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5:27: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前舞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本课题研究以幼儿舞蹈创编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现状,探讨有效性、实践性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体系,旨在为我国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幼儿舞蹈;学前教育;创编
本文系长沙师范学院院级一般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舞蹈创编研究——一幼儿舞蹈为例》,项目编号:XXYB201535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育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大技能(说、唱、弹、跳、画)之一,凭借其巨大的美育作用成为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课程。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核心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更是对所学的舞蹈和音乐知识进行全面优化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为学生今后在幼儿园工作中舞蹈相关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发挥舞蹈益于儿童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宏观上来讲,幼儿舞蹈创编的教育能推动整个幼师行业教学水平的进步。
(二)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现状的调查
以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生为例,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开设在第三个学年,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经过了两个学年舞蹈基础的学习,即一个学期的舞蹈基训,和三个学期的民族民间舞学习,对身体的直立感、协调能力和舞蹈审美有一定了解,对于幼儿舞蹈有基础的认识。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共一个学年,分上下两期。上学期学习幼儿自娱性舞蹈创编,这一部分也是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基础部分,包含幼儿律动的创编、幼儿集体舞的创编、幼儿歌表演的创编、幼儿歌舞表演的创编、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五大模块,下学期是对幼儿表演性舞蹈创编的学习,是对基础学习汇总和升华,包括幼儿表演性舞蹈的创编理论,创编技法与练习、以及舞台美术的运用。上下两学期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注重幼儿舞蹈编导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二、学前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较差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于舞蹈基础没有要求,四年制本科生的入学标准只有高考分数作为唯一的依据,入学前没有专业的面试。于是招进来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任何舞蹈基础,身体的直立感、平衡能力、动作的模仿能力、协调能力、身材比例和软开度远远达不到学习舞蹈的要求。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和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对学生的要求不同,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高,但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已经错过了训练的最佳时间,导致于学生学习舞蹈难度变大,许多学生尽管非常努力反复练习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久而久之,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开展舞蹈教学。
(二)基础训练阶段课时量少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时间为三年,前面两年是舞蹈基础训练阶段,学习舞蹈基训、民族民间舞,教学目的是解决学生身体的自然形态和积累舞蹈语汇,为舞蹈创编课打下基础。按照每学期17个教学周,每周1个课时来计算,完成基础训练阶段的学习仅有68个课时,每周一个课时也就是45分钟,往往热身的时间就要花掉5到10分钟,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模仿,教授的动作教师要进行抠练,动作学会后还要合音乐练习,就算所有的环节可以环环相扣,衔接紧凑,45分钟也仅仅是填鸭式地把知识讲完,没有时间展开和延伸,造成学生没有课堂内消化过程。这样急急忙忙的68个课时,学生的身体形态、协调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没有积累足够的舞蹈语汇,对于舞蹈的美感和对幼儿舞蹈的了解程度都还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就进入了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这就像小学生们还没有学会单个汉字怎么写就开始被要求写作文章,会影响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师们而言,这也是很痛苦的过程:在有限的课时里,要完成原本应该经过大量的教授和练习后才能达到效果的教学任务,必然导致对教学内容的压缩和简化,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舞蹈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练习来消化、巩固、和领悟,课时量太少,导致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上层建筑,很多教与学的衔接也无法完成。
(三)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言传身教,学生模仿练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旨。这样的弊端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主动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再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无法立足幼儿生活实践,作品很难体现出幼儿的生活特点。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是对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不同于舞蹈专业课,在舞蹈艺术方面取得十分专业的造诣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舞蹈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学目标不应着重在技法上而是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眼界,积累舞蹈素材,增强表现力。例如: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来确定课堂重难点,要求学生节奏准确、情绪饱满地完成组合,对于风格性和技巧、小范儿,则点到即可。其次是对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舞蹈创编,不强调身体的软开度、力量、控制、跳跃、旋转等,不把成人的舞蹈训练内容和方法强加给幼儿。教学内容应上应尽量把握易于模仿、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和童幻,同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规律。例如:在幼儿集体舞创编的环节中的双圈练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全体幼儿站成双圈,面对面站立,外圈扮演小熊、里圈扮演洋娃娃,作品用拟人的手法展示人和动物的共同舞蹈,符合幼儿向亲近大自然和动物的心理,通过动物模拟人类高兴了就敲鼓、吹喇叭,告诉幼儿动物和人类一样有思想感情,要保护大自然。
(二)增加课时
1.增加舞蹈基础课课时
舞蹈基础课程总共开设两个学年,即四个学期,根据国家“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中对于基础学习部分的划分,共有四个单元共33个组合和91个知识点,按照每个组合基本动律1课时、短句1课时、组合链接1课时和组合提高1课时的粗略计算,仅组合部分至少需132个课时,这和目前舞蹈基础68个课时相差甚远。舞蹈基础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的自然形态,培养协调能力和审美意识,积累舞蹈语汇,基础课时的缺失导致学生基础不牢固,创编课程没有素材,因此,应酌情增加舞蹈基础课的课时。
2.开设选修课
