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1 11:29: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教学

一、弥补文本不足,开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现行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些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黄山的情况。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黄山的美妙风光,文字非常得优美动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黄山毕竟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奇石,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对于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我们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风光的奇特、美妙呢?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在组织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利用教学虚拟网,将课堂链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黄山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黄山”,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进入省略,登陆黄山网站,黄山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施教模式:A组学生快速搜索,复制网上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和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并编辑这些信息资料,完成一份黄山旅游的报告;B组学生搜索黄山“四绝”的另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的相关句子,粘贴在word文档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保存文件;C组学生只需要搜索出黄山的地理位置、网站栏目的介绍等简单信息。

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增加表象积累、开宽视野的同时,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网上互动,创建新的交流方式,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课上还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在网络里畅游,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可以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

在学完课文《黄山奇石》后,在学生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让学生进入省略网站,让他们去网上冲浪。学生通过“今日黄山”“黄山”“开放中的黄山”等网页的访问,加深了对旅游胜地黄山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黄山的敬佩和向往之情。在访问过程中,同学们对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的感想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并能很快地通过网络教室的“小区广播”与“聊天室”等和自己信赖的同学进行交流,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篇(2)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创新,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创新。语文学科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把创新教育融于教学之中。

1、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无所不包。而动脑想象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短我们与教材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之间的距离,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理解语言文字。教学时一要因文而异,紧扣课文读写训练点,把课文中某一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各个不同方面,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例如学习了《黄山奇石》一文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四块奇石的文字后,让学生根据“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子弹琴”这些奇石的名称想象它们的形状和姿态,此时此刻,孩子们完全陶醉在黄山奇景之中,兴趣有了,思维活了,想象丰富了,语言也优美了。

2、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面发展。例如教学《曹冲称像》一文时,教师可问学生,谁能想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来称象?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地思维状态中。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省事;还有的说用人,人听指挥,能上能下。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语言也丰富了。

3、标新立异,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力求求异求新。应提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当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可改变原文的某些条件,启发他们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事物的正反面,从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在批评猴子做事不专一、三心二意的同时,可让学生说说小猴子如果最后捉到小白兔,那么它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小猴子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可取的。语文教学中贯穿这一思想后,能激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他们挣脱思想的羁绊,敢于标新立异,学得更主动、更积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对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构建创新教育的新体系。

4、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这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

篇(3)

【关键词】课文仿写;小学生;写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当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学习中获得的技能与知识。”受生活阅历、写作素材和写作水平的限制,利用小学生超强的模仿能力对课文进行仿写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经实践证明,课文仿写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上效果显著,因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将课文仿写作为引导小学生进入写作之门的钥匙[1]。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利用课文仿写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

一、课文仿写定义与基本原则

(一)课文仿写定义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没有生来就会写作的人,写作的开始都是由模仿而来,写作能力也是在不断模仿中逐步提高的。所谓课文仿写,即仿效教材课文的词语、字词、句式、段落、结构、思维、技巧等,也包括分析课文立意进行写作构思的过程,成功的课文仿写既要包括对教材课文优秀之处的借鉴,也要体现出写作人自身的思考创作过程。

(二)课文仿写基本原则

第一,仿写教学循序渐进。日常仿写训练应当囊括对课文字词、句式、段落及篇章四个方面的仿写。仿写顺序应当由字词着手,然后进行句式的仿写,接着过渡到段落仿写,最后对整篇课文进行仿写。在对整篇课文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应当选取常见的、学生熟悉的体裁和内容进行仿写,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技巧及构思进行模仿。总之,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的仿写。第二,仿写之前要提前对学生进行时态、句型、体裁等知识的辅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模仿什么,应当怎样模仿。第三,注重立意创新。课文仿写不是重复文章立意,更不是对文章内容的重复表述。课文仿写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不能对原文进行生搬硬套,更不能直接拼凑。课文仿写的根本作用在于学习原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仿写是引导小学生写作入门的捷径,但课文仿写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课文仿写训练要由浅入深,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训练。随着小学生仿写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摆脱课文句式和框架的限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进行创造性写作[2]。

二、用课文仿写打开小学生写作之门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课文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乏名篇名作,而这些优秀篇章正是小学生进行仿写的范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学生应当根据语文教材这个例子进行举一反三。”显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凭借对语文教材的认识,从而延伸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掌握解决其他事情的技能。根据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作用而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与分析,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创作背景、文章主旨、谋篇布局等基础知识,进而从感性转化为理性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重视写作素材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深思熟读,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记录摘抄相关优美句子,背诵精彩部分,这是作文仿写的基础。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掌握一定方法,因此在仿写教学指出,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及段落进行摘抄与背诵,同时对摘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分类编排,以便后期查阅学习。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受客观因素制约,无法对教材内容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向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好辅导,可采用卡片填写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摘抄。优美词句的摘抄形式可多样,但应当尽量简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阅读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是丰富语言、积累素材、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在阅读上下功夫,令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词句段落的美感,将写作素材的摘抄与感悟鉴赏相联系,避免摘抄成为机械化的记忆行为。

