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17:1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针灸院感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针灸专长 技术推广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33-02
1 治囊肿法
治疗非恶性囊肿的方法为:“用两根二十六号毫针(针身长度应大于囊肿直径),同时从囊肿一端横贯刺向另一端,要求针尖通过囊肿中心部位透出皮外,然后一手捻针另一手拇指放在囊肿上面按压,连续做两分钟。
余按此法应用临床获效。典型病例:李某某,女,25岁,农民,患者喉结左侧起一约3×4厘米的囊肿两月余,曾延医数十人诊治,最后某大医院耳鼻喉权威人士言:“非手术切割余无法治疗。”患者因未婚恐手术后局部留有瘢痕,故求于笔者,用魏氏法两次而愈。
2 治腰扭伤法
治疗腰扭伤的方法是:用浅刺多捻针法作用于人中和手部双侧的腰痛穴两分钟,边针边令患者做活动腰部的动作,以腰部见汗为度。
余按此法治疗效佳。典型病例:魏某,男,40岁,农民。患者由人搀扶到我针灸科就诊。自诉一周前修车时将腰扭伤,虽经外科、骨科等门诊治疗疼痛不减且活动明显受限。病重时,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查其腰肌不能做前屈、后仰、侧弯等动作,舌质紫暗,脉沉涩。诊断为腰扭伤。”当即施以上法。两分钟后患者活动自如且疼痛及诸症消失。
3 治网球肘
治网球肘方法:用龙虎交战手法作用于患侧一间,肩部压痛点及双侧陷谷共四次,每穴依次各运针两分钟。
余按此法应用于临床,典型病例:高某,男,60岁,干部,患者右上肢肱骨外伤髁压痛,从肩部向下沿手阳明经窜通,行起拇、食指活动障碍,查舌苔白,脉沉。患者至此已二月余,经别处理疗、中药、膏药、针灸等治疗均未获效。故求余诊治,余先投以自拟治疗肩周炎之三联术,治疗一周后,症状竟如旧,余情急之中忽忆技术推广之法,当即依嘱操作治疗一次,竖日患者来述,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4 治肺心病法
治肺心病法:第一组配穴:肺俞配膻中主治气虚喘咳;第二组配穴;外关配内关主治头痛、胸痛;第三组配穴:厥阴俞配内关主治胸痛连肋;第四组配穴:天枢配足三里主治腹痛、腹泻;合谷配复溜主治盗汗;通里配涌泉主治心悸。
余已将此法应用于临床。典型病例:陈某,男,50岁,农民。自诉:患肺心病20余年,近二年来常感头痛,喘咳,胸痛连肋,心悸,腹痛,腹泻,盗汗。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心电图检查报告:心律不齐,下壁心肌缺血,遂来我科就诊,查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苔白,脉涩。经用王氏专长技术配穴法治疗一周后,除遗留慢性支气管炎的轻微症状外,余主症俱除,舌正脉平。复查心电图示:“未见明显异常”。
5 治胸胁痛法
治疗胸胁痛方法:选用“镇痛穴”(合谷),两手持针同时进针两穴,同时进行提插,捻转,迎随补泻的针刺手法,行针期间,达到得气,循经感传和补泻的要求为止。
余按此法疼痛症效验。典型病例:安某,女,62岁,农民。体质一般,该患者一周前因晨练时扭动上身出现胸部疼痛,被背负到医院就诊时,又将胸部挤压,之后双侧胸痛连及胁痛,在外科治疗7日,自觉无显效,仍胸痛剧烈,夜不能寐,深呼吸和轻微咳嗽均能使胸痛加重,痛如刀割连及两胁,就诊时由一人搀扶于我科。患者痛苦面容,疲惫不堪。治以上法,间歇十分钟重复上述手法1―2次,半小时后自诉胸胁痛之感全部消失。满面笑容连声道谢,步履轻捷走出诊室,一月后遇其家属谓针后即愈,至今未犯。
6 治顽固性头痛法
治疗顽固性头痛方法:取穴选针:梅花针重叩头三经,火针取悬颅(双侧)、悬厘(双侧)、率谷(双侧)、风池(双侧)、天柱(双侧)、风府、百会、上星、阳白(双侧)、曲差(双侧)、五处(双侧)、承光(双侧)、通天(双侧)、玉枕(双侧)、隔日一次。
余按此法应用于临床治疗头痛症效验。典型病例:于某,女,70岁,农民。患者40年前因产后受风寒而致头痛。开始为前头痛,后渐渐发展为全头痛,恶风寒,一年四季戴棉帽。经多方治疗无效,遂来我科就医。查:左颞部按压均有明显压痛,苔薄白,脉浮紧。针一次后头痛止,然仍恶风寒,不敢脱帽,后针6次,如常人。再针4次巩固疗效。后经随访未复发而告愈。
7 治梅核气法
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为:以“天突穴”为主穴,个别配内关(当患者有恐惧感时)。先直刺0.2寸,继而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柄内后缘刺入1~1.5寸,待患者感到有明显掐勒或憋闷感时,即可出针。注意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及角度,慎防刺入气管及血管。
余按此法应用临床获效。典型病例:张某,女,57岁,农民。患者咽喉不适,咽中有异物堵塞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中有憋闷感,近一周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就诊于我科,排除了咽喉其它器质性病变。治以上法,自诉咽喉不适之感明显减轻,治疗3次后症状全部消失。
8 结束语
全国针灸专长技术推广不但邀请了众多的中医针灸名家讲授针灸之专长特技,而且还为会员购买一些较新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针灸资料及书籍,提供方便。“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选”,“针刺,针麻研究”,“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等。这对全国各地那些每日埋头于繁杂的针后临床治疗的医生们提高业务水平是不无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勤,郭义等.内科疾病的针灸治疗[J].中国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8,12(6):300
所谓日本针灸"业",是指在日本,针灸(包括按摩)是一个独立派生出来的、和医疗关联不大的普通职业而言。刚到日本的时候,只知道日本的普通诊所及医院里很难找到中医和针灸按摩科,到底怎么回事不太清楚。初来乍到每天忙碌紧张的生活,已经被累得精疲力尽,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好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偶而有时间能坐下来或者说敢坐下来忙中偷闲、考虑一些事情。一是,无论走到哪儿,中医出身的根本都不可能忘记,视线总离不开中医;二是,每天的生活费来源也离不开中医,当然对中医的事情就更加情有独钟。之所以想将耳濡目染的新知体验介绍给国内的同行,只是为了使国内同仁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以求为该事业的发展尽力所能及的微薄之力。
