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
时间:2022-12-02 16:08: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政务信息化工作情况
年,我局政务信息化工作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为窗口,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任务。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三)立足现状,夯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新增了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脑、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扫描仪、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电脑知识和电脑业务、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打好人员基础。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各类报表文件,凡是有相关软件的,都全部用软件制作,无软件的也都全部纳入电脑制作和管理。
(四)加强服务,完善功能。我局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展现教育工作特色,让外界了解长安教育工作现状,我们落实了专人对该网页进行维护和更新,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电话、电子信函的管理,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及时回复群众的来电、来函。二是切实加强对我局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以及服务功能的开展,及时把我局的基本情况,工作思路,及工作动态在网上。
(五)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我们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工作,对内外网的硬件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网络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三、2011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2011年,我局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突出教育信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拓宽信息渠道,提炼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政务信息,使信息报送质量和总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继续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信息网络,把基层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对全市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总结出来,及时进行勾通反馈上报。
(二)着力抓好门户网站建设工作。按照区信息中心安排部署,及时更新维护好门户网站,上传各类信息,重点加大对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部门动态、疑难问题解答等信息板块的信息上传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广大群众。及时更新“长安教育网”信息和完善网页结构内容。
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委的直接领导下,沿着“特色农业富民”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委的中心工作,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全体人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创造性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按计划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1、粮食:全市播种面积34.96万亩,同比增长14.77%,预计总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24.3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9.5万亩,同比增30%;预计总产量7.8万吨,同比增长39.28%,旱杂粮播种15.46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总产量3.8万吨;同比增长1.88%。
2、糖蔗:全市种植面积35.26万亩,同比减少3.88%,预计总产量141.05万吨,同比减少16.04%;新种糖蔗面积14.58万亩。
3、橡胶:全市种植面积45.48万亩,同比增长3.88%,其中开割面积24.5万亩,预计干胶总产量0.53万吨,同比增长0.02%,新种面积2万亩。
4、瓜菜:全市播种面积14.36万亩,同比增长0.07%,预计总产量21.54万吨,同比增长1.5%。
5、油料:全市播种面积6.1万亩,同比增长12.96%,预计总产量1.28万吨,同比增长15.3%,其中花生播种面积6万亩,同比增长17.4%,预计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20.37%。
6、水果:全市种植面积6.8万亩,同比增长1.04%,预计总产量5万吨,同比增长4%。
(二)、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认真完善“儋州市农业信息网”网站建设。
为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畅通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渠道,逐步提高儋州农业信息网的信息服务实效性、广泛性和协作性,今年初,我们将原农业局局信息平台撤并到省农业信息网站群并网运行和管理,全面提升了“农业信息网”性能、服务“三农”的高度和水平。同时,按照省厅对全省网站分级管理的要求以及县级网站建设标准,分别完成了17个镇级农业信息网站开通工作,并配备300多名信息员,分布到每个行政村,基本形成上下协同、信息互动、服务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丰富了信息内涵,而且还扩大信息外延,逐步实现全市农业信息的资源共建、平台共同、信息共享的应用体系。目前,“儋州农业信息网”上半年共各类信息480多条,网站访问量超过3万余次。
2、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在“农业信息网”的基本构架下,我们与农技中心协作,
开设了“专家访谈”、“农商对接与市场建设”等活动,使信息服务从单一的政策信息、工作动态的宣传报道逐步过渡既有政策宣传、又有市场预测、科技咨询、专家讲堂等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不仅创新了模式,还进一步优化了信息积累、知识生成的机制,更好地打造儋州农业信息的体系结构化、处理过程化、分析数值化,树立儋州农业信息服务新形象。
3、认真做好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为确保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成效,按照分级报送、综合考核的原则,制定了《儋州市市场信息工作作制度》(讨论稿),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责,确保农业信息工作的准确,以及服务的实效、优质。同时,加强信息审核,规范信息流程,建立信息登记、审批、等使用规范,实行网站管理的专人分责任、分权限制,对信息内容实行审核制度,未经审核不得。健全网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制度,严格网站信息监管,对突发的网站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实时清除,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无公害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把我市无公害生产监管到位,我们抓:一是制订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市场信息办与市农业综合热法大队开展无公害瓜菜技术五进村十下乡知识宣传服务活动40期,督促检查生产基地76次,对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农产品抽样检测抽样品800多个,合格率98.4%。二是正在申报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到目前为止,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有3个,面积共有1.1万多亩。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参与我市的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加强管理王五10000亩冬瓜基地、马井10000亩甘蔗基地、那大5000亩红南瓜基地等等。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①在农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农技中心、农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地检测和农资打假活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引导生产过程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提高农产品质量。②积极开展市场准出、准入制。为了更好地监管农产品产地和售地市场,我们要求准出、准入的农产品都具有“身份证”,,实行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存在问题
