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8 09:38: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篇(1)

现在教材很多内容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比较前尚的知识引用到教学中来,并删除一些过时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很抽象的内容而在实际应用中跟本不会用到的知识,不宜多讲,而实际使用中经常应用的知识应作为教学重点。比如集线器、x.25这些内容就应该删除,而物联网、云计算作为前沿的知识可以引用进来。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几个传统的实验项目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还应增加一些新的实验项目。传统的实验项目如:对等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使用和配置、局域网子网的划分等,这些实验主要侧重于硬件的学习和锻炼,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当加深对网络底层协议的了解,所以教学中可以增加以下实验: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协议数据的捕获和解析。另外服务器的配置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Sabma服务器等实用的服务器也应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前沿的知识。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革新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就是运用成功的案例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比如讲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时,可以以学校机房或网巴的网络实例进行讲解,学生对这类网络都比较熟悉,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从网络上多收集些实例,然后在课堂上围绕实例进行讲解,实践课上教师尽量为学生制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应用PacketTracer模拟器进行教学。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时候,网络互联技术、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使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实践操作时,很多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过多的网络实验设备,这给教学也带来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PacketTracer模拟器进行教学,PacketTracer软件是Cisco公司开发的网络仿真工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初探王伟明衡阳技师学院【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但更注重实验,如何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从这个思路出发,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3、使用任务驱动化进行教学。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当前学校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进行实验的讲解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验证,学生实验时按部就班,缺乏思考,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通过我多年的教学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应用任务驱动化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尤其显著。例如在讲WWW服务器的架设与配置时,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和实验目的,然后将四到五个学生分成一组,互相协作完成这一实验任务。在完成这一实验任务时,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

三、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的改革

1.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仅仅为了验证理论内容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学以致用和扩展学生的视角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完善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案为前提。几台PC机加几台网络设备远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要求,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满足网络工程中牵涉到的各种网络设备的实践训练。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实现远程实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可以安装一套锐捷RG-LIMP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可以将实验室虚拟到网络上,尽可能提高学生实践的机会。

篇(2)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室练习与操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教学水平,教学评估的结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网络实验室实训教学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使教师不再安于现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能够接触到比较先进的、位于科技前沿的网络技术,也对网络理论的革新有一定的把握,教师的学科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网络实验室的实训教学,教师可以与网络设备的厂商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为纽带,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使教授的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学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二)网络实验室实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有利于就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基本功,还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纸上谈兵的不是人才。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巩固了知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与学校都明白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的网络环境是模拟真实的,学生们能够在这里亲手进行网络的搭建、网络的设计以及网络的调试和网络的配置,体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实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是课堂教学不能比拟的。通过实训,学生在实际操作运用中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原理,又积累了经验,在将来的就业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标准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实验室了,传统计算机实验室往往只具备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没有研究开发的功能,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应当具备以下标准才能够培养现代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设备必须先进。理应根据当代计算机发展的最先进水平来配置设备,比如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应当选择稳定而新近的产品,并且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形势进行相关设备的更新。因此,在设备配置之前,就应该事先考虑到将来的升级管理。

(二)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以及接口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必须与国际通用的网络协议相匹配,这样做是为了和其他网络之间实现平滑连接互通。

(三)设备具有实用价值。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配置考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满足实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网络实训过程应该本着简易化的原则,即容易安装和操作,管理方面力求不繁琐;要购置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以便充分利用其多种功能,快要淘汰的设备坚决不要选购,这样会浪费资金。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功能

(一)网络实验的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理应进行网络实验,比如网络组建和网络应用。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必须具备网络实验的功能,才能够进行实训练习。

(二)一般实验室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在一般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除了重视其网络实验功能外,也应该包含一般实验室的功能,比如数据库建设的实验、编程实验等。

(三)多媒体教学功能。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的电脑以及投影设备等,方便教师讲解设备选型、组建网络的知识,以及任务引入和任务拓扑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全可以承载教学的整个过程,讲课以及实训都可以在此完整进行。

