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18:10: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尝试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以往的数学活动,总是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数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半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数学活动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
1、活动材料来自幼儿生活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只有选择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有所得。因此,我们从孩子的身边选择材料,如:幼儿学习排序时,请孩子回家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排队,看看谁找的又多又好。这样一来,既给了孩子参与活动材料准备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孩子在寻找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又如学习看图列算式时,就选取唾手可得且幼儿非常熟悉的各类积木、玩具等,幼儿十分喜爱。
2、 活动内容选择生活化、游戏化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儿童只有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不仅儿童的学习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如幼儿学排序,我们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洗手不推挤的现象。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说要互相谦让,其中有幼儿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我们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小朋友。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以模仿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感轻松、愉快,例如,模拟“买菜”,使幼儿在挑选合适价钱的菜、付钱、算帐的过程中了解了有关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
3、 数学内容渗透到一日生活及其他活动中
中班升入大班,我们将孩子的动物标签改成了数字标签,让孩子对数字有更多的接触;幼儿叠放衣服总是不整齐,取衣服时十分不方便,于是,我们就请孩子想办法。在大家的讨论下,决定在衣服框上标好数字,这样一来,衣服摆放整齐了,孩子也知道了对号取衣,真是一举两得。又如:幼儿的桌子总是歪歪扭扭,于是我们就在一个桌子的两个对角相对应的地面上画了小圈,无形中也渗透了有关对角线的知识。
另外,我们也在其他的活动中渗透了数学内容,如在叶子贴画的活动中让孩子说说树叶象数字几,并请幼儿为树叶排排队,分分组。除了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表格记录操作结果,促进孩子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升华。例如:要求幼儿记录:看谁排序方法多?看谁的数字分合形式多?要求孩子操作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方法可由自己选择,这样一来,孩子创造出许多有效的记录方法。
二、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遣,教学是师幼、幼幼等的多边交流、反馈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要发挥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优势,教师务必在“指导方法”上注意艺术。
1、导入活动,抓住幼儿兴趣
教学活动伊始,幼儿的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整?教师新颖、别致的导入能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教学进入最佳境界。导入活动,我们常常设计一些悬念,在活动《认识单双数》时,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圆点要出游,确遇到了麻烦。你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吗?”孩子们一下子全投入到活动中来。
2、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指导
大家好!
和全体教师们一起参加今天的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周知,热诚欢迎各位领导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光临我校。小学是咱们谷水人民的骄傲,屹立于的一颗明珠。这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在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为谷水及毗邻地区培养出了数不清的人才,同时,也在前进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近两年来,诚然。学校由于主客观等原因所致,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流失。尽管如此,全体教师仍然团结奋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村领导、关协老前辈的赞扬和众多家长的认可。据统计,学校近年来曾教师节致辞先后荣获国家尝试教学先进单位、省电化教育一类学校、省珠心算达标先进单位、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基地、洛阳市青年文明号、区优秀家长学校等光荣称号。
学校现有教师45人,教师达标率为100%其中具备本、专科学历教师33位。近年来,有12位教师分别荣获省、市、区级优秀教师、教改能手和优秀班主任称号,并有17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获省、市、区教学比赛一等奖,有43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交流。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各位领导。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筹措资金为每个教室添置了34寸大彩电,上马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更换了教室的黑板,安装了崭新的门窗,油漆了楼道上的护栏,改善了教师们办公条件,这些无一不为广大学生创造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校新一届班子的领头人,尊敬的领导。深感己之重任与使命。过去,大家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很多的理解,代表学校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希望大家还能像过去一样继续关注我热忱欢迎大家多到学校来,看看我学生,看看我老师,随时对我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让我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求知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科带头人这一称号,关乎大家的期望的信任,我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要胜任这一工作,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更高的工作水平来应对。我自知自己尚有很多不足,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两年以来,我一直认真的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反复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专业书,从书中学习有关知识、理论,非专业书也广读博览,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厚积从而薄发,理论结合实际,也让我的教学工作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深刻的体会。
二、勤奋踏实,积极科研,提高课堂实效