谈到针灸不属医疗行为的范畴,也许国内不少同仁会略感惊讶。是的,在日本医学是敬洋不敬祖,所谓医学主要是指西医或称西洋医学,国家有医师资格制度,无论国立、公立、私立医院,其医师都持有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针灸、按摩师都不是医生,即使针灸大学毕业者也不例外,属于医疗类似行为。中医在日本被称作"汉方医学",活跃在医学界的汉方医师,几乎都是在持有西医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又学了几年汉方医学的多面手。尤其在中医药科研领域,也不乏可畏高手。正如国内同仁所周知,这些医师所用的治疗方法以中成药为主,基本上不自己组方或加减,用的是药店(日本称药局)里卖的成方如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桂枝汤、葛根汤、补中益气汤、天麻钩藤饮等等,常用汤药(饮片)约在200种以内。医院林立,竞争激烈,用中药的医生有一些是对中医药感兴趣或为了增加治疗手段。这是在社会上有钱有地位的一个阶层,这些人一般很少愿意卖力气去干医疗类似行为的按摩。
那么,做针灸、按摩这一行的,在日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要谈针灸,必然涉及按摩,而且按摩相对于针灸,由于没有侵入性的恐惧感,放松效果迅速,接受者更多一些。单纯为了针灸而针灸的人也有,但不太多,多数情况下都是两者兼用或按摩为主,针灸为辅。在这里从几个方面谈一下。
1.针灸、按摩是资格制度。从业者必须持有针灸、按摩师的资格证书才允许开业或者从业,无资格者开业或从业被视作违法。其资格证书分为①针灸、按摩师资格:该资格允许从业范围最广,既可做针灸,又可作按摩;②温灸、按摩师资格:该资格允许做温灸、按摩,但不能做针刺;③按摩师资格:只允许做指压按摩,而针和灸都不能实施。证书及资格不同,所允许从事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据平成8年(1996年)《卫生行政业务报告》统计,全日本针师、灸师分别约69000人,按摩师98070人,按照每年大约分别5500人的增长速度计算,1999年底针师、灸师分别约75000人,按摩师约为113070人。这些针灸按摩师分布在全日本都道府县的每一个角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与该行业相关的"整体业",从业者可不持有以上所述资格证书,但工作的内容基本和按摩师差不多。
2.针灸按摩不是医疗行为。它只是一种行业或职业,其职能主要不是治疗,而是替客人(不一定是患者)放松肌肉、缓解紧张、解除疲劳等;有些能起到一定康复作用,但又不能称其为康复,因为医院里没有专门的康复门诊及康复指导中心,所用方法与针灸按摩是不一样的。针灸按摩不属医疗行为,当然施术者也没有处方权。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针灸按摩(指压)的牌子,有的牌子上还将名字冠以首位,如田中按摩所、铃木针灸按摩院等,顺着这种广告牌样的标志物找下去,不远处的建筑物可能就是针灸、按摩业者营业的地方,但如果位置不选在繁华闹市,一般这样的地方都是门可罗雀的。战后,日本针灸按摩业主要源于为盲人选择的生存途径,盲人的针灸按摩学校主要是由国家出资资助。由于逐渐被披挂上一些医疗色彩,现在眼睛不盲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生源由原来的不足转为爆满,还办了大学。选择这种职业的视力正常者以男性为主,一些壮年人嫌原来的职业不理想或收入低、或失业而又不得不养家糊口等种种原因。近几年来,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一些面临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而又一时找不到适当就业门路的年轻人也有改学针灸按摩的。
针灸按摩师分布在全国的各个角落,每个地方基本以协会形式将该地的针灸按摩师联系在一起。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交流进步、互通有无,但防止或阻止外来势力的侵入也许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该协会所在地范围内,例如宾馆、高尔夫球场等客流量大的地方一般外来人不容易介入。
3.无论大小针灸按摩所或院,基本以私立为主,很少有公立者。国家对该行业的态度不卑不亢,既不扶持,也不压抑,在相应的管理部门有登记即可。一般不大可能为该行业花大代价。像中国中医研究院这样规模的国家级针灸研究所、针灸学院在国外是很难找到的。设在京都的日本明治针灸大学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了"。一般较大的针灸按摩院多设在娱乐和放松场所里,如温泉疗养院、高尔夫球场、大的公共浴池等。而这些场所的经营者大多是由董事会控制持有相当股份的个体老板,只要守法经营,定期纳税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麻烦。在这些场所工作的针灸按摩师们因老板要扒一层皮,相对于个体开业者时给(1小时的工资)低一些,但总的收入却不低--这是因为公共场所客流量大的缘故,客人多了自然要比坐自营所的冷板凳强得多。
4.针灸按摩的方法与中国略不同。在中国无论针灸还是按摩,大都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辨证辨病、循经取穴、补泻配方。日本的针灸按摩源于中国,也有循经取穴,懂经络的人也有,但不多,多数以阿是穴为主。比如把穴位名的"大"改成"太",就变成差你那么一点的"日本流"。针灸师所用针具其长度基本不超过2寸,很少留针,辨证施治也不多,现在能接受针灸的人有减少趋势。相对于针灸,按摩受欢迎是因为它能一时性地解除疲劳及客人的痛苦,虽然也不大循经取穴,但即使是局部的按摩也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疲劳肌肉中大量肌酸及其它代谢产物的排除等作用,施术后确有轻松及舒适感,如足底按摩、肩部按摩等,一般较受欢迎。
5.前面提到的整体业,日本本身的整体主要用在骨科的康复上,现在被一些中国人在这里炒得红红火火,沸沸扬扬。因为整体师目前还不需要资格证书,不持有该针灸按摩资格的人利用这个良机大开整体院,大赚其钱,而实际上做的都是针灸按摩师的工作。针灸按摩师资格的取得在日本一般需要3年时间,且学费较贵,每年约需要花100~200万日元作为学杂费,这对于以留学、就学、陪读等身份来日的中国人来讲,决不是轻松的数字,打工是免不了的。相对其它,这种工时给较高,所以受欢迎。这几年把日本的针灸按摩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好像中国人抢了日本人饭碗似的。但这无疑也带动了日本该行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本针灸按摩业向前迈进的良好契机和动因。
