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生技能比赛工作安排

学生技能比赛工作安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6 04:21: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生技能比赛工作安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生技能比赛工作安排

篇(1)

【关键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 给排水 技能比赛 选拔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12-02

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各参赛学校根据自己本校情况都有一套相应的选拔训练模式,但不尽相同。为促进该赛项的不断发展,提高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水平,也为今后的技能比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的选拔训练模式。

一、班级选拔训练模式

各班级学生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从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角度出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技能比赛及岗位技能考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门课程都尽量开展课程竞赛。所以,课程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会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在进行课程教学后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然后进行简单考核,每个项目都通过这种模式反复进行。这是最基本的技能选拔工作,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选拔训练模式

各个班级任课老师在班级课堂教学选拔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训练会发现一些乐于学习并愿意参加比赛的同学。通过课程任课老师的统一安排并经过相应老师讨论后,选定一个时间(一般在学期期中)进行统一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考核学生班级技能训练的情况。学生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中。

三、学校选拔训练模式

由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多,学生人数也多,而本赛项的比赛又不限制专业,所以非建筑类专业学生参加本赛项的情况也是有的。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没有学过相应的课程,也就没有进行过本赛项的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而是直接进入到选拔训练的第三阶段中来。而且,即使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教学不同,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本赛项的校级选拔训练之前实际上是没有进行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的。针对上述情况,应对各班级、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选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结合本校实际,其具体选拔训练模式为:

1.老师介绍。为了做好每年的技能大赛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赛项的技能大赛情况,使其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的关系,系部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班主任、赛项负责人在前期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老师介绍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赛项的相关情况介绍;二是本赛项已经取得的成绩;三是本赛项的训练特点;四是本赛项的参赛期望取得的成绩。这四个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本赛项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其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赛项。

2.学生报名。在经过老师的介绍后,先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尤其是每年的新生班级,大部分的同学在一开始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同学报名训练。在学生报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询问,这样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后期的训练选拔。

3.参加训练。在做好学生的报名统计工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分组安排好学生参加训练。学生的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由老师给学生讲授理论并布置相应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反复考核,以此达到理论训练的目的。实操训练需要考虑实训耗材的使用及实操设备场地的安排问题,这也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能学到东西,又要考虑不要产生大量的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4.阶段考核。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在理论与实操方面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在学校选拔阶段人数比较多,所以就必须进行考核,根据比赛的要求,在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后淘汰部分同学,按比例留下相对优异的同学进入下一阶段的比赛训练中。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训练效果,达到训练目的,同样也可以解决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所以,这一阶段的选拔训练对后期学生的技能竞赛成绩的提高有较大作用,在组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区赛选拔训练模式

通过学校层次的选拔,对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进行进一步的选拔,区赛的具体选拔模式为:

1.理论考核。技能大赛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学生掌握的理论情况。因为该赛项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比赛形式,这就对参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通过比赛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操结合、强化实操、团队合作的目的,为此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系统的讲授后,对相应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就该项目而言,具体的理论主要包括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老师在进行理论培训及考核的时候,着重注意各系统的安装要求及质量验收要求,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学生参加该项目的比赛需要用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需要用到。考核一般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

2.实操考核。技能比赛虽然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但更强调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培养,所以实操考核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项目所包括的实操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生活给水系统不锈钢复合管的安装、热水系统PPR管的安装、排水系统PVC-U管的安装、控制系统电气线路的连接、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安装调试等内容。在选拔过程中,侧重考核学生对各系统安装的掌握情况,由于各系统安装要求完全不同,而且涉及训练设备及训练耗材等问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选择一些重要但难度相对不是很大的系统来进行考核,如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这样既能达到选拔考核学生的根本目的,也能解决训练设备及耗材不足的问题。

