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5 22:41: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精益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设高度仿真的教学车间,并通过校企合作植入精益生产理念,充分利用与产业升级同步的仿真教学环境来实施工学结合,探索以学校为主导、同步产业升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现状及问题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对应的产业发展快、人才要求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企业信息化、柔性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变化。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会机械操作机床的工人,同时也要求其能全面理解和适应企业生产方式、熟知执行标准和操作规程、能进行有效沟通甚至能提出不同见解,创新性开展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滞后于生产实际
由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实训环境规划功能单一、专业教师对产业新发展了解不多、教材滞后等原因,数控专业教学普遍停留在单一、甚至滞后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到企业工作需要经历较长的不适期,无法满足产业升级、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校期间的“学”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的“工”不匹配、不结合。
二、努力求变
为改变学校人才培养的“学”与企业真实生产的“工”不匹配、不结合的状况,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尝试:
(一)承接生产任务
学校联系企业为其加工零件,但企业出于多种原因考虑,下达学校加工任务的零件品种往往比较单一,工艺要素简单,学生实践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有东西可学,工作随意性较大,导致生产任务不能及时完成,企业对该合作方式兴趣也逐渐减退。简单承接生产任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远远达不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一方面,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因与其业务冲突,大多不能保证正常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校内缺乏根据企业标准建设的实训基地,企业技术人员“难为无米之炊”,教者“纸上谈兵”,听者“雾里看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以上探索实践表明,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虽然付出了满腔热忱,但总是感觉“被牵着鼻子走”,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工学结合的诉求总是无法满足,更无法赢得主动。学校通过认真分析认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如果要让学校教书育人的诉求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学校就应当在校企合作中始终掌握主动权,于是开始萌发了由学校作为建设主体,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一个在功能上既能“服务教学”又能“符合生产实际”的教学环境,探索人才培养同步产业升级路径的想法。
三、探索实践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同时限于场地、人员、资金等条件,成立或经营一家生产企业不现实。然而根据企业标准和人才培养需要,模仿企业生产方式,建设仿真教学环境则是完全可行的,也可以达到实施“工学结合”的目的。经充分论证,学校决定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彻底改造,通过由学校作为建设主体、仿真企业生产实际来确保所建教学环境的“服务教学”功能定位。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理念,融合企业生产、管理、文化等元素,并随时根据产业升级进行更新,确保所建教学环境达到“符合生产实际”的效果。以先进的设施、实用的教学内容以及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模式,探索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挑选合作企业,运用先进载体进行建设
为确保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环境达到高度“仿真”效果,择优选择与具有指导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实践经验的公司合作,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仿真教学环境建设,以精益生产为载体,建设仿真教学环境。衍生于汽车制造业的精益生产方式,是目前全球企业公认的先进的生产运营方式,也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首选。该生产方式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生产各方面的最好结果。
(二)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多项举措确保高度仿真
按照精益生产要求,建设高度仿真教学车间,把车间搬进课堂:
1.改善教学环境,实行5S管理。按实训内容划分功能区,撤走多余物料,形成数控铣加工实训区、加工中心实训区、质量确认站等9个区域。整理实训器具,包括数控机床安装接油盘,防止漏液,有利于教学环境的整洁。电气管线重新铺设,做到安全美观整齐。统一安全防护标识、操作警示标识的制作和张贴。将教学环境仿真改造成生产工作环境。
2.引入企业规范,完善操作规程及教学流程。参照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生产车间,结合工作内容,制定《标准化操作单》等40个管理文件,设计看板管理。参照生产工作流程,制定“班前会-计划布置-上机操作-过程记录-质量确认-小组汇报-班后总结”一日教学流程等。
3.融入精益生产内容,编写实用教材。结合教学车间设施及数控加工工作内容,编写《标准化操作》、《标准工位管理》等实用教材,使之成为师生将精益生产融会贯通的工作和学习手册。
(三)产业升级与企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步,实施人才培养
1.将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要求融入课程标准。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建团队,企业精益生产工程师与教师共同参与,开展企业实地调研、网络调研,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分析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分解数控加工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要求,根据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全面要求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定位、知识、能力与态度目标。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有利于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能力、精益生产与班级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培养。以数控机床常规操作为基础,精益生产能力培养为重点,制订课程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