【摘要】 目的 分析并评价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患者39例痊愈,痊愈率为629%,14例为显效,显效率为226%,8例有效,有效率为129%,1例无效者,总有效率达984%。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训练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康复训练;中药治疗 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名贝耳麻痹或面神经炎,该病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造成的周围性面瘫[1]。该病在每年的冬春季或秋冬季当气温发生骤变时其发病率较高,倘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可能遗留面神经痉挛、面部肌肉联带运动以及面瘫等多种后遗症,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上均带来巨大的痛苦,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14~66岁,平均为(345±69)岁;病程1~5 d,平均为(25±15)d。12 诊断标准 本组全部患者均符合第三版《神经病学》中关于特发性面神经临床诊断标准,同时将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以及脑肿瘤等并发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予以排除。13 治疗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均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包括:①针灸治疗:在发病后应尽早进行针灸治疗,每次在下述穴位中选择5~6个穴实施针刺:地仓穴、四白穴、颊车穴、攒竹穴、阳白穴、风池穴、翳风穴、丝竹空穴、大椎穴、牵正穴、下关穴、合谷穴、太阳穴等,地仓透颊车,在早期开始时采用泻法,7 d后采用补法,同时使用G6805型电针仪实施穴位刺激,通过提高针感来增强疗效,每次留针20 min~05 h,按照患者的耐受状况而定。且可以在颊车穴、大椎穴及阳白穴等处再进行拔火罐以提高祛风通络之效,隔日针灸1次,1个疗程针灸10次,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需休息7 d再治疗下1个疗程,通常治疗1~2个疗程。②中药牵正散治疗: 采用牵正散作为主方,其组成为:白附子10 g,防风10 g,白芷10 g,僵蚕10 g,川芎10 g,天麻10 g,当归10 g,半夏9 g,全虫6 g,甘草6 g, 同时注意随症加减。③康复训练:在患病早期即开始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包括:通过一手对健侧面部肌肉进行固定,确保患侧面部肌肉在最大程度上做闭目、鼓腮、示齿、吹哨、皱眉以及抬额等动作,30 min/次,2次/d,然后再给予患侧面部湿热敷处理。14 疗效评定标准[2] 面部外观显示双侧对称,口角不偏斜,闭眼紧,未见联带运动以及面肌痉挛表现者为痊愈;面部在静止时外观无异常,在运动时显示轻微不对称者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运动障碍,面部外观不对称者为有效;上述症状未见改善或仅见轻微改善者为无效。2 结果21 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患者39例痊愈,痊愈率为629%,14例为显效,显效率为226%,8例有效,有效率为129%,1例无效者,总有效率达984%。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工人,发生口眼歪斜2 d后来院就诊,主要表现为右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其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与抬额,口角偏于左侧,右侧不能鼓腮,进食口角出现夹食以及右耳后疼痛症状。颅脑CT平扫结果正常,诊断为右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采用上述疗法实施治疗,经一个疗程治疗后病情痊愈。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面神经麻痹之病因病机为蒸汽揆叙,致外邪乘虚而侵袭面部筋脉,患者筋脉缓纵小收、气血阻滞,而发生患侧面部筋脉张弛[3]。针对面神经麻痹疾病,传统中医理论主张不宜在早期行针灸治疗,但是现代研究结果显示面神经麻痹在早期应开展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疏经通络、祛风明目之功效[4]。电针能够提高针感,增加瘫痪肌肉的兴奋性。以往的传统疗法并未重视患者对于功能恢复的主动性。有文献资料显示不开展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而仅仅通过中药与恢复期针灸进行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而且错过了神经恢复的做理想时机[5]。而采取综合疗法,在急性期通过电针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加快面部血液循环,降低面神经水肿程度,并借助中药的补气祛风通络兼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得病邪得去、正气得复。综上所述,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训练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1] 郭惠宏 透穴浅刺为主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58例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1, 26(32): 6869.[2] 郭上士, 马天珍 密集型电针配火罐TDP热疗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3(25): 3637.[3] 潘宇, 李崖雪 针灸配合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临床体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19(6): 767768.[4] 郭琨 甘露醇加激素茎乳孔周围封闭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 医药杂志, 2011, 17(4): 8081.[5] 杨盛琼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0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14(11): 9394.