(一)、生产科技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农资价格和工价上涨过快,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技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3、农技推广缺乏有效手段,科技成果转化难,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4、田间管理工作跟不上,生产技术阵旧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不强。
5、农产品加工滞后,经济效益不高。
6、重点项目建设举步唯艰,进展不顺。
(二)市场信息方面
一是农业信息采集力度还不够,无论是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二是农业信息服务面窄,形式单一,缺乏与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的有效结合,难以发挥信息咨询服务的产业主导作用。
三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健全,工作经费短缺,难以有效确保农业信息工作开展。
四是农业信息培训力度不够。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特色现代农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二进二出”的市场定位,巩固提高“老三样”,加快发展“新四样”,以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为动力,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工作,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按计划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万亩,与去年同比增长2.7%;预计总产量19万吨,与去年同比增长1.8%。
(2)、全年橡胶种植面积45.48万亩,与去年同比增长3.88%;干胶总产量2.1万吨,与去年同比增长0.8%。
(3)、全年糖蔗种植面积35.26万亩,与去年同比减少23%;其中新种糖蔗14.58万亩;总产量141.05万吨,与去年同比减少16.04%。
(4)、全年油料种植面积8万亩,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总产量1.7万吨,与去年同比增加0.5%。
(5)、全年水果种植面积8万亩,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总产量6.59万吨,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6)、全年瓜菜播种面积25万亩,与去年同比增长4.1%;总产量39万吨,与去年同比增长8.3%。
2、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加强工作力度,协调各方关系,促进西部农产品集散基地项目建设;二是化整为零,把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示范基地转换为有计划分区示范,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完成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3、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完成冬季瓜菜生产任务。要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各级组织加强领导,引导企业和经销商介入,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强化技术指导和营销服务,想方设法完成市委提出的20万亩冬种瓜菜生产任务。
关键词:长春市;电子政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Status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Changchun E-government
Liu Ximin,Chi Xiaoman
(Jilin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detailed analysis of E-government built on the basis of meaning and value of Changchun,the development of Changchun E-governmen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Changchun city;E-government;Status;Strategy
一、电子政府的定义与构建背景
(一)电子政府的定义。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二)构建电子化政府的价值。1.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4.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5.政府信息公开。
二、长春市电子政府的建设现状
(一)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长春市电子政府建设始于1995年。在1995年至2003年这段时间,虽然也投入不少资金,抓了一些软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标准不统一,资源分散,网络建设各自为战,信息化建设受到一定影响。2004年9月,长春市成立了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在市政府办公厅增设了电子政务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政府网站的信息功能较为完善。目前,长春市已建成以长春信息港为全市综合网站,以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所办的网站为相应系统门户网站,以市直机关各部门网站为联动网站的互联网政务网站集群体系。
(三)大力推行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长春信息港作为全市综合信息平台,内容广泛,涵盖全市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社会信息和新闻信息。长春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长春”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集中人力完成了非政府文件的上网工作,实现了应该公布的政府公文信息都在网上公开的目标,在动态信息建设、部门网站信息资源整合以及网上公众参与栏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上办事试点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四)以市长公开电话12345网站为试点,积极探索网上办事功能的实现形式。市长公开电话12345网站于2004年6月开通,于2005年6月新增了手机短信服务业务,将受理、办理、反馈等系统有机整合,联接了64个市长公开电话网络单位,使电话投诉、网站投诉和短信投诉从外网受理到内网办理直至外网反馈这一整套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系统贯穿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承担受理、办理投诉的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大力推行政府服务事项进社区活动,延伸政府为公众和企业服务工作触角。2006年,长春市政府协调组织民政、劳动等部门分别为社区配备了微机,构建网络环境,组织社区人员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政府信息、市长公开电话、劳动就业进社区工作已全面启动,城区249个社区具备了受理和服务能力。另外,还在市档案局和政务中心设置了政府信息查阅点,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民服务。
三、构建和完善长春市电子政府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要抓紧开展全市政府系统网络资源整合的需求调研和方案论证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都要通过长春信息港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市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
(二)进一步推进全市政府系统网站建设。以长春信息港为门户网站,整合现有的外网网络资源。按照全面建设政务网、新闻网、招商网的工作思路,对长春信息港进行改版,合理划分各个专业版块,按需设置专题和栏目。建立并完善政务网信息采集、及评议考核机制,实行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有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参加的政务网共建共享工作体系,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政府网站健康发展。