(四)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科研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设备,除了教学和实训的功能,还可以为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所需的条件。科研的成果可以辅助实训,使实训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训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除了具备以往实验室的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外,还应具备研究开发功能,这也是当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当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训功能,基于此,可以选用在实训中模拟某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流程及方式。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企业的管理者,根据管理的要求,教师应当担负起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的工作。在实训前,教师组织学生团队依据当今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方案,然后进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掌握一项具体的任务,彼此分工协作。学生是实训的主体,因此实训应当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展开,为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要求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并规定时间期限。经过这样的实训,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合作,不懂的问题可以大家进行讨论解决。这种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流程和原理,通过这样的网络设计可以达到那些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哪些技术的改造等问题。通过实训,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社会具体运用的环节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效率。教师应当做的是,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寻求他人以及组织的帮助。

五、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具体实训项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会应用网络调试方面的工作外,还应该练习承担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维护任务,下面从综合布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相关任务,无线网络的配置和服务器的配置等方面来介绍具体的实训项目。

(一)综合布线展示。综合布线系统联系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和外部的通信网络连接,是一个建筑物的基本通信设施。在实训中,首先,由老师讲解,然后老师进行现场的演示;其次,学生要了解展示台上的综合布线产品,比如各种类型的通信电缆和必须的安装工具等;第三,进行管槽安装练习,可以参照展示的模型;第四,综合布线中的链路安装练习;第五,进行故障测试;最后,进行实训的验收工作。

(二)网络交换技术的实训。为了实现信息交换和网络资源共享,连接几个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网络的技术被称作网络互连技术;而在高速网络中,这一技术就被称作“网络交换技术”。平时所说的网络交换机就是进行网络交换的设备。在对这一模块的实训中,学生小组应该先设计绘制拓扑图,教师再对图进行点评,学生再去改进,然后就是组装;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布局上,应该考率其合理性,并按照需要添置零件,尽量使用节约资源且优质的方案。

(三)配置无线网络的实训。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实训中应该加强练习,了解无线网络的配置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技能。

(四)配置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有服务器区域,可以加以利用,进行访问权限设置等实验。

(五)拓展功能实训。可以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建立相互连接,利用信息安全的相关设备,拓展网络实验室的功能,使实训更加切合实际。

篇(3)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分层次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寻找出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与各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围绕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设计、实践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编写等方面展开。

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需求要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网络知识需求,设计由一般要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专业要求组成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有专业要求。对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等专业应有较高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应有基本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会计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等应有一般要求。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划分层次,设计不同层次满足对计算机网络知识需求的课程。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相关的课程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讲述内容的不同,设计有3门课程:“计算机网络(甲)”适用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乙)”适用学校其他理工类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应用”适用学校经管类专业。

1.2分层次的课程群

课程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群如表2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知识结构循序渐进、易学易懂。3个课程群分别体现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要求,覆盖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组成的全部内容,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选取,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提供很好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1.3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道所学、掌握所用,明白所学知识将来如何用,为今后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身边的网络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采用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过程来学习网络知识。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把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融会贯通、知行统一”。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所需要的技术、熟悉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方法。

1.4设计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组合实验

设计出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2],这些组合实验有: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各个组合实验又包括多个相关的实验。

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网络课程内容选用相应的实验组合进行实验教学。例如,经管类专业可以选用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

通过设计一系列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实施和研究内容

2.1提出分层次的课程体系框架

采用“分层次”的课程体系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不同需求,我们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注重网络设计、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侧重网络基本理论和组网技术,全校其他专业又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分别侧重于Internet程序设计和因特网操作使用的课程体系。

