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学毕业总结

音乐学毕业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5 17:11: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学毕业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学毕业总结

篇(1)

一、文献搜理是起点

文献“是记录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一切载体的总称”④。因此,对于撰写音乐论文来说,确定一个选题后,首要任务便是搜集相关音乐文献,并通过案头整理、分析和研究进行适当的取舍。因此,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中,还应讲授有关文献与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音乐文献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文献虽有共通性但更具其学科的特殊性。音乐文献不但包括以书面文字记录下来的文本类资料,还包括与音乐有关的各类实物乐器、乐谱、图像以及录音、录像等,上述种种都应纳入文献搜理的范围之内。

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图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图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源更加多元多样,但其中也不乏谬误和糟粕之说,因此鉴别网络文献真伪以及针对选题筛选可用材料也是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应当授予学生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之网络文献资料较多,如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即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等,皆可从中获得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纪要、年鉴等作为可靠的文献参考。

二、历史研究奠基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了解任何事物之基础,就是想要明了其历史,音乐也不例外。对于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其必修课程里安排的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或欧洲音乐史)等史学类课程都是与历史音乐学密切相关的,是音乐学学科中关涉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内容。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中单纯的阐述某一音乐现象或某一乐种历史的研究算是最初级的追源溯流,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程度的相关历史便可完成。然而,若上升至对某一音乐历史的研究,则不但需要熟悉历史,更要掌握音乐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步骤,包括对前人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对史料搜集整理与辨析使用的能力;对史学研究状况的通达与展望等。

此外,与音乐历史有关的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等也对研究历史有极大的帮助。利用考古学的学科知识对与音乐相关的实物史料进行研究这是音乐考古学和音乐图像学的基础工作,可以认为是历史音乐学中的一个范畴。东方音乐也好,西方音乐也罢,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民族的音乐,都或多或少留存下相关的实物材料,即经历了历史淘涤留存至今的一切与音乐有关的遗物或者遗迹。这些埋藏在地下若干年的古物,经过考古学家的发现与挖掘,在音乐学家的辨析与整理后得以重见天日,像当代世人展现出古代人类社会中音乐的面貌,比如墓穴中挖掘出来的古代乐器、棺椁中的生活用具,再比如石壁上绘述音乐的壁画、雕刻,亦或是图书馆、博物馆中收藏的乐谱等,对于历史音乐学的研究来说皆是重要的实物史料。

三、学科交叉助认知

在音乐学学科分支中有不少是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授粉的。其中有的涉及自然科学,有的涉及人文科学;有的涉及社会科学,有的涉及精神科学。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是增加人们对所生活的整个自然界的认知、总结众多自然规律从而引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本质的学科知识。当自然科学类学科与音乐学交叉授粉后,就形成了诸如音乐音响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生理学等分支学科。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选题时关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若要展开此类研究,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学、解剖学、数学等,这也是较少有音乐学本科毕业生倾向此类选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有关音乐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原理知识也有助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认知音乐的本质。比如音乐音响学有助于音乐专业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体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甚至电鸣乐器的发声原理,从而在演奏时有更好的感受和领悟。再如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则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体发声的原理以及大脑接受音乐的感知过程。这些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不但在实践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也会有所帮助。

音乐学学科中还有一些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这些边缘学科有的是从哲学角度探究音乐的内容和本质,如音乐美学;有的是研究社会与音乐关系的,如音乐社会学;还有的是以实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存在与发展的,如民族音乐学等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学科知识是音乐专业学生撰写论文时极大的理论支柱。不但引导了学生的选题方向,更促进了学生理论研究的深度。在思考和撰写论文时,若能准确结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则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论点,充实论据,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四、结语

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论文写作》课程是专门针对各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因此在传授基础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应当紧密的结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突出该专业特色与亮点,引导学生选题和撰写。音乐学学科范畴极宽泛,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情况也较多,这也是音乐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体现。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的音乐表演或实践能力,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和指导体验,尝试性的提出在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糅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其目的在于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以期学生在该课程中形成健全的学科理念,在进行选题和撰写论文时能充分的体现音乐学的学科特征。同时,愿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效,与诸多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共探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篇(2)

关键词:师范音乐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51-01

一、师范类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环节的认知

艺术实践教学环节的认知是指学生从音乐学专业的外延了解音乐学专业的实践内涵。具体可以使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认知:一是随同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音乐学专业在近三年的就业统计表,使学生入学前了解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对专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二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安排教学及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运用讲座等形式对专业作详细的介绍;三是加强与中小学之外的地方专业艺术团体或文化馆的合作;四是学校主动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让学生能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方面的要求。

二、师范类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艺术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实施

(一)开设《艺术实践》专业课程

师范类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目前没有普遍开设《艺术实践》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艺术实践教学有理性的认识,应该开设《艺术实践》专业课程。具体课程安排应该是将学习《艺术实践》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舞台艺术实践相结合。比如,举办周末音乐会,让音乐学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机会。周末音乐会结束之后,由开设《艺术实践》专业课程的老师进行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从艺术理论到艺术实践各个层面的问题,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艺术实践理论知识。

(二)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

将教学课堂从教室和琴房延伸到专业艺术团体或是文化馆的排练以及演出的现场,为学生实习提供完全真实的艺术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艺术实践环境中体会如何将专业知识理论运用于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使学生艺术实践常态化

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通常只有两到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安排,并且是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这样实施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在艺术实践方面获得提升,做到既能上讲台亦能上舞台,必须将原来两到三个月集中安排教学实践的时间分散到大学四年来进行,使艺术实践教学能够保持常态化,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艺术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求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在艺术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完成规定的学时要求,并分不同的阶段以音乐会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艺术实践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艺术实践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艺术实践开始前召开实践动员会,使学生明白艺术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时间安排等;二是办理相关实践手续,指导老师要求学生领取艺术实践派遣函和艺术实践教学大纲,并对学生在艺术实践期间的纪律提出明确要求;三是主动与学生所在的实践单位进行沟通,在学生到实践单位报到后,将实践单位主管部门签字后的派遣函收回学校,建档管理;四是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践记录,并将学生的实践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实践成绩的依据;五是实践结束返校后及时召开总结会,指导老师对实践情况作汇报发言,并安排1到2名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总结会上作个人实践总结发言;六是指导老师写出实践评语,收集盖有实践单位公章的实践意见,归入学生艺术实践教学档案。