关键词:针灸 牵引 理疗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是因为颈椎间盘小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病变压迫临近组织所产生的综合型症状。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牵引、固定疗法、功能锻炼和药物疗法。综合疗法则是对患者有针对性地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治疗。现以我科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采用针灸理疗配合枕颌布托牵引治疗颈椎病和单纯采用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2011年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6例,入院后均进行了颈椎X线片、MRI或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并进行分型:神经根型患者38例,脊髓型患者21,椎动脉型患者19例,交感神经型患者15例,混合型患者4例。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病程为2个月~12个月;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病程3个月~1 3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及取穴:风府、风池、颈夹脊、肩井、合谷、肩外俞、肩中俞、天宗、曲池、内关、绝骨等。随症取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对于针刺绝骨穴和风池穴,需根据患者体质和辨证虚实采用补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同时给予TDP照射颈部。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治疗3个疗程。
医院—汉堡创伤医院结成友好医院,双方定期互派医生交流。笔者自2000年10月至
2003年7月在德国汉堡创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交流工作,对祖国医学在德国特别是
在德国大型康复医院的发展有点滴体会,现将针灸在德国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报
道如下:
1汉堡创伤医院简介
汉堡创伤医院全称为BerufsgenossenschaftlichesUnfallkrankenhausHam
burg,简称BUKH,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下属的最大的一家工伤医院。医院以外科和康
复最为出名,手外科为全德最早、实力最强的手外科。神经康复专业水平很高,设有
44张病床(在德国属大科室),开设肌电图室,TCD室,眩晕旋转诊疗室,吞咽功能喉镜
检查室(不少脑外伤病人有吞咽困难)及多种治疗种类:言语治疗(Logopaede),物理
治疗(Physiotherapie)、物理因子治疗(PhysikalischeTherapie),骑马疗法(Hyp
ortherapie),运动疗法(Sporttherapie),作业治疗(Ergotherapie),支具及生物工
程(Gehschule),游泳(Schwimmbad),桑拿(Sauna),音乐疗法(Musiktherapie),职业
回归疗法(Berufshilfe),以及引导病人放松的放松疗法(Entelassungsgruppe)等
。尽管其康复器材一流,康复治疗部门齐全,专业治疗师水平很高,但德方医院仍觉
得许多疾病疗效不尽人意,比如慢性疼痛,这也是德方医院垂青针灸的主要初衷。
2日常针灸治疗简介
笔者在创伤医院住院部工作,作为住院医生,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医生一周
一次召集各种治疗师讨论病情,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一周两次召集护士开会,了解患
者护理情况。这样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除
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责外,尚预约患者作针灸治疗,其程序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先到医
生秘书处预约,得到允许后和笔者预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和病人不同的治疗
安排决定治疗时间。在德国病人为“单独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人,充分尊重
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和医师为“一对一”。在国内一间治疗室6、7个病人同时
治疗,有的中间甚至没有屏风,病人一切“资源”相互“完全共享”的现象在这里不
会发生。笔者治疗的病种包括血管性头痛(50例)、颈椎病(123例)、腰椎间盘
突出症(30例)、神经症(98)、外伤后头痛(61)、肩关节外伤后疼痛(60)、
偏瘫(20)、幻肢痛(10)、截瘫后幻觉痛(5)、呃逆(4)等,共计461例。
针具的选用:在德国有国产“华佗”牌针具。但笔者使用的针具由德方配备
,可惜都是日本产的。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质量可靠。每个针柄上有套。便于
采用套管弹针进针法。弹针进针法的好处是无须采用手持针身,可达到“无菌技术
”进针。但实际操作时无人采用,大多还是采用手持进针法,这种传统进针法的好处
是进针快、患者痛苦小,针感确实。与“无菌技术”的套管弹针进针法相比,并无更
多的感染病例。
3疗效评价
大多数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刺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必须指出
的是,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同时接受了其他综合治疗,针刺起到了“锦上添花”
的作用。
患者职业分布及心理特点:和国内相仿,外伤患者多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建
筑工人、海员、农业机械工人。其次为交通意外伤害。腰椎、颈椎病多为办公室工
作人员,如计算机工作者、警察、外科医生等。但病人的心理特点却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这里的工伤病人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但为有意
无意获取政府工伤补偿,而导致“外伤后头痛”反复发作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员
也不鲜见。对于这样棘手的治疗对象,德国同事的意见是:要辨证施治,建议用粗
针深刺。
治疗次数分析:一般治疗3次,一次30min。开始针刺、推拿每日治疗1次,效果
反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接受针刺同时还接受其他治疗,治疗过频,反而造
成肌肉过度疲劳。中医称之为“经络过度疲劳现象”。
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与中国病人相比较,德国病人得气快,针感强。放松技巧
掌握较好。易于并且乐于遵从医嘱。这可能与种族体质差异和文化差异有关。
4德国针灸从业者简介
从业来源,在各种国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大医院(类似与国内的公立医院)和个人
诊所中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师多数为神经科、疼痛科或骨科医师(Arzt)兼任。这些医
师有很扎实的医学基础,有不少达到专科医师[德国医生专业职称只有医师和专科
医师,头衔则分博士,讲师,私人讲师(达到教授水准而未在大学授课者),教授],他
们加入针灸行业,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针灸这一技之长也给
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回报。第二类治疗者,他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但没有处方权的
行医者(Heilpraktiker)。他们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诊所或与其他医师合作从事针灸
治疗。取得Heilpratiker行医资格的全国资格考试比全国医师考试想对简单,但难
度还是较大,每年举行2次,每次考试通过的比率为8:1。每个州的行医资格考试(He
ilpraktikerPruefung)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以汉堡为例:报考条件为:①完整
填写的个人资料。②有效的个人证件,如果没有汉堡的居住证明,必须出示用工意
向合同。③出生证明,结婚证明或家庭证明。④所学的专业毕业文凭证明。同
