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23:17: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选中图形,复制、剪贴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转。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设计,并分为四大块:不拼不知道、剪贴拼更妙、会拼才会赢、智慧大比拼,从而把知识点有机的串连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受兴趣,从而让他们始终在被课堂所吸引着。
整个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上台示范,让学生边操作边说,然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助手,适时点拨,加以引导、启发,培养创新。同时,我还充分调动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协作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文本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适合在微机室进行。比如一些篇幅较长经典古文,一些文笔细腻的抒情散文,一些说理论事的哲理诗歌等。它们要么是基础知识量大,学生需要很多的笔头练习,要么是诵读任务量大,学生需要不断的朗读、赏析、思辨,都不适合在微机室进行的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我在确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这节整合课时,充分考虑到这是一则消息,课文较短,生字生词较少,学生读写量不大;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这篇文章很有历史背景,学生对当时时局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对主题的理解。
二、把握语文的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其主体是语文课程,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设计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时,如果出发点是学校微机室的装备条件和自己掌握的教学软件特点,认为它们能干些啥,自己的课堂上就进行些啥,就特别容易为花样而花样,为形式而形式,容易忽视甚至不顾语文文本的特点,容易偏离语文的教学目标。语文课被信息技术喧宾夺主,成为信息技术课。学生成为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者,或者只是观看课件的观众———语文味严重缺失。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考虑到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其次再考虑到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微机室的装备条件和掌握的教学软件特点,并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学校微机室装备条件、掌握的教学软件特点,灵活处理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教学环节的进行方式和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使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充满语文味。笔者设计这一堂课之前,认真研究了这则消息的文本特点,确立了符合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练习熟悉了学校微机室的红蜘蛛电子教室软件,一共设计了引入激趣、目标展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质疑问难、整理笔记、小组合作、展示成果、布置作业九个教学环节。
三、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要充满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对程老师的定义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阐释。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王崧舟还说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和“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笔者认为,在微机室上的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师不能长时间让学生操作电脑,去完成一个又一个预设学习任务,甚至是充满信息技术操作难度的任务,而应该通过听和读,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探究、写作,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文体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认同与赞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的同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表现欲和创作欲。
四、合理设计信息技术难度,适度减少信息技术的操作过程
课前有同事建议,我们面对的都是农村来的学生,可能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应该把常用的搜索引擎和一些可能用到的网址罗列给学生,还要事先下载好一些资料,提供给一些不会网上下载资料的同学。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上课班级的计算机老师,同时调查了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之后,笔者果断舍弃了这些做法。同时对于后面的小组合作环节的“电子手抄报”,我事先准备了4个word版精美的电子手抄报模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感兴趣的方面,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办一张电子手抄报,传到教师机,在后面的“成果展示”环节展示给同学看。笔者觉得整合课要合理设计信息技术难度。难度太低,学生提不起兴趣;难度太高,课堂上也还得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影响课堂进度不说,也喧宾夺主。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合作交流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其他学科的评价可以通过试卷等方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评定,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操作上难度更大。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在评价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评价对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评价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时候,要强调其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要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评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好的方面要保持,不理想的方面要进行反思,找到改进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评价效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和质量,在评价中要避免单一化,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人员。要充分考虑和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客观的、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评价本人或本组的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的互评可以以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设计(修改、研究)思路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互评,可以开阔思路,提高鉴别和欣赏的水平,增强自信心,通过他评和评他有力地促进自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虽然减少了相应的评价工作量,但却达到了更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对于一项学习研究课题,允许有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评价标准,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64-06