我勤奋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并富有开拓精神。想通过自己的付出,带动学校更多的老师充满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促进学校、学科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精心备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大胆的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在完成“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研课题后,又深入开展了“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下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教研课题研究。每当走进课堂,我都充满了感动和期待,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我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教学设想。在教育教学中大胆的创新,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享受快乐的学习境界。
三、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知道自己肩负着为其他教师引领的作用。因此,我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无论是制作教学课件、出试卷,还是做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我都走在教师们的前面,为他们做出表率。在两年中,我每个学期都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中英文学校、九峰中学等几次兄弟学校到我校交流及廊田、北乡、长来、五山中心教研活动,我都上了交流研讨课,获得了听课教师、领导的赞赏。廊田中学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有些老师不是很适应。为让他们尽快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在活动中组织他们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有关理论,观看优秀录像课,和他们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学生状况,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于自己帮带的年轻教师,经常性地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并做好评课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对于有公开课任务的年轻教师,我帮助出谋划策,共同修订教案,在试教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四、研究、反思,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为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我重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鲜活的实例,总结提升。经常自觉地运用学习到的课改理念,审视自己的课堂,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意的回顾,体会成功的方法,寻找改进的思路;对所教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完善有效的方法。并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日记,同时通过博客方便地将教学教研、生活、情感与物质成果上传发表,形成个人的资源沉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还喜欢利用互联网浏览海量的信息,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加以应用尝试,加入教师qq群与天南海北的大虾们激烈争辩、交流探讨、析疑解惑。我期盼着通过努力,使自己不断的充实提高,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五、志在耕耘,些许收获
没想过要达到怎样的个人奋斗目标,就想着这样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做一个好教师,做一个能真正站立在讲台上的老师,每天享受着学生的享受,快乐着学生的成长;只想做一个老师们信得过的伙伴,给他们我能给的帮助,让我们走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这两年来,边走边唱的同时,也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欣喜和快乐:
2007年12月获韶关市“数学周报杯”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一等奖;
2007年12月主持的教改实验课题《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获乐昌市教改成果二等奖;
2008年9月申报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下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通过韶关市中小学教育规划审批立项;
2008年12月撰写教学论文《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获乐昌市三等奖;
六、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不唯书,不唯上,不唯风,只唯实。下面围绕这个“实”字谈我所追寻的语文课。
第一,站着上课,上自己的课
“站着上课,上自己的课。”用窦桂梅老师的话说,“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目前小语教学异常活跃,多种思想、观点、口号迭出,如同《瀑布》一诗中所说:“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似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面对光怪陆离的时尚,面对朝三暮四的浮躁,面对眼花缭乱的提法、五花八门的口号,我们要内心淡定与从容,冷静理性地凝视、审视语文课堂与语文教学,做出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例如对语文的定位:智力语文、诗意语文、情境语文、简单语文……在我看来,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语文就是讲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其他无论哪一种提法,作为语文教学一个研究课题,无可厚非。但要给语文教学一个总体定位,不敢苟同。张三说一套,李四说一套,结果会乱套,广大教师会无所适从。
关于古诗教学,流行一种说法,淡化逐字逐句的讲解,强化情感的朗读。“淡化”论来自何处?朱光潜、朱自清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分歧意见。朱光潜先生不赞成古诗讲解,朱自清先生则认为古诗非讲解不可。有位名师论文自称朱光潜派,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走朱自清的路,引领学生分析理解诗意,不过是非常艺术地进行。我是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朱自清派,彻头彻尾的朱自清古诗讲解论的实践者、拥护者。理由很充分:如果不需要讲解,为什么还要出版那么多的古诗词鉴赏书?
最近,我到一个学校借班教学《回乡偶书》,我先要学生自己尝试理解,学生认为“回乡偶书”是“回到家乡偶尔捡到一本书”,“少小离家老大回”是“小儿子离开家,大儿子回来了”,学生从字面上的理解令人捧腹;“乡音无改”译成“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我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说没有。我问“口音”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口里发出的声音”,你看又笑话了吧。曾经就古诗词的教学要不要逐句理解,我与同仁讨论,有位朋友持这样的观点:小学生嘛,对古诗词理解错了不要紧,长大了自然会知道。我说,假如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小学生做数学“1+1=3”,数学教师也不必纠正,长大了自己会知道。伟人在《实践论》中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最近我习练文征明的字帖《屈原九歌》,有的句子不懂意思,习字进不了意境,心里别扭。我找来资料,在逐句理解后,写起来心里顺畅,下笔流畅。习字要理解字帖,读古诗可以不理解诗意吗?
