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15:40: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学年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L034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L021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L019 石油机械
L031 石油勘探与开发
L030 石油炼制与化工
E126 石油实验地质
L005 石油物探
L028 石油学报
L012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L0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L008 石油钻采工艺
L025 石油钻探技术
G3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A113 实验技术与管理
C009 实验力学
Y018 实验流体力学
A115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G512 实用癌症杂志
G875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G534 实用放射学杂志
G586 实用妇产科杂志
G746 实用肝脏病杂志
G457 实用骨科杂志
G224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G700 实用老年医学
Q91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G652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G834 实用药物与临床
G324 实用医学杂志
G760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G768 实用预防医学
G856 实用肿瘤学杂志
G890 实用肿瘤杂志
* U049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U005 食品工业科技
U006 食品科学
U035 食品与发酵工业
U641 食品与发酵科技
U547 食品与机械
U029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H838 食用菌学报
E363 世界地震工程
E548 世界地质
A201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G90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G485 世界临床药物
G48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G483 世界中医药
A02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F033 兽类学报
R005 数据采集与处理
W009 数理统计与管理
B015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B007 数学进展
B004 数学年刊A
C036 数学物理学报
B006 数学学报
B012 数学杂志
S032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W022 数字图书馆论坛
H008 水产学报
H232 水产学杂志
Z016 水处理技术
X533 水道港口
P007 水电能源科学
W004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
W013 水科学进展
R050 水力发电
R049 水力发电学报
R587 水利经济
W011 水利水电技术
W50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W00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W003 水利学报
F010 水生生物学报
H850 水生态学杂志
H015 水土保持通报
H287 水土保持学报
H056 水土保持研究
E540 水文
E15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X528 水运工程
R566 水资源保护
W570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U056 丝绸
T094 四川兵工学报
J051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6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F027 四川动物
Z007 四川环境
V007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A0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75 四川医学
G745 四川中医
H862 饲料工业
H864 饲料研究
G07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T106 塑料
T014 塑料工业
T536 塑料科技
T079 塑料助剂
T580 塑性工程学报
X634 隧道建设
E123 台湾海峡
L009 太阳能学报
J01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M544 钛工业进展
T527 炭素
T015 炭素技术
N043 探测与控制学报
V531 陶瓷学报
H041 特产研究
V027 特种结构
T999 特种橡胶制品
L505 特种油气藏
N065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A041 天津大学学报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13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Practice Ability
XIANG Changcheng, WEN Jun, CHEN Shiqiang, TANG Liming, FANG Zhua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 course content revolving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e basis, moderate calibe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atic course content and occupational demands, and strengthe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novation, Applied Talents necessity of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s and specific measures, also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science in our school reformation,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1信息与计算科学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信息化处理的各个领域。由此学科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数学修养,还具有较丰富的计算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该类型人才受到社会各领域的欢迎,学生就业范围广泛。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2002年,隶属于理学院,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符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13年的办学实践中,理学院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学校转向应用型大学的需求等要求,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三次大的修订。2013年上半年完成了新一轮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并从2013级新生开始实施。新修改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2+1+1”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接受扎实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从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际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新修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修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以能力为核心,专业方向设置从社会和行业需求自身出发,突出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方向课程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将数学、信息科学和运筹与优化学科有机给合,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系统建模、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及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实行“2+1+1”模式,第1~2学年为通识教育阶段,第3学年为专业教育阶段,第4学年为专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根据专业内涵和市场需求,设置“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开发”两个限选方向,并设置“信息处理拓展模块”和“软件开发技术拓展模块”两个任选课程模块,在第3~4学年实行按方向分流培养,使学生在专业培养上获得个性发展。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职业需求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专业方向课程实行“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引进企业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来综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坚持传统考核方式的同时,增加成果性考核方式,将调研报告、项目/方案设计、论文刊物发表、专利发明、各类比赛获奖成果等纳入成绩认定范围,并计入相应学分。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在实习基地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骨干工程师为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由学院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2.2改革实践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以建立创新性应用型大学为出发点,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三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性试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能力;综合型试验平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研究性试验平台,培养学生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改革主体思想见图1:
