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9:50: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我们周围的土壤》课中,只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及研究方案。但是,在这课中,土壤不只是单纯的土壤,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有的被称作“黑金”,也有说是“万物之母”等等。虽然这些在表面看来都是片面的,甚至缺乏理性,但终归人类是无法离开土壤的。因此,在进行本课之前,要从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方面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这样对后面的讲课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培养学生很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工业污染、雾霾等自然灾害地频频出现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所以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土壤这一研究对象。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老师通过展示给同学关于土壤被侵蚀的图片来引出问题的关键,而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更直接的带给他们心灵震撼,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态度。另外,也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科技的两面性,慢慢培养他们正确了理解的科学态度。在科学课上有机地渗透德育,要求老师能够对教学的内容准确地进行判断,不动声色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使他们的品德得以升华。
二、制造德育情景,展开德育渗透
农村的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时,作为授课老师,一定要善于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认知活动有更加积极的体验和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些德育情景的创造,使得小学生在科学课上能够进行德育的学习和培养。例如,在《研究土壤》的实验课上,教师对学生展示了关于土壤的研究之后,展示给他们土壤被破坏的图片并且配以生动的讲说,使得课堂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将大家的思维从对土地的了解转变到对土地的关注。这种情景下,对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是非常有利的。不仅从高层面引起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渗透了很浓郁的德育环境。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们能够获得具体的感受以及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都在无形中给他们进行德育上的渗透。这种积极的情感渗透,对人格的形成是很有意义的。
三、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语言是很重要的。农村的小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爱争着抢着大声说话,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老师就要在这方面精心的组织教学内容,要多思考如何解决他们浮躁的性格和安静的态度。例如,在进行《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对于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提问时,学生们都争抢着说自己看到的结果。老师是这样说的,先让我们班上表现最出色的同学进行回答。然后大家就安静地坐好,等着老师点到自己回答问题。老师让其中的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在答完后进行点名并进行鼓励。这种不经意的言语鼓励,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极大的鼓舞。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四、在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逐渐渗透德育
科学教育是由很多探究活动构成,这些活动不仅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还是学生的情感的载体。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些探究活动相对时间比较长,有些学生坚持到一半就打退堂鼓,这牵涉到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坚持的问题,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采取有效的后端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参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
五、巧妙使用评价机制,逐渐渗透德育
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对他们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使得学生的潜意识也得到了开发。例如,在一次科学课上,进行分组实验,有一个组的成员出现了矛盾,如果老师当场批评学生来进行压制,无疑会起到反作用,而如果说服教育就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最后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实验操做得很有新意,一会儿大家完成之后让这个小组的人上来给大家示范下。最后他们上来展示之后,老师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让他们对实验取得成功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这就无须进行批评,他们自己就已经得到了素质上的提高。这就是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合理巧妙的设计,会事半功倍。
六、结语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把握好教学节奏,在适当的时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有很多合适的时机的。
1.教师通过自己的仪表和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最容易被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形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形象来感受到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与信心。教师健康而富有朝气的形象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教师要注意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语言风趣幽默,又要简明扼要,通过很强的逻辑性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要想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而尊重学生,真正地关爱学生就是一种良好品德的体现,这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平常表现不够积极,对于自己缺乏自控能力,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学生,体育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他们,不能用一些讽刺的话来刺激学生,更不能侮辱甚至是体罚学生,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教师的关心。比如在学体操动作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动作到位的学生示范,也可以寻找一些动作不太到位,但是每次都有所进步的学生来练习,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同时要求其他学生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让他们既增强了自信心又体会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对于那些体育课上表现优异的同学要严格要求,督促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制定一些课堂规范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对学生进行制度的约束,让他们可以不断修正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训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组织指挥的良好习惯。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在课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上每个教学环节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教学效果更不必说。所以,课前体育教师应该把上课要用到的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都安排妥当,为上课做好一切准备,这样的准备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井井有条地安排事物的良好习惯。在教师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帮助布置运动场地,搬运所需体育器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公共财物的保护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培养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
4.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程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训练项目,不同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比如通过观看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杰出表现,让学生体会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练习长跑也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一种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根本没有锻炼的机会,他们怕吃苦,责任意识不强。教师根据这样的现状,通过体育运动来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严格要求他们,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二、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本文_来源于_贵大.在线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积极投身教改,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我一直信奉一句名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也护花。”坚信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引领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实践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全部美术课程教学,较好地学习和把握各年级教学重点、特点和难点,除了完成好每周18节工作量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学校布置的各项临时工作等。