3.综合考核。理论与实操的训练考核主要都是以个人形式进行的,而本赛项的比赛是团体赛,所以还需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考核就在综合考核中来进行体现。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先单独选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成绩都比较好的同学,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详细记录各小组组合训练的情况,尤其是其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单独个人的技能水平突出还不足以在团队赛中获得好成绩,因为有些同学在个人训练的时候各方面的成绩都比较好,而在进行团队训练的时候就比较差,跟其他同学合作不好,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考核选拔时需特别注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其训练后考核情况,再查看其单独考核、综合考核及日常训练是否都是比较好的。通过这种模式不断地进行综合训练考核,为最终确定参加区赛选手提供强有力的选择依据。

通过区赛选拔训练后留下的同学,实际上基本就已经是参加区赛的人选了,后期只需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及报名组队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可。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留个别同学作为区赛备用人选,以防有其他变化。

五、国赛选拔训练模式

学生参加区赛后,根据区赛的比赛成绩及本赛项国赛的相关要求,确定参加国赛的选手后继续进行训练,具体训练模式为:

1.常规训练。学生已经参加区赛并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了,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要进行巩固。由于学生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首先应先让学生休息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总结,看看在区赛中有什么样的优点,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在总结清楚区赛的情况后再进行国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基础训练,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如何、学生对各系统的安装操作情况如何等内容。可以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任务,这些常规的东西是每周都要进行训练的,也是比赛以及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都需要用到的,这些常规训练,老师可以不必再仔细地一一检查,参赛选手按相关训练要求进行即可。

2.专项训练。国赛的要求远比区赛的要求高很多,而且也都是各省市高手云集的场合,要想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训练,就该赛项而言,可以分系统再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专项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设备调试训练等四部分。理论学习一般安排晚上进行;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系统的管道安装要求进行专门的训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加以优化,找出更合适的训练模式;设备调试训练是整个比赛训练的成果性展示专项,前面的做得再好,最后无法调试成功,那整个成绩都将会受很大影响,所以要进行专项训练。通过以上这几个专项训练,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相应训练内容。

3.综合训练。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前面各专项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综合训练,这是比较高要求的训练,也可以说是赛前模拟,整个训练完全模拟比赛现场进行,要求参赛学生把这一阶段的综合训练当作实际比赛来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比赛情况的把握,老师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训练为主、建议为辅,这样既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上述是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技能大赛的选拔训练模式,这些训练模式经过几年的应用与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 “班级比赛专业比赛学校比赛自治区比赛国家比赛”的五级比赛选拔训练模式。整体而言,上述选拔训练模式学生参加人数多、受益面广,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好的作用。职业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些训练模式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达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比赛出发点。当然,在班级选拔训练模式与专业选拔训练模式方面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后续的教学及技能比赛选拔训练中还需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便本选拔训练模式更好、更完善、更合理。

篇(2)

从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来看,机电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具备较强的机械制图及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电工应用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维修技能;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本技能等。

通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本专业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机电专业学生技能养成的教学体系,我们将其定名为“专业技能养成系统”,具体方案介绍如下:

1专业技能养成系统的组成

专业技能养成系统主要由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第二课堂、技能测评四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为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实习为钳工、金工、数控等各工种实习;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技能比赛等;技能测评为职业资格考证或其他考证及企业级试题的测评等。具体组成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1.1课堂教学安排了为本专业技能培养所必备、必须的课程。基础理论课以“适度,够用”为度,要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如本专业中对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技能)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针对制图、识图能力的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加上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的相关能力、技能得到了初步训练,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

1.2专业实习,即工种实习。以06级机电专业培养计划来看,工种实习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中分别安排如下:

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的好坏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教学形式,可以说,高职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训教学搞得好不好。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实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以上的工种实习,可对学生的机械制图及机械工程基本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维修能力、机械加工制造能力、生产管理基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养成。

