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23:02: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乐自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振冲碎石桩;技术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采用振冲碎石桩来加固松软土地基,这样可以形成复合土体或者符合地基,能够有效的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能有效防止地基的沉降,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结合乐自高速公路的具体工程,对振冲碎石桩施工的工艺进行较全面的探讨。
二.乐自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乐自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汉源-乐山-自贡横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川南乐山、自贡两个较大规模城市的重要通道,该横线高速公路先后与纵向布局的乐宜、内宜高速公路以及规划的仁寿经沐川至新市联络线相交,可实现多条高速公路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联系,并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相接,对完善四川省和区域高速公路网、增强川南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加川西南地区出省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乐自高速公路工程七合同段由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本合同段位于荣县境内,跨越来牟、长山两镇。本合同段内含长山互通区一处、长山停车区一处,主线全长为8.98公里。软基处理面积9.3万平方米,塑料排水板8.3万延米,碎石桩3.5万延米,换填砂砾石2.8万方。在整个工程中存在大量的软土地基,处理这些地基都是采用振冲碎石桩法来加固地基的。
三.软土地基的力学特性
我们所说的软土主要有几个特点:透水性比较小、可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十分低,软土主要以散泥土质为主,其主要是在流动较慢的河流中,或者湖泊中沉积,之后由于生他作用而形成。这种土质的天然空隙要大于1,而压缩性系数则大于0.05平方厘米没千克。它的不排水性抗剪强度则小于30 kpa,如果其天然孔隙比大于1.5那么就成为了淤泥,当其天然孔隙比处于1和1.5之间时则为淤泥质土。在软土中含有大量的饱和水,其土质可能成流塑的状态,这种土质最主要的特质是强度低、透水性小以及压缩性高。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十分差,其承载力不足,很容易发生沉降,致使工程遭到破坏。
四.振冲碎石桩的加固原理
如下图所示,按一定间距排列打了许多桩体的土层称“复合土层”,由复合土层组成的地基称为“复合地基”。如果软弱土层不太厚,桩体可以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直达相对硬层。如果软弱土层比较厚,桩体也可不穿过整个软弱土层,这样,软弱土层只有部分厚度转变为复合土层,其余部分仍处于天然状态。
1.当软弱土层比较薄时的加固原理
当软土层比较薄时,这是桩体就可以直接被打到比较硬的土层,这样就可以集中桩体的应力作用,我们知道桩体的压缩模量要大于软土的压缩模量,困而通过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外加压力随着桩、土的等量变形会逐步集中到桩上去,从而使软弱土负担的压力相应减少。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减少了其压缩性,这样就可以使软地基加固。
2.软弱土层较厚时的加固原理
如果遇到的软土层比较厚时,这是桩体是不可能达到硬层深度的,也就是相对的硬层和复合土层不相接触时。该垫层把荷载引起的应力向周围横向扩散,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减少了其压缩性,这样就可以使较厚软地基得以加固。
五.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分析
1.处理范围
首排碎石桩距基础外缘60cm,处理长度为基础外缘50 m,第一个20 m段碎石桩间距2 m,第二个20 m段碎石桩间距2.2 m,第三个10 m段碎石桩间距2.5 m,碎石桩处理宽度为坡角以外0.5 m。每米碎石用量为:π×(0.8×0.8÷4)×1.35=0.678 平方米。填料可选用天然级配,但不能采用单级配料,含泥量不超过10%,粒径为20至50mm。
2.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如下表:
3.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工艺流程如下:地上地下清障、地面整平;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垫平、调平;闭和桩尖垂直对准桩位;启动桩锤沉管;沉管同时喷水造孔;沉到设计深度;清孔;留振10—20s拔管;反插至密实电流;成桩;移到下一根桩。
(2)施工工艺
①放线,碎石桩按正三角形布置,测量人员根据图纸段落处理宽度及处理长度放出区域控制桩,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照图纸桩距逐点测定桩位并用长竹签做好标记,施工过程别注意桩位标志。
②定位,移机到达指定桩位,闭和桩尖垂直对准桩位,其偏差不大于5cm。用枕木基本垫平桩机,然后调整支腿桩管垂直地面,桩身垂直偏差不超过1.5%,施工中质检员进行认真现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③造孔,启动供水泵及振冲器,待振冲器下端射水口出水的水压及水量达到工艺要求时启动振动器,使振冲器以0.5m/min至2 m/min的速度在土中徐徐下沉,造孔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振冲器处于悬挂状态,以免造成斜孔。当造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将振冲器提出孔口,再放至孔底,往复2至3次,使孔口泥浆变稀,清除孔内泥土,保证填料顺畅,减小桩体含泥量。
④成桩,成孔后将振冲器提离孔底30一50 cm,在孔底留振10—20 s后拔管,拔管速度控制在0.8—1.2 m/min,每次填料厚度不宜大于50cm,将振冲器下放至填料中,进行振密。这时振冲器一方面将填料振密,另一方面使填料挤入孔壁的土中,从而使桩径过大。随着填料的不断挤人,孔壁土的约束力逐渐增大,当约束力与振冲器产生的振力相等,桩径不再扩大时,继续振密,振冲器电机的电流值迅速增大,当电流达到密实电流时认为该深度的桩体已经密实。桩体密实电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五.结束语