(三)继续抓好重点应用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应用效果。1.抓好政务大厅网上审批试点工作。抓紧构筑政务中心局域网络环境,建设政务大厅网上审批平台。2.加快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步伐。充分利用长春信息港网络平台和网络设备,积极推行电视电话会议,推动会议形式改革。3.进一步完善政府内部公文、信息交换体系。先行启动通用公文处理系统,利用长春信息港网络平台做好该系统的推广工作,为完善和健全核心政务系统做好准备。4.建设好政务信息资源内网网站。在现有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资源内网网站的基础上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增设栏目,健全和畅通内网网站的信息采集、审核和渠道,促进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四)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结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升级改造,采取网络安全隔离、信道加密等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和措施,提高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保护和防范能力,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密。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安全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五)做好培训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依托培训基地,组织好公务员电子政务应用技能培训。对各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其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和应用能力。定期开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
总之,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和公众导向的发展理念,以公民的需要作为电子政府的动力,体现为民办事的精神,建立一个扁平化的、有弹性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效率高的“无缝隙政府”,并把实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作为电子政府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仵希亮,常春芹.电子政府时代的行政理念[J].东岳论丛,2005,0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和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在各项统计工作始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统计部门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创新统计工作思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是统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工作法宝。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老体制的加速交替,统计工作中原有的方法制度、指标体系、调查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不能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统计实践要发展,统计事业要前进,迫切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扩展新视野,在实践中做出新探索,着力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积极破解统计改革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不断加强对经济社会科学知识、统计理论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推进统计改革创新的本领。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冲破传统的统计思维定势,创新统计观念、统计组织、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使我们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与时代进步的要求相一致,使统计部门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统计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大胆实践,积极务实地推进统计改革。近年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时代负于统计部门的新要求,进一步理顺统计工作关系,完善统计监督机制,改革统计调查制度,拓展统计服务领域,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的评估、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统计的效能和公信力。从而为各级党委政府、各类经济体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
三、拓展统计服务领域,改进统计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统计部门作为经济信息主体部门,统计数据、信息资料的真与假、虚与实,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福祉安康,统计监测、信息的快与慢、多与少,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投资与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统计产品是公共产品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要在本职工作中更加紧密地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多地思考如何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系统、准确的统计公共产品,充分发挥统计资源的社会效益。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咨询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和提供统计资料,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诠释,使统计成果惠及全社会。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与普通市民密切相关的专项调查,在调查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树立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良好的形象,真正做到服务于基层群众,服务于普通市民。
四、加强各项统计建设,努力提高统计能力。首先,必须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以及统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修炼,强化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的自觉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湛、诚实守信的统计干部队伍。同时还要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切实改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基层队伍。其次,要着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完善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基础设施,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业务工作平台,健全国家统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从方案设计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管理、等全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再次,要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加大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建设、统计诚信教育、统计普法宣传,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搞准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张报表,审查好每一个数据,坚决惩处统计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的统计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树立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确保统计数据可靠、可信、可用。
此项工作主要是指基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针对高等学校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运行模式作出重新配置,促使财务系统电算化改造、升级,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实现高等学校各项资源配置优化,从而为高校的财务决策奠定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其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变革所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置于网络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强化的必然选择。
(一)是高等学校推进财务信息公开的现实需求