1.3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和技能比赛的形式进行。其中兴趣小组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学习兴趣小组,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尖子生和技能骨干为主,安排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可安排在校内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工或副教授、教授进行指导,也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本专业和宁波东睦公司合作的安排学生双休日实习,就是在各班中挑选学习、工作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校外实习兴趣小组,学习该公司一些先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另一类兴趣小组则以学习互助的形式进行,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改善学风,培养尖子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比赛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内部的技能比赛,一种是院级技能比赛,如学院技能节时安排的相关技能比赛,还有一种是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1.4技能测评主要有考证和企业级试题测评为主。考证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职业资格证的报考工作,通过考证促使学生在相关技能上的突破和养成。如本专业中安排的数控操作工中级考证、CAD中级、Pro/E高级考证等。企业级试题测评是指用企业所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模拟面试的形式进行,也可对收集的企业级试题通过整理后在校内进行。由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企业所提供的考核内容应该作为整个专业技能培养的指导意见。

2技能养成系统的实施

有了以上对系统组成的认识后,可以对具体的技能养成进行针对性的实施,现结合06级培养计划,介绍部分技能养成的实施方案。

2.1机械制图、识图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2机械制造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3电工应用基本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3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师资保障在整个系统的实施中,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实施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教师的方针,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委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实现所有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的目标,使理论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熟悉职业技能考证内容和训练要求,围绕职业技能鉴定这一中心任务,完成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3.2经费保障一切活动都需要经费的保障,专业应对系统的实施,拟定一个经费预算表,并报学院教务处批准,确保经费的合理、正常使用。

篇(3)

中职生基础薄弱,不少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教学过程应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之间相对独立,联系较小。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章节知识内容的分析,划分出基础理论部分的章节和技能实践操作的章节,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不盲目追求内容的深度和体系,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对学生学习实践技能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可以降低要求,略讲甚至不讲。同时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各县市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实际情况,适当作一些内容上的补充,以免教学和实践相脱节,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要充分考虑到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进行综合调配,避免开出实践技能训练相一致的内容。安排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时,可以由原来的单课程实习改为几门课的综合实习,统一安排各项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比如在植物园里,可以进行花卉苗木的识别、养护管理,也可以进行育苗、移栽,扦插、嫁接等实践技能,不但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而且从总体上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园林植物是活的生物体,它们会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比如春天可以安排苗木硬枝扦插、枝接;夏季安排苗木绿枝扦插;秋天可安排苗木芽接等,让学生更感性地了解季节变化对苗木繁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加强学生的校园内外社会实习实践活动

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园林区,校园绿化工作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教学手段和实习场所。园林专业学生应担负起本校校园内绿地养护与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成立花草树木识别、花卉栽培种植、绿地养护等课外兴趣小组,负责校园内树木花卉的挂牌标识工作,平时的修剪、施肥、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以丰富实践教学。教师期末可以根据校园内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作为学生养护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评定依据,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校外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公园、生活小区、道路隔离栏种植的花草树木等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重视规划设计,认为只要种了花草树木就算绿化了,造成景观效果单调、缺乏生机和地方特色;缺乏管理,只注重种植不注重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树木成活率低,很多花草枯死的现象;移栽了一些不适宜在本县种植的外来树种及“草皮热”、“大树进城”等现象,盲目追求景观的壮观、大气,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学生通过亲自调查,更进一步理解了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设计与规划、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等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3改变考核办法,实施技能考核评价

并不像土建和装饰那样有很多复杂的计算规则,更重要的对工艺和主要材料价格的了解。勤劳一点,获得这些信息并不是难事。对于常规的景观的土建工程部分,做法都是相近的。如果自己懂得预算知识,可以自己计算一下,不懂的话可以搜集别人总结的单方综合造价。绿化的造价构成简单,即便是没遇到过或者不经常使用的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咨询而获得,最重要的还是总结。设计师按照这样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材料,会提高很多效率。工程的建设是利用各种材料来完成的。而材料的价格却不象预算定额一样好多年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像定额站的季度材料调整价格那般夸张,它是随着材料的供需关系而变化的。改变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突出技能训练考核,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能力和考核评价体系。每学期除了理论知识考查外,更应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每年不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如插花艺术比赛、水培植物比赛、园林设计比赛等,以比赛促教学、以比赛促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并将比赛成绩计入学生个人档案。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训练和考证相结合,实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园艺工中级考试程造价或总造价的要求,更有精明的业主还会将“不满足工程造价要求则设计单位负责无偿修改至符合要求”的条款加到任务书当中。作为设计师,要找机会学习一下造价方面的知识。对于园林专业来说,同是材料的产地也是一个价格决定因素。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定期了解材料市场的价格动向,如此才能在设计中将材料运用的得心应手,又能达到工程造价控的要求。

