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07:03: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平移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两种运动方式即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图形。
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时,确定主要对应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游乐名称卡片、组图卡(或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1.(出示游乐园场景图。屏幕上展现各种娱乐项目:小火车、摩天轮、风车、缆车、转椅、滑滑梯、荡秋千、跷跷板。)你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指名说)它是怎样运动的?生做动作,感受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
2.你能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他们分分类吗?同桌可以商量商量(指名分类,并贴出卡片)
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理由。
像小火车、缆车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平移)
谁来用动作表示平移?
像风车、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板书:旋转)
动作怎样表示?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四人小组交流)
二、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1.瞧,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课件出示小房图)那它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的?跟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指名交流,出现不同答案。(课件演示:点)
(3)多数同学是看平移前后的点之间有几格,这个方法很好,那么,究竟哪个结果正确?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线图形平移过程)看,平移前在屋顶右边的点,平移后还在……?象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做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请在你的小房图中也找到一组对应点,用红笔点出来,再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根据学生说的,点击演示)一起数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
(5)通过点一点、数一数,我们发现,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
小结:……一组对应点,再数数中间有几格就行了。
2.鱼图、火箭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完成填空,交流)
3.仔细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5.看图填空。(想想做做4)
三、绘制图形,巩固应用
根据这一规律,请你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准备怎么画?(指名交流,说清步骤)
(生动手画)
先画好的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2.画好之后,怎样检验?
3.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师巡视、指导)
4.组图(想想做做5改动)
今天崔老师给你们上课,非常高兴,想送给你们每人一幅画留个纪念,不过要你们动动脑,动动手才能得到它,愿意试一试吗?请你按照图形下的要求画出每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就能知道是什么了,赶快动手吧!
(生独立完成。展示作品:一帆风顺。)
四、游戏活动,拓展运用
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不久,我国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上了天,叫?(神州六号),它以每分钟行驶474千米的速度飞向太空,(放视频)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花样滑冰的赛场上我国的选手发挥出色,(视频)他们的舞姿多么的优美!还有美丽的小花图案等等,这些都运用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动手又动脑,一定有(创造)。
那就请你把手中的学具,利用平移或旋转创造出像这样的图案?
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后记: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创设了游乐园这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模仿喜欢的娱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吸引学生关注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按他们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小学;图形;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并汇报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图形的变换现象。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展示等数学活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以及在方格纸上能根据要求规范的进行操作图形的对称、平移等。
教学难点:
能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叙述图形的变换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再现。
1.欣赏图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3.学生汇报
二、整理归纳,形成系统
(一)轴对称
1.讨论和交流,汇报对该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2.观察,找出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条数和画对称轴时要注意的细节。
3根据对称性如何画出另一半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其特点然后动手完成相关练习,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
(二)平移
1.思考: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对该知识了解情况,教师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平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生(或教师的补充)汇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小结在图形平移中应注意的细节。
3.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变换现象用自己简洁规范的语言汇报其平移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根据题单上两种不同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发现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分析能力。
(三)旋转
1.让学生通过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运动从而理解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图片中风车的旋转让学生讨论旋转中应注意的细节。
3.让学生通过欣赏图形的旋转现象然后用规范的语言对旋转现象进行描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题单上完成旋转图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展示,找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更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练习
1.生活中的现象各属于哪种图形变换?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更能明白生说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由图A-B-C-D的变换情况。然后用规范、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由于该内容是前面刚刚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学习非常好,现在不去特别的复习。现只进行一个练习复习该内容。
2.辨析: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按2:1扩大后面积是16平方厘米。对吗?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全课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今天收获。
