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16:03: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产业交流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资料概述
我国体育行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运作之下,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形成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即便体育行业国际贸易实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被提上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唯一一本有专章介绍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的书籍是由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李荣日副教授编写的《体育产业概论》。该书第七章名称即为《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主要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国际贸易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体育产业组织角度看,该书主要介绍了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奉行的非歧视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参加多边贸易体制,获得在多边贸易组织中的发言权,我国的体育产业组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产业机构的角度看,该书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机构、需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依靠国际贸易活动调整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建议。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该书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的影响。总的来看,本书此部分内容采用了文献综述方法,将产业经济学只是嫁接到体育国际贸易领域的分析之中,言之成理,自成体系。但是其考察重点局限于WTO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二、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
尽管如此,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研究热点分布在以下四个领域。
1.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机遇与挑战等)。如刘可夫认为,加入WTO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融入世界市场,有利于加强体育产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市场体系发展,有利于扩大体育市场消费,等等。周道平等认为,入世后我国体育产业将面临众多挑战:体育产业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滞后,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对现有的体育外贸专业公司形成冲击;对体育出口产品结构形成冲击。上述分析与我国绝大多数幼稚产业面临的问题相似,其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没有新意可言,泛泛而谈没有实质作用。实际上,我国体育产业本身就很不成熟,原来的产业集群大多数也是基于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产业内容大部分是来料加工或者进料加工,既无独立知识产权也没有资本控制权,完全成为劳动密集的配套行业,其外贸行为显然是一种产业内贸易,甚至很多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成本、逃避税收的工具。至于专业体育外贸公司,除了少数涉及体育类期刊杂志的出口行为外,其他的基本不成型,大部分停留在加工体育装备阶段,价格低、质量次,不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2.加入世贸组织对我过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如刘明辉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体育用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指出:(1)目前国产体育用品在标准、技术、质量、成本以及规模效益和管理理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加之我国体育用品业起步晚、经营规模分散、市场经验不足,没有真正形成一大批经得起考验的民族品牌,”入世”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产器材与洋货将会在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而取于劣势。(2)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虽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但其中大约有50%是属来料加工,40%属一般贸易,真正以国产品牌打出去的只是凤毛麟角。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平均价值不及国际品牌的1/10。入世后,门槛降低,体育用品的进口量会急剧增加,而民族品牌出口总额则会大幅度下降。(3)入世后部分无开发能力的粗放型经营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4)入世后随着我国关税的降低,国产体育用品的价格优势会很快消失,市场上国产体育用品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
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但是正因为我国民族体育品牌不成熟,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所谓冲击说显然比其他封闭行业轻的多。所以机遇应该是多于挑战的:(1)国产品牌在强大的洋货冲击下,将促使其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思路及管理方式,要迅速地按国际标准体系和市场要求,更合理地进行产业调整和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条件下的联合和重组,并充分利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迫使一些企业面对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而迅速确定外向型经营观念,主动到境外去开辟新的领域。(3)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宝贵的学习机会,尽快找出不足,使其积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立足长远的发展规划,振兴民族品牌,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4)有利于规范、净化国内市场。随着洋货的进入,国外市场的监理工作也将在国内启动,国内一些凭”拿来主义”生产产品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对净化、规范国内市场和从另一角度促使国产体育用品升级换代,将起到建设性作用。(5)有利于扩大就业。大量的国外订单进入国内后,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资源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诸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会大量吸纳我国的剩余劳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加入WTO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影响。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体育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中,加入WTO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影响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实在与大部分研究领域和常规的研究角度相悖。但是研究的深入细致倒是显得鹤立鸡群。这大概与体育院校研究人员对于本职工作更为熟悉和关注而相对地缺乏国际贸易方面知识的缘故。陈宁研究了WTO有关教育服务的规定,认为加入WTO会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投资市场逐步放开。