4实际应用的总结和改进

篇(4)

摘 要:本文从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篮球意识入手,阐述了对技校生篮球训练教学的有效方法,包括运动速度、反应能力、爆发力、耐力、弹跳能力等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同时介绍了比赛中篮球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篮球 训练 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

篮球是体育活动中一种经常性的体育项目,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技能。

一、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

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指的是培养学生在训练或者比赛等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较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此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应对。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仅需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而且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篮球意识。因此,技校生在进行篮球项目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体育老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篮球意识:一方面,在对技校生进行篮球教学中,要注意在篮球运动实践教学中加入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主要以训练为主,在实践教学中穿插理论知识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篮球意识的提高,关键在于进行实践训练,这是提高学生篮球意识的最佳途径。因此,老师可以选拔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去参加各种篮球比赛,在比赛实践中提高实战战术运用能力,在比赛中培养篮球意识。

二、身体素质训练

1.训练学生的运动速度

对于篮球运动而言,运动时的步频与步幅是影响运动者的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篮球运动是在腿蹬伸不充分的情况下的活动,步频会影响篮球运动时的速度。特别是在冲刺投篮时,速度快的人明显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在技工院校体育篮球训练过程中应该特别要重视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培养,可以多安排一些爆发性的运动项目进行练习,例如安排蛙跳或者立定跳远等活动。

2.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反应速度训练的时候,首先可以将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分解,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动作的运动技能要领。然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性训练或者比赛,让学生在训练或者比赛中了解到相关的运动技能要领和战术技术,使学生在训练或者比赛中提高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3.训练学生的爆发力

对于篮球运动而言,力量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教学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运动力量训练活动时,要做好学生力量素质与篮球实战技能的衔接工作,在提高学生篮球实战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篮球力量素质。

4.训练学生的耐力

在篮球比赛中,篮球比赛时间较长,而中场休息的时间较短。因此,耐力成为影响篮球比赛非常重要的因素。技工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时,为了提高篮球队的整体实力,应将耐力训练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耐力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采用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相结合等训练方法。具体选择什么教学方法,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断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5.训练学生的弹跳素质

在篮球比赛中,抢到篮板球个数的多少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能抢到篮板球,运动员的弹跳素质是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活动中,应将训练学生的弹跳素质列为篮球项目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在训练学生弹跳技能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训练。当然,训练学生的弹跳素质,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部位进行训练,而且训练时要与其他项目交替进行,减小学生受伤的概率。

三、合理安排比赛训练时间

1.比赛准备阶段

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前,对学生进行的训练应该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能为主,安排的训练内容不宜太多。当然,在这个阶段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在比赛时能够稳定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2.竞赛阶段

在正式比赛开始之前很短的时间里,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强化训练。在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强化训练时,可以安排球队成员开展对抗赛,以提高队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另外,运动量要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在训练后期,安排的运动量可以超过比赛强度,使学生尽快进入比赛状态。

3.比赛调整阶段

在比赛结束后,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整性训练,安排的训练内容主要以恢复性练习为主,同时加入一些综合素质的训练内容。比赛调整阶段的训练,安排训练内容的原则是避免学生比赛后形成彻底放松的现象,这是因为彻底放松会导致学生再组织训练时难以适应,最终使得训练效果下降。

参考文献:

[1]陈红宇.关于提高高职院校篮球队训练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2(36).