篇(3)

论文关键词:国外社区音乐教育;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 

 

解决当前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除了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就我国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深化;二是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为我所用。就后者而言,国外通过着力发展社区音乐教育,无代价释放创业资源的发展理念,对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机会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本文拟就这一课题作初步探讨。 

 

一、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造成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音乐专业学生(尤其是音乐学方向)传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对中小学或基层音乐教育,其他就业渠道并不畅通。由于近年来音乐教育专业毕业人数的增加,超过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增加,从而导致供远大于求的局面。而以往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不屑一顾,秉承“皇帝女儿不愁嫁”优越心理的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也争先恐后地到基层教育岗位“插上一脚”,进一步加重了音乐类学生就业难的境况。 

新形势下,新的“读书无用论”已有开始蔓延之势,消极情绪开始引发消极的舆情,近年来甚至开始出现部分地区高三学生因就业悲观心理临时放弃高考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业已引发就业心理压力,产生失衡心态,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当前困境,如何破解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题?我们能够做到的除了对我国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深化,更为重要的就是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使其优秀经验为我所用。我们要了解国外社区音乐组织和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史,对于他们在开展社区音乐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功做法,尤其是通过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如何有力地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创设多元化教育形式、广泛吸纳音乐专业人才以及最大限度地扩大音乐就业岗位的成功做法与经验,深入借鉴,认真汲取。 

 

二、社区音乐教育概述 

 

社区音乐教育以区域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音乐素养,并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普及性较强、充满人文色彩的、面向大众的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音乐教育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其中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教育内容课目繁多、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教育主体与客体交互发展,互为变换,取长补短。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但满足了社区群众心理需求,促进了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更承载着完善社区成员美德的责任和义务。 

 

三、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社区音乐活动委员会(cmac)于1953年成立,成立大会上cmac主席依贡·克([德]egon kraus)提交了关于加强社区音乐教育建议的报告。随后该组织在推进世界各国社区音乐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其中有代表性、具特色的有丹麦的社区音乐学校、英国的社区音乐教育中心、美国的社区乐团、加拿大的群族式社区艺术活动中心、澳大利亚社区音乐纲要基金等,他们均取得较大成就。 

, 

19世纪30年代,以丹麦、挪威等为代表的北欧国家纷纷建立社区音乐学校。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区音乐所需资金基本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丹麦全国有14个郡(县),近300个社区。按其法律规定,每个社区相应建立一所音乐学校,所有青少年及儿童必须学习相关音乐技能或理论。师资由聘任产生,专兼职相结合,每所学校教师人数不低于10名,必须具备专业音乐水平。 

20世纪中叶,伴随社区音乐教育在英国的迅猛发展,政府也逐步增加拨付款项,当时甚至出现社区音乐工作者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有效解决师资问题,约克大学、伦敦史密斯学院等一批学校纷纷增设社区音乐学课程和学位。此外,像盖茨黑德音乐中心等一大批社区音乐组织亦通过短训班的形式培养了众多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 

18世纪初,美国早期社区音乐教育取得初步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组织既得到政府拨付专款的资助,也从慈善机构、公众和社区成员那里募资。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多数城市拥有社区乐团,乐团坚持定期为社区内的中小学生举办免费音乐会,旨在通过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多地接触高雅音乐,给孩子带来积极、持久、有意义的正面影响。因此,乐团工作得到社区居民鼎力支持与参与,包括出钱出力、献计献策。美国社区艺术学校联合会有41个州的221名集体成员,开设社区艺术课程的学校多达400家。 

族群式社区艺术活动中心几乎遍布加拿大的每一个社区。中心开设合唱、器乐演奏、舞蹈等课程,学习对象几乎分布于各个年龄段,此外,还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纳入学校音乐课程。鉴于社区音乐教育对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在加拿大已经形成制度和规模,甚至成为加拿大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社区音乐纲要基金成立于1978年,政府全额拨款且数额逐步增加,专款专用,坚持和任何商业音乐活动分开,和任何教育主管部门分开,尽可能地杜绝它们对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社区音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把参与音乐创作、表演的机会提供给社会弱势群体。

国外社区音乐和社区音乐教育取得蓬勃发展的根源在于,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机构普遍重视并达成共识,成为一股合力推动其发展。同时,社区音乐教育运用适时的、嵌入式的教育理念,为社区音乐的广泛开展及时提供了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无疑对推动社区音乐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而社区音乐的大发展势必需要不断更新、吸纳大量的音乐专业人才加盟,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就业岗位的涌现以及对社区音乐教育师资广泛需求的双重刺激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社区音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对解决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启发意义。我们有必要从国外成熟的经验中求根溯源、大胆借鉴,总结其丰富经验为我所用,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瞄向社区音乐这方“沃土”,探寻就业与创业机会。 

 

四、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给予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三点启示 

 

1.政府应充分重视社区音乐教育的就业途径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社区音乐教育要获得纵深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都极大地带动了就业率的提升。因此,发展社区音乐教育、多元化拓展就业途径、提升社区人员的文化涵养、有效解决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题等诸多要素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像美国、英国、丹麦等国通过着力发展社区音乐教育,开办各类社区音乐学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社区音乐教育岗位。英国甚至曾因为社区音乐的大发展、政府拨款的逐步增加,一度出现社区音乐工作者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一大批社区音乐组织通过短训班的形式培养了数量巨大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这对于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题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可见,把发展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破解当前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引起政府的充分重视。 

