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0 12:11: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班级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班级管理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 奋斗目标 良好班风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164-01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要把班级管理搞好,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 要有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要培养班级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具有本班的特色。

三 需要班主任的关怀、激励和爱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对立关系,也不能不分彼此。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关爱是基础。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四 需要班主任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方面。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而大部分的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老师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需要经常与班干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制订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同时,班主任除了面谈之外,还可用笔谈,也可用“平行交谈”。“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即父母与子女一边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边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

五 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篇(2)

关键词:用爱作桥 以心交流 班级管理

作为肩负教育、教学、管理三重责任的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也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应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呢?

一、以生为本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和采纳。

“以生为本”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激励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上课不但不学,还讲话闹堂,怎么办?硬压下去,什么具体情况也不了解?不,我们应该稍安勿躁,语重心长地和他谈心,耐心听他的心声,要用真情打动他。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学生既要在思想上加以指导,又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还要在学习中为他们提供机会。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用爱作桥

爱是班主任事业的“活水”,是拉近学生之间距离、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产生教育力量的源泉。我们要爱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和需要心灵“救助”的学生。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在教书育人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去教育他们。班主任不要以长者自居,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学生生病时送上一句问候,学生会倍受感动;过节时送上一句祝福,学生会永记心中。

作为老师还要包容学生,当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训斥学生,要原谅他们、包容他们,心平气和地了解事情的原委,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重视自己的错误,从心底认识到自己错误。

三、用心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为了和学生贴得更近,我每天中午设立了班主任谈话日,有时和学生交心谈心,有时拿出些话题倾听学生的讲述……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篇(3)

班级管理意见范文一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这些年来,我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转了班风。 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每期我们班的"八分钟自主活动\"内容的安排、少先队活动计划以及班级评比标准,都采用征稿的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级学生树立榜样。

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诚长。我班采取多种形式的班队会,针对性的主题会,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制度化的班级周评小结等,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即指少先队中队委、小队委、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这四套班子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

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次主题班会,每次大型活动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 三是对四套班子既严格要求大胆压担子,也处处从各方面关心支持他们,尤其在工作细节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必须五个方面一起抓,它们是相互相存,相互促进的。特别在体美劳方面不忽略,不轻易取消学生体育活动的机会,并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其次制度化地安排好每天的卫生劳动;第三,利用班会和其他活动,尽可能渗入娱乐性的文体内容,例如每天的八分钟活动,班级竞赛活动等,以达到活跃身心,调剂生活,融洽关系,\"一箭三雕\"的目的;第四,在班级管理和有关活动中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第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通过参赛,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班级管理意见范文二

现如今,我站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已经14年了,并且还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比如,现在我就担任着九(2)班的班主任一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刻的体会到她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也获得了一些管理班级的方法和措施。现说出来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勉,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指正批评。

一、 德育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排头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且,要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出于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才会愉快的接受,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楚在学校为了什么而学习,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后要准备做什么等。总之,一个人如果他的品德不好,那他就是一个危险品,有可能成为社会的蛀虫,更谈不上为社会服务了。到那时,他的才能越大,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因此说,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二、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好班级的必备条件

相对来说,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相互之间获得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要管理好班级,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同时,耐心仔细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老师。课堂上,我是学生们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就成为他们的大姐和好朋友,无话不谈,对他们关怀备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能够做出及时处理,使他们得以尽快的归入正途。

三、搞好家访是管理好班级的必经之路

不可。班主任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了解,仅仅通过看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因为材料是静态的,不存在发展性。而只和学生本人进行交流,也还是不够。因为学生由于多种因素,也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情况。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家访是必要的。通过家访,一方面学生有一种更加被重视、关爱的感觉;另一方面,可以互通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

四、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管”能力

班干部相当于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班主任的另外一双眼睛。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但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是必须有一个了解的过程。选拔前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完成班级板报、大扫除等活动,对全部学生进行观察了解,从中发现选拔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且,对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在选拔时必须采用民主投票的选举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班干部的工作开展。班干部选出后,并不代表他们就能胜任班上的工作,还要对他们各个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的培养,严格要求他们,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要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这样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才能得到同学的信任。而且,班主任还可以在班上通过一两件事情来提高班干部在班上的威信,以便他们能更加顺利的展开班上的工作。

