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药学研究论文

中药学研究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8 05:15: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药学研究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药学研究论文

篇(1)

中药学教材中名称相似的药物较多,如二活(独活、羌活),二地(生地、熟地),二苓(茯苓、猪苓),二术(白术、苍术),二冬(麦冬、天冬),二芍(白芍、赤芍),二贝(川贝母、浙贝母),二枳(枳实、枳壳),二皮(陈皮、青皮)等,可对其功效进行比较学习。如独活、羌活均能祛风湿解表,独活偏治下半身风湿,羌活偏治上半身风湿;生地、熟地均可滋阴生津,生地偏于滋阴清热凉血,熟地偏于滋阴补肾补血。该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2药源异同教学法

教材中具有同一植物来源、不同入药部位的药物很多。如姜、桑树、橘果、茯苓、瓜萎、莲、竹、紫苏、乌头等,其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也有区别,可列表比较。另外,蚕砂与僵蚕,何首乌与夜交藤,冬瓜皮与冬瓜仁,侧柏叶与柏子仁,槐花与槐角,仙鹤草与鹤草芽,车前草与车前子,芦根与苇茎,枸杞与地骨皮,金银花与忍冬藤,大青叶与板蓝根,马兜铃与天仙藤、青木香,槟榔与大腹皮,肉桂与桂枝等也属此类。教材中具同一药名、不同来源的药物也有很多,其功效各异。如,黄偏入肺疏风,白偏入肝明目;贝母,川贝母清肺润肺化痰,浙贝母清肺化痰散结;防己,木防己偏祛风,汉防己偏利水;五加,南五加偏祛风,北五加偏利水,刺五加偏补益;牛膝,怀牛膝偏补肝肾,川牛膝偏活血利尿;旱莲,墨旱莲偏补肝肾,红旱莲偏凉血止血;红花,红花偏温经活血,西红花偏凉血活血透疹。

3类药分组教学法

即先讲授每一类药的具体药物,然后按功效特点分组,再将功效相近的2~3味药物进行对比教学。以辛温解表药为例,此类药共有15味,可按功效特点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功偏散寒,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羌活、蒿本、葱白;第二组,功偏祛风,有防风、荆芥、白芷;第三组,功偏通鼻窍,有辛夷、苍耳子;第四组,功偏透疹,有胡荽、柽柳。教材第二章清热药中清热解毒药按所治病症不同将药物分为4类也属此法[4]。

4脏腑系统(归经)教学法

该教学法以中药归经理论为基础,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临床疗效观察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使学生理解药物对人体各部位的病变有选择性治疗作用,而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到内在脏腑,反之亦然。如用朱砂、远志治疗心悸失眠的心经病变,说明其归心经;用桔梗、苏子能治疗喘咳胸闷的肺经病变,说明其归肺经;而用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其归肝经;能治疗阳痿、遗精等肾系疾病的药物归入肾经,如仙茅、羊藿。另外,同归一经的药物其作用也各有不同。如人参黄芪、百合玉竹、黄芩石膏、干姜细辛、苏子杏仁、五味乌梅、麻黄葶苈、车前石韦、厚朴桔梗等都入肺,但人参黄芪甘温补肺气,百合玉竹甘寒滋肺阴,黄芩石膏寒凉清肺热,干姜细辛辛温散肺寒,苏子杏仁降肺气,五味乌梅敛肺气,麻黄葶苈宣肺利膀胱,车前石韦清肺利膀胱,厚朴桔梗降肺气以通腑气等。

5效近比较教学法

即将功效相近、主治相似的药物予以比较,找出其异同。中药学教材中功用类似的药物特别多,该方法适宜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功用比较学习。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掌握准确、牢固,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基础。如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龙骨与牡蛎,附子与干姜,黄芩、黄连与黄柏,玉竹与黄精,龟板与鳖甲,肉苁蓉与锁阳,桃仁与红花,荆芥与防风,麻黄与桂枝,金银花与连翘等。