乐自高速公路对完善四川省和区域高速公路网、增强川南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加川西南地区出省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施工的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本文就以乐自高速的软土地基处理为背景作了简单的阐述,具体的介绍了施工的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振冲碎石桩加固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需要行业的专家以及施工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技术不断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黄维章 振冲碎石桩在加固软基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2期
[2]赵进坤 振冲碎石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水运工程》 PKU -2001年7期
[3]黄中华 袁际萍 探讨振冲碎石桩在软土坝基处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0期
[4]王本炜 赵亮 浅谈振冲碎石桩地基加固中的管理与应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1期
[5]林文庆Lin Wenqing 振冲碎石桩技术在软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福建电力与电工》 -2000年1期
[6]柯涛 李应祥KE TaoLI Ying-xiang振冲法碎石桩技术在鲁基厂水电站大坝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四川水力发电》 ISTIC -2009年5期
[关键词]凤凰大桥 软土地基 工程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26-2
0引言
广州市南沙区凤凰一、二、三桥工程连接南沙区黄阁、灵山、横沥和珠江管理区,位于南沙地区发展规划的中部组团,是连接黄阁、灵山半岛、横沥半岛以作珠江管理区的重要通道。路线总长7.4651km,其中桥梁总长约5.735km,道路长约1.730km。本项目是构成环大南沙“中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图1:地理位置图。
1地质概况
本标段地处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地面标高约3.67~8.60m,河床标高约-10.30~1.20m。
路线途经地区及其附近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第三系和燕山期花岗岩,其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沿线地表,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灰色,灰白色或褐黄色等淤泥、淤泥质土、粉细砂,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卵石、亚粘土等组成,厚度较大,约18.5~46.8m。(2)岩浆岩(γ52(3)):燕山三期花岗岩和时代不明小型石英斑岩体。在珠江三角洲平原区以残丘或部分台地及隐伏岩体产出。
上述第四系、燕山三期花岗岩为本路段主要地层岩性。
2凤凰大桥地区软土性质特点
凤凰大桥施工沿线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土,沿线软土主要由第四系沼泽相淤泥(层号为3)、淤泥质亚粘土(层号为3-1、6-1)及淤泥质粉砂组成,以淤泥及淤泥质亚粘土为主。根据勘探资料,对软土分布及赋存状态分类统计列表如下:
2.1软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2静力触探及十字板剪切成果统计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不难发现,本项目的软土分布广泛,赋存厚度较大,具“含水率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透水性差”等特点。
3凤凰大桥沿线地质施工建议
本区域主要由桥梁、辅道路基工程工程构成。本标段全线地貌类型为平原,地处于平原松散岩组工程地质区。工程施工沿线广泛分布软土(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砂),巨厚层软土对辅道路基工程及构造物场地稳定性有所影响。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妥善处理,会造成地基失稳,使公路桥梁出现道路沉降,缩短使用寿命,影响桥梁安全。
第四系覆盖层中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软土,本标段范围连续分布有软土层,对一般路基建议采用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超载)预压进行处理,对桥台软基,建议采用粉喷桩或CFG桩进行处理。
4具体施工方法说明
4.1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辅以堆载(超载)预压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辅以堆载(超载)预压即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堆载(超载)预压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堆载(超载)预压法是排水固结法中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因为饱和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孔隙中的水被慢慢排出,孔隙的体积慢慢地减小,地基就会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减退,有效应力逐渐提高,地基土的强度也在逐渐增长。根据固结理论,粘性土固结所需时间和排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土层越厚,固结延续的时间越长。为了加速土层的固结,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土层的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以减少排水时间。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和砂垫层就是为此而设立的竖向排水和水平排水垫层。堆载是排水固结法的加压系统,它使地基土的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堆载(超载)预压法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定位要准确,砂井垂直度要好,这样就可确保排水距离和理论计算一致。(2)砂料含泥量要小,这对小断面的砂井尤为重要,因为直径小,长细比大的砂井井阻效应较为显著,一般含泥量要求小于3%。(3)袋中砂宜用风干砂,不宜用潮湿砂,以免袋内砂干燥后,体积减小,造成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缩短与排水垫层不搭接等质量事故。(4)聚丙烯编织袋在施工时应避免太阳光长时间直接照射。(5)砂袋入口处的导管口应装设滚轮,避免刮破砂袋而漏砂。
4.2粉喷桩处理法。
