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01:16: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演示实验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全面负责.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单、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数学实验;
一、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独立学院起源于1993年至1995年产生的一些公立高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形成规模于1999年起的高校持续扩招,命名定位于2003年的教育部文件颁布。回顾几年发展,业界对独立学院已经有了“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补充”的基本判断,其应运而生的背景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变化。随之,关于教育领域中的民办教育、成本分担、经营管理、社会服务等理念探讨与实践探索不断增多。
2.满足了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滞后于规模发展,造成许多高校处于超负荷运转状况,办学条件紧张。而当前民办高校由于质量和规模的局限、社会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机会。独立学院能够把社会资金优势和现有高校除资金以外的教育资源优势整合,形成了起点高、速度快的新机制。
3.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需要。实现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教育必须为我国未来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4.适应了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眼下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期,社会各方面非常看重其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兴起,是民办高等教育开辟的一块新的土壤,它有力地借助了公办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优势,使得民办高等教育能够摆脱低水平发展的命运。
为了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教育部经过充分调研、反复征求意见,根据《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以下简称26号令)。26号令第一次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被认为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把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的决策部署,也是依法明确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切实规范独立学院办学活动,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引导和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6号令颁发后,教育部2008年4月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为315所,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318所独立学院中有3所独立学院已被停止招生资格,这给全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26号令出台前,有学者认为,独立学院的转型之路就在于去掉其依附性,走向独立,成为真正的独立学院,走与公立高校联合办学的道路。26号令出台后,对独立学院的发展问题,社会上也形成了一些看法:一种是主张脱离举办高校,真正独立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一种是在发展中被社会自然淘汰;一种是由母体高校参与投资的独立学院,收归母体高校。事实上,摆在独立学院面前也就这三条路,一是终止办学;二是观望和等待,被动的改变和规范;三是往民办大学方向靠拢。26号令的本质是鼓励独立学院采取积极主动的发展策略,鼓励“独立化”,鼓励发展壮大。然而,真正独立为民办高校的独立学院,是办学条件较好,达到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独立学院,则发展前景堪忧。因此,当务之急,独立学院就是要按照26号令规定要求,规范办学,提高质量,形成特色。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朝阳学院,是中国成长型的大学。独立学院未来发展,要创新发展、走特色化办学道路。如果独立学院从起步阶段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充分利用已获得的优势并借助母体品牌来逐渐创建出自己的品牌,最终发展成为高质量的一流民办大学,那么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要支持有条件的、办得好的独立学院向民办大学转变。
基于独立学院目前的现状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之高等数学是公共基础课,是众多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奠基石,其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学科学习的思维定向和能力提高,从目前已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的高校来看,他们的教学效果是相当理想的,这促使了更多的学校争相开设高等数学实验的尝试。作为新形势下出现的独立学院而言,定不能也不应该在大势所趋之下落后于重点院校太多,独立学院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必要的有益的尝试。
二、高等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基于现在已经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的高校来看,高等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学校各有异同,但大致分为基础部分和综合部分。基础部分讲解数学软件的功能和操作原理以及怎样利用它来实现高等数学中的符号运算、数值计算和图形绘制等,然后围绕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开设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验证、演示和模拟实验;综合部分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实验知识,独立地、创造性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高等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开设一门课程,进行系统的讲解与上机实验;另一种是将数学实验穿插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无论是那种模式,基本都包括下面三个环节:一、理论讲授:由教师讲解实验中问题的背景、相关的数学理论和主要的实验方法,但不需要对理论方法做严格的证明和完整的推导;二、分析讨论: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所学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设计求解的方案和算法,最好以2-4人为一组,也可以是个人探索,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基础实验宜采用个人探索而综合实验则宜分组进行;三、上机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相关的数学软件或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计算,并对计算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通过数学上的分析及可能的数学证明,给出支持该猜想的严格论证,最好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实验报告的主体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以及实验结论和体会四个部分。实验论文类似研究论文,要求包括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基础性实验一般采用实验包括的形式,而综合性实验则以实验论文的形式为主。
高等数学实验作为一门新兴的数学课程,本身就有许多问题尚待探索。而独立学院开设高等数学实验将面临两大自身的问题,一是硬件问题,因为实验必须用到计算机,如果学院的计算机不够,没办法安排过来,或者上机的时间很少这将直接影响到数学实验的效果。二是软件问题,就是独立学院任课老师的自身素质问题,任课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是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两个问题都存在,这对于开设开设高等数学实验来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解决的办法相对简单,教师只要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责任心,丰富自身的教学组织经验,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综合能力等就能很好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一部分独立学院已经具备尝试开设高等数学实验的条件。
三、独立学院开始高等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1.高等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理论教学的补充,完善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革新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更新了高等数学的教育观念,这对推动高等数学教学的全面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抓住复杂事物问题的要害,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树立重视实际应用的观念,也使数学真正成为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发挥基础课的作用.