2.按精益生产方式构建校内仿真环境工学结合实训模式。一是按精益生产的工作流程,制定教学规范流程,规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相关步骤和内容,每个步骤和内容明确所需要使用的管理文件。二是落实记录表单,加强考核管理。每项工作都有相应的《记录单》记录工作内容,《记录单》包括设备点检记录、工位5S点检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每天由班长或组长进行出勤考核、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等。三是实行物料定置管理。通过整理,把实训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实训课堂现场环境。通过整顿,促进人和物的有效结合,做到一物一位,实现实训现场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四是突出质量意识培养。标准工位操作要求学生进行自检和互检,产品的最终检验则在质量确认站进行,由质量确认站对产品质量进行确认和管理,确保不传递缺陷产品,同时把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到标准操作工位,遏制缺陷的再次发生。五是实施5S管理。使用5S定置图对标准工位的5S进行维护,使用5S点检表对实训现场的5S进行维护,通过规范的看板文件,告诉教师和学生标准工位物品的摆放要求及维护标准。通过5S点检表让教师和学生保持对实训现场的定期检查,并要求师生随时保持现场的清洁和整齐,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六是采用分层审计制度,按职责将实训现场管理人员分为三层,并规定每层审计人员及审计频次。通过分层审计,监督各项规范管理措施的落实,确保制定的各项制度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
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设计的教学项目,辅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精益生产工作方式,让学生从进入实训车间的第一刻起,便融入精益生产知识的学习,教与学始终围绕“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的精益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悟学习精益生产内涵,不断强化工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工学结合。
3.通过仿真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仿真教学环境的管理和使用,折射出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四、体会与思考
(一)选择的合作企业,应注重考虑能否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真实或高度仿真的生产环境,是否全身心为专业教学服务。
【关键词】 数控课程 优化 工匠精神
新时期环境下对数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技术型人才,而且是具有较高职业精神的技术人才。数控专业属于技术精密型专业,需要高校要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加快对数控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使培养出的人才是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型人才,实现高校数控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加入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是构成数控专业课程的主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专业课程的开展需要专业课教师度力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估,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评估内容,将一丝不苟、知行合一、尊师重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提高学生的服务、奉献与诚信意识,同时还需要教师发挥好榜样作用,在日常教学的一切行为中都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例如对零件设计环节的教学,教师要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让学生认识到零件设计的严禁性对机械设备来说的重要意义,体会精密的零件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微小的零件,在数控中每一个差错都可能是致命的,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工匠严谨精神。
二、在创业指导和思想政治课程中加入工匠精神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工匠精神作为对人才的要求准则,自然就可以加入到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在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需要与课程内容相协调,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避免与课程之间造成突兀的感觉[1]。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工匠精神进行强化,慢慢领悟工匠精神对精益求精的追求,理解工匠精神对自身发展乃至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在实训课程中加入工匠精神
数控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做出大量的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最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本质,因此实训课程就成为了数控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一个有效途径。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在c实际相当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机械设备,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水准,实训课程在每个学期的开端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保证学生所获得知识是有效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数控专业课程设计的完善,逐渐提出了一种能够融合多门课程的实训形式,具有很强的仿真性,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学时间也比较长,通过多种课程的合理结合,能够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2]。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实际相关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情境,由教师下达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或者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不仅使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形成一定的工匠精神。
四、在校企合作中加入工匠精神
如果仅仅依靠数控专业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为即使是经过了实训培养但是仍然会有学生抱有侥幸和无所谓心理,难以让一些学生为之动容,而且学校用于数控专业教学的机械设备比较陈旧,加之学生过多,难以进行长时间练习。但是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就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到生产带来的魅力和压力。工匠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数控专业对技术的要求很严格,这和工匠本身的性质是相符合的,都是追求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态度上的严谨。一般来说企业拥有的机械设备是相对于学校的机械设备先进且更加完善,学生通过对新设备的学习与操作,能够获得最新的技能与理念。
