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12:50: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反思 教材 教法
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盘点教学活动成败得失的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有反思,才有进步,所以在从事教学活动一定时期后,静下心来进行教学反思是有必要的。下面我就陈述一下进入高三两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反思
由于自己并没有经历新课程改革后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而是半路接神,直接从事高三教学复习,所以难免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认识不够,对新课程的要求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我仅通过上次暑期的讲座培训及对相关资料的学习,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粗浅认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要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同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今天的教材(课改后)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反思
1.进步的数学教学观与陈旧教学方法的矛盾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对数学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模仿与理解记忆”,并进行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我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
可是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平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力,课堂任务完不成的担心,总是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尝试,畏首畏尾,放不开,走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的听、记、练,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互动少,这种形式单一的教法大大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成绩无法大幅提高。今后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想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板演机会,创造条件,使得学生总想在老师面前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交流。
2.忽视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差异视而不见
我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级,每个班级都是60多名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平时我在授课时基本一视同仁,也不过分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学习困难的同学“吃不了”,越落越远。根据这种情况,我的教学内容应瞄准大部分学生,教法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关注部分优生,要让大部分学生,甚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容忍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要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为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样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3.重视教法设计,淡化了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过程中多半只重视教法的设计,而淡化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所以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平时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可就是自己做题一做就不会”,或是“我平时也没少做数学题,怎么一考试就完”,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对那些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的较牢,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较弱,解题时碰到能力型试题就不会迁移,难于完成。针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最好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鼓励他们多动手进行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上课自主性较强,思维较活跃,解题运算不细,好马虎,推理不严谨,形成一看就会,一动手就失分的学生,课堂上可为他们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进行巩固性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减少失误丢分。
4.师生情感交流欠缺,学生潜能难以激发
有句话说“爱,要先了解”,是啊,有了解才能有爱。由于任教时间短,我并不十分了解我的学生,现在还有部分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师生之间难于进行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于是总是居高临下的看问题,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我们之间有距离感,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潜能得不到激发。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蹲下来看学生”,放下架子,主动到学生中间去,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用鼓励的眼神去看待学生,多用启发的语言去开导学生,对学生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一句富有创建性的语言或一个不很成熟的想法)都要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坚持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创设师生互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能逐渐自然消失,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这样才能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总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教学的设计要围绕学生、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生的成功来实现,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才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潜能,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从教高三文数两个多月以来的反思,我想,教学无止境,总要教教想想,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教学是门艺术,永不可能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与学的相互关系;高三数学;5+1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77-01
高三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关键期,不仅课程任务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然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以分数论英雄,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2009年开始,我校就逐渐开始推广"5+1"教学模式,"预习指导"、"探究质疑"、"自主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提高"和"课外跨越反思升华"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得到广大老师认可和执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5+1"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处理高三数学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入手。
1.积极促进教师由传统教学理念向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新课程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一是要有一个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外部环境,使教师置身于新课程教学的环境中,倒逼自己更改教学理念。二是教师主体要多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教学法,使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切实落实"预习指导" 和"探究质疑"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变换角色,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可以要求我们的学生去做:课前按排学生自我预习导学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学生的主体行为必须始终处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我们教师的一切活动必须为学生服务。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辨明方向,寻找答案。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明确自己需要获得什么,已经获得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并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设备的整体互动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要从注重传授知识和以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中,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上来。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贯彻"自主展示"、"巩固提高"和"课外跨越反思升华"的作用
对于每堂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能够大胆的进行"自我展示",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是采取满堂灌,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这样势必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复习的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课堂上总是让教师来讲并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学习和理解一些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古人也常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要想达到复习目的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中。而"巩固提高"可以为我们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复习的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如果学生都能做到"课外跨越反思升华"的话,我们的教学将在课外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鉴于此,"课外跨越反思升华"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如: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那么"课外跨越反思升华"可以达到解决的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学习实践、学习技能,更要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成绩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学习方法和方式不正确,而我们有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让学生"学什么"上,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学"研究得并不多。这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老师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其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素质和潜能,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作为重点。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能够放手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理念,继续贯彻 "5+1"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定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拥军.永州市201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分析告(文科)[R].2014