6功效推理教学法

即根据性味、颜色、质地等推导出药物功效。从性味上,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而苦寒药多有清热燥湿之效;再如辛味药的麻黄、细辛一般都能治疗肺部病变;麝香芳香开窍入心经,佩兰芳香醒脾入脾经。从颜色上,色白入肺,色青入肝,可推出青黛、青箱子、茵陈、柴胡等能治疗肝经疾病。从质地上,桑叶、蝉蜕质地疏松而轻,故有生浮疏散之功;赭石、朱砂质地细密重浊,故有沉降之性。

7取类比象教学法

即利用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的形态特征来比喻其性能功效,该教学法形象直观,利于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如人参,其形似人,而人以元气为本,故人参大补元气;钩藤形似抽搐的四肢,善平肝息风;血竭色紫红,能生肌止血、化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栀子、连翘形圆中空有瓣似心脏而归心清心;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幼虫的菌座,因夏天在越冬蛰土的虫体上生出子座形的草菌而得名,为平补肺肾、止血化痰,治诸痨虚损调补之要药;沙苑子似肾形,因而补肾固精;橘核、荔枝核形似,因而治疝气肿痛等。另外,中医注重以脏治脏,如以肝治肝,以心治心,以皮治皮,以藤治藤、以核治核,此等药例不胜枚举。

8顾名思义教学法

即根据中药药名来分析其性能的教学方法。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名称各异。部分中药系根据其突出功效而得名。如防风祛风熄风,防风邪侵袭;升麻升脾胃清阳,其力较柴胡为强;续断续筋接骨,治筋伤骨折;番泻叶通泄大便,清导实热;木通苦寒通经,利尿清火;肉苁蓉为肉质植物,药性从容和缓,补而不峻;决明子长于清肝明目,为明目之佳品;益母草功擅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千年健能祛风湿,强筋骨,治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名中寓以主要功用,言其名则知其用。

9炮制功效教学法

篇(2)

[关键词] 中药学;毕业生;毕业实习;带教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66-02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主要包括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富有成效的实习带教方法会使毕业生从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中受益匪浅,可极大提高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PBL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理念,是时刻不离问题的教学模式,具有有的放矢、高效率等优势。通过PBL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结合毕业生实习带教实际,首次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毕业生实习带教的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实习带教模式。本文提出的PBL毕业实习带教模式,将为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基于PBL的选题指导

当前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期间主要从事偏向于中药药理或化学的实验研究,往往是对具体中药或复方的研究。因此,在实习之初,带教老师可多通过PBL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引导学生首先选取待研究的中药,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研究选用药物的哪方面内容,是偏向于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质量控制还是药理研究,若是药理研究,是研究抗癌、保肝、抗抑郁还是其他等问题。

2 基于PBL的文献检索、研读指导

在选好题之后,文献查阅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基于PBL启发学生搜索、思考当前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哪些,通过哪些数据库能下载到全文而哪些只能看到摘要等;在清楚了文献数据库之后,就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数据库搜索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之后,需要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系统的研读。此时,可以通过开展让学生讲解文献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并在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献研读的能力。

3 基于PBL的实验设计指导

在选题、文献检索、研读之后,即进入实验设计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安排实验时间、准备哪些实验材料、采用哪些实验方法、实现实验方法是否具备应有的实验条件、如果不具备局部的实验条件如何来解决等问题。通过基于PBL的启发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即将开始的实验奠定扎实的实验设计基础。

4 基于PBL的实验过程指导

实验设计完成之后,即进入了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需要强化哪些实验方法操作、实现这些操作需要掌握哪些要点、有哪些核心实验步骤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找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边演示操作边讲解要点,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实验。

5 基于PBL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指导

在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即进入了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选择何种统计软件、利用所选统计软件中的何种检验方法来分析、如何分析、何时有统计意义、如果需要用图表来呈现结果如何来制作图表等问题。通过基于PBL带教,学生掌握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结果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独立完成了对实习期间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呈现,而且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了扎实的科研素质基础。

6 基于PBL的论文撰写指导

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之后,即进入了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素、每一部分撰写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之后,教师抽出专门时间对学生讲解自己的认识,以弥补学生认识之不足,从而有助学生撰写出更专业的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7 结语

当前,实习带教方法的优化改革已成为高等院校从事毕业实习带教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PBL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优秀教学方法,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渗透到普外科[2]、肿瘤[3]、麻醉[4]、神经外科[5]、护理[6-7]、急诊科[8]、血液科[9]、中医内科[10]、检验科[11]、医学影像学[12]、乳腺病科[13]、病理学[14]等多个学科。本文结合中药学实习带教实际,首次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的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模式,以期为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 19(1):58-60.