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高等院校发展就要有相应的对策,即:更新办学观念,拓展服务范围,突出办学特色;从单科性向多科性大学发展,打造优势学科;强化运动训练体系,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融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加大国际交流力度,联合国外同类高校办学。上述研究和分析高屋建瓴很有创新意义和宏观指导价值。又如吴美丽等提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指出:加入WTO后,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渐进的,不是突然的,但是,很多也是现在可以预见的。短期内负面的影响可能会多一些,但从长远看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同时,加入世贸易组织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它意味着我国要在真正的“自由贸易”的环境中经营、竞争。我国要认识到加入WTO后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更要充分了解到其带来的挑战,从而做好“与狼共舞”的准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但是本文对上述观点存在疑问,首先对高校体育产业与加入世贸的关系存在疑问。高校体育产业本身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本身最初是依托于专业院校的场地和人才服务优势创办的,到目前为止仍然属于学校经营管理的附属,即便其收益在高校运做收益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显然不属于主流,而且从目前体制看也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主体,因此,目前讨论高校体育产业与国际贸易和WTO的关系就显得比较牵强。
4.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最为接近国际贸易学研究主体内容的应该是部分专家、学者从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联动作用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了。这类文章主要运用的还是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如曹可强研究了上海市体育产业如何应对WTO规则促进自身质量的提高,指出:在WTO规则内,上海市体育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机遇上。同时,要执行WTO规则,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一定的挑战: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小效率不高,因此政府要充分运用WTO“保护幼稚企业”规则妥善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体育服务业更是有较大差距面临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体育竞赛表演业处境窘迫,西方职业竞技体育冲击上海体育市场;体育健身娱乐业势单力薄,受到舍宾等泊来健身企业的挑战;体育中介服务业步履维艰,特别是体育经纪人和体育金融保险行业将很可能被国外巨头垄断。据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内,制定体育产业的保护政策;根据体育产业资源比较优势,实施有所侧重的发展战略;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又如吴声光等研究了如何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我国应该在自贸区实施的体育产业策略:打造中国-东盟体育产业交流平台;从教育开始树立开放的产业观念;抓住建立自贸区的契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加强运动训练的交流与合作。范纯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指出了发展前景: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上述研究和分析作为目前真正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的体育国际贸易探索,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平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研究展望
除了上述四个研究角度,有关体育国际贸易的研究散见于部分文章的某一部分,如张金桥等研究了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及要素禀赋评价的基本理论,运用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学说讨论了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相应策略,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因此,未来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从国际贸易学的理论宝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补充到体育产业研究中去,促进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研究的深入拓展。未来体育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内容,作为新兴行业,体育外贸的发展方兴未艾,肯定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特别是如何在国际贸易规则下灵活运用付款、租船定舱等术语和方式成为很重要的问题。而理论研究在这些方面目前还是盲点。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体育国际贸易或者国际贸易体育必将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这从国际贸易法等交叉学科的兴起过程中可见一斑。
四、小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认为,目前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相关研究者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国际贸易与体育的关系缺乏了解。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P229~268
[2]刘可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5期,P8~12
[3]周道平刘少英张天成:入世对我国体育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4期,P21~22
[4]刘明辉:我国体育用品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2期, P173~175
[5]陈 宁:入世与中国体育院校发展的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P8~11
[6]吴美丽孔垂辉任保国: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4期, P452~454
[7]曹可强:上海市体育产业应对WTO规则之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P5~7
[8]吴声光李朝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5年5月 第12卷第3期,P31~33
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对体育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使得体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体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展,其覆盖面越来越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得对体育经济发展的研究变得更具有意义,本文将对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体育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结果,同时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体育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