由于基础课时量的不足,学生对于作品欣赏和艺术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许多学生喜欢舞蹈课但苦于没有实践机会而难拾信心。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差距,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是不公平的。因此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对教学进行优化。选修课的开设方向可以是对于舞蹈基础部分的补充,比如舞蹈赏析、舞蹈技巧、中外民族民间舞,也可是对课堂实践的延伸,比如作品排练、剧目表演、舞剧创作,等等。开设选修课可以弥补课时量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和带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增加早晚功课时
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对身体进行开发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消化和练习。因此,应该增加舞蹈早晚功的时间,甚至可以借助“教学相长”的模式,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小老师,负责监督和带领低年级的同学进行早晚功训练,教师只对训练结果进行点评和辅助。这样,带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近年来教育界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设疑、探究、释疑,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教学中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在自主的氛围下通过思考和行动获得对问题的某种认知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达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主感和积极性。其次是增加实践的机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舞蹈专业,没有太多舞台实践,学习和排练的舞蹈作品没有对外展示的机会,只有教师和学生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舞蹈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对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实践,作品要立足幼儿生活实践,体现出幼儿的生活特点,就必须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四、结论
对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教与学的方方面面,除了生源、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等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仅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从作者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进行设疑和探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前专业的舞蹈教育工作。
作者:刘妙芝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参考文献:
[1]王印英.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Z].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代春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发展探究[Z].课程教育研究,201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66-01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会阻碍它的正常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舞蹈课时的安排严重不足。舞蹈学科属于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要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的话就需要有充足的课时安排。现如今很多的舞蹈学校没有合理地设置舞蹈专业课的课时,传统的设置是一周2个课时,如果以一个学期来算,最多也只是34个课时,而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二)舞蹈教学的教师技能素质。部分教师的技能素质较高,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不容易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过低,不熟悉教材内容,自然对教学方案的设置和安排也就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不利的。
(三)教学目标的设置模糊。当前很多的舞蹈学校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接触最基础的舞蹈知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学习体系,难以对舞蹈进行编制。舞蹈学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具体状况,教学的针对性不高,自然教学的目标也就模糊不清。
(四)课程设置的不稳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安排大都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在具体的舞蹈教学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会给舞蹈课程的设置带来很大的弊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就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也与要求的新课改指导思想不吻合。
二、对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构建适当的教学环境。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死硬模式,要把它的趣味性贯穿于整个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首先从舞蹈的音乐入手,以音乐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放松;其次,慢慢引导学生表达肢体语言,从而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感受舞蹈的形体美、力量美以及神韵美。
(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仔细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其次,在开展某一项的舞蹈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专业的舞蹈,然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首先,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把舞蹈中最基础的动作技能作为重点来抓,并重视课下的巩固训练,等到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其次,要彰显舞蹈艺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作用,另外,在进行民族传统舞蹈的教学时,要从传统文化特点入手,把丰富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最后,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还要把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四)把德育思想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是通过人体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是一个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在新时期下,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时,要把德育思想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舞蹈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时展的要求下,把新的教学要求及时地传达给学生,把德育教育思想与舞蹈教学充分结合,形成一种良性的、高效的教学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针对当前舞蹈教学的现状,教学管理者需要根据教材要求,把握教学实际,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侯颖.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24-125.