信息公开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变革的加速,早已成为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信息公开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对高等学校财务信息的知情权,以便能有效监管其相应情况。以往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模式多数是针对局域网内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而相应的在财务信息处理上过度依赖于人工操作,为了促使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及时和准确,为此必须不断强化、深入置于互联网境况下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高等学校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亟切要求
高等学校财务体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革的。从政府收支管理体制到业绩评价机制,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和模式都发生了极大转变。以往高等学校多是采用不同学校分别报送方式,当前数据报送已能将网络和数据库链接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上报。在此条件下,高等学校办学资金及国有资金均可以借助网络现代化管理实现购置、使用、监管等。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网络经济飞速发展,势必会促使其财务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
(三)是高等学校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基础所在
无论在资源整合或是信息交流,还是在财务数据处理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都为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效率提升予以了现代化可能性。基于高等学校财务信息量提升急速,为实现快速发展其必须保证财务管理水平的与时俱进,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财务管理部门依托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合理调控高等学校资金资源,强化成本控制,实现资金的最大发挥。置于财务信息前提下高等学校项目申报获得了依据,其发展资金也进一步充足,为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二、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仍普遍运行着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较为滞后、单一,且信息化程度一般,导致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能以保证,也相对程度上阻碍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财务管理理念滞后
当前部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理念滞后,整体从业人员文化素养一般,为此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者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在置于人本思想下构建全新的服务工作机制,特别注意要确立服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创新理念,以保障高等学校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统筹资金运营、投资、收益分配等资源,在财务管理上为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良性发展提供更强大助力。针对我国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计算机系统而言,多数选用的是金蝶等品牌的财务管理软件,此类财务软件的稳定性较强,但在数据维护上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并不能依据财务管理者实际需求自动生成各种财务决策数据,且必须经他类方式在对数据展开进一步加工处理后,才能形成实际所需的财务数据报表,从这点分析,会极大影响财务信息的灵活性、时效性等。此外,部分专业财务软件兼容性缺失,灵活性一般,经常导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财务管理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随着网络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扩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与外部环境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但这也同时为不法分子创造了犯罪契机。信息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较为明显,这也让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随之凸显出现。当前这方面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置于信息化背景下,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是由于财会人员在相关工程过程中潜在的操作风险所导致的。财会人员操作不当,会产生软硬件损坏,计算机被病毒入侵等,以致使财务数据损毁或丢失、财务信息系统崩溃等情形出现;二是源自外部计算机的非法入侵,如黑客凭借优势计算机技术窃取用户密码、通过病毒入侵方法强制访问数据库等手段篡改或破坏高等学校的财务数据,致使其相关信息泄露、缺失,引发严重后果和财务安全问题。为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若出现工作不到位或管理疏忽的现象极易导致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信息安全问题。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堪忧
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就当前来说,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尚依赖于以往的财务管理业务,对现代化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了解、兴趣了了,导致基本职业素养偏低。置于现代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无论是高等学校管理者还是财务管理负责人,都应该对财务管理信息具备一定的认知了解,但就当前状况而言,管理者中多数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关注和重视不足,即便一些试图进行了解的也浅尝辄止。此外,由于相关建设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提出很高要求,但与之相对是很多财务人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加之实际操作技能一般,也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综上,高等学校应尽快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对完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和应用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其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一般来说,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主要可从下属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依据其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重新确定,创新、优化新型管理流程,细化信息化建设实质精神和内容;其次,应分解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财务工作方案、流程等。具体可从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决策落实等多方面着手;最后,应改进高等学校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方式,依据现代化财务制度要求完善具体财务管理方式和信息化建设程序。
(二)严格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安全风险