前文提到:“只唯实。”这个“实”,包括中国的实情。中国目前的考试,仍然保留“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这样的试题,平时理解不过关,学生如何应试?我们讲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应试,不要分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取得分数的途径不同。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改革,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正如一种形象的说法:你要鱼,给一张网;你要柴,给一把刀;你要粮,给一把锄。这样的教学,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舍弃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学生也能得到高分。应试教育则恰恰相反。
在上述理念、观点观照下,我教学《回乡偶书》定下“四会”目标: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其中“我会理解”和“我会朗读”是重点,重点中的重点又是指导理解古诗的方法和朗读古诗的方法。我在“教后”笔记中坚定地写道:“为了学生的未来,不让学生一知半解。”
这是我第一个教学观:站着上课,上自己的课,而不是跪着上课,上别人的课。
第二,观摩课上成日常课,日常课当成观摩课上
如何评价语文课?什么样的课是好的语文课?我一直用两个标准。一个“时兴”标准:就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通俗”标准: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听课教师凭听课笔记可以去上课。
“时兴”标准暂且不说,只说“通俗”标准。换个说法:既要好看,又要好吃。“好看”,有创新有突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好吃”,符合课标精神,实实在在,看得见、学得到、用得上,教师凭听课笔记就可以进课堂移植上课。有些课好“看”,但不好“吃”。例如为了一节课,光课件就要准备十天半月,这样不现实的观摩课,只有观赏价值,没有学习推广的价值。
日常课与观摩课是两个对应的概念。辩证地看,观摩课是特殊时间、特殊空间,教师扮演特殊的角色,面对特殊的教学对象。一般来说比日常课准备更充分,展示的过程更精彩,这可以理解。打个比方,今天有客人来,总要多弄一两个菜,让餐桌丰盛点。但是观摩课如果作秀、作假、表演,失去语文教学本真,这就成观摩教学之大忌!为什么又提出要把日常课当成观摩课上?那是因为有人上观摩课认认真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日常上课则马马虎虎,甚至不备课就进课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连教态都有天壤之别。有学生说:“我希望天天上公开课。上公开课,老师特温和,笑得真美。平时可凶啦!”两种课两副面孔,不行,要有同样一副学生喜爱的面孔!
第三,上简单的课、艺术的课
《于丹〈庄子〉心得》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得到一张天下无双的良弓,爱不释手,但嫌外表不华美,于是请工匠加工刻上行猎图。这个工匠展示其绝技,雕上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持弓人满意了。可是他用力一拉,弓“啪”的一声断了。恰恰是这把良弓承受不了过多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冷静想一想,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复杂变简单才美,才有生命力。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来访者与童子的对话,一问一答,而诗中将问话省略了,只留下童子的回答。如果将问话补充,就是常见的问答对话,白描无华:
“你师傅呢?”
“采药去了。”
“哪里采药?”
“就在这山里。”
“怎么看不见呢?”
“云雾太浓,当然看不见。”
三番问答,至少六句表达,贾岛以答句包问句,精简为20字,益见情深意切。就那么简单、明白,因为简单而美,美到极致,才流传千古。
我们的语文教学,本来简单可以做得更好,可一味追求华美,适得其反。例如,复杂的结构、复杂的程序、复杂的提问、复杂的手段,结果把自己和学生弄得苦不堪言。我曾邀请《翠鸟》的作者陈益清先生一同去听《翠鸟》的教学,执教教师从文章的结构、遣词造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引导学生分析讲解,滴水不漏。课后,益清先生感叹:“太难为我们的教师了。他讲的连我本人也没有想到。当时我的创作意图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你喜欢的东西,仔细观察它,就能写好它!”
还有一个笑话式教例。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在教室里布灵堂,放哀乐,来校访的家长以为学校开追悼会,即返回。第二天另一个班上这篇课文,家长再次来访,走到校门口,又听到哀乐,心里狐疑:学校怎么接连死人啊!
语文课要上得简简单单,但光是简单还不行,还要有艺术。简单是艺术的简单,艺术是简单的艺术。打个比方,用一根红绳,绕出各式各样的吉祥物――“中国结”,既简单又艺术。
好多年前,我看到一节课,至今没忘。一位山里的教师,教学古诗《春晓》,怀里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一边晃孩子,一边带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怀里的孩子睡着了,课堂里的学生也昏昏欲睡。这恐怕是天底下最简单的语文课,但也是最无艺术的语文课、毫无美感的语文课,学生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我赞同江苏特级教师潘文彬的一句话:“语文教学要行走在简单与不简单之间!”