新时期下的人才需要对新技术有很强的应用能力,能够操作先进的机器。先进的机械设备所带了的理念也是先进的,当学生拥有了先进的思想理念之后对新的技术就更加向往,进而不断对新技术做出探索和创新,这与工匠精神也是相符合的,是作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数控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精神与能力。
五、总结
文章对高校数控课程设计的优化,和工匠精深的培养从专业课程设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训课程以及校企合作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做出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优化设计。当前环境下数控课程的安排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方法、数控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工匠精神,加快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促进高校数控专业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钳工锉配技能 竞赛训练 方法策略
所谓锉配即锉削配作,是用锉削方法令两个及以上的互配零件达到规定配合精度操作。它曾广泛运用于各种模具制造业的装配与维修中,现代制造行业对零件加工标准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零件制作精度要求都大幅度提高。虽然模具装配过程中极少用到锉削配作,但是在模具维修和模具制造过程中仍然会用到错配技能,而且锉配制作会运用到钳工基本技能和测量技术等综合技术,使零件达到产家规定尺寸、形状和配合要求。因此,在钳工技能等级考核中常以锉削配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锉削配作仍是一项重要的钳工操作技能。基于此,下面主要探讨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锉配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性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锉配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个人不同的技能操作水平充分挖掘每个人的优势所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从而鼓舞学生,让学生对锉配这门技能型的学习产生兴趣,燃起学习热情,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锉配这种综合性的技能操作,在学习过程中会被分成不同的模块,所以教师要稳扎稳打,让学生对于每个模块的知识都能够充分掌握,这样逐步积累才能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门技能。在进行锉配的模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系统知识与模块技能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技能学习中,教师在这期间的鼓励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教学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对不同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学环境中,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而且有益于在相互诱发中进行自我教育。在中职钳工锉配技能教学中,一般而言,经过一到两周的键配实训之后,教师就可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将全班学生分为A(操作技能优秀的学生)、B(操作技能中等水平的学生)、C(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较弱的学生)三个层次。如果对这三个层次采取同一难度或者同一进度的训练课题,就必然会使B、C两个层次的学生难以适应,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技能训练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制定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A组课题应当以难度和深度为主;B组应当适当增加课题的难度与速度;C组课题应当以精度和速度为主。对这种分层,教师不给予排名,只宣布对每组成员在操作训练中的不同要求,对每次实训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并随时调整学生层次。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培养出不同水准的参赛选手,让学生能够在竞赛场中超水平发挥,取得良好成绩。
三、精益求精,弃之糟粕
钳工锉配技能竞赛是选手独自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特定生产任务,以各单项分数之和(产品质量)定胜负的活动。随着各大院校技能训练水平的提升,竞争愈发激烈,竞赛中愈发强调学生对细节的追求。因此,在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精益求精,弃之糟粕。每一类型的锉配都有不同加工方法与要求,需要学生端正态度,接受每次挑战,并需要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在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中,正确的画线不仅是锉配成功的关键,更是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前提,画线准确锉配就成功了一大半,失败的锉配大多来自划线的错误。因此,在锉配技能竞赛训练中,教师需要重视画线准确性的教学。另外,良好的手工操作技能也是钳工锉配技能竞赛中不可获取的一种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这一技能的培养。
四、善于总结,认真检查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有限,每一次锉配训练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瑕疵,锉的零件某些部分会有所欠缺,因此,在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总结,找出原因,发现问题,认真检查,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获得的成绩及存在的差距,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以后的锉配训练中不再犯类似的问题。此外,为了更加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定时上交实训日志与鉴定,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经验,并指导学生书写实习报告。让学生将实习成果从零散、感性、肤浅的认识升华到深入、理性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锉配在钳工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锉配工件不仅需要具备正确的工艺,更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在钳工锉配技能竞赛中,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技能竞赛训练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或手段,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全面发展,以期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贾志斌.浅谈如何提高钳工锉配技能[J].当代教研论丛,2014,01:69.