体育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发展飞速的必然结果。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取得了显著地效果,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进步。虽然体育与经济的融合出现的较晚,但发展确实十分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领域不断延伸,体育用品,体育项目,体育健身娱乐等行业发展红火,全国各地的体育馆,健身房遍地开花,而且一些体育竞赛的表演项目越来越受人民的青睐。据数据调查显示从2006年到2011年,我国体育经济每年的增长幅度都会超过15%,以健身娱乐,体育表演项目,体育服务等行业为主的体育产业性经济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超过2万多家。体育产业覆盖面非常广,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每年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大约有1000多万,其中包括直接的就业机会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此外每年也会提供近100多亿的家庭收入,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对社会的贡献会越来越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到,单是2008年我国体育经济所实现的增值为1500百多亿,占2008年GDP的0.5%,我国体育经济仅在展业活动方面取得的收入就超过1000亿人民币,而且具数据显示,体育服务业占我国第三产业的4%。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体育经济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光明的,它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同时也产生重大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加都有非凡的意义。
二、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问题
虽然我国体育经济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相对于体育产业的蒸蒸日上,体育经济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其发展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我国体育经济的机制不健全。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根据国家体育部门的规划进行,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的运转方式,极大地打击了体育经销商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主体的积极性,降低了其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除了受到传统体制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了体育市场体制的制约。中国的计划经济不仅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同时也使得体育与经济严重的脱节,使体育产业的起步较晚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其机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问题,例如体育市场结构的许多层面都不够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没办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要求,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竞争机制发挥不了作用等等。其次,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大部分处于小本经济阶段,主要是进行加工作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相对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体育名牌,我国体育品牌的知名度十分低并且在体育服装市场的占有率与这些国际知名品牌存在悬殊的差距。和其他的产业一样,体育产业也需要服务措施,但是我国的体育用品产业对产品的销售培训,消费咨询等方面不重视,没有提前和产后的服务措施。从整体上卡我国体育经济的产业化急需加强。最后,我国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缺乏。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懂经济,管理,还要懂体育,但是我国目前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不具备这样的综合全方位的知识。而且这样的人才短时间内没办法培养出来,并且我国现在培养体育管理人才的机构很少,所以导致我国从事体育经济的管理人才或者是只懂得经济方面的知识,或者是对体育十分了解,而复合型人才则少之又少。
三、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对策
首先,加大体育机制的改革。面临体育发展是的现状,体育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解放思想,加大对体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使政府体育部门的职责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减少政府对体育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体育经销商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支持体育产业协会的建立,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管理,为体育经济提供保障。其次,推进体育经济产业化经营。增强品牌意识,利用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的体育产业需要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在材料,样式,功能上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学习借鉴国外知名体育品牌的经营模式,让我国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同时意识到体育产业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所以加大服务措施体系的建立。培养体育经济管理人才。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所以可以引进国外的较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也要建立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改变人才缺乏的局面。同时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培训,组织与其他国家的体育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学习,方便我国人才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体育经济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其发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体育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红梅,陶淑华.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探析[J].当代经济,2011(09):68-69.
为加快推进我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体育健身器材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按新统计口径,全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11家增加到2015年的139家,年均增长7.79%;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21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18亿元,年均增长20.18%;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26亿元,年均增长24.74%;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2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7.61亿元,年均增长22.62%。2015年底,全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2.76%、13.04%、10.38%和17.44%。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新常态下,体育健身器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累计增速仍然保持两位数,主营业务收入一直居全国第一位。
