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影视作品论文

影视作品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6 08:5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影视作品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影视作品论文

篇(1)

主题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没有主题,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题”了,而主题音乐它可以说是影视作品的主导,必须要具备影视作品的审美作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主题音乐的画龙点睛、烘托渲染,往往就会撼动观众的心灵。由许镜清作曲的《西游记序曲》作为《西游记》的主题音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首曲子是没有歌词的,没有歌词的曲子在揭示剧情方面不占优势,需要观众视觉、听觉结合的联想。但是这首曲子不一样,《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有很大一部分读者观众,他们了解剧情内容,怎样才能更好的突出主题,吸引观众?《西游记序曲》不仅有着浓烈的民族风格,又有20世纪80年代的摩登感,有很多种配器,结合了打击乐、电子乐、民乐、交响乐等很多要素,混搭却不混乱。开篇就是音效,开门见山,结合原著的联想,给观众的感觉就像猴子蹦了出来,拉开了整个影视作品的序幕。第37秒的时候,动感的打击乐以及电脑制作的音乐特效伴随着主旋律的浮出,配合着画面以及原著基础,观众可以感受到这部影视作品的总基调了,是悲伤是忧郁?是大气磅礴还是小家碧玉?观众感受到的是唐僧带领着三个徒弟历尽艰辛取得真经的坚定不移!是他们服妖降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背后的辛酸苦难!脱离原著,观众只听音乐看电视剧,这个音乐也可以把观众带到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当中。《西游记序曲》作为主题音乐,在剧中也多次的出现,形成了贯穿发展的延续性。

二、音乐可以刻画人物

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有很多,人物可以通过例如面部特征、气质、语言、思维、道德倾向等等塑造表现出来,这些是可以借助外力的,例如选角、化妆以及演员的表演。可是怎样才能让这个人物形象活起来?音乐可以弥补,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如果没有音乐,观众就没有听觉上的感受,无法丰富对人物的认识。一些音乐是可以概括剧中人物形象的。在《西游记》第3集“大圣闹天宫”中出现过两首插曲《大圣歌》、《生无名本无姓》,这两首歌曲就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形象。《大圣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哈……腾云驾雾,追逐闪电,一个跟头,十万八千,火眼金睛,铜头铁肩,威风凛凛,大圣齐天。说什么,艰险磨难,怕什么,鬼怪神仙。扯开如意金箍棒,打他个地覆天也翻!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一腔热血一身胆,不知退后总向前。”《生无名本无姓》的歌词是这样的:“生无名本无姓,天造地就有精灵有精灵,来无影去无踪,千锤百炼见真功见真功。闯东海,闹龙宫,鬼神惧,天地惊,身披旋风,火眼金睛,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两首歌短短的几句歌词,高度概括了孙悟空的形象,他聚天地精华而生,天性烂漫淘气,但又历经八九载,求学好问,练就一身的本领,这也为他接下来的降妖伏魔做了铺垫;他率性而为,追求自由,他任意妄为,不受势力的束缚,所以他大闹天宫,抢走定海神针;他正义大胆,爱恨分明,不惧艰辛险阻,不怕妖魔鬼怪,所以他三打白骨精,就算唐僧误解他,就算取经之路漫长危险,他也一路陪着唐僧走完了。孙悟空这个形象所带来的正能量,也是整部影视作品所突出的重点。在电视剧第7集“计收猪八戒”中的插曲《猪八戒背媳妇》歌词诙谐搭配着四二拍欢快的曲调。这首歌曲虽然不如刻画孙悟空的两首插曲般鲜明,但是从曲调、风格方面可以突出猪八戒既荒唐滑稽又可笑可恨的形象,他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整个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三、音乐可以抒感、挖掘内心世界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在影视作品中所谓的情感戏也很难掌握,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很隐秘的,要自然而然的情感外漏,毕竟有别于舞台剧,演员过分夸张的表演会让作品看起来“假惺惺”。怎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呢?音乐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把人物的情绪外化,通过观众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联想表达出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实就是在抒发人的感情,在影视作品中,跟具体的故事情节相结合,把人物的情感丰满起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让观众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在《西游记》第16集“趣经女儿国”中,插曲《女儿情》反复出现过。唐僧取经时路过女儿国,女儿国的国王在大殿与唐僧有了一面之缘。歌曲第一次出现时是在国王的梦中,与唐僧策马奔腾,优美的曲调暗含了国王的情愫,表达了她的愿望。在影片第33分钟时女儿国的国王携唐僧游御花园时第二次出现了这首歌曲“……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就是这样一首歌曲,借助歌词来“直抒胸臆”唱出了女子的情义,唱出了对唐僧盛情款款的告白,歌手甜甜的嗓音配着婉转的曲调,结合着御花园的美景,浪漫动人。第三次出现时是国王邀请唐僧去她寝宫,女王的盛情难却,唐僧的竭力自制,都在这乐曲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直到唐僧的最后四个字:若有来生……就是这样一首乐曲,暗含了许多种难以言喻的感情,有一些话,有一些情感直白的表达出来会使作品觉得庸俗,而用音乐去表达会更加的合适。