五、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奖励和评价

进行科学评价和公平的激励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针对学生中正确的思想、良好的行为、可喜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奖励,使同学有成功的体验,有成就感,让“明日的快乐”不断鼓舞者同学们,可以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有给予否定、批评、甚至惩罚,从而可以抑制不良行为,重复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在评比与评价的过程中,树典型、扬正气、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

总之,班级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班上情况的不同而作相应的改变。有培养和管理好一个班级,特别是初中生,不能光靠班主任的严厉管制和恐吓,更不能靠武力去解决一切班级问题。靠的是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培养,靠的是班级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更靠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级管理意见范文三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首先我说说我感觉我们的现在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班比起一班来,气氛更加活跃,我们班的在学习的同时也在玩,可是我去了好多次一般的教室,感觉一般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稍稍呆一会,感觉气氛好压抑。

虽然我们班在迎新晚会等活动中感觉遇到涉及班级名誉的事情大多数人还是挺积极的,有事了还是会重视的,但是我们的班里没有任何凝聚力可言,可以用一盘散沙来形容,都是以宿舍这个小团体为单位,经过一学期的磨合,这种局面还是没有打破。一个班级没有团结力,怎么让整个班级更好的发展。在一学期的时间中,有多少次像迎新晚会那样的大型活动那?例如在我们班的迎新篮球赛中,我们的没有啦啦队,只有我们几个球员,还有几个比较自觉的女生过来,过来当一下啦啦队。班委在这种班级性的活动中,应该率先想到并且通知给办理其他同学,这让我们几个球员感觉有点差强人意。

班内同学对于参加活动都没有积极可言,对于学习是非常积极的,可是大学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个社会,想办法融入这个社会,想办法学习一点技能,如果只是靠课堂上学习,就败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

班委方面:

我感觉班委首先是为班级同学提供服务的,而不是站在那里指挥同学,自己什么都不做,遇到什么事应该率先做,班委做事情,不应该带着目的的做事情。把那一副管架子去掉,班级的主题不是班委,而是班级里的所有成员。

卫生方面:

我们应该尽量不把早餐带到教室,如果带到教室,吃饭以后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而不是随手把垃圾扔到桌仓里面,班级成员应该不随手扔垃圾,维持打扫人员的辛劳结果。

建议:

我们班应该把人心聚拢起来,到夏天了,我们可以组织同学,外出春游,野餐,聚会等等,在班里,也常常举办一些活动。只要每个同学心里想着,这样做有损于班级利益,我们班不得不进步。在学习和生活中互进互助,我们在一起就

是兄弟姐妹。在班级管理中不能过紧也不能太松,这就要靠班主任,辅导员的管理和同学们的自觉性了。

最后祝您和您的家人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班级管理意见相关文章:

1.给班级管理的建议书

2.班级管理建议书精选

3.班级管理建议书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84-01

班级管理模式是班级管理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他是根据班级管理设计方案而建立起来可供操作的完整的模型。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对应试教育下班级管理的弊端的否定,应试教育的班级管理弊端主要在于:偏重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动、心理、技能的教育;偏重少数尖子,忽视后进生;偏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差异;偏重校内教育,忽视社会实践。总之,应试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完全是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应试教育服务。危害教育,误人子弟。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运用“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中心轴,以各种活动为辐射轴,呈立体无限延伸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管理班级。这种模式从其本质意义上可称为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从其操作步骤上可称为四步循环模式。

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产生的必要性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而教育学理论中“班级活动是管理好班级的中介”和“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完成”的理论为其提供了可能性。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

一、了解班情是基础

了解班级情况,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对班级情况摸清吃透,才能对管理班级时遇到的问题准确地把握。

所要了解的班级情况有:1.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家庭环境状况。2.班级原有发展水平状况,所存在的问题。3.班级所处环境状况。4.各科教师配备状况。了解班级情况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资料查阅法;谈话法;问卷法;实验法等。

二、制定目标

在了解情况以后,要制定出班级管理目标。它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班级活动的指针。班级管理常用的目标有:1、根本目标。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发展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2、远期目标。班级管理的远期目标是指在每个学制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质量的完成学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3、中期目标。班级管理的中期目标是指完成年级段中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获得应有的发展。4、近期目标。班级管理的近期目标是指为了解决班级或某些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做的短期安排。此外,还有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制定目标一定要在了解班级情况后,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和决定。

三、开展活动

只有开展活动,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活动的类型按区域可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按内容可分为学习、劳动、游戏三大类;按任务来分可分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活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活动。