[2]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00-101.

[3]蒋亦燕,杨晓蕾,全世超.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研究,2011,31(2):149-151.

[4]蓝鹏.PBL教学法在口腔外科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75-76.

[5]隋宇玲,王文军,周玉琛.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10-111.

[6]施华.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 7(17):100-101.

[7]王佳琳.护理专业PBL教学法示范课程的建设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147-148.

[8]王丽,杨辉,宋丹,等.急诊科高护实习生应用PBL教学效果评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98-99.

[9]孙士玲.PBL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65-66.

[10]孙晓敏,余克强,赵晓山,等.中医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54-55.

[11]张苏,唐先平,沈朝辉.PBL教学法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248-249.

[12]关丽明,李雪丹,张立娜,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88-190.

篇(3)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技能;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在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中起着重大作用。实践技能培养是中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李凯从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改良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刘芙等按照基础、专业、综合、社会实践“四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中药学本科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过程的训练和培养,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培养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近年来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一套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跨越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教学特色,全方位,多手段,分层次递进式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1分层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内容

1.1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推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展,从工作量认定、教改经费资助等方面予以扶持。每门实验课至少包含1~2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方案。专门开设综合性实验,教师定出实验题目,由学生查资料,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修改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直至专业实验课,均要求开设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每学年的开设比例占实验课程总数50%以上。

1.2组织实验技能大赛

以赛促教促学促练中药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一次中药学实验技能大赛。旨在规范、熟练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竞争发现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培养广大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重视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科研与学习氛围。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大赛,多次组织团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并多次获奖。

1.3强化毕业论文环节

提高学生实验综合素质毕业论文是检验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考虑到此学期学生还要参加考研复试,以及联系工作等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第7学期开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特长,毕业论文题目保证1人1题,不得重复。

1.4渲染学术氛围

引领学生实践为提高学生对于科研、科技开发的兴趣,渲染学术氛围,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陈士林研究员、302医院肖小河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赵中振教授、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病理生理研究部首席生理学家AnnaAShvedova教授、美国Daemen大学BrendaL.Young教授、AndrewKierWise博士等共20多人。此外,还鼓励教师带领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通过学生自愿申请、科研导师审核,遴选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等研究。自2007年以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达4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SCI、EI、SCIE等收录。

1.5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搭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提供全开放的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环境。通过课外创新实践项目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创新设计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①建设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网站。完善网络宣传交流版块,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招标通知、报名、申报评审程序、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科研成果信息公布等信息;②实行导师准入制度。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课程的学习,通过测试,方可取得导师资格,再通过申请成为导师团队成员;③实行审批制。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或研究方法后,以课题申请的方式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将为其指派指导教师或学生自行联系指导教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并上交论文报告,接受答辩;④实行项目定期考核制度。学生定期上交研究进展,统一进行标书评优,在实施过程中,各小组定期召开组会进行本课题的讨论;⑤召开大学生科研创新例会。定期召开创新工作专题会,讨论工作计划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针对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指导教师团队进行摸底、总结、提出解决方案;⑥建立奖励机制。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并通报表彰,激励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1.6加强与外界合作

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空间,积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空间。①与校内科研实验室的合作。依托学科优势,大力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及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将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信息工程”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发展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在中药研究领域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践空间,与北京康仁堂药业等医药企业和广安门医院等三甲医院及安国药材种植基地、松山植物园共建校外实习基地。③组织专业科学考察。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生产实践一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中药资源调查等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磨练学生意志,引导学生热爱实践、勇于实践、服务社会。