英国哲学家洛克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理解为反思,百科名片中对教学反思的理解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理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不特意地强调百科名片中的“再”。这样,教学反思不完全是实践后再来认识、思考,而应始于实践前,并贯穿于实践全过程甚至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传播是教育传播的基本形式之一。为了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传播,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认识与思考,并对该过程中的相应要素、环节进行全面分析,精心设计。下面,笔者试着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探讨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的必要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反思,以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一、传播学理论提示我们课堂教学有必要进行积极反思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播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并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
图1所示的“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提示我们,课堂教学传播同样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信源(教师)、编码(教师将教育信息变换成符号并用相应的信号呈现)、信道(教学通道、媒体等)、信宿(学生)、解码(学生将接收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并解释成信息)、干扰(对传播信息和信号的干扰和歪曲)、反馈(学生在知能结构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七要素组成的带有反馈的双向的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且噪声干扰会出现在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各个要素。
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育传播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关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如“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积极的反思,不断地进行“调整再传送”。“实践的整个过程”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我们教学反思时需要综合思考和梳理的两个认识对象,最后还要把他们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二、从《天使飞翔》案例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传播作为教育传播的基本形式之一,我们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时就可以借鉴教育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将课堂教学反思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主要关注教育传播的连续动态过程,教学后反思主要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系统化理论知识等。
(一)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教师对整堂课的思考,并撰写出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从而解决目标、资源、策略及效果评价等问题。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对传播模式中的“信息”及“信宿”两个要素的分析。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因此,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应维度的教学目标是我们界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笔者参阅相关资料,认为可以这样综合地描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相关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有关软件和工具的操作,获得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和认知灵活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理解有关技术哲学问题、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实现“法律-他律-自律”的道德内化。
案例中,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引导层的概念及作用,并能在设计中合理运用;能够导入外部图片;掌握图形的分离;能将图形转换为元件;掌握制作引导路径动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圆路径、矩形路径、文字路径等的引导动画的制作方法;强化动画制作“先分析后制作”的意识,能应用引导层去实现一些动画效果,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剖析现实世界对象的运动,从抽象的运动轨迹到具体地在Flash中画出路径,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大胆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体会动画制作的乐趣,初步学会使用动画表达思想、呈现信息。
2.组织教学资源
组织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的信息量、教学信息源(对应于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确定信息”阶段),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等。
案例中,笔者是这样组织教学资源的。
(1)确定教学的信息量:基本信息是“动作补间动画、引导层、导入外部图片、图形分离并转换成元件”,通过网络机房相关设备能够将这些信息很好地传递。教材给出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对于认识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不局限于用铅笔绘制的开放路径,可以是图形的,如:圆形、方形、文字图形等,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将它们转换成不封闭路径来处理。
(2)弄清教学信息源:引导层、导入外部图片、图形分离并转换成元件是文字教材中可以得到的知识点,而引导路径的必备知识“动作补间”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补充的信息则由教师提供范例源文件或生成的影片、课件。
(3)所需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引导层、导入外部图片、分离、转换、引导路径动画原理、吸附到路径端点、路径调整、将封闭路径转换成开放路径等。
教学资源还可以是辅助教学的相应课件、范例、网络资源网址等。如本案例中就用到了如下的资源:范例“鸡宝宝过马路”文字路径动画、新华社摄影部图表室制作的“嫦娥一号奔月模拟动画”及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的网址(.cn/eschool/includes/zhuanti/flash1130/indedx.shtml)等。
3.选择教学策略
选择教学策略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选择教学方法,思考应用什么教学程序、采用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什么教学媒体(对应于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选择媒体”阶段),并确定具体的教学结构,如开头、过渡、结尾等。
在案例中,笔者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如下。