1、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授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要求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发展。平时虚心向前辈、老师们学习,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改进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课改实践中,能以学生为主,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欣赏课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学生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运用感受、观察、表现及收集资料、小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尽可能尝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美术信息,开拓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出置作业练习,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性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和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美术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身体力行,通过对教学相关知识进行着重学习,使之更加系统化,使美术专业水准提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其次,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并组织学生广泛地参加有关比赛活动,挖掘并发展他们的特长。XX年6月,我在第四届中小学生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美术教师组二等奖。XX年6月,辅导学生参加全市少儿绘画作品评比活动,所有参赛学生作品都入选,学校获组织奖。本人分别荣获辅导二、三等奖。
物理实验与素质教育论文
【摘 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在《面向求学网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而实验则是学生在亲自观察深思、测量分析,从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并掌握住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在《面向求学网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而实验则是学生在亲自观察深思、测量分析,从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并掌握住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就谈一谈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物理实验教学为例)。
物理学是实验性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重视开展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物理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可通过物理实验动手操作,对现象进行观察深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到内在物体运动规律,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一)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一种活动。它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感知与思维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观察不但要看,还要深思,在做物理实验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看现象,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深思,使其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二)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顺利的做好一个实验,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深思、想象。譬如,高中第一册课本中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了伽利略想象的一个实验,把两个斜面对接起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问: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直至让它成为平面,又如何?让学生根据理由展开想象。
(三)物理实验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要使实验仪器按人的指令运转,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认识仪器,还要运用物理知识调节、安装仪器。所以做物理实验一来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二来可以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理由,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开了高分低能情况的发生。以前,由于缺乏对实验教学的评估,动手操作实验常被师生看做是与学科教学毫不相干的工作,弃繁从简,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形成高水平的操作技能。更有害的是,这种用不科学的策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作法,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误导,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有百害而无一利。例如电学实验中学生虽能正确描绘电路图,但到实际连接仪器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由。正负极接反,滑线变阻器接成定值电阻等等,多做物理实验就可以避开以上理由的出现。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尽力体现在启发式教学上。例如可采用多种实验策略,活跃学生思维.验证玻意耳定律这个实验中,仪器极易损坏,造成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我们可以通过提出理由启发学生用另一种策略验证。如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用水银封闭一定质量气体。不断旋转变化它与水平线间角度,找几个状态来验证。这样不但节约资源,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可培养学生发现理由和处理理由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理由,使实验不能成功或出现很大误差。这就需要学生找出失败的理由,排除一切故障。如电路连好不通,则首先检查连线是否正确,然后检查是否接触不良、螺丝是否有松动等。
二、活跃学生思维,教会学生研究理由的策略,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离不开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小到纳米技术,大到太空飞船等。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便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重大转变,促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一改过去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播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如何自己通过实验、实践等去创造知识.要求有科学的态度,还要有创新和怀疑精神。要求有事业心,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进取心、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在实验中要注重学生研究理由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态度。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验、观察、查阅资料、大胆设想和科学的推理论证,提高了学习热情,热爱科学的情操逐渐滋生。这是一个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实验则是感性知识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必要环节。学生通过积极的深思、认真的分析,活跃了思维,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物理实验中渗透的其他教育
(一)在物理实验中渗透着德育教育。上天文课时,当我们架起望远镜观察浩瀚无边的宇宙时,不禁会想起坚持宇宙无限论的东汉时期的伟大科学家张衡。他不但对天文学有很大贡献,而且还设计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其中侯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想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会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实验课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科学理论,使他们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他们劳动热情,让他们用辛勤劳动来建设美好生活,珍惜和尊重劳动成果。通过亲自动手,发展了个人才智,施展个人才华,成为一个能说能干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 山寨 留守儿童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02