[2]王勇波.永州市201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分析告(理科)[R].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梁长苗.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33):79-80
一、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影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1)复习内容不深入,蜻蜓点水,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学习不到位、认识不深刻。(2)复习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灌”得太多,教师不关注学生思维活动过程,只关注学生的解题结果,让学生在题海中“奔波”,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失去自己的思想,各种能力发展缓慢,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提高。(3)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个相对集中的复习主题,导致学生对有些题型始终掌握不了,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常常是找几个知识点、挑几道试题讲讲,讲到哪里算哪里,效率比较低下。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首先要根据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设标,分类推进,个别指导为主,局部重点讲解。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注意循环训练,尤其是在高三各种复习课,如知识梳理课、专题复习课、题组训练课、试卷讲评课等模式上有所提炼,形成适合学生的、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1.剖析题目的多解性
对大多数题目,教师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题目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得到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某些题目的解法进行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课堂容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学生解答一道题并不难,但真正让学生解决好一个问题,掌握一种好的思维方法,就要梳理清各种解法的思路并加以提炼,而且要比较各种解法,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解法的特点及优劣,加深对题目本质的深刻理解。
2.从方法上整合题目,化零为整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会学生做一道题,而是教会学生解一类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能快速地找到解决办法。现在的高考试题中有80%属于基础题,所考查的都是通性通法,因此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如果能把习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变式剖析
改变原来题目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题目。这种新题是由旧题改编而来的,称为“变式”。改编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变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如果也能像高考命题人一样去“变题”,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形同质异
已知,函数f(x)=lnx-ax+-1,a∈R。
(1)当a≤时,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2)设g(x)=x2-2bx+4,当a=时,
①若对于任意的x∈(0,2),都有f(x)≥g(x)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②若对于任意的x1∈(0,2),x2∈[1,2]都有f(x1)≥g(x2)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③若对于任意的x2∈(0,2),总存在x2∈[1,2],都有f(x1)=g(x2)成立,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该题是根据2010年高考试题山东卷理科22题改编的。对典型的共性问题必须在复习中加强探究,并做好整理归纳以使学生复习与建构问题网络,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处理最值问题的途径有哪些,有哪些恒成立问题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来处理。通过整合归纳,使得在这类问题上的处理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运用得到了提高与巩固。
4.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写道:“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在高三数学教学中,数学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不是教师没有强调,甚至有些已经分析和强调过多次了。仅仅依赖教师的说教和强调有时是很难纠正的,关键需要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要使学生的思维中有这个意识,只有通过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才能提高学生的纠错率,而需要我们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反思,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三复习;学后反思;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学后反思的积极意义
温故而知新,直白的道出了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然而,反思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反思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促进知识的巩固,有助于拓宽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复习效率,优化解题办法,因此说,学后反思对于高三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学后反思能够培养学生的严谨性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掌握,可能在知识的运用上缺少更深一层的理解运用,因此说,及时的总结知识,总结知识运用方法,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熟练程度。高三是对所学知识复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期间,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练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做题却不反思,那么永远只有数量没有质量,量变引起质变的说法并不科学,高三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往往由于存在麻木心理从而在考虑解题方法时不周全,因此说,学后反思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习惯,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实质就是一个对原有知识运用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被重新加工,组织,所以说,及时的反思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灵活开放,对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具有积极意义。
(二)学后反思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性
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在看第一遍和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的解决方式和办法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反思的重要意义所在,由于在反思过程中,对待问题的审视角度不同,因此对待问题的解题办法不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敏捷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梳理,对解题思路不断拓宽,提高应变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复习备考。
二、培养学生学后反思习惯的有效途径
高三数学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有效复习的过程,我们一般的教学方式是在组织学生复习全部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最终转化为解题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注重了对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让学生对知识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纠正的过程,其实学生这个时候所犯的错误才是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点,因此说,要想学生对于知识点全面系统理解掌握,就必须正视其所犯错误,对错误进行反思纠正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因此说,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教师是一个服务者,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复习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复习效率,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学后反思的良好习惯。
(一)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对于在数学学习中的很多知识点,往往学生们在学习时运用比较熟练,但是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就对以往的知识产生遗忘,这很正常,因此说,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知识关键点,通过梳理知识,结合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整理解题思路,巩固欠缺的知识点。
比如说,已知梯形ABCD中,AB∥BC,AB=CD,求证:∠B=∠C,∠A=∠ADC。
这道证明题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转化上进行回顾,由于要用到辅助线,就需要运用到更多的知识,在明确了需要证明的关键之后,就可以对解题思路做一下梳理,通过练习,就是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这个期间也是对所学知识反思的过程。
(二)探究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质进行反思
多年以来,探究性学习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说教师可以结合探索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探究问题本质的思维过程,然后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探索问题本质是在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通过探索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可以使得问题逐渐深入化,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说针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一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的这个过程,通过反思,就可以对多边形内角和进行探索研究,由此可以使得前后知识连贯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三)优化解题办法,发散解题思维