篇(5)

摘?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身体素质是技术工人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单位活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对提升职业竞争力、增加职业上升空间有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所在学院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每位学生量身订制了“套餐式”体育教学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技工学校?套餐式?培养模式体育课

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要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为宗旨,优化教学内容,把体育课上“活”,使体育教学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体验到快乐,而且掌握运动技术。现就体育课实施“套餐式”培养模式谈几点体会。

一、量身定制“套餐式”体育教学方案的意义

目前,技工教育没有适于职业发展方向的系统性、针对性的体育教材,学习内容与实践工种、实际工作联系不大,缺乏前沿性和适用性。因此,研究和探讨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型工业化需求,培养出健康、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技工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其增加就业和职业上升空间,使体育教学最大化地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套餐式”体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具有科学性

体育教学应把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有机联系起来,从职业发展及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了解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套餐”,达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例如,涉及钳工作业的技工,拧扳手紧螺钉是最基本也是工作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动作,易疲劳,可对此深入研究,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设定小套餐。此动作对上肢力量要求较高,而平时常见的俯卧撑、卧推、投掷等常规身体练习不易取得理想效果。因此要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角度引入此课,贴近生活,结合解剖学知识,此动作是上臂的肱桡肌和旋前圆肌配合桡侧腕屈肌主要发力。在内容选择上,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设计,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例如,经过热身及必要的准备活动后,将1米长的结实细绳一头系在30厘米长、直径为3~5厘米的木棒中间,另一头拴住重1.5~2.5千克的砖头等下坠物,手握木棒两头,向内拧绕至坠物顶至木棒,再缓慢反拧下放,再向外绕,利用间歇训练法练习负重绕棒。

此种教学方法贴近生活,取材简易,方法科学,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永久性的知识技能,获益终身。

三、“套餐式”体育教学的课堂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围绕教学大纲开设必修、传统及新兴课程。同时,还要为专业课建设服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体育教学方案,并在实施教学方案前,充分备课,从而保证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激发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掌握一种或多种喜爱的体育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选用情景教学模式。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弹跳素质,可以将教学场地布置成一个障碍场,安排一场单足、双足跳跃的兔子、青蛙追逐赛,与枯燥的组间轮换分批跳跃相比,效果更好。

四、应根据技工职业发展需求设计“套餐式”体育教学内容

厂矿企业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工作热情,都会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例如,篮球赛、排球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

根据实际需要,在安排教学时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例如,高级电工专业的学生一般分配在中等城市的企业、事业单位。这样的单位效益较好、文体活动多,男职工比例大,多以球类活动为主,且赛前一般进行短期培训。我们可以在教学上以球类项目的适用技术、简单战术配合为主要内容,侧重技术规则讲解,使学生有一定基础和兴趣,在工作时经过短训就能参加比赛。对体育骨干再加以赛事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中通过比赛展示风采,树立信心,建立社交,增强工作热情。也可根据就业特点注重象棋、拔河等教学安排,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树立终身体育、康乐体育的意识。

总之,体育教学教无定法,应以实用为最优,打破常规,为专业而服务。虽然体育教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和技工职业教育体育教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要求,鲜明地突出不同的教学目的和特点,要充分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安排上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设定多套“训练套餐”,上活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能,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雪芬.浅谈技工学校体育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成才之路,2007(28).

[2]蔡榕霞.浅析技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J]. 今日科苑,2008(12).