2.社会各界应着力拓展和整合就业创业空间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成功,除了政府重视、积极扶植,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鼎力支持。各级机关、社区、企业、慈善机构甚至公众,都应该积极承担起拓展和挖掘就业创业空间的责任,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其一,协议就业层面:(1)随着社区学校(学院)、老年大学等社区教育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专职音乐教师。(2)社区乐团、乐队、合唱团的指挥,文娱曲目创作、编配,日常社区文艺活动策划、组织,需要专职音乐人才。(3)社区政府宣传部门、社区企业工会和团委、社ix"村官”等岗位,也同样需要在文娱、宣传等方面独具优势的音乐类毕业生。 

其二,灵活就业层面:(1)可以通过家教形式为社区音乐爱好者,特别是老人与孩子提供音乐理论、器乐技能训练、声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有偿培训。(2)社区内私人音乐培训学校、琴行、艺术幼儿园、音乐书店及音响店同样需要具备音乐专业理论与技能的灵活就业人员。(3)与社区管理部门签订灵活就业合同,以兼职身份参与社区组织的相关音乐教育和文娱活动,同时通过对地方本土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改编,为社区内的业余民间音乐团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有偿服务工作。 

其三,社区创业层面:(1)利用自身音乐专业优势创办社区音乐学校或社区艺术学校,通过招生收取学费;同时根据需要招聘社会资深专业人员或音乐类毕业生以兼职或专职身份解决师资问题。面对不同年龄段学员,既可开展乐器、声乐、舞蹈等技能培训;又可进行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音乐欣赏等理论教学;亦可辅导学生音乐相关知识技能参加升学专业选拔考试。(2)琴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琴行业的发展,音乐类毕业生创业经营琴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琴行面对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销售乐器,依据其特有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社区音乐学校的部分功能,一方面可以组织师资招生授课提成费用,另一方面可以为既无乐器又无场地的音乐教师有偿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各取所得。(3)开办音乐特长培训班相比办学校、开琴行,虽然做法保守却收入稳定。毕业生可凭借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或理论方面的一己之长进行专项教学训练,必要时亦可扩大教学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坚持在某一专业方向做精做细,逐渐扩大影响,最终形成品牌。(4)合唱歌咏活动历来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社会上形形的合唱团体却基本处于自发状态。针对大众对合唱形式的偏爱,创办社区少年或老年合唱团大有可为。资金来源方面:一是收取学员适当费用保证团体正常运转;二是面向社区大型企业争取长期赞助并以企业名称冠名合唱团;三是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偿演出活动。 

此外,还可以创办音乐书店或者音像店、创办具有音乐特色的艺术幼儿园、创办灯光音响租赁或演艺公司、创办影音媒体工作室或midi音乐工作室等。 

 

3.加强大学生对社区音乐教育价值的需求引导 

国外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的成果显示,在提升全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音乐教育功不可没。着力发展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不言自明。但长期以来,受音乐专业学习高投入期望得到高回报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就业创业难的今天,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宁愿待业或做家教而留在大城市,也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的社区或基层工作。这种现象一方面形成了社区音乐和基层音乐教育发展的掣肘,另一方面又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篇(4)

面对毕业离校的她们,面对招聘单位的领导,作为她们的老师和TianKong的指挥,我总是有很多话想说,却又常常只说一句话:她们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

TianKong是一个艺术团队,她展示了每一位团员的艺术感染力、领悟力和追求完美的艺术责任感。TianKong又不仅是一个艺术团队,她透视出每一位团员清澈的美好心灵和健康意志。她们共同追求这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她们团结,相互关心帮助。她们进步,不畏困难,勇于创造。她们感恩,铭记父母、师长、同学和所有人给予她们的点滴关怀与帮助……

――指挥田晓宝写于2008年给毕业生的推荐信节选

“TianKong”,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2003年TianKong 合唱团由华中师范大学田晓宝教授创建,并担任艺术总监、指挥,由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等部分院系的学生组成。合唱团不拘泥于传统的合唱演唱风格,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合唱声音、音乐表现及演唱现代合唱作品方面,有独到的创意。合唱团充分发挥女声合唱的演唱特色,将作品的深刻情感与内容融进纯真与甜美、空灵与质朴的音色之中。今年,TianKong八岁了。八年里,师生们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也获得了一次次的荣誉……

5月21日,“成长――TianKong 合唱团八周年团庆音乐会”在湖北剧院举行,指挥家严良摇⒀詈枘昙笆∧谕庾家观看了演出。22日上午,座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专家们对TianKong合唱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殷切的期望,会议由音乐学院院长臧艺兵主持。

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杨鸿年教授说,TianKong合唱团八年的成长道路上,在国内外做出那么多突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合唱艺术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因此,TianKong对于合唱艺术的热爱和坚守,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合唱团里的学生将来走到社会上,再去组织自己的合唱团,那会有多少合唱团涌现出来?这是华中师范大学对合唱艺术做出的贡献。田晓宝老师的精神令人敬佩,得一次奖不太难,但坚持一个团很难。TianKong很注重推动中国合唱作品的创作,团结了院内外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写了一些很好的作品。今后,还应该注重“雅俗共赏”,多涉及不同风格、难度的作品。某一个合唱新作品比赛,排在前几名的作品大多是没有可唱性的,是MIDI制作的。我跟学生说,哪一天你自己都听不懂自己的作品时,你就能得奖了,当然,只是一种反话。看昨晚的演出中,不少涌现的中国新作品,都是有可唱性的。

作曲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认为,TianKong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为:1.“融合度”――音色、位置、声部和上下声区的融合度。要做到这些,音准问题必须解决,唱法必须统一,演员情绪必须一致。只有多方面训练水平达到了,才能获得这样好的效果。2.风格上的多样化。TianKong 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少作品,光看演出就已经汇聚了中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合唱元素。她们演绎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风格,也是各有不同的。以《五月蝉歌》为例,TianKong 的唱法既不同于侗族原生态的大歌唱法,也不是随随便便不动脑子就去唱,而是向原生态学习的同时,保持TianKong原有的色彩,这是有难度的。

