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林业思想

现代林业思想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2 14:41: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林业思想

篇(1)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篇(2)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张国庆,发展先进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j],安徽农业,2002(学术刊)。

篇(3)

[关键词]国有林区;现代林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84-01

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林区的建设,随着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使得林区森林资源逐渐减少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14起,国有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进而充分发挥天然林作为生态屏障的环境保护作用。此项政策的实施,逐渐从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效率的方向转变,同时生态林业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从目前国有林区的现状来看,发展现代林业是一个选择趋势,因此,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具有现状必然性。国有林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上,社会服务上以及生态建设上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持续的木材供应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到生态功能区建设,从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到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森工企业改革,在不断变化的道路上,现代林业建设是国有林区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趋势,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一、现代林业基本内容

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林业生态化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在注重林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生态化即林业不再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逐渐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林业对生态环境的建设。

2.林业产业化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现代林业的关键。林业作为一项产业包括第一产业即营林业,包括木材的培育及种植,木材、竹材的采运等;第二产业即木材加工制造业,包括木材的加工制造;第三产业即森林社会服务业,包括森林旅游、森林生态服务等。建设现代林业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林业在三大产业中的作用。

3.林业社会化

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林业发挥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林业是一项产业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生态建设、美化环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林业的社会化水平是目前林业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4.林业旅游化

林业旅游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在林业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处于薄弱地位。在现代林业建设中,抓住林业旅游这个突破口来发展林业,既能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林区建设。

5.林业科技化

林业科技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张建国对现代林业的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现代林业林业要以科技为动力,即把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是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动力和力量源泉。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带动林区发展、选择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

二、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建议

现代林业建设是未来国有林区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因此,国有林区的发展战略选择上应该以现代林业理论为基础,拥有现代林业的思想,运用现代林业的方法和模式来促进国有林区的发展。

1.现代经营管理思想

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一直是林区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国有林区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如何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秉承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即根据林区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以林区职工为中心进行的人本管理理念,建立由下至上的等级管理制度等,通过运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及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选择,奠定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处于可采森林资源减少,企业经济危困以及沉重的社会包袱等严峻形势,因此,森工企业进行改革是改变局势的一种选择,即采取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的方法,使得森工企业按照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营,其最重要的是选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及制度化管理模式。国有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森工企业应该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础,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森工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3.现代林业战略体系构建

构建现代林业战略体系,即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以及林业科技体系。构建林业产业体系,即以目前的三大体系为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稳定培育第三产业,尤其是木材的精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社会服务等项目的展开,创建具有区域品牌价值的主导产业等。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即充分发挥国有林区的生态价值,达到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共进。构建林业科技体系,即以先进的适宜林区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发展动力,促进国有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巧峰.关于推进山西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山西林业,2009,09:5-6.

[2] 高锡林.关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7,08:17-18.

[3] 张建国.论现代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1997,04:1-8.

篇(4)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对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大对林业的投资,林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但是多数林农来自林业的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没有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经营林地还停留在粗放、传统的模式上,林地经济效益差,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提不起来,宁愿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而不愿在家务农,导致农村大量林地疏于管理,产出低,造成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恶性循环。如何解决好农村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增加林农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

1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农思想观念更新不到位

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更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广大山区林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种树砍树的传统林业上,观念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很好找到跳出林业搞林业的发展路子。生态补偿和碳汇补偿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旅游以及旅游地产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林业股上市发行前景广阔,林业经济收入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复合型转变。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必须切实转变林农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型、单一型、粗放型林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型、复合型、集约型转变,从单纯向木材索取经济效益转为向木材、生态、社会等多种渠道得到效益。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信心才充足,才能提高林农的务林积极性。

1.2 林地经营科技含量不高

广大山区林农经营林地,普遍存在七分种三分管的现象,根本谈不上高规格整地、良种壮苗、精细化施肥抚育等科学经营措施。在他们看来,种下的树能成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后续管理没有更多的投入,科技含量极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经营周期过长。

1.3 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现代复合型的林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林农自有资金不多,贷款融资渠道不顺畅,加之对林业经济效益的信心不足,所以林农大多不愿过多投入资金经营林地。

1.4 林业政策有待完善和改进

在一些地方,林农辛苦种下的林木到采伐时困难重重,采伐指标的分配不公开不透明,一般的林农很难争取到采伐指标,采伐销售时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也让林农“压力山大”,伤透林农的心,打消林农积极性。

2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2.1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根本措施,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大改革,必须通过规范流转,放活经营,明晰产权,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这才是林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林业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现实的例子转变林农的思想观念,提振务林的信心。全国各地的集体林权制度主题改革已全面完成,接下来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放林业生产力。一是建立服务平台,使林农对森林资源有处置权,让市场引导林权流转或合作经营,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和林农收入。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生态补偿和造林补贴标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健全森林保险机制,确保林业发展资金。三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特别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下沉服务林农,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加强林权纠纷调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林农经营培育森林的积极性。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复合型林业。指导林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实现长中短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拓展林农增收渠道。

2.2 鼓励林地流转培育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建设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发展经济的壮劳力越来越少,“劳力短缺”越来越成为农村林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将林地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社,建设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才能整合林地资源,为提高林地经营机械化程度提供条件,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全面盘活森林资源,释放林地生产力。同时,只有培育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林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3 通过资源抵押解决林业发展的资金短缺

当前林农发展林业所需资金,几乎都是自筹来解决,没有很好的利用所经营的林地林木进行融资,守着绿色银行而没钱用!我国必须要很好的研究解决这个大问题,才能使农村的林业有大的发展。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建立健全林地林木评估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和有序流转森林资源,使林业进入经营资本运作状态。林农可通过抵押贷款或担保融资,切实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2.4 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保障体系

