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统计学实训总结

统计学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9 13:53: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统计学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统计学实训总结

篇(1)

统计学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统计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等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统计学中涉及大量的公式及烦琐的计算使得统计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复杂的数学学科,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动力。这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统计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针对统计学教学现状,本文提出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模式。

2 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学教学缺乏实践性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根据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对象,是解决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的必要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目前的教学重点还是集中在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及公式计算统计上,至于统计方法的使用范围及如何使用,提得很少。教学的目的仍旧以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对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如何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等都只是教材和教案中的空话。

2.2 教材内容陈旧,教材缺乏创新

统计学的教学离不开教材,通过对比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基本体系都是大同小异,内容普遍滞后,没有融合进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并不能跟上现在统计发展的步伐;教材中的实训内容实际就是习题练习,对于结合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应用与讲解少之又少。课堂教学又受课时所限,不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在有限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要不断完善统计学教材的内容,特别是实训部分内容。

2.3 教学方法滞后,实训课时不足

统计学一般被设置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学校的授课方式还是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实训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一般在20%左右。教师在讲授统计学这门课时,突出理论教学以及习题讲解的方式,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的统计学教学应当把现代教育与技术引入教学中,以此为工具,把采集到统计数据,充分利用 SPSS 软件、Excel等工具,将实际数据转化为反映事实的重要信息,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统计学中涉及的实际经济应用性问题进行探索。

3 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对目前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将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引入到统计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知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以实现知识迁移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以以项目开发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将整体的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各子项目有相应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项目任务中所需知识点。实现了高职教学中强调的“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案例模仿―案例实践”来参与完成项目实践。整个项目的实施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随时要补充知识点,学与教交互贯穿整个流程,学生在对案例的学习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根据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要求,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的统计学教学中运用了该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自主组成案例分析团队,每组成员5-8人左右。设置“汉中职院学生消费行为研究”为教学总项目,分为5个子项目:调研方案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通过项目分解,使统计教学过程流程化;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设计15个典型案例引导项目学习,分阶段实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首先,统计工作流程将项目分解为以下五个子项目:①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②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查,③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资料整理,④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⑤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报告。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项目学习,我们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努力架构各种统计情景,使学生通过课堂案例建立统计学知识框架。最后,项目学习完成后,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对项目开发过程中运用到的统计调查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达到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总结

①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之前被动的统计知识灌输,以及大量的数学公式计算使得学生们对统计学学习兴趣较低。在案例引导教学中,主要选取真实典型的案例,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将统计学中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具体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规律,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篇(2)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基金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宄计划重点项目。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学科。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必不可少的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统计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统计学从原来的数学和经济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独立出来,上升为一级学科。这个改变,为统计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统计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专业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模式,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

 

保障。能实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实验阶段我们使用开发板进行了实验,。图上部的开发板连同电动锁构成了保密箱部分电路,下部开发板作为遥控器使用。实验表明,系统满足2.2节所提出的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结语

 

从单片机实训中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系统功能要求,开发了一种基于红外通信的保密箱系统,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能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实训项目的多元化教学已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此基

 

础上,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拓宽视野,因材施教,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训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文献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讨论,但对统计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探讨比较少。本文主要就统计学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近些年,国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美国的‘‘硅谷现象”、英国的‘‘牛津现象”,中国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等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里都是以科研雄厚的大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

 

伴随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统计学的实践教学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统计学的实践基地在一些高校应运而生。统计学实践基地按建设单位来分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校自建的校内基地,如天津商业大学统计系自建的校内电话拨号调查系统。第二类是协议式的校外基地,比如与统计局、保险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施,接收学生实习,并予以配合指导。

 

这些基地对推动统计学实践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基地与理论教学结合不紧密。目前高校统计系设置的课程大都是有关统计学方法论的课程,实践性的课程较少。而实践基地做的一些实习也大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内容,很少用到比较系统的统计学理论。

 

(2)实践时间持续短,实践内容不够充实。这样学生缺乏系统有效的实际锻炼,各项统计应用能力提升不明显,很难达到从实习中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目的,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零距离就业”。

 

(3)实践基地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计划形同虚设。没有明确清晰的培养方案,具体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效果可想而知。

 

(4)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受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与实践教学相比,统计学专业大多数授课教师更重视统计学理论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侧重讲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把实践教学作为关键环节融入到统计学教学体系中。

 

(5)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目前一般是任课教师安排实践内容、实践时间等相关事宜,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学生的实践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极大地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统计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索

 

科学的管理是保证实践基地建设成果的有力措施,有效地运行才能发挥实践基地建设的效益。借鉴其他学科实践基地的经验,结合统计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统计学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

 

2-1对接需求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要对接,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就业对接的一个有效平台。要想很好地对接就业需求,需要对具体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分析,设置对口的实践基地及实训内容。