[2]侯颖.探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7):98-99.
[3]张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析[J].音乐大观,2013,(04):181-182.
[4]代春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发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21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开始受到关注,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一线幼儿园教师,要求毕业生具有基本的幼儿园教学能力,如舞蹈教学能力。[1]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理论、基本的舞蹈动作,还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示范能力、舞蹈训练方法以及舞蹈教学基本方法。但在近几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较为不如意,他们往往存在基本功不够扎实、舞蹈创编能力较弱、语言表达不够明确、教学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鉴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问题,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就应该从舞蹈能力、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舞蹈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强调高技巧、高难度,而是舞蹈技能与教学能力相互整合发展的一个过程,重点是将舞蹈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实践奠定基础。本科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没有舞蹈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基本的“站立”开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站立姿势;在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形体训练,学习芭蕾手位、脚位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姿态和协调性。在进一步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时,要以“培养舞蹈教学能力”为基本目标,从而进行基本的技能动作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教学素材,如练习“小踢腿”、“大踢腿”、“小跳”等。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会学习藏族、汉族、蒙古族、傣族以及维吾尔族五大民族舞蹈,教师需要根据每种舞蹈民族特色和难度来选择基本的训练组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为舞蹈教学做好铺垫。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幼儿舞蹈为教学内容,融合专业舞蹈知识、舞蹈教学方法等,来让学生逐步领悟到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特色所在。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舞蹈创编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未来的舞蹈教学中,舞蹈创编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舞蹈教学的连贯性、创造性以及表演价值。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训练、动作重组、语汇积累、创编技巧四个方面来进行。模仿训练是让学生自主的去模仿学习过的动作,重新组织学习过的舞蹈组合,再进一步模仿学习过的幼儿舞蹈,让学生一步步的从模仿走向熟悉,并实现创新;动作重组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的舞蹈动作上进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上肢动作变化、下肢动作变化、顺序变化、节奏变化等,教师还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展示;语汇积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积累舞蹈语汇,如在舞蹈欣赏课中让学生在欣赏中去记住并学习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作,还可以让学生在业余生活中去观看舞蹈表演;创编技巧指的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创编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会根据音乐来创编舞蹈,如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主题来确定舞蹈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变化以及延伸。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能力,由于幼儿时期理解能力还在发展,教师更需要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来进行语言表达。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并将教学语言与舞蹈专业术语的学习相结合。首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故事比赛、情景剧比赛、舞台剧比赛等;其次,开展幼儿口语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普通话考试,幼儿口语课程与普通话的学习相结合,是不仅仅让学生了解到幼儿的语言特色,更能够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对他们在未来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引导学生在课堂课后不断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的课堂语言表达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具有教师的教学姿态,知道应该如何使用专业的教学语言。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学设计是根据舞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来设计有序的教学流程安排。[2]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设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幼儿情况,根据幼儿情况来设计教学目的,如在小班教学中,就更多的强调训练幼儿大动作的协调性;其次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中男吊,如在《小鸭子》的教学中,就要围绕“摇摆”这个动作来开展教学;接下来,就要根据教学流程做好一个时间上的把控,准确把握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最后,还要根据教学的预期情况做出一个评价,思考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作者:杨松慧 单位:铜仁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学生具有局限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高艺术素养的舞蹈者,许多学生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平衡能力等都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在教授舞蹈时的美感与信心。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材选用不当。