四、作业布置:完成题单上各种类型的练习。
【关键词】教学目标意识 缺失 重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67-01
前不久,有两位教师分别要参加校优质课比赛,当他们将教案初稿递交给我时,我看到两份教案上竟然都没有写“教学目标”。问其原因,说“目标是重要,我已经看过了!”,“那个几句话就能搞定,关键是教学过程要请你把脉”。无独有偶,最近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生活中的推理》,下课交流为什么没达到预期目标时,问及各环节的设计意图,该老师支吾不清。可见,说起来“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到了课堂上,“教学目标”也常常会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事情。一句话,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的确令人堪忧。
一、探寻原因:教师何以怠慢教学目标
教师何以怠慢教学目标,对目标意识缺失见怪不怪呢。分析原因主要有:
⒈认识不足
那些“几句话就能搞定”的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一个形同摆设的“标签”。在备课时热衷于教学过程,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准备与制定。就算制定,也是从教师教学用书到备课手册,从备课手册到教案,照搬照抄。
⒉把握不够
教师虽然也考虑目标,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要么过于狭窄,要么过于宽泛。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得出结论、记忆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更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缺陷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那什么是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说,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之于教学的重要性,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一语中的—“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
二、科学重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质是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数学教学领域的具体化的过程。
⒈转变观念,正确树立教学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的最基础、最具体的目标,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事后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正如布卢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
⒉研读课标与教材,合理把握教学目标方向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所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领会和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规定,把握各层次目标的内在联系,结合教材将单元教学目标划分为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将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地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并保证其实现。
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弄清课时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本学段、本课程中的体系和作用,了解前后、左右的联系,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单元内容的安排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知识分解型的;二是知识并列型的;三是知识递进型的。如并列型:低年级的表内乘除法,按几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除法,把单元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学习过程基本相似,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知。
⒊分析学生实际,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必须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包括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在学习动机、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困难,这样才可确定教学的出发点,从而制定出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需要指出的是设置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达到。这既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如教一年级上册《玩具》,一般都是把“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作为教学目标。当然,这个目标是对的。但是,我们的一年级学生在上学前已上了两年幼儿园和一年学前班,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学前班己经学过。笔者先后在3个学前班调查过近140名儿童,能够正确认读1-10十个数字的占99%,会写的约占80%,只是有20%的学生写2、3、8等数字时不规范。可见,这个教学目标虽然正确,但很难统领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新的发展。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堂课应还确立3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一对一”地点数,特别是数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数,让学生在点数活动中建立物体个数与数的对应关系,达到不遗漏不重复地点数;二是写好2,3等数字,把这些数字写规范,写漂亮;三是知道几个物体可用数字“几”表示,5个人可用“5”表示,3张桌子可用“3”表示。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新鲜感,也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和发展。
⒋关注教学生成,灵活适调教学目标
目标不等于结果,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话动是一个通过师生生命互动而提高生命质量的动态过程,生命主体的丰富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开放性增加了预设教学目标在落实过程中的变数。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应变性,使预设教学目标与生成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移”时,发现课堂的生成已超过课前预设水平。于是,她适当拓宽了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中通过一个圆形的平移自然地引出“斜移”,“两次平移”和“整体平移”,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最后还通过让学生欣赏由平移形成的图案让他们体会和感悟到图形变换的数学美。
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正如前面所言,如何把我们的课堂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呢?我想,多一只慧眼看目标,也许就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参考文献:
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备课的首要任务是吃透教材
老师备课必须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进程,了解其间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知道教材为什么要那样去写。每一段话、每一幅画、每一个例题的作用是什么。此外,熟读教参书和有关资料,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高效的教学过程。这样你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驾驭者,主导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否则,就会处于被动、无奈、任由学生支配的地位,主导地位就会落空。