粉喷桩也称加固土桩,是属于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方法中的一种形式。它是利用石灰和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中的主剂,采用预制的搅拌机械将软土和粉体状固化剂进行就地强制搅拌,通过利用软土和固化剂二者之间产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反应,使软土形成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增强软土硬结程度,保证软土的整体性和水稳性。在高速公路施工中,一般在淤泥土质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路段中使用较多。通过固化剂对软土的作用,解决软土地基的易沉降问题,粉喷桩法最适用于加固各种饱和软粘土。粉喷桩加固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通过搅拌使水泥和土发生水解和水化反应,形成水泥水化物而构成凝胶体,使土团凝结而形成整体稳定的结构。
4.3CFG桩处理法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即cement fIying-ash gravel pile)。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与基础连接,对于软土层地基来说,CFG桩复合地基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在荷载作用下,其桩顶应力比桩间士表面应力大。CFG桩可将承受的荷载转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了桩间软土承担的荷载。在采用CFG桩处理办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冬期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必须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2)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对满堂布桩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对条形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25倍桩径,对单排布桩桩位偏差不应大于60mm。
5结束语
软土分布广泛,赋存厚度较大,具“含水率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透水性差”等特点,对一般路基工程,上文提及了有效的处理办法。对桥台软基,CFG桩处理或粉喷桩处理可以解决这一软土施工难题。同时建议路基及桥台软基处理宜同步进行。当工程进度一旦受到软土结构影响时必须马上联系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处理,不要盲目采取措施,影响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沉降沉降量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在高速公路的路堤建设过程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施工组织及安排并保证路堤的稳定和实用,需要对路基的不同时刻沉降和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尤其针对以软土为地基的路基施工,路基实际土层的性质很复杂。软土地基在其顶部荷载及重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基础沉降。沉降量是指地基土经压缩变形达到固结稳定状态时的最大沉降量,称为最终沉降量。软土作为一种特殊工程材料,土体本身性质变异性较大,特性复杂,而且取样时容易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数值方法,其本构模型存在的缺点已有共识,如参数的取得、影响因素和破坏准则等,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计算方法是能够令人信服的。但是通过现代的预测理论进行分析,根据实测资料或者模拟实验数据推算沉降量以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已经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此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经验公式法
土体的压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在室内模型试验时观测到,而且在实际工程中也可以通过观测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得到。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处理沉降实测资料和试验数据,有助于准确和预测沉降,从而使后期施工组织安排到达最优化。目前常用的经验公式法主要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对数曲线法、抛物线拟合法、三点法、星野法、沉降速率法等等。
(1)指数曲线法模型
指数曲线法是假定沉降的平均速率以指数曲线的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此法认为曲线
——约呈折线型的三段直线,其经验公式为:
(1-2)
在——直线上选取两点(,)和(,),使其满足,代入式(1-2)即得,由此可求得最终沉降量为:
(1-3)
式中,——对应沉降曲线拐点处的沉降值;
——对应沉降曲线拐点处的沉降速率。
(2)双曲线模型
该法认为沉降-时间关系符合双曲线式(1-2),若沉降过程观测历时较长,在沉降趋于稳定的后段取点计算,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8],但在曲线前段应用时便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正是因为这点,冯文凯等又提出了修正的双曲线法。
(1-4)
式中,——参数;
其他变量含义同(1-1)。
另外,双曲线式通过坐标零点,对一级加载情形,可把沉降时间关系起点定在处,即施工期的一半处。
2、Asaoka法
该法是由日本学者Asaoka在1978年提出的,又称图解法。是依据某级荷载作用下现场实测的个沉降值,然后再以为坐标系绘出个数据点,其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数据点基本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该直线的斜率为,与轴的交点纵坐标为,其延长线与线的交点即为本级荷载下最终沉降量(图1):
(1-5)
式中,——与所选取的时间间隔有关的两个系数。
图中的直线关系只有当土体行为完全符合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假设才能存在。
该法可以作为路堤最终沉降量的一种简便的预测方法,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利用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推算值。其次,还能够对是否已进入次固结阶段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次固结沉降推算。但此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最终沉降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时间间隔,对主次固结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