时下面的公证书最早于考前1月,最迟考前2周必须提交:①最近的无犯罪证明。
②最近的健康证明。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共60道选择题,题目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临床学科及生化、药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及与
行医相关的法规法律。通过笔试后方可得到口试通知,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语言
障碍第二部分口试更难。整个费用约500欧元,约4500元人民币。在德国也有很多华
侨诊所,大多数未经专业院校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其诊所有的是靠“特赦”批
准,有的靠和有行医资格者合办,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言障碍,完全不同
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交圈相对较小仍然是制约其针灸发展的”拦路虎”。对于针灸培
训,在德国针灸学校已经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州和“直辖市”都有一家针灸学校
。大部分德国医师利用周末拜访这些针灸学校,一年后“拿证上岗”。也有脱产学
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
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
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
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
的PP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Kampfer都是早期的
传播者。PP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
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
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
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
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
,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
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
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
,德国医生Gerhart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
密特(Heribert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
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
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Reston)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
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麻醉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
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
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麻醉并取得一定成功。19
74年,施诺伦贝格尔(C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
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
ed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
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
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
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
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
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
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Forschungund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
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
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
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
遇。
但另一方面,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
代医学(AlternativeMedizin)一样,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
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
和挑战并存,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GabrielStux博士指出,80、90年
代德国针灸培训的课程标准为140学时,为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针灸向纵深发展的趋
[摘 要] 系统地记述了石学敏教授的学术 思想。在中医理论上,弘扬针灸,倡导正统,首次对14经脉361个穴位的功效主治进行 了系 统的归纳和总结,完善了腧穴学的理论体系;阐发经旨,明辨病候,科学地对十二经脉的病 候体系进行了破译和阐发,确立了治疗大法和针灸处方,发展了经络学理论。在临床上,倡 用"醒神"、"调神"法治疗急危重症;推崇泻血,祛邪扶正;选穴精当,讲究配伍;以神 统针,注重感传;针药合用,力求实效;坚持中西医结合,用夏变夷,融西贯中。
[主题词] 名医经验 石学敏 针灸学
Research on Academician Shi Xuemi ns Academic ThoughtMa Yanf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TCM,Tianjin 300193)
[Abstract] Professor Shi Xuemens academic thought was introduce d.In theories of TCM,he summarizes syst ematically efficiency and indications of 361 acupoints of the 14 channels and ves sels,perfects theoretical system of acup oint science,elucidates conception of ch annels,differentiates symptoms and signs ,scientically elucidates the system of s ymptoms of 12 channels,establishes thera peutic principles and prescriptions of a 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develops the theory of channels;Clinically,he uses p rinciples of "restoring consciousness"an d "regulating mentality" to treat immine nt and serious diseases,and has agreat esteem for purging blood and strengtheni ng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path ogenic factors;Selects appropriate acupo in ts and pays attention to acupoint prescr iption,pays attention to needling sensat ion propagated along meridians,and combi nes acupuncture with medicines and insis t s o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TCM and wes tern medicine.