中国音乐学院修海林教授认为,TianKong能够成为中国合唱团中的知名品牌,原因在于四个方面:1.追求卓越,在艺术上不断给自己提出高要求,不断攀登。合唱艺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TianKong八年来的成长,它的意义已经超出音乐之外。2. TianKong合唱团的建设成长体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种人文精神,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快乐,这会影响她的一生。在团队合作中懂得奉献和收获,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这里。3. TianKong已形成自己一流的合唱艺术水准与纯真的美学品格,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各种风格的尝试。4.“教师即教育,教育家即教育”,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大的,做教育不应该随波逐流。修海林指出,TianKong应该及时进行总结,考虑怎样把优势保持下去,形成能够长远流传、保存的品牌与精神――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

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曹光平教授说,由于作曲家的个体观念和一些社会因素,导致新作品常遭遇“闲置”的尴尬局面。因此作曲家应该加强与指挥家、合唱团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历实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作品。在昨天的音乐会上,对《五月蝉歌》非常关注,就像作曲家一样,突破自己的风格是最难的。TianKong虽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有一定的恒定性,但也应该有所突破和发展。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原《人民音乐》主编张弦对TianKong八周年以及演出成功表达了祝贺。她说,TianKong注重对“个性”的追求,对作品的处理是有自己想法的。

指挥家、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王秀峰指出田晓宝在TianKong创办初期,面对种种非议,坚持自己的发声方式、审美表达,并强调了田晓宝多年的努力学习对TianKong合唱团的诞生、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以此告诫年轻的指挥们,要耐得住寂寞,才出得了成就。

武汉音乐学院陈国权教授肯定了TianKong的创新精神,他特别赞赏《天湖•纳木错》的舞台设计与表现,认为舞台表演的丰富对音乐作品意境的表现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他提出TianKong“特色”和发展上的矛盾――音色是继续追求“纯美、和谐、空灵”,还是要按照不同作品,接受适当的“张力”?

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邱紫华说,田晓宝的成才在于他重视老师对自己的启发,把老师的智慧全部吸收于自身。当今有些年轻人把自己看得太重,狂妄自大、自我膨胀,丢失了敬畏与崇敬,这是非常可怕的。从合唱团的训练上,TianKong重视基本功的培养――音准、发声,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重视创新――声音、表演、队形、选曲等多方面,注重难度,抠细节,坚持自己的风格。

面对种种赞赏,田晓宝表示,感谢TianKong所有的团员,她们从来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很多时间交给了排练,这份对于合唱的热爱、执着,鼓舞自己坚持下来;感谢各个时期的“贵人”们,其中有给予自己指导的老师们,有免费给TianKong提供作品的作曲家们,还有那些热心赞助TianKong的朋友们……

篇(5)

《秦始皇》歌剧原创工作坊与师生对话

在谭盾的建议下,大都会歌剧院决定把《秦始皇》的第一期音乐试排放在上海,同时举办两个重要的教育项目:由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及来自艺术、音乐、传媒界的杰出人士主讲的高峰论坛系列,和由参加《秦始皇》试排的主要演员及主创人员领衔的歌剧大师班系列。3月20日至4月6日,该系列活动举行,吸引大批学子。

高峰论坛系列由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裁、执行艺术总监、作曲家谭盾等主讲,为各大高校师生传播介绍全新的文化管理理念和艺术信息。其中,谭盾从作曲家和导演的各自角色出发,讨论了原创歌剧的创作、诠释和合作经验。参与此次歌剧《秦始皇》上海试排的大部分演创音乐家、艺术家,在上海音乐学院为来自全国音乐院校的师生开设了大师班。

点评:这次系列活动在文化和教育层面上别具意义。其突出原创、致力教育的宗旨,其结合理论、注重实践的运作方式,都与常规的教育项目不同。

主办“世博会与音乐艺术发展”研讨会

3月30日,由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承办的“城市音乐人类学论坛:世博会与音乐艺术发展研讨会”在该院举办。多位学者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就学院如何为世博会服务以及世博会应有怎样的音乐文化内涵等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阐述。

点评: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集思广益,显示出政府有关部门的独特眼光。

CEO畅谈艺术管理和人才培训

4月15日,“CEO眼中的艺术管理和培训――上海音乐学院2006艺术管理讲坛”在小音乐厅开幕。此次讲坛为期4天,共设5场讲座和2场座谈会。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茹国烈、台湾的艺术管理专业资深学者夏学理、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等作精彩发言。随后的座谈会汇聚的业界权威郑新文、余隆、韦芝、杨绍林、张宇、夏学理等,共同探讨在21世纪文化艺术产业领域,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艺术管理人才。

4月17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演艺场所的CEO钱世锦、余其铿、杨绍林、李南、林宏鸣等,座谈中国演艺场所经营模式的探索,与会者们能够从中发现在不同地区演艺场所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

点评:CEO们做客学院,从实际经营中的问题及现况出发总结他们在这一领域中的宝贵经验,是一个双赢之举。

平查斯・祖克曼大师班

6月6日至6月9日,平查斯・祖克曼在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期3天的大师班教学。并举行室内乐专场音乐会。这个项目也是该院向教委申报的“高水平特色项目”大师班重点计划之一。6月7日上午首次在中国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平查斯・祖克曼先生在该院对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学生进行远程教学,中国学生现场聆听。

讲学期间,祖克曼共为22名学生授课,旁听达到上千人次。他的音乐会更是一票难求。祖克曼教授对该院的弦乐教学水平给与了充分肯定,并有意将上海作为他长期致力于促进音乐表演与教育目标的亚洲基地,展开长期有效的合作。院长杨立青向祖克曼颁发了荣誉教授证书。