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其核心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所以化学家庭小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或适时的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可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不衰。这样,对教和学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巧除水垢”,这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家庭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有用的,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了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许多家庭小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九年级化学中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空气质量”“铁的锈蚀”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不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那样有规范的仪器用品等,学生在家里没有实验室里的优越条件,要做好每个实验,就必须积极动脑思考,找出可以利用的实验用品。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最后,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这个实验的同时,一个创新成果也就诞生了。也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的学有裨益。
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演示实验,学生只看不做,没有动手的机会;对于学生实验,因为条件所限,学生也得不到大量动手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是家庭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家庭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例如在“测定雨水的pH”的小实验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雨水收集器。
四、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家庭小实验,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延伸。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讲解,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因此,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一是可以验证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巩固情况,二是可以发现更多的疑问,促进自己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在讲完“乙醇”后,指导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的家庭小实验――“自制甜酒”,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可能发现新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的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开设的家庭小实验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诸多益处,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等。从而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例如,学生提交的家庭小实验的各种成果中,很多是难以独立完成的。
由此看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实验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家庭小实验,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以下的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白家庭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拟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动员和组织培训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明白课题内容及其重要性。
第二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会联系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具有初步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三阶段: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自行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分析,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通过实验探究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学生以实验论文,图片、新颖实验装置等的方式展示实验成果。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高中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理论 求证求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204-01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学科,是人类探究物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研制新物质的一门科学,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学科乃至新兴学科――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若将化学教学做两分法解剖,其一为理论教学,其二为实验教学,二者共同架构起化学教学的基本样态,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积淀。那么,从化学实验教学说来应该怎样的求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完善实验教学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规范性操作的要求较高,仅仅依靠教师的课上演讲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精美的画面和风趣的动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通过直观、形象又富有趣味的动画或视频方式将枯燥、复杂的实验操作技能完美地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既愉悦又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演示一些实验仪器和试剂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且不宜控、实验过程危险性和毒害作用较高的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知识,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更得心应手地进行实际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基本前提是对操作要求的严格规范,由此,应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实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实验操作知识体系。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检查学生对实验规范操作的基本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规范记录,教师还要及时备份学生的实验数据,防止学生进行篡改,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积极开拓第二实验课堂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在加强课上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当在课下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拓学生的第二实验课堂。教师可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设计可行性实验,并将其引入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结合化学处理及检测技术,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研,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实际课题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开展文献调研、独立进行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联系当地环境、药品及农产品质量检验局等部门,组织学生参与各部门检测人员的实际样品测定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了解实际操作的完整检测过程,学习到各种样品的实际采样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选取原则及操作方法,并了解制订实验方案及分析常规项目的方法。通过开展第二实验课堂活动,学生既熟悉了分析化学实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又体会到了其对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更深层认识。
