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06:15: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铁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Abstract: With the unfolding of Harbin metro construction, all kind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personnel of the subway needs more and more. Our institute as the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base of the subway, how to make the training talen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real devic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requires a lot of money, and poses safety hazard.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subway computer interlocking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improv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accumulates operation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training,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关键词: 微机联锁;实训系统;创新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interlocking;training system;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4-02
0 引言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实际工作环境的操作平台,需要开发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借助该系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积累相应的应急处理经验。通过分析信号系统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操作内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仿真系统的联锁功能进行需求分析,从而设计出一套实用的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
1 系统构成
对真实的现场操作平台和仿真联锁设备的功能进行模拟这是设计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的出发点。所以,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联锁功能和实训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微机联锁是本系统的核心,而实训功能包括教师和学生两类用户。所以本系统主要由教师、微机联锁和学生三个模块组成,功能模块的划分,如图1所示。
1.1 微机联锁模块设计 在整个实训系统中,微机联锁模块提供了一个操作准则,在整个实训系统中,主要对各种设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相关逻辑运算,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地铁微机联锁仿真实训系统来说,作为一种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所以,输入输出子模块该模块必须具备的,并且对所传输数据的意义,通过相互协商进行确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教师、联锁和学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学生学习操作信号设备,需要对学生使用的信号设备的联锁功能操作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地铁车站信号系统的操作手册,对信号设备操作流程,以及各个过程的现象进行具体的掌握,对其中的联锁逻辑通过采用计算机联锁和铁路信号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联锁逻辑运算模型。所以,该系统一方面满足信号系统的操作功能,另一方面在人机界面与联锁运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联锁逻辑运算、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通常情况下是微机联锁子系统的三大部分。
1.2 教师模块设计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训的组织者,其工作就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组织和指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需要开展训练,同时选择相应的课程,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学生的实时操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其进行指导。在非正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应急处理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故障,进而便于学生积累应急经验。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模块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教师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负责实训的组织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管理学生信息、课程信息,以及基础数据(故障信息)等。教师作为实训的指导者,需要新建训练、选择课程,以及为参加实训并且已登录的学生对进行训练的集中站进行分配。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训练现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解和指导,或者考核测评后对学生开展评价。
1.3 学生模块设计 在本系统中,学生模块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所起其界面操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满足学生的操作需要。对进路、道盆、信号机、轨道区段、站台等多种对象进行操作,这是学生的主要工作,所以,道盆、信号机、轨道区段、站台等多种设备对象,系统必须要具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各种设备需要具备多种状态。为了将这些设备在界面上进行准确形象的显示,所以对各种设备类、类型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类图进行描述。对于各个类来说,都有相应的图元与之相对应,便于在人机界面上进行直观地显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模块的业务流程主要描述为:
①启动服务器系统,登录客户端;②等待教师分配集中站,以及系统进行初始化;③根据教师选择课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④教师结束训练后,实训结束。
2 系统性能
在基于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开发的本系统,所以,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扩展性、维护性、可测试性、可靠性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①与实际工作平台相比,在操作方式上,本系统进行的操作训练是一样的,同时该系统的学生界面与实际工作平台界面相一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训效率;②按照模块化思想对本系统进行设计,进而使得系统维护和测试变得更加容易;③为了避免非法人员的访问,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在本系统采用加密电子狗技术对学生登录模块进行处理;④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外源数据库,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⑤在开发本系统的过程中,选用了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较高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做平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系统安全分析
①在本系统中,采用了加密电子狗技术,对数据传输进行保护,进而避免了非法用户的使用;②在系统中设置了用户登陆模块,通过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进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③系统进行初始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加密,进而确保了数据库的安全性;④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设置不同的角色和用户权限,防止不同的用户进行越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4 总结
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本系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受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提高了实训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实训质量。在本系统中,还可进行与虚拟车、电调、环调和模拟驾驶器等实施联合实训。
参考文献:
[1]朱玉娟.地铁车站微机联锁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0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轨道交通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关,爆炸式发展,截至2015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26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共计116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618km。除了传统的地铁外,轻轨的建设正在迅猛发展,新型的有轨电车也开始发展起来,截至2015年4月,国内有长春、大连、沈阳、天津、上海、南京、苏州和广州已开通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还有江苏淮安、广东珠海、山东青岛,四川成都新津等多个城市即将开通,后期武汉、宁波、佛山等一大批城市也在建设和规划中。今年,新型轨道交通的另一代表,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在长沙进入运营,轨道交通产业目前正呈现一种发展迅猛、类型多样的局面,这就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单一人才的培养仅能满足人才数量的要求,满足不了人才多样性的要求,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意义变得非要重大,本文在对目前轨道交通人才需要、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现状