点评:以此为契机,该院将进一步扩大并提升对外交流的质量与层次,吸引更多的大师来上海讲学、演出。

音乐教育系组团参加第27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7月,学院音乐教育系组团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27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表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音乐教育体制”、“古琴与课堂教学”等论文,同时开设了“中国打击乐锣鼓经”工作室。这是该院音乐教育系在集体加入音乐教育学会后的第一次国际性活动。

点评: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走出国门,展开国际交流,将先进的理念带入我国的教育机制。

上音交响乐团再赴意德巡演

继去年在德国演出取得成功后,应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音乐事务所和2006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于8月1日至8月21日出访意大利和德国巡演三周。担任此次巡演的指挥分别为意大利杰出的指挥家保罗・奥尔米先生和上海音乐学院校友汤沐海。这是乐团第二次应邀参加音乐节,同时也是与欧洲青年交响乐团合作共同演出的唯一乐团。

点评: 通过巡演,促进该院表演专业的演奏水平、国际交流和学术往来,增强上海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举办乐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以“乐器学再思考――乐器研究的挑战与转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22日至23日举行。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中国大陆及台湾的乐器学研究专家们共聚一堂。他们是从事民族音乐学、人类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对乐器学的研究主体、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新的阐释,还有正在进行乐器个案研究的该院博士硕士研究生。

点评:此次研讨会更加强调乐器与其使用者及其人文背景之间的关系,关注的焦点扩大到在乐器上所发生的各种人类文化活动事象。

2006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

10月16日至20日,“2006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举办。这是在上海举办的首次大型国际电子音乐系列活动。主要包括4场正式音乐会、5个系列工作坊以及近十场讲座。来自法国、荷兰美国、悉尼等地音乐学院及国内十余所兄弟音乐院校的专家聚首。他们带来了最新的电子音乐作品、电子音乐工程技术和作曲理念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

点评:音乐周集中反映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自组建以来的教学、科研成果。

李斯特、茱丽亚音乐学院院长相继来访

11月2日,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院长Batta Andras先生等一行9人来该院访问。11月7日,世界著名音乐学府美国茱利亚音乐学院院长Joseph Polisi博士来该院访问。Batta Andras院长对匈牙利科达伊教育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开展表示高兴,并且观摩了钢琴系和管弦系的教学,同时也介绍了李斯特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体系。

点评:互动增进友谊,更重要的落实了合作的方向和项目,长此以往,师生必将大为受益。

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手成立人才培养基地

12月24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同时举行《上音、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协议》、《上音、上海歌剧院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协议》签约仪式。

篇(6)

音乐时空:举办巴洛克音乐节的主旨是什么?

沈凡秀教授:创立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巴洛克音乐演奏的国际交流,促进国内巴洛克音乐教学,同时面向社会普及巴洛克音乐演奏。作为致力于巴洛克音乐演奏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不懈努力,使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了解了巴洛克音乐的演奏方法,在经常性地演出实践活动中,我们找到了知音。

近年来,在中国原汁原味地演绎巴洛克音乐的风气日渐浓厚,北京、上海、武汉以及深圳等地的音乐厅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欧洲纯正巴洛克古乐团演出的海报。他们的演出特点归结到一点,就是使用按照巴洛克时期制造工艺制造的乐器演奏同一时代的作品。

我们知道,巴洛克终结的时期,正是人类文明跨入工业革命的时代,随着制造技术,工艺水平的迅猛发展,提琴的羊肠弦被钢丝弦所取代,固定在羽管键琴木质音板的琴弦,演化到现代钢琴固定在铸铁钢架的钢弦,这一切为艺术的表现力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空间,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艺术风格。

渐渐地,人们陶醉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节奏加快了,频率升高了,我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艺术的传承,清晰的脉络,历史的丰碑仍不时地提醒我们,巴洛克音乐是一个不应忘却的阶段。为此,许多朋友热心致力于本真地诠释。

回顾前两届音乐节,法国古小提琴家Patrick Bismuth,德国古大提琴家Michael Brüssing,瑞士横笛演奏家Maria Goldschmidt,日本管风琴家椎名雄一郎和羽管键琴家椎名智子,由陈岚谷教授率领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巴洛克古乐团,以及德国诠释巴赫作品的权威,管风琴家Kay Johannsen,俄罗斯管风琴家Vladimir Shlyapnikov,奥地利维奥尔琴演奏家Lorenz Duftschmid、法国假声男高音Sebastien Fournier等前来参加演出,进行学术交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国内,巴洛克音乐还属于阳春白雪,需要不断地演出和讲解,创造机会让人们逐渐熟悉并从而喜欢,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工作。面向普通观众,循序渐进地安排演出节目,目的就是让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起来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水准,但又不能让人产生厌烦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给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奉献上巴洛克饕餮大餐。

音乐时空:作为巴洛克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您与巴洛克音乐是如何结缘的?

沈凡秀教授:我的职业生涯起点是接受钢琴的启蒙教育。1987年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以后留校工作,担任了几年钢琴教师。之后我踏上西去的列车,开始了新里程。头一年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我学的是钢琴。在琴房我听到羽管键琴如此美妙的音色,美轮美奂令我陶醉,预感到这是我终身的事业,于是放弃已经开始了的钢琴深造,跟随Gordon Murray教授一门心思专攻羽管键琴演奏。其实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键盘系是由钢琴和羽管键琴以及管风琴三个专业组成的,所以不久我又跟随Rodulf Schulz(1933-2012)教授学习管风琴演奏。羽管键琴和管风琴在中国可以算“冷门”,但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几位大牌教授名下的学生可是排得满满当当,因为这是他们历史的一部分,从此我就与巴洛克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我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逐步开设了《古钢琴与乐队》巴洛克演奏风格,《羽管键琴演奏》和《管风琴演奏》这三门课程。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风格决定了这三门课程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当时近百人的大建制交响乐团形式还没有出现,演奏的作品多以重奏协奏形式,而羽管键琴(当然也包括管风琴)则在乐队里起到数字低音的关键作用。在中国最高音乐学府开设这门课程说明了我们国家巴洛克音乐的教学水平。2010年秋天,欧洲古乐复兴教父霍格伍德来华时曾对媒体说中国还没有巴洛克音乐的系统教育,可当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给我的《古钢琴与乐队》课程同学上大师课时,学生们演奏的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令他刮目相看。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十多年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晶。

音乐时空:前两届“巴洛克音乐节”对观众来说是领略巴洛克音乐风采的绝佳机会,对主办方来说积累下了哪些宝贵经验?