1.7加大投入

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近年来一直积极申报各类国家财政专项以改善大学生实验室条件,同时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用好各项经费。学院历来注重实验内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已建成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研发基地近五千平米,其中包括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实训平台、中药材标本馆和小型药草园。中药制剂实训平台中既有制药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可供学生学习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也有万级、十万级的模拟车间、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工厂的氛围;中药材标本馆和小型药草园,使学生亲身接触到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教学境界。通过上述措施,将专业实验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提升理论,注重实用,强化了学生解决中药生产与鉴别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8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学院十分注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①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对新留校工作、新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实验技术岗前培训;支持、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教学研讨会;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以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②成立实验教学督导组。成立由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中药学实验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向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分层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特点与创新

2.1全方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强化专业培养方案之内的第一课堂教学,即经典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即开办实验技能大赛,举办学术节,渲染学术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训练和展示平台,通过比赛和科研活动,促教、促学、促练;应用所学专业实践技能,走出校门,进行科学考察,走进企业,调查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热爱实践、勇于实践、服务社会。分层次递进式培养模式涵盖了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大一和大四学生分别主要以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工作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技能大赛、学术节、学生科研活动招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则贯穿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

2.2多手段

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在原有课堂教学和实物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库,建立实验仿真教学平台和人机互动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中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图像、声音、动画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大量信息,充分调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交互性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3D效果建立起来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操控和观察,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学习实验过程。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解决了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以下三点迫切需求:实现中药学实验教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亲临整个实验过程;突破传统实验形式的限制,对于危险性、毒性极大的实验可通过模拟仿真平台实现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对于资源有限、贵重的药材,不适宜于实验室中大量消耗,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保护。通过现代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物实验有机结合,克服传统课程的缺点,通过建模与动态演示,把中药学过程中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握,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2.3分层次探索建立了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各模块依次展开,层层递进,互为依存,有机联系,不断深化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形成了“实验教学奠定基础、集中实习巩固加强、科研训练培育创新、综合实践整合提高”的实践教学特色,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同时,以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为切入点,连续4年不间断,而部分优秀毕业生又可以作为专业思想教育的范例,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2.3.1实验技能培养层次

本层次立足于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内容包括附属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内的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分为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能力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块。①基础性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学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等;②专业性实验包括中药化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制剂显微鉴别实验等;③综合设计性实验又包括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以上所涉课程时间跨度从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示范教学、仿真模拟、现场参观、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等方式进行。

2.3.2集中实习实践层次

根据课程学习需要,依托现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在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课程教学中安排集中实习,包括松山药用植物学实习(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识别)、安国中药鉴定实习(包括常用中药材鉴定、道地药材产地实习等)、中药制剂实习(包括中药制剂车间实习、医院药剂科实习等)。本层次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通过集中实习,加深和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获取感性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3.3科研创新训练层次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层次的创新训练主要面向已经完成基础和综合实验培训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重点是“创新性、探索性”。具体包括:建立“科研创新实验”导师库,按照“以学生自行设计、操作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开设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探索综合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创业大赛;进入教师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校举办的专家、企业家系列讲座等。

2.3.4专业综合实践层次

毕业专题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次重要实践,同时也是实现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第七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即进入毕业专题实习,时间共16周。要求学生通过实习,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熟悉本专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熟悉论文答辩过程,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第八学期末,根据学生入学以来的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情况进行毕业综合考核。多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四个不同层次的专业化训练,学生切实具备了扎实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

2.4将科研过程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

积极引导教师把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研及科技开发成果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积极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三年来,结合纵、横向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300余篇,占毕业设计总课题数的36%以上;结合科研课题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达85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61%,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比例占实验课程总数40%以上;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课题占科研项目总数的70%以上。