图1一体化层次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4.36%实验课程共19门,其中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7门,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89.47%。
2.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学方法,创造研究条件,选择部分课程(数学模型、智能优化算法等)进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其中创新是关键和核心。只有教师自身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摸索出真正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需求、具有时代气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营造出引导型教学的条件和气氛,其核心是把“教师要讲什么”变成“学生能干什么”。
主张“教无定法”,但最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经过质疑、判断、比较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获得结论的方法,才不失为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好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
2.4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地
在巨大的就业市场的压力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仅仅靠上面的实践环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外给学生提供平台。我们构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此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就业、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以“面向行业就业,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构建以“学科赛事、项目驱动、seminar课程,创业工作室”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四大平台建设如图3所示。
(1)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建立学科竞赛的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协会组织,为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定规划、协调实施。建立各学科赛事的教练组、评价体系,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学科竞赛主要有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数据挖掘竞赛等,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项目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检查、结题工作。学生创新项目成果论文、专利转化工作。通过创新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论文撰写的能力。
(3)seminar研讨平台建设: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选取部分课程进行研讨课程学习,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通过研讨课程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宽学生了解科研前言的视野。
(4)创业工作室平台建设:针对学生就业口径,设计创业工作室平台,结合企业需求,根据学生创新兴趣,成立创业工作室平台。该平台由大学生创新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教师提供指导。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的迫切需求,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工作平台。
3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改革后建设效果
3.1学生能力的提高
(1)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方向多元。在专业改革之前,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主要就业方向为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行业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大于75%。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改革后,近2年学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5%左右,从事软件行业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才45%左右,考研升学率为20%左右,并且25%左右的同学进入到专业数据公司、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大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工作。
(2)学生创新成果显著:2011-2014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走出了自己新的路子,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效。数学建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奖项51项。3D软件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以上奖项47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省级8项,校级30项。学生公开24篇、软件著作权4项。
图3大学生创新基地改革四大平台体系
(3)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过去学生从事毕业论文主要集中在简单系统开发、网站建设等方向。通过专业方向设置改革与优化,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结合指导教师课题、企业实际需求等开展研究。现在大部分学生除了从事系统开发的毕业选题外,大部分同学开始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的课题。2年来,该专业毕业论文获得显著提高,获得校级优秀学士论文20篇,省级优秀优秀学士学位论文8篇。
3.2教师素质的改观
(1)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现代教育观。我院以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改革,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符合专业改革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我院教师逐渐由封闭单一化的教育向开放多元化的教育转变,由知识传授型教育向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迈进。
(2)拓展了知识结构,丰富了知识域面。我院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合理优化知识结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同学们起到了带头作用。
3.3理学院整体风尚的提高
我院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死板,只注重做题、考试。如今的理学院在专业改革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监督,努力申请创新项目,带领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之间既互相帮助又互相竞争,积极创新,勇于拼搏,提高能力。我院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3JYZ02)资助
参考文献
[1]杜守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型实验室设计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178-179,186.
[2]马国春,詹士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状况及其对本专业建设的启发――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学),2014.4:65-68.
[3]赵昕,王淑玲,皇甫艳.普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22-23.
[4]葛焰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68-269.
[5]赵德平,,马龙.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51-252.
[6]袁权龙,詹再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与权重的设置[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30-133.
[7]赵艳芹,王光辉,付喜辉,孙昌立,张兴华.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2-23.
[8]宋初一,姜静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34-736.
[9]王光辉,赵艳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9-20.
[10]丰雪,李波,张永祥,吕振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55-458.