安全隐患问题在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是一项应予以高度重视和防范的问题。置于网络环境大背景下,为保障高等学校财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必须严格控制病毒入侵、网络黑客非法进入等问题,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安全保证机制。为此首先应强化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应通过内部监控、信息控制等手段来规范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下的财务系统操作,并强化对财务管理、计算机使用等方面的全息控制;其次,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强化外部风险的预防控制技术。在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阶段,信息安全部门应针对各类财务系统、数据以及网络信息的安全予以实时监控、检测,进行技术检测和防范,通过多种安全模块或策略的运行来大幅度降低财务信息风险,以保障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最大意义上的安全运行。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应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应强化相关人员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理解。当前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认知不够深入,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不少偏差,为此高等学校应定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从而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专业技能,并借助信息技术培训或专题教育等途径来提升相关人员的信息应对、管理和处理能力。此外,应依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来完善相关人员的职业培养机制,为高等学校培养出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财务管理队伍,进而推动其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四、结束语
“金税三期工程之所以今年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是因为金税三期工程自去年9月份国家正式批准以后,现在已经实施了一年,今年是打基础的时候,明年就是具体操办实施了,明年我想将会有更快的进展。金税三期的建设,可以为信息管税打造更好、更完善的平台。”在2009全国税务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建设成果交流论坛暨税务信息化优秀论文颁奖典礼上,国家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巡视员余东这样说。
什么是信息管税?国家税务总局宋兰副局长在今年6月份曾经提出“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不断完善金税三期功能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和深化信息管税措施,紧紧抓住信息综合利用、机构职能调整和长效机制建立这三个关键,将技术、业务、管理融为一体,努力形成税源控管的合力,从而构建起信息化引领下的新的税源管理模式。
借助平台实力
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管税,加强征管,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余东结合金税三期的实施背景,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
余东说:“我们所谈的信息管税首先是要有基础,没有基础我们就谈不上信息管税,之所以前几年没有提工作思路,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基础在逐步形成。第二,从硬件来看,我们现在小型机有2000多台了,服务器有3万多台,PC机有七八十万台了,现在接近人手1台PC机了。第三,从网络看,总局、省局、地市区县网络是畅通的,而且连通3万多个网络节点了。应用软件覆盖征管软件,上至总局机关,下至办事服务厅各项基本业务。第四,从处理数据层次来看,从局域网到区县集中、省级集中,现在部分征管数据已经接到总局,可以说今年这一年迈上了好几个台阶。总局已经直接掌握了国税系统基层的征收管理的第一手数据,地税数据也逐渐地部署。我想这些是我们搞好信息管税、税务系统现代化的工作基础。”
余东指出:“我们搞信息化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买设备、建网络,搞那么多存储。我们的目的还是要搜集信息,要整理信息,加工利用信息,要用宝贵的信息资源加强征管,也用这些为纳税人服务。但是我觉得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做业务工作的同志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我们那些数据库里存储的数据有什么价值。有些同志虽然知道它有价值,但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利用它,或者是苦于没有有效的查询检索工具,或者苦于没有纳税评估的科学模型,也可能苦于缺少第三方进行核对的数据。所以怎么来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这是我们信息管税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数据库里的数据,像登记信息、征收管理信息、双方交易信息以及我们采集的第三方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处理,在浩瀚的纳税人信息海洋里寻找对我们来讲是有调查价值的疑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提供给税务机关、提供给其他人员的信息准确率,才能提高我们为纳税人服务的效率。” 余东认为,为了推动信息管税工作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拓宽第三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他说:“现在信息确实不对称,纳税人的信息多,税务局掌握的信息少。要使信息对称,就要利用国家税务机关的优势,搜集、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为管税服务,要拓宽第三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扩大和银行、国库、海关、工商、质监、公安这样一些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总结各地纳税评估、风险管理的经验,把这些经验变成计算机自动处理的数据模型,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地区形成像纳税评估、风险管理这样一些软件分析平台,使这些软件分析平台能够成为指导基层加强管理的有效工具。”
余东特别指出,实现信息管税,要继续抓紧加快金税三期的功能建设。只有通过金税三期的建设,围绕金税三期提出的总体目标,真正实现金税三期提出的一个平台理念,才能为信息管税打造更好、更完善的平台。
全力围绕总体目标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乔晓锋说,北京市国税及信息化发展历程是按照总局的要求,全力配合金税三期工程,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北京国税信息化已走过了22年,1987年第一台单机,1990年开发北京征管应用系统,1996年推广实际网络应用,2003年率先实行CTAIS系统省级集中,2008年8月成功实施CTAIS1.1到CTAIS2.0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全市的网络由单点连接发展到分局级网络架构,在总局金税一期、二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全市广域网络建设。目前北京市国税局信息中心已有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队伍,坚持采用以我为主的运行模式,承担着北京市国税局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工作。
乔晓峰说:“软件应用方面,我局目前有各种应用系统共计42个,按照工作内容划分有三类,综合征管类系统22个、增值税管理类系统有10个、行政管理系统有10个,集中了我局自行开发的软件有14个。信息安全方面构建了由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设备等硬件系统和瑞星防病毒系统、桌面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软件系统所组成的全方位信息安全体系。”
实现三个创新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孙怡也详细介绍了他们在金税三期上的实施历程:“2004年8月,我们就辽宁地税金税三期工程的总体规划框架、实施计划、投资规模、工程效益等问题,向主管省长呈报了关于启动全省地税系统信息化工程的报告。我们同财政部门一道落实了工程资金规模、构成、筹集方式等核心问题,2005年末启动信息化工程建设,二期建设资金是1.5亿元。”
她详细介绍了辽宁金税三期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支持征管改革、降低税收成本为目的,按照总局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广域网,省局集中处理信息,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税收业务,包括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辽宁省地方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辽宁地税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经济与税收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征管系统、地税发票监控系统、人员绩效考核系统以及网上税务为核心的纳税人服务系统等子系统的建设;整体规划、渐进实施,最终实现“三个新”,即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支持下的征管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为纳税人服务手段创新。
链 接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水利科技档案是指在水利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应归档保存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迈进,档案信息化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发挥档案作用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阐述提高认识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搞好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由此提出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供档案界同仁共同探讨。
