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下课自我总结

下课自我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9 02:26: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下课自我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下课自我总结

篇(1)

一、分层教学―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生个体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很多时候教学仍然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教学只能面向部分学生,而必然忽视和损害了其他学生的数学发展,对及格率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数学潜能。

1.学生的分层是前提

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主要考虑期中、期末成绩,兼顾平时的数学学习基础、作业完成情况、学业成绩以及学习态度)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定为A、B班同时进行教学,A班的学生学习水平较高,思维比较活跃;B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人数较少。不过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过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后期学习成绩、学生的具体情况,A、B班学生之间可递进或降层。

2.采取的措施是关键

针对学生的分层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层,B班以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主,适当控制进度,放慢上课节奏,甚至要个别辅导,以弄清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例题;A班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适度提高要求,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较为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进行作业分层,B班学生作业主要落实课后习题,简单的知识应用;A班学生除了掌握课后习题,还要完成知识的应用,适当补充综合性较大的选拔题或竞赛题。最后进行评价体系分层,每次的单元测试分A、B两类试卷,A卷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和思维的综合创新能力;B卷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B班学生还可以经常通过小测试等手段检测学生基础知识过关情况。

3.科学的评价是保证

实行分层以后,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B班学生。学生中间逐渐形成了B班紧跟A班,自觉地在课后补充A班的练习。在此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反映效果良好:A班原先觉得上课“吃不饱”的学生现在感觉很充实;B班原先一直跟不上的学生现在觉得在B班得心应手。半年下来,学生的整体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期末区统一质量抽测中,及格率从51%提高到76%。

实验结束后我布置让学生总结学习心得,一位A班学生写道:“我平常学习较好,我被分到了A班,由于周围都是优生,与其暗中‘较劲’,渐渐地注意力更加集中,上课更加认真,思考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在做作业和考试中都比以前好,思路十分清晰,难题可以一个又一个地被‘攻克’,连‘希望杯’的题都可以很快解决,成绩自然更上一层了。”

一位B班学生写到:“在我初二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非常一般,每次考试都考80分左右,怎么就是上不了100分(满分120分),原因在于一些大题都没时间去弄懂,作业不会,就随便应付了事,考试也就不会了。在初三的时候我被分到了B班,自从分到B班后,上课的难度下降了很多,碰到不会的题目,老师讲得很详细,直到把我教到会为止,回家的作业虽然还是有些难度,但很多老师上课都仔细地教过了,我就会努力地把它们想出来。我从以前的80分渐渐提高到90分。”

二、分组帮教―合作与竞争,寓教于乐

初中生已普遍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存在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设计并组织好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实施分组帮教,开展合作式学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各小组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在合作和竞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分组帮教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又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

1.准备阶段是前奏

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考查学生的现有水平,对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存档,并根据测试成绩在实验班编排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团体,小组成绩均分在同一水平,每个小组四个成员再根据其测试水平进行编号,分为1、2、3、4号四个等级。

2.活动评价是动力

教师在授课时引导、启发,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帮教,并派代表抢答,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评价体系,鼓励层次较低的学生发言解答,为本小组争取较高的积分。因为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答对所得积分不同,层次越低所得积分越高;反之,对于表现差或对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学生采用扣分形式,同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扣分值不同,层次越低所扣的分值越低,四人得分总和就是本小组的积分。这样层次较低的学生就会主动地向层次高的学生请教,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为本小组加分,而层次高的学生也非常乐意为他们讲解,当他们回答正确,为本小组夺取积分时,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非常开心。教师每个月都会公布各小组总积分、总积分排名以及进退情况,并将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其家长,也便于小组成员分析其小组存在的问题,家长配合分析学生本人的学习状况,相应调节自己的目标,发动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互帮互助。

3.团队合作是目的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有利平台,优生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帮助同组成绩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回答问题;而学困生在优生的帮助下显得更有自信,加上能为本组争取更高的积分的动力下,出现变“等食”为主动“觅食”的现象,回答问题更加踊跃积极,从而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小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感觉,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活力。

三、自主性学习―引导自学,授人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每位学生都来充当老师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备课,指导学生备“教案”,上课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主动深入所学内容,在完成老师角色的同时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1.引导

讲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备课。事先让学生认真“备课”,把重要知识点勾画出来,做好知识脉络提纲。所以教师在新课的前一节课,布置课后作业,列出本节课的自学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本课教材的各个知识要点,明确本课的总体目标,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提出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心中有教材,重、难点就会清晰,讲课思路才能连贯。

2.训练

上课时,教师训练让学生当老师――授课。让学生自愿上台讲课,谁准备好了,谁就先来讲,大致每名学生给3~5分钟时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第一个学生敢走上来了,那么就“一发不可收拾”,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每节课安排2~3名学生讲课),学生讲课时教师注意采用启发、引导、提示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总结。最后教师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运用简练的语言全面总结。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加以补充。

3.反思

下课后,教师要让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反思。学生在每节课的课后作业中都有一项反思的作业,反思自己在本节课自学与课堂学习中已掌握的知识点和还不明白的问题或例题、练习,这样学生就能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弥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缺漏,这些缺漏可能是自学当中存在的,也可能是授课或听课中不理解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使其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对教学进度及内容进行调整。

自主性学习能使学生从起初只会阅读、记忆,逐渐做到“备课”能抓住要点,摘录笔记,进而分析归纳,学会查阅资料,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减少依赖性,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学生当“老师”,站在讲桌前讲授知识、答疑,一是要靠自己主动探究学习,二是要靠其他同学的积极配合,例如回答问题、研究讨论问题等。自己是同学的“老师”,那种学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是一种自豪,也是一种挑战,随之课堂气氛也就不一样,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越来越浓厚,求知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这种登台表演极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表达能力得到极好的训练。

四、结论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所列举的三种教学模式是笔者在长期借鉴优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实践,摸索出不同时段、不同对象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实,教学模式不是一定哪种更好,关键看学生的实际情形,只要能让学生获得发展,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不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效的。当然,怎样更好地采纳合适的教学,或者如何有机结合,总结一般模式是笔者日后要努力去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