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很容易得出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老师应紧扣不放,因为“为什么要作平行线”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所以要利用感性认识,反复强调解释,让学生真正理解,因为平移角相当于作平行线,因为我们只学过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作平行线,就可以将几个角转化为一个平角,这样分析讲解,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且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证明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是定理证明的书写。由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学生首次遇到的比较规范的证明书写,老师只能要求学生了解的证明过程的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写最为规范、严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会模仿就行,不一定非要学生上黑板板书和正确无误地写出。防止因要求过高使学生产生“几何头,代数尾”这样传统的几何难学的心理感受。
数学教学最根本的是让学生获得发展,一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和扎实的业务理论,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当学生提出作∠A=∠B证不出定理时,应该问什么?实际是由于没有平行线,使三个内角难以转化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所致。这些既是业务功底问题,也是教学机智问题。如果回答学生“我也证不了”,长此以往,只会给学生带来失望和不信任,学生学习还有什么劲头和渴望。
二、备课要自己写教案,并且要写在每位老师的头脑中
上课时必须先有教案,而且上课者必须自己写出教案。
教案是老师书写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的重点是放在之前的理解,之后的实施上,还是放在中途形成的方案上?考核老师的水平是看他的实施效果,还是看他的教案繁简详略和书写质量?答案应该是明确的。
每位老师只有做到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对教学设计成竹在胸,才能一走上讲台便进入角色。他的讲台上也许见不到教案,但是他的教案在头脑中,他无须照本宣读。
特级教师的教案一本本地出版,许多人捧出了特级教师的教案去上课,却没有出现一批批的特级教师,关键就在于不是“自己的”。
三、备课要从传统的单纯备“教”向备“学”转变,从备知识转向备学生
1、首先要优化教学目的。掌握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目标,和精神文明目标等多元目标。
2、要优化教学方法。我们感到方法是为目的、内容服务的,老师的责任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魅力,点燃他们好奇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学生感到全新方法,创新气息和无穷的乐趣。
3、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使未来社会的公民能适应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中,一要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使所有学生的数学基础得到普遍提高。二要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必需和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4、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提出的培养目标。为此,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几方面都获得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5、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数学备课中的练习策略
1、练习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目的要求明确。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组织练习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避免选题的随意性。
2、练习的题型力求多样,搭配合理。数学练习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应用题等,它们各有特点,合理搭配使用有助于提高练习的效果。
3、练习的形成力求“新”、“趣”,激发求知欲。实践告诉我们,新颖有趣的练习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状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知识之前,设计这样的一组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将其中任意两个度数报给老师,由老师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一练习学生感到奇、有趣、由此产和了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老师把这个本领教给他。
4、练习要有坡度,分层进行。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设计练习就要有一定坡度。年级较高的学生,坡度可适当大一些。练习不仅要有坡度,且应有层次地进行,老师应根据设计好的几组练习题,按坡度不同分几次给学生进行了练习,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5、适当配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题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我在上新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花果山的猴子们摘了许多桃子,猴王想把桃子分成四份,每人四分之一。猴子洋洋听了不高兴了,连声叫道,桃子是我找来的,我不要四分之一,我要八分之一,当洋洋吃完桃子后说:“我真笨,我吃的桃子最少!”,看完动画,我问学生们:“你给告诉洋洋,这是为什么?”二是可以创设应用情境。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虚拟商店”,让学生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标价,认识了小数。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平移》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领域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平移”的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且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对其进行表述。教学时我们需要充分调动直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适时引入多媒体技术,其目的在于借助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制作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在导入环节我改变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乐园,用学生生活中每天常见的汽车、风车、电风扇、观光缆车、国旗来代替,且全部用动态的画面的形式展现。情境创设的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呈现动态的平移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平移的特点,在几种不同物体运动的对比中,就感受到了汽车、观光缆车、国旗它们的运动都是直线的,而且都有一定的运动方向。这样的形式展现能够让学生看到的事物比较直观、更加形象,对物体的运动感知会更加深刻。
三、多媒体可使数学问题化“抽象”为“具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说教获取知识,缺乏直观感觉,而教师的举例也只能通过抽象的思维去想象、印证。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剔除这种弊端,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的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主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由于增强了真实性和直观感,使得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更加通俗易懂,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把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车轮的车子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多媒体生动地演示出多种车轮前进的过程,将书本上较为抽象的知识变为栩栩如生的动画,让学生由原来的理性理解变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了对圆的知识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高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只有45分钟,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更是十分有限,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高密度功能,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优化处理。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而且也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在教第二册数学“不进位加法”时,我事先预设了一个游戏。每个学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张图画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进位加法,学生每算对一题,画上就会有一样东西被涂上颜色,如果全答对的话,你就会得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如果算错的话,你的图画上就会有个别地方是空白的,那说明你没有全对,要继续努力。