1.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一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445km,同比增加14%;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38亿人次,同比增加9.5%。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同比增长27%;在建线路总长4448km,可研批复投资累计26337亿元。截至2016年一季度,共有44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规模4705km。预计“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计划超2万亿元,其大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计划过千亿元。目前,国内国际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员工数为50到90人,按成熟精简的每公里60人来配置,全国在建线路还需27万轨道交通人才,获批的线路还需要近30万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成立初期将面临需求量大、人才供给不平衡,高技能人才缺乏等困境。其次,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方面:各个地铁公司的车辆及运营规章制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地铁公司,其不同的线路,采用的车辆也不相同,例如广州地铁,4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2号线呢,采用的传统转向架加交流电机驱动的模式,车辆型号不同,对于检修人员的技能要求就不同,公司要想员工能够灵活调配,就需要培养全能型人才。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目前广州、天津、上海、南京等一大批的城市已经开通运营,还有很多城市正在建设或者正在规划建设这种新型轨道交通。现在,磁悬浮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城市轨道交通中来了,长沙的低速磁悬浮已经投入运营,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发展,而新型轨道交通的人才大部分需要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来源途径去获得,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后投入工作,这对能够快速适应新工作,有较高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1.2现有轨道交通人才引入途径
已经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例如广州地铁,正在建设的企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例如兰州地铁,现有人才来源及培养途径主要有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社招员工近培训后上岗,校园招聘等三种方式。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的人才基本都是技术骨干,但是进入新的公司后,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这一类人才引进的成本较高,但是这是每一个新建的地铁公司必经之路。众多新公司引进人才,势必造成老公司的人才匮乏,现在广州地铁等成熟运营的地铁公司就面临这种问题,熟练员工流失,不得不补充新员工,而新员工进来还得经历漫长的培养历程。社会招聘的非专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岗位主要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非关键岗位,最后的校园招聘是招聘人数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人才来源途径,现在各大地铁公司都与各个院校合作,开展学生的订单培养。
1.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现状简述
现有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主要有企业培训和学校培养两大类型,但是这两者的结合却相对较少。企业培训主要是对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培训,还有就是新建城轨交通企业的实习生到成熟运营的轨道交通企业所开设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目前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北京地铁承担的培训量非常大。这种企业的培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分类强化训练,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例如在北京培训的学员,一个学员培训一年的费用接近3万元,而地铁人员的数量是庞大的,这样总体培训费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轨道交通人才的学校培养现在在高职类学校主要采用订单班的形式进行,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式,目前主要的订单开展方式是以学校为主题的,在订单培养的过程种,企业只担当了一个顾客的角色,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不干预,直到毕业前进行验收考核。学生参加订单班后找不到归属感,这样培养的学生对其以后的工作所需技能也掌握的不是很熟练,毕业以后还得参加较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一直在不断改进,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对学校的订单班学生开展定期的考核,巡视。但是还有一个让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很头疼的问题,就是轨道交通行业上岗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的问题,学校没有相关的考证资质,也没用对应的措施,学生毕业以后,即使能力达到了独立工作的水平,也必须等到取得资格证才能工作,白白耽误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人才极度缺乏的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也是急盼解决的。
2校企合作开启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2.1订单班“2+1”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现有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很多都是等到学生毕业前,进行验收考试,验收考试通过以后,再到企业参加岗前实习,这样,人才培养的周期就比较长,企业用人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对于企业订单班学生,可以采用“2+1”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大一时学习基础课程,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理论性专业课,大三时,即上岗进行跟岗培训,学校派老师参与管理,在企业跟岗培训的时候,学校的派驻老师和企业的培训师一起进行理论的辅导与总结性培训,当学生大三毕业时,学生也就完成了岗前培训任务,取得了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这样企业就可以缩短一年的人才培养周期,对于学校来说,学生两年后就离开学校本部,不占用学校的教室、宿舍、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给学校的办学压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办学硬件条件不够,学生数量众多的学校来说,效果尤其显著。
2.2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学校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实施订单式培养,依照企业的需求,将经过企业选拔的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由校企双方平等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不再是学生培养的唯一主体,企业也要参与进来,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兰州地铁合作开设的订单班,设置了学校班主任和企业班主任两个管理老师,两位老师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企业设立了班级活动基金,用于举行班级活动。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课程授课上,学校老师与企业及时沟通,定期走访,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企业也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巡视,技术指导与培训。这样,身处订单班的学生能感受到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很有归属感,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校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教学的投入问题一直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难点,企业是追其利润的,但是人才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一批好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无法估量的效益,现有的校企合作,学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学校要拿出对应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然后为订单班学生服务,同时,可将以前在企业的考证考工等各种技能鉴定项目放到学校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校招员工的上岗培训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学生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3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确保订单人才的品质