全行业拥有泰山、英克莱、英派斯、汇祥4个中国驰名商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州、青岛、烟台、淄博、济宁、泰安等地。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体育竞技器材生产企业,山东汇祥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跑步机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为我国最大室内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行业内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有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3个。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体育健身器材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多数为杠、架、圈结构,电子技术产品较少;二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较多,单体规模较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供给短缺等问题,企业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及高级技工匮乏等问题较大,招工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产品创新不足,多数企业在低价位低技术产品上竞争,缺乏产品技术研发,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弱;四是生产经营领域缺乏组织协调,竞争秩序混乱,流通领域品牌众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盈利能力低,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体育产业作为新兴重点战略产业给予扶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要求各地要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体育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占GDP的3-5%,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体育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巨大差距。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为全国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健身器材行业将迎来发展史上最好的时代。
(二)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体育健身器材业进行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建立万物互联的“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等新生态的出现,也为体育健身器材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三)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形势比较强劲
世界体育健身器材市场增长较快,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欧洲约占40%、美洲约占30%、亚洲约占20%,仅美国健身器材市场销售规模每年近100亿美元。目前,美国厂商大幅度增加进口,尤其是对于价格低、品质好、功能全的产品需求旺盛,这就为我国健身器材增加出口创造了市场条件。
(四)新的消费观念增加国内市场需求
国内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由此衍生出的健康经济为体育健身器材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用在健康方面的花费约占总收入的48%,而中国在健康方面的花费只占总收入的8%左右。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真正健康的人约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换言之,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数已超过7亿人,这个庞大的人群将为体育健身器材提供广阔的市场。《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体要求,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体育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生产管理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山东省体育健身器材产品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引进和培育配套服务业体系,推进产品创新;融入“互联网+”战略,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培育新业态,推进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创新。
2.坚持质量为先、安全为本。坚持把质量作为产业升级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优秀质量文化,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产品安全是产品质量的具体体现,实现企业产品的安全责任可追溯。
3.坚持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继续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提质增效,重视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节能降耗,走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体育健身器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3%,利润年均增长不低于15%,利税年均增长不低于17%,出口年均增长不低于10%。
2.产品结构和品牌优势明显提升。企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差异化定位更加清晰,产品质量及档次明显提高。到2020年,新增山东名牌产品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0个。
3. 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规划更加合理,业态布局更加完整,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内公共技术、人才、贸易、电子商务等平台更加成熟。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省级产业集群3个。
四、发展重点
(一)重点支持各类研发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山东省体育器材制造行业现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后续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
1.支持泰山集团重点研发新型体育竞技器材,使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现代体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产品与国际标准、竞技要求接轨,实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艺术化。
2.支持淄博汇祥、青岛英派斯研发中心研发室内体育健身综合器材,开发组合健身器、保龄球设备、跑步机、训练机、各种健骑机等,使电子技术与科学训练相结合,实现科学训练和健身。
3.支持济宁英克莱研发中心研发室外健身器材,包括各种云梯、漫步机、各种双杠、单杠、平衡滚筒、各种空中转轮、脚转轮、大、小转盘、腰背按摩器、关节运动机等,使全民健身器材在公园、在小区、在湖边、在青山因地制宜扎根,造福于人民。
4.支持宁津县健身器材技术中心研发场馆健身器材,为体育训练场馆、全民健身中心服务。
5.支持潍坊华尔康娱乐研发中心和青岛奇特乐研发中心研发幼儿园、儿童乐园、小学娱乐健身设备,开发儿童压板、儿童秋千、联合浮桥、过山梯、滑梯等,充分利用光电感应、太阳能技术,开发智力体育娱乐设备,使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成长。
(二)重点发展网络健身
让体育走进家庭、走进网络世界。充分利用泰山集团已经研制成功的具有敏感人体识别技术的全球首家高科技i-dong在线运动平台,进行资产整合,创建以泰山集团为主的爱动网络体育产业中国网络体育平台。利用爱动体感运动机的产品优势,为人们提供健身指导、康复训练、未病治疗、膳食管理、赛事活动等专业健康的服务,着重推广爱动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六进”活动。利用这一高科技成果,使人们运动健身不再受场地、天气、时间约束,在家里、办公室等处都能与朋友一起健身娱乐。