沈凡秀教授:国际交流,促进教学,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大力普及,雅俗共赏。

音乐时空:是否可以透露一下,这届音乐节有什么新的亮点?

沈凡秀教授:2014年是第三次举办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了,本届音乐节的亮点有三,其一是在波兰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我们邀请了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Krzysztof Latala教授前来举办管风琴大师课和音乐会,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地处欧洲东西文化交汇点的古都克拉科夫对管风琴文化的韵味。其二是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协助下,木笛演奏家Bolette Roed、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Aureliusz Glinski,古大提琴和维奥尔琴演奏家Susie Napper组成的独奏家合奏团,为我们献上纯古乐演奏巴洛克作品的机会。同时我将与他们合作,在演出中担任羽管键琴演奏。其三是我们再次邀请了中国爱乐中提琴首席张安祥、曹飞和大提琴首席赵云鹏与我和我的学生合作,演奏巴赫第六《勃兰登堡协奏曲》。

音乐时空:国家大剧院取代中山音乐堂成为了今年“巴洛克音乐节”的合作伙伴吗?

沈凡秀教授:2011和2013两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我们都把重要的演出安排在中山音乐堂举行,这为提高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巴洛克音乐节声誉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品。2014年的第三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我们把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独奏家合作团的演出放在国家大剧院的艺术资料中心,目的是探索在不同演奏场合下所能达到的各自视听效果。我们知道,巴洛克时期的演奏风格都是相对较小规模的方式,在不加扩音设备情况下,相对较小的空间里欣赏效果最佳,所以本届音乐节我们选择国家大剧院的艺术资料中心举办纯古乐演奏巴洛克音乐,这只是一次尝试,今后我们还会不断探索与更多的演出场所合作,促使巴洛克音乐演奏炉火纯青。

音乐时空:本届巴洛克音乐节的大部分活动仍会免费对爱乐人士开放吗?

沈凡秀教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除了学术性以外,更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性,这是作为国内音乐教学的最高学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此,秉承前两届音乐节的传统,在本届音乐节里除了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行的《拉莫的典雅―古乐本真诠释巴洛克作品沙龙》为售票以外,其他5场校园内举行的音乐会全部为面向社会公益性质的演出,为京城古乐演奏之春注入一股清馨和风。

音乐时空:您是怎样邀请到外国的音乐专家、大师登台献艺的?

沈凡秀教授:我本人是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习钢琴的前身羽管键琴和一切键盘乐器的鼻祖管风琴,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当地的古乐演奏家合作演出。当然在欧洲,从事纯古乐演奏的圈子也不很广,师出同门,大家彼此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回国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著名古乐演奏大师接触,当学校同意我举办巴洛克音乐节后,我向同行发出邀请,反应热烈,因为这些欧洲古乐演奏家十分重视到中国来展示他们的光荣传统,所以一拍即合,使我十分感动的是他们许多人都不计报酬,乐于奉献。

音乐时空:可以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应邀而来的专家吗?

沈凡秀教授:首先是波兰管风琴家Krzysztof Latala,1953年生于波兰克拉科夫,1978年毕业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管风琴系,获奥地利政府授予奖学金,在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与早期音乐的相关知识。1985年他获得比利时佛莱芒音乐节“巴赫与韩德尔作品”组特别奖。1980年起任克拉科夫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1999-2002年任波兰教会音乐研究所所长。从1967年至2000年成为克拉科夫著名教堂多米尼堪教堂的主管风琴师,以及克拉科夫爱乐的首席管风琴演奏家,举办各种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和管风琴大师班。曾经担任马斯特里赫特(荷兰)国际管风琴大赛评委,两次出任莱比锡(德国)国际大赛评委,并在2009年在波兰亚斯沃青年演奏家大赛中担任评委。足迹遍及波兰、加拿大、德国、比利时、英国、荷兰、乌克兰、奥地利、法国、捷克共和国、丹麦、俄罗斯和美国,录制出版许多演奏管风琴作品的CD。

其次是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独奏家合奏团的三位成员,丹麦木笛演奏家Bolette Roed,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早期音乐系主任。作为木笛演奏家,她的足迹遍及欧美。2003年荣获Jacob Gade基金大奖,2011年荣获北极理事会音乐大奖。曾与丹麦国家交响乐团、丹麦皇家管弦乐团、丹麦国家室内乐团等合作,演奏巴洛克作品。此外,她还组建了阿尔法乐团,并带领乐团荣获了2006年丹麦国家广播电台室内乐比赛大奖。2009年由她在哥本哈根发起组织了规模庞大的丹麦仲夏巴洛克音乐节。与多位古乐演奏家合作出版多种木笛演奏巴洛克作品CD。

Aureliusz Golinski,波兰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任教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1993年在波兰波兹南与Eva Golinski组建了Arte dei Suonatori乐团,从事17、18世纪作品演奏,很快乐团就成为波兰最著名的巴洛克古乐团,蜚声欧洲。他还出版过多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专辑CD。

Susie Napper,英国古大提琴和维奥尔琴演奏家,从事17、18世纪作品演奏,任教于McGill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哥本哈根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毕业于纽约朱丽叶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组建费城巴洛克协奏团。与欧美众多古乐团合作,演出的足迹遍布中国、日本、新西兰,印度、中东和几乎全部的欧洲。2001年起发起蒙特利尔国际巴洛克音乐节。2002年荣获魁北克音协年度金奖,2011年荣获蒙特利尔杰出女艺术家荣誉。与著名出版商合作,出版巴洛克大提琴演奏专辑。

此外,还有德国巴洛克小提琴家Daniel Hauptmann和西班牙大提琴家Sergi Boadella,他们两位将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教研室的老师合作演奏科莱里和维瓦尔第两个不同版本的《拉?佛利亚变奏曲》。

音乐时空:除了各自的演出或讲座外,国外的专家与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在音乐节上有过哪些思想或技艺上的碰撞?