要制造好的产品,就需要选择好的原材料,要严格产品的质量检查,学校要培养好的人才,就要把好生源选拔标准,严格学生毕业资格审查,以确保每一个毕业生到了社会上都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订单班需要培养出好的轨道人才,也需要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口关”就是学校生源的选拔。生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订单班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此之外,生源选拔关系到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所以“进口关”至关重要。“出口关”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要把好“出口关”,就要严格进行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定,要不断提高合作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合作基础的牢固性和长期性,同时,严格把好“出口关”也是确保“订单班”学风和班风的重要举措,如果“出口关”把的不严,学生就会滋生懒惰思想,就会放松、放纵自己。在订单班的培养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淘汰机制,以确保最后输送给企业的都是合格的人才。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爆炸式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和各大交通类院校都在探索快速培养人才的方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和完善全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也提高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12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WANG Xiaodong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0)
Abstract This topic takes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links and the necessary operational mechanisms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successful cases of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summed up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ight key area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tect school-enterprise long-term coope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research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开展时间并不长。从1991年1月邢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成立开始,已走过24年。期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高职学院1180所,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比例为52.54%,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①
国家对职业教育极为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师资力量还是到最后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如何依托企业优势,深度研究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是高职教育中必须认真思考,做实做好的必然要求。
1 铁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运输。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将近12万公里,高速铁路1万多公里。全国有37个城市建成或在建地下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近3000公里。再加上一些企业的自备线路,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对技术工人需求庞大。旺盛的市场需求促进了铁路院校的良性发展。优质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质量高几乎成了各铁路院校的普遍情况。
目前,铁路高职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成果:
(1)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牵头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铁路局,城市地铁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2)企业全程参与培养,构建从招生、教学及就业全程订单式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做。②
(3)以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培养模式。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互聘合作协议。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企业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实效。③
(4)深化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内涵,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的相互衔接。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成为西安周边轨道交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④
(5)以企业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南京铁道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铁路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了一条连接国铁正线、配有两个车站,总长1000米的双线电气化轨道实训基地。该基地可供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轨道交通主要工种实训、并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及科技研发等功能。该基地校内建设真实车站在国内属首创,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树立了典范。⑤
除此以外,铁路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2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对铁路高职院校及我院校企合作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中,要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包括六个环节: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获取足够信息;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专业建设方案;完成教学开发,制定课程计划;上报审核。这六个环节的核心离不开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对推进专业建设极为紧要。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包括五个环节:课程的内涵、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程序。十个步骤:职业课程开发决策、职业课程开发门类、职业课程目标开发、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选择、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评价方法选择、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造。在课程建设中,企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选取等等各环节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学问导向课程为主的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这样的模式问题为: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学习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较长。最后的结果就是学校努力坚持自己的知识标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主要为学校学科教学所需,而非为社会职业所需。改变这种困局必须走工学结合模式,包括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这些模式的选择,都需要强化校企合作这个重要因素。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还较为欠缺。大部分教师都从学校到学校,仅有的实践经验也是来源于带学生实习所取得。企业兼职教师由于自身工作性质也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来授课。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尤其是新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制度尤为重要。为了建立一支有着扎实专业和熟练技能的师资队伍而选择深度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
(5)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单单是看学生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行为习惯、行业素养等最终评价需要建立一整套质量监控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6)加强校企合作,以生产为导向共同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以生产岗位需求来规划基地建设。铁路各专业实际设备昂贵,想依靠学校自身力量来打造完全意义上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困难重重。解决方法只能是一方面利用有限的实训资金来购置一些仿真性设备(有能力最好是真实设备),同时尽可能获得企业的支持捐赠部分实际设备;另一方面就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来熟悉岗位,掌握技能。这些都是校企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 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开展的机制探讨
