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2:46: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工作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总体说来,与原有制度相比,新制度调整变化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新增了会计核算内容。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内容;第二,规定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折旧额分期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以期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成本;第三,完善了自制药品和材料成本核算,明确了科教收支会计处理;第四,为兼顾预算管理需要,规定通过专设预算会计科目或采用备查簿方式提供预算会计信息;第五,进一步完善了报表体系,将原来的“收入支出总表”改为“收入费用表”,增加了“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在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方面,新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医院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组成。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以及有关附表。按编制时间不同,分为年度财务报表和中期财务报表。在成本控制方面,新制度打破原有定式,如“总说明”第十条特别规定,医院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医院的下列情况做出说明,包括:业务开展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资产利用、负债管理情况;成本核算及控制情况;绩效考评情况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一)在理解掌握科目新定义和入账新标准的基础上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新制度对会计科目进行了全面梳理,补充并完善了会计科目定义,同时为了保证医院的日常核算更为准确,对入账计量标准也重新做出界定,如新制度调低应收款项坏账准备金率为2%-4%,而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提高到1000-1500元),充分体现了财政部对医院应收款项变现能力的重视。
(二)认真分析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新旧会计科目的对应与衔接在不违反新制度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对一些账目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妥善处理。由于新制度会计科目有较大变化(新制度设置了52项一级会计科目,其中调整12项,新增11项,删除1项),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此,新旧会计科目的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为准确反映医院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等相关收支,新制度专设科教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结转(余)予以单独核算;为配合医药分离改革,新制度将药品收入归入医疗收支统一进行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内增设财政应返还资金科目;把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归到应收医疗款统一核算;库存物资和药品统一归入存货科目;专用基金中取消修购基金,新增医疗风险基金;新增应付职工薪酬项目;新增待冲基金等等。
(三)科学编制报表确保财务报告体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这些报表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展示出来。同时,公众可以通过成本报表判断医疗收费是否合理。因此,医院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工作十分重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新情况,科学妥善编制新增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以确保医院财务报告体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保证医院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还要通过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加强对医院财务的准确分析,财务分析指标重点考评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体现管理部门对医院运营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四)完善内控制度和资金监管制度,强化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在医院内部控制和资金监管方面,其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新制度要求由财务部门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包括对预算、收支、资产负债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从防范财务风险入手,加强对医院运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二是加强医院资金监管。新制度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规定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不得从事风险项目投资,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总结
关键词:传媒公司;会计工作;基本现状;建议
一、当前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门技术和社会科学,既有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共同性,也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会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在现阶段,我国有不少企业放松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的质量下降,甚至引起严重的混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坚持会计工作原则,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导致企业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不法人员就可以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一些不法人员有意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公司规定制作会计报表,故意制造出混乱,以便趁机浑水摸鱼、谋取私利。
2.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弱化。在会计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法行为,大多是因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不强。但当国家利益与各会计主体利益相冲突时,由于会计人员不具备独立的地位和决策权,所以难免受制于人,听人指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出现权力和利益的倾斜。
3.法律管理不合理。法律和制度是依靠法律条文而体现的,我国出台的各种法律规范也较多,一些学者的相关方面的著作也还不少,但真正被人们贯彻实施的却很少。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要听命于企业领导的管理,外部监督部门则要听命于地方政府的领导,块强线弱。
二、传媒公司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会计核算职能,要实现从会计核算职能为主向预浏决策职能为主的转化
在计算机未被引人会计领域之前,会计人员整日忙于报帐记帐算帐,被繁重的手工劳动压得喘不过气来,当然也无暇顾及会计的其他职能。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完美结合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实现会计从核算职能为主向预测决策职能为主转化的前提。会计电算化使原来的记帐对帐等传统核算职能变成只需轻点鼠标瞬间即可完成,会计人员就有足够的时间分析66财务数据,从而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法》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程中,要坚持合法性、适应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原则,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并加强对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
3.会计监督要同介业经营目标管理相结合
有人认为,会计监督就月找岔子,添麻烦,光为国家执法,不顾企业利益。其仁这是一种偏见.会计监督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堵塞各种漏洞,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它是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领导应当依靠会计机构把好执法关、政策关,加强财务收支和经营决策中的监督作用,会计叭构、会计人员,也应当主动、建设性地给领导当好参谋和加强经营管理的谋士,为企业经营目标的欠现献策出力。
4.会计监督要同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会计监督往往侧重于合法性监督,而忽视合理性监督。当前,应当围绕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这个课题,在坚持合法性监督的前提下,应重点转向企业生财、聚财、用财的管理效益型监督。
5.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会计法》已颁布多年,新会计制度也已实施,但是,我认为仍需细分其操作性,特别是法律责任部分。对某一违法行为的处罚,应根据其程度制定出具体的处罚标准,而不是笼统的多少元至多少元,多少倍至多少倍,升降幅度很大,容易让人钻空子的处罚方式。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是严肃的法律间题,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经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要做好传媒公司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需要会计管理及有关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的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而目前,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比较薄弱,所以更加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力度,使之法治化、制度化、经常化把会计人员培养成为遵纪守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理财有道的能手。
参考文献:
[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J].交通财会,1999,(02).