犹如士兵手中的枪,老师的教材十分重要,它是实施教学、进行教学效果验收核对的重要依据,而通过调查广东市各地相关学校发现,目前并无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使用的是艺术类院校专业舞蹈教育教材,内容晦涩难懂,缺乏对于教授舞蹈技巧内容的指点,十分不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同其他课程一样,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寻找到符合自身规律的教学模式。根据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中体现出的不足,笔者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案:
(1)正确定位与把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
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都是其分支,但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让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舞蹈类型及其技巧,而是培育具有基本教学功底的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并结合未来幼教机构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进行授课,严格遵循培养目标。舞蹈家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鼓励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基础之上,增强学生在舞蹈教授方面的技巧。例如,在教授学生们五线谱时,我只是教授学生们识乐谱的能力,并未对乐谱的历史、五线谱编曲等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同学们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对乐谱的了解也十分对乐谱大多没有研究兴趣,识乐谱就能够满足学生们在以后工作中带领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的要求,讲的重点突出学生们也容易掌握牢记。
(2)增加舞蹈教学课时并注重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于舞蹈会比较陌生,每周2个课时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同学们学习舞蹈的要求。舞蹈技能的学习与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与实践,通过增加课时,让同学们更多的加以练习舞蹈,感受舞蹈的魅力,增强舞蹈教学能力,为以后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舞蹈教学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中,我采取卷面考核(课堂表现和课外笔记)与舞蹈展示结合的方法,部分专业知识需要牢记,但是舞姿的优美、身体的协调度等是需要通过长期训练达到的,这样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加强舞蹈训练,取得显著效果。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舞蹈的能动性。
在长期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只有学生们自主的学习,那么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作为舞蹈老师要学会分析与揣摩学生的心理,采取鼓励教学法等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同学们对于舞蹈的热爱。例如,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因无舞蹈基础,学生的动作起初总是差强人意,但是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由此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并且要注意在最初接触舞蹈时不易教授难度较大的动作,多与学生沟通,聆听他们听到歌曲时想表达的动作,做的质量好坏不要紧,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想学,努力再做,只有自己的灵魂与舞蹈动作相结合,自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材编排与选定要合理。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教材应该具备舞蹈专业知识与舞蹈教授技巧两大部分内容,教师再选定教材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若书籍市场无相关内容时,可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积极组织教研室舞蹈教师进行教材编写,采用自有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身经实战的教师更懂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方面更需要补充怎样的知识来满足日后幼教工作的需要,这样比选定不适合的教材更能增强学习效果,为以后在幼教机构的舞蹈教学方面积累知识,提高教授舞蹈学习的技巧。
(5)改革教育方法。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教育过程提出以下几种高效教学方法与读者共勉:1)培养学生兴趣,舞蹈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会感觉陌生,而音乐却是耳熟能详的,教授舞蹈由音乐出发,结合音乐的律动再教授舞蹈,学生们学习兴趣就会十分浓郁,起初的教学轻技巧重兴趣,教学效果会更明显;2)随性创作法,在结束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总会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自主的做出心底的动作,美的感受总有千万种,随性创作既可以感受学生对于舞蹈的领悟,培养敏锐的听力与音乐节奏感,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视频技术教学总好于完全的照本宣科,儿童歌舞的种类繁多,采取视频教学、演示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能够有效吸引学生。
3结语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舞蹈一般具有一定的创新力,不仅仅是指舞蹈作品本身具有创新性,还在于舞蹈动作中好包含了对原有动作的理解和创新。不同的舞者对舞蹈的理解不同,表现出的舞姿也具有不同的效果。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质。如果缺少一定的舞蹈创新能力,那么在舞蹈学习中也只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这样是无法适应职场需求的。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便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
1.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之前有的没有接触过舞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别说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了。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央舞台》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经典而有趣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感受舞蹈的魅力,然后教师再对舞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舞蹈中所具有的艺术知识,以此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先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舞蹈动作,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舞蹈动作要点,指导学生进行完成,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舞蹈中的错误。教师在对舞蹈进行讲解时要带有感情以及利用舞蹈肢体的张力来感染学生进行舞蹈的学习。教师赋予感情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舞蹈的意义,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赋予舞蹈以感情,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创新能力。3.注重舞蹈的创编以及艺术实践。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对舞蹈进行创编以及参与到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有的舞蹈进行创作,以便实现舞蹈动作的迁移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能够用心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潜能,以便更好对舞蹈进行创作。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奖励,对在舞蹈学习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三、结语