研究的思路是以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以及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及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应用课程群。各层次和各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选择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体现了该课程体系框架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采用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知道所学、明白所用,激发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网络理论、技术、应用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优化教学内容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关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调整各门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删除过时的或与相应层次要求不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将网络新理论、新技术纳入教学大纲。例如,增加的新课程包括:Linux网络环境、网络仿真与模拟、移动网络、IPv6技术、网络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等。

2.3编写适用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需要研究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编写出适用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材。例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3],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融合到一本书中,给出对不同层次网络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选择的建议,对教学内容灵活取舍,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求。

2.4设计适用不同层次的网络实验内容

研究和设计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依据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专业要求、较高要求、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设计组合实验的实验内容。例如:对一般要求,可以开设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进行一般因特网应用、网页设计、常用网络命令使用、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对于专业要求,可以开设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组合实验。

结合组合实验设计,编著相应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包括《组网技术与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等。目的是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网络、组建网络、使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3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和示范作用

3.1应用情况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有关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知识结构互为支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较早地构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不断追踪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逐步开设出一系列新课程,如IPv6技术、Linux网络环境等。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以及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应用于2004级至2008级5届的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和学校其他理工类、经管类专业。例如,每年计算机类各专业有8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又如,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网络工具与实践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每年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有1 0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为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财会信息化和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3.2示范作用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续完善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高校适应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取长补短。

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要扩大实践范围,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中,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检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教学大纲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召开由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对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

我们积极倡导与国内、外高校就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合作研究,对中、外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材进行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为进一步搞好分层次课程体系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0.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9-207.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89-390.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弹性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41-02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对实验和实践的要求较高,需要合理规划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按照课本结构向学生传授生涩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深刻的认识,加之实验和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较低,实现方式较为简单等原因,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弹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将授课、实践以及考核等多个环节弹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1.弹性教学模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较为广泛的知识体系,不仅涉及计算机相关部分内容,还涉及通信相关部分内容,是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产物。鉴于计算机及通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随着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这就使得其知识体系具有了弹性这一特性。为配合该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更适合使用弹性教学模式。

2.课程教学的弹性定制

2.1弹性教学内容制定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不需要拘泥于课本结构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规划,反而可以根据互联网的特性进行弹性调节,将多种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条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向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如实际的Internet网络包含两个主要结构,一个是实现,另一个是应用。而在Internet的实现中又分为物理实现和逻辑实现两部分;应用则存在多种成熟应用方式以及多种新兴应用方式。每一种实现和应用中又包含了诸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可以将教学内容整理成一个清晰的、层次分明的树,这样学生不仅会对计算机网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还会多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 弹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应该进行弹性化改革。一方面,学生应该对课程做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无论是整理不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还是总结归纳问题,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有积极的帮助的。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课堂时间进行规划和分配,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听”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涵。

3.课程实践的弹性定制

课程实践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最核心的教学主体,因此在这门课程中实施弹性教学时必须将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实习等实践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环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引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中学到的知识。

首先,随着教育资源投入的不断加大,大部分高校都具有能够满足教学实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实验题目落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只有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实验内容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验环节中可以依照弹性教学的内涵选取或引入CCNA、CCNP中与社会关联较为密切的实验题目,或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其次,课程设计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其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度,只是按部就班的制定和完成一些较为容易实现,与课本教学内容没有较大差别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对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与老师沟通,在自己最大能力范围内,将多个相关内容进行串联和综合应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方案,结果是失败还是成功并不是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积淀以及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讨论,扩大课程设计的内容,增强课程设计的弹性。

再次,对于有能力的学校,教师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或邀请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从业人员对其工作内容或他眼中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生动、更为真实的计算机网络认识。

4.课程考核的弹性定制

实行弹性考核方式更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消除学生只为应试而学习的心态。

常规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内容组成,但是这两部分内容并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客观性。若改变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将其做弹性化处理,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作用调整考核比重,增大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内容所占比例,甚至加入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等,让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公平、真实。

5.总结

总之,弹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杰民,马玉春,程绍辉.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6(10)

篇(5)

1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1.1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