图1 Asaoka法预测最终沉降示意图
Fig.1 The schematic of Asaoka method to predict the final settlement
3、灰色理论法
由于引起地基沉降的因素太多,用理论方法计算最终沉降量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性和地区性。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双曲线法拟合出来的沉降量结果偏大,而指数法拟合出来的结果偏小等。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也在采用灰色模型解决一些沉降问题。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数据进行累加处理,使数据序列的随机因素影响淡化,从而提高数据序列的内在规律,再将数据序列建成一个具有微分、差分、近似指数规律兼容的灰色模型。利用灰色模型(GM)预测对数据没有严格要求,而且灰色预测是一个动态的预测,可以根据新增加的数据相应的变动模型,而计算程序不用改变,这点正好适用于软土路基的信息化施工。
灰色理论预测是以已知单位时段内的沉降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来获得地基沉降的变形规律,从而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石世云等研究了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将单点的MGM(1,1)模型扩充为多点的MGM(1,n)模型,通过沉降实例分析证明,MGM(1,n)模型精度高于分别单独使用单点的MGM(1,1)模型;曾超等把灰色模型的路堤沉降预测结果和双曲线法的预测值分别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灰色模型沉降量预测值和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4、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一门新兴的信息处理系统,已经在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模拟生物脑神经系统的一种计算机处理模式,由一系列简单的高度互联的处理单元组成。其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对于外加的输入,是以并行的、非确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它在复杂非线性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建模能力和对所提供数据的良好拟合能力。
在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中,分层总和法虽然计算方便但其计算精度不高;数值计算法理论上虽然严谨,但是模型参数的取值是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的关键,且对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推广起来比较困难;经验公式法主要是基于地方经验,且存在着取点位置等带来的一些误差。而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充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基于路堤沉降的实测或者试验资料,对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土工结构直接建模来预测路堤的沉降量,这样能够更好的反映软基路堤的沉降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志亮. 软土路堤沉降预测和计算[D]. 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2]张诚厚, 袁文明, 戴济群. 高速公路路基处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陈祥福. 沉降计算理论及工程实例[M]. 科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市政道路; 软土路基; 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在软土地基上进行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地基处理技术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型实用的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就市政工程而言,由于工期紧、施工场地狭窄,同时还要维持既有道路交通正常运营等原因,软基处理较市政公路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有隔离墙、桩网复合地基、塑料排水板、湿喷桩(粉喷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轻质路堤等等。论文重点针对几种常见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软土路基危害
软土地基危害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基层和面层及道路的使用寿命。如果基层位于软土路基上,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土有可能挤入软土层,降低了路基的荷载强度,打破路面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又因土质含水量过高,很容易形成翻浆直到对路面的破坏。若软基面积较大,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强行施工,在使用过程中,路面很容易产生开裂,下沉、翻浆、下陷或位移等危害,不仅影响到正常的道路交通,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技术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道路施工中,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其他因素认真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路基处理技术。目前,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论文首先阐述粉喷桩的定义及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并重点对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喷粉搅拌桩是通过特制的机械深层搅拌机,沿深度将固化剂水泥粉或石灰粉等与软土地基强制就地搅拌形成的水泥土桩。由于使用的固化剂为干粉,能充分吸收软土中的水分,对含水量相对较高的软土来说,效果比别的方法更好:相对其它加外掺剂的地基加固方法,粉喷桩所使用的固化剂较少,也不会出现地表隆起现象。施工地段施工前应进行清表处理,低洼地段应先用土填平,再进行粉喷桩的施工。粉喷桩的施工工艺为:粉喷桩机就位搅拌下沉至桩底钻头反转喷粉提升至距地面30cm处停喷复搅至桩底钻头反转提升至地面关闭粉喷桩机移至下一桩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粉喷桩测量定位要准确,桩机就位后,一定要进行水平调整,以避免施工中桩径倾斜。