四、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篇(2)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情境教学和学生主动建构所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意义构建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说,影视作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影视作品可以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在讲解名著作品时,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有助于学生对作品背景和故事情节的初步了解,影视作品往往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在曲折的情节中完成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对假恶丑的批判,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最为重要的是,影视作品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为受者提供直观可感的形象,由此传递的情感信息,人物形象,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身不由已的陷入其中。所以,影视作品进入语文课堂后,为课堂教学情境的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中职语文课堂中运用影视作品的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影视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量播放影视作品、误用滥用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例如:在播放影视作品时,学生关注度不高,窃窃私语,偷偷玩手机;也有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时神采奕奕,面对教师提问时却死水微澜;更有教师整节课都在播放影视作品,只在下课时以三言两语做总结。会出现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中职学生一般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甚至很反感;再加上教师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用。例如,在笔者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共76位学生中,有10位学生认为自己语文基础扎实,这只占总人数的12%,而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也只有13%,更有56.2%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作用不大。可见,由于初中乃至小学文化课学习的挫折,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于是,老师“黔驴技穷”了,把影视作品看成了语文课的救命稻草。这样一来,新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欣赏水平有限,对于一些名著经典,许多学生一无所知,经典影视作品学生看不懂也不愿意看。其次,作为教师,运用影视作品的方法比较简单。利用影视作品时,没有将影视资源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地整合;教师缺少必要地引导,仅满足于放电影,看电影;没有处理好片长和课时的矛盾,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观影上。“这种简单的电影观摩形式,这种停滞于外部干预层次的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教与学,很值得商榷。”例如,在学习小说《巴黎圣母院》的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就有教师把影片《巴黎圣母院》带进了课堂。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只是简单地把影片放映一下。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就变为了影视欣赏课,而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沦为影片的放映员。

3影视作品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

3.1影视作品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需遵循乐学原则

我们在选择影视作品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乐学的指导思想,选择学生喜爱且适合语文教学的作品。首先,所选影视作品要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当代中学生是伴随着影视蓬勃发展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深受各种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品格和特质与单纯在印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是截然不同的。90后的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同时,作为高中生,他们正处在青少年独特的心理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从感性,从形象上认识世界和把握人生的生命阶段;正是他们从依赖走向独立,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生命阶段。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渴望成熟,使他们躁动不安,急需寻找榜样来支撑自己。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上有所欠缺。所以,他们会崇拜偶像,追逐明星,喜欢当下的俊男靓女。如果观看影片,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剧中演员的靓丽,剧情的惊险曲折。这也是学生们更喜爱青春偶像剧,而对改编自名著的影片不屑一顾的原因。其次,所选影视作品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因为接受者在接受作品时,往往存在着寻求艺术文本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相一致的心理定势。”所以,当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语言出现在银屏上时,学生分外激动,这样的作品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反之,如果所选作品中表现的情感与思想完全游离于学生的情感经验与认识之外,那么学生很难与作品产生共鸣,甚至进而会放弃对作品的欣赏。例如,在欣赏影视作品《雷雨》时,大部分的学生对影片并不感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示看不懂,真正能认真欣赏的学生不足10%,究其原因就是影片所呈现的社会环境、主人公的生活境遇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

3.2影视作品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需遵循适度原则

作为教师,应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正确看待语文和影视作品的关系。这两者之间,语文为本,影视作品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影视作品不是语文的全部,也不可能成为其全部。它只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味添加剂。运用得当则可以为语文课增光添彩,否则有可能成为一剂毒药。作为教师,不能单纯因为影视作品形象上的生动而滥用,而且,“语言是迄今为止意识交往的最佳手段,借助语言进行交往,信息量损失最小。只知片面追求影视资源的生动,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目的,忽视了语言的无限表现力,无疑是一种错位”。同时,单方面地观赏,学生被动接受来自电影的信息,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这与满堂灌、填鸭式又有何区别呢?“如果我的课堂不能给你们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如果我的课堂不能让你们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惊奇,对于解决困惑的满足;如果你们的生命不能在课堂里发光,你们的魅力不能在课堂上展现,这些都将是我的责任。”这是王开东在《深度语文》里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思索。所以,我们在决定引入影视作品时,要慎之又慎,教师应询问自己:在这堂课上,确实需要引入这段影片吗?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吗?这段影片在这个时间段出现合适吗?

3.3影视作品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需遵循贴切原则

首先,围绕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引进影视作品。作为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语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并对影视作品起到的教学作用有充足的认识。围绕课文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语文能力有计划、有控节制地引进影视作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决定影视作品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有着相应的影视教学资源。如:《雷雨》、《祝福》、《长亭送别》、《林黛玉进贾府》等等。教师常常习惯性地把影视作为课前的预习和铺垫,通过传统的观影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目的。但是,效果往往不佳。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影视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化整为零,引入课堂,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在讲解《雷雨》时,因课文是节选部分,第一堂课势必需要介绍前情和人物关系,所以在课堂上笔者展示了电影中的两个片段:周冲造访鲁家和周家小客厅里周萍与繁漪私会。通过总时长八九分钟的两个片段,让学生直接面对人物,了解人物间复杂的关系,初步感受人物性格。而第二堂课,重点是分析主人公周朴园,电影中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一节课文中虽然没有,但是非常能展现周朴园的性格,我们可以作为课堂的导入,由此入手讨论人物性格。其次,抓住共同点,创设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影视作品可以选择的教学切入点很多。影视作品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影视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可以抓住两者之间的共性,创设具体的情境。可以在展示影视作品之前创设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观看;也可以在展示影视作品后,利用影视作品中的留白处,展开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仍以课文《雷雨》为例。我们还可以这样设计:在介绍人物时,先呈现影片的片头曲,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看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②你觉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后,在呈现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的片段,请学生们初步讨论剧中周朴园这一人物的性格。然后,有针对性地介绍剧情。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把电影与文本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带动了文本的阅读,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