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有反映。一些学生在学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编程等)之后,似乎才弄懂计算机网络;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一接触实际,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动手能力极差[2]。教师则深感在有限时间(例如48学时)讲清楚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同时还要兼顾动手实践,并非易事。

1.2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大误区是将其教学降低到单纯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课程。此外,网络实验设置和实验办学条件(实验室),也是目前阻碍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高的一大瓶颈。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 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2.1.1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电子课件

在教材方面,自2003年开始,我们使用国外著名大学普遍米用的全英文教材《ComputerNetworking一ATop-DownApproachFeaturingtheInternet》,教学内容的组织由“自底向上”改为“自顶向下”,采用全英文电子课件。在教学形式上要求采用启发式讲课,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互动气氛活跃,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均为全英文试卷,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获取和理解英文网络科技文献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跟踪网络新技术前沿发展的能力。

2.1.2教学内容紧随网络前沿,引入最新科研成果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而且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的内容必须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讲授内容如表1所示。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主讲教师最新的教学及科研成果,以确保教学内容先进,能及时反映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2.2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2.2.1 建设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搭建实验教学平台

2007年,我们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方式建设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配备80台套网络实验设备,有课程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能够满足80名学生同时实验教学需要。软件方面,选择合适的模拟实验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及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

2.2.2 独立开设实验课

原来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只包含表2中的2,4,14三个实验)。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突显实践教学在网络课程体系中的真正地位。在多方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对网络实验独立设课,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大大深化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3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引进课程同步原版实验为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引进与教材相符外原版课程同步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表2中的实验3所示。

2.2.4 实验教学形式方法、实验内容

在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讲授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和操作难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布置实验进度。每次实验后,要求各小组做小组小结,再由教师作整体总结,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搭配的合理性,实验过程中鼓励能力差的同学积极参与。对于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定他们担任一些实验辅导工作,负责所在小组的实验,并协助教师开展工作。这种变教师指导实验为学生协助指导实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实验特长,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2.2.5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有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其中必修实验为32学时,要求在实验课内完成,选修实验在课下自主完成,如表2所示。

篇(6)

摘要:本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提出了“边学边干”的教学理念,阐述了在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多元化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近十年来,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根据网络建设的需要,各种网络设备随时可能用到。因此,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最新技术发展及各种常用产品、网络需求来讲解,以此加强理论学习的效果。以目前常用的一些网络仿真软件、协议分析工具、结合网络实验室中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已经成为大学生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研究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课程的首选。这为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实验平台,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主要讨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课程的培养目标

围绕着浙江大学以“知识、能力、素质”(KAQ模式)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是:

(1)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宗旨,走“边学边干”的教学路线;

(2) 针对本学院学生理论基础扎实、英文功底强的优势,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协议及技术;

(3)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能力,在要求学生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科研项目,激发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

2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

2.1课程内容

在确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授课内容时,我们积极跟踪国外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摒弃了传统网络课程中那些过时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网络技术中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与实现技术。譬如,我们摒弃了传统网络课程中的IEEE802.4,IEEE802.5和ATM等内容,加强了IEEE802.11系列协议、MPLS、IPv6、网络安全等内容的介绍。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课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充分贯彻“边学边干”的教学理念,我们围绕网络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协议与相关技术,在基础课程中,设计了基于仿真环境为主的9个主题实验,内容基础实验主要涵盖:Windows和Linux环境下的网络命令的使用和分析、基于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进行数据帧(Ethernet)的获取与分析、路由器/交换机各种网络接口的配置、交换机和VLAN的设置、静态路由设置、动态路由协议RIP设置、动态路由协议OSPF设置、使用SOCKET编程实现mini FTP client/Server或聊天程序等的网络编程、使用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分析网络高层协议等实验。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5个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时,学生可以完成,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实验后要求学生安组提交实验报告及相应的代码。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安排部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经验交流。