[Key words]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Acup Mox Science
导师石学敏院士系饮誉海内外的著名针灸学家, 国 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院 长。他勤奋求实,博大精深,学验俱丰,尤其善于临床治病,善于用针灸治疗急危重症,广 得病家信誉。笔者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跟从导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良多。兹将 导师的学术思想胪列如下。
1 弘扬针灸,倡导正统
导师非常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尤其尊崇《内经》,他认为《内经》是中医学术 理论和原则的渊薮,要学好中医必先通《内经》。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研究《内经》,并 不断以新成果充实、完善自己的学术观点,且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去芜存真,刮垢磨光,发 皇古义,崇古而不泥古,是导师治学的一条原则。遇有疑难,他尤其重视旁征博引,反复推 敲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发扬光大,提出自己的见解。譬如关于腧穴功效主治,历代文献 对于腧穴功效主治的认识只是罗列了一些病症,而缺乏用中医理论对穴位的功效进行高度的 归纳和总结,以确立其主治证候。导师根据历代文献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首次对14经脉 361个穴位的功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完善了腧穴学的理论体系。
又如关于《灵枢・经脉》篇"是动"、"所生病"的概念,历代医家认识极不一致,聚讼纷 繁 ,各执一端。对此与真实再现发病症候息息相关并与针灸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导师 通 过对历代文献的反复研究,又结合大量临床研究,摆脱了诸家之争论,从更高的层次指出: "是动"、"所生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对十二经脉及其相联属脏腑由生理转变为病理 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体征、传变和转归的综合性记述,应包括病因、病位、发病缓急、病程 长短、标本、虚实、转归、预后。他将 "是动"、"所生病"的概念进行了具体概括。如 表1。
再如,历代针刺手法在刺激的计量方面概念模糊,欠乏规范操作,使得医生难以掌握, 并影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导师认为针刺手法的实施是针刺治疗疾病关键环节,自1981年以 来,在中风治疗的基础上总结了九种疾病针刺规律,首先提出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相隔时间等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改变了历代针刺 忽视计量的状态,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丰富和发展了刺灸学。
2 阐发经旨,明辨病候
成书于两千年前的《灵枢・经脉》篇是经络理论的基础,十二条经脉的主治病候是其中的重 点 内容,是指导针灸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古代汉语深奥难懂,历代对于病候的诠释 和阐发多"以字解字",使学习者很难领会其实质。导师认为:在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一个 组成部分的今天,作为针灸发源地的中国针灸工作者,应该对十二经病候有一个确切而完整 的概念,还《灵枢》经旨以本来面目,赋历代认识以新的内容。导师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对 每一条经脉的病候群进行了剖析、划分,并与现代相关疾病进行了对照研究,科学地对十二 经脉的病候体系进行了破译和阐发,确立了治疗大法和针灸处方,发展了经络学理论。兹举 例以见一斑:对手太阴肺经的病候,《灵枢・经脉》云:"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缺 盆中痛。"《铜人》注云:"膨膨,谓气不宣畅也。"马元台说:"膨膨肺胀者,虚满而 喘 咳"等等,众说纷纭。导师指出:"肺胀满",是病人的自觉症状,是患者的主诉,是指 憋 气、短气、动则气不够用。"膨膨而喘咳",是形容咳喘时声音的洪亮有力,咳时面部青紫 ,喘则张口抬肩。这些气机升降方面的病变,主要是由于肺失肃降所致。"缺盆中痛",缺 盆指锁骨上窝,是两个肺尖部;作为肺的发病,首先反映的是肺尖部,但也反映到下部,出 现胸痛;从经络学说讲,缺盆部虽为十二经之通路,然距肺尤近,故在剧烈而频频的喘咳振 动下出现缺盆疼痛。这组病候病因上为外邪诱发,发病急,病程短,其性质属热属实。临床 见于大叶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导师 相应提出以下治法。(1)咳嗽治则:宣肺止咳。选穴:①鱼际、太渊、列缺。②孔最、天 突 、尺泽。操作:鱼际直刺1寸,太渊直刺0.5寸,列缺逆经而刺1~1.5寸,孔最直刺 1.5寸 ,尺泽直刺0.5~1寸,诸穴均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天突针尖与胸骨柄呈平行线直 刺 1.5~2寸,施捻转的泻法。以上二方可对证选用。(2)喘(急性期,属热属实阶段) 治则:宣 肺平喘。选穴:①背部大杼至膈俞华佗夹脊穴。②风门、肺俞部刺络拔罐。操作: 华佗夹脊穴均施捻转的泻法,刺络拔罐疗法以每罐出血量5~10毫升为度。对二方同时施 术。
3 醒神调神,拯救急危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导师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结合西医学,立足于中医"神"的 学说而创立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导师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确立了中风病的治疗法则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在取穴上改 变了以阳经穴为主的传统配穴原则,而以阴经穴为主,取水沟、内关醒脑开窍,三阴交滋补 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并对所选腧穴的进针方向、针刺深度和施术手法等方面 做了重大创新,使之操作严格规范,从而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创立了"醒神""调神 "的学术思想。