(三)重点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
重点改进体育器材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黑色金属电镀、喷涂,不锈钢表面着色、抛光,根据室外健身器材的特殊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选取优质耐用的材料和防腐蚀表面磷化处理,使其达到坚固耐用,安全可靠。所有产品外形美观,同时具有更强的耐磨性和高强度抗紫外线能力,其防腐、防晒、耐候性大大增强,从而达到表面不易褪色、掉色等功能。
在室外体育健身器材中推广应用环保、无污染高性能材料、钛合金材料、碳纤维合金复合材料、不锈钢复合材料。重点支持以泰山集团为主建设国内最大的碳纤维体育器材加工基地,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开发碳纤维双杠杠芯、撑杆、网球拍、羽毛球拍、滑雪板、高尔夫球杆等体育比赛用品和赛车等碳纤维运动自行车。
(四)重点建设产业基地
重点支持泰山体育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建设全国最大的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场地训练和比赛器材研发生产实验基地,更好地办好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打破冬奥项目器材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巩固和发展宁津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和以山东汇祥为龙头的淄博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基地;扩展以乐陵为中心的德州、庆云、禹城的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基地和以青岛为中心的即墨、胶州、城阳的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基地。
(五)重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打破传统思维,配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要求,加强现代网络技术、智能化的综合应用,在产品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智能化,推动“云”互联技术的跑步机、组合健身器,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健康管理、健身指导运用于跑步机、组合健身器中,开启“互联网+跑步机”的锻炼新模式。继续深化“两化融合”,引导行业实现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全领域智能化、信息化覆盖。
(六)重点推动健身与医学相结合
重点支持在健身专家、保健专家与消费者之间打造健康管理平台,入医疗保健数据,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使人们在健身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各项身体指标,如血压、心率和血糖等数据,实现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过程,有效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实现由体育产业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延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合作,重点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培养和发展一支以振兴我省体育产业为己任的科技人才队伍。省五金与衡器行业协会组织泰山集团、济宁英克莱、淄博汇祥、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省体委器材中心等部门进行产品研发、创新设计和宣传,为山东省城乡居民、厂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提供标准化、普及化的体育健身器材。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加强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督促企业依标准促研发、搞生产、提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申请有关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采标的监督检查,把好产品质量关口。
(三)加强品牌建设
全面树立体育健身器材行业“精艺设计、精密制造、精细管理”的精品意识,启动行业龙头企业“树品牌、扩渠道、创百年企业”的长远战略布局;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品牌,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使企业走出价格竞争的漩涡,变价格战为质量战、技术战,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行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参与国际竞争提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扩大产品出口,带动企业创新提高工艺制造、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应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我国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笔者对其加以具体分析后,认为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论文。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大调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还有点跟不上形势。
2.传统体制制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3.市场竞争乏力。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5.相关服务不完善。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就拿曾经火爆一时的健身器材市场来说,对于如今出现的令人费解的市场萎缩现象众说纷纭。但究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针对健身器材的选择与使用的指导从没热过,有些产品根本没有使用方法说明,或者有,也只是极其简单的寥寥数语,根本起不到作用。消费者没有科学的“健身计划”,没有合理的运动指导。
6.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出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如上海市为举办八运会兴建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场馆耗资56亿元,没要国家一分钱,完全用市场方法运作,堪称气势恢弘的大手笔。我们企业家的思维也应从工业经济的圈子延伸到体育经济领域,考察国外极富商业价值的体育产业,结合我国国情、开拓中国市场。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双星等名品。但挡不住耐克、彪马等国外品牌的强大攻势。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举国上下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但又不乏挑战。面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会展;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晋江
晋江市现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产量10亿双,超亿元企业57家,产品60%进入国际市场,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之一。1999年,有着“鞋都”之称的晋江举办了首届鞋博会。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第5届晋江鞋博会更名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区域展会升格为国家级的国际性制鞋工业展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全国专业鞋业展会已成为鞋业行业“风向标”,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之一[1]。以晋江鞋博会、晋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为例来研究体育会展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具有典型意义。