关键词: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工作思考;管理模式;质量监控
收稿日期:2006―05―12
作者简介:简国明(1958―),男,汉族,江西省樟树人,韶关学院数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模型、代数图论研究。
一、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文献短缺,资源利用不够
这些年来,成教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着重复前人工作的现象,学生没有掌握好当前科学研究状况,对一些新的思想、观点、方法、理论缺乏了解,事例没有理论支撑,观点、方法陈旧。这主要是我们的成人教育本科生大多是县、镇中学在职教师,信息量少,图书资料缺乏,到校本部查找文献资料又怕麻烦,网络资源也没有很好利用,再者成教生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查新自然不够。
2.学生写作基本功较差,选题盲目,格式不规范
由于前些年来,各高校没有重视成教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在中学时代或工作中成教生仅练习了小型论文(一千字左右),现在要完成五千字以上的本科毕业论文,实非易事。又没有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平时疏于练笔,他们在立意、选题、选材、构思、创新、论证、推理等方面比较欠缺,以至于专升本函授生把毕业论文写成工作总结或教学总结,例子堆积。论文立意不明,观点不清,没有理论上的深化。论文选题盲目或选题陈旧,题目要么选得过大、要么选得过难,而标题又取得太大或太长。由于成教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因此写作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格式不规范,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缺少逻辑性。
3. 时间投入较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时间投入较少,论文写作基本功差,毕业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虽然规定了引用他人文献不要超过全文的15%并要求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电脑上网,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拼凑成文,占为己有。指导教师明明知道学生写不出那样前沿的毕业论文,但苦于无任何证据,也只能望文兴叹。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成教生自身的问题。
4.老师指导到位情况不好,评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不好,在论文选题、研究、撰写等方面没有认真指导和把关,学生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评语比较空虚,写不出其个性特点;一些论文质量较差,但评价却很高、成绩甚至给优秀。评审老师顾及指导教师的面子,评语不好写得太差,或者没有认真评阅,参照指导教师的意见和评分,就给出其评语和成绩。对于一些不符合基本要求却准于答辩,答辩又轻易让其过关。这有指导的学生多、教师工作量大的原因,也有近年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二、加强和改进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毕业论文的管理,落实毕业论文责任和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科研、设计方法,培养科研、设计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设计并推理及计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我们一定要使学生和教师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思想认识,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毕业论文通过才有可能获得本科毕业证,同时在自己工作中,晋级、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情况。因此学生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搞好毕业论文工作。
(2)制订好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落实毕业论文任务。根据毕业论文工作具有写作时间长、人员多、涉及面广、分散等特点,为了完成好每届的毕业论文工作,系里都应制定详细的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研究、论文的指导与撰写、论文的要求及格式、论文的答辩及评审、论文的工作时间安排等。严格规定好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研究、完成初稿、修改定稿、打印、答辩、评审等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应该设计各种表格,如研究题表、选题表、评审表、答辩记录表等以及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
为搞好毕业论文工作,我们一般在第5学期布置毕业论文工作。每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都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并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写作者与指导者的双向选择,由系里平衡地确定出每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并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2.搞好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强化毕业论文指导,使毕业论文研究科学化
(1)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搞好毕业论文集体指导。为了使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对于没有开设“毕业论文”课的专业,应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研究、论文的撰写与格式要求以及一些研究课题介绍等,同时给学生介绍网络资源特别是校园网的文献资源的查找,包括各种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包括网络文献资源的介绍),使我们的函授生得到系统的科研方法培训,以达到集体指导的效果。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根据数学类本科函授生的特点以及我们几年来的经验,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综述性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数学应用性研究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数学类毕业论文题目可涉及初等数学、函数论、微分方程、代数学、几何学、组合论、图论、数学史、数学美学、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等研究领域。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搞好毕业论文指导,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有好的毕业论文就要有好的指导教师,这就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函授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科研经历,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严谨治学,以自己的认真的科学精神去影响学生,做科学研究的典范。
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得到教师指导,选题要与指导教师商量、讨论,写出提纲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对不同基础、不同成绩的学生分2-3个类别提出不同的论文写作要求,要在文献检索、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方法及步骤、撰写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教师要把好选题关。选题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为: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减少假拟题目;体现科技发展水平,力求题目新颖;兼顾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
要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指导教师指导落实到位、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扎实,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建立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和质量监控措施,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制订好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使毕业论文评价科学化。搞好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制订好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它是实现毕业论文评价严格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应从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应用性和难易程度、工作量等方面来衡量,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来划分,并用百分制来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按平时成绩、审阅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出该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如平时成绩占20%、审阅成绩占3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学员的学习态度、文献资料阅读与文献综述能力等;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难度、分量,论证能力,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文字表达与撰写规范等。
(2)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期中检查,形成过程监控措施。为使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应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期中检查,形成毕业论文的监控措施。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员要全程跟踪,悉心指导并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建立好毕业论文的系、教研室、指导教师的三级监控体系,如毕业论文选题由指导教师、分管系领导把关,论文期中检查由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负责,论文的形式审查由教学秘书负责,论文的评审由系答辩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负责把关。
(3)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审,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重要环节。系要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系领导、教授、资深副教授、博士组成;再分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若干个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委员会(或小组)一般由5人左右组成(非指导教师),其中设主席(或组长)一名,秘书一名,主席(或组长)应是系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