沈凡秀教授:举办巴洛克音乐节的重要目的,就是创造机会让国外的专家与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在音乐节上有过哪些思想或技艺上的碰撞。吸收以往两届音乐节的成功经验,今年举办的本届音乐节,继续安排管风琴、竖笛、巴洛克小提琴和维奥尔琴面对面,一对一的大师课,同时安排音乐学系同学撰写观后感和评论,把外国专家来学校讲学的成果最大化。

音乐时空:几场音乐会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您是根据什么样的原则进行策划的?

沈凡秀教授:本届音乐节的管风琴音乐会演奏的全部为巴赫作品,这是因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的管风琴非常适合演奏德国乐派作品。早在音乐节筹划之初,我把我们的管风琴音栓配置发给Latala教授,他针对我们的管风琴选择了演出曲目。我们知道,管风琴与钢琴和拟声替代设备不同,每一座管风琴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具有各自无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国家大剧院的管风琴,同时兼备演奏管风琴德国风格作品和法国管风琴交响乐派作品的功能,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管风琴则演奏纯粹巴洛克时期作品效果更佳。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古乐演奏家合作团带来的作品主要是法国大库普兰、马林・马莱斯和泰勒曼的作品,由长笛的前身竖笛,巴洛克小提琴和维奥尔琴(Viola da Gamba)以及邀请我担任羽管键琴,原汁原味本真演奏巴洛克精髓,由于国内纯古乐演奏暂时欠气候,这份大礼弥足珍贵。

此外,在中央音乐学院师生音乐会上,我们邀请了中国爱乐的艺术家加盟演出,同时还有一位连续参加了三届我们的巴洛克音乐节的男童声来诠释巴洛克时期天使般唯美的声乐。

音乐时空:今年的巴洛克音乐节特意安排了巴洛克音乐大师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的作品专场音乐会,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场《拉莫的典雅―古乐本真诠释巴洛克作品沙龙》?

沈凡秀教授:今年是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拉莫逝世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在音乐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杰出音乐家,在2014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上特地安排演奏他的不朽作品。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办的《拉莫的典雅―古乐本真诠释巴洛克作品沙龙》,我演奏拉莫的羽管键琴组曲,其中包括著名的阿莱曼德舞曲、库兰特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和加沃特舞曲,以再现法国羽管键琴学派最高艺术成就的顶峰。

音乐时空:相比前两届“巴洛克音乐节”,本届讲座缩减到一场,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沈凡秀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每届都有各自的特色,追求各自的完美,所以在演出场次上显示出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这种选择多样性为我们的巴洛克音乐节注入光彩与玄机。

音乐时空:可喜的是,外国专家将带来多场古乐大师课,这是否与近年来国内音乐界对古乐复兴的重视有关?

沈凡秀教授:密切相关,而且相辅相成,遥相呼应,为国内音乐届复兴古乐起到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的促进作用。

音乐时空:据了解,您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巴洛克风格演奏已经十年有余,现在这方面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

沈凡秀教授:自2000年我从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开始我的巴洛克音乐、羽管键琴和管风琴演奏的教学工作,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平凡而难忘的十多年。回首往事,一届又一届学生在我开设的《古钢琴与乐队》巴洛克演奏风格课程中,熟悉了巴洛克音乐演奏风格,通过磨合,建立默契与协调,这些都是巴洛克音乐特有精髓与无穷魅力,也为同学们走上自己艺术人生之路,铺下了一段路基。许多当年跟随我学习的同学,现在都已成为在各大乐团挑大梁的的顶梁柱。作为辛勤的园丁,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从2011年开始,创立了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即将要举办第三届。英国古乐复兴大师霍格伍德曾来学校,为我的学生讲解巴洛克风格演奏要领。日内瓦音乐学院的老师们携全套巴洛克古乐器来校进行交流。由于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世界顶级水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社会各界热心关注,这些都为学校开展巴洛克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

起源于二战结束后的古乐复兴运动,让我们重新感悟已经逐渐遁逝的特定历史时期伟大作品的深邃内涵。岁月消磨,当年使用的许多珍贵乐器销声匿迹了,不为人知。感谢一批执着的人们,全力以赴地从事发掘复兴古乐运动,使我们能够原汁原味地欣赏到当年巴洛克时期作品的原貌。但是这种本真演奏受到诸多限制。所以采用少量依照当年制造工艺制作的巴洛克时期乐器,如钢琴的前身羽管键琴,遵循三百年前的演奏方法与现代乐器合作演奏巴洛克音乐,在某种场合下孕育而生,成为比较普遍的演出方式。目前,中央音乐学院的巴洛克音乐教学与演出基本上采用这一形式。

期待着在国外从事巴洛克提琴、维奥尔琴、木笛、木管号等巴洛克时期特有乐器的演奏人员,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加盟国内巴洛克音乐教学与演奏行列,这样才有机会进行纯古乐的本真巴洛克演奏。当前本真演奏巴洛克音乐仍然停留在羽管键琴与应邀来华的国外古乐演奏家合作演出范畴之内。

音乐时空:纵观三届巴洛克音乐节,管风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论是讲座还是音乐会,您作为管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怎样理解管风琴对于巴洛克音乐的重要性?