 

(1)根据就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践基地。比如,为了对接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的就业需求,设置基地时可以与保险公司联合建立实践基地。

 

(2)根据就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践内容。对相关就业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出各个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然后再按照这些能力要求来设置实践内容。

 

(3)对接就业需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实践基地符合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学生本身由于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潜能也各不相同,这实质上就是个体差异。实践基地可以从实训内容上着手构建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实习项目,这样学生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实训内容。

 

2-2分类安排

 

(1)根据基地的不同类型分类安排实训方式、时间。

 

校内基地由于是学校自建,因此所有实训的内容、时间都由学校自己决定,相对校外基地来说,校内自建基地更灵活。可以利用学生空课时间安排实训内容。使得学生在校就能与行业一线的前沿信息和技术实现对接。另外,校内基地可以对学生开放。

 

校外基地的时间安排适合时间比较集中,比如寒暑假到基地依托单位进行集中实习。由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训需要与基地依托单位配合开展,所以需要高校有更详细的计划,提前与基地依托方沟通好实习的内容、时间及其他相关事项。

 

(2)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分类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基地。

 

基地实习内容可用项目带动的方式展开。谢小芸、李立清[1]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项目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基地实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自己动手来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项目,既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与理论课程相关的综合型课程实验项目,或是来自企业的有实战性质的项目等。

 

根据项目的不同,安排相应的实习时间,实习基地。比如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在校本科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逃课问题调查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可以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可以利用校内基地开放的优势,相对灵活地安排时间。校外基地的实训内容可以安排与基地依托单位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来自基地依托单位的实际课题,这样基地依托方更有动力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从真正的社会课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3跟踪指导

 

学生在实践基地的整个实习过程要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虽为“辅”,但却必不可少。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教师的“跟踪指导”可以分为:实习开展之前,根据实践的项目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制定实习计划;项目进行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项目结束后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总结,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2.4整理建档

 

基地的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实习计划等管理文件要分类建档。另外,学生的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体现,也要编制成册存档。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能力也是统计学专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之一[4],因此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份专业的实习报告。把实习报告存档,可以对未来的实践内容起到一个借鉴作用。档案资料的系统建设与规范管理是实践基地稳健运行的后勤保障,需要我们思想上重视,目标明确、工作细致。

 

3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内容的衔接问题

 

进行统计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遵循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协调好讲授的理论课程与实践基地实习内容的关系。需要我们辩证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好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内容的衔接。(1)结合统计学理论课程教学知识点,选定相应的实践题目。(2)对选定的实践内容,精心设计各个实践环节,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通过实践内容的选取和实践环节的控制,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升华理论的良性循环。

 

3.2指导教师实践基地工作量的核算问题

 

实习教师的投入与否对学生的实践效果有很大影响。如何激发带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习教师队伍是建立实践基地长效机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对教师考核时都有一定的工作量要求,把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的指导工作折算成学校考核的工作量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那么做好实践基地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有效措施。

 

3.3高校与校外基地单位的协作问题

 

高校应该重视实践基地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实践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关键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校外基地的管理本着“双赢”的原则,一方面聘请校外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参与到实习计划的制定与管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内容更接近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统计理论方面的优势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统计业务及软件应用培训等,使基地真正成为人才培训和师生科研平台。另外,企业与高校一样渴望交流与合作[6],双方可以积极探索合作开展的项目研究,比如天津市规划局委托天津商业大学统计系师生就公交车客流量做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既可以帮助规划局优化公交车路线,又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用到了实际问题中。合作双方都能获益,才是基地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合作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要积极与合作基地沟通,表现出足够的长期合作的诚意,严格执行双方协议中自己应负的责任。

 

实践基地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让学生从专业角度接触到社会的实际问题。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模式是保障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根据目前统计学实践基地的发展现状,能实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实验阶段我们使用开发板进行了实验,如图7。图上部的开发板连同电动锁构成了保密箱部分电路,下部开发板作为遥控器使用。实验表明,系统满足2.2节所提出的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篇(3)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篇(4)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篇(5)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称模拟患者,就是经过培训,能够稳定、逼真地模拟临床情况的人,具有模拟患者、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患者[1]。SP教学自 20世纪 70 年代在在国外医学教学中早已开展应用, 国内也开始有多数院校将SP运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中[2、3]。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连接临床的桥梁课程。我校在本科护理学生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开展以学生作为标准化患者(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教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14级护理本科学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学号将学生编号,根据随机字母表,将70名学生按学号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 35 名,男3名,女32名;对照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使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备用铺床和无菌技术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 2 次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2.1.1标准化患者选取和培训 从13级护理本科学生(已经学习护理学基础)中选取7人,他们愿意参加SP培训,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和理论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研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实验内容编制剧本,包括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和修改。在开课前这7名SSP与授课老师在一起接受SP的培训,让学生接触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w。培训内容包括5个方面:SP的概述、剧本的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实习演练。