1、把握水利改革趋势,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时展的要求,这必然会将一部分水务管理单位、水利勘察设计单位推向市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水利科技档案信息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档案具有知识储备、依据凭证功能、情报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通过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水利科技文件资料是科研技术人员劳动智慧的结晶,通过收集归档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水利档案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使科研技术人员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从而提高档案意识,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水平,必须从水利科技工作中入手,牢固树立科技档案工作系统意识、信息意识,在组织机构、经费投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针对科技档案特点,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水利科技档案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专业性,集中表现在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两个方面。专业性特点是界定水利科技档案整理分类的重要依据,在区分不同门类档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信息化方式。(2)多样性,即种类的多元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在水利机构各个档案门类中,科技档案的种类最为繁多、类型最为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鲜明特点,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遵循文件的特点,便于查找利用。(3)成套性,是科技档案最鲜明、最基本的特点,围绕一个个独立的工程建设项目,规律性地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件整体,在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档案材料的成套性,不能人为地割裂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4)现实性,是指科技文件资料在归档后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这种现实需要有利于水利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3、分析现实存在问题,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措施
3.1 做好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性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分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基础工作。首先,要投入资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配置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数码相机,建立数据库、局域网等硬件设施,开发或购置管理软件,这些必备的基础设施是顺利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建立各项管理标准,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的采集与存储标准,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档案信息安全标准等,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规范保障。再次,要建立健全档案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水平。
3.2 及时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
目前水务管理活动大量运用了计算机、电脑控制终端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很多科技文件在定稿签发后挂接上系统,并设置阅览权限;对设有条形码的归档图纸,通过图档管理软件挂接上系统。这些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在电子文件收集工作中,必须执行科技档案“同步管理”规定,把文件材料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范围;还要遵循归档范围、严格归档时限,做到反映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勘测设计等基础业务工作的科技文件材料按年度、在第二年上半年完成归档工作;各专业项目产生的科技文件材料,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重要仪器设备的随机文件材料,在安装调试或开箱验收后一周内完成归档工作;项目鉴定或验收形成的文件材料,在鉴定或验收后一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系统或本单位科技档案分类方案,全面管理电子档案,还应做到整理录音、录像、照片等声像材料时,应注明材料反映的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及作者等内容,重要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形成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这些电子数据归档后,成为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分步骤进行馆(室)藏实体档案的数字化转化
馆(室)藏档案数字化是指将本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缩微胶片及电子出版物、特色数据库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需要到单位局域网,成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由于有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各级水务机构馆(室)藏量巨大,应区分档案密级、开放时限、利用价值不同,决定数字转化的时间和工作范围。工作实践中,我们首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其次对利用率和利用价值都比较高的定期保管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最后将所有库存档案的目录录入数据库,实现全部科技档案目录的计算机检索。这样既节约了有限的资金,又使档案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中。科技档案数字化工作量大,仅依靠档案工作人员的力量必然延长工作周期,可考虑抽调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必要时也可选择专业水平高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公司,采用数字化外包方式完成历史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3.4 依规范科学保管水利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形成以后,必须对其进行科学保管。(1)库房管理要落实“七防”标准,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实体安全。由于数字信息的载体是以光盘或磁盘等磁性物质为主,对温度、湿度保管限制和防光、防尘、防辐射、防污染的要求更高,存放时应远离强磁强热,并与有害气体隔离;不能挤压、磨擦、摔打;同时还要防止盘片沾染灰尘和污垢,避免阳光直射。任何工作上的疏漏都可能造成载体上的信息遗失、受损。(2)提高技术控制,保证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安全。为防止人为地修改变造,归档载体首先要做防擦写处理,确保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其次要有数字档案备份。数字资源必须定期复制到新载体,检查信息资源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使数字信息的遗失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信息资源的可使用性,提高水利科技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综上可知,加快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各级水利档案机构必须从实际出发,尽快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数字化、信息存储海量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信息利用共享化,有效地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固有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