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开展要从机制上予以保证。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而政府则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基础。
(1)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确定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改革力,制定符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加强校企合作的教育评价监督,确保国家政策法规落到实处。改革财政拨款和财政支持办法,构建政府支持学校校企合作平台。
(2)建立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搭建企业与学校联系沟通的桥梁。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校企合作长效开展的重要平台。学校吸收相关企业加入到平台中,通过定期会议来讨论校企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使企业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3)成立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本专业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成立的专门机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工程师、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负责该专业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制定和修改工作。使校企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4)建立健全“双师培养”的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长期紧迫的任务。学校和企业协商合作把互派教师、工程师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学校的教师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工程师也要定期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学校应硬性规定必须先到企业实习一定时间然后才可以参与教学工作。把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和下企业锻炼挂起钩来,出台一定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其它保障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下,还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校企开发教材制度、为企业服务制度、顶岗实习制度等。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高职教育中的一点体会。校企合作涉及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参与程度、学校的组织实施及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望等方方面面。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组织实施好具体环节是每一位职业教育人的历史使命。
课题项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14年度校本课题,课题名称《铁路专业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XB201423
注释
① 教育部.2014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② 王艳艳.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
③ 王丽红,刘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交化、容量大、节约环保且不受地面交通环境影响的一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低碳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批准36个城市的轨道建设规划,里程6000多公里。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8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2100多公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基本形成网络化运营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网络效应;天津、武汉、南京、成都和重庆、苏州、长沙等城市形成了基本的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职业人才配备标准,每建设一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管理及技术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才1000余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需的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基础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城市轨道各专业的学生学习城市轨道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在专业认识实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之间联系,以及各子系统中设备的构造及功能进一步掌握,使学生对整个城市轨道具交通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的学生应该或多或少与城市轨道交通打过交道,虽然还有很多的城市未建设地铁等城轨交通,但起码大家都应该以旅客的角色与铁路打过交道,城轨交通与我们的铁路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对整个的运输流程有大体的了解,加上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讲授的对象很具体,学生应该会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多依赖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加上课程包含内容多,学时少,老师采取满堂灌、填鸭的方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少,学生被动的接受来自每堂课的大量信息,使学生丧失了原有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僵化的局面,必须要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原则,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知识,侧重讲解其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㈠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交通方式,为此,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最新方向,确定“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将地铁各子系统采用的最新技术、模式和管理知识纳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岗位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要。
㈡结合专业特点,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目标
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学校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校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岗位定位无缝结合,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从而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选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组织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作为教材。该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组成、设备主要功能以及运营组织,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使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员工及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教育、培训。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多,工种杂,因此根据专业、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解车辆章节的内容;对工程专业的学生应以线路、轨道、路基、桥隧建筑物、车站、维护施工组织等内容作为重点;对电气化供电专业的学生应重点放在供电系统章节;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生应以通信与信号系统、车站联锁和区间闭塞等内容作为课程重点;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等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相关的章节。这样针对各专业有侧重点的讲解课程内容,既解决了课时少的矛盾,又为个专业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㈢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与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系也非常紧密,理论性的概念很多,依据该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条件环境,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较好的改善教学效果。
1、案例研究学习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①进行教学,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此教学方法,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按大纲选好案例,设计好问题;接着是案例的分析讨论阶段,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最后是案例讨论过后的总结阶段。