第四,上实在的课、有效的课
从“效”字的角度将语文课堂分类,可分为:无效课、低效课、负效课、有效课、高效课。五类课,我追求有效课,或者叫“实效课”。例如二年级上册第30课《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有教师用表演法教学,引导学生表演怎么睡觉、散步、奔跑……试想,小孩子谁不懂这些概念呢?这样的课无效、低效。另一位教师教学这课,用以错求正法,错排语句,“平常我在池子里散步,在小溪里奔跑,在江河里跳舞,在海洋里睡觉。”与原文比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的排列正确?使学生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注意恰当运用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这个目标的确立,引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的口号提出后,北京优秀青年教师吉亚春补全这个口号,提出“学生用教本学”,很有创意。教什么?学什么?课改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状况看,三维只有两维得到落实: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以教本为依托,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我们语文教师万万不可忽视这个教学的大“效”。
第五,上创新的课、和谐的课
创新是大势所趋。从国家到行业,从集体到个人,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不创新没有活力。但创新不是赶时髦,不是猎奇,不是作秀。创新有个前提,就是“和谐”。和谐讲科学规律,离开科学规律,谈不上和谐,创而不新。当下流行一句话: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笑什么?笑你傻!笑你违背规律。例如《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衰”是生字,我起初设计用“字理识字”,讲解“衰”与“”(蓑)的关系,“衰”字的中间部分“口”字加“一”的字理,是古人穿的蓑衣上的扣眼和扣子。后来一想,二年级小朋友要装下这些知识,勉为其难,于是删除这一设计。再如有位教师进行识字教学,对本课只要求会认的字,教师不厌其烦,让学生说说怎么记住字形,挺复杂的字真难为一年级的学生了,怎么也说不清;有几个安排在本课书写,早已认识的熟字,教师却让学生每个字重新注上拼音,反复拼读。拼音的作用是拐棍,试想:当一个已经会走路的人,又硬把拐棍塞给他,让他拄着拐棍走路,行吗?教师如此处理识字教学,科学吗?难怪学生对教师有些违背规律的做法不以为然,甚至很烦。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的理解:合乎教育教学规律,就是素质教育。任何创新不能离开规律,不能脱离实际,否则上帝就发笑。“天下的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走任何一条新路,前提是“和谐”。决定一堂课的和谐是多方面的:文与道、学与导、自主与合作、文本与体验、理解与感悟、预设与生成、学业与评价等等,如果在一个环节出现不和谐,就降低了课的质量。当然,完美无缺的教学也是没有的。
每人对课的认识不一样,追求不一样,当然课堂教学观也不一样。我谈的仅是个人观点,一家之言,意在引起大家思考、碰撞,找到一条顺乎自然的语文教学大道。这样,人一思考,上帝不是发笑,而是点头微笑!(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成效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4年,2010年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通过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中心”确定了新的教学理念,即“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一流教师队伍为依托,以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制度和条件为保障,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公共卫生人才作出一定的贡献。
1建设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公共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现代公共卫生人才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宣传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判断处置能力、自我学习创新能力等[2]。为适应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中心”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建设。1.1新的教学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心”一直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基本规律。从预防医学群体健康新理念出发,结合各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探索出“以预防医学专业、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两条主线,注重4种能力(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科研素养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以第二课堂、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毕业设计、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实践活动为实验教学拓展的‘六个模块’新的教学体系”。1.1.1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医学科研方法学。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现场处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2环境与健康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化学。教学内容包括环境介质和食物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检测、生物学效应检测,特别是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在环境介质和各类食物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资检测以及生物学效应检测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技能。1.1.3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毒理学基础、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包括以动物实验技术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为主的实验项目及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的检测、接触化学物后的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等,使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毒性和三致作用的实验技术。1.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公共卫生学导论。教学内容包括应对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教学目的的各类实验实践项目,使学生系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法,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次生危害发生时,能够识别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评价可能对人群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危害程度,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1.1.5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及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MedicalStatistics、多元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循证医学。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统计学思维,掌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复杂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1.1.6群体健康与疾病模块该模块面向非预防类专业学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导论、临床流行病学、全科医学概论。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掌握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并将预防医学理念应用到医疗卫生实践中,合理解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1.2实践教学建设“中心”借助各学科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北京市丰富的教学资源,紧密结合预防医学工作实践和教师科学研究实际,在本科生中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展了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查阅、文献综述、自主命题、科研设计、撰写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全过程的训练。