(2)由于粉喷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试验桩的施工工艺以及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桩机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灰压力、水泥用量、喷灰时间、复搅速度、复搅深度、复搅时间。
(3)因粉喷桩属地下隐蔽工程,其主要工序均在地下进行,无法直接监控,因此其成桩的质量多采用间接的方式来加以控制。其控制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喷粉时间、停粉时间、水泥喷入量、钻杆的提升速度和搅拌速度及二次搅拌工序中的复搅深度等。
(4)为了保证桩体的整体质量,钻头钻止设计深度后,应有一定的停滞时间,以保护水泥到达桩底;整个制桩过程中,要确保边喷粉、边提升连续作业,如出现断粉,应及时补喷,且补喷的重叠长度不能小于1m;喷粉过程中,对电子秤的变化显示、钻杆的提升速度和搅拌速度应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段的喷粉均匀。
(5)施工质量的检测:用钻孔方法连续钻取粉喷桩桩芯,切割成试块做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其强度。由于桩的不均匀性取样易于破碎,且钻取桩芯深度受限,使其代表性及可靠性受到影响。另外,可以反射波动测试法、动态测试方法测试,目的主要是桩身质量完整性,对桩身质量的判断主要是根据桩身反射波形来判断桩身的质量、桩身材料、连续性、均匀性及推定桩身强度等情况。
2.真空预压法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2.1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开工前应做基准点交接,并对轴线和标高进行认真复查,做好原始记录并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严格按建筑地基处理施工分项工艺标准及设计图纸要求施工,认真执行各项隐蔽预检制度,各分项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组织下一道工序施工,隐蔽及中间工程验收在工程项目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报请工程师、质检站共同参加复检验收,合格后,组织工程施工隐蔽记录和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国家规范标准及市政府颁发的规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认真做好施工中的跟踪检查和技术交底工作。
(3)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材料试验报告确认后,工程队方可使用;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技术参数,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施工所用材料由专人负责验收,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4)测量放点人员对项目技术负责人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及平面控制点检查无误后,进行场地高程及平面控制测量并进行标识。
(5)技术负责人对工艺流程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技术员对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在《平面布置图》上予以标识。施工人员严格按技术要求施工,把好每道工序关,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及施工日记。严格计量制度,并做好记录。
(6)施工前工长必须向施工班组作全面技术交底。施工中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7)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缺陷和质量事故,应及时上报,不行随意处理。
(8)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制度,把上道工序的质量隐患消除在下道工序施工之前。
3. 强夯法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3.1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因为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重量减轻;落距未达设计要求的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夯击能。
3.2 校核夯点放线,因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故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进行布置。对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对办公楼和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夯点,一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点;对工业厂房可根据柱网来布置夯击点。
3.3 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所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4 在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其间隔时间可根据土的性质而定,时间越长,强度增长越高。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1—2周;对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4周。
结束语:
