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12:5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领导重视,建立机制
为抓好我局网络问政工作,提高我局网络问政水平,我局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工作,将其纳入局工作议事日程。为加强对网络问政工作的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我局第一时间调整网络问政领导小组,组长由主持工作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局各股室、下属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局领导经常过问网络问政工作进展情况,畅通我局与群众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我局的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提升交通形象。同时,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我县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问政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通知要求,为网络问政工作提供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安排网络问政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关注、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问政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同时,按照网络问政方案和流程进行跟踪催办,及时答复网民。
二、按时按质答复,及时解决问题
截止目前,我局共收到网络问政信息条。内容涉及县乡道、农村通自然村公路建设、客运班车、出租车等行业管理方面的内容,除2条因不属我局工作职能范围,交由县委办转交其他部门处理外,其余11长已全部按规定答复网民,回复率达100%,回复内容清晰明了,获得大部分网民的支持。
针对网络问政所提问题,我局班子高度重视,凡应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我局立即组织各部门和有关技术人员抓紧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我局及时纳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涉及上级部门职权范围事项,我局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或不可行的,我局在答复中实事求是讲明情况,认真做好解释答复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网络问政平台畅通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我局将网络问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做好日常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的同时,及时解答了网民的咨询、疑虑,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网民反映和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宣传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方针。
三、拓展问政渠道、扩充交流范围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我们通常可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具体如下:
1.按照产生突发事件的性质划分
政治类的突发事件,如参与不法分子鼓动的非法游行;学生自身产生的突发事件,如突发疾病;治安类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斗殴;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大暴雨、台风、地震等;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有学校管理而引发的学生对抗性过激行为,如罢课、罢餐、破坏公物、闹事等。
2.按照突发事件中学生的表现划分
违法犯罪型,如有的学生偷盗抢劫钱财;违反校规性型,如翻校院墙而摔骨折引发的安全事故;情绪宣泄性型,如学生宿舍突然断电熄灯,学生大嚷大叫起哄,乱扔东西。
3.按照突发事件产生的诱因划分
重大事件因素类,如2012年中日事件有些学生上街游行;人际关系类,如失恋后痛苦进行行凶报复;意外事件因素类,如溺水、车祸等;环境压力类,如承受不了学习、家庭困难、就业等因素的压力自杀。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
如今的高职教育与社会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归结起来如下:
1.高校外部原因
在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时刻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些西方国家不断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向青年学生宣传、渗透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国内,市场经济的消极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贪图享受,个人主义、崇尚自我,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明显增多,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比较迷茫,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的各类问题,进而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危机。
另外,网络的普及使当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成了信息的者和接受者,网络信息更新快、容量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又为这些信息提供了巨大的在创作空间,令其内容变得更加真伪难辨。导致高校外的社会问题延伸到高校,这些问题可能是社会思想上的不正之风,也可能是社会上的不公事件,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小道消息,这些非主流信息成为突发事件的新诱因。
2.高校内部原因
(1)高校扩招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不同的学生成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同的生活空间,相近的年龄,使这个群体体现出了活跃、敏感、易动、不稳定等特征的群体特色。再者,大批量的大学生培养,在面向市场自主择业时,一方面,他们获得了就业自;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压力。所以导致在校期间从组织发展、综合测评到各种荣誉奖励,从发展机会到活动空间,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并成为学生竞争的重点目标,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利益摩擦和矛盾冲突,也可能引发一些诸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现象。
(2)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青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思考、探索、选择的成长过程中,尚未确立十分明确的、坚定的信仰,缺乏应有的锻炼与考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考虑问题往往脱离实际,喜欢标新立异。他们的行为会呈现出盲目性和情绪化的特征。一旦在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过程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很难做出理性的思考与正确的处理,由此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能会出现悲观、焦虑、抑郁、厌世的消极情绪。潜在心理危险因素往往会导致个体产生过激、非理。
二、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概念
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预警工作做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管理的效果。建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平时做好安全相关的工作去预防,而不是事后做大量的工作去“治疗”,就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并及时处理,以做到有备无患。事前的“未雨绸缪”的准备比事后的“亡羊补牢”更重要。
预警可定义为在事件发生之前的提醒、警告,引起相关当事人的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机制指的是工作系统中各个部门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预警机制是指能及时准确地预示风险的前兆并提供警示的制度、机构等组成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提前反馈信息,及时布置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就是对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并提出、布置相应的对策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三、根据建筑系特点构建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建筑专业是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色专业之一,在学院“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育人方针之下,如何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预警机制,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师生共管与配合,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构建。
