以按照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来进行。对于优秀的学生,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介绍成绩,主要是要求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该向家长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具体情况,有一些家庭的因素可能影响孩子,这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研究、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对策。最后是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差的学生,在家访的过程中,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给家长信心,然后,再介绍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地方,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有拉近与家长的关系,是家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家校德育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集体对小学生思想、品质都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来影响小学生。随着班集体生活的丰富,在低年级的小学生的心里面逐渐形成了班集体的概念。从小学生入校以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逐渐明确了班集体这个概念,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在各种竞赛中积极努力为班级争光,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逐步的培养起来。通过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从小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将德育的具体要求转化成班级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学生们可以努力为之奋斗,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少先队集体开展德育工作,少先队是小学所特有的组织,重视小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充分发挥小学生们的自主性,少先队员受教育的同时也是教育者。低年级的小学生十分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在这时为小学生树立德育目标,小学生为了能够早些加入少先队,都能严格按照目标去要求自己,认真付诸于行动。在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感悟、体会、积累,把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逐渐的转化成自身的良好品质。通过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小学生们热爱集体的品质,通过体验父母的辛苦,培养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通过体验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质。少先队是小学生组织,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通过具体可行的措施使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照自己认真完成,每完成一项,给小学生们带来极大的动力。还可以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在少先队活动中,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更有助于促进少队员理解道德要求。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低年级小学生德育工作。

当前是现代化信息时代,教育也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趋势快速发展。作为信息交流、传输的载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网络起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德育工作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育效果更明显。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造教育情境,更有效的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更加有效的缩短时空距离,方便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了更好的实现德育向家庭渗透,也可以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平台,进一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小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在现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篇(7)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实施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小学生的成长除了重视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国家和教育机构不断呼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时期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性格怎样并不是由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培养的,那么要使小学生今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就要充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德育教育体现在情境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恰好以真实化的情感介绍与感知,让学生获得了真实且深刻的体会。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本,还更深入地体会了此种思想感情的时代背景,进而对目前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全面地理解与感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描绘、多媒体情境、课堂表演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在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知作者的伟大与无私,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价值。

(二)从识字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掌握到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便能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可根据汉字的结构、笔画、形体等特点来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婆”字时,教师可以故意将“婆”字下面那个“女”字横写得短一点,让学生感到下面那个“女”字好像被压着一样。并写一个规范的“婆”字,让学生进行比较,看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经过学生比较后,很容易看出,“婆”字是否规范好看,关键就在于下面那个“女”字“,女”字一横要长,才能将上面“波”字托住,才能站得稳。由此,为学生点拔,汉字由两三个字便可以组成一个新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一个道理,只有在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和相互谦让的环境下,家庭才会和谐。

(三)写作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有机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作文教学可抒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鲁讯先生曾说:写作虽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讲究语言技巧和语言素质,还要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家、关心社会。同时还可利用写日记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说真话、记实事,引导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这样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四)语文课外活动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不但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意识的熏陶,对于语文课外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小学生阶段的特点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正面、积极向上的活动例子,以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例如可开展一些成功人士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能有机将语文能力训练与德育培养相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能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

(五)德育教育体现在言传身教中

自古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意思是说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过硬的水平,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这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受到言传身教的影响,提高道德水平。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良好的人文修养的魅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因此,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当中。为了更好地在言传身教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要为人师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强维护,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二,教师要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积极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避免在公共场合提出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教师的穿着要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要体现良好的人文修养,不说不道德的话,不做不道德的行为,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样子;第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细心挖掘德育教育与学科的结合之处,抓好时机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