[2]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4).
[3]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关键在哪里[J].广东审计,1996,(09).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内控意识待加强
2012年,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对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部门涉及到的业务进行了全方面的制度规范,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多数的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未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或者虽然建立起内控制度,却流于形式,并未有效执行。缺少内控制度的约束,使得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单位多数员工对财务制度漠不关心,这就导致了会计工作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难以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会计部门不完善,人员水平待提高
目前,我国多数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较为简单,会计核算内容单一,工作程序简易,业务量较少。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将会计部门安排其他部门下开展工作。会计部门设置的不完善,导致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难以保障。另外,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单位人员编制受限,未单独设立会计岗位,由其他人员兼职,仅履行报销付款的职责,导致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工作质量低下。会计部门不完善,会计人员不齐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制约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长远持续发展。
(三)审计监督不到位,会计质量难保障
会计工作需要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检查来不断纠错、强化、提高和完善。然而在审计监督方面,我国多数的事业单位仅设立了纪检监察部门,对单位内部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审计。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仅依靠外部的政府审计部门进行检查和审计,而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任务经常处于饱和状态,难以对同级或下级的所有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这样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审计监督不到位,会计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建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为事业单位社会公益职能的发挥提供良好有效的财务保障,结合上述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控制力度
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财政部的内控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并有效进行内控工作的开展。首先,单位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内控,积极开展内控制度的建立工作。其次,制定的内控制度要涵盖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各个方面,确保不留死角。再次,内控制度建立后,要加强执行和控制力度,不可一纸空文,流于形式。在事业内控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会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也能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这样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也能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也能做到有制度可依。从而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二)完善会计部门设置,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必须要做到会计部门独立。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单独的会计部门来开展会计工作,即使受职能部门整体规划设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把会计部门挂靠在其他部门下,也必须确保会计工作岗位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做到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会计人员,不管是专职人员还是兼职人员,均应达到国家的会计从业资格要求,同时,会计人员自身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确保能够胜任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尽职尽责开展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外行人员难以涉足,要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除了依靠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自律性外,还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审计和监督。考虑到在事业单位内部单独设立审计部门难度较大,要确保单位会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事业单位需要完善会计工作监督机制的建立,比如加强与政府审计部门的联系,邀请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业务培训和指导,把审计职能增加到事业单位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当中,确保审计监督职能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对会计工作监督职能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各项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有效支持。事业单位需要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会计工作的管控力度。同时结合行业特色和单位实际情况,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建设,优化会计部门和会计岗位设置,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会计工作监督机制,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真实、有效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有序进行,促使事业单位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责,促进国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明杰.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6(01):158-159
[2]梅淑先.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商贸,2014(07):162-163
关键词:会计管理;经济效益;企业发展
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促进企业经济效提升,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也是学术界及相关部门所应尽的责任。对此,笔者从会计层面展开分析,以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为基础,在制度、人力管理、工具和核算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些许启示。
一、会计管理之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更是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更多企业对于会计的认知,多停留在合理计算成本层面,缺乏以效益为基础的有效引导。所以,应对会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深刻探讨,以促进企业加强对会计的认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一直如影随形。然而,很多企业却将会计作为成本核算、报税等工作基础岗位,缺乏经济发展的意识。会计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来看:一方面,会计是一种工具,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保障。会计有着较强的成本管理能力,企业可借助会计而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控制。同时,良好的财务信息分析结果,也将成为企业对未来战略发展的指导;另一方面,会计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接受到经济效益的提升力。从会计所处于的经济环境便能够发现,往往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其会计体系的完善程度更高。所以企业的经济收益,对于会计本身的促进能力无需置疑。由此也可发现,两者存在着的关系是紧密而不可缺分的,缺少任何一方的支持,另一方均无法独立进行工作,甚至无法在存活。进而能够证明,提升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积极促进。
二、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上文所阐述内容,笔者将结合会计的客观作用,以及我国企业在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以会计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具体方式。建议共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人力、制度、工具性、核算及资本使用。以下具体来看:第一,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从现状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以及促进就业的需求下,促使我国存在着大量会计从业者。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会计从业者的基数,难以代表人才的数量。以会计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必须基于人才而实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具体为如下方面:第一,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保证在校大学生知识基础,以应对企业各类财务管理需求;第二,改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方式,以深度校企合作,促进会计职业定向培养的达成;第三,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会计职业培训体系,为员工的能力的塑造创造空间;第四,企业不能够一味抹杀应届毕业生求职机会,以建立岗前培训的方式,让新员工能够更有效适应企业发展体系;第五,以企业为中心,建立健全人才道德培养体系。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较为重视会计的道德意识,但是社会与高校教育的环境差异性,可能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后的理念偏差。