本课程比较典型的案例主要分为客运组织和列车组织两大块。客运组织核心知识点又可分为安全管理、运营管理模式、车站组织、票务管理、乘务管理五个方面;列车组织核心知识点可归纳为列车组织方案、线路能力提高、列车控制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设计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同学们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点。另外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将来岗位能力要求,在讲到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时,可把学生进行分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岗位职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工作。这种角色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游戏”当中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收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2、合作式讨论教学方法
合作式讨论教学方法②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师生点评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在本课程中,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可以将车站客运组织作为合作式讨论主题。以平常生活中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车站为例,讨论如何进行车站的常规客运组织以及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将同学们讨论后的意见归纳形成如何进行客流组织的知识点,给出在实际中车站是如何进行客流组织的,再与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比较,表扬其创新点,对其中的不足进行鼓励,给他们信心。
3、现场教学法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单凭书本上的一些简单示意图,学生是很难想象出其实际结构,对后面的专业分析更是难以理解。在讲解机车车辆及工作原理时,可借助模型现场进行拆、装,既便于老师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线路及设施时,可带学生去实训场地现场教学,实实在在的实物摆在学生面前,既避免空洞的概念解释,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抽象的想象,改善了教学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伴随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可借助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现场教学。课堂上,老师对接触网、车站联锁设备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可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现场教学。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㈣教学方式、手段改革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多且枯燥,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借助切当的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很难满足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的要求,因此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须的。通过幻灯片、相关视频、动画等方式,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模拟实际情景,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讲述道岔的组成时,可将道岔的组成做成动画嵌入到多媒体教学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道岔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讲述车站联锁时,可在教学课件中,插播“集中联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联锁设备及其工作工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联锁的概念以及联锁设备的作用。
2、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特点快,教材内容难免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的了解到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以后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借助于网络搜索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搜集到各地地铁的发展规划及最新的建设情况;对于已开通的地铁,可以从网上了解它技术特征、线路图、开通时间等信息;在网上还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与地铁相关的资料如自动车钩、盾构法隧道等;另外网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论坛,该网站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自主的浏览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又可以和不同工作的职工进行互动。可以说网络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所学知识。
四、教学改革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打破了以前“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所有专业不分侧重点的教学,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采用合作式讨论以及案例教学方法并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三:随着学校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逐步完善竣工,利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后续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资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网络论坛的互动功能,既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也让他们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获得了一些体会即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化;采用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手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易连(1984-),女,江西上栗县人,助理讲师,硕士
注释:
① 晓南矿,张艳君.浅谈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 [J].铁法科技2011(2):342-344
② 李明月,马慧琼. 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研究 [J].职业2012(27):63-64
参考文献:
[1] 王慧晶.《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11(4)
关键词:改革;铁道信号;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5]冯旭芳,李海宗.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18).
【关键词】技能培养;实践型人才;法律专业设置
一、中职法律专业的市场背景与定位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能适应市场需求,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中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读、写、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我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国家机关辅警、律师事务所文秘、地铁辅警、机场安检等单位,总体来说,学校学生的就业比较集中,这也对我校学生的技能要求提出新的要求。笔者对相关的用人单位做了相应的调查,发现这些单位比较重视的是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技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把中职法律专业的定位认定为是:注重提升学生相关技能,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使学生从容地走向工作岗位,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种专业定位下,中职法律专业教育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开拓各种途径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中职法律专业解读
(一)课程设置偏注重理论化
法律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民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婚姻法、法律文书、宪法、司法与口才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参考本科法律的教学目录,课程设置理论比较强。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严谨的法律思维,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具有较好的法律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一是课程设置理论化比较重,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教材讲授、满堂灌的阶段。二是课程设置主要是注重法学知识的传播,而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知识的传播积累固然重要,但若不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没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这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并且尽量避免的问题。
(二)实践培训比较薄弱