“留守儿童”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首次出现的词汇。定义留守儿童应考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数量,是父母同时外出,还是一方外出;留守时间是半年还是一年;儿童年龄是14岁,还是16岁,亦或是18岁。本文采用2004年中央教科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1]中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国总面积中比例高,约为64%,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一些边远省份。以湖南为例,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7.8%,湖南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怀化市、永州居住着全省总人口10.13%的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缺乏吸纳大量劳动力的第一、二、三产业。为了生存,少数民族聚居区劳动力每年大量涌入沿海地区、东部发达地区,被迫将孩子交由其他亲属代管,留守儿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极为普遍。山寨留守儿童在民族地区山寨所孕育的聚落空间特征注定其在整个社会中居于少数人中的少数地位,注定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同于汉民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族群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在单亲监护、隔代亲属监护、亲友监护中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监护人时间、能力、精力的有限,很多监护人既要忙农活,又要处理家务,还要管理孩子,很难对留守儿童有效监管,多数监护人道德观念落伍,缺乏道德培养的科学方法,也不关心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道德价值偏离,道德情感脆弱,道德伦理紊乱。二是父母外出引起亲缘教育减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道德潜移默化的引导。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不足,自律性较差,道德意识薄弱。有的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失控,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山寨留守模式必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专门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特殊人群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缺陷。理论层面不仅可以加深对主流与边缘、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从边缘地位的民族山寨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儿童德育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现实层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客观现实,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群体和个体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专门性论文没有。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只有6篇,已有成果梳理归类如下:第一,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黄应圣、刘桂平的《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着诸如花钱大手大脚、道德情感缺失、只知索取不去奉献、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2]第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影响因素。叶敬忠、詹姆斯・莫瑞〔美〕主编的《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一书从社区的层面调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第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路径。谷佳媚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优化路径》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问题,需要优化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物性要素。[3]第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育对策。廖鸿冰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从教育体系上、家庭教育上、社会职能上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粗略的建议。[4]国内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探索性文章数量相当有限,说明社会对其重视程度尚且不足,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研究更是缺乏。已有研究比较零散,学术性表达多于实践性描述,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只停留在基本情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层面,研究缺乏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理论建构,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三农问题的衍生。在发达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没有出现接受城市的排挤,并没有出现家长和未成年子女之间长期分离的留守儿童现象。但国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却很充分。早在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通过讲寓言故事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历史上国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较早记载。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异常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与此同时,各国也加大对德育的研究力度,如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从比较德育的研究角度来讲,为寻求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方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标
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考量思想道德教育的现时状况,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形成符合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构建富有实效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2.2 研究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研究。以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其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研究、道德行为研究、道德心理研究、道德意志研究、道德人格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客观性研究。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分析、德育本土资源分析、德育实践方法。通过全面深入分析,总结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方面呈现的客观规律。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路径选择研究。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经济状况、社会变迁、传统文化与山寨留守儿童的关系研究;德育目标的选择性研究、基本原则确定、可行性路途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对策研究。宏观上包括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系统性的德育体系建构及创新模式研究;微观上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适宜的家庭德育对策,该研究的重点是外出父母与山寨留守儿童德育沟通策略、隔代德育策略、委托监护人的德育育人策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因为评价指标是弹性的软指标而难以量化,往往导致学校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开发,重视教学的实践,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留守儿童德育对策重点研究针对山寨留守儿童相关的学校德育策略、教师德育方法、德育活动的开展;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社会德育对策研究,重点研究山寨留守儿童生存、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关心思想道德教育,对道德教育了解甚少,思想道德方面学习意识薄弱,行动上不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因此自我教育研究重点研究山寨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确立。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仔细收集、查阅、鉴别相关文献,在深入比较、分析相关文献后,分析研究文献的侧重点和独特之处,并认识其不足之处,批判性继承文献资料的精华,创新性地发现文献资料的规律,形成本次研究的切入点,获取进一步调查的理论框架。
3.2 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 发放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儿童的德育抽样调查表共5800份,针对贫困山区山寨儿童的生活条件、学习情况、道德认知、心理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0%,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3.3 访谈法
笔者在湘西自治州召开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体座谈会8场,出席座谈会的代表有校长、老师、留守学生、家长、妇联、关工委、教育主管部门等。同时,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访谈61人(次),对28个中小学生在家儿童进行了个别访谈。在集体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笔者均分类做了较为详实的记录。
3.4 实地考察法
笔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的学校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吉首乡光明村小、凤凰县板畔乡鱼井村小、永顺县盐井乡热烈村小、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小、花垣县雅酉镇冬尾村小学、保靖县马王乡大坝村小、龙山县桶车乡义比村小、泸溪县达岚镇车头小学,实地与留守儿童学生、监护家长、学校、村委会交流考察,其间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客观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真实德育情况,为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了解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特点,解决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提供了背景材料。