对此,企业应重新为人才道德有所付出,使其更加符合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第二,强化会计制度。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一再强调制度对于员工管理的促进性。所以,在会计管理层面上,也应该对制度有所关注。而且,会计的制度管理必须基于道德管理规范而建立,如此意味着其制度不能够出现任何灵活性。所以,制度制定主要为下述内容:第一,严格遵守国法律法规,杜绝任何违法、违规的规则出现;第二,严格遵守会计从业标准,规范会计工作道德底线,报账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第三,结合企业工作需求制定规则,避免额外无用劳动行为出现,以减少会计对企业经营的消极情绪;第四,有效将财务管理规则植入各个环节,确保企业在会计督促下提升经济效益;第五,建立公开体系,提升会计共走的透明度,由此实现多方监督机制。第三,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实时管理。所谓先进科学技术,事实上便是指实现会计工作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软件的完善性也不断提升。对比以往的会计模式,工作人员必须以手填信息的方式,不仅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错漏,还有可能因保管不利而丢失企业的原始财务数据。
所以,现代会计工作必须基于信息技术实现,除以精准的计算结果优势外,还可以引入网络平台管理机制,使战略管理层可以实时监控和调取财务信息,进而实现深入的企业管理。与此同时,借助科学技术管理的会计工作,还有着高效率的优势,可以有效促进会计工作实现。第四,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核算工作是财务为企业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的保障,也是企业进行战略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依据的会计工作,必须要以经济效益为基础。所以核算和资金的使用,将是会计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在具体执行时,核算对于会计工作者属于“技术”工作,故此不再赘述。而资金的使用,应以企业发展为考量,合理控制经营和生产成本,有效促进资金流向,进而在资金运作中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本文借助企业经济效益视角所对会计管理研究,主旨是以会计工作的根本性目标,提出在管理层面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会计制度不仅将合理控制经营成本,也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提供指导。所以,本文提出人才、制度、工具、核算及资金使用四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借助本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蒋燕远.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0).
[2]柯志宾.浅析强化会计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财会研究,2013(09).
论文关键词:规范 问题 建议
论文摘要:几年来,中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失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同时,国际、国内经济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新发展,催生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因此,笔者围绕以上问题提出几点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财政部为构建充满活力的会计体系,提高中国会计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并把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XBRL、会计鉴证、人才评价和会计指数等八个方面作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中国会计工作的管理理念创新了,中国会计的整体环境变化了,尤其是在中国倡导内部控制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今天,相比而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落后了,财政部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财政部会计司201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新特点,组织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的调研修订工作,指导和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将重新赋予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主线驱动力和牵引的力量。笔者正因为以上信息,才重新寻找并认真研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此笔者就把体会并发现的问题写出来,同时提出几点修改建议,以和各位共同探讨。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简要介绍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工作水平,财政部于1996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规范》分六章共一百零一条,分别围绕: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是一个全面规范我国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规章,对强化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必要性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失范的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些年来,财政部在进行一系列的会计改革和制度创新,因而,有些人认为:管理制度创新了,其他工作就可以放松一点;环境变化一点,会计基础工作就可以迁就一点。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失范的问题随着会计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基础工作不重视;二是办理会计业务的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三是记账随意、账目混乱、数据失真、财产不实;四是会计资料散失;五是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六是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乱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献策,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的运行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国内外经济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催生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
在国际上,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资本市场一体化,因此,全方位开展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向纵深方向发展很重要;在国内,财政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并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接轨,对中国的的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改革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稳步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会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倡导内部控制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今天,会计基础工作的步伐显然已经落后了,会计基础工作正面临着适应环境变化的考验,国家会计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把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与变革纳入新视野。
三、关于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几点建议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相应会计法规、规章制度的基本依据,因此,修订《规范》仍应在《会计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以现有《规范》为蓝本,顺应国际国内会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变化,让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会计诚信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会计国际一体化和国际会计趋同的要求嵌入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中,重新充实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概念和内涵,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更有效地服务于单位的管理实践,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更好地发挥自我监控和制约的作用、自我促进的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嵌入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会计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经济业务推陈出新,会计处理业务日趋复杂,不断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越重要,因此,建议在《规范》中嵌入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如:《规范》第五章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八十九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可修订为:“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把其中的主要内容做相应的更改。
(二)嵌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对会计人员来讲诚信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立业之本,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打造诚信会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在《规范》中,嵌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如:在《规范》第二章第一节第七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中,可修订为:“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并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节第二十一条可修订为“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嵌入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有助于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但《规范》部分条款中,只提到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嵌入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内容,充分使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日常会计事务的处理,同时对会计数据进行深加工,生成一系列重要的会计信息,满足主管机关、财政、银行、税务、审计、投资者等单位和个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做到和国际会计一体化、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接轨。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化;加强对策