篇(6)

1.1大赛的组织(1)前期宣传。大赛安排在每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参赛对象为三年制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所有班级均要组织参赛,不得弃权。在校园网和校园广播中宣传并在全校张贴海报,对大赛的组织实施、奖励办法、大赛题目等情况进行介绍,提高大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2)培训。遴选确定竞赛指导教师,安排培训课程表、进度表,每位竞赛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一对一培训,培训时间为8周。(3)初赛。利用4周时间组织初赛,根据大赛方案,分为6个小组同时进行。取初赛排名前60位的学生进入决赛。(4)决赛。初赛之后组织决赛,利用2周时间完成。赛前抽签决定分组及顺序,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比赛。大赛评委由口腔医学系临床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和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口腔专家组成。比赛时,评委根据每位选手完成的作品打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根据比赛成绩,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20名,对获奖人员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1.2大赛试题特点及评分标准初赛和决赛均设计6套题,参赛学生在上场之前抽题。竞赛试题及评分标准依据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为基本标准,参照全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内容,由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3个教研室共同制订。

2口腔技能大赛的启示

2.1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口腔技能大赛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开始启动,期末结束,时间跨度一个学期,要求全体学生都参加初赛,实现了竞赛参与对象的普遍性。广大学生为了参加竞赛,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紧训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苦练基本功,显著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赛结果分析显示,所有参赛学生竞赛平均成绩(80±0.25)分。许多学生在参与竞赛、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体味了竞技赛场的严格性、挑战性和刺激性[5],锻炼了统筹、指挥、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从获奖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之中,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了对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竞赛的奖项设置范围广,不仅有综合奖还有单项奖,除了颁发证书还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2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口腔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所有竞赛指导教师均经过严格选拔,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精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为此,我们对竞赛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指导标准、统一技能要求,组织他们对竞赛项目、操作内容、评分标准等反复研究、领会、学习,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保证了指导培训及竞赛活动的严谨、公平、公正。许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间隙,认真分析竞赛要求,反复推敲每一步操作、每一个细节,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精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及时改正,弥补不足[6]。反过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技能水平,进而使整个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了勤奋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7]。在竞赛过程中,口腔实验中心做了很多工作,如竞赛场地的选择、仪器设备和技能耗材的准备、比赛秩序表的制订、赛后的工作总结等,虽然工作很多很累,但实训中心的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竞赛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水平。2.3以赛促改,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口腔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过程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设计等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技能大赛,充分检验了口腔实训教学的质量,也带来一些教学反思,有力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每组安排的学生较多,不利于学生亲自操作,应尽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规范实训操作,强化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考核,逐步强化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竞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9]。口腔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4以赛促用,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0]。我校口腔医学实训基地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善的设备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一直发挥着教学、科研和社会培训等重要功能。口腔技能大赛的开展,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让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能风采、互相学习交流的开放平台。在整个竞赛过程中,400余名学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临床实习、毕业后进入临床及参加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结语

篇(7)

【关键词】电子技能大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组织管理模式;经验

国家有关部门和专业协会组织的各种电子技能大赛,是由政府、协会、企业联手构筑的人才培养、选拔以及校企交流平台,竞赛题目是以电子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基于学生所学的电子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由有关专家拟定的。大赛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精心设计比赛题目和比赛规则,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参赛选手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希望对各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各职业院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希望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结合技能竞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

我们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是西安理工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前身是1956年建校的西安仪表工业学校,原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并入西安理工大学,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了各类电子技能大赛,如何以电子技能大赛为契机,将其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电子专业人才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各种电子技能大赛的比赛章程和规则以及比赛的内容和使用的工具设备,分析对选手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了解社会和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此作为制定我院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建设实训基地的依据。我们根据研究的结果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同时,将教学过程和参加各种电子技能大赛的培训活动结合起来,推进电子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各类电子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以来,我院学生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陕西省一等奖2项,陕西省三等奖6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4项,全国优秀奖16项。以上成绩在西北地区的高职院校中是名列前茅的。

基于我们在各类电子技能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世界著名的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主动向我院提出了共建实验室的建议。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所与TI公司合作的高职院校,根据TI公司的大学计划,公司向我院捐赠了一批设备,建立了“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美国德州仪器大学生电子创新中心”和“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美国德州仪器MSP430单片机联合实验室”,并与我院以及陕西省的几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达成了举办陕西省职业院校电子技能与设计竞赛的意向。

我们自2009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电子技能大赛,一开始没有任何经验,一切从零开始,经过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竞赛组织办法和参赛学生的选拔培训方法,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共兄弟高职院校参考。