初中数学各学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复杂的,“数与代数”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统计与概率”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更是需要学生具有综合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地化解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图形与证明”时,涉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断,教师首先可以找一些生活中接近这些形状的事物,通过图片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然后开始课本上知识的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几何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而不只是单纯地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
二、确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研教材,把握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程度的渐进性,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细化到每单元中;教师应该把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较难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多安排一些课时,并进行强化训练.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教案设计.在编写教案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其引入到实时课堂中.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在上课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就能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索引国际上一些数学家对这一问题是否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世界难题,可以将这些背景资料作为教案的前言部分,也可以搜索国内其他学校的教师的优秀课件或者参考本校内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参考上述种种资料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课件.课件应该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是情感的体验与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学目标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统计的简单应用”时,这一课程明显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主题,其中有的教学内容是“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教师可以就“调查本班同学视力情况”这一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分组统计每位同学的视力数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推断整个学校的情况,再上升到全国的中学生.在研究结果时,教师可以利用EXCEL表格绘制相关统计图,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论证数据结论,这样就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一、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在以往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课件更多的是侧重演示功能,教师完全围绕着课件设计的顺序进行讲授,不敢也不能让学生参与。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则可以灵活地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例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时,电子白板能够灵活地向学生展示图形平移、旋转等过程,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探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反复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又如,教学“如何画角和量角”时,传统教学既费力又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太理想,有了交互式白板之后,可以直接从电子白板的数学工具中调出量角器,很方便地和学生一起认识量角器,画角、量角,遇到操作难点时,及时静止、呈现、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
二、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的形象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就形成两者之间的矛盾。而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运用电子笔在屏幕上直接拖动,实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运用资源库里的图形资源让学生在白板上通过平移、旋转等创造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图案,将抽象变得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再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我让学生运用电子笔在呈现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四个角上进行拽动,通过拽动长方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通过电子白板的操作,将难以表述的内容直观呈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
三、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在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制作的课件已是一个成品,造成很多教师为了课件按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对于课堂即时生成的智慧,则不能很好地呈现和处理。交互式电子白板良好的交互功能、方便的即时信息处理与反馈功能,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中,有这样一道题:
教师提问:“如果直接计算要算几部分?你会转化得简单些吗?”由于有部分同学受例1思维定势干扰,误认为也可以分割旋转移动拼合小半圆,这时教师让持同意这种思路的同学在白板上展示,立刻就有了反对声音。针对此时由于过程发生变化,原先的图形在脑子里没能储存,缺乏对比、说服力不强的弊端,教师从资源库中调出原始图,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缩略图功能,让学生上来用颜色突出所求的周长部分,转化前后两幅图的鲜明对比,使学生马上明白了面积没变,周长不同。
四、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的真实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讲授,不仅可以用电子笔在白板上书写勾画,还能对书写内容根据课堂的需要直接进行修改、擦除等,操作非常简便。同时学生们也可在白板上写写画画,互动探索。当一幕白板写满后,只需新建另一个即可。另外,对于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的拍照、缩略图以及刷新功能重新调出原始图来进行诠释,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教学进程也可随师生活动随时在课件上批注、写字和画画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当课堂结束时,整节课互动生成的资源被一一记录下来,教师只需重现白板的每个页面,便可和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整课的重难点。
五、巧用交互白板,提高教学的反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