转变农村林业发展方式,建立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长效机制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在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进而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积极地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集体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政府部门相应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有关林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比如,实施的政策性让利、取消木竹特产税以及减少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等政策;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林业行政对育林基金以及各种有关的立业管理赞助费的依赖程度。随着育林基金以及各种管理费用减少,木材的售价也会有所降低,因此,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育林和经营森林的积极性。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自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国中西部的林地面积在不断地扩大,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面积基本已经达到3亿多亩,有效地改善I类中西部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对退耕还林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加大了对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林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但是作为拥有集体林权使用者的农民却没有在自己所拥有的林业资源中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我国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退耕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退耕农民的生计不再困难,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地巩固退耕还林补助成果,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

2.5 培育和拓展新产业

不断开拓和发展新产业,培养林业的龙头产业,建立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代林业支撑体系。首先,需要积极开拓新的产业,促使林业升级,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逐渐向现代林业转变, 提高林业的发展档次,积极开发产业的新功能,大力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以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林业。开发新产业,建设特色经济,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的经济功能。不仅需要提高林业产品的重量,同时,需要提升林业产品的品质,开发林业产品的品种,着力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将“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作为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的主要目标。其次,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林业产业,开发林业观光旅游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力发现现代的观光旅游产业,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也是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资源配置,调整当地的经济布局,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2.6 完善林业政策,提高林农积极性

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在林业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林业政策,破除一切束缚林农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放手让林农去闯市场,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增强农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要服务好林农,下大力气清理整顿林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净化林业发展环境。

3 结束语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改变农村林业发展现状,建设现代化复合型林业。而要改变这些,就必须解决好“人”、“地”、“财”三字经,即要转变林农思想观念,要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要通过抵押筹集发展资金。此外,政府要在宏观上制定好林业政策,将林业发展交给市场去协调,让市场竞争来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优化资源配置,农村林业才能跨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优化升级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08).

篇(5)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1 我国“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才能实现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协调,才能迅速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避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1)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2)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 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1)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篇(6)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现代林业是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为指导,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良性互动为标志的林业发展阶段。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首次提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现代林业的提出,是为了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一、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林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林业资源的有效开发,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分散的经济实体进行有效整合,避免了分散经营组织各自为战造成的林业资源浪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业产品的经营成本。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实现高效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也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健康运行。林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一定量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充分吸收林区剩余劳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现代林业,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方法来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国内学者专家普遍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对现代林业进行深入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林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在指导方针上,现代林业要立足于贯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中,现代林业十分强调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以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林业的目标。

二、全方位地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林业资源,全力实现林业资源开发的立体化,多样化,保持生态平衡。在整个林业产业化建设中,要始终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林业资源效益的同时,实现林业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布局回归到地方。林业产业化建设应着眼于本地,考虑地方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应自身发展的建设主体,突出自身特色,切忌盲目跟风,建立一个具备鲜明区域特征的产业。林业产业运行管理的统一性。林业产业经营体系建成后,应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制度运行,建立健全公司法人制度,开发市场,加强林业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化服务,实行整个产业运行的一体化管理。建立规模化的产业基地。林业产业化建设依赖于一定规模的林业基地。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林业基地可以实现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通过一个高起点、高效益、高速度的基础平台及联合合作的生产模式,整合分散的生产经营单位,最终提升产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

三、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措施

篇(7)

纵观我国林业发展指导思想的变化,建国以来,先后制定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的核心均是以满足木材需求为主,是永续利用的表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提出围绕一个“中心”(一切林业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抓好两个重点(就是把“一城两区”,即城市绿化和山区、沙区的开发治理为重点),实现两个“提高”(即全面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和努力提高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生活水平),从此,林业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虽然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林业转变为现代林业,但毕竟从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林为主”的永续利用思想中解脱出来,是传统林业向现代可持续林业转变的过渡。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观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至此,我国正式确立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永续利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别

1、核心理论不同

法正林理论(这一理论虽然也有争议,甚至受到批判,但从来也没有动摇其在森林经理中的主宰地位)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基础为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从而保持稳定的蓄积量,追求年龄或龄级结构的稳定状态。而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协调理论是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可持续林业以人为中心,更强调了人的作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强调了当代的横向公平性及不同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2、技术保障体系不同

收获调整和森林蓄积量经营管理是永续收获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核心。其实质是把森林作为资产,通过集约经营建立理想结构的林份,实行永续作业,提高生长量、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以增加社会财富。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核心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类经营是可持续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基础;生态系统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具体技术保障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森林资产化管理是可持续林业的配套措施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评价尺度不同

法正林状态是评价永续收获林业经营行为的基本尺度。可持续的森林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用三者关系协调统一是评判可持续林业经营行为的基本尺度。具体目标为:保持现在和未来森林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和实现自我恢复的潜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满足当代和后代各方面的需求,而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提出的几方面建议

1、强化职能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利用林业网络系统,及时区内种苗工作动态、苗木供求信息;适时提出品种结构、育苗数量的发展趋势;成立林业种苗协会,通过协会为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两证”管理等规范性制度,提高办证率,加强监管,做好高一级苗木市场准入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2、加强骨干苗圃的示范作用

区直属苗圃应在育苗动向和新品种方面,至少保留200亩乔木育苗基地,起到引领作用。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控灾减灾工程,转基因示范苗圃应保留在300亩,以满足工程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支持骨干苗木企业推广苗木生产标准化,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

3、清理弃管苗圃

对于已经弃管的苗圃要做好宣传工作,并加强疏导,促其尽早、及时转轨,调整经营结构,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