1 学生的培训、选拔办法

1.1 提前准备、重点培养

“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比赛”大学组的比赛是本科和高职一起比赛,下半年举行,本科院校参加比赛的是四年级学生和部分三年级学生,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参加竞赛的学生主要是三年级学生,和本科学校的学生同场竞技时,有先天性的劣势。我们的学生只上了四学期课,而本科学校的学生大多已上了六学期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比赛时间为每年的8、9月份,参加的学生也只能是只上了四学期课的学生。为了弥补我们的劣势,我们就必须提前做准备。新生刚入校时,我们就在专业介绍时介绍一些大学生竞赛的相关信息,以及高年级同学所取得的成绩,激励新生学好专业知识,树立自信心,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好基础知识,为竞赛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电子兴趣小组,在一年级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就有意识的启发和培养学生参加电子兴趣小组,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为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并根据计划定期举办讲座和组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这样从一年级开始培养的学生,到二、三年级后,就能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不仅能在各种比赛获得名次,还能够在各年级的理论学习和实训实习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2 利用学院的技能展示月活动选拔人才

我院每年11月份的“技能展示月”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也为我们参加第二年的全国大赛提供了选拔选手的机会。我们在设置技能比赛项目时,根据我们参加过的一些全国大赛的比赛规则,设置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项目,从成绩好的大二学生中选拔一些好苗子作为来年参加各类大赛的选手。同时,我们对技能展示活动中学生们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一些一年级的新生来参观,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直观的促进作用。

1.3 对参赛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

对选的参赛学生,要根据各类比赛规则中对参赛选手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补充相应的知识,同时要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深化和训练,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和训练目标的明确性是竞赛取得好成绩的保证。指导老师提前做好计划,对培训的进度及任务进行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任务式的专项练习。同时要注意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专长,在组队参加比赛项目时,要注意不同专长学生的搭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1.4 做好“传帮带”,建设阶梯式队伍结构

每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基本上是刚上三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过大赛、取得成绩之后,可以为下一年度参赛的二年级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帮助老师对一年级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培训。同时,由于不同年级的同学长期在一起培训,已经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容易沟通,这种阶梯式队伍结构使我们教师的培训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院管理方面的保障

2.1 行政导向方面

学院领导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比赛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我们专业系里也尽可能为年轻教师提供宽松的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使许多年轻教师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挑战。

2.2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大赛时,我们没有什么经验,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我们请外校有经验的老师讲授他们的大赛带队经验,并对我们参加大赛组织的教师以及参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们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外出考察,和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大赛带队教师的专业素养。

2.3 实验室投入及管理方面

进行大赛培训时,应配备相应的场地和设施。用于大赛培训的实验设备与我们日常教学时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有所不同。一方面,竞赛使用的某些设备精度要求更高,需要购置部分中高端设备;另一方面,竞赛的组织培训和参赛学生的训练需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发挥实验室设备的最大功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开放了部分实训室,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挑选了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辅助老师进行工作,这些学生主要负责实训室业余开放时间的管理,以及辅助老师进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这些实训室的设备利用率很高,设备的维护也非常及时。

电子小组的学生也承担了教师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的一些辅助工作,例如电路板的辅助设计、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等工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4 后勤保障方面

做好参赛教师及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培训工作和比赛活动要占用大量的晚上时间和大量的双休日和假期。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由于参赛队伍多,分了很多赛点,我院就是其中一个赛点,我院学生的比赛就安排在我院进行,要连续四天三夜进行比赛。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配合,为我们的竞赛工作提供了后勤保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辛勤努力,同时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们在以往的参赛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参加电子技能竞赛为培养高端技能型电子专业人才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如何将技能比赛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仍然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和积极探索,一定可以使这两方面的工作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合电子技能大赛培养高技能电子专业人才的实践与研究》(11Z60)。

作者简介:田培成(1964―),男,湖南人,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系信控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