1引言
“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开展的形式出现了微妙变化,会计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更为顺利进行,但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导致“互联网+”时代诸多优势无法充分显现。当前,国内会计信息化整体进程较为缓慢,对“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和时代特点并未充分运用也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方向出现了一定偏差。这一情形下,探寻出与“互联网+”时代相互吻合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也显得极为必要。
2“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概述
2.1“互联网+”时代特点分析。“互联网+”的主导者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理念在于将互联网发展与实体企业发展间进行更好融合。由于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与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互联网+”这一时代也被人们广泛接受。“互联网+”时代具有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挖掘,且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企业与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会不断扩大。2.2“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互联网+”时代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工作更好开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然较为单一,传统会计工作开展形式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工作开展需求,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工作开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依托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来带动会计工作开展效率的提升也十分重要。在会计信息化程度较好提升下,企业不仅能够对会计工作进行更好处理,其会计工作体系也能不断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程度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这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3“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对低下。“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作为基础,然而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是不争事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由于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很多传统的会计工作开展方法依然被广泛应用,部分年龄偏高的会计人员更加不愿意进行会计电算化尝试。诸多因素影响下,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的困难程度较大,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化进程自然相对缓慢。3.2会计信息化受重视程度较低。会计信息化建设事宜受重视程度较低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事宜并未受到充分关注,很多企业内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偶发性较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效率也极为低下。“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方法都能够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且“互联网+”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多种帮助。但在企业对“互联网+”时代认识不清,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未给予充分关注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极容易流于形式,系列会计信息化建设措施和手段也无法被较好贯彻和落实,这也是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的直接原因。3.3会计信息化建设手段较少。“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手段较少这一问题较为普遍,很多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其会计信息化建设便较为茫然,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导致国内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极为缓慢。此外,“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上选择的方法并不合适,其单纯依托会计工作开展电子商务化程度提升带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做法并不可取,在会计工作开展核心内容信息化程度较为低下时,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建设。3.4会计信息化人才较少。“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正在遭受相关专业人才较少这一因素的制约,很多企业内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且年龄构成并不合理,部分年龄偏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积极性,而年龄偏低的会计人员虽然能够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进行较好接纳,但其缺乏独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能力。在企业内部,一旦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便无从谈起,“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要求较高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较少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也会不断扩大。
4“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更好进行的建议
4.1逐步提升会计电算化水平。“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好进行首先要注重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且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用性不断增强,企业也要进行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相关工作。建议企业积极采购并应用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使得企业内部各种会计工作开展可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在会计电算化水平有较好提升下,企业则应当关注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在会计电算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也能有较好的基础和保障。4.2提升企业等主体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高低与否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时代,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提升企业等主体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建议各企业结合会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建立基本制度,并发挥出会计信息化建设制度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性与规范性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考虑在财会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化会计岗位,借此增强“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向影响。4.3依托大数据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互联网+”时代企业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对大数据相应技术进行较好运用。建议国家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库的建立,在确保云端数据中心各项数据安全性基础上,鼓励企业自行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并参与到宏观会计信息化建设数据库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要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例如,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企业可以更好进行生产经营策略调整,这也能够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显现。4.4培养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打造出专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并依托专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开展具体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建议企业结合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岗位的重新设置,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作为培训基本内容外,企业也需要不断强化一般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在鼓励会计人员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尝试的基础上,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力量能够更为多元,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也能较好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加要成为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中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虽然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帮助,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是一个漫长过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情形下,企业需要就会计工作开展形式进行较好创新,并逐步增强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度。只有“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会计信息化的速度与质量才能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汉友,姜亚琳,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1).
关键词:会计;机遇;建议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