(三)句子仿写打牢基础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将每句话写好是整篇文章写好的基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对句子的仿写就会相对容易。在句子仿写中,要引导学生将仿写内容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仿写出来的句子会更加真实,学生仿写起来也相对轻松。教学中,要将课文例句与学生仿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将句子写通顺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一定修辞手法,以提高语言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情达意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为例,文中第二段有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给了……,……像……”的句式,生动展现了秋叶的动态美感,令人感受到秋日美景。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句式进行仿写,同时将具有秋天特色的景物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如黄色的桂花、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像进行仿写,笔者记得有学生就曾写道:“它把黄色给了梨子,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小葫芦,挤呀碰呀,碰出了秋天的喜悦。”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比较和仿写,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段落仿写构段

在课文谋篇布局中,段落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承担着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功能。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当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背诵和赏析,同时抓住段落的精彩之处,组织学生仿写段落的结构和精美言辞,包括并列式、因果式、转折式、承接式等构段方式的学习[3]。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一文为例,通过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可以发现,其在构段上先总后分,并且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段落的描写。在组织段落仿写时,语文教师应当精心选择特征明显、价值突出的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领会,实现“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

(五)篇章仿写构思

篇章仿写的重点在于对文章构思和表达方式的仿写,这是课文仿写最重要的环节。小学生在文章构思和开头结尾的写作上缺乏思路,若为其提供相应的范文借鉴,就能帮助小学生顺利渡过难关,而教材课文就是学生应当进行仿写的最佳范文。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一株紫丁香》为例,该文写道学生在教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花香代表则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代表着学生们对老师真诚的爱和感谢、对老师的致意和赞颂,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组织学生以该文为范文进行仿写,《一束鲜花》《一份早餐》等文章应运而生,其中一位学生的谋篇布局和课文大致相同:文章大致内容捧着鲜花送给老师,鲜花代表着学生们对老师的感谢,祝老师教师节快乐,通过仿写,整篇文章精彩闪烁。

(六)提炼写法提高水准

仿写训练的成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信心。在仿写训练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提炼。通过对课文写作激发的深入挖掘,为学生提供写作借鉴对象和仿写依据,让学生在朗读、揣摩、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有意地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方式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将课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内化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构思的妙处,激发学生仿写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仿写课文的基础上,学会通过选材立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想,同时学会修辞手法等表达技巧的运用。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切实提高[4]。例如,Α锻尼斯小艇》第二自然段的仿写,训练学生用比喻方法来描述事物;通过对《花钟》第一段的仿写,训练学生运用拟人写作手法的能力;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的仿写,训练学生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为例,作者通过充分的想象力,将黄山奇石的神态、动作及奇特之处描写得活灵活现,在引导学生潜心品读课文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当中没有具体描述的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景象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有学生就写道:“山峰上面有两只威武的狮子,等着后退快速向前奔跑。其中一只狮子伸出锋利的爪子去抢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对小学生而言,课文仿写是掌握写作要领的首要步骤,课文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创作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只要运用好课文仿写这一手段,就一定能够为小学生开启写作的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耿翠霞.仿写课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0):23-24.

[2]张建中.仿写作文――课文引路[J].学周刊,2015(08):86.

篇(4)

一、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练笔源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孩子们积累素材,我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积极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孩子们的见闻,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如:“爬山”“踏青”“做手工”“洗衣服、拖地、大扫除”等,这些活动都是孩子们小练笔的好素材。在活动中相机安排小练笔训练,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把写话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内心的真情实感。学生从中摄取到了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写话的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展,作文的水平也会随之慢慢提高。

春天到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找春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校园四周走走看看,争着讲自己的发现:“我看见柳树发芽了。”“我闻到花香了。”“我看到小草探出头来了。”?我顺势加以引导:“那我们来看看小草。先远距离看看小草,觉得像什么,再近距离看看他,闻闻他的味道,摸摸他……”一个小朋友把看到的小草写了下来:春天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远远看去,小草就像一个穿着绿衣裳的小姑娘。草尖上晶莹的露珠,像小姑娘脖子上戴着的一颗颗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珍珠。近看,小草向四面展开,粗粗的,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我伏下身子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这时如果你去摸摸它,它就会用尖尖的小针使劲地扎你。原来,小草也有它自己的武器啊!秋天到了,我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果园里摘果子……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许多的收获或感受需要倾诉,我总是为孩子们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并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一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中,我发现生活丰富的学生兴趣特别广泛,他们的日记中出现了“有趣的壁虎”、“蚂蚁搬家”、“可爱的猫咪”、等有趣的文章。这些日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喜悦,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写话的乐趣。

二、凭借课文内容,搭建小练笔平台,唤起写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感到畏难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我让学生们仿写课文段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练习写话、根据课文内容创编一个个童话故事、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小练笔练习、讲故事,谈感想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搭建小练笔平台,进行练笔训练,唤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增添了他们练笔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写话其实并不难。在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后,我引导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学们兴致很高,有了第一手资料,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有的同学写: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红皮柳的妈妈有办法,他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团柳絮,只要有风轻轻一吹,柳絮就到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方。有的同学写:樱桃、野山生的妈妈更有办法,它让鸟儿把种子吃进肚里,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从学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形式、文章结构和原文差不多,写作的灵感也来自于课文的启迪,但是内容上更有创意,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后,我让孩子们续写《售货员阿姨又遇见了那位男孩》,同学们有感而发,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男孩的爸爸病好了,家里有钱了,男孩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说:“阿姨把自己女儿的玩具送给小男孩”孩子们都畅所欲言,互不相让,于是,我趁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通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了他们写话兴趣。

三、想象生活,感受写作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