规定好毕业论文答辩程序,比如答辩程序可为:1)主席(或组长)主持,介绍有关情况;2)答辩同学宣读(介绍)论文,10―15分钟时间;3)提问:分固定提问(3个左右的问题)与自由提问进行;4)回答问题(允许20分钟考虑后回答);5)宣布答辩结果(评价、成绩等)。
同学毕业论文完成后并填写毕业论文评审书交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给出审阅意见及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审阅成绩)后交系办;系里按每篇论文的研究方向送交一位教师评阅,评阅教师给出评阅意见及评阅成绩;系里审查毕业论文的答辩资格后,再分学科进行答辩,答辩后答辩组专家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审阅、评阅、答辩、评审等各环节要严格把关,并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这有利于保证毕业论文评审的公正性,避免指导教师代答、辩解的现象,以及一些不必要争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超英,徐凤信.毕业论文撰写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3, (1)107-108.
〔2〕 牛凤杰.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3, (6) 61-62.
〔3〕 陈友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7) 3-4.
〔4〕 晋民杰,马海庆.毕业设计提高成教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争鸣与探究,2005, (1) 93-94.
初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的教学成果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年来,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认真备课,上课从不迟到,在课上用十分的心像学生们传授知识。
今年我教的是七年级,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教学七年级生物课程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领导的提倡,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作为老师,教学工作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以我这一年来努力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个人学习
不管生活中有什么事,我都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同时,在本学年,我担任了校广播站的工作,管理各班级的广播站投稿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向广播站投稿,使学校的广播站得以正常运行。
四、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510班,生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都超过了不同学校的同等年级,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争取让自己所带的6个班孩子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3、在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方面还得加油。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本人20xx年七月毕业于XX师专数学系,同年九月在我校参加工作,任初一数学教师。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同时获得了学士学位。
参加工作就一直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为了管理班级,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我也把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爱心都倾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有五年的时间吃住在校,以校为家。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把个人问题个人问题放在了次要位置,以此影响了家庭的幸福,但是为了工作我我没有做出别的选择,顾大家舍小家是每个老师可能都会面对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担任班主任工作,更为了六十多个家庭的期望,更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十几个月的女儿扔给了父母,早出晚归成了我的的工作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我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学习;我经常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家庭境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方法,为孩子的未来献计献策。
在教学中我一直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材施教,积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好坏设计教学,不歧视差生,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成绩。自己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出满勤,满负荷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同事舒心。
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加两次抽考,分别获得了第二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平常的考试我所教的数学成绩也比较出色,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大家的认可。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种教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6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经济与金融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金融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性强的分支,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科理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增设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试点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至2015年,我国已有18所高等院校正式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很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历程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批试点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2007年正式_始招收第一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建立并进入试点招生阶段。在建立之初,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代码为020120S(S表示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1]。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据统计,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100%[2]。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试点的成功,加之国内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学本科教学,教育部开始在各高校逐步推开设置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教育部对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在2012年的新目录中,经济与金融专业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虽然还是属于经济学科门类,所授予学位还是经济学学士,但是从经济学类调整到了金融学类。这一调整,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培养应偏重于应用型更强的金融学。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高校12所高校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各高校正处于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参考清华大学试点办学的经验和国外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清华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设置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校,2007―2011年间,教育部未批设经济与金融专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上处于先试先行的地位。因此,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探索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招生是文理科兼招,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在培养目标上,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与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能够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实际问题,有较高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未来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采用“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通识教育学习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为三大课程模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均需修读。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原理(1)、经济学原理(2)、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金融学原理、信息管理导论;专业必修课一共8门,为中级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1)、公司财务、公共财政学、投资学和货币银行学。专业选修课需修够27学分,学生可以在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博弈论、金融数据库、计量经济学(2)、发展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专题研究、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金融学专题研究等课程,或在经济学院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院的课程中选修。