这些实验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将实验重点放在基于Windows、Linux和各种网络仿真软件上进行实验。在学生们熟悉了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使用方法后,另外又开设了两门网络专业选修课: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网络程序设计,分别为2.5学分和2学分。“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课程注重学生在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设备等)上的动手能力培养,学院网络实验室配置了8组Cisco设备、8组华为3Com(现H3C)设备,每组实验配置4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其中1台3层交换机)、1台防火墙、1个无线AP及2块无线网卡。要求学生能掌握2种主流品牌网络设备的配置及组网技术。实验内容主要涵盖了Cisco CCNA和CCNP相关内容。“网络程序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网络编程的能力。课程主要讲解了网络程序设计的标准、实现和技术,重点介绍套接字接口,包括TCP、UDP和其他有关内容,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如何建立健壮的、高性能的网络系统。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标准、实现和技术,能够使用套接字接口独立编写完成网络应用程序。

为了让学生真正能“边学边干”,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基础”安排在春、夏两学期(浙江大学已对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全面实行四学期制),将“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 安排在夏学期,“网络程序设计”安排在秋学期。这样,学生在春夏学期有充裕的时间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本原理,而在夏学期和秋学期,就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边学边干”了,很好地贯彻了“理论知道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教学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对上述课程的掌握程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和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课全部实行双语教学。教材、课件、试卷、答卷全部要求用英语。

2.2教材建设

我们在不断跟踪国内外优秀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采用国外的影印版教材的思路。目前,本科生采用的是Andrew S. 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s》4th Edition (英文影印版)。我们认为,这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较好地跟踪了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我们也根据最新网络技术的现状,不断补充讲解相关新技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演变。

由于目前国内尚缺乏适合我院教学特点的实验教材,本组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实验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教程》、《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网络实验指南》和《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等多部教材,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作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参考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对网络实验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以此丰富了课程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和实验效果。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围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开展了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3.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强调个性化教学,开放式课堂。将师生的交流,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课堂、网络讨论、电子邮件、实验室、机房。注重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研究生(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课时组织讨论班。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形式,只要有利于教学目的,全部充分利用。目前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Internet、电子邮件、原版英文教材、双语教学、网上作业、网上答疑、BBS论坛、计算机网络资源网站等。另外,学生利用自备电脑查资料、做实验。推荐学生去公司实习、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培训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教学环境方面,我们开发了适合网上学习的网络课件,已在校园网内部运行数年,提供课程资料、网络分析和仿真实验工具、学习资料下载、通知等服务。通过网络教学这一先进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营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

3.2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研结合

主讲老师都是学院的科研骨干。在完成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的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到相关科研项目中去。这些项目包括网络编程、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集群计算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些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学习网络技术创造了难得的机会,而且也提高了浙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研发能力方面的竞争力。

4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保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方面,我们采取的重要举措包括:

4.1“边教边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担任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是学院的科研一线队伍,基本上都承担了网络研究与应用、嵌入式系统、网络与集群计算、应用服务器等方向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教师“边教边研”,在网络技术方面始终站在技术的前沿。

4.2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组经常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研讨会、Cisco、华为等网络公司的技术研讨会等各类教学研讨会,学习、吸收同行的先进教学方法。

4.3竞争机制的引入

早在1996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师就进行了较大的变动,以目前的课程负责人为主,通过公开试讲并由教学委员会表决的方式,成立了由充满活力、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师队伍。10 多年来,教师队伍的建设始终坚持这样的竞争机制,适时地吸收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业务能力强、学历高、教学认真负责的青年教师。

近几年,又引入了学生自由选择任课教师的机制,选课人数少的教师将暂停开课,这给任课教师带来了直接的压力。任课教师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每个学期所在教学班上的学生和学院督导组将对教师进行打分,以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成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特色专业课。然而,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对各种网络技术的实践能力,依赖于教、学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新形式下我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开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陆魁军.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陆魁军.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反馈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了我国各大中职学校最热门的学科之一,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而且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降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寻找一种适合于老师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脱离