1 体育会展及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内涵体育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以体育为核心纽带的会议、展览以及节事、旅游等相关活动[2]。体育会展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是会展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举办以体育为核心纽带的会议和展览展销,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3]。
蔡宝家认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4]。杨明指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体育用品产业为主导的,由众多中小企业及有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一个经济群落。它是体育用品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5]。晋江作为县级市汇集了大量的制鞋、鞋材等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集产、供、销等相关配套设施的产业链,是我国典型的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
2 体育会展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助推器2.1 是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展示舞台体育用品博览会是企业展示、推介体育用品的重要载体,它将对体育用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晋江鞋博会是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展示形象、宣传品牌、推广新产品的最佳舞台,是同行业间加强联系、增进友情、沟通信息、洽谈商贸的首选场所,同时也是进行学术交流、借鉴经验、展示晋江体育用品业所取得成就的绝好时机[6]。2008年,晋江借助第11届鞋博会大力宣传“中国体育城市—晋江”,并以“品牌晋江,助跑奥运”为主题,首次规划布设了“中国体育城—晋江”综合展馆,集中展示中国安踏、双星、特步、亚礼得、爱乐、361o以及德国BAYER(拜耳)、日本BARUDAN(百灵达)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最新产品。
2.2 促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品牌发展博览会期间,新闻媒体报道了博览会开幕的有关新闻,许多媒体还做了专题报道,对博览会进行强力推介。这有效地提高了鞋展的知名度,扩大了福建尤其是晋江鞋业板块的对外影响,增强了业界对晋江作为中国鞋都的认知度,促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7]。到目前为止,晋江鞋业拥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后备企业,聘请的影视、体育明星代言人多达70多位,仅在中央电视台的年广告费投入就将近10亿元人民币。鞋业企业累计拥有31枚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名牌产品、36件国家免检产品,“国字号”品牌总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
2.3 对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经济拉动效应论及会展经济最常提及的莫过于1:9的经济拉动效应,即举办一次会展,与之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讯、旅游等收入是展览场馆收入的9倍或更多。鞋博会为晋江市的宾馆、餐饮、交通、商业、广告、装饰等行业带来商机,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繁荣,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台湾大型卖场莱雅百货在晋江SM广场的抢滩入驻等展示出了“品牌之都”的城市形象。有数据显示,前9届鞋博会客流量达57万多人次,海内外参展企业达11460家,成交金额达301亿元,共签约项目202个,利用外资金额15.37亿元。其中,第9届的合同交易额是第1届的4倍。据不完全测算,第9届鞋博会为晋江及周边地区的相关行业带来了近亿元的收入,有业内人士称,4月已成为晋江第三产业的“黄金月”[8]。
2.4 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离不开信息、技术服务[9]。体育会展可以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带来大量的信息和先进的技术。如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期间,各地鞋业客商云集晋江,带来了国内外鞋业市场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前沿技术,有效地加快了制鞋行业的物资流、商品流、信息流。同时,参展商通过与贸易商交流洽谈、互通信息,深入细致了解和挖掘到当前国内外鞋类市场的流行趋势和销售热点,为今后及未来开发、生产、销售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做好了充分准备;而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参展以及高端论坛的召开,更是为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对晋江制鞋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7]。
3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是体育会展发展的坚强后盾3.1 提升体育会展的影响力一些毫无办展经验的晋江政府工作人员,到外地考察了相关专业展会后,在偏僻的罗山SM国际广场举办了首届晋江鞋博会。首届鞋博会规模小,参展商几乎都是本地企业,国际采购商很少,展位布置不够合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但这个新事物却开启了晋江鞋革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悄然从单纯的制鞋行业,发展成为一个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产品覆盖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伴随着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第5届晋江鞋博会更名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一个区域展会升格为国家级的国际性制鞋工业展会,并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鞋业行业“风向标”。
3.2 促进体育会展品牌效应的发挥晋江鞋博会虽然缺乏国际、国内其他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如Nike、李宁等参展,但是随着晋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逐渐得到了国内、国际体育用品企业的认可,晋江鞋博会品牌效应逐渐显露。晋江鞋博会展馆面积从第2届的2万平方米到第11届的4万平方米,展位数从第2届的858个到第11届的1600个,参展商从第2届的278家到第11届的400多家,客流量都稳定在5万人次,贸易成交额从第2届的14.5亿元到第11届的57.6亿元。国外、境外参展商数量也逐渐递增,第10届鞋博会共吸引了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企业参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洽谈,合同交易额达53.2亿元[10]。第11届展会期间共吸引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国家、地区的400多家知名企业参会,达成合同交易额57.6亿元,增长8.2%,客流量5万人次,充分显示了鞋博会的国际品牌效应和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11]。
3.3 促使体育会展转型升级
晋江鞋博会,顾名思义只是一个制鞋的行业会展。众所周知,一个运动鞋产业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行业展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做越小、越做越窄。然而随着晋江体育用
品业的发展,晋江已不仅仅局限在运动鞋的生产,而是形成了一个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因此,鞋博会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晋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通过对体育产业专家以及晋江体育企业营销总监的调查,他们都认为晋江鞋博会在国内外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上升空间很小。他们建议晋江鞋博会要进行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真正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体育用品博览会。
参考文献:
[1]晋江鞋业博览会的发展历程[EB/OL].[2009-04-15].sjfzxm.com/xiemaozs/20090415100528.htm.