2007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本科培养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在学分的分配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40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1学分,专业相关课程6分,其中专业相关课程又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1分),专业必修课(23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从学分的配比上,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均衡,专业基础课、必须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占比也相差不大,这体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培养原则。
总体而言,清华大学200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出在宽广的知识面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中包括了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的核心课程,在选修课中,不仅开设了众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学生还可以跨专业和跨学院选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其他高校进一步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经济与金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样本。
三、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一)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会计与金融学研究和教学最好的大学之一。该校的社会科学学院和商学院联合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学制为三年。课程教学采用讲座、教程和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包括考试、完成课题项目以及论文报告。第一年的课程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通识性教育,同时开设会计和金融学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开展第二、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做准备。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金融经济或会计金融。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金融学与经济学的专业课程,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主要课程包括金融学基础、中级管理会计、金融市场与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第三年开设公共部门会计、审计、公司财务、信息系统案例研究等。从曼彻斯特大学经济与金融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突出培养学生国际化的商业思维和视角下,该专业更偏向于金融学理论知识,尤其注重会计学相关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培养期为三年。该校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注重数理统计分析在经济和金融学中的运用。该专业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年修读至少一门经济学课程,第三学年至少修两门经济学的课程。从该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该校在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经济和金融实务中的问}。
(三)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大学经济与金融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掌握经济学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强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南安普顿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制为三年。在第一、二学年开设课程,每学期四个课程模块,一年共八个模块。第一学年的课程均为必修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分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第二学年的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微观应用经济学、投资组合理论与金融市场,选修课包括计量经济学概论、统计学理论等。第三年,学生自选课题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相当于两个课程模块。从该校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在第一学年注重教授学生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手段的训练,第二学年则促使学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数学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投资组合与金融市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来认识和解决金融学问题的能力。
(四)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开设有金融与经济专业(Finance and Economics),学制为三年。兰卡斯特大学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转入会计与金融专业学习。课程教授采用讲座、团队合作、个别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该校在专业课程开设上,第一年必修课包括会计和金融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经济定量方法,注重为学生打下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学科基础。第二年的课程以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程为核心,必修课包括金融学原理、高级金融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估值、管理经济学、商业和国际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学概论,学生还需在会计审计信息系统、金融会计原理、商业决策管理会计三门选修课中选修一门。
第三年的必修专业课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学、国际金融管理、计量金融学,这些课程是是对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还需在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广告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工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业学中选修4门。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兰卡斯特大学对经济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经济学的课程作为铺垫或拓展,始终贯穿了经济数学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
国外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又有共同之处。在这些学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以金融类和会计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辅之以经济学的课程,用经济数学或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将这些课程加以贯通。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教授金融学理论,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高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亟需建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广泛经济学知识和金融学理论,并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参考清华大学和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建议采用“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经济为基”是指以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与金融专业属于经济学科,是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性学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是金融学发展的源泉。因此,培养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人才,首先应该使其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立经济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具体设置课程上,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金融为核”是指在专业课程的体系中以金融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经济与金融专业从开设之初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到2012年调整到“经济学科(02)金融学类(0203)”的这一变化,也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应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金融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
“计量为法”是通过开设计量经济类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经济与金融问题。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数学工具的运用。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能,才能更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经济与金融问题,在投资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行决策。同时,计量经济学也是将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而计量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开设相应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如经济数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依据“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为通识教育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包括政治理论课、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类的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以金融类课程为主,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技能课以经济计量类课程和金融实务训练为主,如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金融数学、商业银行实务、投资理财实务等。商业,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学生兴趣和结合社会需求,来细分的专业方向,如会计金融、金融经济、证券投资等,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D],2011.