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解题思路狭窄,过程过于单一,逻辑性不强,或者出现解题思路杂乱等问题,这其实是学生的思维缺少发散性,不知道变通的缘故,因此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优化解题办法,通过优化,找出更多的思路和步骤,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做题热情,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收获更多,因此说,优化解题办法也是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重要途径。
(四)让学生反思做题中的错误原因
解题后反思错误的教学,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而且能训练其思维能力,促进其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针对高三数学的学习实情,很多时间学生们都用来做大量的练习题,因此说,平时学生的练习题,作业以及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这是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关键,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层次不一样,就会造成出现的错误五花八门,这样以来就会产生了不同点,这也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关键点。因此说让学生反思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从而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三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此说好的复习习惯的培养和正确的复习方法的掌握对于复习的效果影响甚大,引导学生学后反思,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梳理知识,还可以收获更多,学后反思也就是回头看的习惯,看知识点,看过程,看思维方法,看解题思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因此说,教师授之以渔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后反思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的高效复习,作为任课教师,应当积极的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马德宇.“反思”是提升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J].福建中学数学.2012(10)
数学教学反思教学质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活动亦是如此。如果只管教,不及时反思,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不会更好地发挥。
一、要重视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重视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衔接,特别是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更是教师应该反思的一项。正是在注重了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方面,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有了这些反思经验,今后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不仅教师要反思,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课后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数学课堂内容的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反思:第一步,教师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概念、定义、定理、公理等),如对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反思已学过的数学概念、公式的属性,然后构建新知识的生成空间,去类比、去体验,让数学知识在反思中形成。第二步,内涵分解。教师给出与公式有关的正、反例证,并让学生举例,加深对定理的理解。第三步,让学生静听默想,在大脑“屏幕”上形成表象。第四步,判别错误,进行反思。第五步,新旧贯通,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同时做到对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检查,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效率。
二、课后的反思
听课后的反思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并对所学数学知识、方法、解题思路和策略等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听课后的反思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可见,在学习后的反思中,不断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步。
三、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完成(阶段性)之后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波利亚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情来做。这样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反思所完成的解答,通过反思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思路,学生以此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发展自己的解题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解题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反思解题思路。弄清题干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解题过程中自己走没走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又是怎样改正的?总结解题规律;(2)探求多种解题方法,并对各种解法作出比较,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3)对题目进行再归纳、总结本题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4)对原题大胆猜想、变式、验证结论正确性,激发自己的创造性。
四、错题的反思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珍惜”错误,反思解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将错题写进数学错题本中,将反思的心得一并写进去,建立高质量的错题集,以备在期中、期末考试后乃至高三的综合复习中有效使用。
五、做好章节后的小结反思
精炼总结,自我评价,激活学生有效反思。小结包括:课时教学小结、各章小结、测试小结、期末复结。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认真的总结,它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因此,总结要做到知识准确、概念清晰、语言简明。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67-01
1.深钻教材,注重数学意识培养
高中数学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倘若教室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够了解,则可能出现盲目性教学,所用教学方法不能面向全体,对症下药,从而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教师应深钻教材,一是将建模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数学思维方法以及分级、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普林舍姆:“数学知识是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智能活力美学体现。”二是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和生活数学化观念,锻炼学生运用数学了解实际、观察生活、发现规律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集合概念时,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事物的总体,可将集合概念与生活联系。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集合的概念,有谁能说一下我们整个学校里的集合?
A学生:教室里全部的桌椅是一个集合。
B学生:教室里全部的学生是一个集合。
C学生:学校里所有的教室是一个集合。
三是培养数学转化能力,对抽象、简化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其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理解其含义。
2.强化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海涅:“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由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同时,数学教学反思也是提高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手段。
数学教学反思可分为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多种形式。通过数学教学反思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与梳理、总结,并能跳出自我,反思自我。经常开展听课交流,研习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比较学习,找准差距,从而提升自我。数学教学的反思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记录反思笔记。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记录整理当日的教学内容,以及表现较好和不足之处,学生的反馈情况。二是对比学习。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内容,对比分析、讨论、总结。三是强化多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
3.讲究课堂艺术,强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学生也需要通过语言与教师沟通交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表达方式,图形语言则是直观、生动、形象的表述,符号语言则是抽象性、简捷性、概括性的表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严谨、科学的数学表达习惯,培养学生周密思维的习惯。
再次,采取探究式学习方式,巧设课堂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和探讨的机会。二是在形式上,可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分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和反思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较快的感性认识。
4.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吃得了”,也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按照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应充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循序渐进。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罗杰斯把理解分为评价性理解和移情理解。前者表现为“我理解你的错误之处”;而后者则是从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其思想、感情及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了解学生,做到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和行为,减少或避免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代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细心呵护学生的进步,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得错误,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
5.复结,建立数学“知识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数学知识的学_j需要我们不断积累、梳理,由浅入深,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形成知识结构网络,我们形象的将其称为“知识树”。比如在进行三角函数复习时,可先将三角函数的表达式、性质归类,再依次罗列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