2.5改革测评方法

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建立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完整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法,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以考察能力、操作为主,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考核体系涵盖了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四个阶段的各个环节。①在实验技能培养阶段,将实验技能考核分成平时实验能力测评和统考测评两种,平时实验能力测评主要包括: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预习网上过关自动积分、实验预习积分、实验操作能力积分、实验结果积分、实验报告积分;统考测评又分为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若平时实验能力测评优秀者,可免统考测评;平时实验能力成绩达不到优秀者,须参加统考测评;规定实验技能考核成绩不及格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②在集中实习实践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和小结;③在科研创新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撰写课题申报书、实验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④在专业综合实践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选题、开题、实验、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多年实践证明,该体系保证了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秩序与质量,为正确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客观指标体系,同时也是新世纪中药学专门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3模式应用效果

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完成后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提高了本专业师资综合水平

2007—2016年,本校中药学专业相关教师有22人晋升教授或研究员职称,35人晋升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

3.2形成了多项教学改革成果

2007—2016年,该成果相关完成人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实践技能培养相关教研教改论文80余篇,建成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建设校级精品教材5部。鉴于在构建本科生实验技能培养体系的综合性、特色化和成效显著,实验研究成果突出,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注重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和科技服务,中药学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还申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中药学专业于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3.3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经过全方位、多手段、分层递进式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训练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许多学生反映,在经过该模式的系统训练后,实践技能和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学校连年举行的大学生科研课题招标活动中,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数十个学生团体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科研全程训练,其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共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0项,教育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近30项,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5项,校级自主课题100余项;在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一、二、三等奖各1名,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铜奖1名;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三等奖2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多篇。

3.4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就业考研情况良好通过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就业形势得到明显改善,缩短了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许多学生反映在经过全方位的实践技能综合培养模式训练后,就业面试时的自信心增强,提高了成功率。多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实践,特别是科研实验工作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兴趣和进一步深造的愿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踊跃报考研究生,40%学生报考研究生,录取率30%左右,已考取的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生的实践技能受到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致好评。此外,有多名同学由于实践技能突出,被美国、英国、法国及香港和澳门等地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4小结

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当基于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现场情境性、完整性等特点[4]。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对于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分层递进式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是多年探索、研究的成果,已经多年实践,该模式对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和提高具有示范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安伟,朱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7-118.

[2]卞金辉,陈娜,欧阳静,等.中药学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2):34-35.

[3]李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1(1):324-325.

[4]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

篇(4)

1.1以科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动手能力,任何知识只有经历过,才会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中药学的学习也同样,尤其中药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下整合思维和再创造进程。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新思维且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验证新思维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深化理解、积极思考、灵活运用、大胆创新;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积极动手实践,不懂的地方及时主动反问与质疑又可使教师吸取新思想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来探索科研规律,提高科研水平,这是互动教学模式建立的主旨所在,即使双方都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药学的教学内容,逐渐产生兴趣,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为以后找实践工作及为社会服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互动教学为中药学教学的目标实现提供一新的必要教学平台与必要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地学习科研资源在与教师互动的环境中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探究解决科研的各种问题。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要在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和教学内容的优良改革方面下功夫,以建立能培养满足社会及企业需要的中药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1.2形成以中药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并且适当的加大实践课时,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刻板教学模式,重视见习和实践,保障见习和实践效果,借鉴国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同时,结合中药学应用学人才培养,在整体课程设计的时候,不能以所修学分多少为评判唯一标准,学生会为学分甚至选修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好,也耽误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结合教学课程设置,明确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导向,根据学生自己志向与爱好,选择课程,保护学生的专业个性,加大实践见习课比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尤其在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教学环节中关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加强课间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要的是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切实落实和保障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和质量。

2满足社会需求

传统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及教育课程设置的缺陷在于重化学轻医学,重实验轻实践,重技术轻人文,使中药学专业毕业学生知识结构与中药学实践领域对中药学生的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不高,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中药教学体系中,设置课程的教授内容不但要以中药材体系为主,更应对中药的应用及适应症加强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中药学人才,一个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才能逐步与国内的就业机会接轨。