[2]陈世庄.钳工锉削操作中力与平衡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83-84.
一、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精益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还包括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与销售的框架,主宰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总结。现如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逐渐跻身制造业的前列,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汽车零部件相对较重,在物流上的支出在企业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见,优化与完善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是关键。精益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思想,旨在节能、节约成本,消灭一切浪费现象,以此为核心目标和条件,进行物流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该物流运作模式是以精益生产理念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演变而来,将精益思想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是正确选择。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车间,重在对流利条、平滑筒、复合管等的应用,提倡采用柔性化生产结构体系,以达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将精益思想贯穿在整个物流管理工作中,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物流管理现状的分析,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部分,物流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多面的问题,在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上都存在缺陷,物流思想相对落后,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在物流上的成本支出大,相比于其他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物流方面极易出现管理风险,导致管理水平下降。在管理模式上,管理方法相对落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是管理模式滞后的重要表现,物流配送不协调,致使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物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管理效率不高。另外,供应链不均衡,物流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大构思依靠库存在满足生产的需求,会提高库存的成本,对企业的资金流会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三、基于供应链的精益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高物流人才的综合能力,为精益物流管理提供条件
在供应链中,物流是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人才培养和训练着手,建立一支更为专业性、职业性的物流队伍,为精益思想的充分贯彻提供条件。新时期,精益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在供应链的条件下,禁止浪费行为的出现,提升对精益物流的概念认知,为人员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物流人才应具备独特的嗅觉,始终将精益物流管理意识铭记心中,运用最为简单、最省钱的方式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定期对物流人才进行培训,深度灌输精益物流知识,并对人才进行实训考核。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也实现了电子采购,对信息化精益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加强对其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必然选择。
2、创新制造业物流运行模式,保证制造业零库存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十分理想。现如今,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精益物流管理中,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并能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迎合精益物流的管理理念。精益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思想,旨在消灭一些浪费行为,其中也包括库存,实现物流运营的经济性。企业在精益物流管理中,要处理好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原材料的采购到零部件的生产,再到销售,将汽车零部件交付到顾客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完善。为了实现对制造业的成本控制,需要保证零库存,有效避免出现额外资金浪费,实现物流、资金流和设备运行的不断优化。构建企业物流网站,通过电子采购的形式来确定订单,以付款和签定合同或订单为基准进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与加工,无客户需求的产品不生产,保证零库存,以避免多余的产品占有库存而产生的仓储费用,与精益物流背道而驰。
3、加强对企业供应链的改善,达到精益物流管理的目的
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决定着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销售与运输渠道,属于企业的一条龙服务。如今,企业在供应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供应链进行改善。其一,企业应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供应商的反映,保证在供应上充足、及时,以满足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企业应缩短订货与收货的时间,能够有效保证供货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企业及时制生产(JIT)。其二,要注重对采购环节的控制,应根据制造量合理设定采购量,尽量不出现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实现采购业务的系统化,提高采购质量。在销售方面,工作人员应发挥其专业性与服务职能,与顾客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为顾客提供最为真实、周到的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获得最新最准确的客户需求计划,为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的精益生产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撑,实现物流运作的一体化,实现物流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经营企业中的应用 试析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GSP实施中的作用 论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作用 药品生产企业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实施简述 药品生产企业渠道管理中对博弈的应用 拟企业化生产实训在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氯胺酮复合小剂量度冷丁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质量回顾分析在药品生产中的意义及应用 浅谈药品现场质量监控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重点监控的关键点 制药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QbD理念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探讨企业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图像矢量量化码书设计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质量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药品GMP指南・质量管理体系[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9.
[5] 杨依晗, 赵燕君, 高惠君. 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质量量度的简介及启示[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6, 35(4): 260-263.