导师认为:百病之始,必本于神,凡刺之法,先醒其神,神调则气顺,百病除矣。导师倡用 "醒神"、"调神"法治疗急危重症,疗效显著,取得重大突破。如,导师用醒脑开窍针刺 法治疗中风患者3000多例,治愈率达56.47%,总有效率达98.47%;用醒脑 开窍针刺法治疗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325例,治愈率达68.92%;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病窦综合征患 者30例, 治愈率20%,显效率63.3%;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抢救中枢性呼衰患者26例,抢救成 功率为50 %,存活率达25%。此外还将醒脑开窍针刺法用于血管性痴呆、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等 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4 推崇泻血,祛邪扶正
近世针灸医学渐有存毫针刺法和部分灸法而忽视九针中砭法的倾向。导师详研刺血疗法,如 《灵枢・小针解》云:"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 也" ;《素问・腰痛篇》云:"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而已""……横脉出血,血变而止"等等 ,指出刺络疗法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消痈散结、活血止痛、祛瘀除邪之功效,对于 表虚阳热,气血瘀阻,风毒疫邪所致之病症确有良效。只要辨证准确尽可大胆用之。导师对 支气管哮喘,面肌痉挛,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诸神经痛,软组织损伤 ,丹毒,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静脉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应用刺络疗法。导师指出: 在临床治疗中泻血以祛邪,疏经祛风,务求其尽,单纯刺络法为血液自然流出,或稍稍挤压 针刺局部,往往瘀血留驻不消,贼邪伏而不退,用闪火罐造成罐内负压,可达血尽邪出,且 可控制出血量,以求疗效。导师的刺络术操作包括刺络术、闪火拔罐术。
导师运用刺络疗法,强调选穴配方。如对臂丛神经痛,导师治以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方。 养老为手太阳郄穴,主治急性疼痛,天宗、肩外俞系小肠经穴,痛点多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之 所 过,取之可疏通经络,活血以止痛。导师治疗臂丛神经痛取养老、痛点、天宗、肩外俞等腧 穴。
5 选穴精当,讲究配伍
在针灸处方配穴方面,导师主张用穴要少而精。他在辨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和运用正统的 配穴方法,灵活机动,力专效宏。导师善用特定穴,并化裁出其他配穴方法,现介绍如下。
5.1 善用特定穴 临床上如急性热病,肢端麻木,昏厥,常用各经井穴刺络放血;喘逆 气 急,多取肺经的郄穴--孔最,配八会穴中气会--膻中;咳嗽、喘急的呼吸系统疾病,多 取肺 脏的俞穴--肺俞和募穴--中府。导师十分欣赏"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观点,认为循 经取穴,远近相伍,是针灸治病的重要原则。
5.2 同名经配穴法 所谓同名经即手足太阴、手足厥阴、手足阳明、手足少阳、手足太 阳 等十二经脉的概括。这六对同名经在人体头面躯干上部交接联系构成经络系统上下联系的一 种途径,即中医文献中常提及的六经。同名经配穴法是在同名经"经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 ,在手足同名的两条经脉上各取一穴,组成"穴对"而应用于临床。导师常运用同名经配穴 法来组成不同的配穴处方。如:高血压、癫、狂、痫取两厥阴的内关、太冲;胁肋痛取两少 阳经的支沟、阳陵泉等。这种"穴对"精巧玲珑,圆机活法,为导师临床屡验不爽的常用处 方。
5.3 交汇经配穴法 交汇经配穴法即按经脉的交叉、交汇情况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 数 条经脉交汇或某一病症与数条交汇经脉有关,都可按此法配穴。导师临床常运用此法,如其 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依此法配穴的。中风病的总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肝肾 阴虚"。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穴水沟,调督脉、开 窍启闭以醒神安神;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交汇穴三阴交以滋补肝肾、 醒脑开窍,且足厥阴肝经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汇于巅;内关为八脉交会穴, 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泻内关以宁心安神、疏通气血。又如:髀枢部有足太阳 、足少阳经交汇,故临床髀枢部疼痛常取环跳配秩边、承扶、阳陵泉、承山。泌尿、生殖系 疾病多与任脉、冲脉以及足三阴经病理变化相关,临床常取气海、关元、中极,配太冲、太 溪、三阴交治之。
6 以神统针,注重感传
针灸治病,自古就强调"得气"。《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气至而有效"。气至何处呢 ?据《针灸四书》言"气至病所"。在历代师传中,对如何才能气至病所,言及不多。笔者 3年来跟随导师查房,观摩导师的针刺手法,其手法独成一家,稳健、轻柔、有韵律,充满 灵活机动,循、摄、弹、旋、刮、震、颤,或慢如流水,或迅如闪电,潇洒自如,尤其是他 的凤凰展翅飞法更是惟妙惟肖,漂亮得好似凤凰在飞翔。笔者还有幸亲身体验了导师的针感 ,他进针手法快捷、轻巧、无痛,最奇妙的是进针的同时就有舒适的得气感。
导师指出:进针时既要遵循《素问・针解篇》"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进针的姿 势必须端正,又要遵循《针灸大成》所云:"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是, 切不可太忙,又须审穴在何处……少待方可下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无痛与入穴的要求。 欲使针感直中病所,必须注意治神和守神,不断实践,历历不爽。现在导师在临床上"气至 病所"已成为必然效应的一项准则。其具体操作如下。