本节课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主要采用“模仿――提高”教学模式,穿插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以“飘浮的羽毛”视频?穴电影片断,教学媒体:配备音箱的计算机?雪引入,复习动作补间动画后直接讲解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学生初始能力: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接触过引导路径动画),由于学生对引导层很感兴趣,一般能顺利地模仿练习、较快理解引导路径的作用(引导路径动画基本原理并不难)。因此,可在知识的深度及宽度上加以拓展,通过新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铅笔绘制曲线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圆形、方形、文字图形路径的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所画的路径应该是不封闭的线,同时,在练习中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引导动画制作的步骤及要领,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最后,教师布置开放式的作业,应用优秀范例“鸡宝宝过马路”、“嫦娥一号奔月模拟动画”启迪学生思维(教学媒体:配备音箱的计算机),给学生设计空间,让学生利用引导层创设一个动画并在Flash中实现,以巩固知识技能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4.评价教学结果
反思通过什么途径检测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案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课堂练习是否顺利、完成情况是否良好、学生学习是否投入、合作探究学习是否到位,通过查看学生提交的课堂练习文件及课后作品等方式来检查教学效果及效率,重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着重反思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等阶段,关注课堂中发生的不可预料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信息对教育信息进行“调整再传递”。所以,教学中反思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课堂教学产生的噪声干扰,这就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效果,通过课堂提问、抽查练习等方式,捕捉相应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与他以往教学经验不符合的或在教学中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重新建构,并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案例中,笔者的教学中反思如下:
1.做好通道传送的提前检查,减少教学媒体可能产生的干扰,确保教育信息传送时信号的质量
课前,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媒体进行调试,如检查计算机机房中所有的计算机能否正常开机使用,教师机音箱是否正常发音,网络传输通道是否顺畅,网络广播是否正常,特别关注视频信息通过“天寓网络教室”传输时是否出现图像滞留,声音不同步等。笔者在调试中即发现了以前没出现的问题,“天寓网络教室软件”中近一半的学生机没能接收教师机广播,教师及时查看学生机,发现学生机终端登陆网络教室软件显示是正常的,于是重启教师机网络教室软件,问题没有解决,再重启教师机,一切如故,初步排除软件故障,试着检查教室中局域网用的集线器,各终端指示灯显示也正常,试着切断集线器电源,重新通电,终于所有的学生机接入网络教室软件并正常广播。利用网络教室软件广播进行视频播放时,发现视频有点不连续,通过调整网络教室中广播属性的设置,视频播放效果良好。通过提前的检查,确保教育信息传送的各个通道状况良好,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可能的影响教育信息传送信号的干扰,确保传送信号的质量。在我们普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背景下,课前对于教育信息传送的通道检查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一项教学常规工作。
2.关注学生对教育信号的接收与解释,对学生的感知、了解、热情和激情,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能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对评价反馈的关注,及时调节教学进度,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影片“阿甘正传”中结尾的“漂浮的羽毛”视频片断设置了一个体验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飘浮的羽毛”视频片断一出现,学生顿时便安静下来,教师适时地以亲切的语言提醒陶醉于影片美妙画面的学生注意观察羽毛飞翔的轨迹及特点,通过交流羽毛的寓意让学生认识到视频、动画同样是表达思想、传播信息的方式,两三分钟的视频及师生交流就让学生明确了动画也是要根据主题来创作的。
紧接着让学生欣赏本节课我们要做的练习范例――羽毛飘落到衣帽架动绘,要求学生自己试着画出羽毛飞落的路径,这时学生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来跟踪显示器上的动画的路径,并动笔在纸上描画,个别学生被教师请到黑板上用白板笔画路径时,其他学生都很关注地认真观察同学画出的路径,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从抽象的现实轨迹到具体地在Flash软件中画出路径。但是,在请学生到黑板上画路径时,教师连续请了三个学生,他们画的路径有所重复,并且没有一个学生画得完全准确,课堂上,教师对于这种状况缺乏敏锐的感知,这一环节花费时间过多。
明确了动画制作思路后,教师马上带着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导入外部图片素材作背景,对位图进行分离,转换为元件等,教师边讲边让学生练习,然后制作动作补间动画,教师演示讲解示范添加引导层、绘制引导线、调整元件到引导线上,一气呵成,使学生对引导动画的原理有了系统的认识。
播放动画,学生在观看时发现了问题,这时,教师连进一步进行完善的言语上的引导都省了。发现问题后,先留着,让学生完成引导路径动画后自己思考,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再讲解如何修改动画中还不太完美的地方,这时候,学生就能充分认识到魔术棒工具及修改舞台背景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技能有用,他们才会想学。
教学设计的前面一大部分环节就这样顺利完成了,本课要求的教学目标也基本达成了。后面的教学设计实施的具体程度就看学生学习进展程度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原理认识相对较好,但教师巡视中发现,涉及到具体的上机操作,个别学生操作速度较慢,大部分学生的操作完成得较好,但是和教师预先设计的环节时间安排不符,这个操作实践的过程花去太多的时间,导致没有太多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进一步探索教师补充的封闭引导路径转换为开放型路径等知识技能(封闭路径的另一种处理方法教材顺序是放在下一课学习)。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自己带过这一知识点,只是给学生指明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并通过播放具体实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如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显示路径,如何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显示路径等,课堂时间不足时就把这些知识的探究延续到课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最后,布置开放作业时,播放了一个相对精美的范例――“嫦娥一号奔月模拟动画”,这个典型作品范例是信息技术规范的集中体现,通过优秀范例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信息技术魅力,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向更高更深的方向探究。
3.缺乏对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敏锐感知,将失去良好的教育时机
在示范讲解制作完动画后,在观看播放的动画时,学生发现了问题,羽毛的白色背景色没有抠除,遮盖住了底下的衣帽架,不自然,其中一个学生以非常轻松自然的语言提了出来,教师面对这一没有预料的情况,没能做出审慎的处理,而是过于遵循自己的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的强烈需求,比较专横地说了句“先不管它,回头我们再来分析”,没有以积极鼓励的言语对学生的认真观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行赞赏,错失了一个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过程性评价的时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学生探索积极性的压制。