1.ERP简介及特点
1.1ERP简介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缩写地,即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家IT企业在计算机信息、IT技术的基础上,基于了对企业资源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要求而提出ERP概念。ERP是一个系统管理,主要围绕企业四个要素,即人、财、务、信息四个方面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四股流,即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ERP系统中通过使用图形用户接口,构建客户服务框架,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结构,除此之外,还包括过程运用、调整报告、品质保证等管理功能,因此,ERP是目前现代企业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软件。
1.2ERP主要特点
整合性。即ERP是对整个企业信息进行整合管理,俗话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恰如其分说明了这一特点。ERP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资源的实时和动态管理上,它强调现代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实时动态配合,必须把企业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来看待。如果现代企业缺乏实时动态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企业部门间不能很好协调与配合,那么ERP管理就成为了空谈。有效性。即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作为企业四大要素的人力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精力和能力有限性的特点,因此当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一定繁杂程度后,企业人员就可能会出现工作的失误,为了减少这种人为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运用ERP系统正好能补弥补人的不足,ERP将企业各类具体的管理工作信息化,形成ERP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成为比人更可靠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便利性。其于上述两个特点,ERP将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那么企业内部任何部门或个人可以通过ERP系统可在企业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增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便利性。先进性。ERP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基于WEB技术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第四代语音视频技术、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多数据库集成技术等等。
2.ERP的核心目的
2.1实现现代企业资源供应链的管理
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一个企业如果仍旧只依靠自己的资源去参与市场竞争,那么这个企业不可能做强做大,甚至是死路一条。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商、商品的分销商、生产的合作伙伴、重要的客户等纳入企业的供应链,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进行生产与销售,实现企业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ERP系统恰如其分地实现此项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管理
现代企业在运用ERP系统进行企业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给企业带来如下两个便利:一是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的理论源自日本丰田企业,它是指现代企业通过组织结构、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企业的生产系统能很快地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企业生产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ERP系统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的分销商、生产的合作伙伴、重要的客户等纳入企业生产体系中,企业与他们之间表现出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二是敏捷制造,信息社会市场环境是变幻莫测的,当企业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各种资源也随之变化,比如企业遇到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原有供应链的客户或供应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时,那么企业应根据现实情况,重新组建一支由特定的供应商、销售商等组成的短期的或临时时的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进行生产与销售的管理,用最短、最快的时间和速度将新产品打入市场,这就是生产同步工程管理原理。
2.3实现企业供应链的控制管理
计划功能是ERP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在ERP计划体系中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财务预算、实时生产等计划,计划体系不仅实现了计划功能还实现了控制功能,当企业的环境与条件发生改变时各类计划也随之改变,ERP系统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全程的有效的控制,能有效地对企业资源管理进行反馈、调整、控制等。
2.4实现财税协同管理
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队伍对资金的要求与规模也会所有不同,而ERP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队伍,预测出企业的不同时期财税需求状况,某些ERP软件公司针对些情况开发出“财务处理系统”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的传递与相关要素的延续,最终实现财务税务互联相通,实现实时动态管理的目标。
3.ERP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以ERP为导向,合理确定《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中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即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加强实践教学。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概念、原理、方法等,这些原理、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与企业管理实践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无法理解并解决企业中复杂多变的管理实践问题。ERP建立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以系统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的上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可行性,因此ERP安全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有针对性,对理论和应用进行持续的改进;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体系一定要紧切合,融入现代企业运行中各个项目的相关内容。
3.2以ERP为导向,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方法
目前在我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都将ERP系统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但仍旧处理摸索烽总结经验的阶段,高职院校间对此课程实习教学的标准还未达成一致。但随着我国高职信息化教育的不断限展,许多教育工作在不断创新ERP课程的教学方法。在ERP实训过程中,通过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情况,让小组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践训练,主要包括现代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等,ERP系统提供厂房、生产设备、资金等企业经营的所需的物质条件和要素,学生在ERP实训中可以按照标准安排生产、销售、订货等流程,在涉及到企业战略规划、物资调配、融资管理、营销管理等环节由小组共同协商讨论做出决策,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教育培训。