[3]教育部.教高[2013]4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附件: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2013.
[4]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07级本科生培养方案.2007.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AN Guang-wan,ZHUANG Ping,YU Tao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女,一九六八年七月生。一九九0年七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南海市第一中学任教,有十三年教龄,八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担任化学备课组组长工作。现任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高一(8)班班主任及高一(6)到(10)班共五个教学班化学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经佛山市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化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至今已任职七年。根据职务晋升条例,符合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条件。
二、本人述职
任现职八年来,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法规法纪,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去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从工作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获取人生的奋斗意义,在工作中享受为人师表的乐趣,在工作中逐渐充实了自己。
(一)、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自我形象,展现教师风采
任职以来,能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吸收;课堂上多与其它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紧密联系,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宽,做到每一节课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严肃中不乏幽默,幽默中透着严肃,而且教学质量要达标,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优质示范课来上,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化学课,渴望上化学课;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做实验,体现实验的乐趣,培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课、评习题、评试卷等,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展课外家庭小实验设计比赛等。教学中还注意树立教师的个人形象,展现教师风采,多与学生接触和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到既受学生敬重,又能与之和谐共处,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身的教师魅力来做学生的表率,吸引学生。
(二)、精心准备,讲究方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教学方面,我有多年的指导高考复习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能充分做到以纲为本,以人为本,精心准备,讲究方法,针对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95-9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5)-(8)班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其中两个理科班、两个为文科班。在文科班的教学中,针对其只需通过“会考关”且对化学学习易“降温”的特点,立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立足于会考考纲;对每一堂课,都力争做到:备课深入,讲课浅出,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做到既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采取趣味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在该学年度的化学会考中,两个理科班的同学全部通过会考,其中有76位学生优秀,优秀率达到68%;两个文科班只有4人不合格,会考合格率为97.3%,优秀率为45.2%。
在96-97学年度,我担任高三理科重点班307、308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理科重点班中,我采取立足课本,紧靠高考考点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提高知识的综合程度,加深练习题的训练强度,使学生树立化学科的高考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精练-评讲”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难度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定向思维,带着问题边看书边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进入认识过程,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广泛进行讨论,再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进行讲评。讲课时主要是讲知识结构系统,讲精华,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最后适当补充深浅适宜,形式多样的典型习题,并控制课堂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讲究练的方法,不搞题海战术。评讲习题主要是讲解题方法、思路、规律和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该年度的高考中,307、308班上省三线42人,其中307班的严华坚同学以683的成绩位居该年度南海一中的理科冠军,被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这是南海一中全面恢复普高后的零的突破。
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三化学班的化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全班77位同学,获学校“十优”称号的有二人,南海市优秀学生干部一人,南海市“三好学生”一人,当年的高考中,共有54位同学上省线,其中化学单科平均成绩排名第二,本人也获得了教学成绩优异奖的奖励,其中,何志球同学、李碧环同学分别以730、72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南海一中的冠军和亚军殊荣,分别被华南理工大学和汕头医学院临床专业录取;关伦超同学以化学成绩730分一举夺得该年度南海一中的X科第一名;我班的刘永锦同学更以综合科882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下广东省第4名、佛山市第二名、南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南海一中的辉煌添上更精彩的一笔。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我除了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善于进行实验改革,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采用边讲、边议、边实验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印象,记得牢,学得活,兴趣盎然。同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每年化学会考的实验操作考查中,学生通过率100%。