通过这些形式,弥补了由于实验学时有限,难以实施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的不足,也为一些渴望得到更多的科研训练的优秀学生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学生较早地接触预防医学工作实践并了解预防医学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4]。例如2010届预防班学生在学习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专业课程之后,申请到青金会世界银行赞助的大学生激励行动项目,对房山区大石窝镇石雕厂的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活动。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使这个厂的工人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对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一无所知到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学生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此次活动由最初的2010届预防医学为主的23人团队,扩展到其他专业学生参与的30多人团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针对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石雕工人的健康干预》项目,获得了全国激励行动的项目成果奖。1.3管理体制建设“中心”是教学实体,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日常管理隶属于公共卫生学院,实行各实验室专管共用的制度。“中心”重要事项由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心副主任组成的“核心组”共同商议,达成统一意见后上报院领导,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具体监督执行。实现了各实验室有专人管理、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同时,“中心”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毒、剧、麻药品的管理制度、“三废”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等。1.4师资队伍建设“中心”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坚持对新入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训。要求新入职教师必须参加一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的学习,要求新入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一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课学习,并进行全方位的实验技能培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技术,每年至少40学时,经过培训达到独立上岗的要求;②科研能力培养。“中心”鼓励新入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学院各类科研项目;要求中级及以上的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或实验技术改进项目,同时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培养年轻教师及学生的责任;积极发表科研论文及实验技术改进创新论文;③管理能力培训。通过建立、更新中心教学专项经费库、专用药品库、中心设备电子档案、图书档案、仪器设备说明书档案等工作,对新入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通过每年的教学改革专项申报、项目实施对中级及以上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创造机会让中心人员参加全国各高校组织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会议,参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④学历提高培养。“中心”要求青年实验技术人员(1980年后出生)积极攻读硕士学位,争取在3-5年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
2建设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实验教学课程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近五年,学生测试成绩优良率达96%,学生对教师教学综合评分均在90分以上。②创新性实验项目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在向学生传授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局面。对转变教育观念、铸造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行医学生的终身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培养拔尖人才创造了条件。近五年,本科生参加第二课堂51项、学生创新实践53项,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③毕业生就业率高。先进的设备、高效的管理、开放的实验体制、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使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保证了学生的大面积成才,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连续三年获得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④近五年,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承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5项;发表教学论文65篇;编写出版各种教材39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获各种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设了6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网络课程和1门双语示范课程,一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的称号。当然,在“中心”的建设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辐射效应小、社会服务量少等,与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就目前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俊端,陆焯平,张志.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7-18.
[2]陈华,李跃平,刘宝英,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1,87.
[3]陆彩玲,张志勇,余红平.构建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J].高教论坛,2009,(4):28-30.
滨海县第三中学 邱孔龙
以人为本,是新世纪、新教育下的根本要求,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上质量求规模的不竭动力。
一、以教师为质量增长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师质量的提高。我们抓教学质量,就必须先抓教师的质量。
1、加大资金投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就是以经济为杠杆。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学校,也免不了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其高薪着实吸引了不少好教师的眼球。留住好教师,稳住教师的阵脚,在公办学校中也必须用经济杠杆来调控。①实行课时津贴。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他们的劳动报酬,无形之中,给他们施加了压力,同时又使他们工作起来有动力。②拉大奖惩力度。苦干、实干的人,能得奖金,得大奖金,懒惰、拖拉的人,得不到奖金,同时又罚他们的款,奖金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吸引住教师们的教学热情。③妥善解决好中青年同志的生活问题。使他们先安居、再乐业。这一切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动苦干、实干的“筋”。并在县内外进行教师招聘,给学校注入了活力,也引进竞争机制,起到了“鲶鱼效应”。