软土地基是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建设速度和道路建设完成后的使用寿命。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改善加固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和地基的承载能力,是保证我国市政道路良好建设及运营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路基;填筑技术;要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ce, based in highway's construction revealed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s a highway basic bearer, subgrade filling technology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Paper tests of the main points of subgrade filling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Filling technology; points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高速公路的路基是公路建设的基本载体,具有重要意义,而路堤的沉陷、沿基地的滑动以及边坡的下滑会直接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养护安全,因此在路基填筑的时候,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主动消除在路基填筑中的安全隐患,保证路基填筑的高质量完成。
二、路基填筑技术要点分析
(一)路基填筑前的技术准备
在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多种路堤隐患进行预防和排除,在填筑之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准备。
强化实地勘察,复审填筑图纸
路基填筑之前,须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般路堤在自重压力之下软土基地的承载量以及沉降量的大小,如果路堤承载量不足将导致路基失稳或沉陷。因此监理方应在对填筑路段加强实地勘察,对图纸的地质资料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的负荷程度进行仔细核对,对设计图纸上的导线点、水准线进行认真核定,抽查路基边桩、中桩的测量放样与设计标准的吻合度。
路堤基地的具体处理工作
由于对基底的认识程度不够,施工方较易忽略基底表土的处理,车辆的荷载若超过路堤承载量则会在天然地基的上土层发挥作用,因此在填筑时路堤和天然地基上部的土层应压实。在对第一层路基填筑时,要清除草皮、树根,清理完成后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路堤基地进行压实,如遇洼地、池塘等地,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换填、排水、抛石等处理,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3.实验公路路段
部分路基填筑技术人员常常会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压实路基,但是由于使用的压实机器和公路填料的机器有所不同,则会在公路工程中出现不稳定的前期压实质量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公路填筑之初,应提前完成路基试验路段的实验工作,对实验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做好过程监督,以及正确处理实验路段的报告结果,确定出压实的遍数、压实使用的机械以及压实的方案等。
(二)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要点
1.土方路基填筑技术要点
(1)填筑作业可使用分层平铺的方法,即保证每一层的路基铺厚度小于30公分,铺设每一层填料时其宽度应大于每层路堤实际设计的宽度,确保在对路基的修整以及刷坡时路堤四周能够保证充分的压实度。
(2)在填筑土方时,须将填筑材料均匀地平铺于路堤实际宽度的表面上,再利用平地机进行平整,然后做出横坡。
(3)在进行路基压实时,目前普遍使用的都是吨位较大的压路机,路基碾压效果较为明显。路基填筑规范明确规定了高速公路的上层路堤(道路路面的底面下80cm至150cm处)的压实度须超过95%,其他等级公路的路面铺设的压实度也要按照高速公路的标注来进行规范,如西部地区某一国道的主干线二级公路在进行施工时,其路面的设计标高于高级公路路面,所以,其按照一级公路验收标准得到了验收。
2.软土地基的填筑处理技术
在进行公路路基填筑的工程时,一个较为重要的土工问题为软土地基的沉降,因此在路基填筑时应对地基沉降进行分析,加强对软土沉降量的估算。由于软土本身较为复杂,在实验室以及物理力学模型中得出的计算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目前无法准确对软土地基的沉降做出正确的估算。
地基沉降的原理和成因较为复杂,路基填筑施工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地基沉降问题。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有限元应用的技术得到较大应用,在此基础上,路基填筑施工中复杂的计算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有限元的计算程序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因为这一方法直观简单,因此被多数技术人员所采用。
3.强夯法处理湿陷性路基技术
如果路基的土质结构出现疏松、地下水的水位埋深程度较高、路基地面的上部土层有轻微至中等失陷性、地基在遇水后会产生轻微的湿陷等工程问题,都会引起公路路面的沉降,这种情况下通常会采用强夯法来处理湿陷路基,减低路基完工后沉降的可能性。
(1)强夯法标准
路基填筑技术中强夯、终夯的标准为:全副满夯的夯击能量通常是700KN·M,锤印搭接D/4进行持续夯击。主夯点的夯击能量应通常是1000KN·M,每一夯点进行七次夯击,这一过程中须确保最后两次夯击的平均下沉量要小于50米。夯坑四周不能出现过度的大隆起,要注意夯坑太深会导致提锤困难。
(2)强夯法的夯击顺序
以某一高速公路的路基填筑为例,该路段的施工路段是难粘土,土质中含有20%至21%的自然含水量,这一数值接近最佳含水量。在进行试验施工前,一般先对主夯点放样;监理方验收完成后,进行主夯夯击步骤;主夯夯击完成,将夯坑四周的土推入夯坑填平,在主夯的夯点间设置副夯点,监理验收;接下来对副夯夯击;以上步骤完成后即平整场地,满夯的夯点放样;监理验收完成后满夯夯击,最后对场地进行整理。
(3)强夯法的操作步骤
①清对施工路基现场进行清理、平整,将地面、地下或者高空的障碍物进行清除;
②进行施工放样,对首次强夯的夯点进行标注,计算出地面的相对高度
③准备好强夯的机械机组,将夯锤与夯点对齐,保证二者间的偏差小于150mm;
④将起吊夯锤起吊至设定好的高度,自动脱钩保证夯锤的自由落下;
⑤放将吊钩放下,测量高度,一旦夯锤歪斜,应将坑底进行及时的平整;
⑥再次重复夯锤的自由下落以及平整坑底,以夯击标准为依据完成每个夯点的夯击步骤,按规定进行多次夯击;
⑦完成所有夯点的夯击后,用推土机推平夯点,将场地进行平整、清理,做好地面标高的记录;
⑧按照路基填筑要求完成全部夯击,将施工场地的表面土层夯实,对强夯后的场地高程做好记录。
三、结语
总之,公路路基填筑的隐患成因各有不同,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要加强对其技术上的应用和探讨,确保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路基填筑工作。在实际工程中,应因地制宜灵活利用路基填筑技术,加强对填筑过程的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填筑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少忠.不同路基的填筑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2006.