四、合理实验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引入科学、适当的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量。实验教学的考核重点应当放在课前实验预习、课上实验过程和课终实验结果三个方面,各部分所占分值应当按照20%、30%和50%分配。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第二实验课堂的表现,正确分配考核中第一实验课堂与第二实验课堂所占分值,可参考80%、20%的比值。对于第一实验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判,教师应当从预习情况、实验表现情况、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第二实验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判,教师应当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思维和具体情况,以及所提交实验论文的撰写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价。考核方式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方式向独立、思考、探索型学习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制度化 规范化 服务化 信息化 实验室管理
[正 文]: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素质教育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在实验室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方法。
实验室管理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1、制度化 :即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的岗位规范,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一些有必要的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本学期又制订了使用实验楼和有关补充规定,如不允许学生带食品进实验楼上课,仪器、设备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擅自借出……为此,我们派专人去班上、教研组进行宣讲,同师生共同研究并解决有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
例如: 教师每学期初应配合授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应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实验教师据此安排,并做好实验准备。无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有权拒绝实验准备并形成制度。实验后实验教师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报损(赔偿)单》。学年末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装订成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师的一些制度也应该得到重视和执行。实验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配足富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实验教师。同时要形成校长主管,教务处主抓,总务处、教研组共同配合的管理网络。要将实验室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行政会研究的范围,定期召开各处室的协调会议,确实解决实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关心实验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关心实验教师的生活待遇、劳动待遇、工作量核定、年度考核、职称晋级等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要鼓励实验教师写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各校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实验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促进校领导对实验管理的重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增强实验教师工作的责任心,鞭策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2、规范化 :即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非在管理上下功夫。
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育部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施。各类仪器应按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标本、模型、玻璃以及实验工具等分门别类排放。排放顺序、位置以配备目录的序号为主要依据,个别放不下的大仪器可适当调整位置。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对移液管搞定管、分液漏斗等细长仪器可在层极中增加小间距的隔板增,这样不但少占空间,而且取用或清点都清楚便捷。各橱柜应张贴仪器的定位卡,内容包含: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等。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人橱。要将各类仪器说明书归类装订成册,编上目录以便查用。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潮、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粘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
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为取用方便,橱上应贴上相应的标签。配备目录中没有的放在最后排放。由于化学药品有价格贵、消耗量大、易变质的特点,为节省开支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1)降低等级:许多实验都不必用高纯度的药品。购买普通药品代替,降低实验成本。
(2)管好试剂:化学药品在贮存的过程中有些会挥发、升华、潮解、水解、分解、风化、氧化、与二氧化碳反应等。对这些药品成分别采用油封、水封、蜡封、透明胶封、防震、防碰、避光、低温、通风。包装、勤添加等方法进行保管。
(3)控制浓度:在化学反应中,无特殊浓度要求的溶液,一般配制在3%-5%左右就可以,有些反应现象很明显的物质,浓度可降到1%-2%。浓度太大不但浪费药品,而且有些反应反而不明显或太剧烈或造成事故,同时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4)控制用量:学生做实验时用量普遍超过要求,声认为用量越多现象越明显。再就是基本操作能力差,无法准确控制倾倒量。对此加强学生的科学性教育,强化训练学生取用药液(品)的基本操作,同时要研究和开展微型实验,以减少药品的消耗。
(5)回收药品:实验后的许多剩余的或生成的物品,如锌、铜、二氧化锰、精盐、无水硫酸铜、酸、碱等应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凡是进出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仪器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领用帐、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登记。这些帐目不但是实验室装备情况的缩影,而且是一个学校实验开展情况。每学年末应对各种器材。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的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帐,使之一目了然。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帐帐相等。
为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每年应参考上一学年的消耗量,新学年学生数,库存情况开出合理的仪器药品申请单。开出的申请单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交由总务处统一采购。
3、服务化 :即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活动
要使化学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的基地。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并自制教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提供材料和资料。要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培养他们创新素质。