以往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及教育理念时,往往就其表面不问实质,就药学教育而言,国外的药学工作者体现应用型培养,是能根据患者症状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而国内药学或中药学教育则是更注重药物的基本知识和生产,至于适不适合病人,却一无所知;这样造成了医生与药师间的完全分开,尽管最近几年,开展了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专业来加强医生与药学人才联系,加强了制药工程,但是现有教育体系下往往缺乏实践,所学与所用脱节;因而当今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医疗中的技能型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其具体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高、大、空”的研究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技能,面对具体的问题能够具体分析灵活解决,逐步过渡为研究创新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知识结构多样化、较强的实践能力、灵活应对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

3注重教育内容人文化

药物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人,倘若缺乏人文精神,只注重对药物的研制、生产和营销,忽视对药物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只能是药品供应者,而不是药学服务者,美、英、加、澳大利亚及日本药学学生开设的课程中都有涉及到人文科学。我们时常听到人性化,真正的人性化应该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方面,尤其应该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中医药行业,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模式的探索必须要注重人文科学的探索。

篇(5)

中药学包括制剂、分析、鉴定、炮制、化学等方面,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要达到具有初步的独立业务工作能力,除了学习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打下基础。经过3年多的书本知识学习和一定的教学实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实际工作能力,如试验设计、仪器操作、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中药制剂制备、科研思维的能力还是相当欠缺的。因此,毕业专题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阶段。

多年来,由于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对学生的毕业专题实习产生了很大影响。考研前,学生没有心思投入实习。如通过考研初试,还需要时间进行复习、复试。未通过初试或不考研的学生面临找工作的煎熬,经常请假面试,有的单位甚至面试通过就要求学生上班。实际上,按照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要求,实习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如果不抓紧,或不重视,学生自己收获不大。一些实用的操作经验没有学到,或没有领会,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对很多业务工作不能胜任,很多试验操作没有掌握,这时才体会到实际操作能力、实际经验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学到较多的实践知识,写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提髙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专题实习效率的方法,即及时安排课题,认真带教;布置文献综述写作,定期检查,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结合课题内容讲课,讨论;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现论述如下。

1.及时安排课题和认真带教

及时安排课题,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角色。课题的难度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在实习期间完成课题,并写出质量较髙的毕业论文为宜。课题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课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收获不大,实际能力提髙不大。一般可以安排以下课题:某复方中药制剂中君药的含量测定研究,或正交试验优选某复方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或中药有效部位的纯化研究等。使学生通过完成课题,学会课题试验设计,掌握一些基本的试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中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正交试验的设计、计算,以及具体的试验操作方法等,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带有研究生的老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具体带教,让学生参加研究生课题中的一部分工作,但指导老师要经常到场指导。指导老师经常到场,能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试验能力,领悟能力,适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具体的试验指导、讲解,学生领会深刻,记忆清晰。

2.尽早安排学生撰写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别人的试验方法、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文献综述的内容应结合实习课题,通过文献查阅,使学生对自己毕业专题的研究状况有较深入了解;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和积累资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布置任务前讲述《如何查阅文献写作文献综述》的讲座,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的特点,原始资料的查阅方法,文献综述的格式、内容,原始文献的归纳、整理、分析等,规定完成文献综述的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学生的接受、领悟能力不同,其分析、综合、写作的能力也有较大的区别。指导老师不时地检查、指导过程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检查、指导,了解学生的水平,并针对性地指导。经过反复几次的检查、指导、修改,学生能写出较好的文献综述,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利用实验室条件、氛围,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

在一个大实验室中,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和较多的仪器设备;有带教经验丰富的老师;有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不同老师的专业不同,承担的课题不同,进行不同的试验,涉及中药提取、纯化,中药化学分离,中药含量测定等。每个学生跟着指导老师,一般只完成一个大课题中由一部分,不可能涉及到很多试验。

为了利用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和氛围,我们让做不同课题内容的学生互相观看,互相学习、讨论,了解其他实验方法和知识,如做提取工艺研究的学生到做化学成分分离的学生处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的方法;做化学成分分离的学生到仪器室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在进行C02超临界萃取中药挥发性成分、中药提取物喷雾干燥试验时,让学生去观看学习,这样,学生没有亲手参加某些具体实验,也可以通过学习、讨论了解熟悉不同的仪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思路。