[2]黄锦木.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质量监理要点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关键词】大面积填土;地基沉降;超固结土;沉降观测
0 引言
地基沉降一直是土力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一直困扰工程界的一项难题。自1923年Terzaghi提出一维固结理论[1]以来,地基沉降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1936年Rendulic又将Terzaghi的一维固结理论推广到二维和三维情况,得出Terzaghi―Rendulic固结理论。1941年Boit以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的假定条件,从弹性理论出发导出了三维固结理论方程。1967年Gibson等人提出了一维有限非线性应变固结理论[2]。土的固结理论主要用于解决任意时刻土的变形,工程中计算土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使用最普遍、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分层总和法。1936年A.Casagrande将压缩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从e~P曲线改为e~lgP曲线,并根据后者发现了寻找前期固结压力Pc作图方法[3],后期学者根据这一理论推导出考虑土体应力历史影响的一维沉降计算公式。本文正是利用这一公式,采取分层总和法计算大面积填土下超固结土的沉降。
1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长春龙嘉机场位于长春市约21公里处,长吉高速公路北侧,交通方便,其行政辖区为九台市龙家堡镇,拟建T2航站楼场地地貌单元为波状台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较平坦。设计室内地坪的绝对标高比现有场地高出约6m,为高填方区域,且填土范围广阔,为大面积填土。室内地面的使用荷载约为15~20kPa。由于工期紧张,预估填土后原地面的最终沉降量和沉降固结时间就成为了决定上层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案的关键问题。
场地处于相对稳定地段,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等效剪切波速Vse=164~181m/s,为中软土,覆盖层厚度约25.5m,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土层均匀、稳定,层面坡度小于10%,为均匀地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下稳定水位8.8m,地基土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1.6m,③层粉质黏土冻胀类别为弱冻胀,④层粉质黏土冻胀类别为冻胀。
场地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上部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apl)冲洪积地层,下伏为白垩系下统(K1q)泉头组的红褐色的泥岩及砂岩,具体地层分布见表1:
2 沉降计算分析
现场采用钻探设备取原状土样2108件,根据场区地层分布规律划分地层,充分考虑了取样、试验操作等因素对测试成果的影响,认真筛选土层测试、试验指标,剔除明显不合理数据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标准值等统计指标,各土层参数见表2。
根据先期固结压力判别场地土的压密状态,见表3。
由表2可知本场地土属超固结土(OCR>1),假定大面积填土厚度6m,道面荷载20kPa,上部填土与道面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为无限大,对计算土层各个深度点所产生的平均附加应力相等pz=20×6+20=140kPa。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地基沉降量按考虑应力历史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粉质黏土层下为中砂、粗砂层,连续性、贯通性较好,按双面排水考虑。对第②层耕植土做清表处理,各土层按时间节点的竖向固结度及沉降量见表4。
由计算得知,土层最终沉降量为19.5cm,加载3个月的沉降量为11.3cm。
随后我们在场地内进行了沉降观测试验,填土高度约7.0m,填土过程持续2个月完成,后续观测持续至4个月,期间共观测36次,沉降监测点共埋设5个,填土范围中间1个,其余4个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间隔中心点15米埋设,沉降监测点距离填土边缘不小于20米。通过对数据整理分析,剔除粗差后,稻萁峁符合精度要求,观测结果可靠。累计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见图1。
由图中可看到,各观测点最大沉降差1.6mm,无不均匀沉降出现。开始填土的一个月期间,沉降持续发展,沉降速率约1.64mm・d-1,填土1.3-1.8月沉降速率最大,达2.76mm・d-1,然后沉降速率减缓,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从开始填土到沉降3个月,沉降量为10.6cm,这与理论计算得出的3个月沉降量11.3cm非常相近。但理论计算最终沉降量为19.5cm,由观测试验得到的最终沉降量经拟合分析预估为12cm,存在一定误差,分析原因是土层参数统计和观测数据初处理拟合引起的弱化[4]。但从总体分析来看,此次沉降理论计算值还是与实际较吻合的,为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提供了比较贴切的设计依据,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大量原状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比较准确的土层参数,利用超固结土沉降计算公式对场地进行了沉降计算,并与实测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填土三个月的沉降数据是比较符合的,从长期效果来看存在一定误差,这与理论计算参数的选取和观测数据初处理拟合误差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从总体来看,沉降理论计算值对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提供了比较贴切的设计依据,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对类似大面积填土下超固结土的沉降计算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2-88.