长期的教学研究表明,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去组织编写的,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开展的例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信息传送等一些原理。而实际生活中则是以TCP/IP网络协议作为工业标准的,人们生活中所用到的也是TCP/IP协议标准,这样就出现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脱离,无疑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脱离实际的空洞感,严重了甚至会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

1.2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显得落后,学生需要的是更大的信息量,更全面的感官刺激和更直接的知识呈现,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来说,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感知网络、了解网络、组建网络、配置网络和管理网络才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对学生形成全方位地刺激,将课堂巧妙地变成网络体验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3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的局限性。目前高等院校中,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数十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另一种是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计算机。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2 教学创新进方法

经过多年在教学一线上的实践,笔者设计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即“四步教学法”,这四步分别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运用多模式、多手段组织教学;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采用新型教学反馈方式。这四个步骤看似是顺序结构实际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四个步骤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这四步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问题,收效明显,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良好。

2.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发现,提出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为问题往往伴随着思考。学生在上课伊始如果被问及一个既与课堂内容相关又和生活实际联系的问题就会迅速调动他们的大脑,引发他们思考,学生在头脑中搜寻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储备时就自动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并且还会带着疑惑去听讲,从而实现更高效地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2.2 运用多手段、多模式组织教学

2.2.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理论和概念较多,从学生角度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要听懂都不是很容易,更不要说学精并且融会贯通了,学习过后往往是略知一二,更深入的知识内容就不是很清楚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多样化。多样的学习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习惯性疲劳,又能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中许许多多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

2.2.2 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丰富的手段固然可以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还必须配合有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1)专题驱动法

所谓专题,就是指对书本知识进行整理、更新和补充后所形成的新的“章节”。专题驱动的优点就在于不拘泥于章节的限制,而是将相关内容融合为一个专题,经过知识的重组、更新和补充,配合上多样的教学手段,令学生耳目一新。例如:网络的组建、网络安全与防范、网络应用现状与未来等专题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内容丰富新颖,授课形式多样,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际的授课中,有的学生在学习过这些专题后甚至主动自学感兴趣的部分,许多学生还自发地展开了讨论,以点带面,催化了整个教学班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使教学进入了良性循环。

(2)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更获得了成就感,这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可以进一步激发求知欲,逐渐地形成“认识——求解——验证”的感知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3 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验环节是计算机网络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因为实验即意味着学生动手实践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环节,而实验又会涉及到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以及教学课时的占据,所以许多高职教师都对实验课是又爱又恨,于是实验课逐渐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创新出了一套“以虚带实”的实践课流程,目的是既要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又尽可能的将财物投入和时间投入降到最低。

2.4 采用新型教学反馈方式

教学相长,教与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不能脱离一方面单独强调另一方面的作用。及时与学生沟通互动,获得教学反馈是有效组织教学、提升教学双方效率的好方法。在获取反馈时我们采取的往往是较为传统的手段,比如:作业和考试,这些手段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占次要地位,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就没有良好有效的反馈,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创新并总结了一些新型的反馈和方式

(1)用“问卷”补充“试卷”

设计合理科学的学科问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疑惑和建议。问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补充了试卷和作业在反馈环节上所欠缺的互动性。

(2)用“调研报告”补充“日常作业”

作为教学重要一环的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备,但是作业的效果和作用恐怕并没有那么明显。原因大致总结为两点:①作业题目缺少创新和实用性,往往是书本知识的重复,只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②作业题目缺少趣味性,学生做作业只是机械化地完成任务,没有融入个人的情感。对于作业的尴尬处境,需要变通才会有收效。组织学生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是我实践得来的经验。

(3)通过即时聊天软件或者论坛网站,加强师生沟通

这一创意正是“用网络学网络”的具体实现,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即时聊天软件和网络论坛等形式,消除隔阂,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将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延伸。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升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为学校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