[2]俞海滨.上海体育会展的创新发展[J].体育科研,2009,30(2):22-25.
[3]胡炬波.我国体育会展产业的发展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4-16.
[4]蔡宝家.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31-34.
[5]杨明,郭良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28(3):27-30.
[6]朱光辉.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策略探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5):105-107.
[7]第六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EB/OL].ce.cn/district/ztpd/200704/18/t20070418-11073563-1.shtm1.
[8]晋江鞋博会效应凸显,会展经济跃升[EB/OL].info.
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o-d1001836946.htm1.
[9]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3.
[10]历届(前十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概况[EB/OL].[2010-08-26].panjizhai.com/htm1/2010/0826/474680.php.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体育;发展
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社会体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的实施效果喜人,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9.6%,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基本实现。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的社会体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探讨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对于新一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社会体育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老龄化社会特点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是该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由于中国存在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等特征,因此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呈现出以下特点:
1.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老年人口绝对值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占世界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4亿。
1.2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
当前老龄化已是世界发展的趋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与第五次普查结果比较,第六次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先于工业化速度,呈现出“超前性”的特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后,截止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已达到2万美元。而我国现今正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截止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突破4000美元。
1.3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显著
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大大延长。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呈现出高龄化的特征。
1.4老龄人口地区和城乡差异大
就地区而言,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大部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大部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就城乡差别来说,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反,原因就在于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中转移所致。因此,农村中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将更为严重。
2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却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这就导致当前相应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还无法满足现今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现今人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老年人由于其身心特点,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极高。而体育运动作为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就当前形势而言,全民健身热潮兴起,社会体育发展迎来一个大好时期,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火热开展,由于取消了政府赛事审批权,各种民间举办的赛事活动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就老年人来说,由于其生理机能退化,不宜从事紧张激烈的体育运动,而是一些,动作舒缓,节奏较慢的运动,并且这些运动须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效果,对于老年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引导老年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机遇。同时,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问题,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然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达16平方米,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更高,为19平方米。根据国务院46号文件预计,到2025年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所以面对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健身需求,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合理利用将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老年人科学的进行体育身体锻炼活动离不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与帮助,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还远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老年人由于体育锻炼缺乏指导和帮助而导致的运动损伤屡见不鲜,因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将是今后的一重点任务。
3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也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3.1休闲化
休闲化是今后社会体育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休闲意识的强化和提高,体育运动正在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运动休闲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休闲运动所倡导的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休闲运动活动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比如钓鱼、登山,滑冰等等;休闲运动倡导人们回归到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人们陶冶情操,舒缓心情,放松压力,此外休闲运动还有促进人们社交的功能,人们在休闲运动中有了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过程中增进了感情,具有良好的促进社会心理健康的作用。人们在休闲的过程中可以自我选择活动的时间、空间、还是人群组合、活动方式等,因此它可以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技艺。
3.2科学化
科学化将是今后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科学化不仅仅是指人们健身的科学化以及体育相关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更是指社会体育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科学化。人们的健身需要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这就需要一方面国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科学健身的意识,使人们都能够养成科学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用品制造业要在新形势下走创新发展的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应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当前我国正在法治化的进程中,社会体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应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根据国家社会的现实,针对现今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并且整个过程也应在相应部门监督完成,确保规定的政策都能够落到实处。
3.3产业化
伴随中央46号文件的中取消政府赛事审批权等各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以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的到来,社会体育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改革阶段,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个体需求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健康意识得到强化,老龄化程度加深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必将对体育休闲产业以及与体育健康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同时群众体育活动的丰富与发展也将推动诸如体育培训,体育赛事策划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当前这样一种潮流的引领下,社会体育的大发展必将推动社会体育产业化进程,这将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最终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具有积极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EB/OL].[2011-2-28].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OL].[2012-2-20].