2、鼓励教师学习,实现不间断“充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手中的一捅水已不够用,而且“水质”也成问题,学习进修是必不可少的。(1)业务进修。学校必须出台一系列积极措施,鼓励教师进修。既提高学历层次,也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了理论修养,用新理念武装教师,指导教学,为上好课、上优质课蓄势积能。(2)学习新技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已不是单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而是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武装课堂。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很有必要。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能自如地操纵电脑、多媒体,并能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校因此兴建了两座现代化的电子网络备课室,通过网络这个快速通道,便于教师迅速掌握教改动态、教研新理论、教学新模式。(3)内引外联。学校每周都安排四节主科的教学研讨、观摩课,课前的教案要在各备课组间讨论形式,并在同轨班试上,教研组坐下来再讨论,直至通过,才能正式去上课。这逼老师要去精心备课,精心钻研教材教法,而且学校还不定期地派青年同志外出学习听课,回来后上汇报课、心得课,同时请外地优秀教师到学校来指导上课。(4)自订刊物。我校的每位教师都订阅两种以上的本专业的优秀刊物,学校并要求每人每学期教育教学论文见报刊2次以上。
3、依托北大附中的教学资源,引来源头活水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揭牌以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变领导要求我上好课为我要自已上好课,变社会逼我学习为我学习为了社会,将主动权紧紧地抓在手里。你不见电子备课室老师的忙碌的身影?你不见网络教研室通明的灯火?老师们正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将北大附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变为自已的资源,来指导优化我们的课堂。我们依托这个优势,使南北两个校区比翼双飞。目前,网络教研室已下载优质课3000多节,教育教学讲座800多节,全校已观看教学实况25000人次,这极大地提高三中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看优课恍然大悟,好课是这么演绎的;听讲座豁然开朗,学风是如此创设的。
二、以学生为质量支撑点,寻求教学质量的迅猛提高
学生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载体,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者。一切教育教学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是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凸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动者。
1、让学生在平等中学习
以前的教学强调老师必须有师道尊严,教师有无上的权威。这实际上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抑,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认识,不能自由地抒发出来,而且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要让学生“怕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热情的鼓励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现在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前的主导作用,应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观摩、体会、领悟真知。现在的三中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有人主讲,代之而起的更多是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老师慢步于其间,偶尔在指点迷津,学生学得轻松自主,老师教得得心应手。一改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正襟危坐的旧模式。现在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热情高涨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办公室里回荡着师生欢快地笑语,操场上活跃着师生矫健的身躯,实验室里留下师生紧密的身影。教师就像一位知识丰富的大朋友,学生也乐于与之交流谈心,整个学校的学习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教育质量也为北大面积提高。
2、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想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就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真知,并获得发现的快乐。目前,三中课堂上教师主讲,学生主记的旧模式已经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探究、求知、运用的新模式。在探究中获得真知,这是个更高要求。首先学生本身探究的能力要强,其次教师的恰当点拨至关重要。要鼓励帮助学生的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中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得新知和能力的新途径。三中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图书箱,资料学生订,每人都不同,内容包罗万象。学校的图书馆常日开放。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我校网站开设了“万册电子图书馆”,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万册电子图书,互联网上的超大信息,都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
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调“学海无边苦作舟”,突出学习的苦,这种提法本身就给学生造成种种心理上的压力,这种现象的本身折射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欧美国家的语言中,“知识”一词的原义包含欣赏、享受的意思。这就是说学习对他而言,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我们的课堂中充斥的是一片指责声,而欧美国家,都到处洋溢着表扬的声音。学生在激励中快乐地成长,总比在高压责骂中痛苦地学容易得多。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大环境。目前,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挥之不去,很多班级里笼罩在悲壮的气氛中,学生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究其原因,仍然是重点高中、大学的指标需要实现。学生不快乐学,光靠时间的投入来求“高产出”,这仅是短期的行为,对学生终生发展是有害的。其次,学生本身的心态要端正。古人早就懂得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这个“乐”与“亲”是要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来激发,以自已的人格魅力来获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第三,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善师”调查。学生直接投票,同时,以家长会的形式督促教师由严向善过渡。三次产生信任危机,下堂。第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位哲人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信心,摧毁人就是摧毁人的信心,一个成功学校的经验,就是使每一位学生就获得成功。他们的经验就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以课堂为教学质量突破点,严把教学质量关。
一手抓教师建设,一手抓学生建设,一着不让、一着不软。之后挥师向课堂。课堂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阵地、制高点。在素质教育大旗高举的今天,一切竞争都浓缩在45分钟的课堂上,谁把握住了45分钟谁就把握住竞争的主动权。课上得稀稀拉拉,单靠课后“软磨硬泡”来挤兑学生,质量即使上去了,也只能是“一时的昙花”。所以上质量,功夫在课堂。
1、强行推行洋思模式。洋思模式的精髓是人的因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
洋思模式是实践了成功的典范,必须在行动中落实。先是理论学习,后强行推进实践操作。值周领导查课堂、查教案、查作业、查辅导。
2、实行知识点过关检测。无论是“洋思”模式还是“启东”方法,无一例外的是对知识点的紧抓,所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对各科知识点的过关验收很有必要。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的共生体,两者无法割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与学两者不可偏废,脱离“教”的“学”,是盲目和片面的;脱离“学”的“教”,是机械和僵化的。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样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问题1:怎样理解以学定教中的“学”?