沈凡秀教授:我们知道,从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古希腊工程师克特西维奥斯制造水压式管风琴算起,管风琴已经历了的2300年沧桑岁月,在乐器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成为一切键盘乐器的鼻祖。在巴洛克时期,以及往前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和更早的中世纪,管风琴曾经长期为人们演奏的主要乐器,而居于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众所周知,管风琴体积很大,不能轻易移动,给演奏带来诸多不便,制琴的能工巧匠们就琢磨能否让键盘演奏家能够在自己家里就可使用建议替代键盘乐器进行练习和演奏?于是把管风琴的键盘原理与竖琴(Harp)的琴弦相结合,发明了相对灵巧的羽管键琴(Harpsichord英文,Cembalo 意大利文),从而极大地普及了键盘乐器的演奏。1710年左右,意大利梅蒂奇家族的制琴师克里斯托福里在羽管键琴(Cembalo)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改动,成为可以表现渐强渐弱的羽管键琴(Gravicembalo col Pianoforte),经过不断完善,从此钢琴(Piano)横空出世,成为乐器之王。但是在巴洛克时期,管风琴以及羽管键琴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乐器,为此当时的作曲家留下了烟波浩渺的大量作品,所以举办巴洛克音乐节,用管风琴演奏当时作曲家为管风琴创作的作品,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音乐时空:您觉得向中国音乐爱好者传播巴洛克音乐的意义何在?主办方对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沈凡秀教授: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巴洛克时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时期,孕育了巴赫、韩德尔、维瓦尔第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音乐巨匠,其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至今,在我们熟知的现代音乐元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巴洛克精髓。举例来说,乐圣贝多芬著名的《第三交响曲(英雄)》,震撼人心的开始就有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影子。温妮・休斯顿的歌声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巴洛克音乐的和谐与唯美。认识巴洛克音乐,了解巴洛克音乐,这是热爱音乐的朋友走入音乐圣殿的必由之路。为了这一目的,本届巴洛克音乐节将举办6场公开音乐会,演出形式不管是纯古乐演奏,还是使用现代乐器与羽管键琴合作,都力求本真演绎巴洛克精髓,让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在5天6场音乐会中,细细品味原汁原味的巴洛克音乐。

音乐时空:您觉得举办巴洛克音乐节对中外的音乐文化交流起到什么作用?

沈凡秀教授:与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和保利剧院这样的专业演出场所举办的巴洛克音乐演出相比较,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仍在摸索中蹒跚前行,但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学术平台,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上逐渐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我们通过中央音乐学院的主渠道,邀请欧洲古乐演奏家前来进行教学示范演出,通过举办大师课,与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演奏古乐器的要领,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了解到从远古走来的现在乐器演化的历史进程,立体地深刻理解所演奏乐器的精髓。此外,我们还通过面向社会公益性质的演出,最大限度地扩展巴洛克音乐的认知度,同时也为热爱巴洛克音乐的朋友提供一套丰盛的听觉饕餮大餐。从往届热情的观众给予的热烈掌声,给参加演出的西方演奏家深刻印象,并把这一盛况带回到欧洲,吸引更多国外巴洛克音乐演奏家的注意,纷纷与我联系,希望安排他们参加我们主办的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说明音乐节的影响在逐步扩大。

音乐时空:您对本届巴洛克音乐节有何期许或展望?

沈凡秀教授: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巴洛克音乐节,最大的目标就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解国外巴洛克音乐演奏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让我们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与国外大师同台演出,演奏技术在锻炼中得到提高。同时,利用这一平台,面向社会,举行公益性质演出,把音乐节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推向社会,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砖添瓦。

篇(7)

他姓金,在中国甚至世界音乐的历史上,他也是一块熠熠生辉的足金。他就是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

李谷一、、宋祖英、阎维文、李丹阳、吕继宏、戴玉强、张也、吴碧霞、董文华、刘玉婉、牟玄甫、祖海、王丽达、张迈、吕薇、黄华丽、刘斌、铁金、程桂兰、黄华丽、李晖、汤灿、张燕、吴春燕等等等,这些在观众看来绝对是超级明星的歌唱家,在金铁霖的眼里,全部是学生。从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算起,金铁霖教授已经培养出硕士研究生和青年优秀演员研究生班学员40余名。

金铁霖最早师从于音乐教育家沈湘——————这位通晓五门外语,22岁就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大家。金铁霖挑选徒弟的条件是:声音条件、咬字、悟性、表演能力、艺术修养好,形象好,总结成七字诀就是“声、情、字、味、表、养、相”。在多年的教学中,金铁霖推出了一套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金式唱法”。得益于金铁霖独特的教学方法,金铁霖的学生们,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的经典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个在六十九年的人生岁月里造就了几十位歌唱名家、几百位歌唱新秀、上千名亲传弟子的声乐教头,年龄的印象早已被荣誉所淡化,被历史所遗忘了。人们想到的似乎永远是他铁证如山的成就和甘当人梯的贡献。金铁霖说:“音乐是我的生命,声乐教学就是我生命的支点。坐在钢琴前,就像坐在了生命的支点上。”

金铁霖曾不远万里赶到悉尼,为宋祖英做演出前的充电式辅导,结合宋祖英的演唱风格,在曲目和演唱细节上进行巧妙地调整。金铁霖说:我这样辛苦,不仅是为了一个青年歌唱家的成功去保驾护航,更是为了她要演唱的中国歌曲负责任,在那时候,宋祖英她们就是那个陌生世界里的中国形象,她们的歌声要传达出中国民族声乐的魂魄,要让那些已经习惯西方音乐体系的权威们用全新的目光和惊讶的赞美来评价中国歌声的独特魅力。宋祖英等多位学生的成功,不仅是他的科学教学体系的成功,更是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征服世界的良好开端。

金铁霖身为中国音乐学院的院长却从不脱离教学一线,现在,金铁霖年逾古稀,还有四十多位民族声乐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跟他上课,假如由于会议或公务耽搁了课程,他一定会挤时间给学生们把课程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