1.2.1.2 SSP教学的实施 每个项目实训教学前1w, 组织讲课教师与SSP共同备课,授课教师与SSP根据实训项目教学剧本演示该实验项目,其他指导老师和SSP对其演示进行纠正和补充。上课前把实验组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授课教师与1名SSP配合演示实训内容并进行讲解,然后每组分配1名SSP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学生和SSP一起总结点评。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老师示教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3评价

1.3.1实训技能考核 实训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监考老师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标准,并统一使用《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2标准化患者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并由专家审阅。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有赞成和不赞成2 项。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检查核对后,将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35名实验组学生对SSP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3 讨论

3.1 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表2)。这与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医学院校生源增多,临床资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技能教学是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学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护士应该怎样调节滴速;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应该给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学生面对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操作。SP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能表现出患者的一些症状体征,学生能与SP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思考,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加深记忆。传统教学操作练习时,老师是主要的指导与纠正者,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很难纠正每个同学的操作。SSP作为指导者,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更准确。

3.2 SSP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娴熟的技能时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88.57%的学生认为SSP教学可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与闻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进行SP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沟通,如核对患者,静脉穿刺没有一针见血,口腔有溃疡的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护理等临床问题出现,学生要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向患者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做操作增加爱伤的观念,提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SSP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与患者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88.57%学生认为SSP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0%的学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SSP教学让学生和患者有交流,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临床中,避免了枯燥的练习,促进主动学生的学习。

篇(6)

1.1实验对象:选择我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共92名学生,根据自然班级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授课使用教材为夏泉源主编的《内科护理学(案例版)》。授课内容为2学时共90min。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进行授课;实验组在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建构主义学说构建有学习意义的情境进行授课。①课前准备:课前3d向每位学生发放课前学案指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对照组全体同学全面准备,实验组在全面准备的同时分4组提出课前准备的具体侧重点及要求,挑选学习主动性高的同学创设高血压急症的情境。②课堂授课: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上课,以课本案例为基础,学生在语言上集体参与病例讨论,任课教师以讲授法进行教学总结———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含高血压急症的护理),遗憾的是因为音像制品市场相关产品的缺乏而无对应的音像资料呈现;实验组以课本案例为基础,任课教师进行拓展,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广泛性提问常规问题,针对性提问课前分组的重点(护理措施);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前分组,进行护士角色的扮演现场进行血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的辅导带领学生创设高血压急症的情境,选取主动学习性强的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值班护士、医生、患者家属,充分利用学校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病房及医用器械,现场模拟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士急救处理,让其余学生对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有直观的认识。

1.3评价方法及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选择对应的理论练习题,同时参考临床护理原则自行制定高血压急症护理的评价标准,对2组每位学生理论知识的课堂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测试结束后调查每位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以及知识掌握的自我评判,共发放问卷92份,收回92份,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1.4统计学处理:2组学生的成绩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堂理论测试成绩:分别为(96±6)分、(92±5)分。2组比较(t=3.266,P=0.002)。

2.2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对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满意率为98%(45/46),对传统教学法满意率为93%(43/4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100%的学生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情境建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安排更紧凑,收获的知识更多、更直观。对知识掌握的自我评判方面,实验组98%(45/46)的学生认为达到熟练程度,对照组87%(40/46)的学生认为达到熟练程度。

3讨论

篇(7)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随机抽取我校2015届中专护理专业3班为X组(n=40),4班为Y组(n=40)。X组男女比例1颐39,年龄范围是:20~24岁,平均年龄范围是(22依1.7)岁。Y组男女比例2颐38,年龄范围是:21~23岁,平均年龄范围是(22依0.9)岁。本组研究中,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二)方法。两组均以护理教学为教学主题,4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演示、显示模仿”的教学模式。3班采用综合教学法。(1)自学讨论:教师告知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2)纠正问题:上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讨论结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对于实验课的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认真辅导。(3)轮流模仿练习:分组让学生对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2]。(4)多次练习:课堂中,学生要对实训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并进行角色互换。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前的评估、物品准备、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5)评价总结: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于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强调。(6)技能考核: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纠正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学生尽快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三)评价指标。教学效果:主要从理论与操作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操作积极性、自学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四)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即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X组的教学效果远比Y组的优,差异显著(P<0.01),详情见下表。

三、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护理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开展,增强了护生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促进了护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适应当前医疗模式的新变化,对护理教学方法以及护理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有助于学生学习护理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综合教学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3]。综合教学法带有一定的感彩,具体场景形象生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本组研究数据表明:X组的护理效果远比Y组的优,差异显著(P<0.01)。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进行综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晓雯 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赵立华,滑志娟,杜小静,等.综合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42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