3.3以ERP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很好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企业ERP专业管理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基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通过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斯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更新与辅导,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3.4以ERP为导向,强化学生多方面实践体验
关键词:动物解剖组织;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41-02
一、课程定位
我们首先通过调研和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讨论确定了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企事业单位岗位分析和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任务分析情况确定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动物解剖组织》是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服务于后期的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是畜禽饲养、防疫、畜禽场管理岗位,饲料与兽药的技术服务及营销岗位及动物防疫检疫岗位等相关职业岗位任职所必需的主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动物机体各器官正常形态、位置、结构和相互之间关系;具备区别正常和病变组织结构的知识;熟悉兽医内科临床听诊、触诊和叩诊部位及常规外科手术通路。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动物体各部位;明确常用手术通道;学会使用常见手术器械;具备显微镜使用和维护等相关技能。素质目标:团结合作,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沟通表达;细致客观,分析推理判断,精益求精;自学能力,思维方式。
三、教学内容
在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调查研究畜牧兽医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当前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分析后续专业课的需要,并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改革的具体体现:①根据服务对象的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把教学内容调整为:重点围绕生猪、家禽和宠物,并辐射到牛、羊。②针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和当前行业特点及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将传统课程中的现代畜牧生产实际中较为少用、深奥的理论内容进行压缩和删减,不再作为课堂学习内容。③针对疫病防治、诊断技术和检疫岗位,结合诊断、治疗和检疫所需技能,重点掌握内脏等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相互之间关系。④针对饲养管理、品种培育和繁殖岗位,结合生产技术所需技能,重点掌握消化、生殖等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相互之间关系。确定教学内容后,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按照动物种类设计为三大模块: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家畜解剖(以猪为主)、其他动物解剖(家禽和犬猫等)。每个模块下设项目: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每个项目都有相对应的技能项目。每个项目下是具体的学习任务:器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①任务驱动。在内脏器官部分章节中,有计划的要求学生到学校动物医院进行现场观摩、实际调查等见习活动。让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对兽医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观察病变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了解兽医临床常见的检查部位和方法等。②项目导向。在家禽解剖章节中,教师针对当前禽病流行的情况,提出一种可引起某些器官(如消化器官)病变的病例,让学生分成项目小组,要求学生查资料,作调查,了解该病对家禽机体的损害程度,可通过何种防制措施减少此病的发生。③认知―理论―实践。新的学习内容先从看标本、模型、甚至活体解剖开始,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然后根据本节课程安排,老师讲授某一章节内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学生进行实践,直接接触标本、模型,仔细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①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标本、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具体的讲解。②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思考,然后由教师总结。③案例分析:如学习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内容时,先讲解子宫的正常形态、位置和结构,并介绍手术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分析如何打开手术通路。④比较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类动物的某些结构进行比较。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①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丰富了教学资源。②电化教学:DVD、录像、Flas等,丰富了教学内容。③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复杂的形态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①加强过程考核、技能考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采用理论闭卷笔试、实训考核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课程最终成绩(百分制)=理论考核成绩60%+实训成绩40%。注:实训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50%+实训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和每次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并参考平时考勤、笔记、课堂发言、课前自学的情况评定成绩。
五、教学条件
1.教学队伍。为了教学的顺利实施,进行了教学条件建设。我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中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1名。教学之余我们还进行了技术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为农村和农民送去了技术和服务,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水平,又促进了我们的教学。这样一直专兼结合、贴近生产的教师队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2.实训条件。我们建设成校内和校外两级实训基地。校内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可完成单项实训任务;校内养殖场,可在此完成综合实训;校内动物医院,可为我们提供病例,进行现场教学。
3.教材。教材与网络资源:我们有适用的教材,根据地域特色编写的实训指导书,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建设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项目、视频库、图片库、案例库、习题库等,满足学生课余学习和知识拓展的需要。
六、特色与创新
①重组教学内容,强调区域性。②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实用性。③改革考核方法,注重综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20.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李建柱,唐乐峰,乐涛,等.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