班级活动应具有针对性、连贯性、整体性、新颖性、开放性的特点,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针对学生自理能力差,交通意识淡薄的问题,利用冬至节包饺子的风俗,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冬至节包饺子,送给交警御寒冬”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通意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是对完成阶段目标的总结和检查,只有不断地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检查,才能不断地对班级活动做及时地修正、调节。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由了解班情、制定目标、开展活动、回顾总结这四步循环进行的。每个循环结束,班级管理水平就提高一个新高度,学生素质就有新的发展和提高。然后,再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运用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效果良好。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授予“文明班级”的称号。其中有一学生张丹丹原是一名手无缚鸡之力,胆小娇气的学生,通过开展“爬平顶山”、“远足湛河”、“跳绳比赛”等活动,逐渐变成一位坚强勇敢、活泼开朗的优秀学生。万鑫同学,原是一位自私、懒惰、嫉妒心强的学生。通过开展“冬至节包饺子,送给交警御寒冬”的活动和“笔者是大海一滴水”的主题班会,变为勤奋、开朗、乐于助人的学生。

运用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班级管理中的活动应具有鲜明的教育倾向,但不能片面的理解为狭隘的思想教育。其教育意义至少包含三个方面,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起到一石三鸟的教育效果。

2、中心性原则。每项活动都要围绕发展学生素质进行。

3、主导、主体性原则。即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切记老师包办一切。

4、以身作则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5)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班级管理中师生对于班级管理现状的看法,本人对我市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及调查。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多数班级的环境、氛围还是令人满意的,班级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较融洽,同学间团结,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集体荣誉感,基本上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但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人治”大于“法治”

        这里所说的“人”指的是班主任,“法”除指法律、法规外,还指班级制度。班主任工作应从“人治”走向“法治”。通过“法治”管理,使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权威,使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制度化,使学生民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得以增强和提高。可以说,变“人治”为“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进,而且是一种工作理念的更新。

        2、注重常规管理,忽视了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 

        3、评价学生主观化,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一直被片面地视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选拔最好的,淘汰最差的。 

这种用单一的标准去塑造学生,用固定的框架去剪裁学生的评价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单向度”发展的人。另一方面,班主任仅以学生现有的表现评判学生,不注意对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的静态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高中班级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不良社会环境对班级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1)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严重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过分追求享乐和金钱,由此产生的社会丑恶现象很容易污染学生脆弱的心灵,使学生道德出现滑坡,产生信仰“危机”。

        (3)无可否认,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也产生了人类无法估料的负作用。

        2、学校管理弊端对班级管理的负面影响

        (1)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不正确的导向。

        (2)没有形成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而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乃至学校的全局工作。因此,对班主任工作如何科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3、班主任教育观念滞后,缺乏班级管理所需的理论知识

        目前的中学教师,无论是受过师范教育的还是受过其他教育的,一般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训练。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人,多半是在实践摸索中积累经验,缺乏班级管理所需要的理论和知识。

        4.在班级管理中忽视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篇(6)

在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形式又有了新的制度,如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教学班和导师制等。但是,走班制的实施问题,行政班的管理问题,导师制的落实问题都是班级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顺利实现新旧管理体制的过渡和转轨,“双轨制”的班级管理制度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

这样的改革对于班级管理来讲,变化不是很大。除了增加了一些诸如学分制、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管理内容外,管理形式没有大的变革,行政班仍然是主要的管理方式,行政班下的班委会、团委会、科代表、小组长等都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教学班也应该建立类似于行政班的班委会,也应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管理,而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就是这个班的“临时班主任”, “临时班主任”随着教学班的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行政班和教学班、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班主任之间是支撑关系和互补关系。

同时,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可以从制度上弥补原来班级管理的“真空”,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全员德育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

坐班制和走班制是与行政班和教学班相对应的管理概念,但是,坐班制和走班制强调地域和时空概念,行政班和教学班突出班级管理内涵的差异。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要求学校对学生提出时空管理概念,只有在教学班上课时才存在走班制管理,其他一切时间、空间和活动内容都应该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实行坐班制管理。

在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坐班和走班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比如,在没有更多辅助教室的学校,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使用的空间有时是重叠的,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班级都走动起来时,坐班制的教室就成了走班制的教室,这样就会出现同学的书本资料以及物品的存放和管理问题。在坐班制教室内为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储物箱是一种办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管理也是一种办法,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

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

篇(7)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

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感作为“融合剂”。在这些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弹性材料”。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型态。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

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