4.利用巡视辅导机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程度,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Flash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天使飞翔》一课的教学中,也还是有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教师在巡视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即刻认识到教学设计时的忽略。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认知、操作水平的差异,及时地做出弥补,在学生练习时,迅速地做好一些练习的中间过程文件,并通过相应的方式共享给学生,避免少数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因一步细节的处理不当或操作的遗漏而无法继续学习(Flash学习中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如果没有把握好,必然有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往下学),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操作得相对顺利,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请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辅导学困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这种小组相互作用的教学程序没能很好地使用,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课堂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动态教育传播过程,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把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虽然在案例课堂上没有出现比较特别的突发事件,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这就是对教师的课堂情境知识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地反思,通过机智、审慎地处理各种教学情境,积累课堂情境知识和解难题知识,锻炼自己逐渐形成教育智慧――“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主要是教学过程结束后的回顾性思考,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反思得与失、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及理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撰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整理零散的思维火花,总结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认识的实践性知识,从而提高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打好主要知识基础。
教学后反思我们可以主要通过评课研讨、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等方式进行。
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主要是教师个人进行的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等因素的影响,反思内容及程度可能有限。教学反思就需要跳出自我,积极地进行集体反思,通过集体听、评课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在《天使飞翔》课后,听课教师进行了相应的评课,开课教师虽然阐述了自己改造教材范例、重新安排知识点的原因,还是有教师认为最好把舞台背景、去除背景颜色等知识点放在前面,某种程度上也激励笔者对相关的理念进行思考,如:教学到底是教教材呢,还是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用教材教等。尽管在集体研讨中,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可能会比较尖锐,但往往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活跃,并会激起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升自己。
当我们在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且遇到问题感到困惑时,我们可以借助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文献,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书籍作为思考的后盾,以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的反思,学习别人教学理念、观点、成功案例,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将读思结合,让来源于实践的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最好就是能够把反思写下来,以写促思。整理零散的思维火花,系统化理论。零散的思维火花虽然容易捕捉,但是当我们要将它写下来时,我们必须再进行思考,通过书写教学反思促进理解教育教学理念,从而系统化理论知识。综观不少公开课、优质课任课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往往陶醉于教学过程中亮点的自我满足,而对于存在的不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单概括,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及成效未曾作出深度的思考,对于学生的创新思想行为也少有总结,更没能借助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再阅读、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撰写教学设计。在《天使飞翔》课后,区里要求开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在撰写过程中,需要对理念进行不断的思考,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以书籍滋养,教学反思才写得相对更理性、更深刻、更厚重。
案例的教学后反思主要如下。
1.整体反思
这是在2010年区组织的初中教师教学平行课研讨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笔者没有提前通知学生要上公开课,在上课前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上的补充辅导。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师生配合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相对较好。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流畅,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在学生的练习中也很好地突破了,教学设计中比较照顾到基础好的学生,在教材内容的深度及广度上作了较大的拓展,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弱的学生,实际操作跟不上,教师有所忽略,没有在课前准备一些中间过程文件,导致个别学生没能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了及时的补救,但还是显得仓促,在补救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时间。教学的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比较注重对学生练习文件及作品的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还有待加强。
2.对情境创设的理解――教学中可以创设体验型或任务型等不同类型的情境,但不管哪一种情境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创设了2~5分钟左右的现实生活中羽毛飞舞的体验型情境,教师特别注意到情境长短的适度,保证学生能“进得来、出得去”,避免学生被丰富的感知刺激所感染产生过于兴奋的情绪而不利于学习。教学中创设的是一个制作羽毛飘落到衣帽架上的真实的任务型情境,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知道羽毛飞舞的特点,配合学生刚被激发的跃跃一试的学习欲望,比较能投入学习。在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时,为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给出了相对精美的范例“嫦娥一号奔月模拟动画”,这个典型作品范例是信息技术规范的集中体现,也是信息技术魅力的全面展示,进一步激励学生向更高更深的方向探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展示有缺陷的作品,它可以直观化地展示错误操作的后果、集中体现学习及应用中的常见误区,是学生探究、改进和创新的起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照顾好被展示作品制作者的自尊。