6.1 专心致志 针刺或艾灸时,按《灵枢・终始》规定:医者应严肃认真,"必一其神 , 令志在针",必须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神气的变化,体会针下的感应。同时 令病人专心致志,使其精神高度集中,静心而意守病所,如此才能使医患之间心心相印,神 气相随,得神取气,提高疗效。
6.2 凝意治神 用针之际,必使患者凝意、精专而不散,乃可刺。即针刺或艾灸时,嘱 患者将注意力有意识地移往病所,守定不移;医者根据患者神气的变化,选用适当的针刺补 泻手法。怎样才能使病人神定而气至呢?一是要用医者的双目观察病人的神态、目光,通过 医患间的目光暇接,使病人安定下来。二是要通过谈话减轻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和疾病的忧虑 等,使病人精神聚合,心情舒畅,神气内守,安静地接受治疗,然后进针。针刺时针尖方向 依病情而定,为达到气至病所,针尖方向应朝向病所,配合适当的手法,患者立即或逐渐出 现酸、麻、胀、重、触电感,有时还可能出现凉、热、痒、痛、虫行感、气流感、上下传导 及水波样感的针刺或灸治感应直达病所;医生手下可有沉、紧、涩的感觉,用手触摸腧穴周 围,可感到肌肉由原来的松弛变为紧张,有些原来因病而痉挛的肌肉可由紧张变为松弛,病 症立即减轻,某些久治不愈的症状也霍然而去。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效之 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6.3 密意守神 《内经》谓:"针已得气,密意守气勿失"。针刺或艾灸时,出现经气 感 传,针刺得气后,病人应摒弃杂念,牢牢意守病所,以意领气,自然气至病所。此点至关重 要!若半途放弃意守,针感亦往往随之消失。此时医者仍专心致志于针端,手法亦和缓轻柔 、均匀绵软,才有利于针下神气不散。若手法快速猛烈,或骤然终止施术,其结果与病人放 弃意守病所相同,针感亦容易消失。当气至病所,病人感到病症减轻或消失时,方可停止施 术。此即《灵枢》"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亦即《灵枢・终始》"气至乃休" 之意。
6.4 接经通气 若患者因个体差异或精力分散一时未能获得经气感传时,医患双方应进 一 步强化诱导,彼此配合密切,遵照《灵枢》"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的古训,或用后世 的"接经通气法",在同一经脉距离病所的近端,选2~3个穴位依次针刺,或用"以意通 经 广按摩法",在与病所相同的经脉路线上,循、切、扪、按,使其经气感传,"气至病所" 以获良效。此即《灵枢・终始》篇的"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 神,气至乃休"之旨的灵活运用。
7 针药合用,力求实效
导师十分赞赏古代针灸先贤张仲景、孙思邈"针药合用"的主张。该主张源于"毒药治其内 ,针石治其外"的原则。导师临症,遇疑难痼疾,也往往针灸药物并用。他指出:以药辅针 则十二经气血和,以针辅药则脏腑功能调匀,针药合用,则经络脏腑如被甘霖而无虞矣。例 如导师治疗中风病,常用针灸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同时又自配方研制成"脑 血栓片"以活血化瘀、醒脑通络、潜阳熄风,每收捷效。
导师擅长针灸治疗技术,对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亦颇有研究。他极力主 张《伤寒》、《金匮》及历代方药之书,习医者不可不学。药之理即针之理也,只有谙熟中 医内科杂病,方能成为优秀的针灸医师。他指出:"针药各有适应症,只有谙熟中医理论, 通晓二者之所长,临症时方能方寸不乱,施药用针切中肯綮"。
8 用夏变夷,融西贯中
导师行医近四十载,他尊崇孙思邈"兼收博览、推陈出新、用夏变夷、恪守《内经》"的精 神 ,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风格。在他的学术思想中渗透了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思维 方式。导师的用夏变夷的学术思想的核心就是立足发扬光大中医的立场,吸收现代医学理论 要素,将其融入中医理论中。导师作为中医针灸专家,一贯坚持中西医结合以取长补短,在 教学与临床中,常与西医同道
切磋,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应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和诊疗方 法会诊疑难病人,并从中汲取西医学的种种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了教学和临床医疗 质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主编了《中西医临床急症学》。
9 小结
阙××,男,37岁,已婚,农民。初诊日期为2000年9月12日。患“肺结核”多年,近来咳嗽加剧,周身感不适,闻针灸亦能治肺痨,来我科就诊。诊前拍胸片一张,证实为右上、中、下肺及左下肺陈旧性肺结核。患者神清、脸红颊削、营养中等、苔厚脉洪,遂按“肺痨”症予以辨证施治。拟方如下:针刺(含电针)、艾条灸大杼、肺俞、膈俞、魄户、膏肓、结核穴(经外奇穴,位于大椎穴旁约3.5寸,结核病患者压此处常有痛感)、足三里。每日选2~3对穴,针刺每穴15分钟,灸10分钟;穴位注射(选穴同上),药剂为链霉素1g/日,以注射用水6ml稀释后每穴注入1~1.5ml。
连续治疗3日后,症状有所改善;9月15日来诊,加双侧三阴交,予以补法刺激,取健脾广纳之义。次日(9月16日)来述:昨晚寒战高热,至清晨3时方退,今日不想治疗。遂辍治1日。9月17日复诊,选穴外另加双侧阴陵泉(脾经合穴),手法同三阴交。所料未及的是次日患者来诊时,又述昨夜寒战高热难耐至清晨。至此方猛悟:莫非穴位间有拮抗作用?在追问患者有无服他药并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停用此2穴。又经9月19、20、21日3次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自己提出“过一段时间再看”。中断治疗至今。未见其病情反复。
以上治疗肺结核方案虽极不规范,但农民经济贫困,又惧西药毒副作用,以致寻求针灸治疗,实属无奈但也是客观现实。若从腧穴拮抗的角度来讨论、分析这一病案,此案则具一定意义。
令人深思的是:(1)在治疗肺痨病时为何选用膀胱经、胃经的腧穴患者反应不错,可一经添用脾经的穴位就产生如此剧烈的拮抗作用?(2)以上阴阳经拮抗现象是否仅发生于此患者之个体现象?(3)腧穴拮抗是否成为改良病况的楔机,有如疫苗催生机体之抗体作用?(4)肺属金(子),脾属土(母),按理以土濡金,方义上不至不妥,但反常现象已经发生,是否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