4 创新之处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是留守在农村的孩子的一部分,与其他儿童相比,有其特殊性。经济层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本身就很落后,山寨经济就更是脆弱,留守山寨的孩子们很大一部分生活贫困,生活上缺乏照顾自己的亲人。加上山寨少数交通不便,父母很少回家,甚至很少与孩子电话联系,山寨留守儿童情感上更孤独。委托监护人层面,往往因为山寨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文化程度,缺乏德育教育有效方法,家庭德育力量薄弱;社会支持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信息闭塞,各种关爱和服务山寨留守儿童的资源匮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基本上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思想道德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空白。在这些因素以及学校条件较差的综合作用下,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凸显。本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第一,研究视角上,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山寨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的甚少,故选题就内容而言不失为新的研究领域。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进行的实证性专门研究,详细分析了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客观情况、问题、特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弥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第二,研究内容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宏观架构及微观梳理,具备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紧扣民族聚居区和山寨留守儿童两大特殊性,通过细致的调查,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形成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多中心治理模式,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而且满足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三,研究方法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注重把理论化、抽象化为特征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转化为以生活化、具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说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黄应圣,刘桂平.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4,(11).
[3]谷佳媚.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优化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
传统美德小学教育意义传统美德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不仅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小学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不仅与现有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更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和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换句话说,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融入适量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弘扬民族伦理道德的需要,同时也是塑造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必要之举。
一、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有关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无法忍受,强烈地要求教育模式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地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般都会包括对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即简单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恰恰为这种素质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教学教材。例如,传统美德中的刻苦勤奋、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以及简单的常规礼仪等都可以作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型人才。作为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主要阵地的各个学校,尤其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学校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试想,一个俗不可耐、满嘴脏话的学生群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够在创新社会价值过程中很好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一个不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驾驭渊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实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小学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跨世纪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的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推动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汇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今和平的时代,也许有人认为爱国主义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纵观古今,众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艺术家、科学家、改革家等无不都是在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高尚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伟业。拥有爱国主义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而高翔”,不是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而是胸怀远大的大我情怀。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宗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爱国主义依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依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现代故事“林则徐”以及郑成功、邓世昌等故事和事迹的宣传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形成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三、对勤俭节约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关学会珍惜、懂得勤俭节约的内容,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成功往往是由人们勤劳节俭所成就的,而失败往往是由于过于奢侈浪费。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关勤俭节约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民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勤俭节约就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试想如果社会中浪费之风盛行,必然会降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对资源紧缺的今天带了更大的危害。现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俭节约,随便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课程中进行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节约的乐趣,去亲身感受节约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学习中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四、结语
有关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可谓是一件“艺术品”的成就过程,只有经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和精心雕琢,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此外,有关传统美德的教育更是一个大型的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单纯的传授和引导,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用心去领悟和感受。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不仅是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每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一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机会,一方面,为小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是一件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教育者以及学校的双赢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丽.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创建和谐文明校园[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C].2011.
[2]张颖.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1.
[3]吴秀枝.浅谈当代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失落性及其对策[J].西江教育论丛,2003,(02):7-9.
[4]王凯.传统美德教育促进现代班级管理效果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