3.对于教材的认识――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笔者认为,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但不必拘泥于教材,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把握教学知识点合理使用教材例子,结合实际,补充与变化。
本案例的文字教材是以制作“天使飞翔”动画来展开,而天使的飞翔,没有任何人真正见过,而且天使是何模样,甚至比UFO还神秘,如果教师直接用这个例子,无意当中也是暗示学生要凭空想像出这种情境,活动过程中还得利用“调整到路径”属性来让天使的基线自动调整到运动路径,选中了这个属性,反而使整个动画播放时相比于原来对象的平移更不自然了。有此疑惑后,笔者的做法是“把握教学知识点合理使用教材例子,结合实际,补充与变化”。结合实际生活,不用这个谁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天使,而是改用生活中常见的羽毛,制作羽毛飞落到帽子上的动画,这样学生有比较具体的经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实现经验的同化或顺应时相对就有个比较适合的情境。
(2)利用自上向下、逐步求精的思想,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关键词:反思;新课程;信息技术课
反思(reflection)是教授者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评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升教授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性的教学实践是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它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判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大教育家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发生的角度去认识反思性教学,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现笔者以自己施教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整体美化》为例,就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和调节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实践前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于实践前有备无患,谋定而后动?
此种反思是用以前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用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让反思成果成为一种实践应用。以往我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学后的反思,极容易忽略对所备课的反思。对备课进行反思,是教师用以前教学实践的反思,对自己所备的课再次查缺补漏、汲取和内化。
1.备课后应反思有否充分吸取了前面相关内容的课后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能否顺利的消化和吸收,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审美理念,本节课可以理解为几个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前面知识的巩固应用,在前面课堂中我反思学生实践不够,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在首位。实际上,技能训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熟能生巧。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对作品“美”的呈现。所以本节课通过课前反思,在实际上课中我先以多媒体为展示平台,让学生先欣赏几份比较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追求美,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思路
2.课后应反思有否准确分析和把握教学目标,使所备课能依照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存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在不同的课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有很大差异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三个目标是备课反思的一个重点。
如在上《整体美化》前,我分析和反思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美化多页文档的基本方法,了解“艺术型”页面边框基本效果及其设置方法,了解节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页眉和页脚的作用和设置的效果。
②技能目标:掌握设置“艺术型”页面边框的基本方法,掌握设置页眉和页脚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练运用前面已经介绍的文字修饰、段落设置、图片插入及设置、文本框的插入及设置等方法对文档进行美化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处风格;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追求美,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备课后应反思如何因材施教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教学策略。参考以往的老备课本我在备课时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策略。
对于第一种学习策略的设计,我在反思中发现,引入的思维比较平坦,上一个学年我任教的班级基础普遍比较好,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现在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贴近全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对新事物的求知欲。上述设计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度不够,不利于学生整体体验和感知。
于是我在反思后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策略的方案。
学生对生活中实例内容有一种新鲜感,动手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境非常方便,而且效果好,所以我主要创设了“上海世博会”这个教学情境,并贯穿课堂始终;再者选取两种类型的多份已经完成好的作品,能让学生对比,初步让学生形成运用“艺术型”页面边框和页眉、页脚可以美化作品的概念,陶冶“美”的情操,也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策略得到优化。
二、实践中反思――教师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交互过程中获得的。课堂中反思是最难的,一个经验不足的的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完成一堂课教材内容,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时会自我陶醉,所谓的课堂反思是根据所上课的实际过程,及时调正进度和教学方式。
1.课堂中的反思是对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从自我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使教师更好地起到主导作用
课堂中的反思是教学互动中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性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原认知意识,更重要的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在本课中有这样一个活动设计――观察两份不同类型的word作品(一件采用了“艺术型”页面边框和页眉、页脚,一件没有,其余均相同)。在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份不同类型的word作品,感受本次课题活动的要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堂课中的教学亮点,是教学智慧的结晶,蕴含着许多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功底。如果能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是很有意义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把亮点积累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是“节”的设置,“节”的概念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更不用说是学生了,如何引出这个难点呢?为了让有多个页面的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在实际中可能需要设置不同的“艺术型”页面边框,从而引出难点“节”。我通过演示操作提醒学生注意“本节”,然后讲解什么是“节”,它跟语文课文中的节不一样,在Word中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起分隔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节”,我展示保鲜袋,比喻可以把整份杂志看成保鲜袋,每个袋子就相当于是一个页面,设置节就相当于在下一个袋子开始处做上记号,有了这个记号,就把整筒保鲜袋分成了2部分、3部分……用“保鲜袋上的划线”来比喻“节”,巧用形象实例,轻松突破难点。用保鲜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节”的概念,分而不断,似连非连,既巧又妙。