1.预警“预案”机制之构建——“隐性信息员”是关键
一般来说,高校突发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乃至蔓延的过程,其间总会有一些信息和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和迹象显现出来。学生管理者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就有最大可能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那么能得到这些预兆信息至关重要,其实学生更了解学生,这就需要在学生中间建立“隐性信息员”队伍。所谓“隐性信息员”主要是那些有责任心、积极性较高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等同学来担当,并保持身份的独立隐蔽性,只有老师所知,发现不良事件苗头能及时汇报的学生。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促使他们具有相对较强的提供信息的意识,加强他们对舆情信息的敏感度,通过他们搜集、关注到的舆情信息进而帮助老师、领导能够洞察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为各级领导部门了解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学生管理者则能够借助“信息员”所反馈的信息给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学生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进而较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学生工作计划和思路,有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预警“沟通”机制之构建——师生值班队伍是“服务员”
建筑系的学生同当今高校学生有一个普遍心理,他们对权力的关注比较多,过多强调人权等,但对处理事情所承担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承担能力也不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行使权力,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出了事故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却不明确。吸纳学生加入值班教师的队伍,让学生参与管理,直面学生问题。一方面,值班学生可以成为疏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深化他们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觉悟,进而影响到整个宿舍圈,班级群体。另一方面,也能在他们深入同学之中所发现的问题,搜集的学生意见及时顺畅地传递到老师那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代表同学反馈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协助老师来解决问题,他们和老师提供给同学们的一定是更优质、贴心的服务与管理。比如,协同老师每月对诸如学生寝室、实训室、办公室院系等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和同学间存在的潜在矛盾,通过反馈,与老师们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再如,组织每楼层选一名楼层长,楼层长负责安排本楼层寝室长的每日值班及记录的收集,寝室长参与本楼层的安全巡查,在巡查中提醒各寝室注意用电安全,发现不良事件及时规劝、教育。
3.预警“信息消解”机制之构建——网络平台是抓手
信息科学发展的深入,网络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成了大学生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和媒体。归根结底虚拟世界的信息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又通过虚拟世界发酵、传播。学生管理人员应该熟悉网络论坛、博客、QQ群、微博、微信、飞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及时的从这些信息渠道中及时了解更多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点,尤其是在开学初、重大事件期间和敏感日子,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对那些原始性、即时性、动态性信息进行研判,以发现一些事件的蛛丝马迹,进而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这对于把问题消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快速的特点迅速应急信息,以尽快稳定人心,正向引导。
4.预警“心育”机制之构建——心理教育夯实和谐人生观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项重要任务。细观我们建筑系的青年学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位,同时又面临着学习与就业、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等多方压力,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不足为奇。如何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何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绪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如何指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学院、建筑系、班级的三级工作网络。
(1)一级工作平台。成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构成,具体落实和实施教育工作。
(2)二级工作平台。建筑系心理辅导站,处于中介地位。
(3)三级工作平台。成立班级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由班级和学院推荐、由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考核培训的要求产生,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知识、关注重点人群、反馈相关信息。心理社团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组成,以自身素质提高、开展各类宣传服务活动为主,一般一年内新换届一次。班级心理社团接受系心理辅导站的和学院指导站的共同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预警“特殊预案”机制之构建——外出实习防范、思虑在前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建筑系从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许多实际工程的设计工作。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在参观并参与水库、楼宇、医院、花园等工程的模型制作。实习可以让学生们从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但也伴随着一些突发事件的隐患。建筑系在每次学生外出实习前做到安全“三教育”(一本安全书、一次安全讲座、一场安全测试),顶岗实习“三动员”(班会动员、顶岗实会动员、指导老师动员)。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防安全事故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结合本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稳妥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做好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的准备,才不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手忙脚乱。
四、结束语
总之,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诸多不可控或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预案也不能设定哪一种突发事件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尤其在顶岗实习期间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完善预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但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预警理念,加强对高校以往突发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那么结合自身专业学生特点对这些情况进行假设,制定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增强预警工作的实效性,相信能够让我们建筑系的师生生活得更有安全感,能让我们浙江同济学院在稳定和谐中更好地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