针对每年高考中实验题得分率最低的特点,我通过多年指导高考复习的体会,发现采取分三步的方法,收效显著。首先是安排阅读课,以近5年的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为蓝本,阅读分析试题,找关键词、关键句,找使用的仪器,找实验的操作的先后顺序,找问题与题干的联系等,目的是读通读懂题目;第二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就有关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动手做实验,体会实验的意图和思路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验题的意识。第三是实战阶段,动手做高考题或模拟题或专项训练题,并注意规范的操作顺序和清晰流畅的文字表达。通过三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都能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教育方面,能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表率。任教12年来,共担任七年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每月均被评为“文明班”、“标兵班”,受到学校的多次表扬和奖励。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的306班,不管在班风上和学风上,均为年级第一,每个月都被评为文明班、标兵班,何志球、李翠霞两位同学被评为学校“十佳”学生,陈德昌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优秀团干,李碧环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三好学生”。92-93学年度,我担任环保班的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我首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狠抓班风和学风,以学风促班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本班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均获表扬,吴月华、罗艳明两位同学获得了特等奖学金的奖励。
在学科教学上,也能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教学中,还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对差生的辅导采取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实验动手优先,使差生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在心理上,使差生感觉处处受到重视,事事得到关心,借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原306班的麦伟汉同学,由于家庭变故等原因,致使成绩退步明显,而且一退而不可收拾,他本人也采取放弃。面对严峻的事实及该生的性格特点,我经常有意识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明确指出他的缺点和学习上的潜质,使他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产生赶上去的信心,最后,在化学会考中,获良好成绩,而在当年的高考中以658分的优异成绩被仲恺农业学院录取。
(五)、以老带新,共同提高
从93年开始至今,连续多年担任备课组长的工作。积极带领本备课组成员开展备课组活动,效果显著,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备课组”。94-95学年度,学校安排新教师吕翠芬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97-98学年度,学校安排新教师胡燕华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98-99年,新老师陈静华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在指导新教师的活动中,我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使新教师能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业务提高。新教师的缺点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授课过程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容易超出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的优点是专业知识新颖、系统、全面,实验能力强,精力充沛。因此,在备课组活动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与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分析上,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情况,决定各章节的授课时数,各章节的练习题等,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演示实验,课前进行多次的演练,并能与新教师不断探讨,不断寻求改进,务必使实验效果更好,教学效果更佳。如关于氯化氢或氨气的喷泉实验,按照课本的演示,虽然实验现象明显,但能清楚观察到现象的学生只有前排的几位同学,而后排的同学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喷泉却无法看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与胡燕华老师等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发现用矿泉水瓶来代替课本的烧瓶,不但容易操作,现象明显,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手拿着在课室里任何一个地方操作,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喷泉的现象。在以帮带教的总结上,胡燕华老师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工作中,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那就是,身边有一位老教师指导自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
(六)坚持学习,教研结合,提高理论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行,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永远立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所以教学之余,我坚持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学习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技术等,现在已能自如地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Excel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资源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并已顺利通过南海市举办的中小学教师电脑初级班和中级班的考试;勇于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与同行互相切搓学习,互相提高;也能坚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参加由南海市举办的中学化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获一等奖;能积极参加由广东教育学院主办的教学进修班的学习;还能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理论水平,其中教学论文《把好“三关”、精练精评、形成能力》获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三等奖;《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浅谈》一文,被录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培养兴趣,训练方法,提高质量》一文被录入《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守恒法解题探析》一文被编入《南海一中教育教学论文集》中;《化解知识层次,突破教学难点》在校内交流;教育论文《一身四心,分心有术――成功班主任必备》在校内交流。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多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积极参加跨校的高三备课组活动;坚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进修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业务能力。
2、加强教研能力,尽量把教学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认真学习各种教学理论,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