3.通过上述的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权衡对原预设修改完善、取长补短、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步入高效循环之路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反思摸索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讲解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的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权衡,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意境和高度。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在实施课程的进程中,教师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要经常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质疑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只有具有质疑的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注重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随时依据新的教学标准做出适时调整,一定能促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考试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的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初步重视,一般来讲,条件允许的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初中、高中就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以后入学的高中学生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来入学。这门考试不仅仅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标准,它还改善了我们的教学,考试的最大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主要结合考试情况来探讨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当今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
1.认识不足。首先,很多学校的领导很难将信息技术老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等同起来,总是认为信息教师是技术人员,只是在设备维修的时候才想到信息老师,假如不是需要考试,那么这些学校很可能就不开设这门课了。
其次,信息技术的教师本身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就不足,我们教学不只是为了来应付考试,因此不能够考什么就教什么,假如这样的话,学习的知识很可能随着考试的结束而结束。根据课程纲要,我们需要教学生的有很多,需要让他们学会交流与合作,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需要拓展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于考试,无法跟语数外这类学科相比,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很多学生是不以为然的,他们只是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了一门过关学科,并无其他可言。
2.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纵观当今的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操作软件上了。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只是传统的任务驱动占据着主导地位,或者是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之后学生进行模仿,针对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会进行讲解,之后教师会再布置一个练习,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下来,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认真,同时学生掌握了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看起来比较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高速发展的今天。
3.忽视细节,操作不规范。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假如养成了不规范的习惯,那么即使是老师在临考试前强调了数遍,在考试的过程中也同样会犯下相同的错误,再加上受到了课时的限制。
三、改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分析
1.有效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构建。一般来讲,基本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及其基本操作等。第二是信息能力,需要能够快捷有效的去获取需要的有效信息,从而进行熟练的评价和批判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的去使用信息。同时,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是不能够缺少的内容,应该教育学生去正确地利用网络知识,应该避开不良网络的内容,主要去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接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指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来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上,使它的之间能够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教学设备、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更有优势,应该加强自身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专心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也应该去积极营造、鼓励课程资源整个的氛围,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从而实现共同教学的目的。
3.建立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体系。以前总是通过本学期期末考试或者是学业水平测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需要建立多种评价相结合的体系,使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使结果更加合理、具有人情味。在评价的制度上需要改变的只是由教师来评价的方式,可以让教师评价,也可以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教学反思;现状
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的教学反思是信息技术老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进行思考,提出符合高中信息教学实践的想法和建议。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一)教学反思广度和深度不足