4.毕业实习的中后期,结合实际安排讲座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对课题的设计、操作等有了一定实践经验后,及时安排部分讲座。讲座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后,再从实践到理论,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对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讲座的内容主要有:正交试验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髙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这些课程多是学生们在试验中参加的,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上用得较多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时因为缺少实践机会而较难深刻理解的部分。

讲座采用多媒体形式,理论结合实际,包括一些具体的实例、图谱、表格,简便易懂,使学生通过听课对课堂上曾经听过、但较难领会的知识点很快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原课堂讲课时,学生没有实践基础,只能死记硬背,现在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其讲课效果远远优于课堂上纯书本知识讲课。如在讲授《正交试验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课程中对如何选择正交试验表,如何结合课题实际情况设计因素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注意事项,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正交试验助手软件的操作等内容进行论述,学生容易明白并熟悉、掌握;在讲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含量方法的研究》中,对供试品的制备方法,阴性对照品的制备,方法专属性考察,流动相和流动相比例的选择,以及其他方法学考察内容,结合具体实例、图谱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掌握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的内容;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操作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经验。讲座中针对学生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回答,很受学生欢迎。

5.认真指导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

毕业专题做完后,指导老师结合课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指导、修改,让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初步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

篇(6)

1.1资料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篇(7)

关键词: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必修重点课程,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它起到了承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并为《方剂学》及各门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的桥梁作用。中药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主治。其中功效主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教学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中医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以往《中药学》教学模式中,因受课时和实际条件限制,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实验课。即使有实验课,也主要是安排学生到野外采药、到药房参观实习等,虽然增加了学生对鲜品中药及中药饮片的识别能力,但对学生理解药物的功效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今教育的先进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我校中医基础教研室开展了《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1],具体汇报如下。

1 开展《中药学》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背景和方式

传统《中药学》的教学多以老师为核心,由于中药学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繁杂,老师在讲课时希望尽可能详细,面面俱到,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追本溯源主要是教学互动少,教学设计存在缺陷,知识点之间联系不紧密。与传统教学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只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选题和提供实验器材等,具体实验实施由学生单独完成。这种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达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培养的目标[2]。

2 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教学对象的选择 实验组选取我系2009级本科中医专业1班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学生实行理论课+综合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选取我系2009级本科中医专业2班1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学生实行理论课+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药学理论课学习时数同,实验课均由相同的教师指导,并进行过相同的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训练。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在一个章节的理论课后安排一次实验课。实验课内容以药房参观学习,识别中药为主。这种安排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验组的教学不同以往"一边理论一边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实验课。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中药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实验。本次教改通过教研室查阅文献、反复讨论,共提供学生三份综合实验方案:①麻黄、桂枝、生姜对小白鼠的发汗作用比较;②大黄煎煮时间对小白鼠泻下作用的影响;③白及、仙鹤草、血余炭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2.3实验操作、实验的具体实施 传统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先讲解实验课相关理论,然后带领学生认识实验室或药房里中药,最后由学生自行辨认,这种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学生人数太多,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带教老师示范操作,听不清带教老师的讲解。

综合性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带教老师将提前确定的三种综合实验方案随机分配到三个小组,为各实验小组提供实验所需的药物、实验动物、器材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了从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撰写科研小论文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等。

3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为了客观地评价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和实验课成绩,两种方法综合分析。

3.1问卷调查分析法 由教师列出调查项目表,在中药学课程理论和实验课完全结束后发给实验组学生,请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并收集统计处理,发出160份,回收160份,应答率为100%。

3.2实验课成绩分析法 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考查学生的实验理论、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总成绩。

4 结果与分析

见表1、表2。

5 综合性实验教学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反馈的意见看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为他们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但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这不仅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老师具有解决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技术,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6 结语

由于中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较薄弱以及实验条件及经费限制等因素,本次教学改革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尝试,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但初步尝试与实践为本学科的实验教学构建了新模式和方法,并为今后在本科生范围内开展大的综合性实验课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