“学”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情,二是教学的内容。两者一个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是学习的内容,还需要考虑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单纯地将“学”定义在学生的学情上是很难正确实施以学定教的。因为教学活动始终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既需要对学生的学情开展调查,也需要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入分析。
先谈一谈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不能靠教师的臆想,而要去广泛、深入地与学生交流。广泛是为了了解学生学情的一般性,深入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学情,而不是简单的、肤浅的。以三年级上册《除法》第一课时为例,教学内容是竖式计算46÷2,看上去比较简单,借助分小棒的操作过程,学生也能理解这样的除法要分两步进行,先分几个十,再分几个一。事实上,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在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竖式计算的差错率非常高。在经过四轮18名学生的访谈和七次试教的基础上,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用自己的视角取代了学生,学生对于46÷2的竖式有很多的疑惑:为什么竖式这么长?为什么要分两部分?竖式下面的6从哪儿来的?为什么竖式看上去像是缺了什么?4后面的0到哪儿去了?……这些问题不解决,他们就无法接纳新的竖式规则。所以,学情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究竟是如何想的。另外,在用竖式计算时实际上是要完成两次相除的过程(十位上的4除以2和个位的6除以2),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又不一致,许多学生在将个位的6移下来之后,往往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实上学生以往并没有经历过稍复杂的除法计算,所以借助竖式完成除法计算本身在其认知结构中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就难以达成学习新知时的正迁移。这样一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达成新的平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教师不调整教学的视角往往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说,了解学情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发现学习难点,并能够准确地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
再谈一谈分析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到何种程度,教学效果才有可能达到相应的程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水平可以充分反映出教师的学养。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主要要思考“为什么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的核心是什么”等。可以有所侧重,就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用字母表示变量”。对教学内容的解读,还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例如不同年级中安排的《确定位置》应该怎样把握教学的“度”,让学生经历从一维到二维、从经验描述到数学描述的过程。通过不同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实现从认识图形特征到掌握方法自主探究图形特征的转变。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既要深入地分析课时内容,也要通过通读教材达到用系统的、联系的眼光把握教学内容。
问题2:以学定教中的“教”要关注哪些方面?
“教”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但不意味着迁就,要立足儿童的现实,促进儿童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具体的,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郑毓信教授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即使是通过相互合作)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所建立的知识或已有经验的局限性,更不能自觉地去设定学习的目标,并自发地形成更为合理的思维方法或建构起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类似“除法的认识”“认识小数”的概念教学,教师就应当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而像“小数加、减法”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即便在一节课中,哪些是需要讲授的,哪些是自主学习的,都需要教师确定好教学方向。如“倍数和因数”中相关的概念是需要讲授的,而怎样找一个正整数的倍数与因数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都说“教有法而无定法”,不过要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先要达到“教有法”的要求,能够恰当、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再就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的实际状况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确定学习的次序。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每个教学环节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都需要根据学情作出精心安排,做到便学利教,这需要教师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而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但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胜任的。
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着眼“四基”的落实。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至于这些活动是否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在独立学习、同座合作、四人小组合作之间灵活地转换。特别的,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即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更进一步,从学习活动的社会性质思考,教师还应当努力构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包括积极地发表见解、充分地交流(交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倾听)、提出质疑以及作出评价。
“教”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隐性向显性过渡,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自觉地监控实施并及时调整。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缺乏反思的数学活动很难实现从经验到理性的过渡。尤其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也就不能囿于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答案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某种规律。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教学还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如果说以学定教中对“学”的分析是偏向技术层面的话,那么以学定教的“教”更多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简单地将“教”确定在讲授知识、形成技能或者笼统地将“教”描述为教学方法,都不能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精神。只有从顺应儿童、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将每天的教学行为与儿童的长久发展建立联系,才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延伸阅读
1.《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郑毓信,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数学教育心理学》(曹才翰、章建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戴尔·H.申克,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