舞蹈教学不仅是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创新
上世纪初,舞蹈教学开始规划到体育教学当中,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舞蹈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中国学前教育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舞蹈教学体系。近期教育和舞蹈界已经达成共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需要靠艺术教育,其中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人类人性与潜能的流露,很多幼儿舞蹈教师不能够深刻领会舞蹈的本质,教学效果不好,有的教学方式打消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让幼儿失去了对舞蹈的热爱。新世纪的幼儿舞蹈教师要让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运用艺术的手段结合教育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形象化以及有感情内涵的舞蹈教育。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学前教育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方面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教材。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教师要遵循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够贴近幼儿的生活现状的教学材料。比如,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先让两个学生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了解这个表演所表现的内容。幼儿要理解歌曲的歌词大意,学会唱歌曲,并且让幼儿学会表演,歌曲的内容很丰富,很生动,幼儿就会喜欢表演,还能够从表演当中得到启示,陶冶情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观察孩子,并且要能够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对来自于生活中的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激励孩子去探究,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习。
二、兴趣培养法进行舞蹈教学
学生学习的动机就是学习兴趣,兴趣能够推动幼儿带有感彩的探索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态度,是对学习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很差,学习会直接受到自己兴趣的影响,所以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幼儿才能掌握基本的技巧。教学的内容要能够让幼儿听懂,不能够使用成人教学的方式,舞蹈的动作要活泼、简单、形象,这样幼儿才能记住动作,从而有成就感。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可以把舞蹈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先让幼儿理解舞蹈的主要内容,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达各种动作,要让幼儿认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抓住角色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情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学前教育当中,教师要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课堂当中的态度要积极,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表扬学生,因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肯定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对学习的信心。在上舞蹈课的时候,一些幼儿很害羞、胆怯,不敢跳舞,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幼儿的舞蹈表达能力。
四、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
教师的感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幼儿,所以幼儿舞蹈教师一定不能冷漠,也要有一颗童心,要表现对舞蹈的热爱,在每节舞蹈课程当中要有激情,和孩子们一起跳舞,用优美的动作感染幼儿,渲染舞蹈课的气氛,比如在“小猫”这个音乐律动游戏的教学中,我通过模仿小猫走路的可爱相,表现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音乐的兴趣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音乐效果也就发挥得很好。又例如在“两只老虎”这个律动游戏中时,我首先示范给幼儿看这两只老虎的滑稽、可爱的动作,在找东西时,又要表现出老虎贪婪、凶狠的形象,在表演中教师的有趣动作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扑在学习律动游戏上。在身心发展方面得到陶冶,孩子们在我的示范影响下,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变化动作,让幼儿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氛围中。
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舞蹈创新教学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饰;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幼儿舞蹈教学当中,教师要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翠芳. 99塔城“蓓蕾杯”少儿舞蹈大赛简评──兼谈
音乐与儿童舞蹈的关系[J].新疆艺术(汉文版), 2000, (02)
[2]林子路.中国舞、拉丁舞、健美操对青春期前期(9-13岁)
女生身心发育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3]龙亚君. 通往“天才”之路的绿色通道――读《儿童早
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
2006, (03)
[4]沈学贵.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问题设计”的实践
[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
秀论文选编[C].2009
[5]王景瑶,王懿颖.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
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一)
[J].中国音乐教育, 2009, (07) .