[2]折学森.软土地基沉降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5-66.
论文摘要: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地基基础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基基础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根基,所以其施工质量的难题也会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随着社会的继续前进和发展,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停地提升,为有做好了工程建设中地基施工的建设,才气可行地包管工程建设的质量。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设计和架构日新月异,在满足人们的行为所需的并且,也给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既然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在人们强大的想象力下被建造了起来,可是每个建筑物都少不了—个重要的工程施工,那便是地基工程的施工,它是建造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份,它的施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完缺。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便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常常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一样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为有增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办理,才气切实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 现在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咱们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大概是由于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妥,在需要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可以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假设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大概是防水、排水对策不到位,就大概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并且相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包管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相比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办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办理方的疏忽也大概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办理人员办理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3施工技术
3.1预压排水固结法
地基处理就是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3.1.1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被加固的土体表面铺设横向排水通道,在土体的一定深度内布置竖向排水通道塑料排水板,然后进行真空密封,利用真空负压,排出土体中的水和气,改变土体的三相结构,降低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提高有效应力,从而使土体产生沉降固结,改良了土体状况,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3.1.2堆载预压法是在布设完的排水通道的地基上分层施加堆载材料,进行正向施加荷载,使地基土体产生沉降固结的方法。荷载材料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可以选用土、砂或山皮土、山皮石等,按设计分级堆载到一定的厚度或标高,达到一定的固结周期后,卸载至设计标高整平。
3.1.3真空联合堆载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工艺是在正进行的真空预压密封膜上做一定的保护层后,在地基上分层填加堆载料,增大对地基土的施加荷载,把真空法和堆载法联合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被加固土体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此种方法处理完成后的地基承载力可达15t/ m2以上。
3.1.4真空预压法特别适用于低强度、高压缩性、高含水率的软弱淤泥土质、淤泥质粘土的地基处理加固;并且具有相对工期短、造价低、处理的整体效果好等优点。而堆载预压法加固期长、受季节性影响大和需要大量的堆载材料等特点,已逐渐被真空法所替代。特别是针对大面积围海造陆由吹填土形成的超饱和的软土地基处理,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优势明显已被广泛采用。 转贴于
3.2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
3.2.1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
3.2.2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3.3复合地基形成法
通过对被加固土体填充相应的材料,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一定的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同承载荷载,形成复合地基的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如:振冲法、砂石桩法、CFG桩法、水泥深层搅拌法、土和灰土挤密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在工程施工中,根据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地基承载力的特殊要求,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根据充填料的不同,其加固的机理是不同的。通过填充砂和石料深入土体,被置换或挤密,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把水泥粉或水泥浆、粉煤灰或化学浆液充填进土体,通过这些填加料与土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土体凝聚、胶结、固化来提高承载力。
3.4振冲法施工简介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工程建筑地基基础的原因多种各式,此中不一样原因所具备的特点与形陈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因分清主次原因,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层面上予以准确的诊断,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剑峰.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王秀华.浅析建筑地基施工中的事故及其预防对策[J].民营科技.
[3]刘金励.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j].建筑 技术,19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