此外可以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勤动手、动脑和实验的技能技巧,开阔学生的观察范围。培养学生自寻仪器、药品和代用品的意识。从中领会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发挥创造能力。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中未做好的实验或一些实验习题,也可做一些趣味实验,增强感性认识。组织一些技能比赛和经验交流,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不断进修和学习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实验新技术、实验管理方法。要写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论文。在不断学习和经验总结中,把实验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4、信息化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中学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资金、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中学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成理化生实验课件和积件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
我们开展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适应普通高等教学需求的基本原则;二是适应本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基本原则。在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三条改革思路:一是针对生物工程类专业特点,突出分子生物学在现代工业微生物研究和改良中的应用趋势和途径,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本学科的认识;二是遵循高等院校教学特点,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建立一套能够培养理论素养与实验能力并重的工程化人才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三是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中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引出理论,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消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并加强对本学科的理解。
2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2.1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在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授学时,首先针对生物工程类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经过比较和分析,我们选择赵亚华编著的《分子生物学教程》(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基础教材,该教材主要阐述的是狭义分子生物学所涵盖的范畴,编写内容具有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信息量大,实例丰富等特点,并且全书系统地在重要的知识点后附有简要小结,便于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从繁杂的信息中快速的查找和理解重点内容,比较适合于普通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使用。分子生物学课时少而内容繁杂,在有限的课时之内不可能按教材内容全部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能够接受。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取舍,并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补充,突出专业领域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选定教材之后,我们根据生物工程类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1)弱化学科交叉重复部分,分子生物学是在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决定了分子生物学中有很多理论知识与其它学科具有交叉和重复,如生物化学、遗传学、酶学和微生物学等,我们在分子生物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已经学习过的交叉部分的知识点采用复习的方式快速进行;(2)强化对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例如DNA的重组、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调控等内容;(3)引导介绍与本专业相关性不强的知识点,学生如有兴趣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以满足求知欲望较为强烈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如噬菌体基因的表达调控、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等;(4)结合专业方向补充教学内容,加大应用实例讲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解特异位点重组内容时,可以结合目前研究领域应用较多的Xer/dif重组系统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了特异位点重组概念和过程的同时,又学习了该重组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微生物代谢途径工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专业性、实用性、学术性和前沿性并举。
2.2改革教学方法
对大学生而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及其抽象的学科,其中涉及的理论体系和生物过程复杂而又晦涩难懂,极其难以掌握,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有限,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授课方式,使抽象化的概念能够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习效率尤为重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做了以下改革:(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大量精美图片、动画和视频,将抽象的、理论的生物过程或概念中涵盖的大量信息有效、生动、形象化地展现给学生,例如,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涉及的起始、延生和终止三个过程以及延生过程中涉及的进位、转肽和转位三个反应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间涉及的概念和因子很多,通过板书无法有效地进行形象化演示和解释,而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借助大量图片和动画实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讲授该生物过程,可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该部分内容;(2)大力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和科教视频,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从不同视角、不同阶段对重点内容进行阐释,帮助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RNA干扰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过程,课堂调查中发现学生很难理解双链RNA的产生、水解蛋白的作用过程等概念,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选用一段网络公开视频通过三维动画模拟,使学生轻松地“看到了”生物体内RNA干扰过程,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相关过程的认识和理解;(3)利用生物学分析软件演示促进学生理解,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无论是简单基因的比对分析还是复杂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模拟都离不开专业的生物学分析软件,在教学方面利用生物学分析软件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两个概念的时候,学生短时间之内无法深刻理解,如果使用生物学分析软件对一条基因进行分析演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CDS与ORF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结合实例对重点理论进行剖析,例如基因表达调控部分内容,在目前的科学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业化应用领域研究都极为广泛,但在实际教学时,由于知识点多,过程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到枯燥而不知所以然,此时即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某个具体的相关研究项目(例如硕士研究论文、博士研究论文或科研基金研究项目)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进行讲解,达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实例中引出理论概念和过程。