[6]孟文果.中国传统乐舞思想启示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
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10, (02) .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越来越趋于传统的技能训练,而鲜少有人关注学生真正的舞蹈素养,本文从现状分析切入,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进行了初步讨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但因为在校时间段、学生素质堪忧成为最终录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大多用人单位考虑的主要是学生课堂组织和教学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低下。舞蹈课程作为幼师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更是与声乐、钢琴、音乐教学活动等息息相关,本文着重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进行分析并对舞蹈素养提升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舞蹈素养
一、现状分析
这里说的舞蹈素养不仅仅是舞蹈动作展现能力或者身体的柔韧度、软开度,而是包括舞蹈审美能力、作品解读能力、作品表现能力、舞蹈编创能力等在内的全面素养。说到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舞蹈素养问题就不得不提学生的来源,虽说中职学生最终是与岗位进行直接对接的群体,但他们的选择大有“迫不得已”的性质,选择去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基本都是在中考中发挥失利的学生,在经过第一层的筛选,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会选择直接就业,另一部分则进入中职学校进行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因此,无论是学习力还是文化素养,中职类学生普遍较同龄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弱。而舞蹈的作品解读能力、编创能力等都与学生的文化素养、知识宽度、生活经历等密不可分,在这一层面上,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存在既定劣势。从身体条件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情况各不一样。中职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4-17岁左右,这时候已经进入青年期,各器官、情感、性格等均已基本成熟,如果是零基础的学生接触舞蹈,身体的柔韧度、软开度相比幼儿、少儿时期差距较大,训练起来更加辛苦,也不容易达到良好效果。在接受程度上,有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对节奏、韵律的感知更为敏感,而如今的中职学生大多出生于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舞蹈培训意识不如眼下这般强,因此中职类学生有舞蹈童子功的凤毛麟角,能坚持下来的基本偏向于选择专业舞蹈院校,而非普通的中职学校。在校学习时间短、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都使批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之际表现出舞蹈素养的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的实际要求,这也间接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
二、舞蹈素养提升策略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舞蹈素养包含诸多内容,因此舞蹈素养的提升不在朝夕之力,而是一项贯穿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和在岗的持续性工作,抓好舞蹈素养最终受益的将是他们所面对的幼儿群体,这既是学生本身岗位能力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1、合理设置舞蹈课程结构
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舞蹈技能课,两年时间下来,学生只会既定的舞蹈动作和舞蹈作品,既没有舞蹈欣赏,也没有舞蹈编创,甚至舞种都比较单一。对于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舞蹈素养根本谈不上,学生的视野狭隘了,学生的学生也将受到莫大的局限。科学的舞蹈课程设置应遵循多元化原则,有层次地让学生消化两年的舞蹈课程,所有的舞蹈技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如果仅仅以技能高低而论,就与舞蹈学习的宗旨背道而驰了。多元化是指舞蹈课程可以安插舞蹈欣赏、舞蹈理论、基本律动、舞蹈编创等课程与舞蹈技能训练相结合,这不仅不会耽误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反而会让学生在理解作品、把握作品,从而更好表现作品上更进一步。有层次是指在两年的舞蹈课程设置上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进行安排,第一学期以基本律动为主巩固节奏、情绪的把握,更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第二、三学期技能和多舞种相结合,进行强化,第四学期则根据岗位需求安排幼儿舞蹈和幼儿舞蹈编创,多方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
2、牢牢把握好课堂45分钟
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首先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对于舞蹈教学尤其如此,教师的日常教学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讲解和示范动作、组合和作品等,更应该围绕作品进行相关解读和延伸。例如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除了基本动作讲解,也要适当介绍民族历史背景、发展渊源、地域和风土人情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作品解读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对舞蹈这一艺术门类的认识。我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素养,教师也要从根本上改变唯以技能论高低的教学观念。
3、学会利用课后充裕时间
比起课上的45分钟,学生的课后时间明显更充足,这也是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博闻广识的重要时间段,而学生的这一时间段却基本都是自己安排的。上文有提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因此课后时间安排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后作业设置。对于学生舞蹈素养的提升,数据表明,这一时间段的效率明显高于课堂教学,如:舞蹈欣赏、作品相关资料搜集、舞蹈社团活动等,既是学生兴趣所在,又能对舞蹈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尤其是舞蹈社团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活跃度,同时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群体组织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摩各种歌舞比赛及文艺演出,如欣赏《大红灯笼高高挂》、《东方红》、《胡桃夹子》等著名作品,开拓视野,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明显不同于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但许多中职学前教育技能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受教于传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又延续到学前教育学生身上。舞蹈素养的提升需要更全方位的刺激和渗透,舞蹈教师如果沿用传统的舞蹈课堂照搬到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上,势必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对“舞蹈”,甚至音乐产生狭隘的理解。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和铃木教学法对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起到寓教于乐的良好作用,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更多三大音乐教学法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舞蹈作品的同时,深刻感受音乐本身,加深对音乐的情感领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