所谓的实践培训,就是法律专业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拘泥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更多地开展一些法律实训课程(包括实习、擒拿技术、现场紧急情况处理等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训场地紧缺和实践培训较少是中职法律专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访问了一些法律专业的学生,被问及对本专业教学改进的建议时,很多学生给出的回答是“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多增加一些技能培训课”等,可见学生对法律实践培训的期待是比较高的。
其实,法学教育缺乏实践培养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一个通病。但是在当前法律专业比较饱和的情况之下,若中职法律还一贯沿用本科法律教育模式,没有优势可言。中职学校法律学生就业比较多的是一些法律服务行业,比如公安局辅警、地铁辅警、穗宝押运等,这些岗位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若在学校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很被动,甚至很难上手。因此,中职法律教育亟须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三)专任教师职业发展受限。
作为代表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教师无疑是评价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中职法律专业教师都是法律科班出身,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但是笔者认为在长期发展上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是不能从事兼职法律执业活动。由于律师法2008年进行了新的修改,中职类的法律教师不能从事相关法律执业兼职律师 。笔者认为,这是对法律教师职业发展一个很大的束缚。没有相关的法律实践活动,教师犹如无源之水,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二是缺乏相应的教学培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只有当自己是一个充满电力的发动机,才能够给学生以足够的影响力。经过不断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拓宽中职法律专业设置的思考
(一)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提升学生技能的态度展开。中职学生大都是15-17岁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开设一些有趣实用的实践课堂,增强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1.增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开设。打开课程目录,中职法律主要是以十四门主干法律课程为主的必修课,选修课比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个人专长,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很多实用的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比如《刑事侦查学》、《摄影技术评析》等。选修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必修课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2.在课程中增加技能课的培训。技能课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比如法律文书、司法口才、形体与礼仪等,这些课程由于其实用性,比较受学生欢迎。一些已经工作的学生在回忆学习课程时,对法律文书的训练还记忆犹新:“每周一次的法律文书写作,不停练习不停修改,这些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写作能力我对我现在写文书很有帮助。”法律事务专业分成三个方向:律师实务、司法文秘、司法警察。可以根据这三个不同的方向开设相应的实训技能课程,比如司法警察专业开设警察战术等。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基于“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学生比起一般的法律院校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活动能力,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紧紧是停留在课本的理论问题上。学校每一年会组织中专三年级学生进行司法局实习、一些工厂的实习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有条件可以继续保持。此外对于大专生也尽可能创造一些机会提供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加大对法律实训基地的投入与使用。实训基地是培养法律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对于司法警察的专业方向,更加需要对安全防范技能进行培训。但目前学校的实训基地投入开发还不理想,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模拟法庭、电教室、刑侦实验室、警体馆、射击场等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相关器材设备是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及硬件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日常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法律教育实效性。
支持法学教师从事律师等法律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与社会积极的接触,这样才能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掌握前沿的法学资讯,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经历讲授法律问题,以案说法,会更具有说服力。有一句法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而不在于理论”,只有当法律能够生动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目前我们学校很多法律老师都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但是由于中职法律学校的缘故,无法办理实习进行律师执业,对于法律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瓶颈。法律向来不是纸上谈兵,需要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就像一个人学中国功夫,不能仅仅是在课本上学手势一样,需要一个锻炼的舞台。但很明显,我们学校很多老师是缺乏这样的舞台的。因此,作为学校一方或者教师本身,提高老师的实践技能是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突破口。
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利于打开学校的办学思路。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学校曾组织法律教师进行法律咨询活动,在亚运志愿者服务亭,吸引了很多周边的群众。在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把教师在进行亚残会法律知识讲授的时候,也加深了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促使教师加强与社区、机关单位的联络。很多有法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知识积累、待人接物等方面也会显得更加的成熟。学校有一些招聘信息正是这些有经验的老师推荐的。这种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的老师不仅能够打开法律教学实践的僵局,而且能够带动学生就业,拓宽学校的办学思路。
因此,作为法律学校的教师而言,应当尽可能多一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学习,才能够保证知识积累的常青,这样对于具体的教学也是大有裨益。
总结
法律专业设置包括课程设置、实践培训、教师培养等内容,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实践培训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教师培养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只有当把这些因素综合考量,法律专业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东鹰,《浅论我国高等职业法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许庆坤,《美国法学教育透视》,载于《法学教育专题》,2006年第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建设电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电梯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家规定20米以上的高楼就应该安装电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迎来了建筑的黄金时代,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相对电梯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剧。此外,机场、商场、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对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电梯的需求也十分可观。据中国电梯协会预测,在未来几年里,我国电梯产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年增长速度在15%-20%之间。2016年全国电梯保有量为493.69万台,青海省电梯保有量为16500台,占全国的0.3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节能电梯产量将呈现上升趋势,为配合国家有关建筑物节能政策的实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电梯更换或改造计划,将到期需更换的电梯通过更换或技术改造替换成节能电梯。因此,节能电梯未来的市场需求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增需求量;二是旧电梯的更换量;三是节能改造量。
(二)电梯行业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电梯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电梯行业的人才需求也是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电梯的维护保养、安装检修、调试运行、更换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占电梯制造总人数的60%左右。电梯专业属于特殊工种行业,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占比较小,其中电梯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技术的过程中成长周期较长,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造成电梯行业人才的紧缺。造成高端的电梯人员分布于发达的地区,二三线城市的电梯技术人员分布不均,其中从事电梯作业大多数技术人员的学历普遍底下,应对多变复杂的市场和电梯工程技术,电梯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单片机技术、PLC控制技g、变频器技术等),尤其面对电梯群控系统智能化、超高速电梯、蓝牙技术在电梯上广泛应用、绿色电梯、可视系统或人机对话等情况时,更是无从下手,因此电梯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逐年呈现下滑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对电梯专业人员的需求。