[3]祁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7):163-165+261.
[4]天津经济课题组,虞冬青,田生,张珊珊,孟力,曲宁,张丽恒,仲成春.老龄化社会的机遇与挑战[J].天津经济,2013(2):27-34.
“文化+产业”促进其他产业品质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元素已渗透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全面渗透态势。“十三五”时期,应突出文化元素作为重要新兴生产要素的功能,以文化创意拓展“中国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为此,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流行文化、生活文化和域外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休闲体育业、创意农业等培养成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意、设计和品牌培育等手段全面提升一、二、三产的发展质态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产业融合塑造先进制造业新优势。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丰富制造业、加工业等行业产品的人文内涵。坚持以发展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可靠和时尚等高品质生活消费品为重点,推动消费品工业向创意创新创造转型。把先进设计思想和理念融入于产品和服务研发设计之中,着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需求、新营销等设计应用研究,加快促进工业企业与设计服务业的对接合作。培育品牌文化内涵,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以产业融合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研究挖掘和开发,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径,鼓励对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和文化景观等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积极开发养生、运动、娱乐、观光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着力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
以产业融合培育农业新业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态资源发展创意农业。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运用创意设计助推特色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升级换代,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交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道地药材、民俗文化、农林园艺、农事科普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科技农业。
以产业融合拓展体育产业新空间。加快推进体育与创意、旅游、会展、休闲娱乐、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把文化、创意、科技等元素引入体育场馆和健身服务企业建设。创新场馆运营机制,发展集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健身旅游为一体的体育综合服务。培育和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赛事,着力打造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体育精品赛事和节庆体育活动。加快体育用品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提高体育衍生品的创意和设计水平。
“文化+互联网”助推文化数字革命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势突破,“互联网+”的分工体系使大规模社会协同成为可能,推动传统行业加速拥抱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就是要主动链接互联网,更加注重基于网络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意创新。
“十三五”时期,要用“文化+互联网”,做活存量、做足增量,向上云化和大数据化,向下O2O化;用“文化+互联网”,激发文化消费意愿,打通文化产业链,推进跨界融合;用“文化+互联网”,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设计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打造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综合平台,加快双向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高度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生产工艺、业务流程、服务手段、营销渠道和消费方式创新。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挖掘整理消费者特征数据、规模数据、情感体验数据和定价数据,实现精细化内容与用户的无缝联结,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生产,改进文化产品定价机制。三是引导文化企业树立数据理念,开展数据经营和管理,培育大数据入口、数据存储和加工文化企业,以满足个性化社会消费和创意设计产业需求为导向,支持C2B、O2O、众包、众筹等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文化+资本”培育文化金融产业
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助推、资本市场支持。推动“文化+资本”,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是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内在要求,是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规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应重点关注以下领域:一是互联网金融和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积极培育文化众筹、文化众创等文化互联网金融工具,支持股权众筹平台和众筹项目企业登记注册;二是推动社会化文化金融创新发展,包括机构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等;三是重视构建文化金融产业链,形成集服务平台、信贷、信托、基金、担保、评估、产品设计、交易、专业服务等为一体的文化金融分工协作体系;四是完善文化金融发展政策,包括支持金融业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无形资产抵押政策、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鼓励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政策和文化金融机构扶持政策等。
“文化+科技”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提供载体和手段,文化创意为科技创新提供舞台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