1.1 21世纪数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纪之交的2000年定为“世界数学年”(WMY)。
在历史上是第一次用学科来命名一个年代,其宗旨是“使数学及其对世界的意义被社会所了解,特别是被普通大众所了解。”
在21世纪,数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科学技术之中,在社会发展中也将大显身手,成为构筑当代文明的基石。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中指出: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数学与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数学将是社会变化的有力工具。
数学的确定性,使它成为一种国际规范语言,保证人们准确进行信息交流,数学将从单纯的学科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普通技术。
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特征,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王梓坤院士指出:今日的数学对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国富,还在于民强。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数学思维与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全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数学是21世纪公民的重要素质。
1.2 现代数学教学观
传统教育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下一代,所以知识就是目的。这种模式就是应试,升学!而知识增量的加速,知识外储化的趋势,以及伴随知识不断更新而出现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思潮的兴起,对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再也不被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想、热情、信心、责任感等。
从创造的角度讲,知识为创造提供了材料支持。获取知识的能力,即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创造提供了技术支持。非智力因素,即情商为创造提供了动力支持。这一切正是创新的源泉,是个人发展不竭的动力。进而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育是以育人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体意义上的人格为中心。
1.3 教育发展的需要。
社科院四川分院研究员查有梁在《论新世纪的新教育》一文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和平发展教育、终身素质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这是新世纪的三大特点,彼此交叉渗透,走向整合。新世纪的素质教育落实,必须实施科学人文教育。科学类课程,包括理工学科和技术学科在内的课程;人文类的课程包括文史哲学科,以及音乐、美术、艺术在内的课程。20世纪的教育中,由于文理的严重分割,形成素质有明显缺陷的两类知识分子群体:科学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这两类知识分子存在一条难以理解沟通的鸿沟。科学人文教育是新世纪新教育的价值观,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紧密相关,在新世纪应相互渗透,走向整合。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文为学科综合、学科渗透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 数学作文
2.1 作文。简单的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作为名词“作文”一般指学生作为练习时所写的文章。
从小学到中学,作文几乎都是语文单科的专利,作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文体也别具一格,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
2.2 数学作文。简单地界定,数学作文就是学生写自己有关学习数学的体验与收获的文章,其内容一般应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自己的学和探索的过程,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来揭示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素质教育的功能,揭示数学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甚至是更高层的理性价值。可简单地认为:数学作文可以是对数学现象、数学问题的看法、认识和探索;可以是对数学中简洁、统一、对称等美的认识和感受;可以是对数学学习兴趣、动机、方法、思想等的感想和反思;可以对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等的批判性思考;可以是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探索,跨学科应用、整合的理解;可以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的创新,甚至是由数学而产生的科学幻想和猜想,……就文体来讲,数学作文也可以是说明文、记叙文、应用小论文、议论文、诗歌、散文、故事等。
2.3 数学作文题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2.3.1 双主体原则
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原则是设计和实施作文的关键。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广泛阅读和理解相关内容,精心设计引言,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指导,开拓学生思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参与,积极思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3.2 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作文题应当遵循学生目前的认知结构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适应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理性具体)的认知程序。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础,又是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点。所以,在设计和实施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鲜活的生动的事例、图片、图形、幻灯、录像、教具等,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从而丰富数学内涵。
2.3.3 学生自愿参与性原则
设计时既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又因为数学作文题是数学新问题,还没有形成重要的经验和教学目标、内容及完整的评价体系,尚处探索之中,应当遵循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比如在选修课、活动课等校本课程中开设作文训练课,它将是有益的探索,也将有光明的前景。
2.4 数学作文的评价初探
总之,评价是主观的
,是难驾驭的,但其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明确的,对数学作文的评价总结以下三个原则: 2.4.1 激励性原则
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激励性原则将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和外驱力,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动机,有利于对数学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也有利于综合学习。
2.4.2开放性原则
对学生的数学作文,没有象学生在语文高考作文那样的评判等级,最好也不去产生。因为数学有它本质的特征,笔者认为,只要是学生原始的、真实的感受和大胆的猜想,都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学生的观点、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他说得有道理,都当评定为优秀作文。数学作文中,没有差生。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