(三)深化“校企合作”应对电梯行业的快速增长
为应对电梯行业的快速增长,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培养人才,一是企业自身培养,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二是由高校设置专门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但是面对每年增长的电梯需求人员,师傅带徒弟局限性较大,学校的教学理论多于实践,缺乏实际操作,将两者结合实现“校企合作”,缓解人员技术不均。引进现代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即学生即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实现学生身份的“双元制”。建设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电梯工程专业的硬件设施。
二、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一)深入调研,挖掘地方他特色,确定实训方案
利用青海地方电梯行业的优势资源,对电梯行业调试深入研究,了解电梯行业的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青海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条件的增长,青海20米以上的高楼越建越多,电梯技术人员越来越紧张;电梯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对不完善,对电梯安装工、电梯维修工四级、三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和电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实操考核缺乏相应条件。在响应国家现代学徒制号召和校企合作的思路引领下,由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搭建电梯工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借助电梯协会、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力量,形成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由政府来发挥校企合作的主导作用,给予企业适当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另一方面,由学院机电专业电梯工程和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电梯实训中心,共同参与实训中心的日常管理。
(二)“双师”队伍的建设
电梯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高技术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可以促进企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还可以针对学院的老师展开系统的实操培训。在外聘企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电梯安装、调试、保养、检修等的实操课程体系的搭建,提高了学院老师的水平,实现“双师”人才的建设,同时增加多学生的技能提升。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更加的优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为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三)确定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
根据调研,在电梯协会相关人员、学院领导和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展开了对实训中心的筹划和设计工作。实训基地建设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满足在校电梯专业学生的技能培训;满足社会电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电梯技能实操考试的需求;符合电梯行业的标准和要求;能够承办和电梯相关的各种赛事的能力;能够实现和行业技术的同步,在电梯发展的过程中留有进一步的空间。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电梯维修工》、电梯行业的各种标准规范中的技能要求,配备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电梯实训基地的理论支持。电梯实训基地的功能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在实现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及时的进入实训阶段,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更快的掌握理论和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借助企业平台,联合学校打造电梯实训中心
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15年4月,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工作指导保障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竣工于2015年11月。期间完成了实训基地的选址,为了方便学校学生授课,同时也能方便企业人员的培训,地址位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能够实现60个学生的集体授课、容纳10人的同步实操及考核。作为配套资源的还有一个电工电子实训室和一个PLC控制实训室。2015年11月,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接待了第一批青海特种设备协会作业人员110人培训考试。
(五)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校企合作的双方责任和义务,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资源互补、为实现双赢,抱团发展的理念下,建立了校企双方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建立健全《电梯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现代学徒制三方责任管理办法》、《师傅带徒弟教学规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参与实训计划的编制,拟定相关的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方式等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办法。及时更新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保证学生的实训能够与行业动向同步。
三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相互的职责和协作关系。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结合的协议,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六)电梯培训中心设备及资金投入
2015年5月由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出资198.5万元,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投资80万元,后期陆续有资金注入,经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青海建W电梯技术培训中心,场地面积850平方米,有综合实训场地1个、多媒体教室1间、电脑微机室1间(电脑60台)。主要设备有有机房乘客电梯1部、自动扶梯1部,反复拆装的XO-REZO-800垂直电梯2部、全封闭钢结构井道2个,10个实物演示操作模块、30件/套主要电梯部件、10个考试实物授课平台、2部整梯功能和性能试验电梯、5个电气线路实操板及全套试验用测量仪器仪表。培训、考试场所均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考场无线广播系统。
三、电梯实训基地的效益分析
实训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行业电梯的基本功能和所具备的所有特性。为学院和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以提升技能的平台,为高职院校的电梯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平台,实训基地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同时为同行业的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起到了辐射作用。
举办青海省大学生电梯安装调试技能大赛一次。建奥电梯培训中心的建成不仅为学校的学生提供服务,而且将面向社会开放并共享以下资源:为电梯安装和电梯的维修等工种提供技能鉴定;为社会转岗人员、再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的产品开发、调试、试验提供环境。力求为青海省电梯行业的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上升,我国的电梯行业也在飞速发展,那么电梯行业的顶尖人才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快速提高从事电梯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建奥电梯培训中心的建成是学生的是实训场地,更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平台,是教学和企业实践的纽带。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拉近了企业和学校学期合作的关系,更是接轨了技术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平台,为更加快速的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教师的“双师”人才建设,也巩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为老师和学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建奥电梯培训中心也可投入科研技术的研究,解决电梯行业的各项难题,为新型的电梯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社会中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提供了就业培训的平台,为一个地区的电梯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