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一般都集中在课堂教学方向,主要反思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而弱化了对学生如何学方面的反思。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虽然都谈到了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大多泛泛而谈,套用格式,深度不足,对有些问题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在教学反思的广度上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也仅仅局限于课后反思,缺少了对课前和课中的反思。
(二)反思方法单一
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经常只采用教学后记反思法,虽然这种反思方法不仅可以记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记录下来,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但也存在对其中一些过程印象模糊,个人主观因素较多的不足,导致反思方法过于单一。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较少涉及课堂实录反思法、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等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反思。
(三)反思经验交流少
虽然现在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多,但由于一般教师都是通过写教学笔记来进行反思教学的,日志写完之后进行共享的却不多,这种自我经验的叙述只是简单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效果不大。有些老师通过听课来进行教学评价,但热心听课的却经常是新教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共同进行教学反思的相对较少,而且进行听课也是本校内部居多,校际交流较少,更不用说与专家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了。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诸多学科中相对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该学科的教学反思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失去了进行教学反思的动力,虽然学校也要求教师要写教学反思日志,但是在内容、质量以及方式上并没有相关的引导制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经常只是一种形式。由于学校将参加高考的学科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此,当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并未建立起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机制。
(二)教师个人因素的缺失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是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当前有些教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而已,甚少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和钻研教学;很多教师的教学理论没有与时俱进,仅凭个人经验对教学进行反思,其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这样的教学反思意义不大。当今世界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紧跟时展要求,了解知识的更新。教师还要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价值进行更新,如果教师只是凭借着经验来进行教学反思,那么取得的收益就会非常少,因为反思性教学是开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只知道教学反思的价值,却不知道怎样进行反思以及反思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都认为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总结、批评以及回顾。这样无意识的教学反思活动,对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完善教学反思管理及鼓励机制
学校在教学反思上建立相关的倒推机制肯定会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技能,学校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反思,定期对其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进行评价。可以建立教学反思小组,定期对各个教师的反思日记进行学习,让所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完善。还可以通过视频来进行反思教学,对于一些其他学校优秀老师的视频可以进行反思教学的开展,每个教师在观看完视频后总结教学中值得借鉴的部分,教师还可以听众的身份来进行学习,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问题,找到平时在教学中忽略的环节。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其制度化。当然,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不要强制性规定教学反思模式,应该更多带有引导性和鼓励性。
(二)共享平台,优化交互,共同提高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通过个体的力量提升很慢,而通过共享平台,互相学习的效率明显占优。因此,学校应尽量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集体反思的平台,学校要尽量创造让高中信息教师进行校内外交互的平台,激励教师进行积极反思。我们传统的纸质日志在时间及空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教师能够进行日志的分享,这样就会对教学反思的科学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平台不仅支持这种交互,而且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当前,博客、微信、QQ群等现代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互,效果显著。因此,学校可以鼓励信息技术教师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反思平台,这样可以让教师的视野和思维更加开阔,同时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不仅能够消除面对面提出不足的尴尬感,而且也可以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完善。网络平台就是集这些过程于一体,通过对教学反思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新理论,实践检验,加强交流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而且要有意识地创新有关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并且与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不断地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使其真正生效,必须将其外化出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加以检验,这样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根据反思结果及时修改教学设计,通过实践来验证前几个阶段所形成的策略是否适合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否更能充分体现教学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外,还可采用主题网站学习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再进行辅导、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对比之前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像这样的教学成功案例必须及时总结反思经验,将经过教学实践后反思的结论以文本、录像等的形式记录下来,重视点滴经验的积累,坚持记录,积少成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理论。这些成果要经常与他人分享交流,通过不断交流比较反思经验,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上的差别,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齐晓华,李玉斌,李雁云.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6):3-5.
[2]张燕,董玉琦,景维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