通过大量实例的讲解,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3强化实验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在实验论证的基础之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对实验技能要求很强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也必须有实验教学作为支撑,只有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对工科的生物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将每个班分为10组,每组3~4人,每个学生可以且必须单独完成实验操作,掌握本专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中常用的经典方法。实验教学时间与课堂教学时间比例设置为1∶2,保障有1/3的教学时间用于实验教学。实验内容主要围绕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经典的四个步骤进行,即目的基因的获取、重组载体的构建(克隆载体)、受体细胞(大肠杆菌)转化、结果验证,在此过程中连续进行染色体提取、连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转化、质粒提取、限制性酶切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等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DNA体外重组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原理。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多数实验步骤中都是微升级反应体系,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极高,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精细化”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分析能力严谨的合格大学毕业生做出贡献。
3结语
波动光学是光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动光学内容中有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等内容。它们之间互相紧密联系,光的干涉和衍射都是由光波的相干而产生的光波现象,它们也具有异同点。教学中学生很难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条纹分布特点,发生亮暗条纹条件。另外,光的干涉和衍射又分成很多种类,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要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
因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概念等内容既复杂,彼此之间又紧密联系,具有共同的教学系统(特别是光的干涉和衍射),学生无法通过做实验观察到其本质现象。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FILASH动画,演示实验仪器,教学视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为学生创造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
大部分光学教材中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分成三章内容,首先安排光的干涉和衍射内容,然后安排光的偏振概念,这三章内容紧密联系,所以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的教学系统(比如说光的干涉和衍射概念都讨论发生亮暗条纹条件,分类和应用),以利于学生理解内容。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由光波的相干而产生的光的波动性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叫波的叠加,光波的相干和发生相干的条件等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中必须要利用FILASH动画等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比如说发生波的相干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发生波的相干,那就同时不可能传播几千种波动),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
光的干涉现象分成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分振幅干涉又分成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一般光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学习杨氏双峰干涉,然后学薄膜干涉,牛顿环,迈克尔逊干涉仪,半波损失概念和干涉现象的应用等内容。这些内容多而分散,并且公式也多。所以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光的干涉概念分类,干涉现象的应用,教学循序,教学步骤,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光的干涉教学内容包括光的双峰干涉,劳埃德镜干涉,菲尼尔双面镜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干涉现象的应用等内容。学生初学这些内容时普遍感到内容分散,公式多,推导公式过程复杂,都是一些虚拟概念,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应用。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地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视屏,FILASH动画,演示实验仪器,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二,教学中为避免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虚拟概念,学这些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看法,教师应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特别是光波的相干和相干条件等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每一节内容,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光的干涉现象的应用,教学中以多做习题巩固理论知识,适当利用演示实验仪器,让学生亲眼看到干涉现象。
光的衍射概念是波动光学重要组成部分,波动光学是教学难点,光的衍射教学内容包括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尼尔原理,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栅,光栅光谱,夫琅禾费圆孔衍射等内容。
笔者认为相对光的干涉概念教学而言,光的衍射概念教学难点多。光的衍射概念教学难点就在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本质问题,惠更斯菲尼尔原理,光栅和光谱等概念,虽然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由光波相干而产生光的强度均匀分布现象,光的干涉现象是几列波互相相干问题,而光的衍射现象是入射光波长和障碍物限度可以比较的条件下,光波绕射障碍物而产生的现象,从波动性本质来讨论问题,光的衍射现象是入射光绕射障碍物过程中波谷与波谷,波峰与波峰,波峰与波谷互相叠加而产生的强度均匀分布现象。对光的衍射概念教学而言,让学生理解衍射现象的波动性本质问题,惠更斯菲尼尔原理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应先给学生讲解光的衍射概念的波动性本质,电磁波,声波等也会发生衍射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内容,让学生理解衍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光的衍射内容教学中注意选择适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学难点。如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但相对各节内容难点不同(比如说光栅,光栅光谱,夫琅禾费圆孔衍射等内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难点和有些内容教学目标时应科学的分析学生基础知识结构,教学条件等因素,适当地调整有些难点教学目标,要注意教学内容复杂性,教法不适合教学对象实际等原因。避免学生产生认为内容很复杂,学也学不进去或者不想学等消极情绪的产生。
根据光的衍射现象教学内容复杂,应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过程很复杂和做习题难等特点,教师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要重视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动画,教学视屏,演示实验仪器等教学手段创造丰富教学环境,严格避免教学手段和教法单一,课堂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以多做习题和组织讨论课,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巩固理论知识。
根据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由满足相干条件光波的叠加而产生光强均匀分布现象,但是它们实验装置,发生条件和光强分布特点等方面有很多区别,为避免学生分不清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异同,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仔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深入了解并区分开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